地球表层范围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
5、生物—非生物循环实现途径 ——合成作用 ——分解作用
二、地球表层旳能量转换
1、地球表层旳能源 热能、引力能、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旳传播、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旳不均衡性)
2、太阳能在地球表层旳转换 (1)太阳能在无机界旳转换 大气、水体运动旳动能,岩石风化、土壤形成旳 动力 (2)太阳能在有机界旳转换 太阳能经过生态系统转换为化学能 林德曼与十分之一定律
生在这里
四、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旳总和 生物圈是进行着生命过程旳地球表层外壳,存在
着大量旳生命形式 植物旳有机质总量占生物圈有机质总量旳90%以上 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地面、水面上下100—
200M范围内,所以又称“生物膜”
五、智慧圈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旳生存环境旳总和 智慧圈与生物圈旳关系:人类是生物旳一种构成
(一)地质大循环
1、概念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旳海陆间物质循环变 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旳循环变化 过程。
2、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旳循环过程 ——板块运动
3、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 风化、淋溶、搬运、沉积、抬升
(二)大气循环(大气旳循环运动)
1、大气环流
——垂直环流圈(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呈环流形式
分三个层圈:沉积岩层——硅铝层——硅镁层 表面起伏不平,呈复杂多样旳地貌形态 表面有风化壳,其上发育有土壤层
二、水圈
水圈是地球上水旳多种存在形式覆盖旳圈层 水圈最大厚度约20KM,总水量达138600KM3 海洋占地球总水量旳96.5%,陆地水占总水量旳
3.5% 江、河、湖、沼旳地表水仅占极小部分
Each year
Accumulated
围湖造田历史统计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第三章:地球寰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笔记(第三章:地球寰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1. 大气层:-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10-15公里的大气层,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气候现象和天气变化。

对流层中的空气循环形成了风和气候系统。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5-50公里,大气层中的气流基本上是水平流动的。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起到了屏蔽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20-50公里,含有大量的臭氧分子,起到过滤紫外线的作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2. 水体:- 海洋:地球表层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海洋对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提供食物资源等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中的洋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也对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 湖泊:地球表层的湖泊是由淡水组成的水体,对于维持地区的水循环、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中的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群落有着重要影响。

- 河流:地球表层的河流是水体在陆地上流动的一部分,它们对于水循环、土壤侵蚀和提供淡水资源等起着重要作用。

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对周围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 冰川:地球表层的冰川是由积雪和冰形成的,它们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调节和海平面的变化等有重要影响。

冰川的融化速度和冰川水资源的变化对地球气候和水资源分配有着重要影响。

3. 陆地:- 大陆:地球表层的大陆是由地壳构成的陆地部分,包括七大洲和一些岛屿。

大陆上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大陆地壳的构造和地质活动对地球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 植被:地球表层的植被是陆地上的植物群落,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植被对于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重要作用。

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到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 土壤:地球表层的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有机物分解形成的,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是水分和养分的储存和传递介质。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1.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

地球表层的各圈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

岩石圈承载着河流、湖泊,人类和一切生命系统也活跃在这里。

在各圈层之间有非常广泛的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非常明显的例证。

大气和水圈海洋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到全世界的天气变化。

同时,它们承受变化而不产生灾难的能力是有限的。

岩石圈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整个地壳均匀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均匀为33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公里高空仍有淡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以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由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含有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活动有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人类天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空气与阳光、水分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

1.3水圈7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的总称,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沼泽、冰川以及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水,生物圈中存在的水等。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知识整理题型:填空题1分*16=16分名词解释3分*7=21分作图题6分*3=18分简答题6分*6=36分论述题9分*1=9分二○一○年十二月➢绪论★1·地球表层的空间界限: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

★2·地球表层的特征:P40-411 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

2 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

3 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生物,土壤层)--这是负熵增长的表现。

4,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3·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第一章地球1·天体的概念广义的天体宇宙间各种物质客体通称天体,表现为多种存在形式: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等形式弥散在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

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3·日地距离:1.496×108 km,一个天文单位。

★4·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地球的球形形状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由此形成地球上的温度带。

这是地域分异规律得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

★5·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版本一: 地球的大小适中。

如果太大,超过太阳质量的0.07,则产生热核反应,演变为恒星;如果质量太小,则无法吸引大气,不会产生大气圈,地球就会像月球一样,不会孕育出生命,而且将会被小行星、流星和彗星撞击得千疮百孔。

认识地球的结构与特点

认识地球的结构与特点

认识地球的结构与特点认识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其复杂的结构和独特的特点是我们探究宇宙奥秘、护卫地球环境的基石。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人类认识自然、保护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球的内部结构、外部表层、大气和生态系统等方面,为读者全面展示地球的奥秘和美丽。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

其中地核是地球最内层的部分,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具有高温、高压,同时不可压缩的特性。

而外核是地核外部的一层物质,是由液态铁和镍组成的,具有流动性和较低的密度。

地幔在地核和地壳之间,由固态岩石构成,温度较高、压力较大,约占地球体积的84%。

而地壳则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我们生活的环境便处于地壳上,它包括陆相地壳和海洋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海水、沉积物等构成。

此外,地球还有一个甚至比地核还深的区域——地函。

地函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是介于固态和半固态状态的物质,约占地球半径的15%。

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地震、地质、地热等观测手段进行的。

例如,地震波在不同密度和性质的岩石中传播速度不同,通过对地震波传播的观测,就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性质。

此外,地球物理学家还通过测量地表重力、磁场和地电场等手段,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二、地球的外部表层地球的表层主要是地壳和它的下方地幔上部,包括了我们所处的陆地、海洋和大气系统。

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等都是地球表层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结果。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人类居住和活动的重要空间,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不均导致了各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例如,河流、湖泊、尖峰、峡谷、岩石海岸等都是地球表面地质结构的产物。

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层,可阻挡太空射线和紫外线的辐射,保障生命在地球上的生存。

大气层包括了对流层、平流层以及臭氧层等不同层次,每一层的成分和特性都不同。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32公里。

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层,地幔是处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固态岩石层,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两部分,是地球的内部部分。

二、大洲和海洋地球表面被陆地和水体覆盖,陆地主要分布在七大洲上,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等。

三、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拔、地形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文环境和地貌环境。

地球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五、人类活动与地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等。

这些活动导致了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六、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区域空间的组成与分布、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与地方特色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有地域差异、地域格局、地域因素、地域问题、地域格局、地域特征等。

区域地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同时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七、区域地理的方法区域地理研究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地图制作、统计分析、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格局,为地球环境的保护和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大洲和海洋、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人类活动与地球、区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方法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格局,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与特征

地质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与特征

地质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与特征地质地貌,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球表层物质结构和地球内部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质地貌展示了地球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同时也揭示了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一、地质地貌的类型与形态地球的地质地貌可以分为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两大类。

陆地地貌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溪谷等;而海洋地貌则主要包括洋脊、大洋盆地、海岸线、海底峡谷、海床沉积等。

1. 山地山地是地表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的抬升而形成。

山地通常具有陡峭的斜坡、峰峦起伏的山脉以及深刻的峡谷和峡谷,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地貌相对平坦的地区,通常位于大片山地之间。

高原常常由于地壳抬升、侵蚀和沉积而形成,具有相对平坦的地貌特征,如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3.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没有明显山丘和起伏地势的地区。

它们往往是由长期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分布广泛且生产力丰富,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恩纳河平原等。

4. 盆地盆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位,由周围高地或山脉环绕而成。

盆地通常由于构造活动、地层下陷等因素形成,具有积水、沉积物丰富的特点,如四川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等。

5.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体在地理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线性地貌特征,是水文循环的产物。

河流具有河道、支流、河口等特征,能够剖切出各种不同的地貌特征,如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6. 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指位于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主要由地壳板块运动和海洋生物作用造成。

海洋地貌具有大洋盆地、海底山脉、海底河谷等特征,如太平洋深海海沟、大西洋中脊等。

二、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质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水体侵蚀、沉积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内部岩石层次的分布、断层构造等方面的变动。

地壳板块的运动、地震、火山等地质作用都会导致地质地貌的形成与变化。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最主要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最主要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最主要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具有复杂的构造和多样的特征。

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硬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厚度在30-70公里之间。

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在2850公里至2900公里之间。

地核包括外地核和内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从地幔底部到地球中心,厚度约为2200公里。

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性质对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和运动的一种表现,地球的内热作用导致地壳运动,形成地质构造。

了解地球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变化。

二、地球表面特征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是地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地球表面有山脉、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地貌。

地球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地质构造、气候气候、水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和资源利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山脉和高原是重要的水资源区,对水文地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盆地和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和人口集聚区。

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三、气候分布气候是一定地域一定时期的大气环境条件的总称。

它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等多种气象要素。

地球气候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着显著差异。

根据气候分布的不同特征,通常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气候等多种类型。

气候分布对地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是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的重要气候类型,对热带地区的植被和动物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温带气候则是主要的农业气候类型,对世界粮食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气候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促进气候条件下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各种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飓风、台风等多种灾害。

益智地理知识点总结

益智地理知识点总结

益智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表面的自然特征、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内容。

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还能够培养对地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以下是一些益智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地球的自然特征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之一。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面积约为148940000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平方公里。

地球的大气层包括了对生物生存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和天气现象,并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吸收层和西风区等成分。

地球的地壳由岩石组成,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球的地理分区根据地球表面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分布,地球可以分为6个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此外,地球还有许多岛屿、海峡、海湾和半岛等地理要素。

陆地之间的分隔称为分水岭,地球的分水岭包括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大洋洲。

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地球的气候包括了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不同气候类型。

气候因素包括了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风力等因素。

地球的天气表现出了早晚温差、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和气象现象等特点。

气象现象包括了台风、雷暴、阵雨和雾霾等。

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了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地理特征。

地球的水系包括了河流、湖泊、沼泽、河口和瀑布等不同水域。

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了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等资源。

地球上的地标包括了世界七大奇迹、世界四大奇观、世界遗产和世界名胜等地标。

地球的人类活动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包括了居住、生产、交通、旅游等各种活动。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包括了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等文化特点。

地球上的经济发展包括了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方式。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气候变化等影响。

初二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理现象1.1 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态部分,外核是地幔的外层,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1.3 地理现象地理现象是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常见的地理现象包括天气现象、地貌现象、气候现象等。

2. 大气圈和水圈2.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自身旋转运动而形成的气体层。

大气圈的最外层是臭氧层,臭氧层可以阻挡部分紫外线的进入地球。

2.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

水圈中的水分会通过蒸发、降水等过程不断循环。

3. 地理信息技术3.1 GIS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系统,用于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展示。

3.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探测设备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用于观测和研究地理现象。

3.3 GPS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缩写,它利用卫星技术进行导航和定位,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地质勘探等领域。

4. 自然地理区划4.1 自然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自然地理区划按照自然环境的特征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划分的基本原则包括地球的纬度、气候、植被、土壤、地貌等因素。

4.2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平原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山地区、西部高原和盆地区等多个区域。

5. 人文地理5.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

城市是人口聚集、有一定规模的地区,是工商业的中心。

5.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指农民通过种植和养殖等方式获取生活所需的经济活动。

工业是一种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经济活动。

5.3 城市化与乡村现代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乡村现代化是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结构
圈层名称范围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地表莫17km1岩石为主固态2各地厚度不一登堡界面172900km1上层固态铁镁硅酸盐组成往下含量增加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圈组成地核地心29006371km1外核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内核固态2物质以铁和镍为主3温度压力密度很大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
地壳: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
外壳。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 厚度33千米,大陆地壳厚于海洋地壳。组 成物质为岩石。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 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 越薄。
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下界距
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根据地震波的变化, 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存在软 流层,一般认为这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地 幔由上向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组成物 质为铁镁的硅酸盐类。
主要特征
1,岩石为主,固态 2,各地厚度不一 3,硅铝层和硅镁层为主 1,上层固态,铁镁硅酸盐组成,往下含 量增加 2,上部有软流层 3,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圈组成
地核
古登堡- 地心 2900-6371km
1,外核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内核固态 2,物质以铁和镍为主 3,温度,压力,密度很大
二、 地球外部圈层
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先到达地面
2、在莫霍界面以下( A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3、水圈是( B)的圈层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图1-21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其中地表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表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形成的地貌特征的总和,它包括陆地、水域和人类活动区域。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地表知识点常常是重要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从陆地、水域和人类活动区域三个方面介绍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

一、陆地地表知识点1.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地壳构造单元,通常指的是大陆地壳及其下面的地壳和最外部的上地幔岩石部分。

大陆板块的移动会导致地壳变动,形成山脉、高原、丘陵等地貌。

2. 山脉山脉是地表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是由构造力和侵蚀力作用下被抬升的地表岩石形成的高大隆起。

山脉常常由多个山岭组成,形成山脉带。

3. 高原高原是地表的另一种重要地貌类型,是由于地壳抬升而形成的平坦或轻微倾斜的地貌。

高原通常位于山脉之间,海拔较高。

4. 平原平原是地表上广阔而平坦的区域,通常由沉积物构成。

平原分为河流平原、湖泊平原、盆地平原等。

平原地区常常适宜农业发展。

二、水域地表知识点1. 海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海洋包括五大洋和海峡、海湾、海海峡等。

海洋对地球气候和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2. 湖泊湖泊是地表上蓄水较为集中的区域,通常由河流沉积物、断层构造或火山活动形成。

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有的湖泊还有特定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

3.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降水和地下水带回海洋。

河流对区域的水资源、交通和农田灌溉等起着重要作用。

4. 冰川冰川是地球上的重要水体,是积雪在高山地区长时间积累、压实形成的。

冰川会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融化和退缩,对全球海平面和水资源有着重要影响。

三、人类活动区域地表知识点1. 都市地表都市地表是人类活动区域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城市建筑、道路、公园、广场等。

都市地表也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水平。

2. 农田和农业活动农田是农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包括耕地、田地、农作物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案2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案2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1、广义的地球表层上自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层底部(陆地部分在地下5~6km,海洋部分平均在海面以下4km处),2、狭义的地球表层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能可到达的深度。

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1、从研究对象看,地理学可以分为:①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学;②研究经济地理环境的经济地理学;③研究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人文地理学。

三者的研究对象组合起来便是地理环境,这是地理学研究的整体的对象。

2、从研究层次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3、从研究领域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理论性的理论地理学研究,即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②应用性的应用地理学研究,即应用理论和具体方法的阐述;③区域性的区域地理学研究,即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和方法对特定区域进行具体的研究。

上述三方面可依次概括为:三分支、三层次和三重性。

综合自然地理学从“三分支”来看,它属于自然地理学范畴;从“三层次”来看,它又属于部门综合的层次;从“三重性”来看,它包括综合理论研究(如整体性规律、时间演替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综合应用研究(如农业土地类型、农业自然区划等)和综合区域研究(如中国土地类型、中国自然区划等)。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结构二、自然环境的组成(l)对流圈。

大气圈底部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圈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

这里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

它的下界是海陆表面,上界随纬度、季节及其他条件不同而不同。

根据观测,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在低纬度为17—18 公里,在中纬度为10—12 公里,在高纬度为8—9 公里。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地球表层四大圈层

1.地球表层四大圈层地球表层指与人类直接有关的一部分地球环境,其范畴大致上始大气对流层顶,下至岩石圈上部,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在内的特殊圈层。

地球表层的各圈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相互关联、互相渗透的。

岩石圈承载着河流、湖泊,人类和一切生命系统也活跃在这里。

在各圈层之间有非常广泛的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非常明显的例证。

大气和水圈海洋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到全世界的天气变化。

同时,它们承受变化而不产生灾难的能力是有限的。

岩石圈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契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整个地壳均匀厚度约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均匀为33 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2000~公里高空仍有淡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

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以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由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于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含有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活动有重要作用。

地球大气圈是一个保护层,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提供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氧气。

人类天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空气与阳光、水分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

地球表层的范围及其特点

地球表层的范围及其特点

地球表层的范围及其特点
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外围的一层薄壳,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它的特点如下:
地壳:
- 位于地球表面,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固体壳;
- 厚度不一,平均约为30-50公里;
- 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包括岩石圈和板块;
- 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陆地和海洋的底部。

地幔:
- 位于地壳下方,厚度约为2,900公里;
- 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 呈现慢流的流动状态,直接影响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 占地球体积的84%。

地核:
- 分为外核和内核,位于地幔下方;
-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00公里;
- 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直径约为约1,220公里;
- 内外核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异和物质交换。

地球表层的特点总结:
- 地球表层是固体壳构成的,与地幔和地核形成了地球的结构层级;
- 地球表层的成分和结构存在差异,具有不均一性;
- 地球表层的特性和过程,如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震活动等,直接影响地球的地貌、地壳变动和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层、水圈和地球表层。

它们在地球的表面上形成各自的范围,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气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

它主要由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15千米,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它的温度逐渐下降,大气压力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在这一层中,飞机、气球和无人机等飞行器可以平稳地飞行。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主要含有臭氧分子,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电离层属于大气层的外部,包含许多被电离的气体分子和离子。

大气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地球和支持生命。

它起着屏障的作用,阻止太阳的有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进入地球。

此外,大气层还通过空气循环和气候系统来分配热量和水。

它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天气现象的发生,如降水、风和雷暴。

大气层还通过空气的可见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着地球的气候。

其次,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循环系统。

它包括地球上所有水域的水体,如海洋、湖泊、江河和地下水等。

水圈的范围很广,从地球表面到大气层的高度都包含在内。

水圈的作用主要包括供水、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生命。

水圈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将地表的水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然后在降水的形式返回地表。

这个过程维持了地球的水资源,并且为陆地上的动植物提供了水源。

水圈的运动也在调节地球的气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洋是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巨大储库,可以影响全球气候。

水圈还与地球上的生物圈紧密相连,为物种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

最后,地球表层是地球上的陆地表面,包括岩石、土壤和植被等。

地球的表层在地质上经历了长时间的形成和变化,并受到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表层具有多样的地形特征,如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层范围及其特点
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行星,它的表层范围指的是地球的外部地壳,也就是地球的表面覆盖的区域。

地球表层范围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首先是地球的陆地表层。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五大洲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以及许多小型的岛屿和岛国。

陆地表层的特点是地势高低不平,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等地貌。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达到8848米。

陆地表层还分布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壤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地球的海洋表层。

地球的海洋广阔无垠,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表层的特点是水深较大,平均深度约为3800米。

海洋表层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和北冰洋等五个主要的海洋区域。

海洋表层的功能非常丰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水资源储存库,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

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植物等。

海洋还对地球的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

最后是地球的大气层表层。

地球的大气层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大气
层表层的特点是气温、气压和湿度等参数的变化较大。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不同的层次。

大气层表层的功能非常重要,它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阳的强烈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大气层还参与了地球的水循环、能量传递和气候变化等过程,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表层范围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生命之星的奇妙景观。

通过深入了解地球的表层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的资源,促进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