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要发展模式
温兴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于不同的组建动因、收入来源、构成主体、功能任务、运行机制及利益分配等因素,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问题,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属性特征与创新绩效,而且也会对其发展方向、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不同模式类型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发展与绩效改进,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一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界定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同时,也明确提出,在总体部署中要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由此可见,探索科技创新的科学制度安排和合理运行模式,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目标。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一种有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组织方式,不仅承担着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及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职能,也负有探索科技体制改革路径的重要责任。因此,对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进行正确识别与科学设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内涵
所谓模式,是指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盈利模式等,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
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特征。模式在实践运用中必须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实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要素与结构,提升模式的可操作性。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就是指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一般方式和基本形态,包括组建目标制定、运行方式选择、利益分配格局、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产业技术研究院选择何种发展模式,既要充分考虑到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政治经济体制、法律法规政策等宏观因素,也要考虑产业发展属性、产业技术研究院构成主体特点及管理者战略思路等因素,是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思考和综合考量的结果。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特征
根据上述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界定,结合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特点和属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稳定性
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一经确定,会在后期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持续稳定,不会轻易变动,除非在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者内部力量对比出现悬殊状态时,才会发生变化,而且当新的变化发生后,又会在一段时期内呈现新的稳定状态。实际上,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某种发展模式,是各方面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均衡”,而模式自身的发展演化就是一个由“均衡”到“非均衡”再到新的“均衡”的螺旋上升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它又保持相对稳定性。从国内外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经验来看,某些地区或行业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都具有较为明确和差异化的发展模式,这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稳定下来的结果。正是因为具有稳定性,各产业技术研究院才会不断努力探索和塑造自身的独特发展模式。
(二)结构性
组织理论认为,对组织而言,结构是功能的基础。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由多方面的要素构成,包括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内部治理机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及外部宏观政策环境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构成要素并非互不相关和杂乱无序,而是具有一定的秩序和结构,呈现出自组织性特征。这种秩序和结构,是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常运转和功能实现的组织保障。实际上,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
展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其各方面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这种作用又具体体现为各要素之间联系的形式、联结链的数量及联系的强度等方面。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系统结构较为复杂,系统内每一要素与其他要素间联系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结构的变化。而且,这种系统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出多维性。
(三)复杂性
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模式不仅构成要素众多,而且内部结构及模式运行都充满复杂性。一方面,模式自身构成要素的类型及其特性极为复杂,既有硬件,又有软件,既有外部环境要素,又有内部条件要素,既有科技因素,又有人文要素等;另一方面,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自身运行与功能发挥的内在逻辑和机理也较为复杂,具有非线性、交互性和突变性,而且模式运行结果也是不确定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的复杂性增加了其组建与运行的难度,对产业领域遴选、构成要素主体组合及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适应性
作为内嵌于社会经济系统和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一类组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种外部环境,其自身所需的各种资源条件和能量均由外部环境供给,而其运行的产出也必然由外部环境接收。一般而言,如果一个组织在战略和结构上能作出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调整,那么,它就能获得巨大而持久的成长。反之,它将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例如,曾经的全球移动通讯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的倒下,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充分反映了它们没能及时因应市场环境尤其是消费环境的变化。同时,根据权变理论的观点,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组织战略和组织模式,产业技术研究院唯有保持与环境之间的均衡匹配与动态适应,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恰当的战略,设计和选择相应的组织模式,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总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适应性水平越高,其运行绩效越好,反之绩效就越差1。
1战略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其与环境保持一致性的能力,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组织才能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战略则是组织与
环境实现有效连接的一种必备工具,因此,追求组织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成为
战略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是组织战略管理者的基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