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摘要农业推广本质是为促进农业发展服务的。我国在封建社会就创立了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其真正得到重视和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变迁,该体系也起起伏伏,直至20世纪末才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立;发展
农业推广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开始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由于各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及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农业推广的内容、形式也会随之起伏,但本质都是为促进农业发展服务的。
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新形式下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清晰地认识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建立与发展良好的现代农业推广体系。
1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创立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源远流长,尧舜时期,就出现了“教民稼穑,书艺五谷”的后稷,成为我国古代从事推广的第一位农师,开创了农耕文明的先河。从周朝以后,我国就有了劝农组织和官员,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形成历代相沿的“劝农官”农业推广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搜楼都尉”赵述,改“缦田”为“代田法”;明代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甘薯到福建试种成功,帮助人民度过饥荒;清代苏州织造李煦经过8年时间推广“御稻”等,都为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北魏人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第1部反映劳动人民从事农业推广的农业技术著作;明朝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我国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技的著作,这2部书也是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的重要成果。进入封建社会后,记载农业技术的书籍大量出现,据统计,古农书达500多部,至今仍有收藏的达300多部。这也标志着农业推广由原始的口授、歌谣转变为书籍传播,奠定了农业推广的物质基础,提高了农业推广的科学性、普遍性,农业推广由依附状态向自立成长阶段过渡。古农书记载,18世纪我国已开始由官方组织良种示范试验推广程序,并详细记载播期、产量,使推广工作在政府官员支持下进一步有序化、科学化。这也标志着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初步创立。
2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
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真正受到政府重视形成相对完整的推广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2.1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网络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非常重视农业生产问题,并正确地认识到农业推广的重要性,逐步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机构。1952年农业部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方案》,1955年又颁布了《农业推广站工作条例》。法案与条例的制定,明确了机构、职责以及经费划拨、使用等细则,这些工作方案和条件的制定与实施,初步搭建了全国范围的农技推广网络,这个网络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现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粮食总产由11 318.0万吨跃升到1956年的19 274.5万吨,至1957年,我国百万公顷良田有农技人员690人,基本做到一区1站5~7人。至此,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初具规模。
2.2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起伏阶段
1958年的“反右”运动和“大跃进”期间,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受到了很大冲击,每百万公顷良田农技人员数下降到510人。1962年,农业部做出了《关于充实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示》,各地市经过几年的调整、充实,至1965年,每百万公顷良田农技人员上升到近645人。1966年文革开始,农业推广行业又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更严重的冲击。
2.3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创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部从1979年率先试办了29个县农技推广中心,至“七五”末,全国县中心农技推广站发展至2 000多个,在功能上,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结合起来,以发挥优势。至此,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全建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近100万人。1987年,县农技推广中心依据农牧渔业部《关于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若干决定》,在全国形成了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中枢,乡级农技推广组织为纽带,村级科技服务小组为基层的推广网络。1993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该法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原则、推广体系的职责、推广工作的规范和国家对推广的保障机制等作了原则规定,是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95年,政府机构改革,农业部将全国农技总站、植保总站、土肥总站、种子总站四站合一,组建了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使其成为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的龙头。省、市级有各级农业推广中心或分设的四个总站,县级主要设立农技推广中心,乡镇一级设农技站,约有20%的村设有农技服务组织。至此,我国已形成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省级农技推广总站、市级农技推广中心,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完整推广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为
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4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县乡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对基层农技推广站采取了从经济上“断奶、抽血”的措施,致使原本就稚嫩的农技推广体系网络出现了“线断、人散、网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1996年,农业部狠抓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三定”工作,为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国家提出对农业推广体系实行“机构不乱,人员不散,网络不断,经费不减”的政策,明确要求推广人员要解放思想,强化市场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为推广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2003年,国家正式启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从体制、机制、资金投入、配置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的发展。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稳定和发展问题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能不能发展,能否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是一个关键问题。改革创新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是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充分论证、广泛听取各层意见,积极总结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历程中好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科学、准确、稳妥、合理地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断创新,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