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玉米种子简介

合集下载

2006年国审玉米品种介绍

2006年国审玉米品种介绍

2006年国审玉米新品种2009-05-24 19:25审定编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品种名称国审玉2006001京科308 国审玉2006002 农华98国审玉2006003 兴垦10号国审玉2006004 长城315国审玉2006005 长城1142 国审玉2006006 承玉20国审玉2006007 万孚2号国审玉2006008 吉农大302号国审玉2006009 秀青74-5 国审玉2006010 秦龙13国审玉2006011 兴垦3号国审玉2006012 吉单415国审玉2006013 登海3312 国审玉2006014 三北9号国审玉2006015 铁单20号国审玉2006016 本玉18国审玉2006017 辽作1号国审玉2006018 郝育12国审玉2006019 铁研26号国审玉2006020 丹玉69号国审玉2006021 沈玉21 国审玉2006022 利民15国审玉2006023 中科10号国审玉2006024 先玉252国审玉2006025 先玉696 国审玉2006026 先玉335国审玉2006027 富友9号国审玉2006028 农华8号国审玉2006029 中农大369 国审玉2006030 屯玉99国审玉2006031 安玉13 国审玉2006032 鲁单6006国审玉2006033 万孚7号国审玉2006034 中科11号国审玉2006035 粟玉2号国审玉2006036 鲁单9006国审玉2006037 中单808 国审玉2006038 中农大236国审玉2006038 登海3731 国审玉2006040 登海3838国审玉2006041 登海3686 国审玉2006042 东4243国审玉2006043 先玉508 国审玉2006044 三农201国审玉2006045 渝单11号国审玉2006046 雅玉28国审玉2006047 春喜11号国审玉2006048 鄂玉25国审玉2006048 长玉1号国审玉2006050 中农大青贮GY4515 国审玉2006051 三北青贮17 国审玉2006052 辽单青贮529国审玉2006053 京科青贮301 国审玉2006054 雅玉青贮27国审玉2006055 郑青贮1号国审玉2006056 雅玉青贮26国审玉2006057 登海青贮3930 国审玉2006058 京科甜126国审玉2006059 郑加甜5039 国审玉2006060 中农大甜413国审玉2006061 郑黄糯928 国审玉2006062 西星白糯13号国审玉2006063 京科糯2000 国审玉2006064 郑白糯4号国审玉2006065 苏玉糯13 国审玉2006066 渝糯8号国审玉2006067 郑黑糯2号国审玉2006068 科爆2012006年国审玉米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1品种名称:京科308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品种来源:母本JN15,来源于自选系J0045×齐319;父本J24-2,来源于自选系京02×黄野4。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五届十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玉米品种简介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五届十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玉米品种简介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五届十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玉米品种简介品种管理科【摘要】1晋阳3号1.1审定编号:晋审玉2012001。

1.2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3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4品种来源:MP311×499,试验名称“太选8046”。

1.5特征特性:生育期120天左右。

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15~16片,株高220cm,穗位高85cm。

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大,侧枝姿态中度下弯,一级分枝16个,【期刊名称】《种子科技》【年(卷),期】2012(030)012【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品种;科学研究所;选育单位;分枝角度;品种来源;生育期【作者】品种管理科【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291 晋阳3号1.1 审定编号:晋审玉2012001。

1.2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3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4 品种来源:MP311×499,试验名称“太选 8046”。

1.5 特征特性:生育期120天左右。

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15~16片,株高220 cm,穗位高85 cm。

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大,侧枝姿态中度下弯,一级分枝16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21 cm。

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粉红色。

果穗锥形,穗轴白色,穗长16.8 cm,穗行数16或18行,行粒数40粒。

籽粒黄色,硬粒型,顶端淡黄色,百粒重30.2 g,出籽率82.6%。

1.6 抗病鉴定:2010~2011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山西农大农学院鉴定,高抗矮花叶病,中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穗腐病和粗缩病。

1.7 品质分析: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容重761g/L,粗蛋白8.86%,粗脂肪4.50%,粗淀粉76.25%。

2006年国审玉米品种简介

2006年国审玉米品种简介

玉米科学2006,14(5):173~176JournalofMaizeSciences2006年国审玉米品种简介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1品种名称:京科308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品种来源:母本JN15,来源于自选系J0045×齐319;父本J24-2,来源于自选系京02×黄野4。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2品种名称:农华98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母本YF01,来源于478×合344;父本YF02,来源于444×黄野四。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3品种名称:兴垦10号选育单位: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母本兴垦自101-1,来源于四早82;父本兴垦自矮34,来源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种子公司1134的变异株。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4品种名称:长城315选育单位: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母本北711,来源于黑龙江北安农科所;父本M8349-1,来源于罗早4×830的二环系。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5品种名称:长城1142选育单位: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母本V14,来源于承18×黄早粘;父本489,来源于海玉6号的二环系。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6品种名称:承玉20选育单位:河北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母本承系53,来源于H21×502的二环系;父本承系60,来源于美国杂交种55683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7品种名称:万孚2号选育单位(个人):邢成久品种来源:母本H16,来源于7922×Mo17选系;父本F118,来源于丹340×502选系。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8品种名称:吉农大302号选育单位: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母本km11,来源于(辽6701×7884-7)×7884-7;父本km12,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Mo17。

2019年国审玉米新品种(八)

2019年国审玉米新品种(八)

驻 芝 14 号 尧驻 芝 15 号 等 为 代 表 的 抗 病 性 品 种 遥 4.1.2 合理轮作 芝 麻 与 禾 本 科 作 物 尧棉 花 尧甘 薯 等 作 物 进 行 2耀3 年 以 上 轮 作 可 有 效 减 轻 芝 麻 青 枯 病 的 发生遥 4.1.3 加强芝麻田管理 深 耕 土 壤 袁增 施 有 机 肥 袁增 施 磷 钾 肥 袁提 高 植 株 抗 病 力 曰适 期 播 种 袁合 理 密 植 曰合 理 灌 溉 袁避 免 大 水 漫 灌 袁雨 后 及 时 排 水 袁防 止 湿 气 滞 留 曰在 芝 麻 生 长 中 后 期 停 止 中 耕 袁 以 免 伤 害 芝 麻 根 部 造 成 伤 口 袁有 利 病 菌 侵 入 袁同 时 注 意 防 治 地 下 害 虫 曰及 时 清 除 田 间 病 残 体 袁带 出 田 外 集 中 销 毁 袁且 拔 除 病 株 后 袁用 石 灰 水 泼 浇 病 穴 袁消 毒 土 壤 袁可 减 少发病来源遥 4.2 化学防治
L302伊L502 H03伊Z3-55 HG01伊HG1533 F1623伊T3346 PH25SA伊PH2RS4 G59H伊G37R
育种单位 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吉林市松花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梅亚种业有限公司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佳禾种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利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 种 国 际 种 子 有 限 公 司 尧吉 林 市 松 花 江 种 业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中 种 国 际 种 子 有 限 公 司 尧吉 林 市 松 花 江 种 业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吉林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吉 林 省 禾 冠 种 业 有 限 公 司 尧吉 林 省 博 裕 众 联 农 业 有 限 公 司 赤峰市丰田科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中邦农业有限公司

玉米新品种和恒701

玉米新品种和恒701

玉米新品种和恒701谭璀榕1 雷娅红1 陈德功1 丁 静1 谭海平2 谢成俊3 王复和4 邱剑虹4(1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种子管理站,兰州730060;2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临夏731100;3甘肃省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兰州730010;4甘肃和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兰州730060)摘要:和恒701是甘肃和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以自交系H1210为母本、H3H11141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

该品种高产、稳产、耐密、广适,抗腐霉茎腐病,2021年4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玉20210095,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

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种子生产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关键词:玉米;和恒701;中晚熟;特征特性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增产潜力最大、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粮食作物。

甘肃省作为一个干旱半干旱的农业区,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玉米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1]。

玉米作为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饲兼用作物,因其经济效益显著,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已逐渐成为甘肃省粮食生产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人口的增加和畜牧业的急剧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针对目前甘肃省在玉米生产上缺乏适应各种植区生态和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的问题,及时选育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粮饲兼用、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对甘肃省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甘肃和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以自交系H1210为母本、H3H11141为父本组配成中晚熟玉米单交种和恒701,其中母本H1210是2011年甘肃和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利用自建母本3A小群体,通过与159杂交后,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父本H3H11141是甘肃和恒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利用3黄与K11杂交,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

2019-2020年参加甘肃省陇丰玉米联合体中晚熟高密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试验中产量较稳定,表现出高产、广适、多抗、结实性好等特点;2019-2020年完成了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2021年4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和恒701,审定编号为甘审玉20210095。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

2008年审定品种目录1、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玉2008001号品种名称:大地2号申请单位:赤峰大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以D4为母本、D109为父本选育而成。

母本D4以黄野四/京七黄为材料经6个世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D109以K10/龙抗11为材料采用系谱法经6个世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性状描述:幼苗: 叶片深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略紫色,第一叶长勺形。

植株:半紧凑型,株高225~230cm,穗位72~77cm,叶片数18片,穗上叶5~6片。

雄穗:一级分枝7~9个,护颖绿色,花药紫色。

雌穗:花丝浅紫色。

果穗:长锥型,粉轴,穗长18~20cm,穗粗4.5~4.7cm,秃尖0.3~0.7cm,穗行数12~16行,行粒数38~39粒,穗粒数575粒,单穗粒重184.5g,出籽率85.2%。

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2.6g。

品质:2007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68g/L,粗蛋白12.25%,粗脂肪5.33%,粗淀粉69.24%,赖氨酸0.32%。

抗性:2007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抗大斑病(3R),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MR),中抗茎腐病(27.6MR),感丝黑穗病(15.4S),中抗玉米螟(5.2MR)。

试验情况:2006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早熟组预备试验,平均产量637.1kg/亩,比对照哲单37增产9.5%。

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63.0 kg/亩,比对照哲单37增产11.7%。

平均生育期114天,比对照晚1天。

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3.5 kg/亩,比对照哲单37增产11.3%。

平均生育期114天,比对照晚1天。

栽培技术要点:亩保苗3800~4000株为宜。

注意事项:玉米丝黑穗病重发区慎用。

适宜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兴安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10℃活动积温2400℃以上地区种植。

春播玉米东单13高产栽培技术

春播玉米东单13高产栽培技术
含菌 量 为 5 0~5 0亿 / 白僵 菌孢 子粉 5 0g与过 0 g的 0
筛的煤 渣 5 拌匀 ,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放赤眼 蜂 治螟 ,即在 幼 虫 羽化 率 达 到 2%时 ,每 亩 设 5 0 ~
1 0个放蜂 点,放蜂 量 为 1 0 50 0—3 0 。 00 0头 74 粘 虫 . 741 药 剂 防治 。可用 5 %辛硫 磷 1 0 液或 用 .. 0 0倍 0 5 %灭 扫利 1 0 0~15 0倍 液 喷 雾 防 治 ,兼 治玉 米 0 0
要 改变过 去 单施 氮肥 的习惯 ,科 学合 理 施用 氮
磷 钾肥 ,进 行 分期 施 肥 。东 单 1 3根系 发达 ,喜 肥 水 ,前 期 要 控 制 肥 水 , 以促 根 稳 茎 , 肥 料 比 N :
王 金莉
崔 海霞



9・
K: P为 4: 2 3: ,磷 肥 、钾 肥 和 6% 一7%的 氮 O 0

东单 l 3玉 米 是 辽 宁 东 亚 种 业 有 限 公 司 选 育 。 该 品 种 春 播 生 育 期 10d 3 , 肥 为底 肥 ,3 % ~4 %的 氮肥 在 9~1 叶展 开 时 0 0 1片 追肥 。在 玉米 发育 中后 期 ,特 别是 多 雨 、低 温 、寡
株 高 2 0c 左 右 , 穗 位 高 10c 左 8 m 4 m
病重发区应进行种子包衣预防。静海地区对玉米危 害最大 的害 虫主 要 有钻 心虫 、二代粘 虫 和蚜 虫 ,要
采 取综 合 防治 。具体 的防 治措施 如 下 :
71 玉米 黑粉 病 .
东 单 l 米 属 晚熟 大穗 型 品种 , 3玉
喜肥水 ,适宜种植在平地或洼地 ,肥力 较 高 的坡 地 亦 可 种 植 。 当 5c 土 层 温 m 度 稳 定通 过 l 0℃ 以上 时 为适 宜 播 种 期 。 静 海 县 春 播 日期 5月 2 0日左 右 。 一 般

辽宁玉米品种

辽宁玉米品种
沈阳老本种业有限公司
小麦
辽春21号
辽99鉴237
辽审麦[2009]32号
漯选2-1//82015?81025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辽春22号
辽01鉴250
辽审麦[2009]33号
辽春10号系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沈麦112
沈麦112
辽审麦[2009]34号
辽春11/BW413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辽审玉[2009]440号
H5926×S122
河南省豫丰种业有限公司
金刚40
金育040
辽审玉[2009]441号
2070×2104
辽阳金刚种业有限公司
世宾9
世宾9
辽审玉[2009]442号
CH164×CH361
沈阳世宾育种研究所
东单72
东单72
辽审玉[2009]443号
K446×A57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高粱
辽杂29号
辽杂29号
辽审粱[2009]66号
001A/R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辽杂30号
辽杂30号
辽审粱[2009]67号
373A/600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葫粱二号
葫粱二号
辽审粱[2009]68号
F4A/0-20
葫芦岛市农业技术开发研究所
本粱5号
LG703
辽审粱[2009]69号
106A/8308R
沈农420×锦5-9
兴城市金种子有限公司
连科8号
06MG325
辽审玉[2009]452号
DMY2000×K88
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沈糯7号

晚熟玉米品种利禾10选育报告

晚熟玉米品种利禾10选育报告

晚熟玉米品种利禾10选育报告作者:卜秀艳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03期摘要:介绍了中晚熟杂交玉米新品种利禾10的选育经过及在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分析了利禾10父本、母本及杂交种利禾10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利禾10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制种要点和适合推广种植的区域。

关键词:晚熟玉米杂交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为了提高内蒙古地区赤峰市、通辽市、临河市等区域种植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强玉米杂交种的抗病与抗逆性(抗旱、耐贫瘠)等特点,选育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优势强的玉米新品种是当前内蒙古地区及内蒙古利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种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内蒙古及周边地区玉米产量、提升玉米种植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和迫切需求,而选育适应内蒙古地区及我国北部地区生态条件的,具有高生产力、高抗病、抗逆力的自交系,是组配强优势杂交种的基础和技术难点。

玉米杂交种利禾10是内蒙古利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以自选系M1235为母本、自选系F17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晚熟玉米新品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1.1 母本来源(1)母本来源:母本M1235选自德美亚1号杂交种。

2006年用德美亚1号杂交种经过内蒙古利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海南基地连续7代自交,于2010年经过自交并测配选出M1235的穗行,2011年组配杂交组合M1235×F179。

(2)母本M1235性状:生育期为115 d;幼苗生长势强,幼苗叶鞘、幼叶呈绿色;成株株高约200 cm,穗位86 cm,总叶片数18片,花丝、雄花护颖、花药呈绿色;雄穗分枝数5~8个;果穗呈锥形,穗长14~16 cm,穗轴红色,穗粒行数16行;籽粒为硬粒型,黄色,品质优良,百粒重28 g。

1.2 父本来源(1)父本来源:父本F179是北711与461杂交后选育的二环系。

2006年组配基础材料北711与461杂交后,经过内蒙古利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海南基地连续6代自交,于2010年经过自交并测配选出F179的穗行,2011年组配杂交组合M1235×F179。

金海711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金海711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金海711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份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金海711小麦品种已
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的审定,成为国家认证的优质小
麦品种。

这是我国小麦育种领域重要的突破,也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的重要成果。

在全国各地,农民朋友们也可以养殖和种植这种品种,
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更健康的小麦产品。

金海711小麦品种一直以来都备受各界青睐,主要因为它有着很
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很高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常见的病
害和虫害的侵袭,这样就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提高了种植的安全性。

其次,它的耐旱能力和适应性都非常好,可以在各种环境下生长,适合于不同区域的种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最后,金海711小麦品种颗粒饱满,口感好,品质优良,适合加工成各
种小麦制品,提高了市场价值。

如果你是一位农民朋友,那么一定要尝试种植金海711小麦品种。

在这个全球绿色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不仅要注重环保和健康,还要多
方面考虑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

选择金海711小麦品种不仅可以
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展农业产业、提高经
济效益。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金海711小麦品种会在
更广阔的领域内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最后,我们要衷心感谢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员和单位,感谢你们的努力和付出,也祝愿金海711小麦品种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极早熟抗旱抗病玉米新品种金穗701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极早熟抗旱抗病玉米新品种金穗701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

极早熟抗旱抗病玉米新品种金穗701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作者:陆登义石菁车卓席旭东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3期摘要 ; ;金穗701是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以JS28M为母本、JS16F6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该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抗旱抗病性好,稳产,品质好,生育期96 d,属极早熟品种,适宜在甘肃及周边青海、宁夏的部分极早熟玉米种植区域种植。

本文阐述了金穗701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抗旱玉米新品种;金穗701;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 ;S513.038 ; ; ; ;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13-0034-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少有的适宜多种农作物制种的区域,“天干而地不干”的自然条件使这一区域被国内外种子生产者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和“天然种子仓库”。

通过多年的种子生产实践,甘肃省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1-2]。

近年来,全省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10.67万hm2以上,产种量近6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9%和40%,均居全国第1位[3-4]。

甘肃省中东部高海拔玉米种植区的突出问题是干旱、积温低[5-6],需要极早熟抗旱玉米品种,但极早熟优良品种很少,限制了高海拔区玉米生产的发展。

金穗701的突出特点是极早熟、抗旱、抗病、耐密、产量高、活秆成熟,适宜在高海拔玉米区种植,对发展极早熟玉米有重要意义。

1 ; ;品种选育过程金穗701是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以JS28M为母本、JS16F62为父本于2014年配置组合,2015—2016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2017—2018年开展联合体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2019年1月经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予以推广。

甜糯玉米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

甜糯玉米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

甜糯玉米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作者:程永钢等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12期摘要:甜糯玉米是最受市场欢迎的最新玉米品种体系,甜糯玉米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在最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将对甜糯玉米品种的筛选以及有关甜糯玉米栽培技术的实践建议作出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甜糯玉米;品种筛选;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097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对饮食的多样化和口味要求日渐提高,受此影响,甜糯玉米的培育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甜糯玉米因其在外观口感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受到广大国人的追捧,本文将对我国甜糯玉米的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进行初步论述。

1 甜糯玉米的品种筛选实验挑选了京科糯2000、甜糯278、甜糯182、黄糯1号、甜糯711.甜糯712、天紫23号7个甜糯玉米品种作为此次筛选工作的目标对象,实验基地是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种植试验场。

该区域气候温润、平原地势;黄壤,土壤蓄肥力中等,且肥力条件基本均等。

前茬作物为玉米,实验采用随机区组形式,为避免相关因素干扰以及实验中偶然因素的影响,采用了多次重复实验的处理方法。

试验区域总占地0.5hm2,平均分为7个等面积区域,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

3月下旬开始土壤处理,4月中旬后下种,种植试验过程中按照正常育种的规程施用磷肥和氮肥,并实施采取除草驱虫等操作。

生育期不同阶段多次对甜糯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行实地观测并实时记录。

试验结束后的结果分析见表1,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甜糯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长短比较,也就是要具体地观察记录每一种甜糯玉米从播种到采收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我国现在通行品种的平均参考数据是82d前后,有极少数量的甜糯玉米品种的数据超过了3个月;不同甜糯玉米品种的经济形状比较,主要是考虑甜糯玉米果穗的经济形状,因为这一指标与甜糯玉米种植经济收益直接相关,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关系。

常用玉米自交系选育及特征

常用玉米自交系选育及特征

自交系类型一、籽粒性状和组成成份按籽粒性状可将自交系分为9类,即:1.硬粒型(Zea mays indurate Sturt)也称燧石型。

籽粒一般呈圆形,质地坚硬,顶部和四周由致密、半透明的角质淀粉所包围,中间充满疏松的粉质淀粉。

2.马齿型(Z.m indentata Sturt)籽粒近长方形,顶部凹陷成坑状,棱角较分明,似马齿。

四周是一薄层角质淀粉,中间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所填充,成熟时因粉质淀粉收缩而粒顶下陷。

3. 粉质型(Z.m amylacea Sturt)也称软质型。

籽粒表面暗淡无光泽,胚乳全部由粉质淀粉组成。

是较古老类型。

4.爆裂型(Z.m everta Sturt)果穗小。

籽粒小而坚硬光滑。

胚乳全部由角质淀粉组成。

遇热爆烈膨胀,有的可达原体积的20倍以上。

有圆形和尖型两种,分别称为珍珠型和米粒型。

5.甜质型(Z.m saccharata Sturt)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较多,淀粉较少,成熟后皱缩或凹陷。

1)普通甜玉米颖果皮较薄,胚乳由角质淀粉组成,成熟后半透明。

乳熟期可溶性糖含量8%左右。

2)超甜玉米完熟的干籽粒皱瘪凹陷,不透明。

乳熟期采收,含可溶性糖18%~20%。

6.糯质型(Z.m sinensis Kulesh)也称蜡质型。

籽粒不透明,无光泽,外观蜡状。

胚乳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

7.甜粉型(Z.m amylacea,saccharata,Kulesh)籽粒上部为富含糖分的皱缩状角质,下部为粉质。

只在南美一些地方能找到。

8.有稃型(Z.m tunicata Sturt)果穗上的每个籽粒都分别包在几片长稃壳中,整个果穗仍像其他玉米一样包在大苞叶中。

受第4染色体上显性基因Tu控制。

9.中间型即半硬型和半马齿型。

二、粒色按粒色大致可把自交系分为红、白、紫、黄、杂色五大类型。

三、全生育期叶片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国际通用标准,把玉米分为7种类型。

1.超早熟型植株叶片数 8~11片,生育期70~80天。

路育711玉米种子简介

路育711玉米种子简介

路育711玉米种子简介
路育711玉米种子是一种来自日本的高质量玉米种子,它出产于日本的关西地区,主要集中在滨松县和熊野县的农场,种植成收益丰厚。

路育711玉米种子是一种多用途玉米,适合日本的多种环境,并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具有良好的生长和结果。

路育711玉米种子呈淡黄色,比较脆,在把种子播种到沃土中,种子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会很快发芽,生长紧凑、新鲜、有弹性,芽黄绿润泽,有光泽,种植丰收期较短,果实肉质饱满,多汁,糖度
7-9度,颗粒较大,含粒率高,颜色均匀,强度好,抗病性能好。

《路育711玉米种子》不仅具有优良的品质,而且拥有更高的产量。

种子的种植可以节约农民的劳动力,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路育711玉米种子还具有良好的抗病和药物敏感性,因此,在施肥,灌溉,孢子虫等各种农作物病害发生时,能有效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从而降低农作物病害的发生率。

路育711玉米种子的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性强,营养价值高,因此,它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助于促进健康的发展。

目前,它已广泛应用于玉米的种植,既可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也可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受到人们的青睐。

从农业技术和产量来说,路育711玉米种子堪称非常理想,投资者可以有信心种植该品种,获得可观的收益。

它能满足农业发展的各种需求,给农民带来丰厚收益,促进健康的发展,提高玉米种植的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

东单1971玉米种子简介

东单1971玉米种子简介

东单1971玉米种子简介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栽种广泛,品种繁多。

下面一起来看看东单1971玉米新品种特征特性介绍:
(1)生育期:东单1971在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东单1971在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2天,与对照郑单958熟期相同;东单1971在西北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0.6天,比对照先玉335早熟0.7天。

(2)外形特征:东单1971幼苗叶鞘颜色为紫色,叶片颜色为绿色,花药颜色为浅紫色,花丝颜色为浅紫色。

株型为紧凑型,每株大约高280厘米,穗位大约高116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

(3)果穗特点:果穗为筒型,穗大约长22厘米,穗粗5厘米左右,穗行数为14-16行左右。

穗轴颜色为红色,籽粒颜色为黄色,籽粒类型为半马齿型。

(4)籽粒:东单1971玉米籽粒含有9.57%的粗蛋白、3.72%的粗脂肪、73.71%的粗淀粉、0.35%的赖氨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