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一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
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
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
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
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勃
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因寒食与
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
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清明要去扫墓,
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二
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
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
流莺。”宋代吴惟信所作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清明
踏青的盛景。宋代程颢的《郊行即事》则写出了清明踏青流连忘返的心情:“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欧阳修的《踏青》动静结合:“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
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爱不释手。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这一天要禁动烟火,等到清明要“乞
新火”。人们往往将这两个节日合起来过。白居易诗句说:“乌啼鹊噪昏
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韦应物咏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
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说的是清明寒食之际,人们在园中踢球为戏。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可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汉代刘向在《新序》中有“寒食塌青蹴鞠”的记载,而唐代的另一位
诗人仲无颜在他的《气球赋》中更生动地记录了人们蹴鞠嬉戏的场景:
“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闹,或略地丸走,乍凌空似月圆”。这颇
具现场感的描述,正是我国足球运动端倪的一个形象写照。
放风筝是清明人们最喜爱的习俗。唐代高骈的《风筝》说:“夜静弦
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描写
了风筝竞放的情景。清代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只凭风力健,不
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
秋千。”唐人韦庄的诗句,说的是“荡秋千”。南北朝时,从后宫逐渐传
到民间。梁朝宗懔所撰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说:“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唐朝羊士谔的诗写道:“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
雨带清明”。描写了人们走出家门,到青山远村折柳、踏青的情景。插柳
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大户人家还要将燕子状的节日食品串在柳条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
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小孩将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姑娘们
则将柳枝斜插在鬓角,搭乘的。车轿上也要插挂柳枝。这种种景象,诚如
清人杨韫华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
明朝王磐在《清明日出游》一词中写道:“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
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反映了清明时
节除了要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丰富
多彩的习俗活动。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三
清明节是因为一个传说而起的,从前有一个人旁边跟着一位大臣叫做
介子推,他们走到了一个荒地,那个人非常的饿,结果就昏倒了,介子推
到处找吃的,只好将自己腿上的肉给割下来,给这个【白话文】人吃,这
个人吃了烤肉醒了过来。他十分奇怪,就问这肉是从哪里来的,介子推只
好说是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肉。这个人张大了嘴巴,他非常感动就说:"等我以后当了国君,我一定重赏你。"
十九年之后,这个人果然当上了国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有功的
大臣发奖,大臣的名字都快念完了,还是没有念到介子推,旁边的一位大
臣安慰他说:"大王把你留在后面,肯定发好的。"可是大臣的名字念完了,还是没有念到介子推,这个人竟然把他忘了。
中间有一个大臣说:"大王,你竟然忘了介子推,他可是救了您的性命啊!"他一听脸红了,他在人群中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介子推,后来他知道介子推因为伤心,收拾了行李躲进了绵山。后来他派御林军去绵山上找,找了好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了一个办法,从北、东、西三面放火,自己在南面等。
他自言自语说:"介子推要避火,肯定要从南面出来。"结果火从早上烧到了晚上,一直没有见到介子推出来,重耳着急了,就命令人将火给扑灭了,亲自进去找,他在一棵大树找到了介子推。旁边写着首诗,意思是想让重耳和人民,不在这天生火。重耳将这天称为清明节也是寒食节。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四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