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上学期议题式教学模范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必修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3)伟大抗疫精神: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 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 代精神的内涵。
0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4
议题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内涵 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
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与民族精神关系: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③意义: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解析】①③:雷锋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进行弘扬和传承,激励人们践行雷 锋精神,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这表明雷锋精神能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不 竭精神动力,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并不是雷锋精神,②错 误。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不是雷锋精神,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课堂巩固
1.近年来,“中国风”遍吹世界各地,圈粉无数。故宫博物院文 创开发风生水起,朝服布包、彩绘陶人俑晴雨伞、故宫建筑微雕等 很多“爆款”潮品早已名声在外……但“国潮”热风中,一味堆积 和拼贴传统文化元素,“生搬硬凑”和“全盘复古”的现象也不在 少数。可见,弘扬“中国风”需要
A.树立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传播的阵地建设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参考答案】
①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 能力。
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 歪曲历史的言行。
③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 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抗疫精神 如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的分别是什么?
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104(问答题)
①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④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B.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蕴、内涵和经济价值
B
D.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元素进行再造
比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着重点
在于改造和转化
在于创新和发展
对象上 区 别 途径上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 式”,内涵是要有当代借鉴价值的,形 式是陈旧落后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民间故事《白蛇传》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关系准则发展成为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际关系原则。 《国家宝藏》通过短剧情、现场讲述等方式呈现文
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现实 意义,掀起了参观博物馆的潮流。
➢ 他们是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
第二部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 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我们感受到( )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 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 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 易混易错点辨析
1.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随堂巩固
5.(2023·浙江·高考真题)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 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 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
B 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
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2、核心及其地位:3、时代特征(形成、丰富与发展):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5、★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知识整合
2.为什么
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精神动力
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P100-2
精神火炬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100-3 (精神力量)
一、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
1.★ 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P99一段(侧重改造、继承)
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可见,“小康”是封建社会经济相对繁荣、社会相对安定的历史时期的代称。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赋予了“小康”更高的标准——平衡、协调、可持续的社会。
合作与探究:《长津湖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结统一——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 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 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爱好和平——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 ◆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
顽强。 ◆自强不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
(1)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2)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3)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例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孔子“大同思想”,是
对“
。
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是对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 一“
“青春飞扬、强国有我”微演讲
我是一名
。
我要为中国
业而努力,
共
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复
兴
╳ ╳中学
路活 动 任 务 :
1. 以“青春飞扬、强国有我”为题,想象未来的自己会是怎样(2030-2049),结 合个人职业理想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完成演讲稿。(准备时间:2分钟) 要求:不空谈理想、与时代要求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2.格式:(如上)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体现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不忘本来又创新思路,②符合题意;“深受观众喜爱” 体现坚持人民导向,满足人民需求,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在于推动 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开发创新,①错误;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以文化继承为前提, 而不是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④错误。正确答案为C。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

在讲授新知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前设计好若干讨论话题,如“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等。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小组报告。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我将指导学生运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学术能力,为更深入地理解民族精神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议题式教学法,以我国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成就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教材的逻辑结构,系统地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例如,通过讲述岳飞、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这一核心精神的体现。
此外,我还会穿插介绍一些当代社会中的正面典型,如科学家、企业家、志愿者等,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
同时,本章节的教学还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将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精神,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将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PPT

面向“未来”,创新文化叙事表达。延续《本草中华》第一季行走于山水间的诗意风格,新的本草 故事,加入了无人机航拍、升格、高速摄影、超高速摄影等特殊拍摄手法,全程采用4K拍摄,以趣味性 展现了本草的微观世界。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D
谢 谢!
结合上述材料以及课本P98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作用?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民族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 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
?
改革时期
结合课本P99相关知识,回答: 1.请把上述表格补充完整,并就某一种中国精神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述; 2.说明在新时代,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应该如何做?
材料: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气节、民族品格和 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奉献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 然正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正气概,等等。这些优秀文化世代相传,形 成了一种民族的风骨与气度,铸就了民族的灵魂。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品格和坚定的民族志向,就不可 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课件

议题二
二
让民族精神“燃”起来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让民族精神“燃”起来
国庆节期间,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 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 热潮。
“这场仗打得非常艰难,气候严寒,补给 因为美军的破坏跟不上,面对的是美军最 精锐的部队,武器装备对比悬殊。这是一 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也是一场意志之 战,战士发挥了生命的最大能量。 “这部电 影是为了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 的。”该片总监制黄建新说。
议题一
一
让传统文化“ 活”起来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 1、你了解《天工开物》 吗?通过哪种方式了解 的?
2、看了视频是否加深 对《天工开物》的认识。
3、这个节目使典籍“活 起来”,节目通过什么 方式使典籍“活起来”? 有什么优点?
《典籍里的中国》以创新的手法, 将传统经典搬上了荧屏,让不同年龄
而今,各位即将在时代的舞台上烨烨生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更需要各位同学的努力! 你们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书写一篇100字左右演讲稿,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三
议题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合作与探究:
阅读P99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否是一成不变的?
②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分别是什么?
伟大的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的内涵: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 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 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 (为什么?)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 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 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 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的分别是什么?
“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变”的是民族精神随历史不断积淀,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思维导图
创造性转化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与创新性发展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弘扬中
华优秀
传统文
1、基本内涵:
化与民
2、核心:爱国主义(地位+作用)
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作用:
4、形成、丰富和发展:
5、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近年来,“中国风”遍吹世界各地,圈粉无数。故宫博物院文创开发风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与 创新性发展
重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难点
2
思维导图
创造性转化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与创新性发展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弘扬中
华优秀
传统文
1、基本内涵:
化与民
2、核心:爱国主义(地位+作用)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16张)

时政链接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 向大会作了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
走进优秀的传统文化
《千里江山图》知识竞答活动:
伟大抗疫精神。
变
具体内涵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不变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议题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探究3:
在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征途中,我们应如何弘扬 中华民族精神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 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 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 不包括形式。
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 拓展和完善”
目标上 重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 影响力和感召力。
联 ①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 系 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
探究1:对比新旧千里江山图的变化,分析《新千里江山图》是如何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
探究1:对比两幅千里江山图的变化, 分析《新千里江山图》是如何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的?
前者
美妙的江南景观图:渔村水榭、水墨长 桥等静态的场景与游玩等动态场景的结
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ppt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②爱好和平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 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 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 的广泛赞誉。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对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传统文化的内 内涵 和形式进行改造 涵进行补充完善
内涵、形式两方面 侧重点
内涵
实质
强调继承
强调发展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
联系
者的必然要求
探究:结 合 民 族 精 神 , 谈 谈 在 自 然 环 境 的 极 度 恶 劣 和 武 器 装 备 的 巨 大 差 距 下 , 抗 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文化 国粹经典
中国文化 国粹经典
杭州第17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的77岁汉服奶奶
探究:结 合 汉 服 的 传 承 , 谈 谈 传 统 文 化 的 创 造 性 转 化 与 创 新 性 发 展 的 要 求 是 什 么 ?
推动汉服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共兴,促进文化产业与汉服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 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③勤劳勇敢 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 不畏艰难的精神。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 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自强不息 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 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 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 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 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措施;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作用、发展、弘扬与培养关键能力: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一些文化现象。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解国家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在文化领域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法治精神:合理借鉴,抵制抄袭公共参与:提出两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建议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措施;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与作用教学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措施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敦煌莫高窟的“飞天”专题游览线路正式运营》,引出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二)新课讲授:总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议题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探究一:展示材料:文物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管理好文物的同时,也要加强研究和利用。
十年来,我国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古代壁画保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等技术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今年(2022年)夏天,敦煌莫高窟的“飞天”专题游览线路正式运营。
观众只需借助手持终端就可以在欣赏8个实体洞窟的同时,和飞天“同框”合影,体验3个虚拟飞天场景和2个虚拟全景洞窟。
科技赋能让文物“活”了起来,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了。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透露,数字化科技创新下的线上参观正在让博物馆主动走到游客眼前。
苏伯民:我们现在也逐步探索,就是实体洞窟虚拟化,通过技术可以把它放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让世界各地的人能了解莫高窟这种多元文化。
思考:谈谈材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借鉴意义?学生思考: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侧重继承)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二 忆精彩 扬中华民族精神之威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 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 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 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 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2、结合网友评论,通过这些诗词、古言的古今对比?对我们对待古诗词及传统
文化有何启示?
品解说 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议题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继承):
2.创新性发展(创新):
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
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
精美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PPT课件:/kejian/
字体下载:/ziti/
工作总结PPT:/xiazai/z ongjie/ 工作计划:/xiazai/jihua/
荣誉---中国乒乓球永远的神 ——一个时代的开启,绝不会轻易落幕,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 心 乒乓球项目总共产生5枚金牌,而本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以四 金三银收官,中国男乒自奥运会设立男子团体赛以来包揽了全 部的金牌,这就是国乒的统治力!
科学---苏炳添田径比赛9 秒83 进入决赛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岁月不负追梦人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 e/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共15张ppt)

让民族精神“燃”起来
议学情境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 史文化的“根”与“魂”。苗绣蜡染是古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安 平则是古蔺苗绣蜡染工艺的非遗传承人,他在母亲的影响下爱上了苗 绣蜡染,并带着一群人传承发展苗绣蜡染。多年来,杨安平及其团队 秉持着“一群人,一件事,做一辈子”的工匠精神传承发扬民族传统 文化,在他看来,非遗文化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漫长的岁月里 保持初心和情怀。一笔一划、一针一线,都需专心对待。这种精神, 不仅为蜡染的传承指明方向,更激励着蜡染人,致力于蜡染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苗绣蜡染在当今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议学情景一: 新时期,新要求,蜡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古蔺县箭 竹苗族苗族刺绣蜡染传统工艺作坊是这样做的:将传统蜡染刺绣技法的点、涂、 勾、画录制成视频,利用抖音,古蔺融媒等新媒体平台,上传视频资源,将古 蔺蜡染推向更广的受众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让蜡染更好适应时代要求, 作坊创新了生产经营模式采用“作坊+家庭作坊+农户”的方法进行灵活生产, 由此吸引更多的人传承,还将传统的蜡染技艺与现代发展相结合,推出了蜡染 文创产品,如:蜡染香包,蜡染旗袍,蜡染背包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 领人民群众为蜡染的传承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古蔺苗 绣蜡染成功的迎接了时代的挑战,在新时期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议学任务二:(1)请结合材料分析工匠精神在苗绣蜡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激励,方向,支撑
(2)工匠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有何关系?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1)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材分析本框题是哲学与文化的第七课第三框,是整个课本内容的升华,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明确生活的意义。
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讲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二目讲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本框题是第七课整个知识的升华。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4、理解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识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3.法治意识: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对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起着巨大作用。
4.公共参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全员参与,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特点、做法。
【教学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从敦煌文化中感受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从敦煌文化和莫高精神中探析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议题一:在敦煌文化弘扬和发展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课间操跳起敦煌舞弘扬传统文化》议学问题:甘肃中学是怎样弘扬敦煌文化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议学提示: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继承)的要求(1)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2)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3)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艺术家们用多种艺术形式挖掘敦煌文化》议学问题:艺术家们用是怎样多种艺术形式挖掘敦煌文化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议学提示:2、创新性发展(创新)的要求:(1)标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2)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京完善,(3)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比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议学情境三:出示图示《对愚忠愚孝的转化与发展》议学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给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它要求: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第二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议题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表现?伟大的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何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议学情境四:观看视频《弘扬“莫高精神”守护文化宝藏》历经千年,莫高窟曾数经磨难,濒临毁灭,为了让莫高窟这颗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重放光彩,76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莫高窟文物工作者坚持不懈奋斗,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并凝练形成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莫高精神”,其核心内涵就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践行“莫高精神”,是守护文化宝藏、铸就中华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
我们要学习“莫高人”扎根一线、爱岗敬业、择一事终一生的家国情怀,求真务实、敢于作为、使命在肩的担当勇气,改革奋进、矢志不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砥砺奋进,不断探索创新,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更多贡献。
“莫高精神”代代相传,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也不断激发新时代青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鼓舞每一位中华儿女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使中华文化在激荡的世界文化中创新发展,充满自信地走向伟大复兴。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情境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2、爱国主义的地位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结晶+精神动力+风貌特征和精神特征+价值追求+精神火炬]①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②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议学情境五:观看视频《中国民族精神发展的历程》议学问题: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回答分析探究问题回溯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形成了......紧接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又形成了......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我们铸就了......那么,应如何理解伟大抗瘦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的区别是什么?议学提示:4、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1)表现: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
(2)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①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③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④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那么,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5、如何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课小结: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春·浙江舟山·高二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旗帜上,坚持不懈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在担当崇高使命中彰显深厚人民情怀。
下列观点体现该思想的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百姓最为重要。
该观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①符合题意。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意思是,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该观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②不符合题意。
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意思是,长叹一声,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哀叹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该观点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③符合题意。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该观点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023春·浙江舟山·高二统考期末)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现场,从远古时代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到绚丽多彩的外销瓷、精雕细刻的漆器,从唐人绘制的绢画《伏羲女娲图》到元代书法家以精致小楷写就的《道德经》……这些丰富的文物()①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阐释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发源早,内涵丰富,从远古时代到唐朝再到元朝,丰富的文物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阐释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①④正确。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未涉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且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B。
3.(2023秋·云南临沧·高二校考期末)2022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我们要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进伟力,不畏艰难险阻,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由此可见()①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②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③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④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发展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①: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①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