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教育学基础(中学)

教育学基础(中学)

目录分析
第一节教育的 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 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学校的发展
第一节学校的产生
第三节学制的诞生
第二节社会发展对 教育的制约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 发展的若干理论
第三节教育对社会 发展的促进
第二节影响人的身 心发展的因素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 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学校教育在 人的身心发展中的
作用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 相关理论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 述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 目的和中学培养目

第二节课程类型与 课程开发
第一节课程与课程 流派
第三节我国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过 程
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教 学方法
第三节教学组织
第四节教学评价与教 学改革
第二节中学德育内 容
第一节品德结构与 中学生品德发展
第三节德育规律与 德育原则
第四节德育途 径与方法
第五节现代德 育理论
第一节教师的职业理 念
第二节教师的职业道 德
第三节教师的资格、 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教师的专业发 展
第二节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集体与班 主任
第三节课堂管理
作者介绍
这是《教育学基础(中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教育学基础(中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育
考试内容 课程体系
系列 学校
教育
教学
教育学
知识
教师资格 中学
我国
中学

初级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五科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初级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五科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初级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五科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0.08.23•【文号】教基[2000]29号•【施行日期】2000.08.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2月24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4日)宣布失效初级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五科教学大纲(2000年8月23日教基[2000]29号)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工作已全面启动。

在制定新课程体系的同时,及时调整、修订现行课程计划、大纲和教材,是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于1999年第四季度组织力量对现行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五科教学大纲已于今年3月印发。

现将修订后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五科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2001年秋季开学,初中各年级可以按照这五科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考虑衔接问题,初中三年级是否使用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由省级教育部门决定。

2001年秋季开学时,普通初中一年级将使用修订后的教材,2002年秋季开学时,普通初中各年级将使用修订后的教材。

二、各地应认真总结近几年来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结合修订后的大纲和教材,组织教研员、校长和广大教师进行研讨,鼓励并指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各地对在结合本地实际使用修订后的教学大纲中发现的问题,请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报我部基础教育司。

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五科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发单行本,供各地订购、使用。

高中学期课程教学大纲

高中学期课程教学大纲

高中学期课程教学大纲大纲内容:本学期结束时间:2022年6月30日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本学期所学内容2. 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语文a.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b.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c. 口头表达与演讲技巧d. 作文写作与评析2. 数学a. 函数与方程b. 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c. 统计与概率d. 解析几何与数列3. 英语a. 听力与口语训练b. 阅读与写作技巧c. 语法与词汇积累d. 翻译与应用能力4. 物理a. 物理实验与观测b. 运动力学与静力学c. 热学与电磁学d. 光学与原子物理5. 化学a. 化学实验与观测b.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c. 酸碱与氧化还原反应d. 化学方程式与平衡6. 历史a. 中国古代史b. 世界现代史c. 当代时事与政治d. 历史思维与文献分析7. 政治a. 国家基本知识与法律法规b. 政党与政府机构c. 公民权利与义务d. 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8. 生物a. 生物进化与细胞生物学b. 植物与动物组织结构c. 遗传与生态学d. 生物技术与医学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与实际案例展示相关知识点3. 讨论讲解: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考与创新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等提升实践能力5. 考试测评:定期进行考试与测评,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教材与参考书籍1. 语文:《古文观止》、《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指导》2. 数学:《高中数学教材》、《高中数学竞赛指南》3. 英语:《英语教材》、《英语阅读与写作指南》4. 物理:《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指导书》5. 化学:《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实验手册》6. 历史:《中国古代史教材》、《世界现代史教材》7. 政治:《政治教材》、《政治案例研究》8. 生物:《高中生物教材》、《生物实验教材》五、教学安排本学期将按以下时间表进行教学安排:1. 每周语文课程:周一、周三、周五,每节课50分钟2. 每周数学课程:周二、周四,每节课50分钟3. 每周英语课程:周二、周四,每节课50分钟4. 每周物理课程:周一、周三,每节课50分钟5. 每周化学课程:周二、周四,每节课50分钟6. 每周历史课程:周一、周四,每节课50分钟7. 每周政治课程:周二、周五,每节课50分钟8. 每周生物课程:周一、周三、周五,每节课50分钟六、评估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2. 课堂测验:每个学科将定期进行小测验3. 期中考试:分别于学期中进行,考查学生学习进度4. 期末考试:将对本学期所有学科内容进行综合考查七、教学辅助手段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辅助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教学资源2. 实验室设备:用于进行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3. 学习软件与网站:提供在线学习资料和辅助教学资源以上为本学期高中学期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希望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安排,能够使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初一教学大纲及教学重点

初一教学大纲及教学重点

初一教学大纲及教学重点一、教学大纲初一阶段是学生初入中学的关键时期,教学大纲的目标是确保学生在这一学段内全面发展。

下面是初一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1. 学科结构:- 语文:包括语言文字表达、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训练等各方面内容。

- 数学:涵盖基础数学知识、数的运算、几何等核心概念。

- 英语: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 物理:介绍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化学:学习元素周期表、反应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 生物:介绍生命起源、进化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 历史:学习国内外历史事件,并培养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 地理:培养地理观念和地理实践能力,了解地球、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 政治:引导学生了解政治、法律和公民道德的基本概念。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包括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实验实践。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引导他们欣赏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了解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后,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初一学科的教学重点。

1. 语文:初一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词汇积累、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同时,注重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数学:初一数学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基础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力上,如数的四则运算、代数式的计算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英语:初一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注重口语表达和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4. 物理:初一物理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重要的内容包括力、能量、电和光等基本概念的学习。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培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学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要点。

二、课程设置中学教育基础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和政治等学科。

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学活动,并确保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中学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学教育基础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3.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学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信息素养等。

四、教学内容1. 知识体系:中学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概念,如语文中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英语中的语法和词汇等。

2. 实践活动:中学教育基础课程还强调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实验、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跨学科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学教育基础课程还鼓励跨学科思维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

五、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策略:中学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探究式学习:中学教育基础课程应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中学教育基础课程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评估方式1. 综合评价:中学教育基础课程的评估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项目成果等方面的表现。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艺术,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

1908年,另一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939年,苏联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年,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初中教学大纲数学

初中教学大纲数学

初中教学大纲数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初中教学大纲对数学课程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要求。

本文将针对初中教学大纲数学部分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数学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探究,培养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中。

二、数学教学内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与量、图形、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数据与图表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大纲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三、数学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大纲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大纲还推崇教师发问式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数学教学评价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等。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日常测验、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多种形式。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数学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支持数学教学,初中教学大纲还提出了数学教学资源的要求。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需要选择与教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材,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专科院校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建议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 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

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体会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以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大纲的结构本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一、教材说明除绪论外, 共14章, 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第1章 ): 重点阐述教育、教育学概念,教育、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研究教育学意义,以及阐明教育的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文教学一直是初中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目的是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探讨。

教学目标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在语言能力方面,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

在文化素养方面,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内容安排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规律。

教学大纲按照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进行划分,涵盖了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和写作等多个方面。

其中,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韵律感;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历史文化意识;现代文学作品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运用讲授、讨论、实践、展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例如,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分析和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批判性阅读和文化背景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评价体系初中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评价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口头表达、实践活动和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

这样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

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有哪些

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有哪些

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纲有哪些 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纲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起看看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初中数学教学⼤纲分析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数学教学⼤纲分析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纲(试⽤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纲》或《⼤纲》)。

这是以《中华⼈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全⽇制⼩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为⽂件为依据,以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纲》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数学课程改⾰与发展⽽制定的。

⼀、现⾏《教学⼤纲》的特点 与以往的⼤纲相⽐,现⾏⼤纲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它充分吸取了当前国际、国内关于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的数学教育思想,汲取了国际、国内数学教育改⾰的成功经验。

如"⼤众数学教育观、数学是⼀种⽂化的理念,对数学交流的重视,注重应⽤,以及以现代认知科学理论⽀持课程改⾰等。

2.注重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纲在"教学⽬的"中增加了⼀段⽂字"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是有史以来我国教学⼤纲中第⼀次提到创新意识,⽽且在后⾯,⼤纲还对创新意识作了进⼀步的界定:"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然界和社会现象具有的奇⼼,不断追求新知、独⽴思考,会从数学的⾓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数学⽅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 3.对内容作了进⼀步的调整,⼀是删去了⼀些对后继学习意义不⼤的内容或要求,删去学的很早但⽤得较晚的内容(如⽴⽅和与⽴⽅差公式),删去了特殊的技巧性的内容(如⼆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字相乘法),删去了过难或过于繁琐的内容或要求(如⼆次根式运算时含有双重根号),增加了实习作业,加强了实际的联系。

4.进⼀步注重能⼒的提⾼,为此⼤纲中增加了探究性活动,如在初⼆代数中插⼊"a=bc型的数量关系问题",要求"引导学⽣从⽇常⽣活、⽣产或其他学科中发现数量关系为a=bc型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探究,了解这⼀类型的数量关系,在实际中的⼴泛应⽤"。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状况、特点与规律,对当前国内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明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把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并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规律。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心理素养,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过程步骤,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具备解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能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创设较好的环境。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准确把握与解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合理选择与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恰当组织与设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程、科学使用与整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以及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施的能力;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形成较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态度与学术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刘视湘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12.2.主要参考书[1]刘学兰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孙宽宁主编.全国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教育的本质及教育在社会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教育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并初步具备教育研究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本质属性、权利和义务、在教育中的地位及教师的素质要求等,初步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

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教学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及教学与其他教育工作的关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五、课程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二)主要参考资料
1.孙宽宁主编《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12
3.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