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消毒隔离规范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病原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一个示例制度,具体内容可能因医院类型和规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 门诊部门消毒隔离制度:
- 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在每次接诊前后要洗手,并戴上口罩。
- 诊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消毒。
- 候诊区域的座椅和桌子定期擦拭消毒。
2. 住院部门消毒隔离制度:
- 病房和病床在患者出院后要进行清洁和消毒。
- 入院前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消毒检查。
- 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前后要洗手,并戴上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3.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 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墙壁、地面、器械和设备等。
- 手术室内必须保持洁净,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
- 手术人员在手术前后要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手术衣、手套、口罩等。
4. 检验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 检验仪器和设备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清洁和消毒。
- 检验人员在进行样本采集、检验和操作仪器时要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检验室内要保持洁净,避免交叉感染。
5. 放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 放射设备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清洁和消毒。
- 多次使用的防护器械(如防护衣、手套)要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
- 放射科室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感染。
以上是一个常见的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示例,具体制度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进行制定。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文(精选11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1一、门诊候诊室必须保持清洁,地面、门窗、内壁每日进行湿式清擦一次,走廊痰盂内存放1:200的“84”消毒溶液每日更换一次。
二、门诊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
三、门诊观察室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四、厕所必须保持洁净。
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
五、门诊各科室的污染废料、纱布、棉球等,必须集中放在一起,每日由本科人员,送烧脏炉进行焚化处理,绝不准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一般垃圾处理。
六、肝炎诊室和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
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经常用1:200的“84”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拭布进行清擦。
室内不准陈放食品和就餐。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21、保持诊室清洁整洁,诊室每日用500ml/L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台面,地面湿拖二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每日二次并登记,灯管用95%酒精每周擦拭一次。
2、操作前应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公用持物钳、容器每日灭菌;棉球缸、酒精、碘酒、地卡因瓶等每周更换灭菌二次;口腔诊疗器械均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率达100%。
4、各类器械按照去污--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处理,各类物品必须按无菌、清洁、污染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定期检查,有污染或过期必须重新灭菌。
5、使用手机时,在每次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么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二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保持高水平的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的不同部门和科室都有独特的消毒要求,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各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以提高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信心和满意度。
二、门诊部的消毒隔离制度门诊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接待大量患者。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门诊部实施以下消毒隔离制度:1. 医院入口处设立消毒站,每进入医院的人员都需要接受手部消毒。
2. 门诊诊室每天定期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
3. 接待台、候诊区和诊室内的座椅、桌面等常接触物体每天消毒。
4. 在发热患者就诊时,需要进行隔离处理,并设立专门的发热门诊。
5. 医务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并定期更换。
三、急诊科的消毒隔离制度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救治区域,接待各种急诊病患。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急诊科实施以下消毒隔离制度:1. 急诊科设有专门的隔离病房,用于接收有传染病症状的患者。
2. 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测量体温,并佩戴防护用具,如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等。
3. 急诊室内常用工具、设备等经过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4. 急诊科的病人等候区域设置合理的间距,避免患者之间的接触。
四、内科的消毒隔离制度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
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预防感染的传播,内科实施以下消毒隔离制度:1. 内科病房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病房环境清洁。
2. 内科设有单独的隔离病房,用于治疗有传染病的患者。
3. 医务人员每次接触有传染病的患者后都要进行手部消毒,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4. 病房内床位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五、外科的消毒隔离制度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手术和创伤的治疗。
为了预防手术感染和传染病的传播,外科实施以下消毒隔离制度:1. 手术室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门诊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
以下是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详细内容:一、总则1.1 目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门诊部、急诊科、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
1.3 责任主体:门诊部、急诊科、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部门负责人是本制度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二、门诊布局与设施2.1 门诊部应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2.2 各诊室应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干手设备、速干手消毒剂等。
2.3 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2.4 各诊室应保持空气流通,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每日清洁消毒。
三、医务人员管理3.1 医务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技能培训,并定期考核。
3.2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触病人后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3 医务人员应穿戴整齐,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四、患者管理4.1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
4.2 患者就诊时,应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
4.3 患者用过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得带出诊室。
五、医疗器械管理5.1 医疗器械应进行定期消毒、灭菌,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5.2 一次性医疗器械严禁重复使用。
5.3 医疗器械应按照有效期使用,过期医疗器械不得使用。
六、清洁与消毒6.1 各诊室应建立日常清洁、消毒制度,保持诊室整洁。
6.2 清洁工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技能培训,并定期考核。
6.3 清洁工应使用专用清洁工具,清洁工具应定期消毒、灭菌。
七、监督与检查7.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门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7.2 对违反消毒隔离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一、前言1.1 本制度是为了确保门诊、急诊场所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得到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维护医院形象,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1.2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门诊、急诊室以及相关辅助设施,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
1.3 本制度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洁净手消毒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
二、消毒隔离措施2.1 消毒措施2.1.1 普通门诊、急诊2.1.1.1 消毒频次:在日常工作中,每个工作日至少消毒2次。
2.1.1.2 消毒方式:使用该科室指定的专业消毒剂,按消毒剂说明精准使用。
2.1.1.3 消毒地点:该科室所有工作台、医用设备、手术器械等。
2.1.1.4 消毒时长:不少于5分钟。
2.1.1.5 消毒剂配置:消毒剂的配制应该根据说明书,确保消毒效果,并避免浪费。
2.1.2 传染性疾病诊疗2.1.2.1 医务人员防护: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帽子、手术衣等。
2.1.2.2 医疗器械消毒:采用标准消毒剂进行消毒。
2.1.2.3 患者隔离:在开展诊疗服务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应隔离规定,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
2.2 隔离措施2.2.1 隔离措施的目的是保护医务人员和病患,防止疾病的传播。
2.2.2 适用于以下状况:感染性疾病的病患、疑似病患等。
2.2.3 隔离措施的实施:在诊疗过程中或独立隔离区内开展隔离。
三、应急措施3.1 出现意外事件、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时,门诊、急诊科室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3.2 医院应当配备专业化的应急卫生队伍,按照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效果评价4.1 门诊、急诊科室应当配合各项监测与评估工作,定期开展质量自查和考核。
4.2 消毒隔离效果应当达到国家卫生部门的标准和规定。
五、本制度和修改5.1 本制度由负责医院行政管理的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如有需要,可由相关部门进行修改。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而门诊部作为医疗机构的前沿阵地,更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以下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清洁与消毒管理1、环境清洁门诊部的公共区域,包括走廊、候诊区、电梯间等,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采用湿式清扫,必要时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用后进行清洁消毒并干燥保存。
2、物体表面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扶手、桌椅、诊疗设备等,应每日多次进行消毒。
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采用符合要求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
3、空气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自然通风不良的区域,可采用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设备进行消毒。
二、医疗器械与用品的消毒1、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先清洗、后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医疗器械可选择低温灭菌方法。
2、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3、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体温计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听诊器、血压计可使用酒精擦拭消毒。
三、医疗废物管理1、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应按照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和药物性等进行分类收集。
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包装袋和利器盒,确保包装完好无渗漏。
2、暂存与运输医疗废物应在规定时间内暂存于专门的存放地点,并有明显的标识。
由专人负责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
3、交接登记医疗废物的产生科室与收集人员应进行交接登记,记录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等信息。
四、患者管理1、分诊管理在门诊部入口处设置分诊台,对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和初步问诊。
对于发热患者或有传染病症状的患者,应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2、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安排在单独的诊室或隔离区域进行诊治。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第一条制度目的为确保门诊诊疗环境的安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特制定本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门诊部所有科室、病区及辅助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条消毒隔离原则1. 医务人员应树立严格的消毒隔离观念,遵守消毒隔离操作规程。
2. 根据污染程度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第四条消毒隔离措施一、环境卫生1. 门诊各区域保持清洁、通风,每日至少清洁一次,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2. 患者床单元、诊室、洗手间等公共区域,每日清洁并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二、医疗废物管理1. 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类收集,并放置在专用容器内。
2. 医疗废物应每日清运,不得在门诊部内存放过夜。
三、器械消毒1.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流程。
2. 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洗,再用消毒剂浸泡,最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灭菌。
四、空气消毒1. 门诊室内空气应每日至少消毒一次,使用紫外线消毒机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
2. 新患者就诊时,应先对诊室进行空气消毒。
五、手卫生1. 医务人员进入诊疗区域前应洗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2. 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第五条重点事项1. 传染病患者的诊疗区域应设置隔离区域,并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2. 传染病患者的医疗废物应与其他废物分开收集和处理。
3. 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应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第六条培训与考核1.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培训,提高消毒隔离意识。
2. 医务人员应参加消毒隔离操作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第七条责任追究1. 医务人员未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造成交叉感染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医务人员因操作失误导致交叉感染,造成患者伤害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八条本制度由门诊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处置流程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处置流程一、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1 门诊环境设置(1)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
(2)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
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3)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1.2 诊室消毒隔离措施(1)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2)门诊、急诊的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相关内容。
(3)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4)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3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根据需要选择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不同病人、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应洗手或手消毒。
(3)被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手和皮肤,可立即清洗再采用手消毒剂擦拭,作用3-5分钟。
1.4 空气消毒(1)治疗准备室、诊室及观察室定时通风换气,每天两次,每次60分钟。
(2)每日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12次;动态空气消毒机应每月清洗滤网或根据说明书要求。
1.5 物体表面消毒(1)治疗室准备室、诊室、观察室及卫生间的拖布、抹布应分开,标记明确。
(2)肠道门诊内的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物体表面。
(3)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1.6 地面消毒(1)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1~2次。
(2)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墙面。
(3)当被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作用>30分钟。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消毒隔离规范。
2.护理人员上岗必须衣帽整洁,进入治疗室、换药室、无菌室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治疗操作前后均应按要求洗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3.血压计、听诊器用75%乙醇擦拭,体温表用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
4.各种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2次。
5.各种无菌包必须专柜放置,放置位置高于地面20cm,无菌包必须保持干燥,勿破损,标识清楚、醒目,开口处封有起止日期和操作者签名。
6.持物钳干燥保存,有效时间为4~6小时。
7.无菌物品、无菌液体标明日期、时间,只限于有效期内使用。
8.备用干燥氧气湿化瓶、吸引瓶每周清洁、消毒1次,患者用毕及时终末消毒。
9.一次性物品专柜放置,放置位置高于地面20cm,柜子保持清洁,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规范处理。
10.各类物品按清洁、污染分别放置,各诊室应保持清洁、无积灰,台面、地面湿擦和湿拖。
11.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要加盖分别放置,医用垃圾要有标识。
医院感染性疾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性疾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流程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指南》,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感染性疾病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
二、组织管理1. 成立感染性疾病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医务科、感染科、门诊部、护理部、后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感染性疾病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感染性疾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监督实施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3. 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感染性疾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消毒隔离措施1. 感染性疾病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设立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2. 感染性疾病门诊的诊室、候诊区、检查室等应保持环境整洁,通风良好。
3. 感染性疾病门诊的医务人员应按照标准预防原则,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 感染性疾病门诊的诊疗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5. 感染性疾病门诊的病人应按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6. 感染性疾病门诊的病人使用过的医疗用品、设备和环境应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四、消毒隔离流程1. 预检分诊:设立预检分诊台,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负责对来院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发现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立即将其分诊至隔离诊室。
2. 隔离诊室: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安排在隔离诊室进行诊治,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3. 消毒处理: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医疗用品、设备和环境应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4. 医疗废物处理:感染性疾病门诊的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标记和运输,确保安全处置。
5. 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医务人员开展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和消毒隔离措施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五、监督与评价1. 感染性疾病门诊消毒隔离管理小组应定期对感染性疾病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实施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及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2、各诊室保持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
空气消毒设备(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灯)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并有维护及运行记录。
3、各诊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配有速干手消毒剂,无菌操作技术前及接触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4、地面采用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被病原体污染时,应在防止污染面扩大的原则上,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具体办法参照《地面清洁与消毒流程》。
各诊室拖布分别使用,标记明确,使用后清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漂洗后悬挂晾干。
5、诊室内的各类物品及轮椅、平车、诊查床、病历夹、门把手、大厅候诊椅等,每日下班前清洁,被污染后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及时擦拭消毒。
抹布一巾一用,使用后清洗干净,再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漂洗后悬挂晾干。
6、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表保持清洁。
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洁晾干;听诊器使用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的乙醇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冲净,干燥保存。
7、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如氧气湿化瓶、止血带等,使用后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置。
8、喉镜一用一消毒,消毒流程符合要求,消毒后清洁容器密闭存放。
一次性喉镜禁止重复使用。
9、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工作服、被服等织物,应立即更换,装入专用收集袋内并送洗衣房统一清洗、消毒。
10、急救车及其抢救器材每次出诊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备注:其他各重点部门的工作制度,详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汇编》。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一般消毒隔离制度(一)医院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遇有发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引导至感染科。
(二)门诊候诊区域及各诊室应保持清洁,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三)各诊室备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快速手消毒设施,洗手池周边粘贴标准洗手方法规范图,有干手设施。
(四)门诊抽血室、换药室、治疗室定期空气培养监测达到国家环境标准要求。
(五)各诊室各种检查操作,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诊室内医疗用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用后的检查手套、敷料等应放在黄色医用垃圾桶中,及时专人收集处理。
(六)接触患者皮肤的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保持清洁。
血压计、听诊器每日清洁擦拭一次,袖带每周清洗一次;被污染时随时处理,污染袖带先清洗,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体温计每次用后先清洁,再放置到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后捞出晾干备用。
(七)抽血室的止血带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八)门诊抽血室、换药室、治疗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并做好紫外线消毒登记,新灯管使用前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不得低于100uw/cm₂, 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 uw/cmz; 使用时间达1000小时后,每个月监测一次紫外线灯管强度。
(九)各科操作台及医疗废物处置台每日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湿拭擦拭。
(十)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
二、门诊防止交叉感染(一)门诊发现传染病人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
1(二)在门诊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根据情况将患者引导或护送至感染性疾病科进行诊疗。
(三)传染病人离开后,进行终末消毒。
(四)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三级筛查岗,对每一位就诊病人,必须经过初步筛查后方能挂号,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护送至感染性疾病科进行排查。
个体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个体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是为了预防疾病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份个体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制度的范例,供您参考:一、总则1.1 本制度适用于个体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旨在加强门诊感染管理,预防疾病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1.2 个体门诊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规,并根据本制度进行操作。
1.3 个体门诊应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
二、环境与设施2.1 个体门诊应保持环境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2 设置独立的诊疗区和隔离区,明确标识,确保患者和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诊疗活动分开进行。
2.3 诊疗区域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如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液等。
2.4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一次性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三、消毒与隔离措施3.1 空气消毒3.1.1 诊疗区域应定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一次,每次30-60分钟。
3.1.2 如有传染病患者就诊,应增加空气消毒频次。
3.2 物体表面消毒3.2.1 诊疗器械、桌面、椅面、地面等应每日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擦拭、消毒。
3.2.2 诊疗床单、毛巾、浴巾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3.3 器械消毒3.3.1 诊疗器械应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并进行登记。
3.3.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3.3.3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3.4 个人防护3.4.1 医务人员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3.4.2 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3.5 特殊感染者的消毒隔离3.5.1 对特殊感染者,应参照相关标准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四、管理制度4.1 建立消毒隔离工作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门诊消毒隔离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2. 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3. 本制度适用于门诊各科室、候诊区、治疗室、注射室等场所。
二、组织管理1. 门诊部应设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分管领导、护士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组成,负责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认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 门诊部应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明确各科室、各部门的职责,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消毒隔离措施1. 门诊环境消毒(1)保持门诊环境清洁,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湿式清扫,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臭氧发生器等方法进行空气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3)物体表面消毒:对门诊公共区域、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如有污染,及时清洁消毒。
2. 门诊工作人员个人防护(1)工作人员进入门诊区域应穿戴整齐,佩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者暂停工作。
(3)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
3. 患者管理(1)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传染病患者与普通患者分开就诊。
(2)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区域就诊,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一次性医疗用品、棉签等,应及时进行处理。
4. 治疗室、注射室消毒隔离(1)治疗室、注射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每日进行湿式清扫和消毒。
(2)治疗室、注射室内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头等,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
(3)注射室内使用的注射针头、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及时放入专用容器内,定期进行无害化处理。
5. 门诊药房消毒隔离(1)药房内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湿式清扫和消毒。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5篇)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消毒隔离措施。
下面是一个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示例:1. 门诊部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接待区:定期对接待台、椅子、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 诊室:医生每次诊断完患者后,要对诊台、医疗设备、诊断工具等进行消毒。
- 候诊区:定期对候诊区的椅子、桌面、地面等进行消毒,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
2. 住院部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每次患者出院后,要对病床、窗台、床头柜等进行全面消毒,更换床上用品。
- 护理站:每天定期对护士站的工作台、设备、电话等进行消毒。
- 患者餐厅:餐具、餐桌、餐椅等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3.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器械:手术前对手术器械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 手术间:每次手术结束后,对手术台、地面、墙壁等进行全面消毒,保持洁净环境。
- 手术服:医生和护士要定期更换手术服,每次手术结束后要进行专业消毒。
4. 检验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台、工作台: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后,对实验台、工作台等进行消毒,避免污染。
- 仪器设备:每天检测完毕后,对仪器设备进行消毒,保持正常运行。
总结: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预防交叉感染,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而设立的。
医院要定期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和无菌状态,同时还要确保医务人员使用防护设备,遵守个人卫生要求,以减少感染风险。
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各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规范消毒隔离操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条持续改进医院各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二章部门及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第四条各部门及科室在消毒隔离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2. 根据各类病原体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3. 加强对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 提高员工的消毒隔离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培训。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本文档为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旨在确保门诊部环境卫生,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请全体员工严格遵守以下规定:一、传染病消毒隔离管理机构及职责1.门诊部传染病消毒隔离管理机构设立由院领导亲自负责,负责监督和落实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
2.传染病消毒隔离管理机构职责包括:制定消毒隔离计划、隔离区域的划分、定期进行消毒和检查隔离区域的情况等。
二、传染病消毒措施1.门诊部设有特定区域用于隔离传染病患者,确保患者与非感染者分开,防止疾病传播。
2.门诊部各个科室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如走廊、候诊室、手术室等,确保环境卫生。
三、传染病患者就诊要求1.传染病患者来诊时,应佩戴口罩,并立即向相关工作人员报告病情,以便及时进行隔离措施。
2.传染病患者在候诊期间,应尽量与其他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四、医务人员岗位要求1.医务人员应接种相关疫苗,并定期进行体检,确保无传染病感染。
2.医务人员在接诊传染病患者时,应全程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五、传染病消毒措施1.门诊部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特别是传染病隔离区域,消毒频率要增加。
2.门诊部应配备专门的消毒设备,并有专人负责消毒工作。
六、传染病患者出院或隔离解除1.传染病患者出院前,应进行全面消毒,并医务人员监督离开门诊部。
2.隔离区域解除隔离时,应进行全面消毒,并有专人进行检查。
附件:1.传染病消毒隔离记录表2.传染病消毒隔离计划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疾病。
2.消毒: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去除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以防止其传播。
3.隔离:指将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患者与非感染者分开以控制疾病传播的一种措施。
医院门诊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门诊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一、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1.急诊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2.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就诊。
3.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4.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5.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6.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如有可见污染随时消毒处理。
7.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
8.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9.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
10.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相关规定做到诊室、人员、器械固定。
11.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厕所,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应视传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终末消毒措施。
12.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3.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活动。
4.凡遇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
5.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
6.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做到随脏随换。
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7.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经常通风换气。
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
8.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9.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10.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把,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在医疗服务中,门诊是患者接受初步诊疗的重要场所,人员流动频繁,容易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建立健全严格的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一、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1、先清洁,后消毒在进行消毒操作之前,必须先对环境和物品进行彻底的清洁,去除污垢、血迹、分泌物等有机物,以确保消毒效果。
2、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物品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如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消毒(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
3、定期监测消毒效果定期对消毒后的环境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以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二、环境消毒1、门诊大厅每日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地面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拖地,桌椅、扶手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2、诊室每个患者诊疗结束后,对诊疗桌椅、听诊器、血压计等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地面和物体表面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3、走廊、楼梯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地面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拖地,扶手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4、卫生间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多次进行消毒。
便池、洗手池等用含有效氯1000mg/L 的消毒剂冲洗,地面和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
三、空气消毒1、自然通风诊室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日通风不少于 2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2、机械通风在通风不良的区域,可使用排风扇、新风系统等机械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3、空气消毒机在人员密集或特殊感染区域,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四、医疗器械与物品消毒1、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每次使用后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2、侵入性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输液器、手术器械等,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3、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应专柜存放,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物品必须重新灭菌。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门诊消毒隔离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门诊各科室、医技部门及辅助科室。
1.3 所有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到位。
二、组织管理2.1 门诊部成立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分管副院长、门诊部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等相关人员组成。
2.2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负责制定门诊消毒隔离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检查标准,并对门诊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
2.3 门诊各科室设消毒隔离监控员,负责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及时上报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消毒隔离措施3.1 环境卫生3.1.1 门诊各科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3.1.2 门诊公共区域(如候诊室、走廊、卫生间等)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3.1.3 门诊各科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消毒。
3.2 设备与器械3.2.1 门诊各科室使用的器械、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确保无污染。
3.2.2 一次性使用器械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用后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2.3 重复使用的器械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标识。
3.2.4 门诊各科室应配备足够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消毒。
3.3 人员管理3.3.1 门诊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3.2 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掌握消毒隔离技术。
3.3.3 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3.4 工作人员如患有传染病,应及时报告,暂停工作,进行治疗。
3.4 患者管理3.4.1 门诊患者应遵守医院规定,配合做好个人防护。
3.4.2 门诊患者应佩戴口罩,并在规定区域候诊。
3.4.3 门诊患者如患有传染病,应及时告知工作人员,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5 消毒隔离记录3.5.1 门诊各科室应建立消毒隔离记录,包括消毒剂使用、器械清洗、灭菌、环境清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隔离的概念及重要性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重点环节的管理 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医疗安全体系中,消毒隔离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医疗安全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儿科门诊特点
儿科患者生理特点,抵抗力低,易发生各种感染。
母传抗体逐渐减少 自身产生的免疫球蛋白需在学龄期才能渐达成人水平 空间小 人员流动量大 各种疾病比较集中
六部洗手法
第七步:手腕在掌中转动,两手互换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 摩擦
第四步
第五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 换进行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规范手卫生 曾有检测,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 菌率为100%,严格洗手对清除手上的暂驻菌和预防交 叉感染有重要意义, 手的清洁消毒无论对医护人员自身还是对即将接诊的 患儿,均能降低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严禁留长指甲,带戒指、手链等,以保证洗手质量。 手消毒剂 标明使用日期,易挥发性的醇类开瓶后使用 ≤30天。
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规范手卫生 有资料显示,病原体传播前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医 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体而造成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发 生率的30%。 洗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 一,是防止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六步洗手法”洗手。(将洗手示意图贴于洗手池上 方,时刻提醒护士规范洗手)。
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规范手卫生 用流水冲洗; 水龙头采用脚踏式或长臂式开关; 洗手用的肥皂液和刷子应保持清洁干燥; 洗手后,不可用公用毛巾擦手,应用无菌巾或一次性 纸巾擦干,也可用手烘干器烘干。 正确的洗手持续时间>15秒; 每日洗手频度应保持在:医生> 30次、护士> 35次。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各科开诊前通风15分钟,保持诊室空气新鲜,诊桌、诊椅、 诊床、血压计、手电筒等,每日须用有效消毒剂擦洗。 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消毒擦拭处理。 2、各诊室及留观室应每日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3、治疗室、注射室各项操作要正规,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取血采取一针一管一带一巾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灭菌或更换并监测消毒液浓度, 认真做好记录。 4、治疗室、注射室、留观室布局合理。无菌区、清洁区、半 污染区和污染区要有明显标志。 5、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消毒隔离制度健全。
安全注射——重点环节的管理
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 要的人员活动。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工作。 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 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 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儿童医院门诊特点,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
近年来手足口病、甲型H1N2流感等传染病的流行 医院感染使细菌耐药性增加,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增加。
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消毒隔离概念及重要性
消毒是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 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重要性: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防止交叉感染:
准确及时地做好预检分诊,区分传染病患者和非传染病患者。 做好健康教育,防止交叉感染,让患儿之间尽量不要交换食品、 玩具等。 加强诊室空气的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并且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 消毒。 治疗完成后诊疗桌椅、检查床等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患儿的排泄物,用具及时清理和消毒。 无菌用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安全注射——重点环节的管理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需注明开启日 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安全注射——重点环节的管理
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应 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 7天。 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存放在与患者密切接触 的区域,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6、肝炎取血与普通取血严格分开,采取一次性抽血器。传染病人做到: 四固定:固定诊室、人员、时间、器械。 六分开:分开挂号、候诊、取血、取药、化验、注射治疗。 四消毒:地面、桌椅、病历、诊室每日消毒。 一更换:床单每日一更换。 7、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浓度及注意事项。 8、合理使用冰箱,物品放置有序,有定期清洁冰箱制度,冰箱内不放私 人物品。 9、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做好自 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10、所有急诊药品和器材必须在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定期消毒。
消毒隔离概念及重要性
隔离是指将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 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 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 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 重要性:是控制传染病流行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感染链
易感宿主
感染源
传播途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切实做到:
如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加强培训:
将医院感染知识列入继续教育讲座之列,定期组织学习《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 。 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对新毕业生和保洁人员应进行医院感染岗前 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加强监督监测: 坚持卫生消毒质量监测,积极配合主管部门每月 进行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其他一次性医 疗用品等质量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取回报告,如有细菌数超标的 情况,则查找原因,立即改进,直到合格才能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