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基础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
手
手
手
三
三 阴
头
阳
胸腹
足
足
三
三
阴
足
阳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
手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三
小指端
阴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经
足大趾
手 三 阳 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
足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
三
足小趾
三
阳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阴
经
经
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 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 (GB3:耳前,颧弓上缘,下 关正上方),在面颊部与前一
GB14 ),又向后折至风池穴 (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 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 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 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 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 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交
(二)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 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 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 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 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 至大肠,属大肠。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经脉系统
正经系统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
督脉、任脉
络 系
经络ppt精选全文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四、腧穴定位
1、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2、“骨度”折量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法 4、简便取穴法
复习思考题
1、经络系统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2、十二经脉是根据什么来命名的?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的特点是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阳明—前 少阳—中 太阳—后 太阴—前 厥阴—中 少阴—后
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相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 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流注次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藏
4、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阴经
阳经
什么? 5、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是什么?
6、经络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7、奇经八脉的组成、特点、生理功
能是什么? 8、正经与奇经的区别? 9、腧穴的定位依据是什么? 10、腧穴是如何分类的? 11、腧穴的主治规律?
“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3、协调阴阳,调节机能平衡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
血而营阴阳,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灵枢.刺节真邪》:“泻其有余,补其
不足,阴阳平复。”
•病理反应
1、传注病邪 2、反映病候
•指导疾病的诊断
1、辨证归经 头痛 前额部—阳明经 颞侧部—少阳经 后枕部—太阳经 巅顶部—厥阴经 药物归经 白芷 柴胡 羌活
•
部.
•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
•
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
10 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
足少阳胆经在躯干分布
足厥阴肝经在躯干分布
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11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 腹中线旁开4寸处;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 腹中线旁开2寸;
18
19
20
十二正经(手三阳)之——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经缺盆、大椎,止于鼻旁迎香穴
2、运行时间:
卯时(5_7点)
3、主要生理功能:
吸收津液 排泄糟粕
21
22
23
大肠干净的四个标准
1、黄 润 2、成 形 3、顺 畅 4、无恶臭
24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23:00-1:00 子鼠 助消化、主决断
足厥阴肝经 1:00-3:00 丑牛 主疏泄、藏血、主谋略
17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太阴肺经
1、循行
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走手 行于上肢
内侧前缘止于大拇指桡侧少 商穴
2、运行时间:寅时(3-5)
3、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序号 时辰
1
卯时( 5点至7点 )
2
辰时( 7点至9点 )
3
巳时(9点至11点 )
4
午时(11点至13点)
5
未时(13点至15点)
6
申时(15点至17点)
7
酉时(17点至19点)
8
戌时(19点至21点)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经络讲座ppt课件
经络是由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十五络、孙络以及其 联属部分的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所组成。
4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经
别络
络
络脉 浮络
系
孙络
统 外连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连属部分
内属 五脏六腑
5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系 联系脏腑与肢节、脏腑与官窍、 脏腑之间、经脉之间。
传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 和通导作用。 濡养:气血通过经络循环传注而通达全 身,发挥其作用。 调节: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 相对平衡。
6
四、 十二经脉简介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
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
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 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7
(二)具体名称
上肢——手
内侧—— 手三阴经
外侧—— 手三阳经
至阴
位置:在足小趾末 节外侧,距趾甲根 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 鼻衄,目痛,胎位 不正,难产,胞衣 不下。现多用于神 经性头痛,偏瘫等。 刺灸法:浅刺0.1寸。 可灸。
34
8.足少阴肾经
【主治病症】以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为主。 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大 便秘结、泄泻等,以及咽喉、胸、肺疾患 和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37
9.手厥阴心包经
【主治病症】治疗心、胃、胸部和神志疾 患为主。如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 痛、癫狂、昏迷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病 变。
38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 络,向下穿过膈肌, 依次络于上、中、下 三焦。
4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经
别络
络
络脉 浮络
系
孙络
统 外连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连属部分
内属 五脏六腑
5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系 联系脏腑与肢节、脏腑与官窍、 脏腑之间、经脉之间。
传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 和通导作用。 濡养:气血通过经络循环传注而通达全 身,发挥其作用。 调节: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 相对平衡。
6
四、 十二经脉简介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
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
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 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7
(二)具体名称
上肢——手
内侧—— 手三阴经
外侧—— 手三阳经
至阴
位置:在足小趾末 节外侧,距趾甲根 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 鼻衄,目痛,胎位 不正,难产,胞衣 不下。现多用于神 经性头痛,偏瘫等。 刺灸法:浅刺0.1寸。 可灸。
34
8.足少阴肾经
【主治病症】以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为主。 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大 便秘结、泄泻等,以及咽喉、胸、肺疾患 和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37
9.手厥阴心包经
【主治病症】治疗心、胃、胸部和神志疾 患为主。如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 痛、癫狂、昏迷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病 变。
38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 络,向下穿过膈肌, 依次络于上、中、下 三焦。
中医经络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经畅通
312经练锻络法
“3”: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3个穴位。
01
一般人每天早晚两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钟,按摩时如能感到酸、麻、胀、并且这种感觉有上
下窜动的得气感就是有效按摩,按压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
柒. 正确认识经络的作用
XXX
壹
中医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经畅通
中医经络
经络基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 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
经络养生与传统中医养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
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胃胀、胃酸、烧心、打嗝、胃痛、便秘、腹胀、腹泻、 慢性肠炎、慢性胃病、胃溃疡、慢性结肠 腹痛、口臭、大便稀薄不成形 炎
腰膝酸软、遗精滑精、性功能减退、肢寒畏冷、性冷淡、脱发、白发、小便 长期咳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
不利、尿频、尿急、四肢麻木、关节屈伸不利、颈椎疼痛、腰椎疼痛
阳明 大肠经
手
厥阴 心包经 少阳 三焦经
少阴
心经
太阳 小肠经
太阴
肺经
阳明 胃经
足
厥阴
肝经
少阳 胆经
少阴
肾经
太阳 膀胱经
五行相生,相克和藏象学说
理论依据:五经应五脏,五脏应五行,彼此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素问;六元正 计大论》中指出:
肝
木郁—达之
反复说明疏通五经应对五脏 气血精液,只有“通”才
312经练锻络法
“3”: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3个穴位。
01
一般人每天早晚两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钟,按摩时如能感到酸、麻、胀、并且这种感觉有上
下窜动的得气感就是有效按摩,按压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
柒. 正确认识经络的作用
XXX
壹
中医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 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经畅通
中医经络
经络基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 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
经络养生与传统中医养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
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胃胀、胃酸、烧心、打嗝、胃痛、便秘、腹胀、腹泻、 慢性肠炎、慢性胃病、胃溃疡、慢性结肠 腹痛、口臭、大便稀薄不成形 炎
腰膝酸软、遗精滑精、性功能减退、肢寒畏冷、性冷淡、脱发、白发、小便 长期咳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
不利、尿频、尿急、四肢麻木、关节屈伸不利、颈椎疼痛、腰椎疼痛
阳明 大肠经
手
厥阴 心包经 少阳 三焦经
少阴
心经
太阳 小肠经
太阴
肺经
阳明 胃经
足
厥阴
肝经
少阳 胆经
少阴
肾经
太阳 膀胱经
五行相生,相克和藏象学说
理论依据:五经应五脏,五脏应五行,彼此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素问;六元正 计大论》中指出:
肝
木郁—达之
反复说明疏通五经应对五脏 气血精液,只有“通”才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课件课件
详细描述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拔罐治疗是中医经络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通过拔罐负压作用,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整 人体功能、缓解病情的目的。拔罐治疗对于肌肉疲劳、颈肩疼痛、腰腿疼痛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拔罐治 疗还可以用于减肥、美容等方面。
06
经络系统的日常保健
运动保健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 调和身体和内心的效果,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吸拔体表的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的效果。
按摩
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血 ,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THANKS
感谢观看
养身体。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 血、活血、调理月经等多种功效, 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延缓衰老。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 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经 常食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 缓衰老。
药物保健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身体的各个穴位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经络系统在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灸、推拿、拔 罐等中医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 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04
经络系统的诊断方法
望诊
01
02
03
04
望神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以 及眼神,以判断病情的虚实。
望舌
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下络脉 的变化,判断气血运行情况及
脏腑功能。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运动,通过特定的动作来刺激身 体的各个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课件
保健概要:头、项、目、 背、腰、下肢部及神 经,腧穴对应相关器 官。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8
足少阴肾经(一)
1、 起于足小趾下, 斜行于足心(涌泉 穴),出于舟骨粗 隆之下的然谷穴, 沿内踝后,分出进 入足跟,向上沿小 腿内侧后缘,至膕 内侧,直上股内侧 后缘,至尾骨部( 长强穴),贯穿脊 柱,属肾,络膀胱 .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8
督脉穴位
主要病候: 头脑、五官、脊 髓及四肢的病症 保健概要: 神志、腰、 骶、背、头、 项及内脏。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9
任脉
任,有担任,妊养的含义 一、调节阴经气血,任脉行 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足三阴 经交会,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 联系,调节阴经有气血,故又 称这为“阴脉之海”。 二、“任主胞胎”,任脉起 于胞中,能调节月经,促进女 子生殖功能,与女子妊娠有关。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9
足少阴肾经(二)
2、 从肾上行, 穿过肝和膈肌, 进入肺,沿喉咙 ,达舌根两旁.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0
足少阴肾经穴位
主要病候:咳血、 气喘、咽喉肿痛、 水肿、便秘、腰 痛、痿弱无力、 足心热等。
保健概要:妇科、 前阴病,肾、肺 咽喉及经脉运行 部位.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1
足三阳经均起于头面部,从头走向足,在足趾各 与其表里的足三阴经交会;
足三阴交均起于足趾,从足走向胸腹,在胸部各 与手三阴经交会。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4
足太阳膀胱经(一)
1、 起于目内眦 (睛明穴), 直至巅顶,左 右交会于头顶 部的百会穴。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5
足太阳膀胱经(二)
2、从头顶部分出,向 后至枕骨处,进入颅 腔,络脑,重返出来 ,下行到项部(天柱 穴),再下行交会于 大椎穴,分左右沿肩 胛内侧,脊柱两旁( 一寸五分),到达腰 部(肾俞穴),进入 脊柱两旁的肌肉,深 入腹腔,络肾,属膀 胱。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8
足少阴肾经(一)
1、 起于足小趾下, 斜行于足心(涌泉 穴),出于舟骨粗 隆之下的然谷穴, 沿内踝后,分出进 入足跟,向上沿小 腿内侧后缘,至膕 内侧,直上股内侧 后缘,至尾骨部( 长强穴),贯穿脊 柱,属肾,络膀胱 .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8
督脉穴位
主要病候: 头脑、五官、脊 髓及四肢的病症 保健概要: 神志、腰、 骶、背、头、 项及内脏。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9
任脉
任,有担任,妊养的含义 一、调节阴经气血,任脉行 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足三阴 经交会,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 联系,调节阴经有气血,故又 称这为“阴脉之海”。 二、“任主胞胎”,任脉起 于胞中,能调节月经,促进女 子生殖功能,与女子妊娠有关。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9
足少阴肾经(二)
2、 从肾上行, 穿过肝和膈肌, 进入肺,沿喉咙 ,达舌根两旁.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0
足少阴肾经穴位
主要病候:咳血、 气喘、咽喉肿痛、 水肿、便秘、腰 痛、痿弱无力、 足心热等。
保健概要:妇科、 前阴病,肾、肺 咽喉及经脉运行 部位.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11
足三阳经均起于头面部,从头走向足,在足趾各 与其表里的足三阴经交会;
足三阴交均起于足趾,从足走向胸腹,在胸部各 与手三阴经交会。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4
足太阳膀胱经(一)
1、 起于目内眦 (睛明穴), 直至巅顶,左 右交会于头顶 部的百会穴。
•中医基础经络知识
•5
足太阳膀胱经(二)
2、从头顶部分出,向 后至枕骨处,进入颅 腔,络脑,重返出来 ,下行到项部(天柱 穴),再下行交会于 大椎穴,分左右沿肩 胛内侧,脊柱两旁( 一寸五分),到达腰 部(肾俞穴),进入 脊柱两旁的肌肉,深 入腹腔,络肾,属膀 胱。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课件
治疗效果。
经脉与腧穴的治疗作用与应用
治疗作用
经脉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的作用 ,腧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的作用。
应用
通过刺激经脉和腧穴,可以调节人体 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经脉和腧穴进行治疗。
04
常用经络腧穴介绍
手太阴肺经
总结词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 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 。
详细描述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其中11个分布 于下肢内侧的胫骨后缘和足底,10个位于 胸腹部。这些穴位主治脾胃、妇科、泌尿系 统等部位的病症,如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等。
手少阴心经
总结词
手少阴心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心中,下络小肠, 经过腕、臂内侧等部位。
详细描述
手少阴心经共有9个穴位,其中8个分布于上肢内侧的 尺侧,1个位于胸前部。这些穴位主治心脑血管、精 神系统等部位的病症,如心悸、胸闷、失眠等。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ppt课 件
• 经络系统概述 • 腧穴基础知识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介绍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 部等组成,它是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的通道,是运行气血、传递信息的 重要系统。
腧穴的定位方法与取穴原则
总结词
定位方法与取穴原则
详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
确定腧穴的位置是应用腧穴的基础,常用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 便取穴法等。在取穴时应遵循“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等原则,根据具体病
经脉与腧穴的治疗作用与应用
治疗作用
经脉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的作用 ,腧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的作用。
应用
通过刺激经脉和腧穴,可以调节人体 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经脉和腧穴进行治疗。
04
常用经络腧穴介绍
手太阴肺经
总结词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 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 。
详细描述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其中11个分布 于下肢内侧的胫骨后缘和足底,10个位于 胸腹部。这些穴位主治脾胃、妇科、泌尿系 统等部位的病症,如腹胀、腹泻、食欲不振
等。
手少阴心经
总结词
手少阴心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心中,下络小肠, 经过腕、臂内侧等部位。
详细描述
手少阴心经共有9个穴位,其中8个分布于上肢内侧的 尺侧,1个位于胸前部。这些穴位主治心脑血管、精 神系统等部位的病症,如心悸、胸闷、失眠等。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ppt课 件
• 经络系统概述 • 腧穴基础知识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介绍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 部等组成,它是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的通道,是运行气血、传递信息的 重要系统。
腧穴的定位方法与取穴原则
总结词
定位方法与取穴原则
详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
确定腧穴的位置是应用腧穴的基础,常用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 便取穴法等。在取穴时应遵循“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等原则,根据具体病
《经络的基础知识》课件
深入探索经络的奥秘,有助于推动中医的发展和应用。
经络的调节功能
2
运行。
经络具有调节气血平衡的作用,促进身体的 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络的美容应用
经络的能量流动对皮肤健康和美容有所帮助。
结论
1 经络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作为中医领域重要的理论之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经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的分类
经络的种类
经络分为十二经络和八奇经两大类,涵盖了人体各个部位。
经络的区分
经络可以根据功能和方位进行细分和区分。
经络的解剖
1
经络的起点和终点
各条经络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形成闭合
经络的路径
2
的循环系统。
经络按照特定的路径贯穿人体,与器官和组 织相互关联。
经络的功能
1
经络的传导功能
经络负责传导气血,保证身体各部分的正常
《经络的基础知识》PPT 课件
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承担着传导和调节功能。这 份PPT课件将为您介绍经络的基础知识,从定义、分类、解剖、功能、应用等 方面全面解析经络的奥秘。
什么是经络
1 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描述气血运行通道的概念。
2 经络的用途
经络是人体内传导和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
经络的调节功能
2
运行。
经络具有调节气血平衡的作用,促进身体的 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络的美容应用
经络的能量流动对皮肤健康和美容有所帮助。
结论
1 经络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作为中医领域重要的理论之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经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的分类
经络的种类
经络分为十二经络和八奇经两大类,涵盖了人体各个部位。
经络的区分
经络可以根据功能和方位进行细分和区分。
经络的解剖
1
经络的起点和终点
各条经络都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形成闭合
经络的路径
2
的循环系统。
经络按照特定的路径贯穿人体,与器官和组 织相互关联。
经络的功能
1
经络的传导功能
经络负责传导气血,保证身体各部分的正常
《经络的基础知识》PPT 课件
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承担着传导和调节功能。这 份PPT课件将为您介绍经络的基础知识,从定义、分类、解剖、功能、应用等 方面全面解析经络的奥秘。
什么是经络
1 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描述气血运行通道的概念。
2 经络的用途
经络是人体内传导和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
《经络的基础知识》课件
术后康复
在手术后的康复期,刺激 经络有助于减轻疼痛、促 进伤口愈合。
慢性病康复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 炎、糖尿病等,刺激经络 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经络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调节和控制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重要系统。经络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经络与神经递质的关系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物质,它们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经络与神经递质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 些神经递质可以影响经络的气血运行,而经络也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养生保健
经络理论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具有 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刺激穴位、 疏通经络等方式,能够调节身体
机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02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每 条经脉有其特定的走向和分布区域。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络脏腑的功能,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 。
随着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经 络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中医 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在中医中的地位
核心理论之一
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与阴阳五行、藏象等理论 相互关联,构成了中医独特的理
论体系。
指导临床治疗
经络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通过对 经络的分析和调理,能够有效地
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解剖学研究
古代医家通过解剖学研究,观察到 人体内部脏腑器官与体表穴位之间 的联系,进一步揭》等古代医学典籍最早对 经络进行了系统性的记载和阐述,成 为经络理论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经穴
• 本经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
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 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 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 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 扶突,禾髎,迎香。
交会穴
•
大椎(督脉),水沟(督脉),地仓
经络的作用
• 1、联系脏腑 沟通内外 • 2、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 • 3、抗御病邪 保卫机体
穴位
•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
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 “气穴”、“气府”、“节”、“会”、 “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 “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 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经络基础知识
作者:李强
什么是经络
•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
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 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 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 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 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 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腕
后一支:⑦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
【病候】
•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
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 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 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寒 冷、疼痛等证。
• 本经腧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证:咳嗽,
气上逆,喘息气粗,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 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 热。
一、手太阴肺经
• ①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散络大肠,回过
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
府、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
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⑤下向肘
内(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
最),⑥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
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
病候
• 本经腧穴可主治“津”方面所发生的病
症: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 症,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和本经脉所经 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头痛,牙痛,咽喉肿 痛,各种鼻病,泄泻,便秘,痢疾,腹痛, 肩前、上肢屈侧外缘疼痛,大指侧的次指 (食指)痛而不好运用。等。本经异常变 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部肿 胀。
• 颈部一支:⑤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
(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一说会 大椎),⑥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⑦ 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中腕),散 络于脾。 ⑧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 (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 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 (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 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 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本经穴
• 本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
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 部。首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 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 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 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 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 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 解溪、冲阳、陷谷、内庭、末穴厉兑。
销售话术
• 我现在帮您调理的是肺经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 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 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 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手阳明大肠经
•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
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 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 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 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 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 五里、臂臑),
• 内行一支:⑨从胃口向下,沿腹里,⑩至
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 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 (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 鼻),⑾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 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 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 出次趾末端(厉兑)。
• 小腿部一支:⑿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
(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销售话术
• 我现在帮您调理的是大肠经
大肠经调理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 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 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足阳明胃经
• ①起始于鼻旁(会迎香),②交会鼻根頞
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③向下 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 (巨髎),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 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 浆);④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 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 关),经颧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 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
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 出中趾末端。 足背一支:⒀从足背部 (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 (接足太阴脾经)。
病候
• 本经腧穴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
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 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 病症。例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腹 胀,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 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涡斜,咽喉肿痛, 热病,神志病,胸部及膝膑等经脉循行部 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
• 本经气盛有余(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
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 不足(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 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本经穴
• 本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
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中府 (肺募),云门,天府,侠白,尺泽 (合),孔最(郄),列缺(络),经渠 (经),太渊(输、原),鱼际(荥), 少商(井)。
循行
• 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
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
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
膈,属于大肠。
上行的一支:⑦从
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
பைடு நூலகம்
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
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
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
迎香、接足阳明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