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分配理论
第8章 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概要
E
U3
U2
w O H0
U1
B
R
(3)劳动供给的变动
• 工资率变化对闲暇需求(劳动供给)的影响: PCC • 非劳动收入变化对闲暇需求(劳动供给)的影响: ICC
工资率变化对闲暇需求(劳动供给)的影响: PCC
I A3
E3 E2
A2 A1
PCC
U3 U2
价格消费曲线
U1
O w w3 w2 w1 O
E1 w w 3 2 w1
闲暇需求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
B Hw
H2 H3H1
E3 E2 E1
DR
SL
w3 w2 w1 R O E1
E3 E2
R2 H3H1
L1 L3 L2
L
非劳动收入变化对闲暇需求(劳动供给)的影响: ICC
I A3 A2 A1
E1 E2 U1
ICC
E3 U2 U3
B3
B2
非劳动收入
企业若实现利润最大,必满足: TR TC 0;MRPL MFC L L L L TR TC 0;MRPK MFC K K K K
三、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 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到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 边际产品价值 • 边际要素成本 •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1、边际生产力
–实物形态上讲,边际生产力可用边际物质产品或边际 物质产量(MPP)来表示 ,指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量 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又称边际产品或边际产量,用 MP表示。 –货币形态上讲,边际生产力可用边际收益产品或边际 收益产量(MRP)来表示 ,指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量 所增加的总收益。 MRP=MPP×MR –VMP,边际产品价值,指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量所增加 的产量的销售值。 VMP=MPP×P –MRP与VMP
第八章分配理论
2024/3/29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8章 9
三、工资理论:工资的决定
1.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成本。包括两类: 实际成本: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
地租由土地供给和需求的 交点所决定。
供给曲线是条垂线, 表明土地的供给不会 随地租的提高而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地租的趋势:不断上升 需求不断增加,D0→D1 供给不增加,只能在S水平。
2024/3/29
RD
S
R0
E
O R R1 D0 R0
N0
N
D1 S
E1
E0
O
N0
N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8章 20
生产效率越高。从而带来 利息。
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就必 须有资本。
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 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2024/3/29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8章 16
3. 利率(i)的决定
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
i
与供给。
D
S
资本需求曲线D(投资)
要素市场上,厂商成为要素需求方,消费者成为要素 供给方。
厂商购买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 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厂商之所以对生产要素产生需求,是因为消费者对产 品有需求,厂商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就要 使用生产要素来生产出产品。
2024/3/29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8章 5
W W3 W2 W1
O
微观经济学分配理论
第八章分配理论总体介绍:本章的中心是用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
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租金,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
收入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素的数量.二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高,则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
和普通商品一样,生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一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入分配中的运用。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需求性质1.派生需求(也叫引致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需求者是厂商不是消费者2.联合需求。
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二,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生产要素本身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1.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
即:MC=MR=P。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第八章分配理论习题
5、超额利润是对企业家才能这种特殊生产要素的报酬。(错)
6.经济学家认为,超额利润中可以作为剥削收入的是( C )
A、由于创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B、由于承担风险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C、由于垄断所获得超额利润
3.工会迫使资本家提高工资的主要方法是( )、( )、( ) 。
增加劳动的需求 减少劳动的供给 最低工资法
4.根据迂回生产力理论,在以下三种农业生产方式中效率最高的方式是( C )
A、直接用简单的农用工具耕作
B、先制造犁和其他工具,并饲养牛、马等畜力,然后用这些工具和畜力进行耕作
第八章分配理论
1、分配理论实际上是均衡价格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对)
2.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B )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
7.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A )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8、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政策有哪些?试分析其利弊。
税收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 实现社会公正 社会安定 经济效率下降 财政负担严重 有利于经济效率则会不利于平等 有利于平等则会有损于经济效率 平等与效率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 第8-10章
表示,把实际收入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B 来表示,则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 <0.2 表示绝对平均;
基尼系数0.2—0.3 表示比较平均;
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GDP 与 GNP
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
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 为中国GNP ,而应归入芬兰GNP。
类似道理,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 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
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相对 重要性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 从而使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
当有垄断时,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把价格提高 到均衡价格以上,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的损失,从而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即市场失灵。
4、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中应该尽量利用市场机制,只有市场无法
解决或者不能用市场方法解决时,政府再用行政或立 法方法来解决。
(1)经济中的纯公共物品,例如国防、基础教育、 市政建设、社会保障等要由政府来提供。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 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最 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 投入的产品。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 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 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 值中。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 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第八章 固定比例条件下的分配理论
第八章固定比例条件下的分配理论连带需求分析表面上看起来,是用以说明两种生产要素中每一种的价格形成的,这两种生产要素必须按具有刚性的固定比例相结合以生产一种产品,但只有假设这两种要素每一种的供给曲线都是给定的时,才是如此。
现在来看,这些供给曲线,反过来还要依赖于其他产品的市场条件;这些曲线反映了用于生产这种产品、而不是生产其他产品的生产要素数量,这样也就间接地依赖于其他市场的派生需求状况,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连带需求分析是否可以从目前所考察的这种局部分析,扩展为更具一般性的分析。
如果每一种产品都满足连带需求分析的条件,或者说,每种产品都是在要素按固定比例组合的条件下,被生产的(“不变的生产系数”是描述这种情况的另一种说法),那么,用什么来解释生产要素的价格呢?我们首先假设,在所有产业中,生产要素组合的比例是完全相同的,比如说,生产一个单位的X,或者生产一个单位的Y等等,都需要用一个单位的A,再加上一个单位的B。
在这个例子中,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过程中都是完全可以互相替代的:也就是,表示比如说可能用任意给定数量的A和B所能生产出来的X和Y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组合的无差异曲线(或转换曲线),将为一条直线,如图8.1所承,其中A和B的数量均为100个单位。
显然,在自由交易的市场上,X和Y必将卖同样的价格,其他商品也一样,不论它们的生产数量是多少。
各种商品的相对需求,将会决定它们的生产数量,但不会对其价格产生影响。
所以,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方面来讲,不同种类商品的存在并不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它们的相对价格总是刚性地保持不变,因此就好像只存在着一种商品,比如说,Z商品。
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共性,即,生产过程中的替代是消费过程中替代的另一种表现,反之亦然。
现在我们按照连带需求分析曲线的思路,画一条B要素的派生产需求曲线。
为此,我们需要知道,Z的需求曲线和A的供给曲线。
我们如何画出该社会的这种单一商品Z的需求曲线呢?我们的分析所关心的是相对价格,而不是绝对价格,因为我们并没有将“货币”引入到这个经济中来;因此,这个问题涉及到确定价格表达方面上的那个“unmeraire”既然我们的基本问题是总产出在共同参予生产的各要素间的分配问题,并且,既然由于最终产品之间的各相对价格是固定的(这表明,我们将全部产品看成是一种产品的作法是正确的),故并不存在如何计量产出的问题,这样,用最终产品来表示生产要素价格,即把Z做为numeraire,但是这样一来,不论Z有多少,根据定义,Z以其自身作为numeraire所表示的价格显然就总是一个单位。
第八章--增长和分配战略
3.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3.1 改革前的平均分配主义战略
改革开放前,理论上主张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实际上是平均主义泛滥。 主要表现:单一的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工资由国家 统一规定;“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 以按劳分配为名实则推行平均主义的个人分配战略, 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中国的改革是从改革分配制度开始的。这种改革率先 从农村入手,1984年以后,推进到城市国有企业和事 业单位。
国别(年份)
印 度(1949-50) 斯里兰卡(1950) 波多黎各(1948) 美 国(1950) 英 国(1949)
收入份额(%)
60%最穷 20%最富
的人
的人
28
55
30
50
24
56
34
44
36
45
20%最富比 60%最穷
1.96 1.67 2.33 1.29 1.25
2.增长与分配战略
2.1 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年份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城镇 0.1494 0.1464 0.1949 0.1627 0.2259 0.2425 0.2724 0.2880
农村 0.2256 0.2554 0.2785 0.2798 0.3126 0.3074 0.3181 0.3407
3.4 应对措施
国内市场的一体化和灵活性——明确政府的作用和定 位,完善应对WTO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实施体制改革, 促进劳动力流动;推进银行体系的商业化。 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加大人力 资本投资;加快技术扩散;发展服务业;推进城镇化; 提高农民收入。 应对可能危及未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风险因素— —提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的公共服 务能力,均衡地方公共品供给能力;保持宏观经济稳 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
dL dL
dL
如果MRP>MFC,增加一个要素所增加的收益要大于增 加的成本,利润将增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肯定会不 断地增加要素,从而增加利润。
随着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下降而边际收益下降或不变, 从而边际收益产品也是下降的,最终会达到MRP=MFC。
4.边际产品价值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2.引致需求: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厂商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或者叫派生需求。
3.联合需求或共同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 相互依赖的的需求。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产品市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要素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
大化; 劳动价格下降到W2,VMP>W2,增加要素使用,收益
大于成本,对劳动的需求将增加到L2; 劳动价格下降到W3,对劳动的需求提高到L3。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与厂商的VMP曲线重合 向右下方倾斜。
隐含两个条件: (1)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 变化的影响;
(2)要素边际产量MP曲线 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2.从厂商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单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能横向加总得到市场需 求曲线。
原因:厂商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有前提。假 定要素价格变动时,其它厂商的要素使用量不变。
劳动价格下降,厂商都会增加劳动使用,产品市场供给 曲线右移,产量升,产品价格降。导致边际产品价值曲 线的移动,从而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边际产 品价值曲线。
“边际收益”。
假设厂商使用的要素是L
1.边际要素成本 MFC Marginal Factor Cost
分配理论
第八章分配理论本章是前述各章逻辑上的延续,是微观经济学理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章先概要分析要素价格决定的一般规律,然后分别考察各种要素价格的决定,最后介绍研究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洛伦次曲线与基尼系数。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西方社会的关于分配的一般原理。
侧重掌握工资的决定、关于利息合理性的解释、超额利润的来源;以及洛伦斯曲线和基层系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分配问题以及收入平等化等有关问题。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一、问题的提出与“萨伊公式”首先:从资源配置意义上讲,产品与劳务的生产和价格决定只是回答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的问题,现在必须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分配理论主要就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什么分配原则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进行分配。
其次从价格决定理论本身看,仅限于产品市场价格决定的论述是不完全的:一是它在推导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是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二是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如何决定,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要素价格和使用量,故价格理论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概括为一,它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的解释。
萨伊提的“三位一体”公式:马歇尔的“四位一体”公式由此确立了现代在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的中心和研究基础。
也就是说,分配理论就是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
要素价格决定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由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最先提出边际生产率分配论,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克拉克的理论做了改进。
他们认为,边际生产力只是决定要素需求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厂商在决定要素需求时还要考虑要素的边际成本。
只有当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才在要素使用上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第8章-生产要素理论(总论)
生产要素 收入形式
劳动
工资
Labor
土地
Wage
地租
Land
资本
Rent
利息
Capital
企业家才能
Entrepreneurship
Interest
利润
Profit
要素所有者
劳动者
Laborer
土地所有者
Landowner
资本家
Capitalist
企业家
Entrepreneur
二、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论
——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供给与需求 决定,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仅决定 生产要素的需求。
四、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一
般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共同需求[Joint Demand]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同时对
多种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dL dQ dL
边际要素成本 [Marginal Factor cost , MFC] ——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增
加的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 [Average Factor cost , AFC] ——平均每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成
本。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Average Revenue Product , ARP] ——平均每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带
来的收益。
ARP=APAR
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
厂商的成本取决于产量 C=C(Q) 产量取决于要素数量 Q=Q(L)
成本看作要素的复合函数
C=C[Q(L)]
则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 dC dC • dQ
(哈工大版)西方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学习辅导
第八章分配理论学习辅导一、主要概念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者这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就是该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边际物质产品是指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边际收益产品也称边际产品价值,是指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最低工资法是规定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能低于某个水平(最低工资)的法律。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
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可以理解为使用自然资源的租金。
准地租指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因其性质类似地租,而被马歇尔称为准地租。
经济租如果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收入,则超过的这部分收入就被称为经济租。
这种经济租类似消费者剩余,所以也称为生产者剩余。
利润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一般分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基尼系数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库兹涅茨曲线是表示随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经济发展收入分配逐渐平等的一条曲线。
过程公平论根据分配的机制或手段来判断是否公平。
结果公平论根据分配的结果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累进所得税制就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
平等是指各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平均。
效率是指资源配置有效,并得到充分利用。
二、重难点辅导1.生产要素的需求(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也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分配理论》课件
VS
国际贸易与投资
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 配置,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收入分 配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对分配理论的影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 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关 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福利水 平的提高。
分配理论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它涉及到生产、交换 、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分配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古典经济学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们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基于劳动价值和土
地价值的分配理论,认为劳动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们的价值
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02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
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揭示市场规律和消费者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 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区块链技术
通过去中心化的账本技术,保障交易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公平 交易。
经济全球化对分配理论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全球价值链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推动 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促进全球经济的 互联互通。
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如马歇尔、克拉克等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认
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它们在生产中的贡献和应得的报酬
。
03
现代经济学时期
现代经济学家们如萨缪尔森、米德等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认
为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决定了资源的分配。
分配理论的现实意义
指导资源合理配置
THANKS
谢谢
04
CHAPTER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西方经济学
西南科技大学
由于生产要素联合需求的特点,使得厂商必 须权衡使用哪种要素组合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 因此,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 于该要素的价格,也同时取决于其它要素价格 的影响。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产品市场的需求曲 线一样,也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由于生 产要素需求的派生性和联合性,企业对生产要 素的需求远比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要复杂,它 同时受到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双重影 响。
西方经济学 西南科技大学
3、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在讨论产品市场时,我们提出成本是产量的函 数,并给出了一个公式: C=C(Q) (1 ) 现在把讨论从产品市场转入要素市场。在要素 市场,产量本身又是生产要素的函数。故成本可以 直接表示为生产要素的函数。设完全竞争产商使用 的生产要素为劳动要素L,所使用的劳动要素的价格 即工资为W,则有以下函数关系存在: C=W· L (2) 式中,C、L分别为因变量与自变量,W为常量。 所以:边际成本= W
西方经济学 西南科技大学
要素边际成本函数 C'(L)=W 的图形 因为使用要素的成本 是要素的函数,所以使 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也是 要素的函数。不过在完 全竞争条件下,这个函 数实际上是一个常数, 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水 平的直线。
西方经济学
西南科技大学
4、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VMP=W 或者 P· MP=W
第八章 分配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均衡决定 收入的不均等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除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之外,衡量社会 收入分配状况的指数还有以下几种: (1)库兹涅茨指数:是最富有的20%的人口 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这一指数的最低值 为0.2,指数越大,收入差别越大。 (2)阿鲁瓦利亚指数:是最穷的40%的人口 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这一指数最高值为 0.4,指数越低,收入差别越大。 (3)收入不良指数:为最高收入的20%人口 与最低收入的20%人口在收入分配中份额 之比,这一指数最低值为1,指数越高,收 入差别越大。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 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者这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 就是该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 边际物质产品。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 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或边际产品价 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是递减的。因此,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是一 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也是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四、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1. 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这种 生产要素的价格。 工资的分类: (1)从计算方式分: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2)从支付手段分:货币工资和实物工资 (3)从购买力来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在工资理论中,主要分析货币工资的决定与变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是由劳动的供求关 系决定的。
3. 地租理论 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地租的产生首先在于土地本身具有生产力; 其次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 位置不变,以及不能再生的特点。 地租的产生与归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租 产生于以上两个原因,不论在什么社会里, 实际上都存在地租。但是在不同社会里, 地租的归属不同。 土地不能无偿使用,有偿使用土地正是地租 存在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分配理论学习目标◆重点掌握要素供给原则及其非数学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使用原则。
◆掌握要素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曲线、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了解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得出要素供给原理的方法和欧拉定理的两种推广。
第一节分配论概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产品市场的理论,主要研究产品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确定的;第二部分是关于要素市场的理论,主要讨论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确定的。
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产品市场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确定的。
产品市场理论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时又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也不能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这两点都必须在要素市场理论中寻求答案。
另一方面,要素市场理论中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没有产品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就无法解释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同样,要素供给的目的也得在产品市场才能找到。
关于产品市场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关于“价值”的理论,而要素市场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关于“分配”的理论。
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就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以上各章讨论了产品市场上产品价格和数量的确定,本章讨论投入生产中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消费者出卖其拥有的生产要素,从而获得收入并用以购买各种商品,各种要素的价格和提供量就决定了经济社会所产商品的分配状况,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生产要素价格理论才被称为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素需求和要素供给,要素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要素的价格和成交数量。
一、要素需求的特性1. 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微观经济学根据需求的来源不同,把需求分为直接需求和引致需求。
直接需求是指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引致需求是指在要素市场上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之所以要这样分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引致需求是直接需求的结果。
消费者对产品有了需求,厂商为了获得利润就会去购买生产要素来生产产品。
例如因为有很多消费者对服装有需求,所以有很多厂商对布料、缝纫机和裁缝工有需求。
厂商购买要素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由此可见,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或引致出来的,是“间接需求”。
2. 联合需求(joint demand)通常单一的消费品就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然而任何生产要素都不能孤立地进行生产。
只有将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地搭配起来并投入生产,它们才能对生产作出贡献。
因此,要素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
二、厂商的分类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也要求市场中买者和卖者都充分多,市场中买卖的要素是同质的,买者和卖者进出市场是完全自由的并且买卖双方都拥有完全的信息。
容易理解的是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也是现实经济中不存在的。
本章所说的完全竞争厂商是指不但厂商出卖产品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作为买者的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
本章所说的不完全竞争厂商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厂商所在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厂商购买要素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这类厂商为买方垄断厂商。
第二类是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这类厂商为卖方垄断厂商。
第三类是厂商所在的两个市场都是不完全竞争的,这类厂商为双面垄断厂商。
三、分配差距的度量“公平”是分配领域中常见的术语,在不同场合下它会有不同的内涵。
孙中山先生眼中的“公平”是平均地权;社会主义分配大旗上的“公平”即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则视“公平”为按需分配;经济学的“公平”分配原则则是按要素分配。
平均分配是一种最简单的公平。
本小节仅介绍对现实经济中的分配状况偏离平均分配状况程度的度量。
1.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Lorentz curve )是以其发明者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 )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洛伦兹把社会上的人群按照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见图8—1)。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如图中标有字母c 者,排在他前面(读者的左边)的都是比他穷的“穷人”,排在他后面(读者的右边)的都是比他富的“富人”。
每个人都可被赋予H 和M 两个值,其定义是H =社会总人口“穷人”数 (8—1) M 社会总收入“穷人”总收入M≤H≤1。
建立HOM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H值和M值就形成该坐标系中的一个点。
这个成员越穷,相应的点就越靠近原点。
图8—1中身上标有字母b者对应的点就较靠近原点。
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越高,如图8—1中身上标有字母c者,对应的点就越远离原点。
社会全体成员将形成与其人数相同多的点,这些点就构成了洛伦兹曲线。
图8—2 洛伦兹曲线图8—2中的曲线obca即为洛伦兹曲线。
设想在一个绝对平均的社会里,每个成员的收入都相等,那么任意一群人的总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一定与这群人的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相等,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H值与M值相等。
于是绝对平均社会的洛伦兹曲线方程就是H =M ,其图像为图8—2中的线段oa 。
这段45度线被称为绝对平均线。
再设想在一个绝对不平均的社会里,其中一个成员包揽了全社会的收入而其他成员一文不名,即除了这个独裁者外其他社会成员的M 值均为零,那么独裁者的H 值为1,M 值为1。
于是,这个社会的洛伦兹曲线就是图8—2中的直角折线oda 。
这条直角折线被称为绝对不平均线。
绝对平均社会和绝对不平均社会是社会分配状况的两个极端,真实的社会分配状况介于这两者之间,即真实社会的洛伦兹曲线位于绝对不平均线和绝对平均线之间(如图8—2中曲线obca ),它与绝对平均线越接近,社会分配就越平均。
2. 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 )在洛伦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基尼系数”的概念,从而根据洛伦兹曲线给出了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数量指标。
在图8—2中,若令A 表示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令B 表示洛伦兹曲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为:A AB A A G 25.0==+= (8—3) G =0对应于绝对平均分配;G =1对应于绝对不平均分配。
通常认为若G <0.2,则分配过于平均;若0.2<G <0.3,则分配比较平均;若0.3<G <0.4,则分配平均程度相对合理;若0.4<G <0.5,则收入差距较大;若G >0.5,则收入分配差距太大。
第二节 厂商的要素需求一、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假设只有劳动L 一种生产要素。
厂商获得的利润π是总收益R 与总成本C 之差,即C R -=π设生产函数为)(L Q Q =,需求函数)(P f Q =的反函数为)(Q g P =,则)(Q g P =)]([L Q g =)(L P =,于是)()()(L R L Q L P R =⋅=另一方面,成本C 也是要素L 的函数:)(L C C =所以利润π是要素L 的函数:)()()(L L C L R ππ=-= (8—4)因为劳动投入量L 太小或太大都会导致厂商亏损,所以利润曲线呈倒U 字形(见图8—3)。
图8—3画出了利润曲线π=π(L )三种不同的位置。
(A )图是经营环境较好的厂商的利润曲线。
厂商选择1L 和2L 之间的任意要素量都能获得正的利润(超额利润),而选择0L 则能获得最大的超额利润,但选择小于1L 或大于2L 的要素量则会亏损(利润为负值)。
图8—3 利润曲线的三种不同位置(B )图显示了经营环境正常的厂商的利润曲线。
厂商选择要素量L 0则利润为零(获得正常利润)。
选择其他要素量都使厂商亏损。
要素量L 0对应的利润,即π=0,是厂商的最大利润。
(C )图显示了经营环境较差的厂商的利润曲线。
厂商选择任何要素投入量都会亏损,但在要素投入量L 0下亏损额最小。
虽然要素投入量0L 下的利润π<0,但这个利润也是厂商的最大利润(利润函数的最大值)。
显然,利润最大化问题就是求利润函数π=π(L )的最大值问题。
利用高等数学中极值的求法,令0=dLd π就可求得这一问题的解。
dLL dC dL L dR dL L C L R d dL d )()()]()([-=-= π 令0=dLd π,得利润最大化条件①或厂商的劳动使用原则:① 这里只用了求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而省略了用二阶导数的符号来判定的过程。
dLL dC dL L dR )()(= (8—5) dL L dR )(和dLL dC )(被分别称为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to labor )和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 factor cost to labor ),并被记作L MRP 和L MFC 。
在不致引起误会的情况下,表示自变量的下标L 通常被省略。
边际收益产品的近似值为△R /△L ,其经济含义为再增加的或最后增加的1单位劳动带来的收益增量。
边际要素成本的近似值为△C /△L ,其经济含义为再增加的或最后增加的1单位劳动带来的成本增量。
由此式8—5便可写成:MRP =MFC (8—6)即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以得到:L MP MR dLdQ dQ dR dL L dR MRP ⋅=⋅==)( (8—7) 式中:MR 为产品的边际收益;MP L 为要素的边际产量(也称边际产品或边际生产率)。
因为MR 和MP L 都随L 递减,所以MRP 也是随L 递减的,在图8—4中表现为MRP 曲线单调下降。
图8—4 利润最大化条件随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要素的价格通常会不断上升,于是边际要素成本通常随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增。
它在图8—4中表现为MFC 曲线单调上升。
如果MFC MRP >(如图8—4中的要素使用量1L 处),那么再增加1单位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多于因此带来的额外成本,从而增加要素的使用量可使利润增加。
所以要素投入量L 1太小而不能达到最大利润,增加要素使用量能使利润增加。
如果MFC MRP <(如图8—4中的要素使用量2L 处),那么再增加1单位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少于因此带来的额外成本,从而减少要素的使用量可使利润增加。
所以要素投入量L 2太大而不能达到最大利润,减少要素使用量能使利润增加。
只有在式8—6成立时(如图8—4中的要素使用量0L 处),厂商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0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