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的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或生产部门构成)、及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等。其意义在于从价值构成、所有制构成、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以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等方面研究财政收入结构的层次性,以便把握其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措施。
1.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财政收入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产品价值的实现。社会产品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V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M是新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研究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的主要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也有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C和V。
2.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国民经济按产业可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地位不同,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也不相同。探究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结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便于根据各部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合理地组织财政收入,开辟新的财源。
(1)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业由过去直接提供财政收入为主转变为间接提供财政收入。长期以来我国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存在着剪刀差,使农业部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移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部门实现。
(2)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状况起决定作用。由于我国工业资金有机构成相对其他行业高,劳动生产率、积累水平也较其他部门高,而且工业部门主要是国有经济,其盈利相当一部分上缴国家,因此工业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财政收入能否随着第二产业生产的发展而相应增长,一是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取决于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结构:轻重工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等比例关系。只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各行业之间比例关系合理协调,财政收入才能随着该产业生产的发展相应地增长。
(3)第三产业部门创造的价值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同时也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因素。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这是各国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与此同时,财政收入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第三产业将会成为财政收入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3.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所谓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指的是财政收入作为一个整体,是由不同的所有制的经营单位各自上缴的利润、税金和费用等部分构成的。
研究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制定财政政策、制度,正确处理国家同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财政关系的依据。
财政收入按经济成分分类,有来自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收入、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收入、私营经济的收入、个体经济的收入、外资企业的收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收入和股份制企业的收入。
我国财政收入始终是以国有经济为支柱的。国有经济上交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3左右。今后,随着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及三资企业的增加和财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来自这些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4.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而且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我国大陆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11个省市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4.2%,人口占全国的41.3%,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以上。中部地9个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4.3%,人口占全国的41.9%,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8%。西部地带9个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1%,人口占全国的11%,工农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6%。经济发达程度不一,导致积累水平相差悬殊。东部地带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较好,成本较低,资金积累率高,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带。因此,只有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西部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才能实现东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同方向的较快增长。如果放弃挖潜西部经济潜力,只重东部经济的发展,势必将东部地区财政收入增收的一部分以转移支付方式用于西部地区非生产性支出,其结果是不能保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如果牺牲东部经济的发展去孤立地发展内地工业,其势必拖累经济增长水平和财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