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冶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大冶市属省辖县级市,由黄石市代管,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冶市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全市已发现矿产65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有42种。
一前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上游产业。
大冶以矿立市、因矿兴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大冶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重要资源保证。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大冶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02年—2010年大冶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深入分析大冶市市情、矿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规划的目标,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总体安排和优化布局,是指导全市未来5——10年矿产资源工作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性文件,是市政府和矿产资源管理
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进行管理、保护与勘查和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管理条例》、《湖北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湖北省地质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大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大冶市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市政府赋予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的职能而制定。
《规划》基准年为2002年,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
《规划》适用范围为大冶市所属的16个乡、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及农场。
二矿产资源形势
(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大冶市属省辖县级市,由黄石市代管,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处在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
大冶市属低山丘陵区,处在长江中游平原与幕阜山脉的过渡地带。
总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平坦,东西两翼为湖盆低地,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
境内最高海拔太婆尖为838.8米,最低为大冶湖海拔11米。
大治市属典型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达40.1℃、平均无霜期261天,年均降水量1385.8毫米,年均光照时数1813小时。
2.社会经济情况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0.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65亿元。
国民经济增长率9.8%。
乡镇企业总产值153亿元。
大冶市辖1乡10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1个农场。
市域总面积16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763公顷,耕地面积中,水田34041.49 公顷,旱地16721.76公顷,园地2100.17公顷,未利用土地29159.25公顷。
截至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8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53万,占总人口的41%。
大冶市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武九铁路通过
市区与京广线相接,并有3条支线通过市内8个乡镇;106、316国道穿过大冶,与大金、斗龙、铁贺等3条省道构成公路交通网络;另有长江黄金水道濒临大冶,并与境内相通。
3.矿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大冶市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大冶因矿而建,由矿而兴。
古人叹之为“开缘凑合,宝藏遂兴”,今人则誉之为“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
大冶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其依托矿产资源优势,现已形成了门类多样、实力雄厚、具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大冶市矿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冶金、建材、煤炭三大支柱产业。
2002年冶金、建材、煤炭三大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占大冶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3,若加上因采掘业和矿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所实现的增加值,因矿业开发所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矿产资源开发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002年,大冶市财政收入的30%以上来自矿业及相关的加工业。
其中矿业重镇陈贵和灵乡财政收入的80%来自矿业经济。
同时,矿业的发展拉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一批小城镇建设,为扩大社会就业做出了重要
贡献。
2002年采掘业及矿产品加工业的从业人员已超过50000人。
(二)矿产资源特点
大冶市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全市已发现矿产65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有42种。
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9种。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保有矿石储量2317万吨,占黄石市的39.6%;金属矿产以铜、铁、金、银为主,金属铜保有储量110.92万吨,铁矿石保有储量26637 万吨,金的保有储量为69581千克,银的保有储量595吨,分别占黄石市的63%、79%、67.5%和30.6%;非金属矿产点多面广,储量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陶瓷土等,其中硅灰石、方解石、陶瓷土以及水泥用灰岩的储量均十分丰富,是大冶市矿业发展的新生和后续力量。
(附表1-1 附表1-2)
大冶市矿产资源共伴生矿产多,伴生有益有害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大。
大冶市上表的86处矿区(床)中,有共伴生组分的有28处,占32.6%。
其中最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高度集中了铁、铜、金等主要有用组分和银、钴、钼、硫、铅、锌以及镓、硒、碲、钨等伴生组分,大大提高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价值。
大冶市矿产资源分布面广,矿产地相对集中。
全市除
了东风农场外,每个乡镇都有矿产资源。
其中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保安、还地桥及汪仁等地,铁矿主要分布在金山店、灵乡、陈贵、金湖等地,铜矿主要分布在金湖、铜山口、大箕铺等地,金矿则集中分布在金湖、大箕铺、殷祖等地。
金属矿床规模以中、小型居多,非金属矿床以小型为主。
全市268个矿床(含矿点)中,大型矿床6个,中型矿床17个,其余全部为小型及小型以下规模。
非金属矿床(点)中98%为小型、小矿以及零散矿。
(三)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现状
大冶市地质工作历史悠久,但系统地开展地质矿产工作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
从1954年至今,中央和湖北省地勘单位在大冶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活动,完成了全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重力测量和化探工作,基本完成1:5万地质调查、航空磁测、航空电测及化探工作,为矿产勘查提供了大量信息和依据。
50年间30多家地质工作单位先后提交勘查报告96份,对大冶市的86处矿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查。
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占45%,达到详查程度的占38%,普查程度的占17%。
大冶市的非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总体偏低,90%以上处于简测阶段。
经过三轮成矿远景区划工作,划分出2个Ⅳ级成矿区
和8个Ⅴ级成矿远景区。
(附图3)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全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煤、铜、铁、金、银、铅、锌、钨、钼、锰、硅灰石、方解石、石膏、陶瓷土、建筑用砂、耐火用粘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板岩、沸石、膨润土、砖瓦用页岩、砖瓦用粘土、矿泉水等30多种。
2002年全市共有矿山企业265家,其中煤矿46家、铁矿26家、铜矿17家、金矿8家,铅、钼、锰、硫铁矿各1家,其它非金属矿山154家。
市属以上企业18家,占6.8%,乡镇集体及个体企业247家,占93.2%。
大型矿山企业2家,中型4家,其余均为小型。
全市矿业从业人员16685人,矿业产值10.19亿元。
大冶矿业不仅是本市经济的支柱,也为黄石及湖北省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多年来大冶为武汉钢铁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省三鑫公司等大中型矿山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矿产原料,已经形成金山店、灵乡、陈贵铁矿开采基地,铜绿山铜金矿开采基地,铜山口(陈贵)铜矿开采基地以及还地桥煤炭开采基地。
区内已形成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三鑫股份公司、黄石市冶金工业总公司、黄石金铜硅灰石矿业公司、陈贵矿业集团等一批矿产
品开发与加工企业。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力度萎缩。
国家对地勘费的支持急剧减少,商业性勘查机制尚未形成,主要矿产的资源储量无法满足矿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国有大中型矿山的接替资源紧缺,寻找深部矿、外围矿、盲矿的难度加大。
非金属矿产的勘查程度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尽合理,矿业结构尚需调整。
近98%的小型矿山与“矿业大市”的称谓极不协调,小矿过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大矿小开”、“大矿小企业”、“小矿大企业”等现象也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程度低且缺乏统筹规划,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少,影响了资源利用效益。
对煤矿、砖瓦粘土等限采矿种的限制力度不够。
矿业权管理欠规范,矿业市场不发育。
大冶市有偿取得矿业权业已展开,但是矿业权流转尚不规范,矿业权市场尚不发育,矿业权未经批准、不进行评估、私自转移变更矿业权的情况时有发生。
未能完全理顺矿业权主体之间、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之间的经济关系。
此外,矿业资本市场、矿业中介市场、矿业技术市场、矿业信息市场和
矿产品流通市场均有待进一步培育。
“三率”指标偏低,资源浪费较严重。
非金属矿山和小型金属矿山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平均不足70%,大部分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小选厂过多过滥,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的普遍存在都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矿业开发与环境协调不够紧密。
大冶走的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建立资源开发型产业的传统发展道路,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贯彻的不够。
采剥作业方式的粗放导致植被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采选冶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气也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污染,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测不完善、不系统,对环境恢复治理的意识和投入都有欠缺。
(六)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
大冶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以煤、铁、铜、金、硅灰石、石灰石、方解石矿为主,其中,非金属矿储量丰富,质量上乘,除了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外,进一步加大深加工力度还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外汇收入;煤矿基本能实现自给,但铁矿、铜矿的产量不能满足武钢及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需要,而且缺口较大。
(附表5)
(1)煤矿的供需形势
“八五”和“九五”前期,大冶市煤炭年产量100万吨左右,之后随着煤炭工业的“关井压产”,年产量下降至40万吨以下。
预计“十五”期间通过矿业结构调整和矿井建设,煤炭产量会有一定回升,到2005年,产量可达50万吨。
截至2001年底,大冶市保有资源储量2317万吨,其中可采储量1460.2万吨。
说明资源潜力较大,按现有生产规模,储量的保证程度较高。
本市煤炭主要用于水泥、电力、建材等工业生产,部分销往外地,少量民用。
(2)铁矿的供需形势
“九五”期间,大冶市铁矿生产呈强盛态势,铁矿石平均产量达400多万吨/年,近两年随着资源的耗竭,铁矿石产量以年平均6%的速度逐年递减,预计至2005年产量将下降到270吨左右。
大冶市的铁矿以原矿或经过粗加工供给武钢和鄂钢。
“十五”期间,武钢、鄂钢、东钢对铁矿石的需求预计可达到3500-4000万吨,而整个黄石市供给的铁矿石也不足15%,缺口相当大。
2001年底大冶市保有铁矿资源储量26637万吨,占原探明储量的76%,其中保有可采储量20793万吨,储量对开采规模的保证程度较高。
不过“十五”以后铁矿开发利用的条件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很大难度。
(3)铜矿的供需形势
“九五”以来铜矿石的生产比较稳定,年产量保持在200
万吨以上,2001、2002年铜矿石产量分别为216.36万吨和233.82万吨,预计“十五”期间铜矿石产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可能很大。
大冶市铜矿石绝大部分由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加工。
“十五”期间该公司实施15万吨铜冶炼技改工程后,2005年粗、精铜冶炼能力将达到双15万吨,可加工处理铜矿石1000万吨。
而整个大冶市开采的铜矿也只有200多万吨,只能供其所需的20%左右,整个黄石市的铜矿石供给能力最大可以达到400万吨,依然有60%缺口的缺口。
大冶市2001年底保有金属铜资源储量154.7万吨,其中可采储量110万吨,储量的保证程度较高。
通过对铜绿山、石头咀、铜山口三个主要矿山挖潜以及提高民营铜矿山的开采回采率,可以进一步提高铜矿的供给程度。
(4)金矿的供需形势
大冶市的金矿资源集中在鸡冠咀、桃花咀、金井咀和铜绿山矿区,金矿资源储量105.32吨,“九五”以来金矿生产发展稳定,经营效益显著,2002年开采金矿石62.34万吨,产黄金(含综合回收伴生金)2029千克,基本能满足三鑫公司及其它金矿的选冶需求。
“十五”期间,各矿山正处于发展中期阶段,主要矿山达产,金井咀矿投产,金矿生产将保持稳定并有所增长。
(5)石灰石矿的供需形势
2002年大冶市石灰石矿(包括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饰面用灰岩)的产量为82万吨和140.2万立方米。
大冶市水泥产量为190万吨,而水泥用灰岩的产量只有66.2万吨,不能满足需要,“十五”期间,随着区内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对水泥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对水泥用灰岩的开发力度可以适度加大。
大冶市石灰石矿资源相当丰富,总储量60亿吨左右,可以充分满足一般建筑材料市场和水泥工业的需求。
(6)硅灰石的供需形势
大冶市的硅灰石以其质地优良、结构独特闻名,主要分布在大箕铺的冯家山矿区和下马林矿区。
硅灰石产品广泛用于塑料、橡胶、陶瓷、电子、冶金、建材、造纸、涂料、汽车等领域,工业前景十分广阔。
大冶市硅灰石潜在资源量570多万吨,但实际生产能力不到3万吨,深加工力度也不够,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随着2004年世界范围内禁止石棉产品,硅灰石作为其主要替代品市场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大。
(7)方解石的供需形势
随着建材、造纸、橡胶、化工工业发展的加快,我国对重质碳酸钙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方解石的需求量在600万吨以上,而目前我国的方解石矿年产量不足400万吨。
大冶市方解石矿的估算储量
44465万吨,批准占用储量5500万吨,资源潜力巨大。
但是,大冶市的方解石质量并不占优,氧化钙的含量基本达到要求,而原矿的白度大多低于90%,部分矿山有害杂质超标,而且从目前的生产加工能力来看,实际产量只有3万吨/年,远远达不到设计的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深加工程度不足30%,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缺乏自己的品牌。
因此,开发市场、创立品牌、形成优势将是规划期内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黄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主线,以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为总要求,依托资源再创业,超越资源再发展,实现资源型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真正把大冶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大冶建成具有青铜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中等明珠城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1.处理“三大关系”,转变增长方式
一是处理发展矿业与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
进一步转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延长矿业产业链,由原材料开采向产品加工转变,由初级产品向下游产品延伸。
矿山企业也要加强管理,保持采掘平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处理宏观调控与局部发展的关系。
大冶市矿产资源规划要和国家、省、市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在严格控制矿产资源总量的同时,合理布局,科学开发。
三是处理正确利用本地资源与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本地矿产资源越来越少,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年矿业开发所积累的管理、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大力做好生产探矿、努力增加储量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西部地区的矿业开发中去。
2.实践“三个跳出”,树立大矿业观念
一是立足矿业,跳出矿业。
大冶因矿而立,由矿而兴。
然而仅仅依靠矿业是永远不可能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城市,甚至会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因此,只有依托矿业、大力发展非矿产业才能达到“矿虽竭,城犹兴”的境地。
二是跳出大冶,发展大冶。
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迫使大冶必须和外部经济融合,大冶
矿业同样也要学会借用“第三方力量”在更大范围的立场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跳出地面,及时转移。
发展地面产业,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产品质量以及开发新产品,增加附加值,尽快摆脱销售原矿的现状。
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矿业关联度高的产业。
3.加大“三个力度”,实现有序发展
一是加大矿政管理力度。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进行整顿,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矿山的寿命,延长矿业对城镇的支撑时间。
从源头入手打击非法采矿,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武器和经济杠杆规范矿业市场,使矿业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有序走向科学。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用地复垦制度和地质环境备用金制度,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的矿业准入条件,使矿山生态环境整治、矿山用地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产资源保护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大力推进矿业技术开发和科技投入,重点加强地下开采矿床、低品位矿产、难选矿产品的利用以及共伴生元素的综合回收和利用,做好各类矿产的采选工艺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
利用率。
4.实施“三大战略”,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多元发展战略。
国有矿山积极探求机制体制改革,鼓励引导民营矿山企业,引进外资合资经营或合作开发。
在保证金属矿山稳定发展的同时,重点做好具有丰富资源优势、市场前景看好的非金属矿产品的延伸加工。
通过矿业发展积蓄力量,大力发展非矿工业企业,建设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出口创汇的科技工业园区,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第三产业。
二是集约经营战略。
推广“陈贵”经验,针对矿山企业过小过多的局面,一方面通过分期分批对小矿山进行调整和改造,重新规范矿业开发布局,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入世,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联合、投资入股等方式重新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一批有竞争力的矿业集团。
三是适度开发战略。
根据矿产资源储量把年度开采量或阶段开采量限制在合理的水平上,过量会影响矿山寿命,过低又会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适度开发,尽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以确保一定时期内矿山生产相对稳定,为全市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转换和城市转型赢得时间。
(二)基本原则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立足地区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对市情、矿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对资源形势的判断、规划目标和任务的确定和规划实施措施的制定,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矿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矿业的先导和基础作用,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2.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原则
在国内经济市场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提高矿业竞争能力,建立开放型矿业体系,抓住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机遇,立足本市,面向省内外、国内外,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多渠道、全方位利用内外资源,逐步建立高效、稳定、多元化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保障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供给。
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原则
加强并超前进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不断发现新矿种、勘查新产地、开发新用途,提高资源可供性;加强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节约使用资源,积极寻找紧缺资源的替代品,降低资源耗竭速度,实现矿产
资源可持续利用。
4.坚持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坚持效益统筹和比较效益原则,执行开发避让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其它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5.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一方面,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和规范以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和规划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和“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矿业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体运行,配合国土资源大调查和省公益性地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