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课堂师生互动类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课堂师生互动类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课堂师生互动类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网络课堂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在网络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类型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网络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互对学生知识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网络课堂互动类型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文献作了综述,以期探究教师在网络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互动类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据相关报道,在网络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学习者互动,即在网络课堂中,学习者之间展开 ==合作学习==、讨论等,相互学习;另一种是教师-学习者互动,即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直接互动,教师指导学习者学习,提出吉凶思考,引导学习者探讨问题和发表想法。

近年来,探究网络课堂互动类型与学习成绩间关系的研究不断增多。

项目名为“Exploring Online Interaction Patterns and Their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的研究中,Chen等探究了教师-学习者互动类型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教师主动参与互动、采用多种方式,如解决问题、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主持学习者之间的讨论等时,可以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文献研究表明,师生之间适当的互动类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网络课堂中,学习者-学习者互动和教师-学习者互动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者学习投入感,激发学习者创新思维,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因此,网络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类型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实现。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网络课堂的师生互动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应多动态参与教学,采取全面而有效的教学交互类型,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积极的学习指导。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文献综述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文献综述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文献综述自20世纪以来,小学课堂教学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小学课堂是一种复杂的教学环境,它将学生、教师以及其他课堂参与者(如家长、家委会成员等)作为利益相关者联系在一起,以及不断变化的文化背景和技术环境,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小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师生互动。

而师生互动的概念足够广泛,能涵盖教师的基本信息传播、学习与实践、行为管理、对话播放以及其他活动。

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相互尊重和信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文献综述将聚焦于师生互动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少数叙述者到多数聆听者的非师生互动模式。

然而,现今的小学课堂在教学方法上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显著变化,更侧重于两者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学课堂的互动模式也进行了调整。

特别是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智能科学”受到了广大小学教师的欢迎,它能帮助教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资源。

另外,在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式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游戏形式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有助于更好的学习结果。

此外,艺术在课堂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入艺术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地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最后,师生互动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例如,缺乏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参与欲望,教师缺乏技能等,都是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

对于这些问题,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课堂的师生互动。

综上所述,小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通过技术赋能、游戏式教学和艺术教学等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师生互动,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教学参考文献

师生互动教学参考文献

师生互动教学参考文献师生互动教学参考文献篇一:浅谈教学中师生互动浅谈在实习的师生关系中互动的策略与方法摘要:师生互动是维持和加强师生关系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讨论研究了师生互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由于教学实习也是我们教育硕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着重以教学实习为背景来讨论师生互动的方法。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教育实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

它是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行为交流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

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等起关键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从实际出发,促进师生双主体的教学互动,符合课堂、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要求,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织形式,强调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

1 师生课堂互动的常用方法一堂课师生互动是否做的好,功夫在课外。

课堂的互动是为了使学生之间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外,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

它包括学生个体与教师的交往及学生群体与教师的交往。

在学习中,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也可能需要群体的合作探讨。

教师此时应投入到学生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个别点拨。

在互动过程中还要注意:一是注意材料准备的针对性;二是有效带动全体学生,不要遗漏;三是要有效把握教学内容,适时突出和拓展知识点。

只有当学生迷失方向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才发挥“航灯”的作用。

在互动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这样的方法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培养评判优劣的价值体系,完成课堂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扩大课堂的知识量。

2 师生课堂互动的形式行为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

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英语教育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研究一、材料来源:本研究选取的文献来自于各种教育教学类书籍、期刊杂志和网络资料。

例如徐锦芬和曹忠凯的《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沈小涛的《试论英语教学的课堂互动策略》、亢晓梅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黄芳和韩戈玲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课堂互动研究》、王健和王晓林的《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及课堂互动模型》等等。

通过系统检索和仔细阅读,笔者并某些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和分析,以期更准确地描述外语/二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的现状。

二、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1.基本概况有关课堂互动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国外,但之后的很多年里,语言学界一直热忠于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最佳教学法”,但多年的研究显示,每一种教学法都存在着自身的优缺点,“最佳教学法”其实并不存在。

于是人们又将目光投向于课堂的互动并对课堂互动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课堂互动研究一直是国外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主要从宏观上关注理论和方法层面;20世纪末至今,研究则更加注重通过微观的观察来验证已有的假设或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充实互动理论和方法(Sandra 2006)。

而国内的课堂互动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得到广大外语教师和学者的重视。

近二十年来刊登在主要语言类期刊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的文章情况为:1989-1995年:0篇; 1996-2000年:3篇; 2001-2005年:66篇; 2006-2010年:415篇。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从21世纪初起,国内的课堂互动研究开始有较大的增长,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这是因为自21世纪以来,在外语/二语课堂内展开课堂互动的理念受到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语/二语教师开始在课堂内组织结对、分组等互动活动,于是也涌现出了许多汇报型的相关研究成果。

但随后又发现,课堂互动也不是有一条绝对原则能解决所有问题。

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分析师生互动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界定了师生互动的概念,明确了师生互动的内涵和特点,包括师生互动的定义、类型、特征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

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影响师生互动效果的因素,包括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师生互动行为,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观察法等。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文章总结了师生互动行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案例分析,文章深入剖析了师生互动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通过观察法,文章对师生互动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提出了促进师生互动行为有效性的策略和建议。

针对师生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章提出了改进师生互动行为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生参与等。

这些策略和建议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和分析,文章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生互动在课堂有效教学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师生互动行为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因此,对师生互动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 课改综述怎么写

初中语文 课改综述怎么写

初中语文课改综述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初中语文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来综述初中语文课改的现状和趋势。

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语文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思维。

除了传统的文学经典和语言文字的学习,新的课程还加入了现代文学作品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新闻、科技和社会文化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语文课程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运用,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因此,现在的初中语文课程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和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可以加入综合实践评价、课堂表现评价、作品评价和学习档案评价等方式。

这样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语文课改已经走在了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和评价多元化的道路上。

这样的课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然而,课改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师的素质提升、教材的开发和评价方式的改变等。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条件。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陈春苑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国内外诸多文献,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和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新课改的基础理论建设,保护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2001年9月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在不同地区陆续进入高中阶段实施。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就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见解和批评。

对课堂教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模糊认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对新课改宗旨的理解和整个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认识、梳理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新课改的基础理论建设,保护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数学是解决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问题的主要工具,没有一个物质的领域不呈现出数学可以研究的现象或规律的,尤其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数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所有生活之中。

同时,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甚至是思维科学中,都需要借用数学的严密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来做更为精确的研究或描述。

因此,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训练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思维的智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文献综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文献综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文献综述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在课堂,课堂是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化社会的逐步生成,迫切需要教育改变原有的形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

新课标是新的教学观念向传统教学的挑战。

由于人才需求的不同,使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日益活跃起来。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如引导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调查研究就刻不容缓。

二、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利用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当属布列克里局(Blackledge,D)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他们运用自我概念、认识、解释、磋商等,对课堂中师生互动何时发生、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等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课堂互动教学是在课堂情境下,发生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其相关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极大潜力与作用。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他是机遇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

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

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三、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小学课堂文献综述

小学课堂文献综述

摘要: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

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研究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调查,试图在此基础上获得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现状。

并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提出思考和建议。

二、正文一、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回顾(一)、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历史、现状“有效课堂提问”作为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刚刚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同时受到一线教师及有关学者的重视。

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在该领域做出了探索性的研究,一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与不足。

(二)、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的基本内容1.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状况研究有效课堂提问状况的研究主要从课堂提问的数量和问题的类型两个方面着手, 还未见理想的有效课堂提问观察分析工具。

顾泠沅曾撰文指出: 高密度提问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 74.13%) , 推理性问题次之( 21.0%) , 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 86.7%),不利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以低层次问题尤其是记忆性问题为主, 提问技巧比较单一。

全莉娟在《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中指出, 课堂中有90%属于封闭性问题, 而只有大约10%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 综合类、评价类问题微乎其微。

这些状况表明课堂提问有效程度较低, 有些提问根本就无效。

2.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研究很多研究中都写到提问必须具有情境性、明确性、诱导性、逻辑层次性、时效性、整体性等。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不能无目的地提问,更不可提一些与本课无关的问题,特别是提出的问题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

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师生互动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得到了多方面的论述和分析。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师幼互动问题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深入理解师生互动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提升教育效果并指导实践改革。

首先,应认识到师幼互动问题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文化因素、社会差异等,这些因素都proportionally影响师生互动。

例如,加拿大学者Friedman等指出,文化差异对师生互动乃至整个教师教育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能引起社会不平等,并削弱教师对学生角色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国外学者还认为师生互动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环节,在此若干个关键问题均值得重视:例如,如何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师生的沟通水平,以及师生互动行为如何作用于学生学习和发展。

美国Lesko和Binder等指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实现学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研究者强调,师幼互动在学校实践中表现出了更多的层面,包括课堂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友谊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及全面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不同社会部门之间对师幼互动问题的关注也影响到了师生互动研究的方式。

例如,德国学者Rhricht等指出,政府、企业和学校都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它们的视角和行为都会影响师生互动,如果这些社会部门不能有效地协调和沟通,就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此外,由于社会认同和社会影响的存在,学生交流、思考和行为方式也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师生互动也需要社会层面的考量和规范。

研究表明,师幼互动牵涉到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均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因此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也正在日益强调。

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师生互动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师生互动行为,以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全面发展和学校教学效果的改善。

课改师生互动及发展分析论文

课改师生互动及发展分析论文

课改师生互动及发展分析论文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交往,教师所教的内容也较易被学生接受,自觉地认同教师的要求,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共振效应,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活动气氛。

多年来,我努力做学生的好朋友,课上、课下平易近人,对学生的问题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有时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打篮球;关心学生,嘘寒问暖,视如己出,从不把任何情绪带到学生面前或带到语文课堂中。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

”就是要求教师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感情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师生才能互相理解,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平台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

新课程也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

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

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编排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许多鲜为人知的优秀作品,譬如《鲁提辖拳打郑关西》、《隆中对》、《武松打虎》、《李逵见宋江》等,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观看影片、语文活动中“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不知不觉地爱上语文课。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互动规律,创设互动的学习情境、培养民主的教学氛围、设计互动的交往平台,让部分学生先动起来,从而带动全体学习。

三、重视感情投资,构筑师生互动的朋友关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师生互动的主体是人。

课堂上情感互动是核心。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情感投资,善于运用感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一些不感兴趣的学生因教师富有感情的讲授而产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宽容和理解,需要学生的“敞开”和“接纳”。

教师作为互动的主导者,首先应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一起交流、做游戏,在互动中心灵相通,增进友谊,给学生以鼓励。

浅议新课改下的师生互动的现状

浅议新课改下的师生互动的现状

浅议新课改下的师生互动的现状摘要:2004年新课程改革投入试验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了,根据新课程改革“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突出师生互动教学”的精神,我国各大中小学对新的课程教学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

无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成为各教师的首选,但在试新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又不利于新课程的发展及学生的进步,所以,怎样既要不断创新与突破,又不能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这成为我们每位教师今后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师生互动问题更进新课改已浩浩荡荡推行了几年,从高考及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来看,确有成效。

这说明,新课改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趋势。

但是,美中不足之处也不少,使得师生互动式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寻求改进,以便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步伐。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及特征互动式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它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成都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习者直接或间接地互动,从而走向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新课改条件下互动教学推行的必要性传统的教学一般集中在课堂中,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听”和“记”,这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师与学生不仅在情感上发生了分离,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政治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体验这些知识,从而把这些思想、观点融入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之中。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及归宿点。

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平、自由、竞争及开放等特征也要求我们社会各项制度与之相适应,教育制度也不例外。

当今这个时代需要创新人才,而这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创新能力。

所以,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不仅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文献综述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文献综述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文献综述近年来,心理学界的关注一直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关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研究正在成为课堂教育的重点。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课堂互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课堂中师生互动对学习者社会建构知识和社会参与技能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综述近十年来在探讨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文献,总结不同文献的研究方法,评估研究结果,并最终探讨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围绕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研究文献,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

首先,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其次,研究者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如实地观察法、社会心理学方法、调查法等,对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描述。

最后,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讨论了不同的学生和教师互动形式对学生的影响。

接着,本文回顾了近十年在研究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文献,总结了不同研究的方法,例如实地观察法、社会心理学方法、调查法等,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

例如,研究表明,小学课堂中较成功的师生互动具有较好的教学质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学生、弱势学生及残疾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结果,给出了小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实践指导意义,以提高小学课堂教育质量。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鼓励和支持氛围,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强调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经验,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利用技术支持工具来改善课堂管理。

综上所述,课堂师生互动在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的社会思维建构。

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文献综述

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文献综述

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文献综述新课改下教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做的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我们更必须有扭转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由专家走向师生的新的理念,从而真正地发挥学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课堂大放异彩。

在进行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调查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此课题的文献检索与分析,了解前人的研究,获取帮助和发现不足。

通过检索近十年的文献,我们共发现相关图书49本、期刊文章462篇、报纸文章11篇、学学术发展趋势表(2001-2010)学术发展趋势曲线图2040608010012014016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年份篇数总体上,近年来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获得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2009年至2010年增幅最大,说明社会和学者愈关心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也说明学者们的研究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从图书一轨看,在2003年、2006年、2008年形成研究该课题的高峰,高峰过后跌入低谷.从期刊一轨看,在2005年和2010年形成高峰,并且2010年研究该课题的学术文章涌现。

从论文来看,找到相关的学位论1篇,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黄兴丰《数学课堂活动的研究——聚焦探索实践课,反思数学教学改革》,反映出思考该课题的专家、学者少。

从篇章数的角度来看,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研究总体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在2005—2006、2008、2010年形成较大的规模,反映出人们对该课题的关注不断上升。

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

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

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互动成为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进行述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对课堂互动的研究日益增多。

研究者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作用和策略。

国内研究者指出,课堂互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教师因素,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态度等;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个性、学习动机和态度等;以及环境因素,如班级氛围、师生关系等。

课堂互动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者认为,良好的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堂互动还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国内研究者提出了多种促进课堂互动的策略。

其中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内容,以及采用多种互动形式等。

国外课堂互动研究起步较早,且研究范围广泛。

以下选取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方向进行介绍。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协商的过程,而课堂互动就是这种协商过程的具体体现。

在课堂互动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

语言交际学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课堂互动。

研究者认为,课堂互动是一种语言交际过程,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和意义协商等。

在语言交际学的研究中,研究者还提出了多种促进有效课堂互动的策略,如提供足够的输入、设计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学生的语言水平等。

心理学对课堂互动的研究主要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过程。

研究者认为,课堂互动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风格,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还提出了多种促进良好课堂互动的策略,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种感官刺激等。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课堂互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互动,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

如何处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关系的文献综述

如何处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关系的文献综述

如何处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关系的文献综述摘要:一、教学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影响- 教学关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关系问题- 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态度问题-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三、如何处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关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 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因材施教四、教学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关系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

良好的教学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教学关系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处理和解决。

首先,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影响教学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足,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不够亲近,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态度也是影响教学关系的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者态度过于严厉,学生可能会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和态度,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关系的重要因素。

如果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的来说,处理教学关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章主要以知网中对中小学国内外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章为本文对象,试图理清国外师生关系与国内师生关系的异同,整理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及预示今后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新趋向。

通过文章初步了解师生关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所处的地位,以时间为脉络,对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发现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师生关系、前言:近年来教师行业得到的重视越多越多,师生关系也成为了很多教育学者研究桌上的热菜,是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内容体系的重要部分。

不同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师能发挥的作用,以及教育目的的完成。

通过不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独具特色的中小学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方法、模式已初步形成,但还存在很多缺陷。

今后应在国家中小学师生关系发展的总趋势下,采用更加科学化的方法,系统,持续地研究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

一、对国外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至今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对师生关系的系统研究,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一定程度上受到20世纪80年代伍贝斯(Wubbels)等人关于教师人际交往行为研究的影响。

1985年,伍贝斯,克雷通(Creton)和霍梅耶斯(Hooymay-ers)将利里(Leary)的人际关系诊断模型(model of Interpersonal Diagnosis of Personality)引入到教学中,改造成了以影响性和接近性为维度的教师交往行为模型(Model for In teipersonal Teacher Behavior)并编制出了以这一模型为基础的教师互动问卷(Questionnaire on Teacher In teraction).从此,风靡全球的师生关系研究便展开了。

2002年3月20日,武广久发布了对美国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点滴的研究。

他通过对几件很平常的几件事去发现其中的师生关系及起到的作用。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改革的文献综述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改革的文献综述

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改革的文献综述前言:要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教育改革是必然之路,要改掉旧的学 习方法和教学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化教育理论,更要 符合我国的发展现状, 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寻找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化学教 育之路。

关键词:化学教育,课堂改革 要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育改革是必然之路,要改掉旧的学习方法 和教学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化教育理论,更要符合我 国的发展现状, 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 寻找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化学教育之路, 通过对近几年中学化学课堂教育改革文章的研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措施: 一. 转换教师角色,促进课堂改革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课堂是学 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阵地, 他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 还是快乐的, 都由教师来决定。

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 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 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要实现这一切,当代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实现角色换位,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1.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构筑知识探究课堂。

要把有效 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 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和谐、活跃。

为此, 教师必须改变 “知识授者” 的俨然形象, 充当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构筑知识探究课堂,对传统的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2. 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构筑互动合作课堂要加强实 验教学。

课堂上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还要让学生多做实验 (比如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更多的将教室搬进实验室,与学 生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共同探讨问题,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文献综述
新课改下教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做的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

我们更必须有扭转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由专家走向师生的新的理念,从而真正地发挥学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课堂大放异彩。

在进行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调查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此课题的文献检索与分析,了解前人的研究,获取帮助和发现不足。

通过检索近十年的文献,我们共发现相关图书49本、期刊文章462篇、报纸文章11篇、学位论文1篇。

学术发展趋势表(2001—2010)
学术发展趋势曲线图
2040608010012014016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年份
篇数
总体上,近年来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获得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2009年至2010年增幅最大,说明社会和学者愈关心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也说明学者们的研究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从图书一轨看,在2003年、2006年、2008年形成研究该课题的高峰,高峰过后跌入低谷。

从期刊一轨看,在2005年和2010年形成高峰,并且2010年研究该课题的学术文章涌现。

从论文来看,找到相关的学位论1篇,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黄兴丰《数学课堂活动的研究——聚焦探索实践课,反思数学教学改革》,反映出思考该课题的专家、学者少。

从篇章数的角度来看,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研究总体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在2005—2006、2008、2010年形成较大的规模,反映出人们对该课题的关注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研究在2007年发展缓慢,可能与教育焦点的变化有关。

关于研究的主要内容方面,以中文期刊为例,找到相关的中文期刊472篇,其中文化、科学、教育、体育360篇,社会科学总论21篇,综合性刊物15篇,自然科学总论11篇,经济8篇,文学8篇,数理学科和化学8篇,政治、法律5篇,历史、地理4篇,工业技术4篇,艺术3篇,语言、文字2篇,可以看出,文学、科学、教育、体育方面是研究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重点。

我们随机抽取期刊97篇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农村中小学教学95篇。

97篇期刊中,研究课堂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24篇,其余73篇多为研究中小学某一科目教学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73篇中,研究语文课堂师生互动20篇、数学18篇、英语9篇、思想政治8篇、历史2篇、地理2篇、化学1篇、信息技术3篇、音乐3篇、美术1篇、其它2篇,可以看书中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是重点。

在研究中小学某一科目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多为研究该科目的课堂师生互动,思考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教学,进行师生互动,“新课改”成为研究背景,主题为如何开展师生互动帮助教学,课改前后情况的研究仍是空白。

从研究主体来看,多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由自身课堂教学引发对师生互动的思考,此外还有一名职业学院教师和一名师范大学教师关注该领域。

从研究方法来看,多为由教学经验上什为理论,反思课堂师生互动,而少有理论走向实践的研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随着新课改的推移,人们对课改前后师生互动情况的关注上升,中小学一线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的关注目前是主体。

相关研究仍存在着不足的地方:研究主体单一,专家、学者少;研究方法方面,理论支撑不足;研究内容方面,课改前后情况的研究少,大多研究中小学科目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互动,研究的层面较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