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4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o掌握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

o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群落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群落结构和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

•难点:群落演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群落演替的实验材料和案例。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o引入群落的概念,强调群落结构和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群落的概念和组成o介绍群落的概念,解释群落与种群的区别。

o讨论群落的物种组成,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等。

3.群落的结构特征o讲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o分析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

4.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o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o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包括物种的入侵、竞争和替代等。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o讨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

o分析气候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包括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

6.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问题。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7.总结与提升o总结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过程。

o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结构和演替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8.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理解。

o准备一个与群落结构和演替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五、板书设计《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与种群的区别- 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二、群落的结构特征- 空间结构:垂直、水平- 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三、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 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过程:物种入侵、竞争、替代四、群落演替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 掌握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3. 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4. 能够分析实际案例,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2. 难点:群落演替的机制和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案例素材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的概念和特征2. 讲解:介绍群落的定义、特征、结构类型及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4. 讨论:分组讨论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5.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和描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的群落结构目的: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评价: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活动二:模拟群落演替过程目的: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方法:使用模型或实物材料,模拟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评价: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解释七、教学策略1. 讲授与互动结合:在讲解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理论知识时,结合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2.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的群落演替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演替的原因和意义3. 实践操作: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基础理论知识2. 案例素材:提供真实的群落演替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3. 模拟实验材料:用于模拟群落演替过程的模型或实物材料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2.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十、教学延伸1.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学术文章或书籍,让学生深入了解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的最新研究进展3. 社会实践:参与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十一、教学计划安排1. 课时: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2. 课前准备:教师需准备相关案例素材和实验材料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十二、教学注意事项1. 难易适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易适度,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安全事项:在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十三、教学反思1. 内容掌握:反思学生对群落结构和演替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十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2.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和课外阅读,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十五、教学总结1. 知识点总结:总结本节课所讲解的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2. 能力提升:强调学生在观察、分析、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阐述了一个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教案设计,其中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反馈与调整、教学延伸、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注意事项、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和教学总结等十五个章节。

教学设计2:4.4群落的演替

教学设计2:4.4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案1一、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策略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

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

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

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

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

教学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第3、4节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高考新动向】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考纲全景透析】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1)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衡量依据:丰富度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种间互助:互利共生种间斗争:捕食、竞争、寄生(3)空间结构概念: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类型:决定因素植物分层:阳光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二、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高考资源网 ](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热点难点全析】一、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地衣、大豆与根瘤共生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菌寄生[ ]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归纳总结: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1)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2)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4.4群落的演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4.4群落的演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4.4群落的演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能力目标: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2. 教学难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五、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见P78〜P79。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

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 1 ”,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 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

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

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4.4 群落的演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

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

这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及其最终平衡状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比较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不同。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内容,可以为学习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打下一定的基础。

此外,关于群落演替的内容,与《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共同进化的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解决方法]⑴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讲解光裸的岩地上的和弃耕的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⑵分析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2、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同上。

[解决方法] 同上。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资料。

六、学生活动1、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2、实地考察。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

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落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问题探讨]教材P78相关内容。

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演替。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 4 章 第 3—4 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 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特征2. 掌握群落演替两种类型的区别基础过关 知识体系易错辨析( 2 分钟限时训练,每小题 10 分,满分 100 分)(1)微山湖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 (2)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 ) (3)随机抽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4)“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5) 当农作物密度过大时,它们之间由于竞争而减产( )(6)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7)森林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构,而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结构( )(8)群落的演替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因而结果往往是可预见的( )(9)初生演替都是从岩石上开始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复杂( ) (10)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 ()重点突破: 一、 群落的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典型例题:(2017•江苏卷.24 改编) 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种群间一定只存在一种种间关系B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都是寄生C .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梳理提升1.常见种间关系的特点和实例(连线),并找出不同种间关系所对应的能量流动方向写在左边的横线上(课本 P73 页)①捕食 a.两种Th 物共同Th 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Ⅰ.蛔虫和人②竞争 b.两种或两种以上Th 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Ⅱ.根瘤菌和大豆③寄Th c.一种Th 物以另一种Th 物作为食物 Ⅲ.鹰和鼠 ④互利共Th d.一种Th 物寄Th 者寄居于另一种Th 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Th 活Ⅳ.牛和羊画出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的数量变化曲线(两种生物竞争能力不同) (两种生物竞争能力相同)2. 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课本 P74 页) 如图 a 、b 、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 ~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 a 、森林 b 、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 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2) b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复习目标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Th态因素是什么?(3)b 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迁移应用(2014 海南)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重点突破: 二、群落的演替典型例题: (2017•天津卷.7)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演替。

高中生物4.3和4.4《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生物4.3和4.4《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三、教学过程设计:(一) 新课导入本节的引入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讨”之后进行。

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火山爆发录象资料片(或类似题材),阅读课文提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并了解演替的现象和概念,并由此引入课题。

(二)知识新授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1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1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在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意识到,实践确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作为引导者,尽力启发学生的思考,但我觉得我还可以做得更多。下次我打算提供更具体的问题和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奥秘。
二、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空间分布
- 均匀分布
- 集群分布
- 随机分布
三、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特点
- 原生演替
- 次生演替
- 演替特点:逐渐变化、不可逆性、从简单到复杂
四、群落结构的重要性
- 维持生态平衡
- 保持生物多样性
- 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案例研究等,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3)虚拟仿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群落生态环境,让学生可以互动式地探索和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物群落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描述。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演替过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3、4节的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内容。

生物必修模块3强调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生命系统,强调系统分析方法,应用本模块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知识。

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过程,建构生物群落的有关核心概念,并运用已形成的概念去尝试解决未知的系统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课时的限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实验在课外单独完成。

2.教学目标(1)群落的概念,常与种群、生态系统结合起来进行考查;(2)种间关系;(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4)演替的概念;(5)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过程及区别;(6)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2)种间关系。

(3)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4)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过程及区别。

4.教学方法讲授+PPT5.教学过程【知识点自我巩固】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1.概念:同一________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的集合。

2.物种组成:群落中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思考1 海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有什么变化?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结构1.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_______。

(2)竞争: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和________等;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________。

4.4 群落的演替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4.4 群落的演替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4.4 群落的演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能力目标: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2.教学难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五、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见P78~P79。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

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

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

第四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学课件

第四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学课件

A.①—甲 C.③—丙
B.②—甲 D.④—乙
解析 图(一):①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 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②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 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 为被捕食者;④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 的关系应为竞争。图(二):甲中两者在曲线上是处处平行的, 应为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者在曲线上呈相反关系,应为捕 食关系;丙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且 有灭亡情况,故应为竞争关系。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2)竞争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
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 或 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
4.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 行绿化设计?
【答案】 (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 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 提高 次生演替 (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 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并且没有 天敌 生物多样性 植物单一,控制害虫的 天敌很少 (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 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 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生物 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
【特别提醒】 (1)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 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 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 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很高,生态系统抵抗力 稳定性高。 (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 定性的提高。
【对位训练】 3.(2012·黑龙江哈九中)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 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群落的演替教学年级: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过程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种类、原因及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种类、原因和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理解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群落演替的种类和原因。

2. 群落演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幻灯片等教具。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群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群落的了解和兴趣。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种类。

2. 分析不同类型群落演替的原因。

3. 通过幻灯片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

Step 3:例子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如草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让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变化。

Step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演替的重要性。

Step 5:课堂练习(10分钟)1. 提供2-3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一篇短文的形式,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讨论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群落演替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加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教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教案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别:从概念及原因两方面分析。
通过习题巩固。
形成群落空间结构的概念
积极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通过习题巩固知识
考点四
群落的
演替
给学生7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填写学案上的问题。高考题巩固练习。
回归教材,及时背诵,夯实基础
通过高考题,巩固知识,同时体会高考题的出题思路和方向
板书:
课后反思:
教学意图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周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那么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属于群落的研究范围,在考纲中都是I类要求,即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群落在历年全国I卷高考题中所占分值见表格,可见近年来对群落的考察比较频繁。下面我们对群落进行复习。
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的区别
2.捕食曲线中如何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内合作讨论并交流
学会对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总结
通过习题巩固知识
考点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
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于是群落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填写学案上的表格。
阅读教材,结合丰富度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材;回炉,夯实基础
锻炼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考点二
种间关系
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群落中的各种群并不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几种呢?
下面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学案中的关系进行连线,对各种间关系进行准确阐述,同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节律。

2. 使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群落的结构特征。

2. 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群落演替的机制。

2. 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笔记本、笔。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特征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群落?2. 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有哪些特征?二、讲解:1. 讲解群落的定义。

2. 讲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 讲解群落的时间节律: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

2. 分析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

四、课堂小结:2. 提问:群落的结构特征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第二课时: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群落演替?2. 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有哪些类型?二、讲解:1. 讲解群落演替的定义。

2. 讲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三、案例分析:1. 分析火山岩上的群落演替。

2. 分析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四、课堂小结:2. 提问:群落演替的原因是什么?第三课时:群落演替的特点一、导入:1. 提问:群落演替有哪些特点?二、讲解:1. 讲解群落演替的特点:有序、渐变、可逆、速度、方向。

三、案例分析:1. 分析群落演替的实例,观察其特点。

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群落演替的机制一、导入:1. 提问:群落演替的机制是什么?二、讲解:1. 讲解群落演替的机制: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物种的生态位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I I I适用学科高中生物适用年级高二I I I I■■ 「■■■ 「J I适用区域人教版区域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L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J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_ 知识点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2. 种间关系I3. 群落结构的形成与分析I I4. 演替的类型和原因|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6.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 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5.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6.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过程教学难点 1.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i i 2.群落的演替过程I I:・■ I・■ I・■ I Ml ・■ I■・■ I Ml ■・■ I・1 ■・教学过程一、导入使用建议: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群落的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有哪些差别?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二、知识讲解考点使用建议水平在研究导学生理解群落物种组念时,依然要与生命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思想相联系。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物种的生物集合体,而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

后者是从比群落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由此引出在群落水平上科学家要研究哪些问题1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 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一一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2)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冋题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分布范围和边界2.种群和群落的比较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个体,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一定区域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内关系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各种群间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一定区域的所有种群种间关系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丰特征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富度、优势种、群落演替等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依靠种间关系使各种群在长期自然选择关系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体。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3•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

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它的存在常影响着其他生物的存活和生长。

环境改变,群落中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建群种: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但却能决定群落结构和内部环境条件,是群落的建造者。

考点2种间关系使用建议:教师要强调,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的有机整体。

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比较如下:关系名数量坐标图称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寄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地衣内的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真菌和单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细胞藻类;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大豆与根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瘤菌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蛔虫与人;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菟丝子与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大豆;噬菌更好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的 同步 牛与羊;农 性变化”,如图a ;生存能力 作物与杂 相同,则如图b ;生存能力相 草;大草履 当,如图c , 一般生态需求越 虫与双小 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 核草履虫烈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羊和草;狼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 与兔;青蛙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 与昆虫步性变化 种间关系判断的三个易错点(1) 寄生嘟腐生。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或从腐殖质中获 得营养物质。

(2) 寄生也利共生。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 者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

(3) 种内斗争乂竞争:种内斗争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发生的斗争,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之间 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发生的斗争。

1. 区分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1)生存斗争是指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及无机自然条件 (如干旱、寒冷等)之间的斗争,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2) 种内斗争是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他生活条件而发生的 斗争。

(3) 种间斗争是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所发生矛盾的现象,竞争、寄生、 捕食等均属于种间斗争。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1) 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个 数1/一时冋 氏I a竞争个」 r^fh 时茴 1数XxX :捕 食个体数吋li 旷(2) 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 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考使用建群落关于“形落与分间结构”的教学应强调以下几点:群落中植物的垂 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着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

水生群 落也有分层,例如一个池塘,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就是植物分层;青 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的分布就是动物分层的实例。

阳光、温度、水分等 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

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 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

此外,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是群落表现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例如,树冠下光照的不均匀性,对林下植物着耐阴植物1群落的结构分析: (1) 垂直结构。

① B 处的结构分析如下:② C 处的结构分析:由于不同光质的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穿透力不同,导致了不 同藻类的垂直分布。

影响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场所和食物。

(2) 水平结构。

A 处,地形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

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除地形外还有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2 •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的分布就有密切影响。

光照强的地方,阳生植物较多,而光照强度弱的地方生长乔木层……接受全光照植物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 草本层……仅利用全光照的1%〜5% 影响因 ■下 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素为光 照强度猫头鹰……森林上层 动物■下 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食物 影响 卜士彳栖息因素 场所 落叶层和土壤'(1) 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 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 •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1) 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 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界定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它强调的是某一区域中某群落的空间结构,高山植物从山底到山顶,其温度差异明显,分别分布着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等不同群落,应属群落间的分布状况而不是某一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事实上,上述每一个群落,应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垂直结构,如图所示。

知识考点与演替的群型结原因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使用建议: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 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1•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阶段优势种!特征裸岩阶段地面上只有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和岩石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地衣阶段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程,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苔藓阶段于优势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越来越丰富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在动植物的共同草本植物较咼的草本植物逐渐占据优势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阶段越好(1)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种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 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

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 的森林阶段。

(3) 群落演替到最后将形成稳定的、成熟的群落,也叫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 终稳定状态,顶极群落并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⑷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本质区别在于演替的起点不同,即是否具备土壤条件。

(5)能否演替成森林阶段与演替的类型无关,不管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能演替到 相对稳定的阶段。

考点5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灌木阶段灌木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森林阶段能力,最终占据优势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同时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丰富多样, 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了原有土壤条 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 方经历的时间短较快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T 一年生杂草T 多年生杂草T 灌木阶段T 乔木阶段使用建议:关于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 践踏 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