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Q20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
第24卷(总200期)
本研究运用GHQ-20问卷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其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等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开展研究,为我国当前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实证性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长沙理工学院等8所普通高等学校2005级选修《卫生与健康教育》课学生为测试对象,每所学校抽查一个班,共计8个班1100名学生并发放问卷,回收1031份有效问卷,占93.7%。
2.研究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题(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20。GHQ-20共20个项目,含3个分量表:GHQ-自我肯定(9个项目),GHQ-忧郁量表(6个项目),GHQ-焦虑量表(5个项目),原为Goldberg编制,后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博士等人修订。
忧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忧郁和焦虑程度越强,自我肯定量表得分越高,自我肯定程度越强;将自我肯定量表记分进行反向转换与忧郁、焦虑量表分合成,形成身心问题总分,总分越高,身心健康水平越低。
3.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forwindows10.0在微机上进行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为探讨大学生GHQ-20得分与其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本研究以经济状况(好、中、差)、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健康、一般、不健康)为自变量,以GHQ-20身心问题总分及各因子(自我肯定、忧郁、焦虑)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表明对大学生而言,GHQ-20身心问题总分存在是否独生子女主效应、家庭经济状况主效应和父母健康状况主效应;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自我肯定因子分存在家庭经济状况主效应和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主效应;忧郁因子分存在是否独生子女主效应、家庭经济状况主效应和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主效应;独生子女的忧郁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焦虑因子分存在家庭经济状况主效应和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主效应。与家庭经济状况由好到中再到差相对应的是自我肯定分由高到低,忧郁、焦虑分和身心问题总分由低到高;LSD检验表明,除家庭经济状况好的与中等的学生在焦虑因子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MD=-2.71E-02,p=0.787)外,家庭经济状况好与中、好与差、中与差的学生,自我肯定、忧郁、焦虑三因子分及身体心理问题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由健康到一般再到不健康相对应的自我肯定分由高到低、忧郁、焦虑分及身心总分由低到高;LSD检验表明,除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一般的与不健康的学生在自我肯定因子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MD=0.40,P=0.50)外,父母健康状况的三等级中,健康与一般、健康与不健康、一般与不健康的学生,自我肯定、忧郁、焦虑三因子分及身心问题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分析
1.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身心问题总分和忧郁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自我肯定因子分虽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性差异,但低于非独生子女,且差异接受显著性水平(F=3.572,P=0.059)。这反映出,独生子女身心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特别是忧郁问题比非独生子女严重,自我肯定程度远远不如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缺少学会与人相处与学会适应社会的机会,缺少社会生活经验。来到高校,无疑容易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可能带来忧郁等负性身心态势。再者独生子女很容易得到父母的过分关心和过分保护,来到这种缺少父母怜爱保护的环境,学生身心状态容易转化为忧郁。加之父母对独生子女的培养期望较高,一旦期望不能完全实现,在学习、生活、锻炼中又遇困难,这些学生造成身心压力,导致自
我肯定程度下降。
2.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营养充足的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越高,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在体育健康上的消费明显滞后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而且生病治疗及缺乏自我保健知识及健康理念,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体质调研中可以反映出来,特别是营养结合上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在运动营养及服装上的购置都存在着经济上的压力和身心上的负担。
3.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说明,与父母健康状况由健康到一般再到不健康相对应身体的是自我肯定因子分由高到低、忧郁、焦虑因子分及身心问题总分由低到高;除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一般的与不健康的学生在自我肯定因子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的三等级中,健康与一般、健康与不健康、一般与不健康的学生,自我肯定、忧郁、焦虑三因子分及身体心理问题总分存在显著差异。虽然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与不健康的学生在自我肯定因子分上差异不显著,但已非常接近显著水平(MD=0.40,P=0.50)。一般认为,父母是子女重要的社会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柱,也是孩子重要的沟通对象。父母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父母生病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孩子感到缺少完整的家庭支持,担心自己是否有与父母相同的疾病,造成他们的忧郁、焦虑身心状态。又由于父母的身体健康问题带来经济问题,这使得学生自我肯定程度下降。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可得如下结论:(1)独生子女身心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2)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越高;(3)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越高。
2.建议。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几类学生的关注,他们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尤其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的学生。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引导这些学生,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并重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
[2]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信度和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
[作者简介]刘明(1963—),男,湖南岳阳人,本科,湖南理工学院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胡满香(1964—),女,湖南岳阳人,本科,湖南理工学院大学体育部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摘要]本文以湖南理工学院等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健康问卷GHQ-20实施测评,了解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等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独生子女身心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家庭背景;关系;GHQ-20
刘明胡满香(湖南理工学院大学体育部,湖南岳阳 4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