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奇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民乐奇葩教案

初中民乐奇葩教案

初中民乐奇葩教案初中民乐奇葩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民乐奇葩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民乐奇葩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介绍民乐二胡,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2、通过几首二胡曲的欣赏,体会乐曲所表现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3、通过介绍几位音乐家,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二胡音乐欣赏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想象感受的方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愉快与启发式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二胡教学过程:一.老师激情表演导入(师奏3分钟的二胡曲《光明行》)提问:1、这是什么?2、这是西洋乐器还是我国的民族乐器?3、它有几根弦?二、介绍二胡:因为它只有两根弦,所以取名为二胡,二胡是现代的名称,过去民间多称它为南胡、胡琴、等,二胡看上去是一个物体,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表达,但是它一但经过不同的演奏人员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加工。

就会变成一个很懂感情的东西,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二胡的魅力所在。

三、欣赏音乐《赛马》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音乐的名字吗?你们听了着段音乐能讲述一下你们的感受吗?(师生共同讨论,发挥自己的联想)四、欣赏音乐《空山鸟语》1、播放《空山鸟语》引子部分,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2、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感受到的画面;3、教师根据引子画出一幅简单的群山图;4、继续放音乐,完成画面5、作者写作主要意图(让学生讨论)五、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1、导入:(出示女子十二乐坊的图片)2、介绍女子十二乐坊3、欣赏音乐《自由》4、里面的音乐和以上的音乐有什么并不同。

5、里面二胡的演奏形式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六、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的了解了一下二胡,介绍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二胡曲和一些音乐名人,希望大家象音乐名人那样勤奋努力学习,能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习我们民族乐器,并能够更好的把我国的民族音乐开拓创新。

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民乐奇葩 音乐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

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民乐奇葩  音乐优秀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
交流该乐器的音质特点?
(4)、音质特点:铿锵美妙、清澈明亮
古筝:
(1)、展示图片:
(2)、介绍乐器:
(3)、欣赏音乐:《渔舟唱晚》
交流该乐器的音质特点?
(4)、音质特点:轻柔典雅、华丽委婉
二胡:
(1)、展示图片:
(2)、介绍乐器:
(3)、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交流该乐器的音质特点?
(4)、音质特点:柔美深沉、善于抒情
(师):下面请同学来跟我欣赏十二位琴艺高超的演奏家激情四溢的表演。播放:《追逐》
出示课题:民乐奇葩

新课教学
1、介绍民族乐器的分类:
(一)、吹管乐器:
(二)、弹拨乐器:
(三)、拉弦乐器:(1)、展示图片:
(2)、介绍乐器:
(3)、欣赏音乐:《春江花月夜》
葫芦丝:
(1)、展示图片:
(2)、介绍乐器:
(3)、欣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交流该乐器的音质特点?
(4)、音质特点:独特优美、含蓄朦胧
3、课堂反馈:视听音乐片段、辨别乐器

拓展延伸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时尚的,中国的民族音乐以五千年的文明为底蕴,可谓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让我们都来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
姓名
单位
尚志市马延中学
课题
第四单元:民乐奇葩
教学目标:
1、热爱祖国的民族乐器,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2、能分辨民族乐器的音色,并知道其特点
3、能分辨这些乐器所属的类别
教学设想:
本节课由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拓展延伸三个部分组成。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交流乐队组合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在新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交流和听赏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琵琶、古筝、二胡、葫芦丝四种乐器并进一步了解乐器音色特点。在拓展延伸环节,则通过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走进中国民乐奇葩的音乐教案范文

走进中国民乐奇葩的音乐教案范文

走进中国民乐奇葩的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中国民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乐的定义和分类2. 中国民乐的历史发展脉络3. 著名民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民族乐器的介绍和演奏技巧5. 民族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脉络和乐器分类。

2. 示范法:演奏著名民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民乐的魅力。

3.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民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 实践法:指导学生演奏民族乐器,培养动手能力。

5.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族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思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易懂的音乐教材,如《中国民族音乐教程》等。

2. 乐器:准备各种民族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供学生观赏和演奏。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演奏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介绍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5-8课时:讲解中国民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9-12课时:欣赏和分析著名民乐作品。

第13-16课时:介绍民族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第17-20课时:探讨民族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第21-24课时:实践环节,指导学生演奏民族乐器。

第25-28课时: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

第29-32课时:课程总结和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以民乐奇葩为例,探讨音乐教学的教案

以民乐奇葩为例,探讨音乐教学的教案

以民乐奇葩为例,探讨音乐教学的教案。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民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发扬传统音乐的特色,是每个音乐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民乐有着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乐器组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听音乐、看曲谱、比较不同版本的演奏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同时,注重乐器演奏技巧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音高、节奏等元素的组合方式。

在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合唱团、乐团等音乐社团,融入集体、感受乐器合奏的魅力,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更要注重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艺术心得、鼓励学生多表现自己的情感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

在学习民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民乐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感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音乐中情感的表现,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学习民乐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和弦、曲式等音乐构成方式,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水平。

民乐奇葩是一份非常好的音乐教学资源,可以作为音乐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引领我们探索更好的音乐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情感和音乐创作能力,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作用,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民乐奇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3.doc

《民乐奇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3.doc

《民乐奇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一)1、面向学生:2、学科:音乐(二)课时:1课时(三)学生课前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竹子的种类、用途。

2、搜集一些与竹子有关的文学作品、名画等。

二、教学课题: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三、教学重点:欣赏葫芦丝曲《月光下的风尾竹》。

四、教学难点: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及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五、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1、利用网上资源自主探究,了解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加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增进民族感情。

(二)认知目标:1、初步认识部分乐谱。

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并能够吹奏简单乐曲。

(三)技能目标: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和部分歌词。

2、能根据音乐即兴创编与乐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六、教学方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做起来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此,我主要用多媒体辅助,采取了引导法、示范法,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简洁、愉快的方式,启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获取知识的渴望,从而以主人的身份去获取知识,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自主去探究,大胆拓展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拥有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而且增强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有关的视频、图片。

给学生分好小组。

学生准备:收集、整理、有关竹子与葫芦丝的资料。

每人一台电脑,葫芦丝八、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示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学生回答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植物,它的作者是谁。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郑板桥)的《竹石》一诗)(二)说竹,交流课前研究成果,激发学习兴趣1、师:同学们在课前大家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竹子的活动,我看到有的同学从书上查找资料,有的同学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老师很想看看,愿意向大家展示并介绍一下吗?请你们说一说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民乐奇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4.doc

《民乐奇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4.doc

《民乐奇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课时;1课时教具:笛课、电子琴、课件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乐曲2、前八后十六附点节奏的掌握3、了解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音色、结构教学重、难点:乐曲的演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二、新课教学1、看视频——欣赏孔雀舞2、在播放的视频中你知道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表演者是谁?3、傣族相关文化的介绍(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A、竹乡B、泼水节4、你知道这个民族的代表乐器吗?5、认识葫芦丝(出示图片)A、看图片——观察葫芦丝的形状,了解其结构。

B、听主题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讨论葫芦丝的音色。

C、简介《月光下的凤尾竹》并听赏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师:刚才这段音乐好听吗?(生:……)这是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他运用彝族音调为倪维德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词所配的曲。

乐曲的乐句清楚,旋律波动小,节奏平稳,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人民甜蜜幸福的生活和竹乡的美景。

下面让我们伴随音乐一起去竹乡漫步、享受美景吧!D、教师示范吹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主题音乐(用竖笛)师:听了这优美的音乐,老师也忍不住要表现表现了,想听吗?(生:……)但老师用的不是葫芦丝,是竖笛。

6、学生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A、学生视唱主题音乐并提出难点B、根据情况学生提出难点C、解决难点——附点节奏的处理D、自由练习乐曲,教师巡回指导E、师生合奏——学生吹奏主题音乐教师吹奏伴奏音乐7、创造综合表演(形式不限)A、分组创作(舞蹈、器乐、歌唱等形式)B、前台表演(也可以师生合作)三、拓展延伸1、听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小声随乐跟唱2、总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的就是时尚的,中国的民族音乐以五千年的文明为底蕴,可谓博大精深。

让我们共同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让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民乐奇葩

民乐奇葩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初二)下册第四单元《民乐奇葩》;二、课型:欣赏课;三、授课年级:八年级;四、课时:一课时;五、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主要介绍了东不拉、马头琴、扎木聂、马骨胡、巴乌、葫芦丝和芦笙等七种乐器,旨在让同学们通过听赏、模仿、表现等教学手段,了解这些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了解这些民族乐器所对应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探究民族乐器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同学们对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因为时间关系,本单元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本课时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在这一课时中,教师准备向同学们介绍马头琴和葫芦丝两件乐器。

这两件乐器为中国北方和南方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也是弓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代表,通过它们的学习,了解不同类别乐器的音色特征,探讨乐器与所在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习俗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与喜爱。

1、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是蒙古族最常见的的民间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刻有马头得名,相传公元12世纪已经在蒙古草原上流传。

马头琴的音箱为松木制成,呈梯形,音箱两面均蒙有马皮和羊皮。

琴杆细长,张两根马尾制成的弦,琴弓亦用马尾制成,演奏时琴弓不夹在两弦间。

马头琴发音低沉、音量较小,定弦为外弦音低、内弦音高。

演奏时多采用指甲从弦下向上顶弦取音,也有用手指二、三关节处按弦的。

因演奏时琴弓与琴身分开,所以可奏击双音,增加了色彩和表现力。

马头琴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的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

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2、《黄骠马》:由齐·宝力高演奏的马头琴独奏曲《黄骠马》旋律舒展,节奏自由,音程跳动较大,音乐风格鲜明,特别是马头琴演奏时滑音、装饰音的应用,更增添了草原特色。

乐曲虽然以黄骠马为对象进行音乐造型,但实际上是歌颂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美丽,表现蒙古族人民对大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湘教版音乐八下第四单元民乐奇葩word教案

湘教版音乐八下第四单元民乐奇葩word教案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范例(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和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生动画面(蒙古族和傣族的相关图片和故事),激发学生爱好、挖掘其求知欲,由浅入深。

认知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腕,区分并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民族乐器(蒙古族的马头琴与二胡、傣族的葫芦丝与笛子的对照)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能力目标:一、启发学生踊跃参与体验、感受音乐,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讨论,能分辨不同的乐器(马头琴、葫芦丝)与其民族的地理、文化、习俗的关系(以视频音乐为主,从听觉和视觉上强烈的震撼),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民族魅力,达到慢慢关注、喜爱民族音乐的目的。

二、能熟悉到音乐离不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和音乐又是密不可分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寻觅、享受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通过图片欣赏与分析,了解蒙古族和傣族的习俗;通过音乐片断的欣赏,能分辨马头琴和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并能明白属于哪个民族。

二、能分辨马头琴和葫芦丝的种类,如弹拨类、拉弦类、演奏类。

难点:研究马头琴、葫芦丝与其民族的习俗、地理、文化的关系,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对问题的试探;达到慢慢关注、喜爱民族音乐的目的。

三、教学法:欣赏法、对照法、交流引导法、讨论法等四、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视频《爱我中华》,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前气氛,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如:适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表述了什么内容和意境?)你们爱咱们的祖国吗?咱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同窗们说说都有哪些民族?(学生讨论老师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窗们一路了解各民族的乐器、他们的音乐和生活适应,第一咱们先去蒙古大草原。

(二)新课教学一、蒙古族——马头琴(1)第一站:蒙古大草原。

介绍蒙古族习俗(特点、宗教、风俗、服装等)。

(出示图片,背景音乐马头琴《达古拉》)(2)介绍乐器马头琴的故事,外形特点和演奏小常识。

民乐奇葩 说课稿

民乐奇葩 说课稿

民乐奇葩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了解民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一些民乐乐器的名称和特点;3. 能够欣赏并理解一段民乐表演音乐。

二、教学准备1.复印相关资料和图片,准备PPT或幻灯片展示;2.准备一些民乐表演视频,以展示给学生观看;3.提前准备一些民乐乐器,以便给学生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民乐表演视频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在观看视频之后,我会提问学生对民乐的印象和感受,引导他们对民乐的兴趣。

2. 民乐起源和发展历史(20分钟)在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我将通过展示PPT和讲解的方式介绍民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我会将重点放在中国民乐上,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乐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民乐乐器介绍(30分钟)在本节课的第三部分,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民乐乐器,并通过音频示范和简单的演奏来向学生展示乐器的声音特点。

我还将讲解每个乐器的名称、历史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民乐乐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介绍完每个乐器后,我将邀请学生自己尝试演奏一下。

4. 民乐表演欣赏(30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我将向学生展示一段完整的民乐表演视频,并请学生仔细观看和聆听。

在观看完毕后,我将与学生一起讨论表演的内容和感受,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尝试分析表演中的音乐元素和技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民乐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对民乐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民乐的魅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同时,我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堂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会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实物展示,以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我还会进一步熟悉相关的教学资料和乐器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民乐产生兴趣,并能够欣赏和理解民乐的美。

民乐奇葩

民乐奇葩

民乐奇葩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能分辨维吾尔、蒙古族、傣族的特色乐器及其音色。

2、能积极探究手鼓、马头琴、葫芦丝三种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想: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手鼓、马头琴、葫芦丝三种乐器并感受其音色,探究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由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拓展延伸三个部分组成。

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手鼓、马头琴、葫芦丝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葫芦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爱我中华》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都相亲相爱,爱我中华,那么同学们对我们的少数民族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一同来玩一个小游戏。

1、看邮票猜民族。

比比看哪组同学猜的快。

(课件展示一组民族服饰的邮票)2、看图片认民族乐器(课件展示三张民族乐器的图片)3、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分别为三个民族选择了相应的乐器,为什么你觉得这件乐器就属于这个民族呢?这些民族乐器跟这个民族的什么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

让我们在民族的海洋里摘几朵民乐奇葩吧!二、新课教学1、维吾尔——手鼓(1)相关文化介绍A、交流:学生发言,谈对新疆民俗风情的认识和了解。

B、小结新疆是个好地方,那里有美丽的天山、辽阔的草原、甜美的瓜果,而且还有丝绸之路的枢纽。

正因为它处于这样的地理位置,新疆的经济、文化、音乐都受中东、西亚文化的影响。

下面我们一同去新疆看看吧。

(2)、认识手鼓A、观察手鼓的形状,了解其结构分为鼓面、木制圆框、圆框内侧的小铁环三个部分。

B、听赏手鼓独奏曲《庆丰收》,感受其音乐情绪和手鼓的音色。

师总结手鼓的节奏型XXX XXC、参与表现练习手鼓的节奏型,用典型节奏为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伴奏2、蒙古族——马头琴(1)相关文化介绍A、讲述马头琴的故事(背景音乐《黄骠马》)B、认识马头琴的形状、了解其构造分为:琴头、琴弓、琴杆、琴箱、琴弦五个部分。

使用民乐奇葩教案,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使用民乐奇葩教案,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使用民乐奇葩教案,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音乐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 - 民乐。

民乐是指民间使用的乐器演奏的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民间艺术特点。

民乐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体验一下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丽之处。

一、什么是民乐?民乐是指用民间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

在古代中国,民乐就是百姓喜闻乐见、广泛传播的一种音乐形式。

民乐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二、民乐的种类民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笛子、二胡、古琴、三弦等。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各种各样的乐器。

例如,江南地区的民乐更注重悠扬的旋律,而西北地区的民乐则更加显得豪放和雄浑。

三、民乐的美妙之处民乐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其美丽的乐曲,更在于其独特的演奏风格。

演奏民乐时,演奏者需将乐器与自己完全融为一体,将内心感受借助乐器,通过音乐传递出来。

这就使得表演出来的民乐不仅有音乐的之美,更有心灵的之美。

四、学习民乐的意义学习民乐不仅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增强视野,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熟练掌握和演奏民乐,还可以锤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甚至是减轻压力的良好方式。

五、民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乐已经不仅仅是用来宴客闲情的节目了。

如今,在许多重要场合中,民乐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年味十足的春节晚会上,民乐常常成为演员们选用的乐器,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另外,在国际交流的场合中,民乐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品牌中的一大亮点。

六、总结民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它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学习民乐不仅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增强快速反应能力,锻炼艺术魅力,还能减轻压力,改善心情。

作为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民乐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民乐奇葩》教学案例及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民乐奇葩》教学案例及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民乐奇葩》教学案例及反思巧设情境,抓住学生眼球——《民乐奇葩》教学案例与反思长沙市建业学校龚静一案例背景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民族器乐,却并不感兴趣,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反应漠然,欣赏时是心不在焉,演唱也是敷衍了事。

怎样改变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座为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索,也一直在教学中摸索着,想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

在经过多次的思考尝试之后,我终于有了一点点成功的体验和一些感悟,今把它撰写成文,愿与大家共勉。

我设计的《民乐奇葩》是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其教学目的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分辨出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的乐器及其音色。

同时探索这些乐器与其相关民族的生活地理位置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时,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学生的眼球也被吸引到眼前的一切。

比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析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

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这便是与音乐审美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

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

巧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它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而已变得有些沉静,做做游戏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些。

教案新部编本民乐奇葩.

教案新部编本民乐奇葩.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程名称:音乐设计者:唐婷婷单位(学校):八十一中授课班级:初二、三班
课题
民乐奇葩
课型
综合欣赏
学时
1
教材分析
让同学们通过听赏、模仿、表现等教学手段,了解这些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了解这些民族乐器所对应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探究民族乐器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同学们对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价值观,是重要的音乐教学内容。
故事调动情趣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学生讨论
集体参与
加强节奏训练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视唱练耳教学是读谱视唱和音乐听觉辨析能力的训练




游戏导入:从兴趣入手导入新课
节奏训练:加强节奏训练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视唱训练:视唱练耳教学是读谱视唱和音乐听觉辨析能力的训练,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绚丽的花朵!组成了一个和谐美丽的大家园,那么你能列举出几个少数民族?
分辨出下列民族邮票上分别是哪个民族?
二、新课内容
1、展示课件(冬不拉。民族邮票)
师:我们来看,这是新疆的哪个民族,他们特有的这种乐器大家认识吗?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课程安排:本课题为《湖南教育版八年级音乐》第二卷第四单元。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器乐作品,使中学生初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感受和欣赏少数民族常用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和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树立平等多样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2.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器乐与欣赏”、“探索与交流”两个部分。

“器乐与欣赏”介绍手鼓、马头琴、葫芦丝等这七种乐器及它们的代表作品。

“探索与交流”部分,以学生自己寻找资料进行交流为主,分享各自找到的相关资料,如民族资料、音乐特点等等。

由于内容比较多,我将本单元分为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1)简要介绍三个民族的人文地理环境(2)了解三个民族的代表性乐器及其音色特点(3)选听三首有代表性的器乐曲。

在这里我选听的乐曲是:手鼓独奏《庆丰收》;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3.教学目标:(1)能分辨三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并知道哪件乐器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2)感受中国不同民族音乐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兴趣。

(3)仔细聆听精选曲目,探索手鼓、马头琴和葫芦丝与他们的民族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4、教学重点:在于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能分辨这三个民族的特色乐器及其音色。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这些器乐与民族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2、谈论学术感受八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浅显,尤其是对个民族的乐器接触极少,受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掌握贫乏。

三、教学方法:1、情境法: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画面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多种不同的民族音乐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

2.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音乐是人类精神和生命的再现。

3、说学法: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

通过老师的引导参加音乐课堂,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器乐。

走进中国民乐奇葩的音乐教案范文

走进中国民乐奇葩的音乐教案范文

走进中国民乐奇葩的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中国民乐的历史和发展。

2. 通过欣赏和学唱中国民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民乐的历史和发展3. 中国民乐的主要乐器及其演奏技巧4. 欣赏和学唱中国民乐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历史和发展,中国民乐的主要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对中国民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中国民乐演奏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历史和发展,介绍中国民乐的主要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2. 示范法:播放中国民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中国民乐的魅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中国民乐的演奏和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中国民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中国民乐的历史和发展3. 第三课时:中国民乐的主要乐器及其演奏技巧4. 第四课时:欣赏和学唱中国民乐作品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馈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乐作品,如《二泉映月》或《茉莉花》,引起学生对中国民乐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历史和发展,讲解中国民乐的主要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3. 示范:播放不同种类的中国民乐作品,如弦乐、吹奏、打击乐等,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中国民乐的魅力。

4.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中国民乐的演奏和学唱,如学习拉二胡、吹笛子、打锣鼓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对中国民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作品的形式、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民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历史和发展知识的掌握程度。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

《民乐奇葩》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音乐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让学生搜集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及音乐资料,了解少数民族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联系,再由小组成员将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合。

二、教学课题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赏能够简单分辨葫芦丝和马头琴这两件乐器的音色,了解这两件乐器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了乐器之后学生能够愿意聆听葫芦丝和马头琴演奏的音乐,并能主动感受乐器的演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体验马头琴的典型节奏和葫芦丝演奏的音乐中感受乐器与其民族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三、教材分析民乐奇葩》是湘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属于乐器教学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认识马头琴、葫芦丝、手鼓、冬不拉等七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少数民族乐器,从欣赏这些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中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乐器及音乐的热爱,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

本堂课我选用了葫芦丝和手鼓这两件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乐器进行教学。

四、教学方法欣赏法、对比法、交流引导法、讨论法等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视频《爱我中华》,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如: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表述了什么内容和意境?)。

百度文库(/u11/v_MjMwNzQ2MTg.html)二、新课讲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特有的民族乐器,让我们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摘取几朵民乐奇葩吧!(一)、傣族——葫芦丝:1、观舞蹈,识民族,了解傣家风情:(1)、观赏:让我们一起在优美的舞蹈中去领略我国南疆的异域风情吧!百度文库(/show/blXXiU1xOJ1TEsdIpxyRqg...Html)(2)、思考:舞蹈表现的是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舞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同学们的回答引出傣族与葫芦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
银川市回民中学
宗小萍
《民乐奇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能分辨哈萨克族、傣族的特色乐器及其音色。

2、能积极探究冬不拉、葫芦丝两种乐器的产生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3、通过听、唱、模仿、演奏等不同参与表现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热爱少数民族器乐和所演奏的音乐。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参与表现、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热爱少数民族音乐艺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手鼓、葫芦丝、巴乌三种乐器的产生与本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配套多媒体课件、葫芦丝、巴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音乐《爱我中华》,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相亲相爱,是一个大家庭。

让我们随着《爱我中华》的歌声来感受一下少数民族的风采吧。

2、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生活各有特色。

(我们介绍三种民族乐器,请同学说出乐器名)
3、看图片,认民族乐器冬不拉、葫芦丝、巴乌。

(图片)
提问:(1)说出该乐器名称。

(2)主要流传于哪个少数民族?
总结回答:哈萨克族、傣族、彝族
这些乐器和各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几件乐器以及民族的风情。

二、新课教学
(一)哈萨克族——冬不拉
1、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
(1)相关文化介绍------首先让我们一起听一首哈萨克族的歌曲,感受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

回答老师的问题。

(视屏播放)4′22″
(2)交流:学生发言,谈对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的认识和了解。

(3)教师小结(一组哈萨克风情画)
师:哈萨克族是自古以来就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

主要生活在新疆巴里坤草原。

信奉伊斯兰教,住毡房,吃手抓肉,喝奶茶马奶酒。

哈萨克族是一个殷勤好客的民族。

生活中歌和马,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人生大部分时间在马背上生活,“歌声伴随着躺进摇篮,歌声伴随着离开人间”-唱歌离不开冬不拉,节奏明快、清脆。

2、认识冬不拉
(1)简介冬不拉(图片)-------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最古老的弹弦乐器,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很多哈萨克族家庭里,一家老少都能弹上几曲。

关于《冬不拉的传说》
东不拉的琴身为木质结构,它的形状就象一把放大了的勺子,一般有两条弦。

最早的东不拉制作非常简单,民间艺人把一整块木料砍成勺子形状,装上面板,拉上两根羊肠作为琴弦,再在勺把儿上装上9个音品,"东不拉"就制成了。

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弹拨。

这种乐器十分轻巧。

(2)听赏:《白骆驼》这首乐曲。

2′37″
旋律特点:音质优美、清翠,旋律明快。

(3)听赏:《热情的冬不拉》这首乐曲。

3′
讲解:怀抱冬不拉自弹自唱的形式叫阿肯,阿肯弹唱已成为民俗风情旅游的主要内容之一。

(4)视屏:《金黄的麦子》----2′52″
(二)傣族---葫芦丝。

1、介绍傣族风俗民情。

视屏展示:4′11″
师:傣族主要聚集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

这里有珍贵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

傣族村寨由一幢幢竹楼组成,式样很漂亮。

傣族姑娘爱穿漂亮的筒裙。

在农历三月中旬还有傣族本民族特有的节日——泼水节。

2、认识葫芦丝。

葫芦丝是傣族最富有代表性的乐器,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

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神仙,神仙把竹管插入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葫芦,吹出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

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每个傣族村寨
都有很多制作葫芦丝的能工巧匠。

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

3、欣赏葫芦丝。

葫芦丝的构造:分为吹嘴、葫芦、簧片、主管、副管五部分。

(1)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
(2)讨论:说出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音色柔美、富有诗意和舞蹈性。

体现了民族风格----水一样的民族)
(三)彝族——巴乌
1、探究:葫芦丝与巴乌有着共同的渊源,发音原理相同,音域相同,演奏方法相同,只是口型各异,音色也很相似,所以被称为“姊妹乐器”。

区别:巴乌的音色较厚实。

吹奏方法:与笛箫截然不同,吹低音时气流要强,吹高音时气流要轻缓。

2、听赏《渔歌》
3、参与表现: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全曲,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月光下的凤尾竹斑驳的剪影,傣家姑娘跳孔雀舞优美舞姿。

)学生舞蹈。

三、总结:
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共同关注民族音乐,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