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杂交改良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畜禽繁殖与改良5-11

畜禽繁殖与改良5-11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第一章畜禽遗传基础第二节遗传规律(十一)授课课时:2课时(2011-05-11)教学目的: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变异的基本规律;明确遗传的三大定律。

教学重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以ppt教学和问答法为主,启发法,发现法和学习探讨法相结合。

课程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开始新课学习,然后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的关系1 核质协同作用1.1叶绿体的核质协同作用玉米中有一类型为埃型条斑,受核基因ij控制。

当植株为ijij时,或不能成活为白化苗,或为有特征性的白色条斑。

P ♀+/+×♂ijij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ijij ×♂+/+正常绿条斑条斑正常绿F1+/ ij +/ ij自交正常绿白色绿色条斑F1♀+/ ij ×♂+/+F2+/++/ ij ij / ij +/++/ ij 正常绿条斑(绿色、白色、条斑)(绿色、白色、条斑)可以看出,条斑病未形成之前,属于核基因遗传特点,一旦形成此病ij / ij 基因型不再是控制者,而是由独立自主的细胞质即叶绿体DNA控制了,表现了母系遗传特点。

核基因和质基因的关系似乎是启动者和被启动者的关系,在核基因的启动下,质体基因发生突变,这个质体突变型不再受核控制而表现出独立的母系遗传。

1.2 草履虫的放毒遗传草履虫细胞内有1个大核(负责营养)和2个小核(负责生殖),它们的倍性相同,都是2n。

无性生殖(通常的生殖)有性生殖(接合生殖)分自体结合和异体结合两种。

1.2.1 自体结合自体结合时,小核进行减数分裂。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畜禽杂交的定义和意义;2. 精通畜禽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了解畜禽杂交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畜禽杂交的定义和意义畜禽杂交是指不同品种、种系或亚种之间进行交配,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新的品种或优良性状的传递。

畜禽杂交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从而提高畜禽生产效益。

2. 畜禽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畜禽杂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品种或种系的交配,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差别,获得杂种优势。

常用的畜禽杂交方法包括单交杂交、双交杂交和三交杂交等。

3. 畜禽杂交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畜禽杂交在畜禽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通过畜禽杂交,可以获得早熟、高产、耐寒、耐病等优良性状的畜禽品种,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三、导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畜禽杂交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同砚对畜禽杂交的爱好和好奇心。

2. 进修内容呈现:讲解畜禽杂交的定义、意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谈论互动:组织同砚谈论畜禽杂交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鼓舞同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 拓展延伸:引导同砚了解畜禽杂交的最新探究进展和应用技术,拓展同砚的知识视野。

5. 总结提升:对畜禽杂交的重要性和应用进行总结,鼓舞同砚乐观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对畜禽杂交的定义、意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对畜禽杂交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也有了更明晰的熟识。

同时,通过谈论和互动,激发了同砚对畜禽杂交的爱好和好奇心,提高了同砚的进修乐观性和主动性。

期望同砚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实践中,不息探究畜禽杂交技术的更多应用领域,为畜禽生产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畜禽杂交的定义和意义。

2. 精通畜禽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3. 了解畜禽杂交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作用。

4. 能够分析畜禽杂交技术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第四节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第四节
17
2.杂交育种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
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导入杂交、
级进杂交和育成杂交。
导入杂交注意事项:()导入杂交的
父本必须与原有品种基本同质。(2)
正确使用杂交方法,坚持以原有品
种为主,引入品种只杂交一次,防
止原有品种特点的丧失。(3)加强
亲本及杂种的培育。
18
级进杂交注意事项:(1)杂交代数 要,适当一般3~4代;(2)选好改 良品种;(3)加强对杂种的培育与 选择,随着级进代数的增加,培育
种优势的原因(X )
2、如果需要把几个品种的优
点结合起来育成新品种,可采
用导入杂交(√ )
9
3、杂交一定产生杂种,其所有 性状都表现优势(X )
4、一般配合力的遗传基础是基 因的非加性效应(X )
5、一般杂交试验进行配合力的
测定,主要测定特殊配合力,其
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 )
10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条件要相应改善。
育成杂交没有固定的杂交模式,它 可以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采用级 进杂交,或者多品种交叉杂交等方
法,以达到育成新品种目的。
19
3.何谓杂种优势?简述杂种优势利
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答:杂种优势是指杂种后代(子一
代)在生活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
能等方面的表现优于亲本纯繁群体
的现象。
利用杂交优势应做到(1)杂交亲本
A、导入杂交 B、级进杂交
C、育成杂交 D、吸收杂交、改造杂交4、约 克夏猪与金华猪杂交,平均断奶窝重如下: 约克夏1X金华129.00Kg,约克夏 X约克夏 122.50Kg,金华X金华106.75Kg,断奶窝重杂种 优势率为( )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 教案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 教案

第2章畜禽杂交改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畜禽品种、选种、选配、杂交改良。

【学时分配】8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选种、选配及杂交改良的基本方法。

2.理解选种、选配及杂交改良的理论。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种、选配、杂交的基本方法。

【难点】选种和杂交改良的理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以讲解为主,辅以提问、讨论和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第1-4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授课内容第一节畜禽品种第二节选种教学目标1.了解品种的分类。

2.掌握品种的概念及具备的条件。

3.掌握畜禽品质的鉴定方法。

4.了解选种的方法。

资料单第一节畜禽品种一、品种的概念(一)种与品种的区别1.种是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而品种则是畜牧学上的分类单位。

2.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品种则主要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同一个品种畜禽在血统来源上是基本相同的,其遗传基础也非常相似。

如新疆细毛羊共同祖先是哈萨克羊、高加索羊、蒙古羊和泊列考斯羊等四个品种。

我国培育的三河牛的共同祖先有西门塔尔牛、霍尔莫戈尔牛、西伯利亚牛和蒙古牛等四个品种。

2.适应性相似一个品种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育成的,对该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特征特性相似同一品种家畜在体型结构、外貌特征和主要经济性状方面都很相似,容易与其他品种区别。

例如,东北民猪是黑色,金华猪是“两头乌”。

中国黑白花奶牛产奶量高,适应性广,而海福特牛产肉多。

4.遗传稳定种用价值高的品种只有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才能将其优良的性状传给后代。

5.一定的结构所谓一定的结构,是指一个品种由若干个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即包括有品系、品族和类型,这就是品种的异质性。

有了这种异质性,才能使一个品种在纯种繁育情况下还能继续得到改进提高。

6.足够的数量品种是个相当大的群体,数量太少不能成为一个品种。

我国各种畜禽育种协作组对此做了明确规定,如猪应有2000头以上基础母猪和相应的公猪等。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课程,同砚将了解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基本观点、原理和应用,精通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对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熟识和理解。

二、导学内容:1.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观点和分类;2.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原理和方法;3.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4.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进步趋势。

三、导学重点:1.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四、导学难点:1.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2.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进步趋势。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用相关实例引起同砚爱好,引出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进修:讲解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引导同砚理解畜禽杂交技术的定义和不同类型。

3. 实践:组织同砚进行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试验操作,让同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 谈论:引导同砚进行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谈论,激发同砚沉思和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激发同砚进修爱好。

六、作业打算: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 撰写一份关于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七、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畜禽杂交利用技术试验室或企业,了解实际操作和生产流程;2. 参与相关讲座或研讨会,深度了解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最新进步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畜禽杂交利用技术会有更深度的了解和熟识,为将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进修,乐观参与,竭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祝大家进修顺畅!。

畜禽繁殖与改良4-13

畜禽繁殖与改良4-13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第一章畜禽遗传基础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六)授课课时:2课时(2011-04-14)教学目的: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变异的基本规律;明确遗传的三大定律。

教学重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以ppt教学和问答法为主,启发法,发现法和学习探讨法相结合。

课程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开始新课学习,然后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生物的生殖1 动物生殖系统生殖腺中有许多性原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成体性原细胞(2n)(2n)精原细胞卵原细胞(2n)大量有丝分裂后体积膨大大量有丝分裂后体积膨大(2n)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2n)减I 减I(n)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n)+第一极体(退化消失)减II 减II(n)精细胞合子(2n)卵细胞(n)+第二极体(退化消失)一系列变化精子卵子(n)(n)2 植物(以玉米为例)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药表皮下边有孢原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成为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小孢子(花粉),花粉核经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核(营养核和精核)。

精核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变成两个核。

这种花粉为成熟的花粉,又叫雄配子体。

子房中有孢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含有四个单倍体核的细胞,其中三个(随机的)消失,剩下的核有丝分裂三次,产生含8个核的胚囊,叫雌配子体。

8核包括3个反足细胞,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

成体(2n)(2n)孢原细胞孢原细胞(2n)有丝分裂有丝分裂(2n)大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2n)减数分裂减数分裂(n)四核细胞小孢子(n)(雌配子体)八核胚囊成熟花粉(雄配子体)2个极核卵细胞(3n)受精胚乳受精胚(2n)3 链孢霉的生殖无性生殖(主要生殖方式):在菌丝顶端有丝分裂产生分生孢子。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导学案一、导入畜禽杂交是指通过不同品种、不同种属的畜禽进行交配,利用其亲本优势,获得杂种后代,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技术。

本节课将介绍畜禽杂交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帮助同砚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技术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进修目标1.了解畜禽杂交的定义和原理;2.掌握畜禽杂交的常见方法和步骤;3.了解畜禽杂交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三、进修内容1.畜禽杂交的定义和原理畜禽杂交是指通过不同品种、不同种属的畜禽进行交配,获得杂种后代。

杂交后代通常会表现出亲本种的优势,如发展速度快、疾病抗性强等。

这是因为不同品种、不同种属的畜禽之间存在着基因的互补作用,杂交后代可以融合亲本种的有益基因,表现出更好的性状。

2.畜禽杂交的方法和步骤畜禽杂交的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两种。

自然杂交是指在自然环境下,不同品种、不同种属的畜禽自行交配繁殖。

人工杂交则是通过人工控制交配过程,选取优良的亲本进行交配,获得更好的杂种后代。

人工杂交的步骤包括选亲、配种、繁殖等。

3.畜禽杂交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畜禽杂交可以有效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发展速度快、疾病抗性强、产蛋率高等优良性状的畜禽品种,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质量。

同时,畜禽杂交也可以增进畜禽遗传育种的进步,为畜禽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四、进修方法1.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和教材阅读,了解畜禽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或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畜禽杂交的实际过程,加深对该技术的理解。

3.讨论交流:与同砚们讨论畜禽杂交的应用案例和实际效果,共同探讨其在畜禽生产中的潜在作用。

五、教室练习1.畜禽杂交是指通过()进行交配,获得杂种后代。

A. 同一品种的畜禽B. 不同品种的畜禽C. 同一种属的畜禽D. 不同种属的畜禽2.畜禽杂交的方法主要包括()和()两种。

A. 自然杂交;人工杂交B. 随机杂交;有序杂交C. 随机杂交;人工杂交D. 自然杂交;有序杂交六、课后作业1.请写一份关于畜禽杂交的小结,包括定义、原理、方法和应用价值。

畜禽杂交改良教案

畜禽杂交改良教案

畜禽杂交改良教案教案标题:畜禽杂交改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畜禽杂交改良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畜禽杂交改良的方法和技术;3. 理解畜禽杂交改良在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方面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教学重点:1. 畜禽杂交改良的概念和意义;2. 畜禽杂交改良的方法和技术;3. 畜禽杂交改良在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畜禽杂交改良的方法和技术;2. 畜禽杂交改良在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畜禽杂交改良相关资料、实验器材和样品等;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畜禽杂交改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畜禽杂交改良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了解学生对畜禽杂交改良的初步认识。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畜禽杂交改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包括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强抗病能力等方面的作用;2. 介绍畜禽杂交改良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纯种交配、杂种交配、双亲杂交、亲本选择等;3. 介绍畜禽杂交改良在不同畜禽品种中的应用案例,如猪、鸡、牛等。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畜禽杂交改良在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方面的作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成功的畜禽杂交改良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分析其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Step 4: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畜禽杂交改良的实验操作,可以选择一种畜禽品种,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如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交配,观察和记录后代的性状等。

Step 5: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进行案例和实践操作的总结归纳,回顾畜禽杂交改良的概念、方法和作用,并让学生思考畜禽杂交改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拓展延伸畜禽杂交改良的相关知识,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

畜禽繁育与杂交改良

畜禽繁育与杂交改良

A系 ♂♂♂♀♀♀ × B系 ♂♂♂♀♀♀
根据杂种成绩选备
同左
公母种畜进行纯繁
杂种
A系 ♂♂♂♀♀♀ × B系 ♂♂♂♀♀♀
同上
杂种
同上
正反交反复选择法示意图
第三,根据正反杂交结果即根据F1代的性能表现鉴定 亲本,将其中最好的亲本个体选留下来,其余的和全 部后代杂种都一起淘汰商品生产用,选留下来的亲本 个体必须与其本系的成员交配即分别进行纯繁,产生 下一代亲本;
每个专门化品系突出1~2个重要经济性状,则可 以加快遗传进展,加快基因型纯合的速度。
(2)组建基础群
基础群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基础群的来源。专门化品系可在纯种基础上建
系,在生产上一般采用繁殖性能良好的品种建成 母系,以生产性能和胴体性能的品种建成父系。 专门化品系在2个或2个以上品种及品系的杂种基 础上建系(实际上是合成系)。优点在于扩大了 变异,能较快形成理想的杂交亲本。此法要求群 体规模大。
4.地方品系 由各地自然地理条件、饲料种类和管理方式不同 以及地区性的选择标准的差异而形成品种内的不同 地方类群,称作地方品系。
太湖猪有枫泾猪、梅山猪、嘉兴黑猪等 黑白花奶牛有荷系、日系、德系等 大白猪有英系、加系、美系
6.突变系
利用基因突变为基础建立群体,再进行封闭选育 而形成的品系
8.合成系 由2个或2个以上的品种或品系进行杂交以后, 经过若干个世代的群体继代法选育,使这些参加杂 交的品种的优点基本固定下来,形成的有综合性状 优势的品系。
绪论内容
一 品系的类别 二 品系的建立方法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2、品种如何进行分类的? 3、什么是本品种选育,有何意义?
概述
起源于同一群体的畜禽,在自然界选择和竞争中。 逐步独立于原始品种而成为新的品种或类群,这类 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自己的生物学特性,然后 便形成了新的品系,即广义上的品系概念,由此可 知品系须具备下列条件:

第二章畜禽杂交改良技术第三节-PPT文档资料

第二章畜禽杂交改良技术第三节-PPT文档资料

2.什么是同质选配和异质选 配? 答:同质选配:选用性状相同、 性能相似或育种值相似的优秀 公母畜进行交配,以期获得相 似的优秀后代。 异质选配:选用品质不同的公 母畜交配称为异质选配。
3.什么是近交?近交有什么遗传 效应? 答:近交就是较近亲缘关系的双 方交配,一般指5代以内双方具有 共同祖先的公母畜交配。 近交的遗传效应:A. 近交固定优 良性状,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统; B.近交可暴露有害基因。C.近交 会降低群体均值;
第二章畜禽杂交改良技术
第三节选配
学习目标
1、掌握选配的概念及 意义 2、重点掌握畜选配的 种类
自学指导1
认真看课本45—48页本 节内容,边看边总结知 识框架。(4分钟)
自学指导2 把大纲上要求熟练掌握、掌握、 理解的知识标记在课本上,同 时找出本节课中出过的所有的 高考题,并在课本上做上标记, 同桌分工合作来完成(时间、 题型和分数,2分钟)。
4、近交时群体杂合体减少,非加 性效应值增加,而加性效应值不 变,因而群体均值也随之降低, 这是近交衰退的主要的原因( )
X
二、选择
1、通过( C )可以净化群体 A.杂交 B.异质选配 C.近交 D.品质繁育 2、产奶量高的两牛交配属于 ( A) A.同质选配 B.异质选配
C.改良选配.
三、解词 1、选配 2、同质选配 3、异质选配 4、本品种选育 5、品系
四、简答
1.何谓选配?选配有什么意 义? 2.什么是同质选配和异质选 配? 3.什么是近交?近交有什么 遗传效应? 4.如何防止近交衰退现象?
1.何谓选配?选配有什么意义? 答:就是在畜禽繁育过程中有意识、 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公母畜进行交 配,以期获得符和育种目标的优良 后代。 选配的意义:(1)选配能创造必要 的变异,为培育新的理想型创造条 件。(2)选配可以稳定遗传性,使 理想的性状固定下来。(3)选配能 把握变异的方向,加强性状变异。

动物医学学案15第二章畜禽杂交改良第一节选种

动物医学学案15第二章畜禽杂交改良第一节选种

动物医学学案15第二章畜禽杂交改良第一节选种学案15 第六章畜禽选种第一节畜禽的鉴定一、生产力的鉴定知识目标:了解选种定义,畜禽鉴定的规律2)了解生产力鉴定的种类,原则。

前置教学:1.品种:2.品系:3.近交建系法的步骤?基础知识引导一.填空题1.对_______的选择叫选种,即根据_______和_________的需要,有计划地________,从而定向改变群体_____________ 的过程。

2.选种工作是畜禽育种工作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畜禽的鉴定是_____的基础.。

4.在鉴定畜禽品质时,既要重视其______性能, 又要注重其_____,_______, ________和系谱资料等。

一般的说,1)幼年期以鉴定_________为主,同时结合__________的鉴定;2)成年以后要以____________鉴定为主;3)当有了生产力以后,要以_______为主。

5.家畜的生产力是指家畜生产各种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6.只有通过_______和________的鉴定,才能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家畜的生产力是代表个性_________最现实的指标。

8.畜禽的生产力可归纳为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和繁殖力等。

9.产肉力总的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育肥性能以育肥期平均________和饲料_______为主要指标,此外还有______率;胴体品质一般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主要指标.10.日增重指畜禽在__________的体重增长量,通常按一段时间内的______________来计算。

饲料利用率以育肥期___________增重的饲料消耗量来计算。

家畜杂交改良技术

家畜杂交改良技术

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畜群的生产力。 如:犏牛是牦牛母牛与黄牛公牛杂交的一代种。具
有明显杂交优势,乳、肉生产能力、役用能力均优
于牦牛……


母马 × 公驴
骡子(马骡)
公马 × 母驴
驴骡
遗传
性 状 遗 传 参 数
育种
选 择 优 良 性 状
繁殖
扩 大 优 良 性 状
动物优良性状
配合力测定和杂种优势的度量
产生杂种优势的杂交方法
1、二元杂交:养猪业中“公猪良种化、
母猪本地化、肉猪杂种一代化”即这种方式。
2、三元杂交:畜牧业商品生产中多采用
3、双杂交:最初勇于生产杂交玉米,畜 牧业中主要用于养鸡生产。 4、轮回杂交
(三)远缘杂交
不同属或不同中的公母畜禽交配为远缘杂交。 可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但其后代往往存在不育 现象。

2、选配可以稳定遗传,使理想的性状固定下来。 3、选配能把握变异的方向,加强性状变异。

(二)选配的种类
1、品质选配 同质选配 异质选配 2、亲缘选配 近交 远交
近交的遗传效应及应用
1、固定优良性状
2、暴露有害基因
3、降低群体均值
近交衰退及防止措施
由于近交,家畜的繁殖性能、生理活动以及与适应性 有关的各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五、杂交育种
运用杂交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特性结合 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品种。是培育畜禽新品种的 重要途径,在国内外畜禽育种种已广泛应用。
(一)杂交育种的方法
1、导入杂交 2、改造杂交 3、育成杂交
(二)杂交育种的步骤
1、杂交创造新类型阶段 2、自繁定型阶段 3、扩群提高阶段
六、畜禽杂交利用技术

畜禽繁殖与改良4-15

畜禽繁殖与改良4-15

《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第一章畜禽遗传基础第二节遗传规律(一)授课课时:2课时(2011-04-15)教学目的: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变异的基本规律;明确遗传的三大定律。

教学重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以ppt教学和问答法为主,启发法,发现法和学习探讨法相结合。

课程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开始新课学习,然后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一分离规律1 基本概念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统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能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每个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相对性状:同一类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2 分离规律2.1 实验P ♀红花 × ♂白花F1 红花 ×F2红花白花705株 224株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另一个亲本的性状被掩盖,这种现象叫显性现象,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F2代又出现了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分离。

2.2 假设(解释)——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的核心内容⑴每对相对性状都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显性性状的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的叫隐性因子。

⑵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⑶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⑷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这样导致F1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⑸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⑹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和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是同一遗传因子的两种存在形式。

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对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为显性,即红花因子和白花因子同时存在时,只表现红花因子的性状。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畜禽繁殖与改良》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探讨畜禽杂交利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同砚能够全面了解畜禽杂交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培育同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畜禽杂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2. 精通畜禽杂交的操作方法和关键技术;3. 能够运用畜禽杂交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和科研探究;4. 培育同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畜禽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畜禽杂交的操作方法和步骤;3. 畜禽杂交的应用领域和意义;4. 畜禽杂交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式:1. 理论讲解:通过教室讲授、PPT展示等方式,介绍畜禽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实践操作:打算同砚进行畜禽杂交的试验操作,指导同砚精通实践技能;3. 群组谈论: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分享试验心得和感悟,培育团队合作精神;4. 教室互动:设置互动环节,鼓舞同砚提问和谈论,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

五、教学评判:1. 同砚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谈论、试验操作等)占效果的50%;2. 期末考试占效果的30%;3. 试验报告和论文占效果的20%。

六、作业任务:1. 阅读相关文献,筹办一份畜禽杂交的综述报告;2. 设计一个畜禽杂交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操作;3. 撰写试验报告和论文,总结试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七、期末考核:1. 完成并提交试验报告和论文;2. 参与一次口头答辩,回答相关问题。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畜禽杂交技术原理与应用》;2. 试验器械:畜禽杂交试验所需的器械和试剂;3. 试验场地:试验室或畜禽养殖场。

以上是《畜禽杂交利用技术》作业设计方案,期望能够激发同砚对畜禽杂交技术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愿每一位同砚在这门课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成为畜禽杂交领域的优秀人才。

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畜禽杂交利用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对畜禽杂交技术的进修,可以援助同砚精通畜禽繁殖与遗传改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2章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 畜禽繁殖与育种课件

第2章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 畜禽繁殖与育种课件

(一)畜禽生产力评定
1.畜禽生产力的种类
畜禽生产力包括产肉力、产奶力、产 毛力、产蛋力、繁殖力等。
(1)产肉力的指标
肉用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等。 ①日增重:一般指断乳至屠宰整个肥育期间的平均日增重 量。 ②饲料利用效率:通常以平均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来表示。具体计算有料肉比或转换率两种形式。 肥育期中消耗的饲料量 ③料肉比 肥育期中的总增重 ④转换率 ⑤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宰前空腹重的比率。如猪的屠宰率 一般在75%左右。 另外还有膘厚、眼肌面积、肉的品质(包括肉色、肉味、 嫩度、系水力、大理石纹等)等项指标测定。
肉眼鉴定的优点
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等条件限制, 简便易行。缺点是鉴定人员需要有丰富的 实践经验,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同一头 家畜不同的人鉴定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 结果。
为了减少肉眼鉴定的主观成份,可采用评分的办 法,对不同品种的家畜根据其标准制订出评分表。 评分表中总分一般为100分。在评分表中可根据 家畜的各部位(如头、颈、躯干、乳房、四肢等) 在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规定一定的最高分或系 数,同时对每个部位规定理想标准。鉴定人可依 据评分表对家畜进行系统鉴定,最后,根据总分 多少定出等级。在鉴定过程中,对有严重缺陷 (如窄胸、凹背、不正肢势、单睾、隐睾等)的 家畜不需再鉴定了,应及时淘汰。例如,陕南白 山羊外貌鉴定评分表如表2-1所述。外貌总分公 羊达70分以上者,母羊达65分以上者为合格种羊。
第2章 畜禽杂交改良技术
第一节 畜禽品种
一、品种的概念 (一)种与品种的区别 1.种是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而品种则 是畜牧学上的分类单位。 2.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品种则主要是人 工选择的产物。
一、品种的概念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1.来源相同 同一个品种畜禽在血统来源上是基本相同的, 其遗传基础也非常相似。如新疆细毛羊共同祖先是哈萨克 羊、高加索羊、蒙古羊和泊列考斯羊等四个品种。我国培 育的三河牛的共同祖先有西门塔尔牛、霍尔莫戈尔牛、西 伯利亚牛和蒙古牛等四个品种。 2.适应性相似 一个品种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下育成的,对该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特征特性相似 同一品种家畜在体型结构、外貌特征和 主要经济性状方面都很相似,容易与其他品种区别。例如, 东北民猪是黑色,金华猪是“两头乌”。中国黑白花奶牛 产奶量高,适应性广,而海福特牛产肉多。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畜禽杂交利用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畜禽杂交利用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畜禽杂交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畜牧兽医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畜禽杂交技术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掌握畜禽杂交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实践技能;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畜禽杂交技术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畜禽杂交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畜禽杂交技术的基本观点与原理;2.畜禽杂交技术的操作方法与实践技能;3.畜禽杂交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4.畜禽杂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案例分析与讨论;3.实验操作与实践演练;4.教室互动与小组讨论。

五、作业设计方案1.作业一:撰写畜禽杂交技术的基本观点与原理的论文,要求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展示对该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二:设计畜禽杂交技术的操作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和操作流程,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作业三: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畜禽杂交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包括优缺点、问题与挑战,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4.作业四:撰写畜禽杂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的钻研报告,要求学生能够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预计和展望,提出个人见解。

六、评判方式1.作业一、二、三、四按时完成并提交;2.作业内容符合要求,结构清晰,论据充分;3.作业思路新颖,展示出对畜禽杂交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奇特见解;4.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七、参考资料1.《畜禽杂交技术》教材;2.相关畜牧兽医领域的学术期刊和钻研报告;3.网上相关资源和案例分析。

八、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畜禽杂交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愿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取得优异成绩,为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畜禽杂交改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畜禽品种、选种、选配、杂交改良。

【学时分配】8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选种、选配及杂交改良的基本方法。

2.理解选种、选配及杂交改良的理论。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种、选配、杂交的基本方法。

【难点】选种和杂交改良的理论及实践。

[教学方法] 以讲解为主,辅以提问、讨论和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第1-4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授课内容第一节畜禽品种第二节选种教学目标1.了解品种的分类。

2.掌握品种的概念及具备的条件。

3.掌握畜禽品质的鉴定方法。

4.了解选种的方法。

资料单第一节畜禽品种一、品种的概念(一)种与品种的区别1.种是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而品种则是畜牧学上的分类单位。

2.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品种则主要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同一个品种畜禽在血统来源上是基本相同的,其遗传基础也非常相似。

如新疆细毛羊共同祖先是哈萨克羊、高加索羊、蒙古羊和泊列考斯羊等四个品种。

我国培育的三河牛的共同祖先有西门塔尔牛、霍尔莫戈尔牛、西伯利亚牛和蒙古牛等四个品种。

2.适应性相似一个品种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育成的,对该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3.特征特性相似同一品种家畜在体型结构、外貌特征和主要经济性状方面都很相似,容易与其他品种区别。

例如,东北民猪是黑色,金华猪是“两头乌”。

中国黑白花奶牛产奶量高,适应性广,而海福特牛产肉多。

4.遗传稳定种用价值高的品种只有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才能将其优良的性状传给后代。

5.一定的结构所谓一定的结构,是指一个品种由若干个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即包括有品系、品族和类型,这就是品种的异质性。

有了这种异质性,才能使一个品种在纯种繁育情况下还能继续得到改进提高。

6.足够的数量品种是个相当大的群体,数量太少不能成为一个品种。

我国各种畜禽育种协作组对此做了明确规定,如猪应有2000头以上基础母猪和相应的公猪等。

二、品种的分类(一)按畜禽的生产力类型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例如鸡有蛋用品种、肉用品种等;猪有脂肪型品种、腌肉型品种等。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例如蛋肉兼用品种(如狼山鸡、九斤黄、寿光鸡、仙居鸡等),乳肉兼用品种(如西门塔尔、三河牛等)等。

(二)按改良程度1.原始品种也称地方品种,例如秦川牛、关中黑猪、北京鸭、伊犁马、哈萨克羊、天祝白牦牛、仙居鸡等。

2.培育品种例如草原红牛、上海白猪、中国黑白花奶牛、蛋鸡、肉鸡等都属于培育品种。

(三)按体型外貌特征1.按体型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品种。

如国外肉牛品种按体型分为大型肉用品种(如夏洛来、利木赞、皮埃蒙特、比利时蓝白花等)、中小型早熟品种(海福特、短角、安格斯等)等。

2.按角的有无牛、羊中根据角的有无分为有角品种和无角品种。

3.按尾的大小或长短绵羊有大尾品种(大尾寒羊)、小尾品种(小尾寒羊)以及脂尾品种(乌珠穆沁羊)等。

4.根据毛色和羽毛猪有黑、白、花斑、红等品种。

鸡的芦花羽、白羽、黄羽等。

1.什么是品种?与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作为一个品种应具备什么特征?3.在你的家乡,都有哪些猪、牛、羊、鸡品种?第二节选种一、选种的概念选种就是从畜群中选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把不良个体淘汰。

二、畜禽品质评定畜禽品质评定就是根据畜禽的生产力、体质外貌、生长发育及系谱资料来评定畜禽质量好坏的方法。

(一)畜禽生产力评定1.畜禽生产力的种类 畜禽生产力包括产肉力、产奶力、产毛力、产蛋力、繁殖力等。

(1)产肉力的指标 肉用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等。

①日增重:一般指断乳至屠宰整个肥育期间的平均日增重量。

平均日增重=肥育天数末重-初重②饲料利用效率:通常以平均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来表示。

具体计算有料肉比或转换率两种形式。

③料肉比=肥育期中的总增重肥育期中消耗的饲料量④转换率=总消耗饲料量总增重EMBED Equation.3 ⨯100%⑤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宰前空腹重的比率。

如猪的屠宰率一般在75%左右。

屠宰率=宰前活重胴体重另外还有膘厚、眼肌面积、肉的品质(包括肉色、肉味、嫩度、系水力、大理石纹等)等项指标测定。

(2)产奶力指标 奶用家畜主要包括奶牛和奶山羊。

主要指标有: ①产奶量:牛的产奶量,一般以305天作为泌乳期计算。

②乳脂率:即奶中所含脂肪的百分率。

每头牛的乳脂率不等,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牛的产奶量,可统一换算成4%的标准乳量。

4%标准乳量=(0.4+15F )M ,其中F 为每次测定的乳脂率,M 为产奶量。

(3)产毛力指标 毛用家畜主要有绵羊、山羊和毛用兔。

主要指标有: ①剪毛量:即从一只羊身上剪下的全部羊毛重量。

②净毛率:毛被中一般含有油汗、尘土、粪渣、草料碎屑等杂质。

除去杂质的毛量称为净毛量。

净毛率是净毛量占污毛量(剪毛量)的比率。

另外还有毛的长度、细度、密度等项指标。

(4)产蛋力指标 产蛋力指标主要有家禽的产蛋量、蛋重、蛋的品质等指标。

①产蛋量:指一定时间的产蛋个数,有年产蛋量,300日龄、500日龄产蛋量等多种计算方法。

②蛋重:蛋的大小以重量表示。

(5)繁殖力指标 主要有受胎率和情期受胎率、繁殖率和成活率,猪的产仔数、初生重、断奶窝重等。

①受胎率=参加配种母畜数受胎母畜数EMBED Equation.3 ⨯100% ②繁殖成活率=上年度终成年母畜数本年度内成活仔畜数EMBED Equation.3 ⨯100%③猪的初生重:指仔猪初生时个体的重量。

④猪的断奶窝重:指45或60日龄仔猪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2.评定家畜生产力的原则(1)全面性评定家畜生产力时,既要看产品数量多少,又要看产品质量好坏,还应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一致性家畜生产力的高低,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只有处于同样条件下评比才能公平合理。

如比较不同奶牛的产奶量时,由于乳脂率不同,应统一折算成4%的标准乳量进行比较。

(二)家畜体质外貌的鉴定1.体质的概念及类型体质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体素质,是有机体机能和结构协调性的表现。

体质的类型通常分为:(1)结实型(2)细致紧凑型(3)细致疏松型(4)粗糙紧凑型(5)粗糙疏松型2.外貌的概念和不同用途畜禽的外貌特点外貌即外部形态,我国古代称为“相”,外貌不仅反映畜禽的外表,而且也反映畜禽的体质和机能。

比如乳用牛产奶量高,乳房也较大;肉用牛产奶量低,乳房较小。

不同用途畜禽外貌特征如下:(1)肉用家畜头轻小而粗短,颈短粗;胸宽深,背腰平直而宽,臂部丰满多肉,四肢短小,体型呈长方形或园桶形。

(2)蛋用家禽羽毛紧贴体躯,头清秀,冠及肉髯大,胸深、向前突出,胸骨长而直,背长腹大,耻骨间宽,体型轻小,活泼敏捷。

(3)乳用家畜皮薄骨细,全身清瘦,棱角突出,体大不多肉,后躯较前躯发达,中躯较长,体型呈三角形。

(4)毛用家畜全身被毛密度大,皮薄有弹性,头较宽大,颈中等长,颈部通常有1~3个皱褶。

肋部拱园,背腰平直,四肢长而结实,肢势正直。

另外,公畜与母畜在外形上有显著差异。

一般公畜比母畜体大且雄壮刚强,骨骼、肌肉及前躯较发达,头短宽称雄相。

性器官、第二性征明显。

3.外貌鉴定方法进行外貌鉴定的主要方法是肉眼鉴定和体尺测量。

肉眼鉴定是通过肉眼观察畜禽的整体及各个部位,有时也辅以手摸和行动观察,来辩别其优劣。

一般方法步骤:先概观,后细察。

鉴定时,人与畜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三倍于家畜的体长为宜。

从家畜的正面、侧面和后面不同方位全面观察,主要看其体型结构、整体发育、品种特征、精神表现及有无明显的缺失等。

再令其走动,看其动作、步态以及有无跛行或其他疾患。

取得一个概括认识后,再走近畜体,对各部位进行细致的观察,必要时可用手触模,最后进行综合分析,评定优劣。

肉眼鉴定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器械等条件限制,简便易行。

缺点是鉴定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同一头家畜不同的人鉴定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为了减少肉眼鉴定的主观成份,可采用评分的办法,对不同品种的家畜根据其标准制订出评分表。

评分表中总分一般为100分。

在评分表中可根据家畜的各部位(如头、颈、躯干、乳房、四肢等)在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规定一定的最高分或系数,同时对每个部位规定理想标准。

鉴定人可依据评分表对家畜进行系统鉴定,最后,根据总分多少定出等级。

在鉴定过程中,对有严重缺陷(如窄胸、凹背、不正肢势、单睾、隐睾等)的家畜不需再鉴定了,应及时淘汰。

例如,陕南白山羊外貌鉴定评分表如表2-1所述。

外貌总分公羊达70分以上者,母羊达65分以上者为合格种羊。

表2-1 陕南白山羊外貌鉴定评分表生长发育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体重、体尺。

常用的测量用具有:地磅或杆称、测杖、卷尺、圆形测定器等。

1.称重家畜体重的衡量以直接称重最为准确。

在称量大家畜时,如缺乏设备,也可用公式间接估测。

2.体尺测量体尺是畜体不同部位尺度的总称。

通常测量的体尺主要有四项:(1)体高鬐甲顶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2)体长大家畜称为体斜长,从肩端到臀端的距离。

猪的体长则是自两耳联线中点沿背线至尾根处的距离。

(3)胸围沿肩胛后缘量取的胸部周径。

(4)管围左前肢管部上三分之一最细处量取的水平周径。

称重和体尺测量的时间,视家畜的种类、用途和年龄不同而定。

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测量时间是:初生、断奶、初配和成年。

测定时要求所用的测量器具要精确,用前要检查校正;测量场地要平坦,家畜肢势要站正,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测量部位要准确,读数和记录不要有误,称重一般安排在早上饲喂前进行。

(四)系谱鉴定以审查家畜的系谱来推断其种质优劣的方法称为系谱鉴定。

系谱是记载种畜祖先编号、名字、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的原始记录。

系谱分不完全系谱和完全系谱两种。

不完全系谱只记载了祖先的编号和名字;完全系谱除记载各代祖先的编号、名字外,还记载祖先的生产成绩、育种值、发育状况、外貌评分以及有无遗传疾病和外貌缺陷等等。

系谱上的各项资料来自日常的原始记录。

系谱一般记载3~5代祖先的资料就够用了,因为代数太远对种畜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1.系谱的种类及编制方法(1)竖式系谱竖式系谱种畜的名字记在上端,下面是父母(祖Ⅰ代),再向下是父母的父母代(祖Ⅱ代)。

每一代祖先中的公畜记在右侧,母畜记在左侧。

系谱正中画一垂线,右半边为父方,左半边为母方。

种畜的畜号与名字日生。

1980年7月1日调入,初生重45kg。

286号黑白花公牛,1978年3月5在系谱登记中,产量与体尺可以缩写。

例如286号公牛的母亲088号栏内记有70—I—8672,这表示1970年第一个泌乳期产奶量8627kg。

对于体尺资料可用破折号按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的顺序写上。

(2)横式系谱横式系谱种畜的名字记在系谱的左边,历代祖先依次向右记载,愈向右祖先代数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