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抗干扰技术共42页
《抗干扰技术》课件 (2)
# 抗干扰技术
一、背景
- 干扰是指无线通信中的外部电波、电磁辐射等对正常信号的影响。 - 干扰会导致通信信号质量下降、误码率增加等问题。 - 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障通信质量。
二、抗干扰技术的分类
时域抗干扰技术
通过在时域对信号进行处 理,降低干扰信号的损害。
空域抗干扰技术
通过在空域对信号进行处 理,减少干扰信号的干扰 效果。
三、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1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利用数字滤波器等技术进行信号处理以消除干扰。
2
模拟信号处理技术
通过模拟滤波器等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以降低干扰。
四、实例分析
航天器通信抗干扰技术实现
探索航天器通信中的干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抗干 扰技术。
电磁环境下雷达抗干扰技术实现
研究雷达在电磁环境中的干扰问题,提出相应的 抗干扰解决方案。
五、总结
- 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对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技术的效能和适用范围。
六、参考文献
第三章抗干扰技术PPT课件
Ia
C1
C2
串模干扰示意图
电磁耦合引入串模干扰
12.11.2020
6
图3-1 串模干扰示意图
12.11.2020
7
3.1.2
串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串模干扰的能力。 定义: NMRR = 20lg(Un / △Ui) (dB)
Un:串模干扰信号的幅值; △Ui:Un引起输出的改变折合到输入端的偏移量。 效果:△Ui越小,抗串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NMRR越大。
共模干扰的影响:共模干扰对放大器的影响,是因转换 成串模干扰而加到输入端的。
共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共模干扰转化为串模干扰的 能力。
定义: CMRR = 20lg(Ucm/Un) (dB) Un:是共模干扰信号Ucm转换成串模干扰的电压幅值; 效果:Un越小,抗共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CMRR越大。
CMRR与信号的输入方式有关,分单端输入和差动输入2种 形式。
14
3.1.4
2、电磁场传播的干扰
(1)静电耦合:静电场干扰通过分布电容耦合进入系统
(2)
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印刷线路之间、变压器线
匝之间、绕组之间都可能构成分布电容。
(3)(2)电磁耦合:电磁耦合干扰通过电感引入感应电势
(4)
两条平行导线间会产生磁场耦合
(5)(3) 辐射电磁场耦合:具有天线效应的电源线和长信号线 会对空间电磁场产生接收作用,感应出干扰信号。
力。是个定性的概念。 有两层含义: ① 在规定时间内无故障运行; ② 故障后维修方便。
12.11.2020
31
可靠性的定量描述:
如下图,系统运行时间 t k 后发生故障,需维修时间 T k
k 1,2, 。
可定义以下可靠性指标:
《抗干扰技术h》课件
《抗干扰技术h》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抗干扰技术h,包括应用场景、基本原理、特点、分类以及发展
前景,并最后给出结论和总结。
应用场景
备⚕️
抗干扰技术h在无线通信、
抗干扰技术h可以有效降
抗干扰技术h可以保证医
雷达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有
低工业场景中的电磁干扰,
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
用场景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表现。
作。
分类
硬件技术
抗干扰技术h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硬件电路和屏蔽材料来降低外界干扰的影响。
软件技术
抗干扰技术h可以通过优化信号处理算法和采用抗干扰编码方式来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系统技术
抗干扰技术h可以通过系统级的设计和优化来降低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发展前景
1
增强安全性
广泛应用。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对患者产生潜在的风险。
基本原理
抗干扰技术h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计合理的电路和信号处理算法,抵抗外部的
干扰信号,确保接收到的信号准确可靠。
特点
高效性
可靠性
灵活性
抗干扰技术h可以有效地抵消外
抗干扰技术h可以保证系统在恶
抗干扰技术h可以根据不同的应
界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性能
劣环境和强干扰下的正常工
2
提升系统性能
3
开拓新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抗干扰技术h的不断创新
抗干扰技术h的应用范围
抗干扰技术h将在网络安
将推动系统性能的不断提
不断扩大,将为相关产业
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高,满足新一代应用的需
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求。
结论和总结
抗干扰技术
上共有的干扰电压,故称共模干扰电压。
既然共模干扰产生的原因是不同“地”之间存在的电压, 以及模拟信号系统对地的漏阻抗。因此,共模干扰电压的 抑制就应当是有效的隔离两个地之间的电联系,以及采用 被测信号的双端差动输入方式。具体的有变压器隔离、光 电隔离与浮地屏蔽等三种措施。
9.1.2 干扰的传播途径
9.1.2 干扰的传播途径 干扰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静电耦合,磁场
耦合,公共阻抗耦合。
1.静电耦合
导线1
导线2
C12
Un
C1g
C2g
U1
R
图 8-3 导线之间的静电耦合
静电耦合是电场通过电容耦合途径窜入其它 线路的。两根并排的导线之间会构成分布电 容,如印制线路板上印制线路之间、变压器 绕线之间都会构成分布电容。
节距(mm) 100 75 50 25
平行线
干扰衰减比 14:1 71:1 112:1 141:1 1:1
屏蔽效果 23 37 41 43 0
2.引入滤波电路
采用硬件滤波器抑制串模干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根 据串模干扰频率与被测信号频率的分布特性,可以选 用具有低通、高通、带通等滤波器。其中,如果干扰 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高,则选用低通滤波器;如果干 扰频率比被测信号频率低,则选用高通滤波器;如果 干扰频率落在被测信号频率的两侧时,则需用带通滤 波器。一般采用电阻R、电容C、电感L等无源元件构 成滤波器,图9-8(a)所示为在模拟量输入通道中引 入的一个无源二级阻容低通滤波器,但它的缺点是对 有用信号也会有较大的衰减。为了把增益与频率特性 结合起来,对于小信号可以采取以反馈放大器为基础 的有源滤波器,它不仅可以达到滤波效果,而且能够 提高信号的增益,如图9-8(b)所示。
第3章抗干扰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引言 1、干扰的来源与传播途径 2、串模干扰、共模干扰和长线传输干扰 3、供电技术与接地技术 4、输入输出通道信号隔离技术 5、控制计算机的可靠性技术 6、数字滤波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分布在生产现 场的各个角落,因而计算机是处于干扰频繁的 恶劣环境中,干扰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这 些干扰会影响系统的测控精度,降低系统的可 靠性,甚至导致系统的运行混乱,造成生产事 故。
数字地
计算机
D /A
放大器
V CC
双绞线
执
行
器
RL
数字地
模拟地
( b ) 在 D /A 转 换 器 与 执 行 器 之 间
图 8 -12 光 耦 隔 离 器 的 模 拟 信 号 隔 离
动画链接
动画链接
在图8-12(a)输入通道的现场传感器与A/D 转换器之间,光电耦合器一方面把放大器输出 的模拟信号线性地光耦(或放大)到A/D转换器 的输入端, 另一方面又切断了现场模拟地与 计算机数字地之间的联系,起到了很好的抗共 模干扰作用。在图8-12(b)输出通道的D/A 转换器与执行器之间,光电耦合器一方面把放 大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线性地光耦(或放大)输出 到现场执行器,另一方面又切断了计算机数字 地与现场模拟地之间的联系,起到了很好的抗 共模干扰作用。
电阻R1、R2是两个回路的公共阻抗。当回路电流i1变化
时,在R1和R2上产生的电压降变化就会影响到另一个回ຫໍສະໝຸດ 路电流i2。反之,也如此。
动画链接
3.2 串模干扰、共模干扰和长线传输干扰
引言 3.2.1 串模干扰及其抑制 3.2.2 共模干扰及其抑制 3.2.3 长线传输干扰及其抑制
《抗干扰技术》课件
抗干扰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方法,消除或减小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 课件将介绍抗干扰技术的各个方面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什么是抗干扰技术?
1 定义
抗干扰技术是指通过使用 各种方法,消除或减小干 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重要性
抗干扰技术能确保系统的 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可 靠性和稳定性。
2
硬件设计方案
提供更高的抗干扰能力,但成本较高。
3
系统优化方案
综合考虑软硬件的抗干扰措施,但需要大量的工程设计。
抗干扰技术的设计思路
设计抗干扰技术的思路应包括系统分析、干扰源识别、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
关键技术要素及其应用场景
信号传输
• 数字调制技术 • 差分信号传输
信号处理
• 滤波和均衡 • 时-domain和频-domain
3 目标
抗干扰技术的目标是阻止 干扰信号进入系统并保护 系统内部免受干扰的影响。
消除干扰的原则及方法
原则
• 屏蔽和隔离 • 滤波和解调 • 反馈和补偿
方法
• 地线设计 • 信号调理 • 动态调整
技术
• 频率分离 • 时序调整 • 能量分配
抗干扰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
通讯系统 无线通信 光通信 有线通信
处理
系统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抗干扰芯片设计
抗干扰芯片结构及设计流程
抗干扰芯片结构
包括前端信号处理、干扰检测和 干扰抑制等模块。
芯片设计流程
包括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电路 设计和布局布线等阶段。
制造流程
包括掩膜制作、刻蚀、沉积层和 封装等工艺步骤。
抗干扰技术的性能评估方法
1 信噪比测试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PPT课件
• 尽早完成信号放大;尽早完成A/D转换
2021/4/17
42
3、针对接地干扰的抗干扰措施
1).地线的种类
保安地线 接地起源于强电技术,它的本意是接大地,主要着
眼于安全。这种地线也称为“保安地线” 。它的接地电 阻值必须小于规定的数值。
2021/4/17
防静电手腕带
46
2021/4/17
接地
防静电手腕带的使 用
47
2.信号地线
• 对于仪器、通讯、计算机等电子技术来说,“地线” 多是指电信号的基准电位,也称为“公共参考端”, 它除了作为各级电路的电流通道之外,还是保证电路 工作稳定、抑制干扰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接大地,也 可以与大地隔绝。常将仪器设备中的公共参考端称为 信号地线。
2021/4/17
2
电吹风机干扰电视机的演示
电吹风机产生的电磁波干扰以两种 途径到达电视机:一是通过共用的电源插 座,二是以空间电磁场传输的方式由电视
机的天线接收。应设法切断这些干扰途径。
2021/4/17
3
干扰途径
传导型(通过路的干扰):
供电干扰(电源干扰):来自电源本身或由于电源异 常抖动引起的干扰
继电器隔离:实现强、弱电器件间的隔离,驱动大功 率设备。但有触点,通断时会产生火花 或电弧引起干扰。
晶闸管隔离:可代替继电器驱动负载,不会产生火花 或电弧干扰。
2021/4/17
23
光电耦合技术
光耦合器,也称光电耦合器(光电隔离器)或光耦,它 可较大地提高系统的抗共模干扰能力。
光耦合器是一种电→光→电耦合器件,它的输入量是 电流,输出量也是电流,可是两者之间从电气上看却是绝缘 的,输入、输出回路的绝缘电阻可高达1010、耐压超过 1kV。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一般采用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 而光敏元件可以是光敏二极管、三极管、达林顿管,甚至可 以是光敏双向晶闸管、光敏集成电路等。
《抗干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抗干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132008课程英文名称:Anti-jamming Technique课程总学时:24讲课:24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大纲使用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教授学生掌握提高应用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排除自动控制系统干扰影响的技能。
(-)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知识方面。
针对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该课程的知识系统结构应围绕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所遇到的干扰的影响和防护措施的分析来展开。
为此在知识方面应紧密联系实际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能力方面。
首先,要有自学能力,才能保证赶上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
通迫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其次,是形成思维有序,有据,会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以提高分析能力(主要是对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然后,要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并学会从全局出发,摆正位置去处理事情的辩证思维方法。
最后,要求具备联想与类比的设计能力以建立创新思维的体系。
技能方面。
应在通晓基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能确定可能的干扰因素,采取有效、可行的抗干扰措施,确保自动控制装置正常运行。
(三)实施说明素质教育要求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站在培养人才的整体高度上,去看待本课程所应承担的职责。
在讲授具体内容时,也要求分清每一部分内容在课程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对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大纲的具体实施中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必须合理选取教材,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下,转化到主动索取知识的状态中来。
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不纠缠细节,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的主题上来,在明确学习的目的后,学生就有能力去索取和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中小学主题班会课件—抗干扰学习(共23张PPT)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iàn
18
四、国学经典记忆训练
• 古诗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9
四、国学经典记忆训练
• 古诗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 ,西湖
?
暖风熏得游人醉,
。
20
(二)语文知识拓展
5
(一)抗干扰训练自我评估。 觉得做得“很棒”,请选择“优”; 觉得做得“还不错”,请选择“良”; 觉得做得“要加油”,请选择“合格”。
2.注意力训练评估 优( ) 良( ) 合格( )
6
记忆力训练
串
信
联
箱
记
记
忆
忆
7
(一)串联记忆
发挥 小鸟 冰块 蛋糕 蜘蛛
8
(一)串联记忆
人民币 黄酒 百里挑一 螳螂 需要 低头 摩托车 忧郁 行走 太阳
抗干扰学习
1
静 心
2
训练评估
(课本51页)
(一)抗干扰训练自我评估。 觉得做得“很棒”,请选择“优”; 觉得做得“还不错”,请选择“良”; 觉得做得“要加油”,请选择“合格”。
1.静心训练评估 优( ) 良( ) 合格( )
3
4
过关斩将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的句子,注意老师读的每一个 句子是针对前一句都有所延长,在复述不错误的前提 下,看能进行到第几句。
3.记忆力训练评估 优( ) 良( ) 合格( )
13
14
四、国学经典记忆训练
《论语》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雷达系统抗干扰技术ppt课件.ppt
多波束形成技术
减小主瓣干扰受影响范围
设置辅助天线与诱饵 降低雷达被精确定位的可能性
注:副瓣匿影:加装一个(或多个)辅助天线和接收机,通过将主天线信号与辅助天 线信号相减来对消旁瓣干扰信号。
雷达系统抗干扰技术
分类
抗干扰措施
主要作用
频率捷变
频率分集
频率域
宽带/超宽带雷达
(频率选择)
MTI、MTD、PD
雷达测速原理
依据多普勒效应,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同一空间分辨 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扰杂波中检测 和跟踪目标。
雷达系统抗干扰技术
2 干扰分类
雷达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如下图,雷达要在如下众多干扰中将反射回来 的目标信号分离出来,这关系到雷达的生存和性能。
雷达系统抗干扰技术
分类
抗干扰措施
宽动态范围接收机(如对数接收机、线 性-对数接收机)
主要作用
电路抗干扰 瞬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近程增益控制电路(STC)
抗饱和过载
“宽-限-窄”电路
注:“宽-限-窄”电路包括:宽带放大器、限幅器和窄带放大器,综合利用了频域和时域 抗干扰原理,多次“整削”宽带噪声调频干扰的能量,同时又充分保护目标回波信号能量 不受损失,可极大地改善系统信干比,从而极大地降低雷达虚警概率、提高发现概率。
3 雷达抗干扰技术
雷达抗干扰的主要目标是在与敌方电子干扰对抗中保证己方雷达任务 的顺利完成。
雷达抗干扰措施可分为两大类:(1)技术抗干扰措施;(2)战术抗 干扰措施。
技术抗干扰措施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使干扰不进入或少进入雷达接 收机中; 另一类是当干扰进入接收机后,利用目标回波和干扰的各自 特性,从干扰背景中提取目标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 干扰源
干扰源:干扰的来源或造成干扰的原因。 分类: 按干扰源来分,有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1.内部干扰
由系统结构、制造工艺、安装等内在原因引起的干扰。 主要原因: (1).元器件噪声; (2).分布电容、电感引起的电磁感应; (3).长线传输中波的反射; (4).多点接地引起的电位差; (5).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
器
Ucm
差动输入
11
3.1.4 干扰传播的途径
1.电路传播的干扰:任何电路在传递与处理有效信号的同 时,也会对进入电路中的干扰信号进行传递。
(1)漏电阻: 理论上与干扰源断开的电路,由于漏电阻会形成 回路,导致干扰的引入。
有效信号
(2) 公共阻抗
漏电阻 高压线
汇流条
Rp1 Rp2
Rpn
…
i1
i2 …
in
Rn1
Rn2
Rnn
…
j n
i1
i1+i2
回流条 ij
公共电源线的阻抗耦合
j1
31.03.2020
12
3.1.4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分开接地:
模拟 系统
数字 系统
模拟 系统
数字 系统
模拟 系统
数字 系统
(a)未分开接地
(b)未分开接地
(3)信号输入/输出回路 (4)电源回路
31.03.2020
(c)分开接地
干扰作用方式分类:串模干扰、共模干扰、长线传输干扰
31.03.2020
4
3.1.2 串模干扰
串模干扰:串联于有用信号回路之中的干扰,即叠加在有用信号之上。 原因(1) 内部干扰(信号源内部叠加的干扰)
(2) 电磁耦合引起的干扰(长线传输、空间电磁场、工频干扰)
Un Us
干扰线
信号 接收 端
Rs Us
31.03.2020
3
3.1.1
2.外部干扰 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干扰。 主要原因: (1)大功率设备、输 电线路发生的电磁场; (2)广播和通信设备 发射的无线电波; (3)自然界干扰,包括:天体 辐射、雷电、气温、湿度等。 *内外干扰本质相同,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通常采取消除干 扰源、避开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途径的方法,有效消 除干扰。
使用高质量元器件、优化设计线路板等
31.03.2020
15
3.2.1 串模干扰的抑制
1.滤波技术 滤波是抗串模干扰的通常做法,在有效信号和干扰
UB=Ucm
31.03.2020
8
图9.3 串模干扰与共模干扰波形 (a) 直流信号; (b) 串模干扰; (c) 共模干扰; (d) 串模干扰与共模干扰共同作用
31.03.2020
9
3.1.3
由于现场与计算机之间相差几米甚至几千米,取决于现 场情况和计算机的接地情况,Ucm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 流;幅值可以是几伏甚至几十伏。
逻辑关系混乱, 控制失灵。
31.03.2020
1
研究的内容:干扰源、干扰类型、干扰传播途径、 抗干扰措施。
系统抗干扰策略:软硬结合抗干扰。硬件措施应当将大部 分干扰消除,软件措施消除余下的部分。
可靠性(Reliability):系统的可靠程度。与系统的内在 质量、系统的设计水平、使用环境、运行维护水平 有关。是衡量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3.1.4
2、电磁场传播的干扰
(1)静电耦合:静电场干扰通过分布电容耦合进入系统
(2)
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印刷线路之间、变压器线
匝之间、绕组之间都可能构成分布电容。
(3)(2)电磁耦合:电磁耦合干扰通过电感引入感应电势
(4)
两条平行导线间会产生磁场耦合
(5)(3) 辐射电磁场耦合:具有天线效应的电源线和长信号线 会对空间电磁场产生接收作用,感应出干扰信号。
31.03.2020
14
3.2 干扰抑制
1.消除或抑制干扰源 消除和抑制干扰源是行之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之一,
如:选择热噪声小的元器件、把产生干扰的大功率设备 移开、避免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平行敷设、在各种强电 触点开关上采取消弧措施等等。
2.切断引入干扰的途径 (1) 提高绝缘性能,消除或抑制漏电阻; (2) 正确的接地技术; (3) 隔离技术,切断信号传输中电的联系; (4) 屏蔽、浮置技术,防止电磁场干扰; (5) 滤波技术,阻止干扰信号进入系统。 3.提高设备本身抗干扰的性能
Ia
C1
C2
串模干扰示意图
电磁耦合引入串模干扰
31.03.2020
5
图3-1 串模干扰示意图
31.03.2020
6
3.1.2
串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串模干扰的能力。 定义: NMRR = 20lg(Un / △Ui) (dB)
Un:串模干扰信号的幅值; △Ui:Un引起输出的改变折合到输入端的偏移量。 效果:△Ui越小,抗串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NMRR越大。
共模干扰的影响:共模干扰对放大器的影响,是因转换 成串模干扰而加到输入端的。
共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共模干扰转化为串模干扰的 能力。
定义: CMRR = 20lg(Ucm/Un) (dB) Un:是共模干扰信号Ucm转换成串模干扰的电压幅值; 效果:Un越小,抗共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CMRR越大。
CMRR与信号的输入方式有关,分单端输入和差动输入2种 形式。
31.03.2020
10
3.1.3
1.单端输入:一个 输入信号,地端为 参考电压;
2.差动输入:2个 输入信号,1个是 高电平,一个是低 电平,以2个信号 的差值来决定信 号的幅值。
31.03.2020
Zs Us
Ic
Ucm
信号
Zi
A 接收 器
单端对地输入
Zs1
Ic1
Us
Zs2
Ic2
信号 Zc2A Zc1A 接收
串模干扰也称为差模干扰、横向干扰、常模干扰或常态干扰。
31.03.2020
7
3.1.3 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是系统2个输入端上共有的干扰电压。 也称对地干扰、共态干扰。
原因:被测信号的接地点和计算机输入信号的参考接地点, 存在一定的电位差。
A
信号 接收
Us
B端
Ucm
共模干扰示意图
UA=Us+Ucm
干扰含义: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 工作的破坏因素。
干扰是在信号输入、传输和输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害 的电气变化现象。这些变化迫使信号的传输值、 指示值或输 出值出现误差, 出现假像。
干扰的危害:干扰对电路的影响, 轻则降低信号的质量, 影响
系统的稳定性; 重则破坏电路的正常功能, 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