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说课稿

陈宁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去来兮辞并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课时、教学过程、小节、作业设计、板书十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予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求学生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本必修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文本,鉴赏这篇千古美文,通过语言来把握文章的奥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

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掌握陶渊明诗文语言“平淡自然”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授、朗读、讨论等方法,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热爱田园生

活的欣喜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

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生的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积累文言常识和把握文章的情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两大重点。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

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

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并且背诵全文。

2、理解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

(二)教学难点

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不难理解,难点在于品味和掌握陶渊明诗文语言“平淡自然”的特点。

四、说教法

1、诵读法。《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一篇古代抒情散文,必须通过诵读才

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尤其是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讨论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学生大多能得到陶渊明是个高风亮节的文人,作者乐于田园的隐居生活等结论,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3、问答法。高中生对古代抒情散文的鉴赏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鉴赏这

篇古文是需要在老师的讲授下,通过问答的方式,师生共同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和思想感情。

五、说学法

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

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把教师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诵读法。《归去来兮辞》音韵和谐,文辞流畅,便于学生理解朗读,而且

这篇是高考背诵篇目,最好在课堂上就能背诵下来。

3、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针对文章内涵提出自

己的观点看法,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课时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课时为两个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的导入

回忆学习过的陶渊明的课文,如《五柳先生》、《归园田居》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样的人?陶渊明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热爱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从《归去来兮辞》,我们又可以认识一个怎样的陶渊明呢?说明: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文章的解读

做铺垫。

(二)写作背景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了解作者的写作的背景。同桌之间合作,解释序文大意。如有疑难句子,可向同学或教师请教。

提问:作者外出为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辞官回家?作者现在的心情如何?

说明:由于对文言文讲述过多,序文部分容易理解,应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来说。

(三)疏通文意,积累字词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求全班进行朗读,教师根据朗读情况提出建议,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朗读完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课堂上可给学生时间,整理一下思路,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2.翻译课文句子,对文章进行分层概括层意,理解文章大意

(遇到有困难的句子,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无法解决请教老师)

(四)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五)第二课时导入

简单地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序的内容。

(六)鉴赏文章

根据上节课的分层,第一层为第一自然段,第二层为第二、三自然段,第三层为第四自然段来鉴赏文章。

第一自自然段主要通过问答法来解读作者决心归去的原因和归家途中的心情,把握作者厌恶官场,渴望田园生活的欣喜之情。

第二自然段按照初进家门→室中之乐→庭院之乐→户外之乐来鉴赏文章。

师生通过理解文章中作者刚到家后的情形,感受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鉴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个句子的意义。

学生上台表演作者的室内生活的场景感悟作者归隐后的生活情趣。

概括作者的庭院生活的画面,赏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感悟作者乡村生活的乐趣以及讨论作者为何作者会发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叹等活动来把握鉴赏文章,把握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四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学生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赏析陶渊明诗文的语言特色

通过对陶渊明诗歌、散文等回顾,教师引导学生鉴赏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品味陶渊明诗文的“平淡自然”的特点。

八、小结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作者诀别官场的宣言书。通过这节课的品读分析,我们发现作者的情感世界极为丰富,乐忧互现,决绝与犹疑并存,但有一个信念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