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抑郁的识别与管理(2018.5.8二附院讲课)
DSM-5-抑郁障碍-中文翻译版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典型代表。它的特征是至少持续 2 周的发作(尽管大多数发作都 长于 2 周),包括情绪、认知及植物神经系统的显著变化及发作间期的缓解。虽然大多数抑 郁症易于复发,但是单次发作即可诊断。诊断时需仔细区分正常的悲伤、悲痛与抑郁发作。 失去亲人可能带来巨大的悲痛,但一般不会引起抑郁症发作。相对于无抑郁症的居丧反应而 言,患抑郁症居丧反应个体的症状和功能失调更严重,其预后也更差。居丧相关的抑郁障碍 更易发生在有其他抑郁障碍易感因素的个体身上,一般需要借助于抗抑郁药才能痊愈。
共病
4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共病率非常高。诊断时,仅符合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诊断的儿童 很少见。与其他儿童精神障碍相比,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和其他 DSM 诊断的共病率更高; 其中和对立违抗性障碍的重叠度最高。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不仅总体共病率高,且共病范围 非常广。就诊的儿童大多存在广泛的破坏行为、情绪、焦虑,甚至孤独谱系症状和诊断。然 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儿童不应存在双相障碍的症状,如果存在,只能诊断为双相障碍。 如果符合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诊断的儿童,同时也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或间歇性爆发性障碍的 诊断标准,那么只能诊断为前者。如前所述,当易激惹仅出现在孤独谱系障碍或强迫性障碍 儿童行为受到干扰而产生焦虑时,或处于抑郁发作时,不能诊断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如果抑郁症状不是由其他疾病的生理效应所致应记录原发的精神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躯体情况应作为共病例如糖尿病标物质药物引发的抑郁或双相障碍物质药物导致的抑郁或双相及其相关障碍与持续性抑郁障碍区别在于前者的病因可归因于物质成瘾药物处方药物毒素所致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引言是介绍本文的开篇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1.1 概述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情绪波动剧烈、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的症状,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巨大的困扰和负担。
这种障碍不仅对患者自身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对论文内容进行总览性的介绍;第二部分将重点讲解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定义、分类以及其特征与影响;第三部分将详细探讨目前通用的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包括国际上通用标准简介以及DSM-5中关于该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还会介绍其他可能用于诊断的评估工具或问卷调查;第四部分将着重强调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时需要注意的重要要点和注意事项,例如有效记录症状和行为观察的关键指南、特殊人群和条件下的诊断挑战以及其他需考虑因素如共病等;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小结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与临床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地概述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加深读者对该精神疾病认识,并提供给医生、心理学家和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参考。
进一步明确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特征与影响,介绍目前通用的诊断标准,并指出在不同情境下需注意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医生提高对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的能力。
同时,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推动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2.1 双相情感障碍定义和分类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点是患者会经历交替出现的情绪波动,包括情绪高涨时的躁狂期和情绪低谷时的抑郁期。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特点,双相情感障碍被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双相I型、双相II型和混合型。
谵妄的识别与处理PPT课件
长期随访计划和意义
长期随访计划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电话随访或安排患者返院复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和生活质量;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长期随访的意义
通过长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复发或加重情况,降低再次入院的 风险;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谵妄的识别与处理
汇报人:xxx 2024-03-03
目录
• 谵妄概述 • 谵妄的识别方法 • 谵妄的处理原则 • 特殊人群谵妄的识别与处理 • 并发症预防与康复期管理 • 总结与展望
01
谵妄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谵妄是一种急性的、波动性的精 神状态改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 障碍和意识障碍。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镇静剂、 抗精神病药等药物,以控制谵妄症状。
VS
注意事项
遵循药物使用原则,注意药物剂量、给药 途径和用药时间等,避免药物滥用和不良 反应。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心理干预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 治疗等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改
谵妄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 神经递质异常、炎症反应、氧化 应激等多个方面。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谵妄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 在术后、重症监护室(ICU)等环境 中更为常见。
危险因素
年龄、认知障碍、慢性疾病、手术、 药物使用等都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谵妄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障碍、意识障碍、感知障碍等,患者可能出现幻觉 、妄想、语言混乱等表现。
抑郁障碍的诊断和分类
精神病理结构——两级结构
症状和征象 ↓
症状组合 (综合病征)
↓ 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
基本成分
一级结构 (中间结构)
二级结构
综合征的概念
• “同时出现的一群症状,代表一些相互关 联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但还不是一 种独立的疾病,常可由出现于几种不同 原因的病所引起。” 《中国医学大百科全书》(1989)
• 动态结构的概念:
– 随着疾病的发展而逐渐形成清晰的结构 – 常具有多形性和多变性特点
抑郁障碍结构的分析
• 抑郁障碍
– 心境低落 – 兴趣缺乏或缺乏愉快感 – 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
• 思维、言语、动作—迟钝、减少
– 认知障碍
• 注意、记忆障碍 • 自我评价过低、悲观
– 生物学症状
• 无力 • 睡眠障碍 • 性功能障碍 • 进食障碍
❖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 抑郁症、恶劣心境、心因性抑郁症、脑或躯体疾病患 者伴发抑郁、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 碍伴发抑郁、精神病后抑郁等。
❖ 抑郁症至少有10%--2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此时 应诊断为双相障碍。
抑郁的症状
抑郁障碍的诊断和分类
抑郁的基本心情
• 抑郁的基本心情是心情低落:这种心情需要持续至少两 周才能确诊。病人感到痛苦而求治,或者,心情低落妨 碍了社会功能,是临床上区分病态和非病态的通用标准。 心情低落可视为抑郁症的基本症状,这就是说,抑郁症 必有心情低落,没有心情低落便不是抑郁症。
过渡症状或混合症状:
• 这种情况通常只见于双相性抑郁,如多 动而忙乱的抑郁,伴有观念飞跃的抑郁 等。一种例外的混合状态叫做激越性抑 郁,一般见之于更年期或老年期,但没 有躁狂的历史。
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总结(精选8篇)
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总结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总结(精选8篇)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溜走,我们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为此要做好工作总结。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总结(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总结1今年10月10日是第XX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自我精神保健意识,我镇紧紧围绕“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的宣传教育,走访慰问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精神卫生知识,增进了全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和帮助。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使此项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副镇长王勇为组长,中心卫生院院长张进锋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此次活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开展走访活动,由副组长安排通知各个村的乡医对患有精神病的村民进行走访。
通过这样的形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资料,做到让乡医对每个病人合理用药、按时吃药,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尽早得到康复。
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公众精神卫生健康水平。
09月06日,潼关县卫生局关于召开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培训,并由市精神病防治院的专职讲师举办知识讲座,为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做好准备。
我院通过精心的组织领导,在10月10日第二十次“世界精神卫生日”这天,围绕主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走访慰问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我精神保健意识,促进了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
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长期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总结2今年10月10日是第XX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自我精神保健意识,我镇紧紧围绕“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的宣传教育,走访慰问活动,提高了广大居民民的精神卫生知识,增进了全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和帮助。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课件
抑郁/焦虑合病的假设(3)心理社会因素
童年经历:性虐待、忽视、暴力->焦虑或抑郁 成年经历:配偶/子女死亡、性虐待、暴力、离异->自我评价低->抑郁 童年+成年经历->合病 (Brown, 1996)
抑郁/焦虑合病的假设(4)生活事件
抑郁焦虑共病的症状覆盖与鉴别
焦虑症伴发抑郁一般在焦虑反复发生后产生 抑郁伴发焦虑多在疾病开始即关丰 焦虑症合并抑郁存在的认知曲解较轻 抑郁症病人生活事件应激评分较高
J Chin Paychol Med ,2000, 10(6),366-367
抑郁症与其他障碍的共病
抑郁与其他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
终身MDD 年MDD % OR % OR 物质滥用 酒依赖 23.5 2.0 13.0 2.0 药物依赖 13.3 2.0 7.5 3.1 酒滥用(无依赖) 4.1 0.9 1.4 1.1 药物滥用(无依赖) 6.5 1.6 1.1 1.4 任何 38.6 1.8 18.5 1.9 其他障碍 心境恶劣 6.7 2.8 4.0 5.2 行为障碍 16.2 1.3 - -
抑郁症和 恶劣心境
社交焦虑症
惊恐障碍
广场恐怖
广泛性焦虑症
强迫症
单纯恐怖
创伤后应激障碍
MADD:诊断与分类学地位
有争议的诊断分类学地位 1、两组症状的复合:d+a 2、两组疾病的复合:D+A 3、一种疾病加一组症状:D+a or A+d) 4、独立的疾病单元:MADD 独特障碍?抑或谱系障碍?
DD的合病率 42%(终生) 70%(终生) 35-70% 66%(终生) 31.7%(时点)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ixed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为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
本文将重点介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症状、诊断标准、病因及治疗方法,帮助读者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症状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例如焦虑、紧张、疲劳感、低落情绪、自卑感、睡眠障碍等。
患者常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绪混乱,容易发生自责和自我怀疑,对生活失去兴趣,且情绪波动较为明显。
二、诊断标准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A. 满足以下1、2、3、4或5条症状的标准:1. 持续的低落情绪,至少持续2周;2. 持续的焦虑或紧张感,至少持续2周;3. 持续的无力感或疲劳,至少持续2周;4. 持续的自卑感或无价值感,至少持续2周;5. 持续的减少注意力或注意力困难,至少持续2周。
B. 这些症状至少在大部分时间上都存在,而不仅仅是在某个特定的情绪周期中。
C. 症状的确诊不能归因于药物或其他物质使用,或其他已知的医学疾病。
D. 症状引起了患者明显的痛苦或社交、职业等重要领域的功能受损。
E. 这些症状不能仅仅是由其他精神障碍该有的症状所解释。
三、病因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相关。
遗传因素方面,一些研究发现,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在家族中具有聚集性,具有该疾病的家族成员患病的风险更高。
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往往伴随着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这可能与他们的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压力、创伤经历、人际关系问题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风险。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PPT优质资料
• 如果患者有躁狂发作史(兴奋,心境高涨,言语加快) ,参见双相情感障碍—F31。
• 如果存在严重的酒精或药物使用,参见酒精使用障碍—
F10和药物使用障碍—F11#。
治疗指南
• 患者和家属须知 • 应激和担忧会产生诸多躯体和精神方面的
影响。 • 这些问题并非归于意志薄弱或懒散;患者
是否有具体的自杀计划?他/她在过去是否有过危险的自 杀未遂?患者有无把握不按照自杀观念行事?可能需要家 人进行严密看护或送入院。
药物治疗
•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 • 药物是二线的治疗手段。但如果存在更为
严重的抑郁症状,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剂 治疗。有关使用抗抑郁剂的指导,参见抑 郁症—F32#。
专家会诊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主诉
• 患者 下列相关症状经常存在: 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如果采用上述治疗后仍持续存在显著症状,请参照抑郁症—F32#,和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给出的治疗建议。 与其他哮喘患儿的父母探讨如何照料
。 定式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助于患者应对当前的生活问题或导致焦虑症状的各种应激情况。
定式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助于患者应对当前的生活问题或导致焦虑症状的各种应激情况。 起初可能主诉一种或更多的躯体症状(例如,疲乏,疼痛)。 制定短期活动计划,这些活动应是轻松愉快的或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药物是二线的治疗手段。
• 起初可能主诉一种或更多的躯体症状 ( 定式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助于患者应对当前的生活问题或导致焦虑症状的各种应激情况。
在试图应对。
治疗指南
• 患者和家属的咨询 • 鼓励患者采用放松疗法以减轻紧张性躯体
症状。 • 制定短期活动计划,这些活动应是轻松愉
抑郁症患者抑郁严重程度与源检测、认知融合及思维反刍的关系
·临床精神病学·抑郁症患者抑郁严重程度与源检测、认知融合及思维反刍的关系赵侠1 刘健1,2(1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合肥230032 2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科教科,杭州310013 通信作者:刘健lj7037@126 com)【摘 要】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与源检测、认知融合、思维反刍的关系。
方法:符合DSM 5标准的抑郁症患者(最近2周未服用任何药物),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3组,每组各20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20例。
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源检测三键任务范式、认知融合问卷(CFQ)及思维反刍量表(RRS)进行测评,源检测的指标为平均条件化源辨别测量(ACSIM)。
结果:健康对照组的ACSIM高于3个抑郁组,其中轻度抑郁组的ACSIM最高(均P<0 01)。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SIM与SDS标准分负向关联(β=-20 59),CFQ、RRS得分均与SDS标准分正向关联(β=0 66、0 30)。
结论:抑郁严重程度与源检测、认知融合及思维反刍的关系密切。
【关键词】 抑郁;源检测;认知融合;思维反刍 中图分类号:R749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21)001-0013-06 doi:10 3969/j issn 1000-6729 2021 01 003(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1):13-18 )Relationofdepressionseveritytosourcemonitoring牞cognitivefusionandruminativeresponsesinpatientswithdepressionZHAOXia1牞LIUJian1牞21SchoolofMentalHealthandPsychologicalSciences牞AnhuiMedicalUniversity牞Hefei230032牞China 2DepartmentofScienceandEducation牞HangzhouSeventhPeople'sHospital牞Hangzhou310013牞ChinaCorrespondenceauthor牶LIUJian牞lj7037@126 com【Abstract】Objective牶Toexploretherelationofdepressionseveritytosourcemonitoring牞cognitivefusionandrumination Methods牶ThepatientswithdepressionmeetingDSM 5standardinHangzhouSeventhPeople'sHospi tal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threegroups牗mild牞moderateandsevere牘牞with20casesineachgroup Meanwhile牞20normalcontrolswererecruited Theywereassessedwiththe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牗SDS牘牞three keytaskparadigmofsourcedetection牞CognitiveFusionQuestionnaire牗CFQ牘andRuminativeRe sponsesScale牗RRS牘 TheAverageConditionalSourceIdentificationMeasure牗ACSIM牘wasusedtoevaluatesourcemonitoring Results牶TheaveragescoreofACSIMwashigherinnormalcontrolgroupthanindepressiongroup牞andtheACSIMscoresinmilddepressiongroupwasthehighest牗Ps<0 01牘 Stepwise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ACSIMscoreswerenegativelycorrelatedwiththeSDSscores牗β=-20 59牘牞whilethescoresofCFQandRRSwe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SDSscores牗β=0 66牞0 30牘 Conclusion牶Theseverityofdepressioniscloselyrelatedtosourcemonitoring牞cognitivefusionandrumination【Keywords】 depression牷sourcemonitoring牷cognitivefusion牷ruminativeresponses牗ChinMentHealthJ牞2021牞35牗1牘牶13-18 牘3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1年 第35卷 第1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1307103) 源检测(sourcemonitoring)曾被称为来源记忆,Johnson于1993年在《PsychologicalBulletin》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源检测的概念来替代来源记忆[1 2]。
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五态人格特征初探
Jun. 2021Vol. 42 No. 32021年 6月 第 42 卷% 第 3 期首都医科大学学报Joumai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doi : 10. 3969/j. issn 1006-7795. 2021. 03. 011]・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基金项目:北京医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项目(DFL20191901),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临床医学发展专项(ZYLX202129),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培育计 戈卩(PZ2021031 ) & This study was suppOTted by Dengfeng Talents of Beijing Hospital Management Centes ( DFL20191901 ) , Beijing Hospitals Authority CetntcaeMedtctne DeeeeopmentooSpectaeFundtng Suppoet ( ZYLX202129 ) , Betitng MuntctpaeAdmtntteatton ooHo:pttae Incubattng Peogeam (PZ2021031).* Corresponding authos , E-mail :jhxlj@ccmu. edu. com网络出版时间:2021 -05 -31 14: 57 网络出版地址:https ://'ns. cnki. net/kcms/detail/11.3662. R. 20210531. 1319.018. html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五态人格特征初探李自艳1!2刘鑫子1>2杜 渐3王 昊3杨秋莉3贾玆晓1>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8; 2.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69 ; 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五态人格特征。
2024年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某些药物或酒精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问题,应尽量避免 过度使用。
20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024/3/24
情绪管理
教育公众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调 节策略。
压力应对
提供有效的压力应对技巧和方法,帮助公众在面对压力时能够积 极应对,减轻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
。
情绪稳定剂
如锂盐和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稳 定情绪波动和预防复发。
2024/3/24
17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电休克疗法(ECT)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通过电流刺激大脑产生抽搐,从而改变大 脑化学物质平衡,快速缓解严重抑郁症状 。
利用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以改善抑郁 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应对压力技巧
如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 参与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 复发。
2024/3/24
焦虑症诊断标准
同样依据ICD-10或 DSM-5中的相关标准, 主要包括过度担忧、紧 张不安、恐惧等症状。
诊断依据
包括症状持续时间、严 重程度、社会功能受损 程度等方面。
13
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
鉴别诊断
抑郁症和焦虑症常与其他疾病混淆, 如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需 要仔细鉴别。
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 趣丧失和活力减退为主要 特征的心理障碍。
2024/3/24
焦虑症定义
以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 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
发病率
抑郁症和焦虑症均为常见 心理障碍,全球范围内发 病率较高,且常共病存在 。
4
症状表现及分类
抑郁症症状
持续的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疲劳无 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难 以集中、自我负面评价、自责和无助 感等。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双相情感障碍的几个问题
对BP混合性发作的新认识
– 典型的混合性发作:
• DSM-Ⅳ混合性发作是以符合症状标准的躁狂与 抑郁同时存在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4
比较公认的MS
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大量双盲对照研究证实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 马西平有心境稳定剂的性质
美国FDA批准用于BP的药物有:
碳酸锂、丙戊酸盐、利培酮、奥氮平、拉莫三
嗪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5
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新型AED 代表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
非经典(第二代)APD 代表药物:奎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 唑
▪ 25岁以前急性发病的反复发作的抑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双相的征象(Signs of Bipolarity)
A 标准
– 仅有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轻躁狂或躁狂 – 一级亲属中有诊断和治疗的双相障碍
B 标准
– MED 特征:短暂(<3个月)、复发( >5次 )、非 典型、精神病性、产后、发病年龄小(<20岁 )
全程治疗原则 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治疗的原则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1
治疗方案
不论是何种发作形式,均应以心境稳定 剂(MS)为基础治疗药物
由于不同种类的MS的适应症有差别,以 及不同发作中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单药 治疗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常需合并其 它药物
双相障碍中不同发作或不同时期的同一 类发作形式的治疗方案也有差别
成人焦虑与抑郁共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2024)
成人焦虑与抑郁共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2024)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都是很普遍的疾病,经常共存。
与仅有其中一种障碍的患者相比,同时有焦虑和抑郁障碍的患者通常功能受损更为严重、生活质量下降更多且治疗结局更差。
关于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程、评估和诊断,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抑郁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 r, G AD)。
这类疾病的诊断比较复杂,因为存在混合性焦虑与心境状态,并且这两种障碍的躯体和清绪症状存在大量重叠。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DSM-5将焦虑痛苦归为重性抑郁的亚型。
本专题将介绍焦虑与抑郁共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程与诊断。
流行病学人群样本焦虑与抑郁障碍在人群样本中具有较高的共病率。
据报道,美国成年人中焦虑障碍与重性抑郁的终生患病率分别是28.8%与16.6%。
3项国际研究发现,抑郁与每一种焦虑障碍都显著相关,其中与GAD患者的相关性最高,与广场恐淇症及特定恐怖症的相关性最低。
一般人群中焦虑与抑郁共病的终生患病率非常高。
例如一项纳入1783例个体的研究发现,抑郁患者的焦虑障碍终生发生率为75%焦虑障碍患者的重性抑郁终生发生率为79%。
一项研究纳入了来自24个国家的74,045例成人,发现DSM-IV/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平均终生患病率为11.2%;其中45.7%的个体—生中还有—种或多种焦虑障碍。
—项研究纳入20,013例单相MDD美国成年患者,发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的终生患病率为0.77%,除SAD 外其他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3.71%。
荷兰的一项研究发现,心境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的12个月患病率(3.5%)比单纯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即,不合并焦虑障碍、进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心境障碍,3.1%)更高,但低千单纯焦虑障碍(7.7%)。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在ICD-10和DSM-IV中的定义Rasmus Fog摘要:在临床上,常常可见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共存。
相比那些只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这些病人一般都有较大的慢性化倾向及较大的社会功能与工作上的损害。
而且,他们的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
在许多诊断系统如ICD-10和DSM-IV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被界定为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性障碍。
目前,我们已在生物学方面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有了较深的认识。
这两种疾病在三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发生了改变。
这就意味着采用一种低剂量精神抑制药(如氟哌噻吨)和一种低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美利曲辛)的联合用药治疗将会有效,且副作用很低。
黛力新正是这样一种合剂,在几项研究中显示,对MADD的疗效非常显著。
对于一些患者,这些症状可能有慢性化倾向,意味着他们将需要长期治疗。
因此这些患者的治疗用药将非常强调其副作用低的重要性。
关键词: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抑郁、焦虑前言在临床上,常常可见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共存。
相比那些只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这些病人一般都有较多的慢性病史及较大的社会功能与工作上的损害。
而且,他们的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
在许多诊断系统如ICD-10和DSM-IV中,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被界定为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关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混合性障碍。
这种疾病在世界各地给许多病人带来沉重的包袱。
在临床上,许多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常常共存。
这在几项调查研究中已被证明,下面将提及几个例子。
共病性研究在美国,1991年发表的国家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聚集地区研究[1]发现,一生中某个时间有过抑郁发作的人群中有70%也有其它精神障碍病史。
这项研究也表明抑郁发作常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合并发生。
最近发表的从1996年开始进行的美国全国共病性调查[2]也发现很高的共病发生率:生命中有过抑郁发作的人群中有58%也患有焦虑障碍,74%有一种或更多共病性障碍,32%有3种或更多共病性障碍。
伴躯体症状的抑郁发作述情障碍表现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 基 础 医 学 杂 志,2017,23
(8):1109-1112;1144.
(收稿日期:2022-09-08)
(本文编辑 郭怀印)
· 1128 ·
CHINESEJOURNAL OF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
4)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 17 分,伴 有
与方差齐性,组间比较 采 用 成 组 t 检 验;若 数 据 不 满 足
分 ≥ 2 分,不伴有躯体症状病人 SCL-90 量表躯体化因
子评分 < 2 分;5)近 2 周 未 经 抗 抑 郁 药 物 及 心 理 治 疗
足正态性相关性 分 析 采 用 Pearson 秩 相 关 分 析,如 不
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7):166.
[17] 豆绘,刘彩莉.西药联 合 半 夏 白 术 天 麻 汤 合 泽 泻 汤 治 疗 椎 基 底 动
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64 例 临 床 观 察 [J].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2020,
29(9):115-117.
[7] 张若曈,刘东方.中医药治 疗 眩 晕 研 究 进 展 [J].光 明 中 医,2021,36
(TAS-20)以评估其心理状况,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两组 SCL-90 量表躯体化、焦虑因子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 TAS-20 量表情感辨别困难、情感描述困难、外向性思维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躯体化因子与情感
辨别困难、情感描述困难、TAS-20 总分存在相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 相 抑 郁 伴 发 的 常 见 躁 狂 症 状
Goldberg JF,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9; 166:173–181
混合性抑郁发作的最新治疗指南
混合性抑郁的识别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治疗指南
( Stephen M. Stahl ,2017)
(2017)弗罗里达最佳实践指南:成人
躁狂发作伴混合特征: ☞幻觉/妄想症状突出 ☞情绪不稳/易激惹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烦躁不安、心情不愉悦、负罪感以及自杀
倾向等抑郁症状也很常见 ★焦虑(烦躁不安)是躁狂伴混合特征的核 心症状
Shim IH, Woo YS, Bahk WM. Prevalence rates and clinical
DSM-5: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
DSM-5提出了“混合特征(mixed features)”
的概念,是指情感发作(符合躁狂/轻躁狂发作 或抑郁发作标准)同时具有至少3项相反极情 感症状。包括:(1)躁狂/轻躁狂发作伴混合 特征;(2)抑郁发作伴混合特征,取代DSMⅣ-TR中的混合发作亚型。 DSM-Ⅳ-TR中对混合发作的定义较为严格,必 须同时满足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标准,且持续 至少1周。ICD-10“(F31.6)双相障碍,目前 为混合状态”的诊断标准与之类似。
☞自杀倾向、物质(酒精)滥用均较高
Azorin JM, et al. Mixed states with predominant manic or
depressive symptoms: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24month outcomes of the EMBLEM cohort. J Affect Disord, 2013,146(3):369-377.
混合性抑郁的识别与治疗
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
郭中孟
2018.03
交流提纲
双相障碍混合发作概念的演变 混合性抑郁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 混合性抑郁的最新治疗指南介绍
➢ 混合性抑郁的识别与管理治疗指南 ( Stephen M. Stahl ,2017)
双相障碍混合发作的概念演变
• Kraepelin(1898):躁郁症患者中同时有躁狂和 抑郁症状的混合状态者很常见,躁狂或抑郁心境、 思维和行为症状三者中有一方面有相反相即可认 为是混合状态(mixed state),并提出以下六型:
6、如果长期优化治疗无效, 考虑增加或改变治疗
策略:有一些数据支持辅助使用L-甲状腺素、 N乙酰半胱氨酸(NAC)、ω -3脂肪酸、雷美替胺、 塞来昔布、莫达非尼、肌醇、氯胺酮和普拉克索, 用于治疗双相抑郁。 7、孕期具高自杀风险、精神病、严重抑郁症患者 或危急生命时考虑ECT。简化药物,避免药物与药 物的相互作用。 8、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混合性抑郁症也可能 有一些疗效; 该结果是基于双相抑郁初步试验的 “超适应症”数据,因此别无选择时使用。
– 激越性(agitated)抑郁☛混合性抑郁
– 烦闷性(dysphoric)躁狂☛混合性躁狂
McElroy SL, et al. In: Marneros A & Angst J.(edit) Bipolar Disord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2000; 63-87.
implications of bipolar disorder“with mixed features”as defined by DSM-5. J Affect Disord, 2015,173:120-125.
抑郁发作伴混合特征:
☞易激惹/激越/焦虑
☞情绪不稳 ☞认知受损
☞精神运动亢进(躁动、冲动、话多)
小结
混合性抑郁具有与抑郁症和双相抑郁不同的临床表
现和病理机制,可能是MDD或双相抑郁的一部分 关键在于早期识别 一线治疗: ➢单药治疗:单药治疗▶ 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 西酮 ➢二线治疗: ☞单药治疗▶拉莫三嗪、丙戊酸、锂盐、卡马西平、 奥氮平 ☞联合治疗▶锂盐、丙戊酸或拉莫三嗪 +AAP;锂盐+丙戊酸;锂盐或丙戊酸+拉莫三嗪; 奥氮平+氟西汀
二、单药治疗无效和阈下症状或复发患者的需联用
药物 联用策略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奥氟合剂(注意超 重肥胖和代谢失调患者);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 ①如已处方抗抑郁药,应联用心境稳定剂(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然而,在心境稳定剂 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联用抗抑郁药是否对治疗有 益尚不明确。 ②轻躁狂/躁狂,烦躁不安,焦虑不安和失眠可能 在使用抗抑郁甚至联用心境稳定剂治疗中使病情恶 化。
抑郁症的精神药物治疗(伴混合特征的 抑郁症的治疗)
Bipolar spectrum-based first-line monotherapy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一、初始治疗
1、不推荐单药抗抑郁药治疗用于任何类型的
混合抑郁症患者(单相,BP II或BP I),鉴于 标准抗抑郁药物对双相障碍的疗效疑虑和潜在 情绪不稳定影响。 ①开始治疗前,对抑郁发作患者评估任何症状 的轻躁狂/躁狂和有心境障碍家族史至关重要。 ②患有混合性抑郁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轻躁狂/躁 狂和自杀。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
5、实际上,目前尚无心境稳定剂(锂和双丙
戊酸)被批准用于任何状态的抑郁症(单相, 混合,双相),除拉莫三嗪外批准用于双相I型 的维持治疗。 ①传统上锂被认为有增强抗抑郁药治疗的效果, 通常非常低剂量的锂可对选定的患者有效。 ②锂以抗自杀、抗攻击、抗躁狂的作用著称, 但在治疗双相混合状态相比于双丙戊酸可能疗 效不佳。锂在双相抑郁特别是混合性抑郁中的 疗效证据尚不充分。
慢性情绪症状可以避免发作。 6、由于复发的风险很高,并导致更频发,提 倡从早期开始使用适当药物长期治疗。 7、警惕单相DMX患者转为双相障碍。 8、不建议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四.停药
1、停药后,即使经过多年的持续缓解,复发
风险仍然存在,应进行成本和危险评估。 2、长期药物治疗何时停药,应该至少两周或 更长时间渐停。锂盐的骤停是双相患者早期躁 狂复发的风险。 3、当病人已接受数年的治疗病情稳定,强烈 建议无限期继续治疗,以避免复发风险。
– 抑郁性或焦虑性躁狂 – 兴奋性抑郁(激越性抑郁) – 伴有思维贫乏的躁狂/无创造力的躁狂(unproductive mania) – 躁狂性木僵 – 伴有意念飘忽的抑郁 – 抑制性躁狂(inhibited mania)
• DSM-IV-TR(2000)
– 躁狂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达1周
– 功能受损、精神病或需住院 • 当代:连续谱,常见
DSM–5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he mixed features specifier
Full criteria for a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and at
least three of the following (hypo)manic symptoms during the majority of days of the current or most recent depressive episode: ➢ Elevated, expansive mood ➢ Inflated self-esteem or grandiosity ➢ More talkative than usual or pressure to keep talking ➢ Flight of ideas or subjective experience that thoughts are racing ➢ Increase in energy or goal-directed activity ➢ Increased or excessive involvement in activities that have a high potential for painful consequences
建议进一步阅读
五.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期心境障碍的临床特征不同于成年人,常伴随注
意缺陷和品行障碍。混合抑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特别 常见,由于混合性抑郁,抗抑郁药引起的自杀风险在 儿科患者中最高。 1、儿童和青少年抑郁患者应该筛查和监测轻躁狂/狂 躁症状,自杀和家庭心境障碍史。 2、应避免使用抗抑郁单药治疗,除非排除任何轻躁狂 /狂躁症状和家庭心境障碍史。 3、除氟西汀外,其他抗抑郁药治疗儿科抑郁症患者的 疗效证据不足。 4、文拉法辛增加儿童青少年自杀风险最高。
三.维持治疗
1、对于个别患者,若治疗方案在最近的急性
治疗中可使混合抑郁缓解,这可能是单药治疗 有利于其长期使用的证据。 2、首选策略是持续口服用药,避免新发作。 3、不愿意接受长期治疗或依从性差者,考虑 提供增强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4、有必要坚持门诊随访。
5、长期治疗无法预防新的发作,控制残留或
③TCA和SNRIs转躁风险最高,安非他酮和某
些SSRIs(帕罗西汀除外)风险较低
④一些证据表明可辅助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治疗双相抑郁
⑤对于混合性抑郁患者,应减少或停止抗抑郁
药治疗
2、目前没有FDA或EMA批准用于治疗混合
性抑郁的精神药物 3、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镇静剂(苯二氮卓 类,催眠药)已成功用于治疗混合状态抑郁 4、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阿塞那平、鲁 拉西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是 治疗混合性抑郁的唯一经过专门试验的精神 药物(并显示出一些疗效)。
Mood disorders spectrum and DSM–5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