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诊断要点

合集下载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临床心电图教程-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Q波时间>0.03s,深度>0.1mv称为异常Q波 异常Q波常见于心梗,亦可见于肥厚型心肌病、
心室肥大、LBBB、左前分支阻滞等
41
间隔性Q波:正常室间隔除极初始向量指向右前,可在V5、V6导联 出现间隔性Q波,相应的在V1、V2出现r波,称为间隔性Q波
42
肥厚型心肌病引起的异常Q波:在Ⅰ、aVL、V5、V6导联出 现深而窄的Q波
60
61
两点半综合征:下图为运动后T波变为直立
62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T波
功能性T波变化
功能性T波倒置 3.心尖现象(孤立性T波倒置):多见于瘦长型年轻
人,机制可能是心尖与胸壁接触而干扰心室肌的复 极。ECG表现为V4导联T波倒置,右侧卧位时由于 心尖和胸壁脱离接触,T波可转为直立
63
Ⅱ L.A. R.A.
V1 1 2
R.A. L.A.
P波增宽,时间≥0.11sec;常伴有显著的切迹,两峰间 距>0.04sec:P波在I、Ⅱ、aVL导联表现最突出,V1P 波多呈双向,(2)>(1)。常见于二尖瓣病变,称为 “二尖瓣型P波”
19
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56
57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T波
功能性T波变化
功能性T波倒置 1.持续性幼年型T波:婴幼儿V1~V3导联T波多倒置,
少数人可持续到成年,故称之为持续性幼年型T波。 正常成人发生率0.5%左右,女性多见。ECG特点: ①T波倒置仅见于V1~V4导联;②T波倒置深度 ≤5mm;③深吸气、口服钾盐可使T波直立
17
心电图分析步骤与要点
观察P波形态
P波增宽>0.11s,P波双峰且峰间距>0.04s, PTF-V1绝对值>0.04mm·s,为左房肥大

诊断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诊断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诊断心电图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心脏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所产生,这种电活动可以在体表上被检测到并记录下来。

心电图的记录是通过体表电极将心脏的电活动传导到纸上形成图形来完成的。

心电图的记录包括心电图波形(P波、QRS波和T波)和时间间隔的测量,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可以获得心脏的许多信息,例如心率、心律、心室肥大、心室复极化异常等。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是心房去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房收缩。

在心电图上,P波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并且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2. PR间期:PR间期是P波结束到QRS波开始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心房去极化到心室去极化的传导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12-0.20秒之间。

3. QRS波:QRS波是心室去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室收缩。

在心电图上,QRS波通常应该是对称的,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4. ST段:ST段是心室去极化到复极化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心室肌收缩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等电位水平的,并且与基线平行。

5. T波:T波是心室复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室舒张。

在心电图上,T波通常应该是对称的,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6. QT间期:QT间期是心室去极化的整个时间间隔,它代表心室去极化的总时间。

正常情况下,QT间期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35-0.44秒之间。

以上是正常心电图的一些特征,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诊断心电图的异常情况。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搏动节律异常,主要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等情况。

心电图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钟,常见的心动过缓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在心电图上,可以通过测量RR间期和观察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心动过缓的类型。

临床心电图诊断要点11

临床心电图诊断要点11

临床心电图诊断重点一、心电图各波段主要意义1、P波正常:宽度< 0.11s 、振幅<。

如宽度> 0.11s 伴明显切迹,切迹间距≥,表示左心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阻滞。

如振幅≥0.25mV,呈尖峰型,表示右心房大。

2、 P -R(P-Q)间期房室传导时间,心率正常成年人,应在0.12 ~0.20s 之间,高出最高值时,称P-R间期延长,表示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1 时间:正常成人0.06 ~0.10s 、儿童 0.04 ~0.08s, 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 振幅: RaVR<,高出可能为右室肥大;RaVL<、RaVF<,高出提示左室肥大, 6 个肢导联电压绝对值均<或每个胸导联电压绝对值均<,称低电压,常有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等,偶见于正常人。

3 Q 波:除 aVR导联可 QS或 Qr 外,其他导联振幅不得高出同导联R波的 1/4 ,时间< 0.04s ,无切迹。

V 1V2不应有 q 波, V3很稀有 q 波, V5V6可见正常范围的q 波,高出正常范围的Q波称异常 Q波,常备见于心肌拥塞等。

4、S-T段任何导联下移应<,若高出提示心肌缺血或劳损,上抬V1~3应<、其他应<,高出提示急性心肌拥塞、急性心包炎等。

5、 T波T 波方向常和 QRS主波方向一致,在 R波为主的导联中, T 波振幅应大于同导联R波的 1/10 ,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常有于心肌缺血、低血钾,巨大高耸T 波可见于急性心肌拥塞、高血钾等(轻度增高多无临床意义)。

6、 Q-T 间期长短与心率有关(详尽应查表),Q-T 间期延长常有于心肌缺血,损害心脏肥大或低血钙等,伴 T 波异常时可出现极为严重的心律失态。

7、U波在 T 波后 0.02 ~0.04s 可出现,一般在胸导联(特别V3)较清楚,可达0.2 -0.3mV,明显增高常有于低血钾,倒置可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或运动测试时。

二、常居心脏疾病的心电图特色1、左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必备条件)RV5>或女性 RV5+SV1>、男性RV5+SV1>。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首先,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的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
的心电图波形应该是规则的,波峰和波谷应该清晰可见,波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心电图的测量参数也是判断心电图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测量参
数包括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等。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的
时间间隔,正常范围是0.12-0.20秒。

QRS间期是指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范
围是0.06-0.10秒。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正常范围是0.35-0.44秒。

此外,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常见的异常包括心
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心律失常包括早搏、逸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这些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的改变都可能代表心脏存在疾病或异常。

最后,心电图诊断标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患者是否有胸痛、气促、心悸等症状,体征是否有心率不齐、心音异常等。

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心电图的异常所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心电图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和测量参数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电图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要点解析

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要点解析

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要点解析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可能引起心电图的明显改变。

心电图的变化对心房颤动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详细解析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以及诊断要点。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房肌细胞非同步、紊乱的收缩所导致的心律失常。

在心电图上,心房颤动通常表现为无规律的心房折返激动,呈现出快速、不规则的心房波形。

以下是心房颤动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其诊断要点的详细解析:1.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心房颤动的心电图通常显示出无规律的心房波形,即所谓的F波,它们具有不同的振幅、形态和间距。

由于心房无规整的收缩,心室也无法正常地跟随心房的收缩而产生规律的QRS波群。

因此,心房颤动的QRS波群也是不规则的。

2. 心率变化:心房颤动通常伴随着非常快速的心室率,而且其心率往往是不规则的。

这是由于心脏中的房室结和房室束产生了不完全性的传导,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

3. 显著的心室率变异:心房颤动通常显示出较大的心室率变异,即心率的波动范围非常宽广。

这是因为心房颤动引起心室的不规则兴奋,进而导致心室收缩的不规则,产生了显著的心率变异。

4. 缺乏P波:心房颤动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由正常窦房结引起的规律性P波。

在心电图上,通常很难观察到明显的P波,而是出现了不规则的F波。

5. 心室节律失去节律性: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中,心室从未维持过稳定的基本节律。

QRS波群的形态和振幅都是不规则的。

6. 不规则的QRS间距:心房颤动引起的QRS波群间距也是不规则的。

由于心室在不同的时间点收缩,QRS间距的变化很大。

在诊断心房颤动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观察心动周期:心房颤动通常表现为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动周期。

通过测量R 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心动周期的变异性。

2. 观察R波表现:由于心房颤动引起心室的不规则兴奋,因此R波的形态和振幅通常也是不规则的。

观察R波的变化可以帮助确定心房颤动的存在。

3. 检测缺乏P波: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中,由于心房收缩不规则,通常很难观察到明显的P波。

心电图诊断要点

心电图诊断要点

心电图诊断要点一。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

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

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4。

心房频率:60~100次/分。

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窦性心动过缓1。

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2。

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窦性心动过速1。

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2。

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

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

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4。

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1。

窦性心律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 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

心电图判读方法及要点一心电图的分析方法ﻫ(一) 熟记正常心电图的正常值及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ﻫ(二) 按以下步骤分析心电图ﻫ1.首先找出P波,根据P波的有无、形状及与QRS波群的时间关系来确定。

P波在Ⅱ导联和V1导联上最清楚;判断心律:窦性心律或异位心律.ﻫ2.测量PP间期或RR 间期、分别计算心房率或心室率.ﻫ3.观察各导联的P波、QRS波群、ST段和T波的形态、方向、振幅和时间是否正常。

ﻫ4。

测量心电轴。

ﻫ5。

测量PR间期和QT间期。

ﻫ6。

比较PP间期和RR间期,找出心房率与心室率的关系,注意有无提前、延后或不整齐ﻫ的P波和QRS波群,以判定异位心律和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

7.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心电图诊断结论。

ﻫ二常见心电图的诊断要点ﻫ(一)正常心电图的正常值1。

正常P波时间〈0.12s,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 25mV,胸导联〈0. 2mV.2ﻫ.心率在正常范围(60次/分~100次/分)时,PR间期为0。

12~0.20s。

3ﻫ。

正常QRS波群时间<0。

12s.正常V1导联的R/S〈1,V5导联的R/S〉1,在V3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正常V5、V6导联QRS波群的R波<2.5mV,aVR导联的R波〈0。

5mV,Ⅰ导联的R波〈1。

5mV,aVL导联的R 波〈1。

2mV,aVF导联的R波<2。

0mV。

除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0。

04s,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4.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5ﻫ。

正常T波方向大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T波振幅大于同导联中R波的1/10。

6ﻫ.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

32~0。

44s。

(二)窦性心律1ﻫ。

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简称“窦性P波”.2ﻫ。

心率为60~100次/分。

(三)窦性心动过速1.窦性P波。

2ﻫ。

心率> 100次/分。

ﻫ(四) 窦性心动过缓1。

窦性P波。

2.心率<60次/分.(五)窦性心律不齐1ﻫ。

临床常见心电图汇总

临床常见心电图汇总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0.12-0.20秒; QT间期:0.32-0.44秒; P波在I、II导联方向向上,在aVR导联方向向下; QRS时间:0.06-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心电图基础心率的检测常用两种方法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各波段振幅的检测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毫米0.1mV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基线为T-P段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心电轴偏移ⅠⅡⅢ心电轴值范围正常+++0 ~ +90°轻度左偏++—0 ~ -30°明显左偏+——-30°~ -90°电轴右偏—±++90°~ +180°电轴偏移不定———+180°~ +270°正常心电图(2)心脏循长轴转位一.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二.顺钟向转位:⏹∙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三.逆钟向转位:⏹∙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P波⏹∙时限:<0.12秒⏹∙振幅:<0.25mV(肢导联)<0.2mV(胸导联)⏹∙方向:窦性心律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正常心电图(3)P-R间期⏹∙PR正常值0.12~0.20秒⏹∙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QRS波群1一.时限:0.06 ~0.10秒,<0.12秒二.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I、II、V4 ~V6导联主波:向上⏹∙avR、V1导联主波:向下⏹∙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Q波小于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QRS波群2一.电压:⏹∙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Rv5<2.5mv,RavL<1.2mV,RavF<2.0mVRI<1.5mV,Rv5+Sv1<3.5(女)Rv5+Sv1< 4.0mV(男)⏹∙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Q波<¼R波(同导联)QRS波群3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概念: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心电图诊断要点

心电图诊断要点
7。心房纤颤应用洋地黄过量时,可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室律可变为规整,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心室率70~100次/分,QRS时间、形态正常;后者得心室率40~60次/分,QRS波群呈宽大畸形。
心房扑动ﻫ1。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ﻫ2.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FF间隔规整;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得患者,包含QRS波群得PP间期短于不包QRS波群得PP间期,PP间期得互差一般<0。12秒。ﻫ
窦性停搏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得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就是基本心律PP间期得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得抑制。ﻫﻫ窦房阻滞
1.长得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得QRS波群;ﻫ2。逸搏得QRS波群之前无与其相关得P波,如有窦性P波出现,PR间期<0、12秒;ﻫ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ﻫ4。逸搏得周期>0.15秒,多个出现得逸搏周期相等;ﻫ5.可能出现室性融合波;
6.如逸搏连续出现形成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30~40次/分、
四。室性心律失常ﻫ室性早搏
1。提早出现得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群得方向相反;
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得P波;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ﻫ4.早搏得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得QRS波群形态为固定得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ﻫ5、代偿期呈完全性。ﻫﻫ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分析标准

心电图分析标准

心电图分析标准1.引言心电图(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而绘制的图形,被广泛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和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分析是通过对心电图图像进行解读和判断,来确定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分析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心电图结果。

2.心电图波形解读心电图包含多个波形,每个波形代表不同的心脏电活动。

以下是常见的心电图波形及其解读:P波:表示心房收缩(atrial n)的电活动。

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___)的电活动。

T波:反映心室复极(ventricular ___)的过程。

3.常见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异常可以提示心脏疾病或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及其可能的意义:心律失常(arrhythmia):包括心率过快或过缓、心跳不规则等。

这些异常可能与心脏节律异常或其他心脏病症相关。

心室肥大(ventricular ___):心电图上的QRS波群增大或扩展,可能表示心室肥大,可能由高血压等因素引起。

Q波变异(Q wave abnormalities):Q波过度深大或消失,可能表示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肌损伤。

ST段异常(ST segment abnormalities):ST段抬高或压低,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或其他疾病相关。

4.心电图评价心电图的评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波形解读、异常判断以及与患者症状和病史的结合。

下面是一些评价心电图的常见要点:心率(heart rate):正常成年人的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

R-R 间期(R-R intervals):用于检测心率的规律性,间期不规则可能提示心律失常。

P波和PR间期(P waves and PR intervals):评价心房收缩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P波存在且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QRS波群时限(QRS n):正常情况下QRS时限不超过0.12秒,超过该值可能表示心室传导异常。

最新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最新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急诊心电图诊断标准1、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判断要点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2. PR间期0.12~0.20s;3. 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判断要点1.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2.PR间期0.12~0.20s;3.P波频率小于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P 波为窦性,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2、P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波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4、窦性停搏诊断要点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5、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2.P‘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可短于0.12秒;3.早期的P‘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4.早期的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5.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6、房室交界区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出现的P 波与QRS波分别为交界区早搏向上及向下传导引起,故P 波与QRS 波之间无传导与被传导的关系,P 波可在QRS 波之前、之后或埋藏在QRS 波之中;2、交界区性早搏向心房或心室均可发生隐匿性传导;3、P 波为逆行性,即Ⅱ、Ⅲ、aVF 导联P 波倒置,PR 间期< 120ms ;4、QRS波形态可为正常或增宽,后者是发生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7、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 波群的方向相反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常见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电图诊断

图28、交界性早搏三联律:本图每两个正常下传的QRS后出现一个提前的P`-QRS-T波群, 构成三联律。P ¯-R小于0.12s,QRS时限形态与窦性下传的基本相同。
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 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
图29、心房纤颤诊 断要点:P波消失, 代以节律不整、大 小不等、形态不一 的f波, f波频率约 360~600次/分,RR绝对不规则, QRS为室上性 ,部 分QRS电压有较大
图2、窦性心 律不齐:符 合窦性心律, 相邻P-P间期 差>0.12s,不 相邻的最大 P-P间期差≥
0.16s. 本图心率64 次/分,相邻 P-P差0.147s, 不相邻P-P间 期差为1.021-
0.823 =0.198s。
图3、窦性心动过速 :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00次/分,称窦性心 动过速。本图aVR导联 P波倒置,I、II、aVF、 V4-V6导联P波直立, 符合窦性心律,心房率 152次/分,大于100次/ 分,无明显ST-T等其它 异常改变,故诊断窦性 心动过速。注意右房上 部异位节律点致房速与 窦速难区分。
图4、窦性心 动过缓;符 合窦性心律 标准,心房 率<60次/分。 本图心房率 55次/分,P-P 间期之差也 小于0.12秒, P-QRS-T等 均无明显异 常改变。
1mV=5mm
图8、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提前出 现的P`-QRS波群, P`波与窦性P波不 同,P`-R大于 0.12s,QRS为室 上性,偶见宽大畸 形(差传),代偿 间歇不完全(配对 时间+代偿间歇 <2P-P)。本图可 见2个提前的P`QRS-T波群,前一 个QRS为室上性, 后一个宽大畸形 (伴室内差异传 导)。提前出现P` 波为主要鉴别点。 (代偿完不完全除 了与提早的房性激 动是否逆传窦房结 有关外,也与窦性 心律是否整齐有很 大关系)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心电图检查中,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没有明显异常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首先,正常心电图的P波应该是正常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单峰、单向的波。

P波的振幅应该在0.5-2.5mm之间,持续时间在0.06-0.11秒之间。

P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其次,正常心电图的QRS波也应该是正常的。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通常应该是窄尖的波。

QRS波的持续时间在0.06-0.1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在正常情况下,QRS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另外,正常心电图的T波也是非常重要的。

T波代表心室复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圆顶的波。

T波的持续时间在0.16-0.24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T 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此外,正常心电图的心率也是需要符合一定的范围。

在成年人中,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需要引起医生的重视。

最后,正常心电图的ST段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ST段代表心室收缩期的结束和舒张期的开始,通常应该是水平的或轻微下斜的。

ST段的压低、抬高或水平段的不平直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总的来说,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根据P波、QRS波、T波、心率和ST段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的。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才能够被判定为正常心电图。

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对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着清晰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提高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医学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医学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医学心电图知识点总结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导联在不同部位记录心脏电活动图形,通过观察波形和特征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心电图检查包括静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我们将结合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从导联、波形和常见心律失常等方面对心电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导联心电图采用导联技术记录心脏电活动,导联的选择对于心电图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标准导联包括Ⅰ、Ⅱ、Ⅲ导联、aVR、aVL、aVF导联、V1-V6胸导联。

这些导联可以反映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有助于对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Ⅰ. 标准导联1. I导联:将右手与左手电极相连,记录从右手到左手的电压变化。

2. II导联:将右脚电极与左手电极相连,记录从右脚到左手的电压变化。

3. III导联:将右脚电极与左手电极相连,记录从右脚到左手的电压变化。

这三个导联为标准的肢体导联,可以提供心脏电活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信息。

Ⅱ. 颈肢导联1. aVR导联:将右手电极与左脚电极相连,记录心脏电活动在胸廓前后的电压变化。

2. aVL导联:将左手电极与右脚电极相连,记录心脏电活动在左胸侧的电压变化。

3. aVF导联:将左脚电极与右手和左手电极相连,记录心脏电活动在胸廓下部的电压变化。

这三个导联为标准的颈肢导联,可以提供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信息。

Ⅲ. 胸导联V1-V6导联:将胸部相应位置的电极与四肢导联相连,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前后、左右变化,可提供对心脏不同部位电活动的评价。

二、波形心电图上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T波等,它们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下面我们对常见波形进行讲解。

Ⅰ. P波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过程,通常为正向波峰,其时间正常为0.08-0.1s,振幅不超过2.5mm。

P波异常往往反映心房内传导障碍或者心房增大。

Ⅱ. QRS波QRS波代表心室去极化过程,是心电图上的最大波,其时间正常为0.06-0.1s,振幅应大于0.5mV。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4. P波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胸导< ;3时间;正常<;4PV1:正常>;5. P-R间期:正常为—6. QRS波群:1QRS时间:正常—;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 mV,R V5<;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 =1,V5、6R/S>1;5R V5+S V1<成年男子,<成年女子,R V1+S V5<,R V5、R V6< mV7. ST段:1时间:—2移位:以J点后-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上移:正常V1-V3<,其余导联<;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 ;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早搏期前收缩1.典型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房性P波称P′波,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2.P′-R>;3.代偿间歇多不完全;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其后R-Pˉ<;PˉavR直立,Pˉ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2.代偿间歇常完全;束支阻滞一右束支传导组滞: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2. V1呈R’“R”及“M”型;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4. QRS时限>秒为完全性,<秒为不完全性;二左束支传导阻滞:,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 改变;时限为完全性,〈为不完全性;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心电图QRS轴左偏-30度至-90度;,III,aVF呈rS型,S III>S II;,aVL呈qR或qRs或Rs型,R avl>R I>R avR房室肥大1.右房大“肺型”P波诊断要点:P波振幅:肢导>,胸导>;2.左房大“二尖瓣型”P波诊断要点:P波时间 ,呈双峰,Ptfv1 -0.04mm.s;3.右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R V1>;V1R/S>1,V5R/S<1 ;R V1+R V5>,R avR>;2.电轴右偏>+100度,对诊断有较大意义;3.V1室壁激动时间>较左室V5AVT意义大;4.ST-T改变:导联;4.左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肢导:R I>,R I+S III>,R avl>,R avf>;胸导:R V5+S V1>女,>男;2.心电轴改变:0-30度只有参考价值;3.QRS时间延长:>,<,只有参考价值;4.ST-T 改变;5.V5室壁激动时间AVT>.房室传导阻滞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延长﹥老年人P-R间期>;2.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脱漏;3.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要点:P-R间期等长,有QRS脱漏;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1)P波与QRS波群无关;2房率﹥室率;3心室率﹤60次/分;心房颤动诊断要点: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平均心室率<60次/分称为慢心室率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100次/分称为快心室率心房颤动;3.QRS波多呈室上型;心房扑动诊断要点: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一致的“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2. QRS波多呈室上型;3.室率可快﹑可慢﹑可规则﹑可不规则,取决于心房向心室的传导比例;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2.窦性心动过缓: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3.窦性心律不齐:1P-avR倒置,Pv5、v6直立;2P-R间距差>;急性心肌梗死1.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1“缺血型”改变:T波高而直立,T波倒置、倒置的T 波两支对称;2“损伤型”改变: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有T波高而直立或正负双向;3“坏死型”改变:相应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振幅 1/4R;2.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是根据异常Q波﹑ST段和T波改变出现的导联决定,其中异常Q波为主要依据:1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V3;2前壁心肌梗死:V3﹑V4﹑V5.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2﹑V3﹑V4﹑V5 、V6;4侧壁心肌梗死:I﹑aVL﹑V6;5下壁心肌梗死:II ﹑III﹑ avF;阵发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频速的QRS-T波群,频率为160-250次/分;2QRS波多呈室上型;3R-R间期均等;2.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三个或三个以上迅速而连续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频率240-200次/分;2R-R间期大致相等,略有不齐;3常无P波,若有P波则频率<QRS波频率,但P-R不固定,形成房室分离;4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侧心室肥大
(1 ) R V5 增高 R V5 + S V1 > 4.0mV(男) >3.5mV(女)
(2 ) 同时有右室肥大图形 V1、V3 R / S > 1
ST - T改变与心肌缺血
ST移位≥0.05mV才有诊断意义
◆ 水平型下移 ◆ 下斜型下移 ◆ 上斜型下移
水平型、下斜型 意义更大
变异性心绞痛--透壁性心肌缺血(全层累及) ST抬高 类似MI的损伤电流
【病因】 1. 器质性心脏病 心房异常负荷和(或)病变--
肺心病、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
2. 功能性 大量饮酒、情绪激动、喝浓茶、饱餐等有关 3. 药物毒性反应 伴有AVB房速--洋地黄反应 4. 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心电图检查】 3次或3次以上成串房早
心电图特征: 1. 房性P'波,160~220次/min,节律规整
②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是否恒定 ③ QRS形态正常,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时增宽变形
FFF FFF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atrialventricular junctional poiosystole)
/交界性早搏 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希斯束 ( 房室结本身不具有自律性 )
② 窦性停搏或/和窦房阻滞;
③ 慢-快综合征严重心动过缓与室上速、房颤/房扑交替
④ 交界性逸搏 /AVB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artial proiosystole)
/房早 起源于心房内(窦房结以外)任何部位 可见于:正常人,约 60% 以上,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检查】
1. 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 '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 R间期≥0.12s 3.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长于1个但短于2个窦性心动周期)
P'波可重叠于前一T波内,不易辨认 2. QRS波群与窦性激动下传者相似
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宽大畸形 3. R-R间期规则
洋地黄中毒房速--心房率逐渐加速,P-R间期逐渐延长 出现Ⅱ°Ⅰ型或Ⅱ型AVB 下传比例不规则时 R-R间期可不相等
4.可能出现继发性ST-T改变
房速
P P' P' P' P' P' P' P' P' P'
(1)命名:
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 前向下的波 -- Q波
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 -- R波 R波后向下的波 -- S 波 QRS均向下 -- QS波
S后向上的波---R’波 R’后向下的波---S’波 振幅较大者英文大写Q.R.S 反之用小写q.r.s
(2)时间:
QRS:0.06-0.10s ≤0.10s QRS≥0.12s 心室肥大 室内阻滞
一、正常心电图图形与正常值
(一) 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
正常值: P 时限(宽度)≤0.11s P 振幅 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正常P波 在各导联上形态
I 、II 、avF、 V3-V4
III 、avL、 V1-V2
avR
均直立 直立、倒置或双向 倒置
心房肥大 与 P波
房性异位冲动侵犯窦房结,使之提前发出冲动所致 少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等于两个窦性周期)
房早发生较晚、窦房结周围组织不应期延长 窦房结节律未被房早打乱之故
R
RR
R
P P’
R’
P P’
房性期前收缩
4. P'波后QRS波群有三种可能: ①与窦性心律QRS波群相同 ②宽阔畸形QRS波群--室内差异性传导 ③P‘波后无QRS波群--“未下传的房早”
除心肌缺血外可引起ST改变: 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药物、电介质等 功能性改变等(过度呼吸、恐惧等)
T波改变与心肌缺血
心内膜心肌缺血 高大T与QRS方向一致
心外膜心肌缺血 T波与QRS方向相反
心肌梗死
(一)缺血型T波改变
(1)T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上升支与下降支对称 (3)顶端呈尖耸箭头状 (4)超急性期--持续时间短:T 波高耸、正向
(2)Q>0.04s >1/4R
A M I 心电图演变
早期 数分钟~数小时 ◆ 缺血型和损伤型变化 急性期 数小时~数天(数周)◆ 损伤坏死型图形
ST呈弓背抬高 出现病理性Q波 亚急性期 数周~数月
◆ ST降至基线 倒T变浅 Q继续存在 陈旧期 数月~数年
◆ ST-T无变化 永久性Q波存在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P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房颤 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冲动
不协调心房乱颤 成人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 发病机制和病因上相似,有时可以互相转化
房颤发作可呈:阵发性、持续性 快速房颤--心室率 100~160次/min 缓慢房颤--心室率 <100次/min
房颤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听诊:心律完全不规则,S1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确诊:心电图
二、鉴别诊断 (一)心房扑动/房扑(atrial flutter) 房扑/房颤:1∶10~20
器质性心脏病多见,可为阵发性 /持续性 持续时间较房颤为短,亦可数月或数年 不稳定倾向,可恢复窦律/ 进展为房颤 心电图--心房率通常为300次/min
发生很早P’波( 常重叠于前面T波上 )不能下传心室
【治疗】 1. 偶发、无症状房早一般无需治疗
功能性房早去除诱因后可以消失 2. 发作频繁、症状明显或有器质性心脏病
尤其可触发室上速发作的房早 需选用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房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一种,起搏点在心房 按其发生机制分为三种: 自律性房速(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 紊乱性房速(chaotic atrial tachycadia) 折返性房速,较为少见
P
P
P
PP
P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检查】
P
P
符合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
P-P间期>1.0s,即P波频率<60次/min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以上)
窦性停搏(sinus pause)
/窦性静止(sinus arrest) 窦房结冲动形成暂停/中断,房室活动相应暂停
【心电图检查】
【病因】
阵发性房颤--正常人,情绪激动或运动后、心脏病 持续性房颤--最常见于心血管疾病: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甲亢性心脏病 肺心病、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其他病因:“特发性房颤”(原因不明)
低温麻醉、胸腔或心脏手术后、预激综合征
房颤
【临床表现】
一、症状 轻重与心室率快慢有关
•根据具体相关导联表现确定: •前间壁 ---- V1、V2 、V3 •前壁 ---- V3、V4 、V5 •广泛前壁-- V1~ V6 •下壁 ------- II、 III、 avF •高侧壁 ---- I avL •后壁 ------- V7-V9
镜向导联 V1、 V2、 V3R R波增高 •右室 ------- V3 R - V5 R •心内膜下--ST 压低伴倒 T (非Q波性)
排血量少的心搏不能引起挠动脉搏动 心率愈快则脉搏短绌愈明显
【心电图检查】房颤心电图特征:
1. P波消失 代之以房颤波(f 波): 350~600次/min 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间距不均
2. R-R间期绝对不等 3.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室率过快,室内差异性传导--QRS增宽变形
房颤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
心动过缓、心排血量过少、心、肾、脑血供不足症状:
头晕、乏力、眼花、黑矇、晕厥等 “慢-快综合征”:合并短阵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
表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交替 严重心动过缓或过速,加重心衰/引起心绞痛
SSS
【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① 持续而显著心动过缓,50次/min以下
此种期前收缩较少见: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
【治疗】 通常无需治疗 早搏频繁、症状明显— 酌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参见“房
早”)
交界性早搏
【心电图检查】特征:
1. 提前出现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差异性传导时变形 2. 交界性异位冲动
前向传导至心室--交界性早搏(QRS) 逆向传导至心房--“逆行性 P' 波”:
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冲动起源--窦房结 成人频率--60~100次/min 心电图特点: 窦性P 波--Ⅰ、Ⅱ、AVF 直立
aVR 倒置 P-R 间期-- 0.12~0.20s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检查】
符合上述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
P-P间期<0.60s,即P波频率>100次/min
成人多在101~180次/min,增快和减慢呈逐渐性变化
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无明显症状
心室率快时--心悸、胸闷与惊慌
房颤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心排量下降、心、脑供血减少--心衰、心绞痛或晕厥
附壁血栓形成--左心房、心耳 栓子易脱落
体循环动脉栓塞--脑栓塞
最为常见
二、体征 ① 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 心室率多快速 ② 脉搏短绌(脉搏次数少于心搏次数)
一段比正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时间内没有P波 长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其后可出现交界性/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