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黄疸有绝招偏方(专业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六则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六则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六则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更是自成体系,比如对单单一种黄疸疾病,针对不同证型就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现将部分典型医案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例一胡××,男,31岁。

入院日期:1962年6月10日。

因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暴发型)入院,(6月12日)除西药治疗外,并邀中医会诊。

婺勘樯矸⒒疲玳僮由裨瓴荒才钗蕹#蒴诳室矣欢瘢纱簦蟊阋?日未解,小溲黄赤,舌苔黄燥,质红绛,脉弦滑而数。

辩证:湿热炽盛,肝胆郁结,腑气不通,营液灼耗,心神被扰。

病起一周,证属急黄。

治法;清热通腑,凉血解毒。

方药:生大黄、黑山栀各12克黄柏、枳壳、郁金各9克菖蒲6克鲜生地24克茵陈30克鲜白茅根30克先煎汤、去滓取汁代水,放入上述各药浓熬,服2剂。

6月14日(二诊);大便解过三次,色焦黄,神智略定,黄疸未见加深,呕恶已止,小便黄赤,舌苔略润,质仍红绛,脉象弦滑,前方去菖蒲加血余炭、地榆炭,2剂。

6月16日(三诊):神志转清,黄疸亦见减轻,但仍懊,苔转黄腻,质尚红,脉象弦滑,再以清热养阴疏肝利胆。

方用:生大黄6克黑山栀12克郁金、黄柏、麦冬、鸡内金各9克枳壳6克川石斛12克茵陈30克半枝莲30克先煎佛,去滓取汁代水,放入其他药再熬,服4剂。

6月20日(四诊):前方略有加减继服。

例三孙××,男,三个月,初诊日期:1971年11月18日。

患儿出生半月后,皮肤及巩膜开始发黄,大便色白,溲黄,一周来吐奶。

1971年11月1日血查黄疸指数79单位,总胆红质6.82毫克%,直接胆红质6.6毫克%,凡登白氏试验,直接迅速反应,谷丙转氨酶150单位,麝浊3单位。

诊为:粘液性(不全)阻塞性黄疸。

治以利胆清热化湿,连服12剂,黄疸虽未加重,但也未见消退。

1971年11月18日转诊,症见一身发黄,吐奶,溲黄。

指纹深紫,舌苔白。

辨证:湿热中阻,瘀热发黄。

治法:清热利胆,芳化活血。

方药:茵陈6克郁金3克酒芩6克土茯苓6克藿香3克杏仁3.5克橘红3克赤芍6克藕节6克泽兰6克车前子6克治疗经过;以上方为主,间断取药30剂,1972年4月7日复查:谷丙转氨酶193单位,总胆红质小于0.3毫克%,黄疸指数4单位。

黄疸的经方辨证

黄疸的经方辨证

2023-11-16contents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方治疗•针灸治疗•预防调护目录病因病机01身黄、小便不利、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症状健脾祛湿,利胆退黄。

治法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茯苓、白术、泽泻、猪苓等。

方药湿邪困脾肝脾不和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

症状身黄、胁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瘀血阻滞症状身黄、胁痛、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利胆。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等。

辨证论治02湿热蕴脾证症状治法身黄、色泽鲜明,胃脘痞满,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尿黄,便溏或黏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剂药物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栀子、大黄、滑石、薏苡仁、藿香、白蔻仁、连翘、薄荷、射干。

肝脾不调证身黄、色泽较暗,胁胀或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泄或便秘,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症状疏肝利胆,健脾和胃。

治法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方剂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党参、茯苓、白术、扁豆、砂仁、麦芽。

药物B CD症状身黄、色泽晦暗,胁痛如刺,痛处不移,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泄或秘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方剂膈下逐瘀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茵陈、栀子、大黄、五灵脂、当归、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香附。

治法活血化瘀,利胆退黄。

瘀血阻滞证A经方治疗03总结词清热利湿退黄详细描述茵陈蒿汤是治疗黄疸的经典方剂,主要药物成分包括茵陈、栀子、大黄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

该方剂适用于湿热黄疸,表现为身黄、小便不利、舌苔黄腻等症状。

茵陈蒿汤总结词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详细描述逍遥散是一种调和肝脾的方剂,主要药物成分包括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等,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功效。

该方剂适用于肝脾不和引起的黄疸,表现为胁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逍遥散大黄蛰虫丸总结词活血化瘀,通腑泄热详细描述大黄蛰虫丸是一种活血化瘀的方剂,主要药物成分包括大黄、蛰虫、水蛭等,具有活血化瘀、通腑泄热的功效。

中医院黄疸篇医案选

中医院黄疸篇医案选

中医院黄疸篇医案选
患者:张某某,女,28岁,1994年12月4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手足黄月余,皮肤略黄,巩膜稍黄,食欲差7~8天,食后脘痞、乏力,平时常心慌,口苦,心烦,无寒热,身不痒,不恶心,苔薄白,质可,脉细弦,大便正常,小便不黄。

11月21日地区医院查肝功正常,HBsAg阴性,肝脏B超正常,建议做胰头B超。

辨证:脾虚湿热郁滞证。

治则:健脾清热利湿。

处方:茵陈30g,栀子10g,板蓝根15g,党参10g,茯苓20g,白术10g,陈皮10g,炒麦芽15g,泽泻10g,猪苓10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金匮要略》记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本案患者食后脘痞、乏力、脉细提示脾虚,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血亏虚,久之肝失所养,疏泄失职,而致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浸淫肌肤,发为黄疸,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故治以健脾为主,佐以利湿退黄之品。

★治疗“黄疸”方剂汇总

★治疗“黄疸”方剂汇总

★治疗“黄疸”方剂汇总
一、阳黄
黄疸→热重于湿证→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
黄疸→湿重于热证→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方药: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
黄疸→胆腑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方药:大柴胡汤
黄疸→疫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药:犀角散
二、阴黄
黄疸→寒湿阻遏证→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方药:茵陈术附汤
黄疸→脾虚湿滞证→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方药:黄芪建中汤
三、黄疸消退后
黄疸→湿热留恋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茵陈四苓散
黄疸→肝脾不调证→治法: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方药:柴胡疏肝散或者归芍六君汤
黄疸→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逍遥散+鳖甲煎丸。

『黄疸集』中医黄疸简易疗法

『黄疸集』中医黄疸简易疗法

『黄疸集』中医黄疸简易疗法
黄疸,是一种遍身发黄,眼白、指(趾)甲都带黄色的疾病。

祖国医学称为湿热发黄,是因为消化道里有病,胆汁流到血分里去了,所以全身到处发黄。

有黄疸病的人,阳气旺湿从热化的就表现为阳黄证,阳气虚湿从寒化的人就表现为阴黄证。

阳黄证
发热,口里发苦,经常要喝水,全身黄色很鲜明,和橘子色一样,心里嘈杂不安,小便色红,短少。

舌上有很厚的黄苔,脉象数而有力。

治宜清利湿热。

处方
(1)茵陈30克栀子10克大黄10克水煎服。

若消化不好,可加炒麦芽、神曲、山楂。

(2)茵陈30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水煎服。

(3)满天星凤尾草海金沙木贼草鸡骨草车前草各10克水煎服。

(4)茵陈30克郁金6克赤小豆15克水煎服。

连服5~7 天(此方适用于急性肝炎发生黄疸)。

(5)麦芽25克栀子6克淡豆豉4.5克水煎服(此方适用于黄疸病有打饱呃,肚子胀等症状)。

阴黄证
全身皮肤,眼白发黄,色黑暗,不鲜明,不发热,不口干,肚子胀,大便泄,舌上有很厚腻的黄苔,舌淡红,脉迟。

治宜健脾化湿。

处方
(1)苍术12克陈皮6克茵陈15克水煎服。

(2)白术10克干姜3克茵陈18克水煎服。

(3)柴胡6克厚朴6克白芍10克枞壳4.5克党参10克延胡索
4.5克甘草3克水煎服(此方适用于慢性肝炎发生黄疸兼有右肋下疼痛等症状)。

婴儿黄疸中医怎么处理好

婴儿黄疸中医怎么处理好

婴儿黄疸中医怎么处理好
婴儿黄疸是很多新生儿都会经历的一种生理现象,具体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这是由于胆红素在婴儿体内过多积聚所引起的。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有很多可采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首先,中医认为黄疸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寒”和“热”型。

若是“寒”型,治疗上则需要用到温热的处理方法,如薤洋菜汤或是黄连汤等。

而如果是“热”型,则使用清热的方法比较合适,例如芩连败毒汤和虎杖汤等中药成方。

其次,中医推荐使用一些具有明显散瘀作用的药膳,比如枸杞饮和木通汤等。

婴儿的皮肤很嫩,在药膳的制作上就需要注意采用温和的处理方式,这样更不会对婴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不确定药膳的制作方式,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是高级育婴师。

最后,中医还会推荐一些针灸、推拿和拔罐等手段帮助治疗黄疸,这种方式需要经过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以确保能够对婴儿的身体产生帮助作用。

除了中医对于婴儿黄疸的处理方式,还有一些与此相关的育婴经验,帮助家长更好地护理新生儿。

首先,婴儿黄疸时建议多晒太阳。

阳光可以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减轻并帮助消除黄疸。

另外,家长在哺乳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例如让婴儿更多地吸到初乳,这样可以加速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工作,预防黄疸进
一步恶化。

同时,家长在照顾婴儿时,需要妥善掌握清洗和换尿布操作等基本常识,确保婴儿身体的清洁和卫生。

综上所述,婴儿黄疸时可采用中医的治疗方式,如中药、药膳、针灸等,育婴经验上则需要注意日常照顾和清洁操作等基本技巧。

在处理婴儿黄疸问题时,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帮助,避免因误操作而给婴儿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古今名医黄疸方106首

古今名医黄疸方106首

古今名医黄疸方106首1.一清饮(《仁斋直指》卷十六)【药物组成】柴胡90g,赤茯苓60g,桑白皮(制)、川芎各30g,甘草(炙)15g。

.【制法】上药锉。

每次9g,加生姜、大枣,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主治】疸症发热,诸热。

2.二金汤(《温病条辨》卷二)【药物组成】鸡内金15g,海金沙15g,厚朴9g,大腹皮9g,猪苓9g,白通草6g。

【制法】用水1.6L,煮取60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温服。

【功能】健脾消积,利水渗湿。

【主治】湿热黄疸,失治而为肿胀者。

3.三物汤(《良朋汇集》卷二)【药物组成】茵陈蒿9g,栀子、黄连各6g。

【制法】用水400ml,煎取320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大便自利而黄。

4.大茵陈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药物组成】茵陈、黄柏各4.5g,大黄、白术各9g,黄芩、栝楼根、甘草、茯苓、前胡、枳实各3g,栀子4.5g。

【制法】上?咀。

以水900ml,煮取30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服。

得快下,稍息三四日,更治之。

【功能】健脾利湿,清热退黄。

【主治】黄疸,黄如金色。

5.大黄消石汤(《金匮要略》卷中)【药物组成】大黄、黄柏、消石各12g,栀子9g。

【制法】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纳消更煮取100ml。

【用法】顿服。

【功能】清热利湿,泻积除黄。

【主治】黄疸,黄色鲜明,腹部胀满,汗出口渴,大便便秘,小便不利。

6.万金丸(《医学入门》卷六)【药物组成】苍术60g,陈皮、厚朴、夜明砂各30g。

【制法】上为末,用绿矾60g化水,入醋少许,煮面糊或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50丸,米饮送服。

【功能】磨积去黄。

【主治】小儿黄疸。

7.山茵陈丸(《圣济总录》卷一七四)【药物组成】山茵陈15g,山栀子仁、秦艽(去苗土)、大黄(锉,炒)各22.5g,朴硝(研)、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各30g。

【制法】上药除郁李仁外,捣罗为末,与郁李仁和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黄疸良方 (1)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黄疸良方 (1)

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黄疸良方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以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发黄为特征,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新生儿溶血性疾病:①新生儿溶血症。

②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

2.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

3.新生儿肝炎。

4.先天性胆道闭锁。

5.其他:①缺氧窒息。

②母乳性黄疸。

③半乳糖血症。

中医称本病为“胎黄”或“胎疸”,主要由湿热熏蒸,寒湿阻滞,瘀积发黄引起。

一、如何诊断1.生后24小时出现,持续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

2.辅助检查:(1)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

(2)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5μmol/L;或者血清胆红素每日增加85.5μmol/L以上。

二、鉴别诊断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日出现,4~5日最明显,7~10日自然消退,早产儿3周自然消退。

三、中医治疗辨证论治。

1.湿热熏蒸:[证候]面目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茵陈5g、栀子3g、大黄0.3g。

2.寒湿阻滞:[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淡而晦暗,或黄疸日久不退,神疲身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苍白,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

[治法]温中化湿。

[方药]茵陈理中汤:茵陈5g、党参5g、干姜lg、白术3g、甘草2g。

3.瘀积发黄:[证候]面目皮肤发黄,颜色较深而晦暗无华,日益加重,右胁痞块质硬,腹部胀满,神疲,纳呆,食后易吐,小便黄短,大便灰白,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治法]化瘀消积。

[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3g、生地3g、牛膝lg、红花0.3g、桃仁0.5g、柴胡2g、枳壳2g、赤芍3g、川芎lg、桔梗lg、甘草2g。

四、西医治疗1.光照疗法:波长420~470毫微米的蓝光。

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5~8mg/kg,分次口服。

治疗黄疸验方

治疗黄疸验方

治疗黄疸验方
黄疸因多种原因使胆汁不能正常排泄所致,轻者出现巩膜黄染,重者全身皮肤发黄,小便黄如浓茶色。

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时,针对黄疸可用下列方法治疗。

1.葶苈子适量。

将葶苈子洗净,炒至黄色,再焙干研为细末。

每日两次,每次6克,用黄酒送服。

2.南瓜皮30克,黄柏3克。

将南瓜皮、黄柏放入锅内,倒入3碗水,煎至1碗。

每日1剂,水煎服2次。

3.茵陈20克,金钱草20克,玉米须20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

先将前3味一同入锅,加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去渣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粥,加白糖调味。

每日1剂,分2次食用,服至黄疸消退。

4.甘蔗250~500克,绿茶6克。

将甘蔗去皮,切成小片,加500毫升水煮沸,5分钟后取出,趁热冲泡绿茶。

每日1剂,分3次服。

5.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葫芦壳30~60克。

将上药煎汤,取上清汁。

每日1剂,煎服2次。

6.鲜白茅根50~100克,鲜车前草150克,加水3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绿茶10克,每日1剂,分2次服。

7.黄瓜皮不拘多少。

将黄瓜皮放入锅内,倒入水2碗,煎至1碗。

每日1剂,煎服3次。

8.鲜野甜菜适量。

将野甜菜洗净,沥干水分,捣烂绞取原汁内服。

每日1~2次,每次半碗原汁,加适量热酒冲服。

9.大田螺10~20只,取肉用黄酒半杯拌和炖熟,饮汤,每日1次。

10.鲜珍珠草60克(或干品30克),猪肝60~100克,清水适量,煎汤。

饮汤吃猪肝。

每日1次,连服5~6次。

黄疸当代妙方验方

黄疸当代妙方验方

黄疸当代妙方验方(一)黄疸(阳黄)方一【处方】茵陈13~31g【用法】水煎浓汁,1日2~3次分服。

忌食荤腥。

方二【处方】鲜白茅根63g【用法】水煎,加冰糖少许服。

【备注】又方:①干茅根31g,鲜茅根63g,水煎服,1日2次;②茅草花16g,冰糖31g,开水炖服。

方三【处方】凤尾草31g(1日量)【用法】水煎,分两次服。

【备注】本药用全草或根。

用量干者为31g,鲜者可加倍。

用法上有水煎(或加白酒适量同煎),或为末,以黄酒送下,或用鲜者洗净捣烂,取汁,调凉开水等量,当茶喝。

方四【处方】鲜马齿苋187~750g(1日量)【用法】分3次水煎服。

方五【处方】马鞭草19g(生、熟各半)【用法】水煎服,连服半月。

孕妇忌服。

【备注】马鞭草用量从9~63g不等。

有用马鞭草水煎代茶,连服2~3周,或加冰糖6g,水煎服。

方六【处方】灯笼草(原名酢浆,又名红姑娘,挂金灯)63g【用法】水煎,分2次服,可连服3或4剂。

【备注】又方:①鲜灯笼草根洗净,捣烂取汁服;②灯笼草全草2株,水煎浓汁,加糖适量服,1日2次。

方七【处方】鲜车前草【用法】捣烂绞汁,每次半碗,加入陈热酒(根据酒量大小)冲服,将被盖暖,汗出有效,连服数次。

【备注】又方:①治胆石症,身黄,用鲜车前草捣汁1大碗,饮服;②车前草31g,水煎,1日2次,连服7或8天。

方八【处方】益母草31g【用法】煎浓汁,随时饮,可连用5或6日。

孕妇忌服。

方九【处方】鲜紫花地丁1握【用法】捣汁1酒杯,加酒温服。

亦可用干者研末9g,温酒送服。

方十【处方】大青叶根63g【用法】用猪精肉63g炖服,如无肉可用水煎服。

方十一【处方】金钱草94g【用法】水煎服。

【备注】又方:①金钱草为末,每服9g,甜酒冲服;②金钱草1把,捣烂,加生盐少许,冲开水,澄清后服,连服3或4次。

方十二【处方】海金沙(研粉)【用法】每服8g,白开水送下,1日1次,连服1周。

方十三【处方】鲜鹅不食草(即满天星)31g【用法】捣烂,配猪瘦肉63g炖服,单用水煮服也可。

中医治疗黄疸有偏方妙招(专业文档)

中医治疗黄疸有偏方妙招(专业文档)

中医治疗黄疸有偏方妙招(专业文档)中医治疗黄疸有偏方妙招黄疸又叫做黄胆,是因血清中的某些病症促使皮肤过度发黄的病症。

小儿黄疸是比较普遍的,严重的患儿可引发胆管炎、败血症等。

那么,黄疸的治疗怎么才回有效呢?治疗黄疸,使用中医方法是最理想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措施:(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红枣,水煎代茶饮。

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猪肝,水煎服。

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灵芝,田鸡。

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

适用于阴黄。

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

黄疸症状:1、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

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

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

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2、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

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

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
退黄汤
【来源】王静安,《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茵陈15〜30克,桅子6〜9克,黄连3克,广郁金12〜15克,白蔻6克,香附15〜30克,苏梗9克,金钱 草30克,满天星30克,花斑竹30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诸药用冷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文火煎10分钟,取汁,水煎两次,二汁混合,视 小儿年龄给药,每日服4次,4小时服1次。
【组成】茵陈,金钱草,郁金,赤芍各12克,当归、生山楂各9克,虎杖6克,生大黄3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解】胎黄的发生,多因乳母湿热遗留于胎儿所致。方中茵陈,生大黄,金钱草有清热利湿之功,然《张氏 医通》中提到,"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无不瘀血阻滞也。”故在方中加用生山楂,赤芍,当归,虎杖,以增 强活血化瘀功效。近代药理证实,赤芍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扩张胆管;当归对动物实验性肝炎有保护作用:生山 楂活血消食和胃,对肝胃不和有纳呆的患儿尤为适合。总之,全方配方既清热利湿,又活血化瘀。是治疗婴儿肝炎 综合征(胎黄)的有效方剂。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一般服3〜5剂见效,15剂左右可愈。
利肝汤
【来源】田成庆,《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茵陈25克,板蓝根10克,败酱草15克,夏枯草、尾连,黄苓,黄柏,金钱草各10克,木通6克,滑石 15克(包煎)。龙胆草3克,柴胡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同时配用西药强地松。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利胆。
【方解】方中用车前子清热利尿;篇蓄利尿通淋,祛湿退黄;金钱草利胆通淋,清利退黄,以上三药有加强茵 陈,广郁金的利胆作用:山桅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大黄有清热解毒及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虎杖清热解毒,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及减轻炎症等,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甘草解毒,并调 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利胆之功,故有之多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发布时间:2021-09-03T06:38:03.63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李朝春[导读]李朝春(成都锦江大观医院;四川成都610066)西医认为黄疸是一组症候群比如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出现黄疸,酒精性或药物性肝硬化出现黄疸等。

而中医认为黄疸属于病名范畴,病机为感受湿热疫毒、导致肝气受阻、疏泄失常所致,症状以目黄、身黄、尿黄为表现。

1、黄疸的中医医结合治疗。

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方:山栀子15g、姜半夏12g、陈皮12g、柴胡8g、郁金12g、金银花15g、茯苓20g、川连9g、玄胡10g、黄芩12g、茵陈20g、大黄5g。

方解:茵陈、山栀子、黄芩、川连以主清利三焦、湿热,陈皮、柴胡、玄胡、郁金疏肝利胆,金银花、大黄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茯苓、姜半夏起到健脾利胃之功效,诸药同用,对治疗黄疸效果明显。

使用方式。

取温水400ml浸泡药物1小时,之后大火烧开转为文火再熬煮20分钟,取汁200ml,烧开,20分钟后取汁120ml,分早中晚两次温服,一日一剂。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强力宁40~80ml,茵栀黄40~60ml、丹参注射液20~30ml、分别加入IO%GS5OOml静滴,VitC3.0、VitB6O.3、肌苷0.510%门冬酸钾镁30ml。

YitK,4Omg加5%GS250ml静滴,每日一次,另外,初时治疗,宜选用氨苄青5.0加5%GNS2OOml静滴连用5天。

强力宁、茵栀黄、丹参注射液刚开始需要大剂量使用,1周之后患者的病情好转,改为小剂量。

在使用中药的同时配合西医治疗。

2、新生儿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的黄疸症状。

临床上可分为生理上黄疸和病理上黄疸。

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时期发生的概率约为60%,早产儿发生的概率在80%左右,一般为2~3天后发生,4~6天后达到高峰,第二周之后黄疸逐渐好转,消失。

黄疸方剂

黄疸方剂

黄疸阳黄湿热兼表方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与甘露消毒丹合用)功效:清热利湿,宣肺疏表。

歌诀:麻黄连轺赤豆汤,杏草姜枣梓皮帮,蕴热在里表郁闭,解表利湿能退黄。

热重于湿方剂:茵陈蒿汤功效:清热理事。

歌诀:茵陈蒿汤栀大黄,瘀热阳黄细参详,呕恶腹胀苔黄腻,身目鲜黄橘皮样。

湿重于热方剂:茵陈四苓汤(与甘露消毒丹合用)功效:除湿化浊,泻热除黄。

歌诀:茵陈四苓是验方,黄疸湿重热轻尝,五苓散将桂枝去,清热渗湿健脾脏。

胆腑郁热方剂:大柴胡汤(见腹痛篇)疫毒发黄方剂:《千金》犀角散功效:清心散火,解毒退黄。

歌诀:犀角黄连与茵陈,升麻栀子把热清,解毒退黄泻心火,擅治身黄颜如金。

方剂:五味消毒饮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歌诀:五味消毒蒲公英,银菊天葵紫地丁,火毒积聚红肿痛,清热解毒散疮疔。

寒湿症方剂:茵陈术附汤功效: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歌诀:茵陈术附寒湿伤,四逆汤在方中藏,茵陈白术肉桂入,温中化湿阴黄匡。

脾虚症方剂:小建中汤(见胃痛篇)名医验方方剂:虎蛇疗肝汤(万文谟)功效:解毒利湿,调肝理脾。

主治:黄疸属湿热蕴遏者。

歌诀:虎蛇疗肝益母草,苓术贯众赤白芍,郁金藿香太子参,寄生甘草与秦艽。

方剂:退黄三草汤(李昌源)功效:清热解毒,退黄除湿。

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急性发作。

歌诀:退黄三草车酸浆,天青地白蛇舌上,板蓝茵陈郁青叶,黄如鲜椐服之降。

方剂:五草汤(乔玉川)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急慢性肝炎湿热偏盛者。

歌诀:五草汤内五般草,车前鱼腥金钱找,龙胆败酱倍量用,毒清黄退停宜早。

方剂:犀泽汤(颜德馨)功效:凉血化瘀,解毒利湿。

主治:乙型肝炎属湿热蕴蒸,气滞血瘀者。

歌诀:犀泽败酱土茯苓,对坐草找不出林,解毒利湿兼化瘀,乙肝黄疸效验灵。

治疗黄疸的各种偏方验方

治疗黄疸的各种偏方验方

治疗黄疸的各种偏方验方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黏膜因胆红素增多、沉着所致的黄染。

在正常状态下,胆红素进入和离开血液循环的速度保持均衡。

如因为红细胞破坏过度,肝外胆道阻塞、肝细胞受损或机能减退等,都可出现黄疸。

(一)阳黄治疗方1.薏苡仁60克,水煎服。

2.薏苡仁根30~60克,水煎服,1日2次。

3.鲜桑根白皮15克,和冰糖加水炖服,连服3~4次。

4.青瓜蒌1个,焙干研末,1日3次,每服6克,开水送服。

5.枇杷叶(刷毛)60克,水煎,分2次服。

6.枇杷树根(干)120克,水煎去渣,加入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次,连服4日。

7.山豆根30克,研极细末,每服6克,1日1次温开水送下。

本方用于急黄,消腹胀。

8.独行菜(又名葶苈子)20克,炒黄/色,研细末,每服6克,酒送下。

9.甜味菜(鲜),捣烂绞汁,每次半碗,加陈热洒适量冲服,盖被使汗出,连服数次。

10.金钱草90克,水煎服。

11.金钱草,焙研末,每服9克,甜酒冲服。

12.地骨皮(鲜)120克,洗净捣烂绞汁去渣,临睡前以开水冲服1酒杯。

13.茵陈12~30克,水煎浓汁,1日2~3次分服。

注:服药期间忌食荤腥。

可连服10~15日。

14.茵陈、栀子根各30克,水煎服。

15.茵陈、大枣各30克,水煎服,1日2次,连服10日。

16.鱼腥草30克,水煎当茶饮,1日3次,连服4日。

17.茵陈、天花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8.茵陈、射干各9克,水煎服。

19.茵陈30克,白毛藤60克,水煎服,连服数日。

20.茵陈、苍术各9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9~15克,1日2次温开水冲服。

21.茵陈15克,浮萍4.5克水煎服。

22.茵陈、白鲜皮各9克,力煎服。

23.乌豆6克,海金砂3克.将乌豆炒至红黄/色,与海金砂共移极细末,每晨空腹与饭汤同服。

24.南瓜皮30克,黄柏3克.水煎服。

25.野甜菜(鲜)、黄花地丁(鲜)各60克,洗净,待水干共捣烂,用布绞取汁。

另用温开水冲朋明矾末0.6克,约30~60分钟,再服此药汁,每日1剂。

治疗阳性黄疸验方、乙型肝炎秘方名方

治疗阳性黄疸验方、乙型肝炎秘方名方

治疗阳性黄疸验方、乙型肝炎秘方名方
治疗阳性黄疸验方、乙型肝炎秘方名方,医者父母心,可能几行字,就能救你于危难之中,请关注作者、赞赏、转藏等,体质不同、仅供参考,欢迎咨询!
泻黄方:组成;菌陈30g、栀子15g、败酱草20g、大青叶15g、车前子20g、猪苓15g、泽泻15g、猪苦胆一具(烘干研粉)、大黄9g。

适应症:阳性黄疸,面目俱黄,胁痛口苦,恶心,不思饮食,小便黄赤。

乙肝解毒饮:组成:神仙对坐草30g、垂盆草g 、白花蛇舌草30g、七叶一枝花18g、生鳖甲10g、生山楂30g、紫丹参30g、软柴胡10g、全当归10g。

功效:疏肝、和血、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

治疗黄疸的土方法

治疗黄疸的土方法

治疗黄疸的土方法
治疗黄疸的土方法往往是通过中药和传统偏方进行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方法治疗黄疸的偏方。

1. 青果泡水:将多枚青果(也称绿果)洗净后,切成小块,然后加水煮沸,再把果肉和水一起放入容器中,备用。

每天早上空腹时,取一小杯青果水,分几次慢慢喝完,连续坚持10天,可以有效治疗黄疸。

2. 芦荟鲜叶汁:将鲜芦荟叶切碎,用榨汁机榨出芦荟叶汁,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30毫升。

芦荟叶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黄疸。

3. 金银花茶:将金银花适量放入杯中,加入开水冲泡,覆盖杯盖,静置10分钟后即可饮用。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黄疸。

4. 苦瓜汁:将苦瓜洗净切片后,用榨汁机榨出汁液,将汁液放入容器中备用。

每天早上空腹时,取适量苦瓜汁,分几次慢慢喝完。

苦瓜汁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降火,对治疗黄疸有一定效果。

5. 红豆汤:将适量的红豆洗净,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待红豆煮烂时加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10分钟即可。

每天饭前后各喝一碗红豆汤,可以促进尿液排出,从而达到治疗黄疸的效果。

6. 木耳炒蛋:将适量木耳切丝,打散鸡蛋,将木耳丝和鸡蛋一起炒熟即可。

木耳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治疗黄疸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土方法治疗黄疸的偏方,这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治疗黄疸,但并不保证每个人都适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自身情况来选择。

如果黄疸情况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草药偏方治黄疸

草药偏方治黄疸

草药偏方治黄疸“黄疸”草药偏方治黄疸方 1〔组成〕火炭母30g,鸡骨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湿热黄疸。

方 2〔组成〕鲜少花龙葵90g,鲜萝卜90g。

〔用法〕水煎服。

方 3〔组成〕鲜毛茛根或全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贴寸口或内关穴上(或下垫1片薄姜),至皮肤灼热起泡时即除去。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结膜炎。

方 4〔组成〕五加皮15g,羊蹄根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湿热黄疸。

方 5〔组成〕琴叶榕根60g,马蓝60g。

〔用法〕水煎服。

方 8〔组成〕蓬藁根120g,黄酒60g。

〔用法〕放少量水煎服。

〔组成〕含羞草决明60g,天胡荽15g。

〔用法〕水煎服。

方 8〔组成〕虎杖30g,白毛藤30g,水团花根30g,野薏米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 9〔组成〕鲜狭叶十大功劳根 60g,鲜栀子30g。

〔用法〕水煎服。

方 10〔组成〕鲜莲子草30g,金钱草15g。

〔用法〕水煎,加红糖服。

方 11〔组成〕荷莲豆草30g,萱草花30g。

〔用法〕水煎服。

方 12〔组成〕鲜白英60~1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7 天。

〔附注〕此方用于湿热黄疸。

方 13〔组成〕一枝黄花45g,水丁香15g。

〔用法〕水煎,一次服。

方 14〔组成〕丁葵草(干)15g,生鱼1条。

〔用法〕煎水服,每日1次。

〔附注〕此方用于阳黄。

方 15〔组成〕三颗针茎15g。

〔用法〕煎水服。

〔组成〕鲜大丁桂30g。

〔用法〕和红糖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咳血。

方 17〔组成〕大青根30~60g,猪肝60g,百草霜9g。

〔用法〕加水同煎服。

方 18〔组成〕过路黄3 叶,白荷包草9g,平地木9g,茵陈9g。

〔用法〕水煎,早、中、晚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黄疸初起,也可用于脱力虚黄。

方 19〔组成〕鲜大种鹅儿肠全草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 20〔组成〕山大黄12g,茵陈30g,问荆15g,车前草15g。

〔用法〕水煎服,1 日2 次,连服半月为 1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黄疸有绝招偏方(专业文档)
中医治疗黄疸有绝招偏方
黄疸又叫做黄胆,是因血清中的某些病症促使皮肤过度发黄的病症。

小儿黄疸是比较普遍的,严重的患儿可引发胆管炎、败血症等。

那么,黄疸的治疗怎么才回有效呢?治疗黄疸,使用中医方法是最理想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措施:
(1)、鸡骨草煲红枣:鸡骨草,红枣,水煎代茶饮。

适用于阳黄、急黄。

(2)、溪黄草煲猪肝:溪黄草,猪肝,水煎服。

适用于阳黄、急黄。

(3)、丹参灵芝煲田鸡:丹参,灵芝,田鸡。

将田鸡去皮洗净同煲汤,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阴黄。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导致50%-60%的足月儿以及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黄疸,5-7天开始消退,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周;而早产儿一般是在出生之后的3-5天出现黄疸,7-9天开始消退,最长会延长到3-4周。

对于新生宝宝发生的生理性黄疸,一般都不用特殊处理,可以多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这样就能帮助宝宝有效退黄。

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直接在猛烈的阳光下照射,避免紫外线伤害到宝宝稚嫩的皮肤。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黄疸母婴血型不合也会导致宝宝出现黄疸,一般都是在出生之后的2-3天内出现,常见的是ABO溶血导致的黄疸,即母亲是O型血,宝宝是A型
或是B型血导致的血型不合。

而且此类母婴血型不合不但会导致宝宝黄疸,还有可能会出现贫血和肝脾肿大的特征。

孩子出生之后如被诊断为新生儿溶血,一定不能拖延,要尽快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手术,不然黄疸加重很有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如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宝宝死亡,或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都是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宝宝身上,一般都是在出生后的3-4天出现,可能会持续2-3周甚至是2-3个月之后才消失。

母乳性黄疸宝宝其他方面都很正常,所以如果医生检查之后诊断是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可以暂停喂养一段时间的母乳,黄疸会随之渐渐消退。

药物性黄疸
母亲使用一些磺胺等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如母亲在孕期使用过非那根、安定等药物,宝宝出生之后黄疸会加重。

所以在孕期,母亲一定要谨慎用药,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先咨询专业的医生,切忌擅自用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
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