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它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
为了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制定了一系列的工程测量规范。
下面将对工程测量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测量目的和测量范围,确保对工程的全面、准确的测量;2.绘制详细的测量平面图,并标注测量控制点;3.调查了解场地环境、地质条件等情况,为测量提供必要的信息;4.准备好测量仪器和工具,并保证其精度和可靠性。
二、测量控制点的设置1.测量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要合理,能够覆盖整个工程范围;2.测量控制点的设置要牢固,以防止移动和损坏;3.确定好各控制点间的互测误差限,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三、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1.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2.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法操作,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3.根据工程的精度要求,确定测量的精度等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4.及时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检验,保证其测量精度。
四、数据处理和成果录入1.对测量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误差分析、平差等;2.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校核,确保其准确性;3.将测量成果按照规定的格式录入,并进行有效的备份和存储。
五、质量检验和验收1.对测量工作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2.对测量成果进行验收,确保其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3.及时纠正和改正发现的问题,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
六、安全保障措施1.在测量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2.确保测量现场的安全,包括防止人员和设备发生意外。
总之,工程测量规范是保证工程测量工作准确、科学、规范的基础。
只有遵循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流程,才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程质量。
因此,对于从事工程测量工作的人员来说,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做到规范施工、科学测量,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本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本工程测量规范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各种测量活动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最新版本的工程测量规范包括以下内容:一、编制测量方案。
在开始工程测量之前,需要编制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的目的、方法、仪器设备要求、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等内容。
同时,还需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方案的规划。
二、确定测量控制点。
在进行工程测量时,需要事先确定好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
测量控制点的选择应符合测量的精度要求,并且要考虑到实际施工情况和工程的特点。
三、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在进行工程测量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和测量目的来确定,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应符合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
四、进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工程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测量场地、检查测量仪器设备、校准仪器设备、保证测量环境的稳定等。
同时,还需制定测量操作规程,明确测量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五、严格执行测量过程。
在进行工程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测量方案和测量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及时处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相关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六、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工程测量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测量数据的整理和计算,对测量误差的评定和处理,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
七、测量结果的报告和备案。
在完成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后,需要编制相关的测量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备案。
测量报告应包括测量的目的、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测量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综上所述,最新版本的工程测量规范主要围绕测量方案的编制、测量控制点的确定、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的执行、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测量结果的报告和备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旨在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程质量。
工程测量规范50018-2022
工程测量规范50018-2022
1,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工程测量通用规范
主要内容如下:
2、基本规定
2.1 测量基准
2.1.1 工程测量空间基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地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当确有必要采用其他坐标系统时,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
2 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确有必要采用其他高程基准时,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
3 深度基准在沿岸海域应采用理论最低潮位面,在内陆水域应采用设计水位。
深度基准和高程基准之间应建立联系。
4 重力基准应采用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
2.1.2 工程测量时间系统应采用公历纪元和北京时间。
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工程施工测量应遵循“先规划、后测量”的原则,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第三条工程施工测量应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第四条工程施工测量人员应严格遵守测量规范,保证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第五条工程施工测量应及时对测量数据进行审核和处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工程施工测量应遵循“现场测量、实时处理”的原则,确保施工测量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工程施工测量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测量效率和质量。
第八条工程施工测量应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第九条工程施工测量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第十条工程施工测量应及时对测量数据进行归档和备份,确保测量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二章测量前的准备工作第十一条工程施工测量前应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第十二条工程施工测量前应对测量工作进行规划和设计,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和计划。
第十三条工程施工测量前应检查测量设备和仪器的完好性和准确性,确保测量设备和仪器的正常使用。
第十四条工程施工测量前应准备好测量的基准点和控制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工程施工测量前应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测量人员有足够的技术和经验。
第十六条工程施工测量前应了解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条件,做好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第十七条工程施工测量前应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八条工程施工测量前应核对测量方案和计划,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十九条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量方案和计划进行测量工作。
第二十条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应先对测量对象进行调查和观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十一条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测量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一. 引言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作用是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准确性。
本文旨在介绍建筑工程测量的规范和标准,包括测量原则、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二. 测量原则1. 准确性原则 - 测量数据应准确无误,并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2. 可重复性原则 - 测量过程和结果应能被他人复制和验证。
3. 一致性原则 - 测量方法和单位应与其他测量数据保持一致。
4. 安全性原则 - 测量工作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保障测量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三. 测量方法1. 三角测量法 - 适用于测量远距离和高度差的情况,通过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计算出目标物的尺寸。
2. 面测量法 - 根据目标物所在平面的特点进行测量,一般使用测量仪器对平面进行扫描,并生成相应的数字化模型。
3. 垂直测量法 - 通过水平线和垂直角度的测量,来确定目标物的垂直位置和高度。
4. 光学测量法 - 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例如使用全站仪进行定位和测量。
5. GPS测量法 -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适用于测量具有地理位置信息的建筑工程。
6. 激光测量法 - 利用激光器进行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建筑物的尺寸和形状。
四. 测量设备1. 全站仪 - 可以测量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斜距,适用于大范围的测量和定位工作。
2. 激光测距仪 - 使用激光束来测量目标物的距离,精度较高,适用于小范围的测量工作。
3. 自动水平仪 - 可以测量水平仪的倾斜度和角度,适用于水平面的测量工作。
4. GPS接收器 - 可以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出准确的地理位置,适用于需要地理信息的测量工作。
5. 数字测量仪 - 可以通过扫描或接触式测量来获取目标物的尺寸和形状,适用于建筑物的精确测量。
五. 测量数据处理1. 数据采集 - 使用适当的测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数据处理 -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结果和报告。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一、引言工程测量是指在建设、施工及后续维护阶段中,利用测量技术对工程对象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合理的工程测量规范有助于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减少错误和成本。
本文将探讨工程测量规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包括道路、桥梁、建筑等。
二、道路测量规范1. 坡度测量道路的坡度测量是确保道路设计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测量员应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对道路坡度进行测量,并在测量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坡度测量数据应详细记录,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2. 横断面测量道路横断面测量是为了确定道路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以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在进行横断面测量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测量每个测点的坐标和高程,并绘制详细的横断面图。
三、桥梁测量规范1. 跨距测量桥梁的跨距测量对于确保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跨距测量应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同时测量梁端的高程和坐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桥面平整度测量桥面平整度对于车辆行驶安全和桥梁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测量人员应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对桥面的平整度进行测量,提供具体的数据和建议,以便进行维护和修复。
四、建筑测量规范1. 建筑高程测量建筑物的高程测量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和震动。
测量人员应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对建筑物的高程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2. 建筑结构测量建筑结构测量是为了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测量人员应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测量,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分析报告。
五、总结工程测量规范对于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领域中,如道路、桥梁和建筑等,合理的测量规范能够帮助测量人员准确测量和分析数据,为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因此,各行业都应建立和遵守相应的测量规范,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推动行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1] 周建国. 工程测量的发展与规范化[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2,39(3):7-9.[2] 李伟, 刘梁.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及技术标准的探讨[J]. 建筑与文化, 2016, 24(4):135-136.[3] 张晓明, 杨辰. 桥梁工程测量规范与实践[J]. 现代交通科技, 2018, 36(3):19-21.。
工程测量规范GB-(测量误差)
工程测量规范GB-(测量误差)
引言
本文档为工程测量规范GB的一部分,详细规定了测量误差的
相关内容。
测量误差是工程测量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准确评估和
控制测量误差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定义
1. 测量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 随机误差:指同一测量对象在多次测量中,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无规律可循。
3. 系统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固定差异。
常见的系
统误差包括仪器本身的误差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确定测量误差
1. 测量误差的确定应基于科学可靠的方法和准确的数据。
2. 对于具体的工程测量,应根据不同的测量目的和要求,确定
测量误差的容许范围。
3. 在测量前应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校验测量仪器的准确性以及
评估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
控制测量误差
1. 在进行工程测量时,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按照规范的要
求进行测量。
2. 对于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随机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对于已知的系统误差,应进行补偿处理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4. 在进行测量前,应评估可能影响测量误差的因素,并采取相
应的控制措施,如避免外界干扰、合理布置测量点位等。
结论
准确评估和控制工程测量中的测量误差,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提供了测量误差的定义、确定方法和控制措施,建议在实际工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Note:* *The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in Chinese.。
工程施工测量的规范要求
工程施工测量的规范要求工程施工测量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地、地下设施、建筑物等进行精确测量的过程。
准确的测量数据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因此,工程施工测量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以下是工程施工测量的规范要求:1. 测量设备及仪器的准备与校验在进行测量工作之前,必须确保使用的测量设备和仪器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进行必要的校验和检测。
例如,测量仪器的精度、灵敏度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施工测量基准的确定在进行工程施工测量之前,必须确定适用的测量基准。
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测量对象,可以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和基准,比如全站仪、放射状控制网等。
同时,在确定基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地理、气候、地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为了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必须布设相应的测量控制网。
测量控制网是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于定位和测量工程中的各个重要位置。
在布设测量控制网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合理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并确保控制点之间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4. 测量数据的记录与管理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地记录和管理测量数据。
这包括记录测量仪器的读数、测量点的坐标数据、测量结果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测量数据管理系统,以便于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 唯一标识与保护为了避免施工测量数据的混淆和误用,需要为每个测量点和测量数据赋予唯一的标识符,并建立相应的标识符管理系统。
此外,在进行施工测量时,必须妥善保护测量设备和仪器,避免受到损坏和干扰,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测量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施工测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并据此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规划等工作。
因此,在测量结果的分析与应用中,必须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可靠的工程参数和结论。
同时,还需要将测量结果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和验证,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工程测量规范及施工方案
工程测量规范及施工方案一、前言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施工的准确性、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成败。
因此,为了规范工程测量活动,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特制定本工程测量规范及施工方案。
本规范及施工方案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以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测量活动,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达到工程建设的标准要求。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工程测量的相关资料和要求。
2.编制测量方案和测量程序,确定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3.准备必要的测量工具和器材,确保其完好无损。
4.委托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测量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测量的基本原则1.测量活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量工作必须由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确保测量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测量应当以实际情况为准,确保测量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
4.在进行测量时,应当保证测量工具和器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在测量结束后,应当对测量结果进行核对和验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测量方法和程序1.建筑测量在进行建筑测量时,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激光测距仪测量、GPS测量等方法,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测量程序包括:测量前进行现场勘测和验收,确定测量的范围和要求;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进行实地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测量结果进行核对和验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市政工程测量在进行市政工程测量时,可以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GPS测量、激光测距仪测量等方法,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测量程序包括:测量前进行现场勘测和验收,确定测量的范围和要求;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进行实地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测量结果进行核对和验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一、引言工程测量是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于确保工程品质、控制施工进度和实现工程效益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制定相关规范对于各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工程测量的规范和标准,希望能给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基本原则在制定工程测量规范和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准确性:工程测量数据应准确无误,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可重复性:同样的测量方法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测量员之间应能够重复得到一致的结果。
3.标准化:工程测量方法和流程应符合统一的标准,以便于各个环节的衔接和数据的比较分析。
4.经济性:在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测量成本和资源投入。
三、工程测量的组织管理1.测量计划编制:在工程测量前,应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明确测量任务、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要求等内容。
2.标志设置: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合理设置测量标志,以便于后续测量工作的进行。
3.测量数据管理:对于测量得到的数据,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数据的备份、存档和安全传输等。
四、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1.测量仪器和设备: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工程测量,并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2.测量方法: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等。
3.数据处理: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提交详细的测量报告。
五、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计划:制定详细的测量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流程。
2.质量检查:对测量工作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包括现场检查和数据验证,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质量评估:对测量工作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包括评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等。
六、工程测量的安全管理1.安全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现场安全措施:制定详细的现场安全措施,包括设置防护设施、指定安全区域和规范操作流程等。
工程测量施工规范(3篇)
第1篇一、前言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为了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特制定本工程测量施工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等。
三、基本要求1.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熟悉工程测量规范和操作规程。
2. 测量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3. 测量工作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 测量成果应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四、测量工作内容1. 施工控制网布设(1)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布设施工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控制网布设应满足精度要求,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控制。
2. 建筑物放样(1)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控制网,进行建筑物放样。
(2)放样应确保建筑物位置、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3. 施工过程测量(1)施工过程中,对关键部位进行测量,如轴线、标高、角度等。
(2)及时调整施工偏差,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监测(1)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沉降、裂缝等问题进行监测。
(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五、测量精度要求1. 平面控制网: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0,绝对误差不大于10mm。
2. 高程控制网: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0,绝对误差不大于5mm。
3. 建筑物放样: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0,绝对误差不大于5mm。
4. 施工过程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0,绝对误差不大于10mm。
六、测量成果管理1. 测量成果应完整、准确、清晰,便于查阅。
2. 测量成果应按照规定进行归档、保存和管理。
3. 测量成果的审核和验收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七、附则1.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规范由XX单位负责解释。
3. 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2篇工程测量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新工程测量规范
最新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地理、土壤、地貌、环境、建筑物、设备等因素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过程。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工程测量规范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新的工程测量规范,共计1000字:1.测量设备规范:1.1测量仪器应具备相应的测量范围和精度,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1.2测量仪器应经过定期的校准和维护,并保存相应的校准证明和维护记录。
1.3测量仪器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测量技能和操作规程。
2.测量任务规范:2.1测量任务应在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阶段确定,并编制测量任务书。
2.2测量任务书应包括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精度、测量周期和测量成果要求等内容,并由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2.3测量任务书的执行应由专业的工程测量人员进行,并记录相关的测量过程和结果。
3.现场测量规范:3.1现场测量前,应进行现场勘测,确定测量点位置和测量范围。
3.2现场测量时,应采用符合要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并进行数据的实时记录和处理。
3.3现场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问题,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数据处理规范:4.1测量数据应进行实时监控和备份,并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中。
4.2测量数据的处理应采用合理的数学和统计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应进行定期的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测量成果规范:5.1测量成果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和制图。
5.2测量成果应包括详细的测量报告和相应的图表,并附上相应的技术说明和数据处理过程。
5.3测量成果的审核和验收应由专业的测量专家进行,并由相关部门批准和确认。
以上就是对最新工程测量规范的简要介绍,工程测量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以上规范能够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一、前言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工程测量规范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工程测量规范,以帮助工程测量人员规范自己的工作。
二、工程测量规范概述工程测量规范是为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精度和正确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依据工程特点和测量目的,工程测量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术语和测量单位规定;2、测量基准的选择和测量基准点的设置;3、测量仪器与仪器检验规定;4、测量方案的制定;5、测量误差控制和处理方法;6、测量成果的处理和呈现规定。
三、基本术语和测量单位规定1、测量基准测量基准是测量工作中的一个基础概念,通常采用国家或地方建设行业测量规范规定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基准面。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采用国家测绘局颁布的《2000国家大地水准面》和《2000国家坐标参照系》作为测量基准。
2、测量单位测量单位是衡量物理量的标准,包括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角度单位(度、分、秒)、面积单位(平方米、亩等)和体积单位(立方米、升等)等。
在工程测量中,通常采用国际单位制,即SI单位制。
四、测量基准的选择和测量基准点的设置1、测量基准的选择测量基准的选择是测量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面和基准点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量基准点的设置测量基准点是测量基准的实体表现,通常由基点和附属点组成,基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附属点用于支撑、确定和转换。
五、测量仪器与仪器检验规定1、测量仪器的选择在建筑工程中,根据测量任务的不同,可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仪器,例如:折光仪、经纬仪、电子全站仪、GPS、数字水准等。
2、测量仪器的检验与校准测量仪器的检验是衡量测量仪器精度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比对、检查和校准等手段来实现,以避免由于测量仪器误差而带来的误差扩大。
六、测量方案的制定1、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是指建筑工程测量的范围,通常包括建筑物体形、界线、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方面。
工程测量规范新标准最新版
工程测量规范新标准最新版工程测量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确保了工程的精度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需求的不断变化,工程测量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最新版的工程测量规范的主要内容:1. 引言工程测量规范的制定旨在为工程测量活动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
2. 术语和定义本规范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定义,均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解释和界定,确保术语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3. 测量原则- 准确性:测量结果应尽可能接近真实值。
- 可靠性:测量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 经济性: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测量成本。
4. 测量设备和工具所有测量设备和工具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并通过定期校验以保证其性能。
5. 测量方法- 地面测量:包括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应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
- 空间测量: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无人机等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采集。
- 特殊环境下的测量:如地下、水下等特殊环境,应采用相应的专用设备和技术。
6. 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软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7. 质量控制- 测量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测量前的设备检查、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测量后的数据审核。
-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
8. 安全与环境保护在进行工程测量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测量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9. 规范的更新与修订本规范将根据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和修订。
10. 结语工程测量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促进工程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所有参与工程测量的人员和单位都应严格遵守本规范,以实现工程测量的高标准和高质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虚构的,实际的工程测量规范应参照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正式文件。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工程测量规范是为了确保工程测量活动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最新版的工程测量规范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最新版的工程测量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测量工程的任务和目的测量工程的任务是为了获取工程项目的准确数据,以完成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等阶段的需要。
测量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中准确计算和绘图、地理信息系统建模、变形和监控等活动的要求。
二、测量工程的基本原则测量工程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准确性原则:测量数据的精度应符合工程设计和验收的要求。
2. 规范性原则:测量工作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3. 经济性原则:测量工作应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测量的成本和工作量。
4. 安全性原则:测量工作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测量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三、测量工程的组织和管理测量工程的组织和管理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 测量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资格和操作证书。
2. 测量工程应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合理确定人员和设备的配置。
3. 测量工程的测量数据应及时汇总、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4. 测量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检验和校准,确保其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测量工程的内容和要求测量工程的内容和要求应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具体规定。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建筑工程测量: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测量、标高测量、结构变形测量等。
2. 土木工程测量:包括道路、桥梁、隧道等的线形和曲线形测量、地下管线的测量等。
3. 水利工程测量: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和流量测量、渠道和闸门的测量等。
4. 科学研究测量:包括地质、地理、环境等领域的测量活动。
五、测量工程的质量控制测量工程的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测量工程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2. 测量工作应由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一 般 规 定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测量(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式计算。
σ=22)(d B A •+ 式中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式计算;m=[]n WWN31 ()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异步环的边数;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2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的规定。
m≤ ()(Ⅱ)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
2 首级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边长,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
3 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6条。
4 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倍。
5 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6 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顾及参考站点的分布及位置。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控制点埋石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并绘制点之记。
Ⅲ)GPS 观测GPS 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GPS 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
GPS控制测量站作业,应满足下列要求:1 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
2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
3 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
4 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的测站信息。
(ⅳ) GPS 测量数据处理基线解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 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 。
2 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
3 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
GPS 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式的要求:δ5nWx ≤() δ5nWy ≤() δ5nWz ≤() W =222z y x w w w ++ ()δ53nW ≤() 式中n-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2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式的要求。
δn Wx 2≤ () δn Wy 2≤ ()δn Wz 2≤ ()W =222z y x w w w ++ ()δn Wx 32≤ ()式中n-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3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式的要求:δ22≤∆d ()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的异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条第3款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 外业观测数据检测合格后,应按条对GPS 网的观测精度进行评定。
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 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在WGS-84坐标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并提供各观测点在WGS-84坐标系统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等.2 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 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后三维约束平差。
2 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3 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4 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导线测量(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倍。
(Ⅱ)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埋石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 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 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 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 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导线点的埋石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三、四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Ⅲ)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的规定。
表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
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3 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15ˊ,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