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建筑艺术

合集下载

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鉴赏

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鉴赏

现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鉴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艺术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创新。

现代建筑作为一种革新的艺术形式,借助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思想,呈现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建筑世界。

而这些建筑的风格也日趋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对现代建筑风格的鉴赏,更好地欣赏现代建筑的美妙之处。

一、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欧洲大陆及美国等地诞生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和极简主义的结合,去掉了传统建筑的浮华和繁杂,更加关注建筑的实用和功能性,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

现代主义风格的代表建筑有法国的勒·柯布西耶馆和美国的洛伊德·赖特设计的格拉斯市政厅等。

二、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一度流行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家。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多元文化的交融,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并且它不再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分隔建筑,而是强调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追求极度的个性化和表达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有美国的盖蒂中心和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

三、未来主义风格未来主义风格强调现代技术和无限的创意,将科技趋势与艺术和建筑的创新相结合。

未来主义建筑的特点是科技感极强,曲线纵横,极具未来感。

未来主义风格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极为少见,但代表了一种极具创意的建筑形式。

未来主义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有迪拜的迪拜塔和南非的耶加直升机扭曲塔等。

四、环保主义风格环保主义风格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设计概念基于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在建筑材料、结构等多方面都秉承了环保理念,致力于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环保主义建筑强调对能源、空气质量、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环保主义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有加拿大的温哥华国际机场和意大利的波多黎各艺术学院。

总之,现代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审美视觉,如何鉴赏现代建筑成为了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美妙之处,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鉴赏,才能领受到其修身养性的视觉体验。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 ③理论家:提出建筑创造的七原则:真实,纪念性,服从。 • 拉斯金在《建筑七灯》中说:“我们对任何建筑都要求它有三种良好 的品质 • 一、它服务好,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做它应该做的事---功能合理 • 二、它说得好,恰当的字眼说它应该说的话---表现思想精神 • 三、它很好看,不论它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它都应该叫我们看起来 喜欢---形式美观 • 一座建筑物,不可能是真实的又是仿古的,拉斯金寻求新风格,但新 风格必须建立在哥特的基础上:结构像哥特建筑那样忠实,装饰自然, 平面和形体自由活泼,像中世纪世俗建筑,特别推崇意大利威尼斯的 哥特建筑-----维多利亚哥特,特别在住宅中成就最大。
• • • • • • • •
B、浪漫主义,19C30G---70G 浪漫主义成为主流。 又称哥特复兴,以哥特风格出现,富于画意和神秘气氛。 真实---避免虚假的使用材料和隐蔽支柱,也不用机器加工而用手工。 纪念性---建筑要为未来而建,因为建筑只有经历风霜,饱含历史联想 之后才会伟大。 顺从---就要忠诚于过去的建筑形式,同时也强调艺术创造性。 ④活动范围: 教堂、学校、车站、住宅,各地区发展不同,英德流行较早,法、意 流行较小。 代表建筑:英国国会大厦,巴雷爵士做的设计原采用古典主义和意大 利文艺复兴混合的手法,在建造过程中,英国女王为了抵抗,在兴起 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强化基督教,提倡哥特式建筑,国会大厦大致对称, 但西南角有一个维多利亚塔高102.4m,西北有一个大钟塔高100.3m, 挂着13T重的大钟,两座灯塔打破了原来的古典主义立面,形成了哥 特式跳跃的轮廓,它沿着泰晤士河的立面,虽然也哥特化了,但是遗 漏着古典主义平稳的构图。
• • • • • •
③ 批判性与古典主义的理性的比较(政治要求不同) 前者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借助于共和时代的罗 马文化,最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从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自由 思考的社会,反应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后者强调民主,维护君权——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 ④ 古典复兴的建筑理论——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没有 理由的装饰一律不要 a、建筑的理性是功能,是自然,是真实。 b、强调回归自然,反对古典主义蔑视自然的态度→凡 是自然创造的都是正确的。

西方现代建筑装饰理论

西方现代建筑装饰理论

包容性设计
关注不同人群的需求,如 老年人、残疾人等,在建 筑装饰设计中提供无障碍 设施和人性化关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功能主义强调以最少的材料和劳动达到最大的使用效果,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 性。
功能主义在建筑设计中注重比例、线条和几何形状的运用,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统 一。
简约主义
简约主义主张去除一切非必要 的装饰,以简单、纯粹的形态 来表现艺术的本质。
简约主义追求以最简单的形式 和色彩表现艺术的精髓,强调 空间的流动和光影的变化。
简约主义
主张去除多余的装饰,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 为主。
功能主义
强调建筑装饰应服务于建筑的功能,而不是仅仅 作为装饰元素存在。
抽象主义
采用抽象的几何形状和图案,通过视觉效果来表 达建筑的现代感和美感。
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起源于欧洲,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 艺术运动的影响,开始探索现代建筑 装饰的理念。
动态和多样化的形式。
空间与功能
通过重新定义空间和功能的关系, 解构主义建筑师创造出灵活多变的 空间布局,以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 性和变化性。
元素与细节
解构主义建筑装饰注重对建筑元素 的分解和重新组合,强调细节的创 新和个性化,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 效果。
材料与技术的创新
新材料的应用
解构主义建筑师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材料,如高强度钢材、玻璃、 塑料等,以实现更加灵活和自由的结构形式。
隐喻
后现代主义建筑装饰理论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 色彩等元素,表达特定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
象征
后现代主义建筑装饰理论中的象征手法常常用于表达某种文化或社会意义,例 如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或图案,以表达对历史、文化或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08-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08-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瓦西里· 瓦西里·康定斯基
3 特点: 特点: 俄国构成主义赞美工业文明的成果, 俄国构成主义赞美工业文明的成果,尤其对机械 的结构方式感兴趣,主张将“结构”作为设计的 的结构方式感兴趣,主张将“结构” 根本出发点, 根本出发点,用功能性和结构的合理性取代艺术 地再现性。这一观点成为现代主义设计, 地再现性。这一观点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尤其是 建筑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出了抽象化、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出了抽象化、几何化的特点之 还常常体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 外,还常常体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显示了 苏联当时的革命激情和艺术为无产阶级和新政府 服务的思想。 服务的思想。
现代设计史
第八章 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等 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等 欧洲国家,最早产生于建筑领域, 欧洲国家,最早产生于建筑领域,在二三十年代 达到高峰, 达到高峰,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设 计运动。现代主义艺术的思想、设计理念, 计运动。现代主义艺术的思想、设计理念,体现 出鲜明的革新性 民主性、大众性、 革新性、 出鲜明的革新性、民主性、大众性、主观性和形 式主义、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等特征;强调“功 式主义、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等特征;强调“ 等特征 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功能主义设计, 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功能主义设计,表现出强 烈的民主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思想。 烈的民主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思想。
灰色的树 1911
3 设计风格: 设计风格: 坚决反对写实再现的绘画和设计方式, 坚决反对写实再现的绘画和设计方式,坚持 抽象原则,将简单的几何形作为造型基础, 抽象原则,将简单的几何形作为造型基础,用这 些几何结构形成结构组合, 些几何结构形成结构组合,同时每个结构单位依 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可试性。 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可试性。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1、1920年,勒柯布西耶创办杂志《新精神》。

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为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依据,表明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运动的到来。

城市集中主义者,拟建巴黎市中心区。

第一个几乎全部以预制混凝土外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是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

其尺寸系统是根据“模数理论制定的。

2、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重要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成为第一做真正的“现代建筑”。

3、格罗皮乌斯从美国的建造方法中得到启发,提出了改进住宅建设的建议。

远在1910年,就设想用预制构件解决经济住宅问题,这是对建筑工业化最早的探索。

4、包豪斯前身魏玛公立建筑学院。

5、1926年,密斯设计了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采用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

1926年,担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副主席,1927年在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规划主持。

30年后,巴特宁设计主持了国际住宅展览会。

6、阿尔托无疑是现在建筑最杰出与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派的理性和美国有机建筑的诗意,更有他独有的抒情,即对使用者在人情上的诚挚考虑。

普兰顿曾把他的作品称为是异质共存的建筑。

也有人把他称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建筑的联系人。

7、巴西利亚的规划方案——科斯塔;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为尼迈耶。

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勒柯布西耶、尼迈耶。

8、前川国男的10层晴海公寓为日本住宅公团主板的东京港湾工业区住宅建设的著名实例。

丹下建三设计的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券门。

前川国男设计的京都文化会馆与东京文化纪念会馆。

林昌二设计的皇居旁大楼被认为是具有“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建筑”。

9、战后城市重建,华沙模式——恢复以前的原样进行重建;鹿特丹模式,另起炉灶进行重建。

保护历史性城镇——威尼斯宪章。

10、最早的幕墙的实例是联合国大厦的秘书处大楼,被认为是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代表作的是利华大厦。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图10-18 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宫
重形式美。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艺术
3 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宫
图10-19 巴黎埃菲尔铁塔
巴黎埃菲尔铁塔是世 界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伟大建筑。它是1884 年法国政府为庆祝1789年 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举办 世界工业博览会而兴建的 一座永久性纪念建筑。
2 造型灵活多样
悉尼歌剧院是由世界著名的 丹麦建筑师伍重设计的,它位于 悉尼大桥附近的一个三面环水的 奔尼浪半岛上。悉尼歌剧院造型 奇特、外观不凡,既似群帆泊港, 又如白鹤惊飞,极富诗意,极易 激发人的想象力,已成为当今世 界造型最优美的著名建筑之一。
图10-23 悉尼歌剧院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二、20世纪的现代建筑艺术
1. 对建筑空间的重视 2. 造型灵活多样 3. 建筑装饰简化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二、20世纪的现代建筑艺术
1 对建筑建筑的“主角”。长 期以来,西方古典建筑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建筑外 观的艺术处理上,而现代建筑师则认为,墙、柱、屋顶等 只不过是建筑的外壳,人们建造房屋的根本目的不在于 取得这个外壳,而是在于取得这个外壳所包容的那个 “空着的部分”——建筑空间。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二、20世纪的现代建筑艺术
2 造型灵活多样
图10-22 纽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纽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伊·沙里宁 设计的,它位于纽约肯尼迪机 场。它最成功的地方,是根据 使用的要求和候机楼的性质创 造了新颖动人而又实用的造型。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二、20世纪的现代建筑艺术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欣赏
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埃菲尔铁塔>
新艺术的实验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传统艺术
《教皇英诺森· 十世》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草地民》 德拉克洛瓦(法)
《埃克河边的磨坊》 雷斯达尔(荷兰)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在艺术理论,艺术标准,创作 手法,语 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的不同于 传统绘画 新艺术。 否定客观主义,提倡主观表现
13
西方现代艺术
转化?
西方艺术 现代艺术
动力?
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动力源是什么?
1、摄影的发明 (艺术)
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 (社会)
3、宗教的衰落 (宗教) 4、哲学的影响 (哲学)
——从再现客观世界到主观表现世界 ——表现形式从具象到意向、抽象
保罗· 塞尚(1839—1906)
• 保罗· 塞尚(1839—1906)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 结识了马奈、毕沙罗等印 象主义画家,并多次参加 印象主义画展。后来,他 由于不满于印象主义的艺 术追求,而与印象主义者 分道扬镖,从此专心于自 己的艺术探索,并在绘画 上取得巨大成就,成为西 方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卓越 的、划时代的画家。
表 现 主 义
主要代表:蒙克、恩索尔
超现实主义
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 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 “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 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 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13 西方现代艺术
(一)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动力
1.摄影的发明 2.大工业的发展
3.宗教的衰落
4.哲学影响
(二)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

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粗野主义:保持建筑的自然本色,混凝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粉刷,构件直截了当、生硬。
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史密森夫妇的亨斯特顿学校
2、典雅主义:(形式主义、新古典主义)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传统形式。
密斯的西柏林美术馆 斯东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雅马萨齐(山崎实)的纽约世贸中心
罗杰斯、皮亚诺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 斯特林的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
7、探索共享空间与新颖空间:共享空间的七点手法①既有规律又有变化②动态③水④交往空间⑤共享的空间⑥自然⑦照明、色彩、观光电梯
波特曼的旧金山海亚特旅馆 亚特兰大桃树街广场旅馆
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东馆
8、新陈代谢派:插拉式建筑,立交方式,过时建筑随时可以撤换。
丹下健三的山梨县文化会馆 黑川纪章的中银仓体大楼
9、奇异建筑:奇形怪状。
吕卡多。波菲尔 西班牙森纳杜别墅
3、隐喻主义:(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个性强烈。
具体象征,小沙里宁的肯尼迪侯机楼 乌特松的悉尼歌剧院
抽象象征,汉斯的柏林爱乐音乐厅 林璎 美国越站纪念馆
4、新乡土主义: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的融为一体,继承了阿尔托的主张,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主流创作现象。民族的样式和地方的材料,具有历史感和人情化特色。
伦佐。皮亚诺的让-玛丽。吉芭欧文化中心 安藤忠雄的塞维利亚博览会日本馆
5、光亮式(银色派):大片的玻璃幕墙,国际式的延伸。
SOM的纽约利华大厦 1952 第一座全玻璃幕墙建筑
贝聿铭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6、高技派:建筑造型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倾向。建筑电讯派是高技派的激进派,电报式建筑语言,设备暴露。

西方现代设计史2 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设计史2 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

一战到二战之间的设计运动:艺术装饰风格:法国帝国大厦洛克菲勒大厦构成主义:俄国第三国际纪念塔-塔特林风格派:荷兰红蓝椅-里特维德包豪斯:德国包豪斯校舍钢管椅-拜耶各国现代设计要点:德国: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乌尔姆、科拉尼、青蛙设计美国:福特T型车、流线型风格、设计师职业化、有计划废止制、罗维—冷点冰箱意大利:简约美学、反设计运动、孟菲斯、索特萨斯北欧:雅各布森、阿尔瓦阿图日本:双轨制、索尼公司、各国家设计特点:美国:商业化、职业化斯堪的纳维亚:人情味、环保日本:双轨制,(现代设计、传统手工设计)意大利:夸张、浪漫、激情德国:理性、秩序、冷漠第三节装饰艺术运动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它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

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大战之问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装饰艺术的各个领域,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巴黎国际现代化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时间:20世纪20-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出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一个“装饰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旨在展示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

但装饰艺术这一术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设计风格,和新艺术运动一样,是一场设计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形式上的来源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2)原始艺术的影响;3)简单的几何外型;4)舞台艺术的影响;5)汽车的影响;6)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系列。

特点:从装饰艺术作品的风格上分析,它受到了当时西方流行的现代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影响,在形式上受到古埃及艺术、非洲原始艺术以及美国爵士音乐和当时设计师所探讨的现代风格的影响。

在选择造型时,装饰艺术首先从各种历史主义风格和异国情调的文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然后把这些形式与具有现代特点的造型糅合起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悉尼歌剧院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第十页,共26页。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东京代代木国立(ɡuó lì)综合 体育馆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第十一页,共26页。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法国巴黎卢浮宫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第十二页,共26页。
Architecture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Architecture
外国(wàiguó)近现代建筑艺 术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dàshà)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第十八页,共26页。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香港中国银行(zhōnɡ ɡuó yín xínɡ)大厦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dàshà)


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第十九页,共26页。
Architecture
第二页,共26页。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为了纪念法国 (fǎ ɡuó)大革命一百周年和庆祝 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成的,位于 巴黎市中心美丽的塞纳河畔,铁 塔以其设计者——著名的法国(fǎ ɡuó)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的名 字命名。铁塔占地一万平方米, 总高32O.775米,全塔由1.2万个 构件组成,使用了25O万个铆钉, 自重9000 吨。设有餐厅、咖啡馆、 酒吧间、游艺场和休息室、瞭望 台,人们可以从不同的高度,尽 情俯瞰富有诗情画意的巴黎景色。 在距地面3O0米处的第四级平台是 一座气象站,在晴天,从这里可 以远眺96公里之遥。再往上,便 是直指苍穹的电视发射天线。

《外国近现代建筑》PPT课件

《外国近现代建筑》PPT课件

折衷主义(Eclecticism)
代表建筑 :
1.巴黎歌剧院(1861~1874)
意大利晚期巴洛克风格,掺 杂烦琐的洛可可雕饰)
2.巴黎圣心教堂(1875~ 1877)
3. 189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 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 建筑的一次大检阅
第十一页,共51页。
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欧洲最富盛名的歌剧院之一。巴黎歌剧院 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装修豪华考究,富丽堂皇, 反映出法兰西文化的气质与风格。
第三十二页,共51页。
意大利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诞生的标志: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 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 于1909年2月在法国 《费加罗报》发表 〈未来主义的创立和 宣文〉。
第三十三页,共51页。
建筑师圣伊里亚
圣伊里亚(Antonio SantElia,1888-1916)出生于意 大利北部的科摩市 ,1912 年,在米兰开业,在米兰 期间,圣伊里亚与“未来 主义”者来往,在他们的 影响下他于1912年-1914 年间画了一系列以“新城 市”为题的城市建筑想象 图,大约有数百幅之多。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1852~1926) ,西班牙巴塞罗那建筑师。
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 族教堂(1883-1926),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 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 一),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吉埃尔礼拜堂和居埃 尔公园。
建筑观念: 用有动势的空间联系起内部世界;他从自然环境中生长出
高迪作品——居尔公园
居埃尔公园中的建筑是高迪创作生涯 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最充分地表现 了他的美学思想。
第二十八页,共51页。
高迪作品——居尔礼拜堂
第二十九页,共51页。

西班牙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色

西班牙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色

西班牙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色巴塞罗那,这座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现代主义建筑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盛行于欧洲,而巴塞罗那则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心。

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色独具一格,充满了艺术性和创新性。

首先,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

建筑师们将建筑物的每个角落都设计得精致而华丽。

建筑立面上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瓷砖、镶嵌物和雕塑等,这些元素使建筑物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例如,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圣家堂,其立面上的雕塑和色彩斑斓的瓷砖让人赞叹不已。

这种注重细节和装饰的风格特色使巴塞罗那的现代主义建筑与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其次,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强调曲线和有机形状。

与传统的直线和方形建筑相比,现代主义建筑更加注重流线型的设计和自然的形态。

建筑师们通过使用曲线、弧线和波浪形等元素,使建筑物呈现出流动感和动态感。

例如,卡洛斯·鲁伊斯·达尔布斯设计的巴特略之家,其外观曲线流畅,仿佛是一条蜿蜒的河流。

这种强调曲线和有机形状的风格特色使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显得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此外,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建筑师们不仅注重建筑本身的设计,还将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等融入到建筑中。

这种多元艺术的融合使巴塞罗那的现代主义建筑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艺术的灵感和创造力。

例如,拉蒙·卡塞亚设计的卡塞亚·巴特略公园,其建筑和雕塑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

这种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色使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最后,巴塞罗那现代主义建筑体现了地方文化和历史的特色。

建筑师们在设计中融入了当地的传统元素和历史背景,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例如,路易斯·多梅内克设计的卡萨·巴特略,其外观上的石雕和拱门等元素,展现了巴塞罗那的历史和文化。

这种注重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风格特色使巴塞罗那的现代主义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北欧新建筑探索
荷兰以建筑师伯尔拉赫为 代表,反对折衷主义,提倡 净化建筑,主表现建筑造型 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能 够表达时代特点,
图3证券交易所,采用荷兰 精美砖工,清水砖墙,不加 粉刷,内部采用钢拱架与玻 璃顶棚的新结构,体现新时 代新功能,
图4 芬兰老沙里宁的赫尔辛基火车站 图3 荷兰伯尔拉赫的阿姆期特丹交易所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汪梦林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阶段划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 月革命
现代史:1917年——至今
近现代代建筑史的发展阶段: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复古思潮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 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两战间现代建筑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二战后现代建筑思潮
生平简介: 1883年生于柏林; 1907~1910年贝伦斯事务所工作; 1911年与迈尔合作设计法古斯工厂 见图1 ; 1919年出任包豪斯 Bauhaus 校长,1928年离开; 1925年设计包豪斯校舍 见图2 ; 193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任教; 1945年成立协和建筑事务所 TAC ; 1949年设计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见图3 ,
外国近代建筑史
二. 世纪之交欧美对新建筑的探索
1. 艺术与工艺运动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 Movement 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 The Secession 北欧新建筑探索 芬兰、荷兰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德意志制造联盟 Deutscher Werkbund 法国钢筋混凝土
图6 格罗皮乌斯和迈尔合作设计的法古斯工厂
外墙以玻璃为主, 造型简洁、轻快、
透明,表现了现代 建筑的特征,

立体主义绘画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

立体主义绘画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

识形 态都带来 了 巨大 的变化 。 这段 时期 达 , 以形 似 而 求 意 胜 的 精 神 正 是 中 国 建筑 设 计 中发 挥 新材 料 ,新 结 构 的 特 不 对生活在 当时的人 们来说起着 非常大 的 传 统文 化的精髓 。 也是 为什 么毕 加 索 性 :主 张 坚 决 摆 脱 过 时 的 建 筑 样 式 的 束 这 促 动作 用。 艺术 家们不 惮于 用最热情 洋 和 马蒂斯听说 中国人想跟他们 学画而感 缚 .放手 创造新 的建筑 风格 :主 张发展 溢的画笔与语言来 讴歌与赞赏这 场史无 到 万 分 惊 讶 的原 因 。
革命 的顶峰 时期 。 快速 的工业发展 和城 此 多说 一 句 , 于 现 代 主 义 艺 术理 念 的 师要研究 和解决建筑 的实用功能 和经 济 关
市 的迅 速 膨 胀 给 人 们 的 生 活 、工 作 、意 核 心 内容 是 追 求作 者 主观 体 验 的表 问题 主张积 极采 用新材 料 、 新结 构 , 在
术革命 摆在 当时人们 的面 前。
在 2 年 代初 发表 了一系列 文章 . O 阐述 新 面 的研究 与论述 。 与现代 西方建筑 具 而
作 为对文艺复兴或 者古 典主义 的一 观点 ,用示意 图展 示未 来建 筑的风 貌 。 有最 亲密血缘 关系的艺术莫过于 立体 主 种反 弹 ,尤其是 照相机 的 出现 艺术 家 少即 是多 ”的建 筑理 念影 响 了几十 年 义绘 画 了。 立体 主义绘 画与现代 建筑 无
前例 的 巨 大 变 革 . 至 有 些 流 派 达 到 了 甚 现 代主 义建 筑思 潮产 生 于 _ l 纪 9世
新 的建筑 美学 创造 建筑新 风格 。 建筑与艺术观 念在这场 划时代的变
狂 热的程 度 .诸如 未来主义 等 。这是 继 后 期 ,成 熟于 2 O世 纪 2 年代 .在 5 一 O O 革 中都产 生 了相应 的变化 。 毋庸 置疑绘

西方现代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大浴女 塞尚
1900——1905 后印象派
安格尔的绘画有哪些特点?
安格尔的绘画精于 形状的描绘和冷静、 清晰的构图。 安格尔是古典主 义画派的最后代表, 崇拜希腊罗马艺术 和拉斐尔,和大卫 一样捍卫古典法则, 但又对中世纪和东 方异国情调表现出 浓厚的兴趣,因而 被一些艺术史家戏 剧性地划入浪漫主 义画派。
呐喊 蒙克
1893
内战的预感 达利
1936
从中世纪供人顶礼膜拜的圣像画,到借宗 教题材来表达个人情感意识的作品,题材的内 容是被延续了……然而作品精神涵义被偷换了, 这是又一次借尸还魂。
从热衷宗教到关注现实…… 而精神世界却陷入了虚无和迷茫中……
哲 学 的 引 领
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各种哲学思潮如: 存在主义……
安迪· 沃霍尔 《玛丽莲· 梦露 》
利用摄影与丝网版画 相结合,大量的复制,使 画面出现了单一的重复性, 强调了主题再现。这种在 绘画技法与观念上的革新, 颠覆了传统绘画,产生了 批量制作的艺术作品,紧 扣了波普艺术的主旨—— 易被大众拥有与接受,短 暂、流行、廉价。
波 普 艺 术 作 品
思考:波普艺术的特点是哪些?
《 塔 年 巴 林 舞 场 有 动 态 的 象 形 文 字 》 塞 维 里 尼 1912
《爱国庆祝会》 卡拉 1914年
纸板拼贴
三、无方止境的形式创新 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现代主义艺术的方兴未艾——波普艺术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 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 通俗艺术。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 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 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 的称号。
《自画像》 保罗· 塞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建筑艺术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调研报告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产生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

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

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

60-70年代以后,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和修正现代建筑的思潮。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
解决了。

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

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

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

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

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

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

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人类建筑活动总是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紧密地相联的。

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相呼应的。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西方经济急速发展的繁荣期,消费社会的纸醉金迷,贫富差距的悬殊、自然环境的破坏、战争的残酷。

后现代建筑师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

他们在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审慎和清醒地考察后,对其进行了“重写”。

他们以反讽和戏拟的手法,在历史碎片和日常生活中获取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资源,进行任意的拼帖;在反抗形而上学、权力话语和结构束缚的同时,力图形成自己多元和折衷的思想;后现代主义建筑拓展了现代建筑中未曾包含的文化内涵,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风格及表现手法进行了修正和超越,从而使建筑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它们在理论上批评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

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对时代的不适应,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在建筑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

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

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文丘里认为,“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吓服了”。

文丘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与正统现代主义建艺术观点截然不同的建筑创作主张。

也不要条理分明刚愎无人性枯燥和所谓的有趣;我宁要世代相传的东西,也不要‘经过设计’的;我主张随和包容,不要排他性;宁肯丰盛过度,也不要简单化,发育不全和维新浪头;宁要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也不要率直和一目了然;我赞赏凌乱而有生气甚于明确统一。

我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我宣布赞成二元论。


文丘里针对现代主义建筑师密斯的名言“少即多”,提出“少不是多”,并且说“少即枯燥”。

文丘里认为应该打破常规。

他说在同一座建筑上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尺度不一致的方向感,以及不协调的韵律。

他主张让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建筑元件在同一建筑上并置或重叠在一起,不分主次地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激烈地排斥建筑遗产和传统。

与此相反,文丘里强调建筑遗产和传统的重要性。

他说建筑师应该是“保持传统的专家”。

不过,他推崇“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并非要建筑师严守建筑传统。

文丘里认为,一座建筑物允许在设计上和形式上“不完善”,可以搞“平庸”的和“丑”的建筑。

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1美国的罗伯特·文丘里---《栗子山母亲住宅》,在这座建筑中,他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原则,想改变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的单调特点。

他的设计依然是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简单而明确。

文丘里反对现代主义建筑常用的平屋顶、方
盒子的造型,而采用了传统建筑常用的坡屋顶,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重新发现和重视。

然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复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

烟囱偏向一边,而非正中。

在对称轴线上又有一条圆弧,却又断掉。

同样在轴线上还有一道深深的裂隙。

还有门洞,一半是斜的,而且门偏向一边。

左右的窗户虽单体相同,却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整体。

总的来看,在细部上虽不对称,却也平衡。

2美国的菲利普·约翰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1982年设计,1984年落成。

这座拼贴了古典风格、现代高层建筑风格、巴洛克时代的堂皇风格和现代商业化POP风格的建筑,堪称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被称为历史上对后现代主义的方向最有影响的建筑,大楼的结构是现代的,但在形式上则一反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风格,采用传统的材料,加强了建筑的对称性和古典性,因此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全部风格:装饰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历史建筑的借鉴,折衷式的混合采用历史风格,游戏性和调侃性地对待装饰风格。

为改变现代建筑单调面貌开创了先导。

这座建筑奠定了后现代主义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他的经典之作,如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

3美国的迈克尔·格雷夫斯---1980-1982《波兰特市政厅》。

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些怪,一种未曾见过的形象,既不像充斥世界的冷冰冰的火柴盒式现代建筑,也不同于法国凡尔赛宫那样繁琐的古典主义建筑。

它平面方形,是个粗粗的方方筒子,如果不是进行了多种
的立面划分,并加上色彩和装饰,它简直像一个巨大而沉重的下蹲的实体,一个傻头傻脑的家伙。

特别是广泛采用古典主义基本设计语汇,使设计得以摆脱国际主义的一元化限制,走向多元、装饰主义的新发展。

格雷夫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设计了一系列的建筑,如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休曼那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的公共图书馆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

4 美国的阿德里安·史密斯---《哈利法塔》,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是韩国三星公司负责营造,2010年1月4日竣工,为世界上第一高楼及人工构造物。

哈利法塔总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凝土、9万吨钢材及14.2万平方米玻璃。

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17.4米/秒,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

除此之前,阿德里安·史密斯还有很多经典之作,如上海金茂大厦、南京的紫峰大厦、北京凯晨大厦等。

美国建筑师史密斯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佼佼者。

5日本的矶崎新---《驻波城市政大厦》,按他自己的解释,驻波中心所呈现的是一幅包括从米开朗琪罗,勒杜,勒.柯布西耶一直到摩尔在内的群体肖像画。

中心最特别的是有由建筑群围绕的下沉广场,显然部分复制了米开朗琪罗在罗马的卡比多广场的椭圆形地面图形,但在中央代替罗马皇帝铜像的是两股水流的交汇点,一股来自光滑石面上的水幕,另一
股来自象征月桂女神的月桂树下的礁石中。

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还有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博菲尔罗伯特斯·坦恩等。

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出后现代建主义的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首先是回顾历史,喜用古典元素;其次是追求隐喻手法,以各种符号的广泛运用和装饰手段来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再就是走向大众化和通俗化,戏谑的使用古典元素;最终后现代主义的开放性使其并不排斥似乎也将成为历史的现代建筑。

因此,一些人也把后现代主义归纳为激进的折衷主义。

参考书目:
1 马永建《后现代艺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 周迪《后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和衰弱》中外建筑,2004
3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李道增《后现代建筑20讲》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