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百团大战;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巩固根据地的政策和措施;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最大战役,在当时日本进行政治诱降,国民党内投降气氛日浓的情况下,百团大战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性。
3.为克服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各个抗日根据地渡过了困难,得到了巩固、发展,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4.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5.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共产党为克服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所制定的政策和策略的正确性及其重要意义,认识根据地军民的创造精神、英勇斗争精神和承受的巨大牺牲,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等唯物史观,提高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八年抗战的史实,说明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坚定性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百团大战
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1.日军的“扫荡”和“三光政策”
2.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
3.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精兵简政
4.大生产运动
5.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四、中共七大的召开
1.七大召开的背景
2.七大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五、日本无条件投降
1.日本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共产党为克服困难,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二、讲述本课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方针变化的情况下,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是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变投敌;二是国民政府由抗战初期比较积极地抗战转为消极抗战,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在敌后战场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由此导入新课。
三、“百团大战”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背景。
教师可结合课本中引用的“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命令”中的资料,说明百团大战的背景,指出百团大战的发动与当时国内外局势紧密相联的,它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更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
2.形势。
教师应利用《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教学挂图,讲解百团大战的三个阶段及其意图、战果。
3.意义。
百团大战具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
达到了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目标。
四、“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一目,需讲明三个问题。
1.日军大“扫荡”,建议教师联系小字,通过讲述日军集中大半兵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囚笼政策、铁壁合围等战术,说明1941年和1942年日军大“扫荡”的频繁、残酷、凶狠,以及敌后抗战的重要性。
2.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
建议教师联系有关电影或放幻灯片、录像片进行生动的讲述,指出在反“扫荡”斗争中,根据地军民执行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打击日军,说明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抗战的坚定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应指出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响应,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表现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业绩。
教学中可突出讲述马本斋的抗日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根据地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根据地困难产生的原因和困难的严重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为以下内容教学作好铺垫。
五、“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一目,需讲明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制定的政策和措施。
1.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教师可让学生对三三制略加解释,然后指出三三制政权的性质和作用。
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体现了党的领导作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课文中小字可让学生阅读,不作要求。
2.土地政策。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然后指出,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土地政策也随之改变。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是党在抗战时期处理根据地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一起抗日。
这是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典型成功范例之一。
3.精兵简政。
这是中国共产党采纳开明士绅李鼎铭先生提出的建议而实行的政策。
教师可简要说明精兵简政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这一政策的实行,表明共产党善于接受正确主张,始终代表人民利益。
4.大生产运动。
教师可运用课文中毛泽东的题词和三五九旅开荒图,向学生讲解大生产运动的方针、特点和重要意义,同时强调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是克服物质困难的根本措施,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党也在领导大生产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整风运动。
教师可结合小字简要介绍整风运动的必要性,说明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然后逐一讲解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方式和深远意义。
对整风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看小字,不作要求。
讲完这一目后,教师可归纳指出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是各项政策和措施的中心环节,反“扫荡”斗争是克服根据地严重困难,巩固根据地的重要军事措施。
六、“中共七大的召开”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重温初中所学内容,归纳1944年至1945年初的国际国内形势,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
2.会议主要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了党在抗战胜利前夕面临的任务。
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小字引用的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以加深理解。
③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历史意义。
教师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七大的内容进行阐述,使学生认识七大是一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日本无条件投降。
教师可先向学生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和其他各国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然后根据课文大小字内容,从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军民大反攻、日本被迫投降等方面向学生讲述。
最后强调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前后历史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这个根本转折,一是与近百年间中国抵抗外国侵略战争比较,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二是与抗战前后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并走向成熟,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发展,这为人民解放战争很快取得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致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八、小结。
教师可联系现实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联系七大,认识党的十五大的深远意义,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大以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而载入史册,十五大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团结全党全国人民跨入21世纪。
联系抗日战争的胜利,认识民族独立的珍贵和民族团结与统一的重要,教育学生牢记历史,热爱和平,促进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