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原理
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原理
![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52de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2.png)
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原理
颠覆性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或方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市场或产业的规则和格局。
这种创新通常会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惯例,带来全新的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原理,可以促成颠覆性创新:
1. 技术突破:颠覆性创新通常依赖于关键的技术突破,可以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算法等。
这些技术突破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性能或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2. 可行性和可用性: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必须具备足够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这意味着技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具备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用户期望。
3. 打破传统限制:颠覆性创新通常会打破传统的限制和约束,开辟新的可能性。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动了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兴起。
4. 组合创新:颠覆性创新往往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通过将多个技术和创新组合在一起,达到更大的效果和影响力。
这种组合创新可以跨越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产生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5. 用户导向:颠覆性创新强调用户需求和体验,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痛点和需
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体验。
这种用户导向的创新可以引发市场的变革和用户的忠诚度。
需要指出的是,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原理因具体情况而异,每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机遇。
对于创新者来说,关键是不断寻找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打破现有的限制。
【技术创新思维】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
![【技术创新思维】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f0d7de76a20029bd642d78.png)
TRIZ理论你可以等待100年获得顿悟,也可以利用TRIZ理论15分钟解决问题阿奇舒勒的创新理论给产品的革新和改良带来了划时代的作用,他根据大量数据研究得出了40个发明原则。
创新不再是盲目地“等灵感”,而是有的放矢地针对具体矛盾进行创新思考。
它提出创新性、系统性解决最复杂技术问题的普遍法则,开发您和您的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最大潜能!让我们记住Altshuller那句经典的名言“你可以等待100年获得顿悟,也可以利用TRIZ理论15分钟解决问题。
”1.分割原则a.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例:货船分成同型的几个部分,必要时,可将船加长些或变短些.2.拆出原则从物体中拆出"干扰'部分("干扰"特性)或者相反,分出唯一需要的部分或需要的特性。
与上述把物体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技法相反,这里是要把物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例,一般小游艇的照明和其他用电是艇上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供给的.为了停泊时能继续供电,要安装一个由内燃机传动的辅助发电机.发动机必然造成噪音和振动。
建议将发动,机和发电机分置于距游艇不远的两个容器里,用电缆连接.3.局部性质原则a.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b.物体的不同部分应当具有不同的功能c.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例:为了防治矿山坑道里的粉尘,向工具(钻机和料车的工作机构)呈锥体状喷洒小水珠。
水珠愈小,除尘效果愈好.但小水珠容易形成雾,这使工作困难.解决办法:环绕小水珠锥体外层再造成一层大水珠。
4.不对称原则a.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b.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例:防撞汽车轮胎具有一个高强度的侧缘,以抵抗人行道路缘石的碰撞。
5.联合原则a.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b.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例:双联显微镜组;由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和记录。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643b2e31126edb6f1a108d.png)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TRIZI理论中最核心的,最具有普遍用途的是40个创新原理。
40个创新原理的广泛应用。
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专利。
然而,其内容比较多,叉比较抽象,天行健咨询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精彩的创新成果为例解读了40个创新原理,可为人们学习和掌握TRIZI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TRIZ 40个创新原理及解析:1、分割原理:将物体分成独立的或可拆卸的部分例1:上海世博中心是世博会历史上最大的场馆,其会议、接待、活动等核心功能空间均可“大可分割,小可合并”。
2、抽取原理:从系统中抽取出“干扰”的部分或特性,或者只抽取需要的部分或特性例2:如果遇到雷雨天,澳门馆会临时拆掉玉兔头,其原因是钢结构的兔头会将雷电抽取出来引入展馆。
3、局部质量原理:将同构结构转化成为异构结构,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将物体的每个部分放在最利于其运行的条件下例3:2010年正值肖邦诞辰200周年纪念,波兰馆音乐厅内汇聚100架钢琴同时演奏肖邦作品,创造了一个吉尼斯纪录。
4、非对称原理:将对称形式转换成为非对称形式或加强其不对称的程度例4:荷兰馆是非对称的,一条呈数字“8”字形的街道两侧,是26栋精致小巧的房子,错落有致,互不遮挡光线。
5、合并原理:将空间或时间上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进行合并例5:英国馆建筑外围采用6万多株亚克力光纤管密集排列组合成蒲公英的外形。
伸人室内的一端,采用琥珀原料包裹住种子,合并成“千年种子库”。
6、多用性原理:让一个物体能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从而可去掉其它部件例6: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追光百叶”能自动跟踪太阳方位,实现遮阳、照明等多种功能。
7、嵌套原理:将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物体中,或将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例7:城市起源馆展出了特洛伊木马。
古希腊士兵藏匿于巨大的木马中,巧妙攻下特洛伊城。
8、重量补偿原理:与其它物体结合或依靠外部环境产生的气动力补偿物体重量例8:世界气象馆内有两个虚拟卡通导游“云宝宝”蓝蓝和朵朵带领观众搭乘“热气球”饱览金世界的气象奇观。
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场景业务创新的原理和目标
![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场景业务创新的原理和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2449fd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6.png)
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场景业务创新的原理和目标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区块中,并通过密码学算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区块链技术的目标是提供安全、透明和可追溯的信息交换和价值传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各种场景业务的创新。
1.原理: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原理包括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和密码学算法。
-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消除了传统中心化体系存在的单点故障和中间环节的信任问题。
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协议达成一致来实现数据的验证和交换。
- 共识机制:共识机制确保所有节点对于区块链网络中的交易和数据都达成一致的认同。
常见的共识机制包括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PoS)等,通过参与节点的竞争和验证,确保每个节点对于交易和数据的认同一致性。
-密码学算法:密码学算法包括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等,用于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
哈希函数将数据转化为唯一的摘要,数字签名用于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目标:区块链技术的目标是通过改变现有的中心化商业模式和流程,实现更安全、高效和透明的业务流程。
以下是区块链技术在场景业务创新中的一些目标:-去中心化:通过去中心化架构,减少中间环节和中心化机构的参与,提高交易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例如,在供应链管理中,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风险。
-数据安全:利用密码学算法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降低数据泄露和篡改的风险。
例如,在医疗数据管理中,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患者隐私的保护,并提供数据的可授权访问。
- 可编程性: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即通过预设的算法和条件,实现自动化的价值交换和合约执行。
例如,在金融服务中,智能合约可以实现不需要第三方机构参与的信用评估和放款流程。
新技术的工作原理解析
![新技术的工作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563f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5.png)
新技术的工作原理解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对新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解析,带您一窥其神秘的内部运作机制。
新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指新颖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技术在背后的核心原理和机制。
这些新技术可能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物技术等各种前沿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应用和潜力,并为未来的创新做好准备。
首先,让我们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原理。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模拟人类智能的机器技术。
其核心在于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和决策能力。
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自主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以获得准确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其背后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
利用这些技术,人工智能系统能够从数据中寻找模式和规律,进而做出智能化的决策。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大数据技术的工作原理。
大数据是指处理和分析规模庞大、复杂多变的数据集合的技术。
其背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收集、存储和处理海量的数据来揭示隐藏在数据中的价值。
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在数据采集阶段,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收集多样化的数据。
接着,在数据存储阶段,使用分布式存储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然后,在数据处理阶段,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最后,在数据分析阶段,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从数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和模式。
此外,让我们来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工作原理。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设备和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递和智能控制的技术。
其核心在于通过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
物联网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在感知层,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设备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的信息。
然后,在传输层,通过无线通信、有线连接等方式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互联网。
技术创新的原理与案例分析
![技术创新的原理与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1b2be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3.png)
技术创新的原理与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技术创新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技术创新的核心是指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益和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而要实现技术创新,需要掌握一些核心原则,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理解这些原则的应用。
一、追求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思想。
市场竞争会推动企业进行产品的更新或者升级,因此必须掌握市场方向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苹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了第一款iPhone,该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一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仅使苹果公司成为了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也改变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游戏规则。
二、鼓励跨界结合的技术创新跨界结合的技术创新是指将不同领域或者不同产业的技术进行融合和创新。
例如,Uber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该公司将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技术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结合,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出行服务平台。
跨界结合的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机会和市场,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和选择。
三、注重生态联动的技术创新生态联动的技术创新是指将不同产业或者不同企业的技术进行协同和联动。
例如,智能家居这个领域,就是几家不同的企业合作开发,通过不同的技术、平台和设备,互相协作,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舒适的生活体验。
生态联动的创新可以为企业打造更加丰富和高效的业务生态系统,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服务。
四、推进自主创新的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华为公司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典型例子。
华为公司将自主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
这种自主创新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推动全球科技的进步。
总结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需要学会运用市场导向、跨界结合、生态联动和自主创新等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和发展。
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基础原理及产生的效益(DOC)
![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基础原理及产生的效益(DOC)](https://img.taocdn.com/s3/m/2a16d61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4c.png)
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基础原理及产生的效益1.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创新理论自提出( Joseph Schumpeter,1912)以来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理论体系。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最终目的是市场成功.自主创新的方式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现有技术和资源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新兴产业;引进技术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
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发展的推动因素和技术标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同发展。
一方面,标准和创新有对立性。
技术标准将对象通过规范等形式同定下来,是需要遵守的技术规则;技术创新则是超越固有技术、产品模式的行为过程,是对既有规则的突破.另一方面,标准与创新统一、不可分割。
技术创新要在技术标准基础之上完成;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社会积累.技术创新对技术标准的促进作用是:创新是形成技术标准的基础、促进技术标准升级和换代;集成创新有利于技术联盟促进标准化。
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是:技术标准是创新成果的载体和持续创新的知识基础;技术标准有利于整合系统和进行集成创新;标准化过程本身就是集成创新的过程;技术标准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扩散;专利标准化作为竞争手段提高了现代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技术创新对技术标准的消极作用表现在:技术发展过快破坏标准化周期;高技术壁垒影响标准化的效率;创新的技术差异导致不兼容,妨碍标准的应用。
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消极作用表现在:网络效应能使非先进的技术成为标准从而影响了技术创新的效果;技术标准作为技术垄断的工具被少数发达企业利用.2.创新研究的关键要素及新型专利和标准的产生要实现技术创新,首先要开展创新研究(技术预研或产品预研).创新研究的基本规律是由需求、方案、专利、标准、规划、效益6要素构成的循环活动。
创新原理及其技法
![创新原理及其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7f84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3.png)
创新原理及其技法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能够为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和价值。
要实现创新,就需要运用创新原理和技法。
下面将从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创新原理是创新的基础,它是指创新活动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新原理:1.创新需求原理:创新经常来自于对需求的发现和满足。
只有抓住需求,才能找到创新的机会。
因此,创新原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市场、消费者和用户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2.多学科融合原理:创新往往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的综合。
多学科融合原理要求我们打破学科壁垒,借鉴各个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激励和激活原理:创新需要适当的激励和激活机制。
激励和激活原理要求我们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同时,还需要根据创新的成果给予适当的回报和认可。
4.风险和试错原理: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和试错的过程。
创新原理要求我们接受并管理风险,允许试错,并从中学习和改进。
只有敢于冒险、敢于试错,才能产生真正的创新。
除了创新原理,创新技法也是实现创新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新技法:1.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系统地表达和展示思维。
它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分类和组织,从而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2.故事化思维:故事化思维是将创新活动过程化为故事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共享创新的故事,激发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并提高创新的可执行性。
3.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方法论。
它强调观察、沟通和合作,以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通过设计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发现他们的痛点和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4.创新工具箱:创新工具箱是一组被广泛应用于创新活动中的方法和工具的集合。
它包括创意发散工具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创意选取工具如鱼骨图、关联图等,以及创造力支持工具如艺术、音乐等。
创新十大原理有哪些
![创新十大原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be7bf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8.png)
创新十大原理有哪些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创新原理,希望能帮到你。
创新的原理1.综合原理综合是在分析各个构成要素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综合其可取的部分,使综合后所形成的整体具有优化的特点和创新的特征。
2.组合原理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和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原理。
组合既可以是自然组合,也可以是人工组合。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组合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爱因斯坦曾说:“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组合创新的机会是无穷的。
有人统计了上世纪以来的480项重大创造发明成果,经分析发现三四十年代是突破型成果为主而组合型成果为辅;五六十年代两者大致相当;从80年代起,则组合型成果占据主导地位。
这说明组合原理已成为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
3.分离原理分离原理是把某一创新对象进行科学的分解和离散,使主要问题从复杂现象中暴露出来,从而理清创造者的思路,便于抓住主要矛盾。
分离原理在发明创新过程中,提倡将事物打破并分解,它鼓励人们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冲破事物原有面貌的限制,将研究对象予以分离,创造出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产品。
如隐形眼镜是眼镜架和镜片分离后的新产品。
4.还原原理这个原理很重要也十分经典。
还原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创新过程中,能回到设计对象的起点,抓住问题的原点,将最主要的功能抽取出来并集中精力研究其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以取得创新的最佳成果。
任何发明和革新都有其创新的原点。
创新的原点是唯一的,寻根溯源找到创新原点,再从创新原点出发去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方法重新创造该事物,从本原上面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还原原理的精髓所在。
5.移植原理这是把一个研究对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另一个研究对象并取得创新成果的创新原理。
创新的科学原理
![创新的科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4d04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b.png)
创新的科学原理
创新的科学原理指的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开发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推动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新科学原理:
1. 多元思维:创新科学强调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通过融合不同学科、行业和文化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现象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可以发现新的关联和规律。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3. 联想思维:通过将不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联系起来,可以产生新的创意和发现新的科学原理。
联想思维常常需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的可能性。
4. 反事实推理:通过设想不可能或与已知事实相悖的情景,可以引发新的思考和发现。
反事实推理可以帮助科学家推动某个领域的发展,突破现有的局限。
5. 实验与观察:科学原理的发现通常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结果。
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和仔细的观察,可以获取新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推动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6. 模型建立与验证:通过建立科学模型来解释现象和预测结果,然后通过实验证实或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是创新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创新科学原理,它们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和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创新科学的发展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理论,以推动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4dd8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f.png)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TRIZ是一个由苏联工程师瓦列里·言寿维奇·阿尔图苏诺维奇(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研究和发展的创新理论。
TRIZ的目标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改进技术,为创新提供指导和方法。
在TRIZ中,阿尔图苏诺维奇提出了40个发明原理。
这些原理是通过对上过100万个专利和创新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来的。
下面将对这40个发明原理进行介绍:1.分离原理:将一个物体分离成独立的部分,以便更好地进行操作和控制。
2.连接原理:将两个或多个物体连接在一起,以提高效率和性能。
3.折叠原理:将物体折叠起来以节约空间或方便携带。
4.轮换原理:使用不同的替代物体来完成同样的功能。
5.液化原理:将物体转化成液体状态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加工。
6.松散原理:使物体变得松散以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可变性。
7.偏离原理:将物体从原本的方向或路径上偏离,以防止问题的发生。
8.弹性原理:使用弹性材料或结构来减轻冲击和振动。
9.毛细管原理:利用毛细管效应来实现物质的运输和控制。
10.磁性原理:利用磁性材料或效应来实现物体的吸附和操控。
11.空荡原理:利用空间、孔洞或空荡的部分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12.逆反原理:用相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找到不同的角度。
13.强迫原理:通过施加外力或作用力来改变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14.层次原理:将物体分成逐层结构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效率。
15.连纵变化原理: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变化和调整。
16.动态变化原理:通过改变物体的外形和结构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环境。
17.转化原理:将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18.综合原理:将不同的物体、功能和特点组合在一起以实现复合功能。
19.惯性原理:利用物体的惯性特性来实现一些功能和目标。
20.预处理原理:在进行操作之前对物体进行处理,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21.存储原理:将物体分成储存和非储存部分以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
智能晾衣架的技术原理及创新
![智能晾衣架的技术原理及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7e286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3.png)
智能晾衣架的技术原理及创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晾晒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智能晾衣架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晾衣利器。
智能晾衣架不仅解决了居民晾晒难的问题,同时也拥有更加智能化、便捷实用的优势,在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那么,智能晾衣架的技术原理及创新是什么呢?智能晾衣架的技术原理智能晾衣架的核心是微控制系统。
利用传感器,智能晾衣架可以自动感知周围环境,实现自动上升、下降等动作,还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室内湿度和温度等参数来控制晾衣的时间和温度。
智能晾衣架的微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晾衣架最大的不同是其可编程性。
通过控制模块内置程序,可以设置多种晾衣模式,包括标准模式、速干模式、轻烘干模式等,满足不同的衣物需求。
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遥控器来远程控制晾衣架,随时随地实现智能化操作,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智能晾衣架的创新智能晾衣架的最大创新在于其功能与智能性。
不同于传统的晾衣架只能晾干衣物,智能晾衣架还具备烘干、杀菌等多种功能。
通过晾衣架上的加热管和杀菌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晾衣和除菌烘干的双重任务,即使在潮湿的季节,也可轻松解决居民的晾晒难题。
此外,创新的技术也让智能晾衣架更加安全、稳定可靠。
智能晾衣架自带防尘、防水、防爆、防电击等多重保护装置,确保用户的使用安全。
而且智能晾衣架采用全铝合金材质,高端大气,非常美观,也与现代家居装修风格相得益彰。
结语总之,智能晾衣架的技术原理与创新,使智能晾衣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和高效的晾衣体验,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们相信,在不断改进的科技下,未来的智能晾衣架会变得不可思议,成为生活中更加不可或缺的存在。
科学技术:创新原理与实践案例分析
![科学技术:创新原理与实践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74ba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8.png)
科学技术:创新原理与实践案例分析导言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创新原理,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创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
创新原理创新是指独创、革新和突破传统模式的行为或思维方式。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创新原理:1.多元思维: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观点的思维相结合,寻找非传统解决方案。
2.需求导向: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产品或服务改进。
3.开放合作: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共享知识和资源,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
4.技术整合:将已有技术结合起来创建全新产品或解决方案。
5.持续学习:保持对最新科学技术趋势和发展动态的关注,并通过学习和适应来推动创新。
实践案例分析案例一:智能手机的崛起智能手机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创新案例。
它通过整合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电话、计算、摄影和娱乐等功能融合在一个小巧便携的设备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该创新源于不同领域的思维碰撞。
移动通信领域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的数据处理能力相结合,开发出了智能手机所需的技术。
用户对便捷性和多功能性的需求也推动了该创新。
案例二:无人驾驶车辆无人驾驶车辆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科技创新案例。
它利用传感器、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使汽车具备自主行驶功能,并可以在没有司机操作下安全地行驶。
这个创新涉及多个领域的协同合作。
从汽车制造商到软件开发者再到传感器供应商,各行业都做出了贡献。
此外,对交通事故率上升和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的需求也推动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多元思维、需求导向、开放合作、技术整合和持续学习等创新原则在实践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应该鼓励并支持创新,在不同领域中寻找机会,推动科技创新带来的积极变革。
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分析
![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20ec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0.png)
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分析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技术手段,为解决现实问题或满足人们需求而引入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
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源于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理解。
创新的起点通常是对现有技术或产品的不足之处的发现,以及对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分析。
创新者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调研和市场分析等手段,找到潜在的机会和问题。
只有对市场需求有准确的洞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
其次,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需要依托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往往需要依托于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技术的进步。
科学研究为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验证的支持,而技术的进步则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实现手段。
科技创新需要紧跟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不断吸纳新知识和新技术,才能保持创新的竞争力和前瞻性。
此外,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还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合作。
创新往往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的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创新的互补和协同效应。
跨学科的融合和合作可以促进创新的跨界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灵感和创新思路。
最后,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需要注重实践和反馈。
创新不是孤立的思维活动,而是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
创新者需要将想法付诸实践,通过实际的试验和应用来检验创新的可行性和效果。
同时,创新者还需要及时获取用户和市场的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对创新进行调整和优化。
实践和反馈是创新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和反馈的循环,才能不断提升创新的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的工作原理包括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理解、依托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跨学科的融合和合作,以及注重实践和反馈。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共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这些原理的运用和实践,以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
创新原理知识点总结
![创新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12c0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b.png)
一、创新原理的定义创新原理是指在创新活动中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或方法。
它是创新活动的理论基础,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
创新原理的内容涉及到创新的来源、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创新原理的重要性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重要动力,而创新原理则是创新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只有深入理解创新原理,才能在创新活动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三、创新原理的内容创新原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的来源:创新的来源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
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和应用现有技术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通过改进组织结构、流程、制度等方面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
产品创新是指通过开发新产品、改进旧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营销创新是指通过改进销售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来提高销售效果。
创新的来源多种多样,企业在实践中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创新来源。
2. 创新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一般包括问题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三个阶段。
在问题产生阶段,企业需要认识到自身面临的问题,而问题发现阶段则需要企业去找出问题的原因,最终在问题解决阶段,企业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3. 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方法一般包括市场导向、技术导向、设计思维等方面。
市场导向是指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新产品,技术导向是指从技术改进出发,开发新技术,设计思维是指注重用户体验,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不同的创新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创新方法。
四、创新原理的应用1. 创新原理的应用意义:创新原理是创新活动的理论基础,只有深入理解创新原理,才能在创新活动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2. 创新原理的应用方法:企业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找出问题所在,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创新。
triz创新原理
![triz创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cc2c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2.png)
triz创新原理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创新原理是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方法,旨在通过识别和利用普适的创新原则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TRIZ创新原理,可以用于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技术问题。
1. 分割原理:将问题或系统分割成更小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2. 统一原理:将相似的元素或部分合并在一起,以便提高效率或减少复杂性。
3. 折衷原理:在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要求之间寻找平衡点。
4. 过渡原理:通过增加中间步骤或过渡状态来解决问题,以减少冲突或困难。
5. 功能转移原理:将某个元素或部分的功能从一种方面转移到另一种方面,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6. 反向思维原理:反过来思考问题,寻找相反的解决办法。
7. 层次原理:通过增加层次或复杂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效率或解决矛盾。
8. 资源利用原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或条件来解决问题,以减少成本或提高效率。
9. 逆向思维原理:从目标状态开始思考,逆推出解决方案的步骤或过程。
10. 引起相反效果原理:通过引入相反的因素或条件来解决问题,达到相反的效果。
这些TRIZ创新原理可以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帮助人们解决技
术问题并激发创造力。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创新的40个原理
![创新的40个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cc113a27284b73f3425029.png)
创新原理是在大量分析总结基础上,归纳出的不同领域问题解决的规律性方法。
大部分创新原理包括几种具体的应用方法。
下面对这40个创新原理做具体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
原理1. 分割A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实例:为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再回收设置不同的回收箱B将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实例:组合家具C提高物体的可分性实例:活动百叶窗替代整体窗帘原理2. 抽取A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或者仅抽出物体中必要的部分或属性实例:避雷针实例:用光纤或光波导分离主光源,以增加照明点原理3. 局部质量A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实例:将系统的温度、密度、压力由恒定值改为按一定的斜率增长B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功能实例:瑞士军刀(带多种常用工具,如螺丝刀、起瓶器、小刀、剪刀等)C让物体的各部分处于完成各自功能的最佳状态实例:在餐盒中设置间隔,在不同的间隔内放置不同的食物,避免串味原理4. 增加不对称性A将物体的对称外形变为不对称的实例:引入一个几何特性来防止元件不正确的使用(如电插头的接地棒)实例:为改善密封性,将O型密封圈的截面由圆形改为椭圆形B增加不对称物体的不对称程度实例:为增强防水保温性,建筑上采用多重坡屋顶原理5. 组合A在空间上将相同物体或相关操作加以组合实例: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实例:并行计算机的多个CPUB在时间上将相同或相关操作进行合并实例:冷热水混水器原理6. 多用性A使一个物体具备多项功能,消除了该功能在其它物体内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裁减其他物体)实例:牙刷的把柄内装牙膏实例:可移动的儿童安全椅,既可放在汽车内,拿出汽车外也可单独作为儿童车实例:企业中的有多种才能的人才原理7. 嵌套A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再嵌入第三个物体,依此类推实例:俄罗斯套娃实例:可伸缩电视天线实例:汽车安全带B让某物体穿过另一物体的空腔实例:伸缩式天线原理8. 重量补偿A将某一物体与另一能提供升力的物体组合,以补偿其重量实例:用氢气球悬挂广告牌B通过与环境(利用空气动力、流体动力或其他力等)的相互作用实现物体的重量补偿实例:直升机的螺旋桨(利用空气动力学)实例:轮船应用阿基米德定律产生可承重千吨的浮力实例:赛车安装上阻流板用来增加车身与地面的摩擦力则使用了空气动力学的特征原理9. 预先反作用A事先施加机械应力,以抵消工作状态下不期望的过大应力实例:酸碱缓冲溶液B如果问题定义中需要某种相互作用,那么事先施加反作用实例: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预加应力原理10. 预先作用A预先对物体(全部或至少部分)施加必要的改变实例:不干胶粘贴(只需揭出透明纸,即可用来粘贴)实例:手术前将手术器具按所用顺序排列整齐B预先安置物体,使其在最方便的位置开始发挥作用而不浪费运送时间实例:在停车场安置的预付费系统实例:建筑内通道里安置的灭火器原理11. 事先防范A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实例:显影剂可依据胶卷底片上的磁性条来弥补曝光不足实例:降落伞的备用伞包实例:航天飞机的备用输氧装置原理12. 等势A改变操作条件,以减少物体提升或下降的需要实例:工厂中与操作台同高的传送带实例:巴拿马运河的水闸原理13. 反向作用A用相反的动作代替问题定义中所规定的动作实例:将两个套紧的物体分离,将内层物体冷冻(传统的方法是将外层物体升温)B让物体或环境可动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实例:加工中心中变工具旋转为工件旋转实例:健身器材中的跑步机C将物体上下或内外颠倒实例:通过把杯子倒置从下边喷入水来进行清洗原理14. 曲面化A将物体的直线、平面部分用曲线或球面代替,变平行六面体或立方体结构为球形结构实例:两表面间引入圆倒角,减少应力集中B使用滚筒、球、螺旋结构实例:千斤顶中螺旋机构可产生很大的升举力实例:圆珠笔和钢笔的球形笔尖,使书写流畅C改直线运动为旋转运动,应用离心力实例:洗衣机中的离心甩干机原理15. 动态特性A调整物体或环境的性能,使其在工作的各阶段达到最优状态实例:飞机中的自动导航系统B分割物体,使其各部分可以改变相对位置装卸货物的铲车,通过铰链连接两个半圆形铲斗,可以自由开闭,装卸货物时张开,铲车移动时铲斗闭合实例:折叠椅/笔记本电脑C如果一个物体整体是静止的,使之移动或可动实例:可弯曲的饮用麦管实例:在医疗检查中,使用挠性肠镜原理16. 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A如果所期望的效果难以百分之百实现,稍微超过或稍微小于期望效果,会使问题大大简化实例:印刷时,喷过多的油墨,然后再去掉多余的,使字迹更清晰实例:在孔中填充过多的石膏,然后打磨平滑原理17. 空间维数变化A将物体变为二维(如,平面)运动,以克服一维直线运动或定位的困难;或过渡到三维空间运动以消除物体在二维平实例:面运动或定位的问题实例:螺旋梯可以减少占地面积B单层排列的物体变为多层排列实例:立交桥实例:印刷电路板的双层芯片C将物体倾斜或侧向放置实例:自动垃圾卸载车D 利用给定表面的反面实例:双面的地毯实例:两面穿的衣服E 利用照射到邻近表面或物体背面的光线实例:苹果树下的反射镜原理18. 机械振动A使物体处于振动状态实例:电动振动剃须刀B如果已处于振动状态,提高振动频率(直至超声振动)实例:超声波清洗C利用共振频率实例:超声波碎石机击碎胆结石D用压电振动代替机械振动实例:高精度时钟使用石英振动机芯E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耦合实例:超声波振动和电磁场共用,在电熔炉中混合金属,使混合均匀原理19. 周期性作用A用周期性动作或脉冲动作代替连续动作实例:警车所用警笛改为周期性鸣叫,避免产生刺耳的声音B如果周期性动作正在进行,改变其运动频率实例:用频率调音代替摩尔电码实例:使用AM(调幅), FM(调频), PWM(脉宽调制)来传输信息C在脉冲周期中利用暂停来执行另一有用动作实例:医用的呼吸机系统为:每五次胸廓运动,进行一次心肺呼吸原理20.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A物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满载持续工作,以提供持续可靠的性能实例:汽车在路口停车时,飞轮储存能量,以便汽车随时启动B消除空闲和间歇性动作实例:后台打印,不耽误前台工作原理21. 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A将危险或有害的流程或步骤在高速下进行实例:照相用闪光灯原理22. 变害为利A利用有害的因素(特别是环境中的有害效应),得到有益的结果实例:废热发电实例:回收废物二次利用,如再生纸B将两个有害的因素相结合进而消除它们实例:潜水中用氮氧混合气体,以避免单用造成昏迷或中毒C增大有害因素的幅度直至有害性消失实例:森林灭火时用逆火灭火(在森林灭火时,为熄灭或控制即将到来的野火蔓延,燃起另一堆火将即将到来的野火的通道区域烧光。
发明创造十大基本原理
![发明创造十大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ebab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2.png)
发明创造十大基本原理发明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在创造过程中,存在一些基本原理,它们是创造力的灵感源泉。
下面是十大基本原理:1.形式化:形式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和思想转化为可观察和可操作的形式。
通过形式化,我们可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并将其具体化。
形式化使得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化,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和发明。
2.组合与分解:组合与分解是创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现有事物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或者将整体分解为多个部分,可以产生新的组合和形态。
这种组合与分解的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创造力,并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3.对比与类比:对比与类比是创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可以发现问题,并激发创新。
类比是指将已有的解决方案应用到新的问题上,通过类比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并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
4.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逆向思维能够激发创造力,并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5.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指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多元思维,可以避免单一思维的局限性,发现更多的创新点。
多元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拓宽思维范围,并在创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创新。
6.试错与修正:试错与修正是创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并根据结果进行修正,可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试错与修正能够帮助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并不断改善创造过程。
7.并行思考:并行思考是指同时处理多个问题或任务的能力。
通过并行思考,我们可以快速地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产生新的创意。
并行思考能够提高创造力,加快创新速度。
8.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将问题和解决方案放入整体的视角中进行思考。
通过系统思维,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联,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系统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拓宽思维,并提高创造力。
9.整合与优化:整合与优化是指将多个元素或解决方案集合在一起,并通过优化使其更好地配合。
技术创新方法之五TRIZ的40个发明原理
![技术创新方法之五TRIZ的40个发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f479d70b4e767f5bcfce7e.png)
原理三十五、物理或化学参数的改变 a.改变物体 的物理状态,即使物体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变化 b.改变物体的浓度或黏度 c.改变物体的柔性 d.改变温度
实例:液态润滑油 固态润滑油
原理三十六、相变 利用物体相变时产生的物理效应或自然现象(如物质体积改变、吸热
或放热产生有用力)
实例:水在冰冻后会膨胀,可以用于爆破
实例:跑步机
原理十四、曲面化 a.将直线、变成曲线或曲面,将立方体变成球状结构 b.使用柱状、球状、螺旋状等物体 c.利用离心力改直线运动为回转运动
实例一:在家具底部安装轮子,便于移动 实例二:将塑胶产品转角处由直角改为圆角,以避 免应力集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理十五、动态特性 a.使物体或其环境自动调节,以使其在每个动作阶段的性能都达
技术创新理论之TRIZ的40个发 明原理
五、40个发明原理
原理一、分割原理 a.将物体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b.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或易于组装的几部分。 c.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实例一:组合家具 实例二:将塑胶模具的公模拆分成若干镶块, 以便于加工及维修
原理二、抽取原理 a.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 b.只从物体抽取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原理三十七、热膨胀 a.利用材料的热膨胀冷收缩来实现有效或功能或完成某一操作过程 b.组合使用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物质
实例:滚珠轴承的组装
原理三十八、强氧化 a.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b.用纯氧替代富氧空气 c.用电离射线处理空气或氧气,使用离子化氧气 d.用臭氧替代离子化空气
实例:为了持久在水下呼吸,水下呼吸中储存浓缩 空气
实例:森林灭火有时会在火将通过的通道上先放火 后扑火,这样等火到时没有可燃物,火将无法向外 蔓延,达到灭火的目的。
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原理
![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d343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3.png)
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原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新型施工方式。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势。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原理,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前景。
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利工程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着时间长、人力物力消耗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二、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定义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规范化设计和标准化制造,在生产基地进行预制,在现场进行安装拼接完成整个项目的一种施工方式。
该技术以模块化构件为基础,通过预先安排好位置关系,并按需生产和运输到现场,然后组合成所需结构。
三、创新原理一:标准化设计和制造在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标准化设计和制造是关键的创新原理之一。
通过将建筑结构进行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得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成本。
标准化制造能够实现组件与模块的批量生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四、创新原理二:现代化设备和工艺应用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还依赖于现代化设备和工艺的应用。
例如,在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基地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
此外,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如吊装机械、模具等,能够确保结构部件在安装过程中的精确对位和高效拼接。
五、创新原理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环境友好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传统建筑施工往往会带来噪音、粉尘等污染,而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能够通过在生产基地进行预制和现场快速安装来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由于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和制造的原则,可以大量降低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意义与前景装配式建筑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原理使得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可控并且环境友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技术创新原理檀润华河北工业大学City Car未来世界与现在不同, 技术创新是未来变化的推动力!内容➢创新: 规律性➢创新: 内涵➢创新: 过程模型(Innovation Pipeline)➢创新: 方法:P&B方法、公里设计、TRIZ➢TRIZ: 创新的世界级方法战略方法、战术方法、系统化方法➢CAI: 基于TRIZ的计算机辅助创新➢创新: 工程实例➢推广应用: 如何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结论1、创新:规律性创新的规律性:例11950: Patent for removing the shell of cedarnuts. Under high pressure, water is forced insideof the shells. When the pressure is suddenlyreduced, the shells break away.坚果工业化加工原理1950: Patent for removing shells from sunflower seeds. Air is forced inside the shells. When the pressure is suddenly reduced, theshells break away.葵花籽工业化加工原理1972: Patent for breaking artificialdiamonds. Diamonds are placed into apressure chamber. High pressure forcesair into micro fractures. Releasing thepressure suddenly breaks the diamondsinto crystals.AND 27 YEARS LATER …..•Removing stems from bell peppers•Removing shells from sunflower seeds •Cleaning filters•Unpacking parts wrapped in protective paper •Splitting diamonds along micro-cracks (+27 years after pepper patent)•Producing sugar powder from sugar crystals •And 200 morePattern: Raise Pressue SlowlyThen Suddenly Release It创新的规律性:例213创新的规律性:例3功能:固定重物特征传递产品进化b caf d ehg i理想解(IFR)Ideality=Benefits/(Costs+Harm)理想解➢产品处于进化过程之中➢物质世界的进化受客观定律所支配➢最普遍适用的定律是自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从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定律三大定律过于宏观,不易操作,需要揭示易于操作的定律,并使之在产品创新设计中应用对立统一从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创新理论分层哲学层方法层应用层宏观微观➢设计哲学:从心理学及认知的层面研究设计的本质。
如设计思维、设计能力及极限、心理学基础等都是设计哲学的研究课题。
这些研究从哲学的高度定义问题、目标、及过程。
➢创新方法:建立分步的或细化的创新过程模型、研究过程模型的支持工具、开发工具、仪器、软件。
按照这种模型设计者可分步骤的按规定完成创新所需要的所有活动,包括采用各种工具以更好的完成过程。
➢应用研究:领域很广,机、电、土、化、材等工程领域。
设计哲学从心理学及认知的层面研究设计的本质。
如设计思维、设计能力及极限、心理学基础等都是设计哲学的研究课题。
这些研究从哲学的高度定义设计问题、设计目标、及设计过程。
例1-1:“场所制造(Place making)”是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物所(The Jerde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 Inc.)在购物中心与社区中心设计中贯穿的重要设计哲学与思想。
根据这种思想,该事物所设计的购物中心不是一栋建筑物,而是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是一种为群众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
➢A380是空客与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和适航当局密切合作而共同研制的超大型客机,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能设想的最先进、最宽敞、最富效益的民用飞机。
例2: 在70年代初期,航空公司的哲学是“大的就是好的”。
宽体客机载客量大、乘坐舒适、安全性好、运输效率高,因而广泛用于国内、国际航线上。
波音公司在747系列后,又推出了757、767、777系列客机,麦道公司推出了DC-10、MD11宽体客机,洛克希德公司推出了L-1011宽体客机,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推出伊尔86、伊尔96宽体客机。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空中客车A300、A330、A340宽体客机成为波音飞机的强大竞争对手。
宽体飞机制造公司的竞争,使喷气民航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21科学方法杂志2、创新: 内涵Creation:Creation is the representation (mental, material, model, sketch, drawing) of an original idea obtained from nothing.Invention:An invention is something resulting from an original idea.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this idea is proven (in the form of calculations, of physical model).Innovation:An innovation is an invention which has been through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ompany [Ait-EI-Hadj, 1989].Original Ideageneration Creation Invention Technical feasibility proven Innov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创造发明创新Well-Defined and Ill-Defined Problems well-structured problems(结构良好问题):*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解的路径或操作、一套约束的逻辑状态和约束参数等基于给定的信息都是已知的;*它要求应用有限的概念、规则、解决方案和原理。
例如,数学、物理问题以及比赛项目问题等。
ill-structured problems(结构不良问题):*问题的描述是含糊的;*解决问题涉及目标的定义是含糊的;*用于决策的信息是不完整、不准确或未明确的;*在此类问题中,其概念、规则、解决问题所需的原理都是不确定的,或者其中存在不一致性;例如: 未来的汽车设计、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等工程中的问题可分为两类:通常问题与发明问题➢通常问题:其解已存在。
可以从教科书、技术杂志、手册或从领域专家获得问题的解。
➢发明问题:解不存在。
该类问题一般含有相互矛盾的需求,或存在“冲突”。
❑“创新”是指解决发明问题。
❑“创新”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克服“冲突”。
已存在产品中的冲突基于TRIZ的技术创新分级➢1级(Level1):通常的设计问题,或对已有系统的简单改进。
设计人员自身经验即可解决,不需要创新。
大约32%的解属于该范围。
➢2级(Level2):通过解决一个技术冲突对已有系统进行少量的改进。
采用行业中已有的方法即可完成。
解决该类问题的传方法是折衷法。
大约有45%的解属于该范围。
➢3级(Level 3):对已有系统有根本性的改进。
要采用本行业以外已有的方法解决,要解决冲突。
大约有18%的解属于该范围。
➢4级(Level 4):采用全新的原理完成已有系统基本功能的新解。
解的发现主要是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工程的角度。
大约有4%的解属于该类。
➢5级(Level 5):罕见的科学原理导致一种新系统的发明。
大约有1%属于该类美国特拉弗吉亚公司研发的这辆名为“特拉弗吉亚过渡”的飞行汽车的空中巡航时速可达185公里,它还可以以高速公路的行驶速度在道路上行驶,可以安全地存放在车库里。
Page 2930个人的知识行业内的知识行业以外的知识科学原理全人类的知识1级2级3级4级5级知识圈3、创新:过程模型技术创新过程模糊前端新产品开发商业化创造过程NCD(FFE)模型用户需求问题定义图纸选定的原理解问题分析概念设计技术设计详细设计描述型设计过程模型(French 模型)问题分析--对待设计的对象定义、确定各种约束、标准及可用资源等。
概念设计--要产生确多个原理解,并经评价选定一个或几个可行的原理解。
技术设计--要完成产品的总体结构设计。
如有几个可行方案,还须最后确定一个方案。
详细设计--完成全部生产图纸及技术文件。
描述型设计过程模型(French 模型)任务查明功能及结构寻求解决原理及其结构工作阶段工作结果阐明并精确规定任务书分解为可实现的模快主模快结构设计整个产品结构设计拟定制造及使用说明要求表功能结构原理解模块结构初始技术设计草案总体技术设计草案产品文件1234567后续的实现规定型设计过程模型概念设计过程模型414、创新: 方法方法1:P&B方法功能创新:创造新系统实现新功。
了解谈恋爱双方的情感状态,从而为男或女决策提供依据是一种新的需求。
情感状态自动探测是依据上述需求提出的新功能。
由于没有已存在的系统实现或改进后实现新功能,需要创造新系统。
被称为爱情探测器,即为实现新功能创造的新系统。
该系统自动分析谈恋爱双方的情感状态,从而给出答案,以帮助男或女了解恋爱进展,并进行下一步决策。
被称为爱情探测器豆浆机功能结构WashSoiled clothesCleanclothes DirtInput Function OutputCase Study: Washing MachineSeparateWashing Machine: Function StructureLoosen dirtSeparate dirtRemove dirtWater DetergentWaterremove WaterWaterDirty waterDry ClothesHot airMoist airSoiled clothesClean ClothesSmooth ClothesRobot方法2:公理设计理论公理设计(Axiomatic Design)是美国MIT,以Suh为首的设计理论研究小组所提出的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