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集中系数的光弹性测定

合集下载

光弹性法简介光弹性法是应用光学原理研究弹性力学问题的一种试验应力

光弹性法简介光弹性法是应用光学原理研究弹性力学问题的一种试验应力

光弹性法简介光弹性法是应用光学原理研究弹性力学问题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利用光弹性法,可以研究几何形状和载荷条件都比较复杂的工程构件的应力分布状态。

利用光弹性法,可以研究几何形状和载荷条件都比较复杂的工程构件的应力分布状态,特别是应力集中的区域和三维内部应力问题。

对于断裂力学、岩石力学、生物力学、粘弹性理论、复合材料力学等,也可用光弹性法验证其所提出的新理论、新假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发展新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光弹性法测试的原理主要为光弹性效应,即塑料、玻璃、环氧树脂等非晶体在通常情况下是各向同性而不产生双折射现象的,但当它们受到应力时,就会变成各向异性显示出双折射性质,这种现象称为光弹性效应。

当将受载模型置于正交圆偏振光场中时,获取的是图1a,b,c所示的等差线(又名等色线)的条纹图形。

等差线代表模型内主应力差相等点的轨迹。

当受载模型置于正交平面偏振光场中时,则得到既有等差线又包含一条黑色粗条纹的图形,如图2所示。

在两个偏振镜光轴保持正交(互相垂直)而又相对于固定不动的模型旋转时,那种随着转角改变位置而移动的黑色条纹称为等倾线,它是模型内各点主应力方向相同点的轨迹。

正交偏振镜光轴相对于模型转动的角度α,即表示主应力所指方向。

当正交偏振镜光轴连续转动时,将依次出现对应于不同的α角的等倾线。

一般用即时描图法或通过光电扫描,由计算机采集并绘制0°~90°范围内的,包含足够数量的等倾线综合图形(图3c)。

等差线与等倾线图合称应力光图。

按等差线判断出各条纹的级次,用预先标定的条纹值,结合等倾线图,利用边界上某个已知条件,采用剪应力差法可得出该模型的全场应力。

得出应力场后,由相似理论可换算出原型的应力分布图形,以此作为改进结构设计的依据。

光弹性法是研究接触应力最有效的模拟实验手段之一,优点是可测出接触表面任意点处的应力值,且精度极高(误差3 %~4 %)。

当进行金属塑性加工工具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的研究时,用光学敏感材料作变形元件(工模具)模型,而塑性介质(被加工金属)则由易熔材料,如铅或铅加碲及锑的合金,以及由环氧树脂与增塑剂等进行精心调配的聚合物等制作。

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

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

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引言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是研究平板开孔结构中应力分布特性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实践中,平板开孔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

因此,了解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于设计和优化这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一、概念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是指开孔结构中应力集中程度的一个参数。

在平板开孔结构中,开孔处会引起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应力集中。

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是用来描述这种应力集中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通常用Kt表示,计算公式为Kt=σmax/σnom,其中σmax为开孔处的最大应力,σnom为无孔平板的应力。

二、计算方法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方法和实验测量方法两种。

1. 理论计算方法理论计算方法是通过应力场分析和力学原理推导,得到平板开孔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

常用的理论计算方法有应力集中系数图表法、应力函数法和有限元法。

应力集中系数图表法是一种经验方法,通过查表得到平板不同尺寸和不同孔径的应力集中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的开孔结构。

应力函数法是一种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的解析方法,通过求解弹性力学方程得到平板开孔应力场的解析解,进而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开孔结构。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开孔结构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应力场,进而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开孔结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2. 实验测量方法实验测量方法是通过物理实验手段测量开孔结构中的应力分布,进而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常用的实验测量方法有应变测量法和光弹性法。

应变测量法是通过在开孔结构表面粘贴应变片,利用应变片的变形来测量应力分布,进而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这种方法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较为复杂。

光弹性法是通过在开孔结构表面涂覆光弹性涂层,利用光弹性涂层的颜色变化来测量应力分布,进而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光弹性实验介绍

光弹性实验介绍

漫射光式光测弹性仪的基本结构
2.平面光弹性实验
实验内容:(1)测绘受力模型的等差线和等倾线参数, (2)利用这两个参数计算模型内部应力的大小与方向。
(1)等倾线的测绘
建立平面偏振场;
反复同步转动起偏镜和 检偏镜,观察等倾线移动 的大致规律;
从=0°开始,单方向方 向同步转动P-A镜,一般每 隔5°~10°绘制一条等倾 线并标明度数,到90°为 止,画在同一张描图纸上。
' " n
Ch
令 f 称为材料条纹值,则有:
C
' " f n
(18.10)
h
当入射光波长λ ,材料参数C,测点厚度h确定之后,测
点主应力差值是f/h的整数倍时,该点消光成为暗点。
由于模型中应力分布的连续性,对于每一个n值,显示 为一条暗条纹,称为等差线。
对径受压圆盘在单色光 源(钠光灯5230Å)下的 等差线。


2
合成光的振幅为:
A a sin 2 sin
(18.8)
E E1
E2
合成光的光强 I KA2
I K(a sin 2 sin )2
A轴 E2 E1
(18.9)
检偏镜
光强
I K(a sin 2 sin )2
(18.9)
2.干涉条纹的分析——等倾线与等差线
偏振光——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 Y 平面内,光振幅矢量取特定方向。
平面偏振光——垂直于光 传播方向的所有平面内, 光振幅矢量取相同的方向。
平面偏振光的产生——偏振片 (光轴或偏振轴为Y)
椭圆 圆
偏振光——光振幅矢量的顶点轨迹为一椭圆或圆
产生方法: 偏振片+1/4波片 45 椭圆偏振光

拉伸板孔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doc]

拉伸板孔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doc]

实验五拉伸板孔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练习等色线及等倾线的提取方法;2、绘制孔周边应力分布图;3、练习提取主应力轨迹图;4、确定孔周边应力集中系数。

二、实验设备偏光弹性仪三、实验模型及加载方式如图所示P拉伸板实验模型及加载方式四、实验步骤1.模型加工(1)按照图示尺寸加工模型,其中Ф10孔可先钻出Ф5小孔,再逐步扩至Ф7、Ф9、Ф9.5最后到Ф10。

将模型的一面用细砂纸打毛。

(2)测量模型的尺寸并做记录。

2.安装模型及调整仪器(1)将偏光弹性仪调整为正交圆偏振动,安装拉伸夹头,同时调节杠杆,使其达到平衡。

(2)将模型用销钉挂在拉伸夹头之间,加上初始载荷(约20N),开启白光光源。

(同时开启钠光灯预热),观察等差线图案是否对称,若不对称,适当调节夹头高度或重新修理模型,直至图案对称为止。

3.测定等差线级数及描绘等差线图案(1)用白光光源,逐步加载,仔细观察均匀区和孔边应力集中区的等差线级数及整个等差线图案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观察孔周上各向同性点的位置及孔上下两个隐没点的变化情况,直至孔边最大应力集中区出现4级条纹,等基本弄清图案及级数变化规律后,卸除载荷(保留初始载荷)。

(2)改用单色光源,逐步加载,直至最大应力集中点出现4级条纹为止,用旋转分析镜法补偿均匀区的条纹级数,记录条纹级数载荷值。

(3)用铅笔在模型上描绘整个等差线图案,并标明级数,然后卸除载荷,取下模型。

用描图纸描摹等差线图案,标明级数,注意载荷量。

最后从模型上擦掉图案。

4.绘制等倾线图案(1)用白光光源,在正交平面偏振场下,施加适当的载荷,然后按逆时针方向同步旋转偏振轴,仔细观察分析等倾线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用铅笔在模型上描绘出00、150、300、450、600及750等倾线,标明度数,并反复核对。

(3)核对无误后,卸下模型,用描图纸描摹出整个等倾线图案。

5.将实验结果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6.熄灭光源,清理现场。

《实验应力分析》--光测

《实验应力分析》--光测

,振动方向互
1 3、 波片 ——平面偏振光通过 波片后变成了圆偏振光。 4 4
平面偏振光通过 1 波片后,将分成两束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振
幅相等的平面偏振光,其中一束比另一束较快地通过薄片,当
通过薄片后,两束光波产生一个相位差 ,变成了圆偏振光。 2
4
相位差 就相当于光程差 4 2

等倾线是具有相同主应力方向的点的轨迹,或者说等倾
线上各点的主应力方向相同,且为偏振轴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模型内各点的主应力方向是不同的,如果使起偏
镜和检偏镜同步转过某一角度,则会得到另一组等倾线,该线
上各点的主应力方向均与此时的偏振轴方向重合。因此以各种 角度同步转动起偏镜和检偏镜,将得到各种对应角度的等倾线。



Ch( 1 2 ) N
——平面应力—光学定理
N N 1 2 f Ch h
——主应力差与条纹级数N成正比
等差线条纹级数 N 越大,则该点的主应力差越大。 因此条纹级数成为衡量主应力差的一个重要资料。
f

C
——材料条纹值
材料条纹值物理意义:当模型材料为单位厚度时对应于某一定波长
的光源。产生一级等差线所需的主应力差值。
材料条纹值f:是与光源和材料有关的常数。 即:h=1 , N=1时,
1 2 CFra bibliotek f在单色光下,等倾线与等差线均为黑色条纹,且两种条纹 同时产生,相互影响。如何将其分开——加

4
波片。
0
15
30
四、圆偏振场光弹性效应 1、暗场——双正交圆偏振布臵(单色光)
传播方向不同的光波不仅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且具有不同

光弹性实验介绍

光弹性实验介绍
' "
§18.10 光弹性实验装置
主要构成:光源(白光、单色光),偏振片, 波片 主要构成:光源(白光、单色光),偏振片,1/4波片 ),偏振片 1.平面偏振光场 平面偏振光场
P轴 轴 起偏镜 P轴 轴 起偏镜 检偏镜 检偏镜
E
E
A轴 轴
暗场
A轴 轴
亮场
实验用
Vt ) 设通过起偏镜的平面偏振光矢量 E = a sin( λ 2π Vt ) cos ψ 通过模型后双折射 E 1 = a sin( λ 为两束偏振光: 为两束偏振光: 2π E 2 = a sin( Vt + ∆ ) sin ψ λ P轴 轴 到检偏镜时, 轴上的分量: 到检偏镜时,在A轴上的分量: 轴上的分量

λ
C = f
Ch 称为材料条纹值 则有: 材料条纹值, 称为材料条纹值,则有:
f σ '− σ " = n h
(18.10) )
材料参数C,测点厚度h确定之后 确定之后, 当入射光波长λ,材料参数 ,测点厚度 确定之后,测 的整数倍时,该点消光成为暗点。 点主应力差值是f/h的整数倍时,该点消光成为暗点。 由于模型中应力分布的连续性,对于每一个n 由于模型中应力分布的连续性,对于每一个n值,显示 为一条暗条纹,称为等差线 等差线。 为一条暗条纹,称为等差线。
光测法
光测弹性学方法
实验应力分析——光弹法应用 实验应力分析——光弹法应用
利用某些透明材料(如环氧树脂等)在受力变形时产生光学各向异 性的特点,根据偏振方向不同的光线的光程差确定主应力差值;利用同 色条纹图像,可得到模型中的应力状态和分布。光弹法在地质力学模拟 中的进展是模拟裂隙的应力状态及岩体的不连续应力分布。光弹法多用 于研究软硬双层或多层岩体结构中,软层的塑性流动对硬层块体稳定的 影响。 工程实际中有很多构件,例如工业中的各种机器零件,它们的形状 很不规则,载荷情况也很复杂,对这些构件的应力进行理论分析有时非 常困难,往往需要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光弹性试验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光弹性实验方法是一种光学的应力测量方法,在光测弹性仪上进行, 先用具有双折射性能的透明材料制成和实际构件形状相似的模型,受力 后,以偏振光透过模型,由于应力的存在,产生光的暂时双折射现象, 再透过分析镜后产生光的干涉,在屏幕上显示出具有明暗条纹的映象, 根据它即可推算出构件内的应 力分布情况,所以这种方法对形状复杂的 构件尤为适用。因为测量是全域性的,所以具有直观性强,能有效而准 确地确定受力模型各点的主应力差和主应力方向,并能计算出各点的主 应力数值。尤其对构件应力集中系数的确定,光弹性试验法显得特别方 便和有效。

光弹性实验报告

光弹性实验报告

光弹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光弹性实验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内部应力分布的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光弹性实验技术,观察和分析受力模型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等差线和等倾线图案,从而确定模型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并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二、实验原理光弹性现象是指某些透明材料在承受载荷时,会产生暂时的双折射现象。

当一束偏振光通过受力的光弹性材料时,其偏振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反映了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等差线是指光程差相等的点的轨迹,它与主应力差成正比。

等倾线则是指主应力方向相同的点的连线。

通过观察和分析等差线和等倾线的图案,可以计算出材料内部各点的应力大小和方向。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1、光弹性实验仪:包括光源、偏振片、分析片、加载装置等。

2、模型材料:环氧树脂或有机玻璃等光弹性材料制成的模型。

3、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四、实验步骤1、模型制备选用合适的光弹性材料,根据实验要求制作模型。

确保模型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以减少实验误差。

2、仪器调试打开光源,调整偏振片和分析片的角度,使视场呈现暗背景。

检查加载装置的工作性能,确保加载平稳、准确。

3、模型安装将模型安装在加载装置上,注意安装位置和方向的准确性。

4、加载观测逐渐施加载荷,观察等差线和等倾线的形成和变化。

记录不同载荷下的干涉条纹图案。

5、数据测量使用量具测量模型的尺寸和加载力的大小。

记录等差线和等倾线的级数和角度等数据。

6、实验结束缓慢卸载,关闭实验仪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等差线图案分析在不同载荷下,等差线的分布和密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载荷的增加,等差线的级数增多,表明主应力差增大。

通过对等差线的分析,可以定性地了解模型内部应力集中的区域。

2、等倾线图案分析等倾线的分布反映了主应力的方向。

在模型的不同部位,主应力方向有所不同。

通过测量等倾线的角度,可以计算出主应力的方向。

3、应力计算根据等差线和等倾线的测量数据,结合光弹性实验的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模型内部各点的应力大小和方向。

8-光弹性基本原理12

8-光弹性基本原理12

2
(8-4)
双折射是晶体的固有特性,这种双折射称为永久双折射。 有些光学各向同性透明材料,如环氧树脂、赛璐珞、玻璃等,不具有双折射性 质,但是当他们受载荷作用时,也会产生双折射现象,而当卸载后,双折射现象 又随即消失,这种双折射称为暂时双折射。 12
第2部 光弹性测量方法 第8章 光弹性基本原理
(8-8)
16
第2部 光弹性测量方法 第8章 光弹性基本原理
对于x平面内的线偏振光,由图8-6,α=0,归一化琼斯矢量为
1 E 0
对于左旋圆偏振光,由图8-5,α=45°,并有φ=π/2,由式(8-8),归一 化琼斯矢量为
E 1 i 2 1
常见偏振态的琼斯矢量表达式如表8-2所示。
以上所说是对单色光而言的。对于白光, 由于白光由不同波长的七色光组成,当产生 光的干涉现象时,不能保证各种颜色的光都 同时产生干涉,当一种颜色的光在该点产生 相消干涉时,人们看到的将是其余六种色光 的混合色,也称为被消色光的互补色。 右图对顶角内两色为互补色,互补两色混 合即成白色。
紫 蓝 青 绿
红 橙 黄 黄绿
互补色图 11
第2部 光弹性测量方法 第8章 光弹性基本原理
5. 双折射
光在射入光学各向同性非晶体介质时,将发 生折射,但不改变光的振动性质。而当一束自 然光射入光学各向异性晶体中,他原来在各个 不同方向的振动被合并为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 振动,分别以不同的折射率和传播速度透过晶 体,成为两束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这种性质 称为双折射。 由晶体的双折射分出的两束传播速度不同的线偏振光,其中一条遵循折射定律, 称为寻常光o,另一条不符合此定律的称为非寻常光e。寻常光o的折射率n0是一个 常数,与光的传播方向无关;非寻常光的折射率ne随光在晶体中传播方向的不同而 不同。在通过晶体后,两束光之间将出现光程差δ,或位相差Φ,它们之间有如下 关系

光弹性实验

光弹性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设备


1、408-1型光测弹性仪。
2、光弹性模型,如梁、圆盘、 圆环等。

(观看光弹演示录像片)
光弾仪的组成
第三部分:实验原理



基本概念: 平面偏振光: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在 某一方向振动,并且光波沿传播方向所有点的振动均 在一个平面 偏振片:可以使天然光变成偏振光的光学元件叫偏振 片(polarizer ) 1/4波片:使产生的光程差为1/4个波长的波片; 产生圆偏振光的条件:有两束振动平面互相垂直的平 面偏振光。它们要有相同的频率,相等的振幅,相位 差为π/2。
第五部分:注意事项及要求 cautions



简述仪器调整过程,明确正交平面偏振光 场和圆偏振光场的布置和条纹特点。 简述不同偏振光场和不同光源下,所观察 到的模型中等差线条纹的特点。 光测弹性仪上的镜片部分切勿用手触摸。 加载时切勿使模型弹出,以免损坏光学元 件。
Part VI
questions
The experiment 3-4 photoelasticity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Mechanics 2011-05
光测原理及测试方法

光弹性测试方法是一种应用光学原理的 应力测试方法。它是使用双折射透明材 料模型模拟实际构件受力,在偏振光场 中产生干涉条纹,通过条纹分析获得模 型应力场,再根据相似理论可换算求得 构件中的真实应力场。
应力光学定律
Ct ( 1 2 )


为光程差
C 为应力光学系数,与材料和光源 波长有关 T 为模型厚度

如何区分等倾线和等差线方法1--在平面偏振光场中(单色光源),

实验报告光测弹性(3篇)

实验报告光测弹性(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测弹性原理,掌握光测弹性仪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光弹性模型受力后的光学效应,分析应力分布。

3.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光测弹性原理在应力分析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原理光测弹性法是一种利用光学方法测量材料内部应力分布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当光波通过各向异性的弹性体时,会发生双折射现象,使得光波分解为两束折射光线。

这两束光线在通过弹性体时,由于受到不同的应力作用,其相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强分布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光强分布的变化,可以分析出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测弹性仪:包括光源、起偏器、检偏器、1/4波片、补偿器等。

2. 光弹性模型:由各向异性材料制成,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

3. 支撑装置:用于固定光弹性模型。

4. 测量工具:如标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光弹性模型固定在支撑装置上,确保模型在受力过程中保持稳定。

2. 打开光源,调节光强,使其达到适宜水平。

3. 将起偏器放置在光源与光弹性模型之间,使其产生线偏振光。

4. 将1/4波片放置在起偏器与光弹性模型之间,使其产生圆偏振光。

5. 将光弹性模型放置在检偏器前,调整检偏器,观察光强分布。

6. 在光弹性模型上施加不同方向的力,观察光强分布的变化。

7.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应力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当施加不同方向的力时,光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受力较大的区域,光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条纹状,且条纹间距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2.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光测弹性法可以有效地测量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

(2)应力分布与光强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即应力越大,光强分布的条纹间距越大。

(3)光测弹性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地验证了光测弹性原理在应力分析中的可行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光测弹性仪的使用方法,为今后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基础。

舰船上层建筑端部及舷侧大开口应力集中分析和光弹性实验

舰船上层建筑端部及舷侧大开口应力集中分析和光弹性实验

的基 准应 力 , 所得 到 的应 力集 中 系数也 不 同。 一般
教科 书上 盯 的定 义 是无 限远 处 的均匀 应力 。但实 。 际 上在 船 舶 结 构 中很 难 找 到 这样 的参 考点 , 因此
的应力 集 中也很 突 出 。为 了保证 该舰 结 构 的安全
性 , 必 要对 这 些部 位 的应 力集 中 问题进 行 专 门 有
××舰上 层 建 筑端 部 与 主 船体 联 结 处 , 构 结
力或 峰值 应 力 与基 准应 力 盯 的比值来 表示 , 。 即

盯O
() 1
对 于确 定 的形 状 和 载荷 形 式 , 由于选 取 不 同
上 变化 非常 大 , 应力 集 中的高 危部 位 。另外 , 是 该
舰 甲板及 舷 侧都 有 比较 大 的开 口 , 些 开 口部 位 这
维普资讯
4卷 7
第 1 总第 12 期( 7 期)
何祖平等 ; 舰船上层建筑端部及舷侧大 开 口应力集 中分析和光 弹性 实验
8 5
本 文 计算Leabharlann 上 层建 筑 端部 应 力 集 中系数 时 , 相邻 选 区域 的主 船 体 甲板 边 沿 处 的 最 大 应 力 为 基 准 应 力。 舷侧 开 口 由于 只有 一侧有 , 准应 力取未 开 口 基
文 章 编 号 : 0 04 8 (0 6 0—0 40 1 0 8 2 20 )10 8 —6
舰 船 上 层 建 筑 端 部 及 舷 侧 大 开 口应 力 集 中分 析 和 光 弹性 实 验
何祖平 , 王福花 , 王德 禹
( 海 交 通 大 学 船 舶 海 洋 与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海 20 3 ) 上 上 0 0 0

光测应力实验报告(3篇)

光测应力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测应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光弹性效应法测量材料应力分布的技术。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光弹性效应法在材料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光测应力实验是利用光弹性效应,通过观察光在材料中的传播变化来测量应力分布的一种方法。

实验原理如下:1. 当光通过具有双折射性质的透明材料时,光会分解为两束偏振光,即寻常光和非寻常光。

这两束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在材料中传播速度不同,从而产生相位差。

2. 当材料受到应力作用时,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双折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光在材料中的传播变化,可以测量出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光弹仪、起偏器、检偏器、1/4波片、偏振片、光源、显微镜等。

2. 实验材料:透明材料(如玻璃、塑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透明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模型。

2. 安装实验装置:将模型放置在光弹仪的平台上,调整光源和显微镜的位置,确保光路畅通。

3. 形成光场:通过起偏器和检偏器形成平面偏振光,并经过1/4波片形成圆偏振光。

4. 观察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模型在光场中的变化,记录光强分布、干涉条纹等信息。

5.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光弹性效应法计算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强分布: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光强分布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条纹,即干涉条纹。

通过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可以确定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2. 应力分布:根据实验数据和光弹性效应法,计算出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

分析结果表明,应力主要集中在模型表面的圆孔附近,与理论预期相符。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光弹性效应法测量材料应力分布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光弹性效应法在材料力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分析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

3.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实验材料的选取、光路调整等,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参考。

光弹性应力分析

光弹性应力分析

光弹性应力分析[引言]光弹性是实验力学中的一个分支,这个方法就是用光学灵敏材料制成与实物相似的模型,或在实际构件上粘贴光学灵敏材料,在相应载荷作用下,用偏振光照射可以得到等倾线和等差线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和计算便能得到表面及内部的应力变化规律。

用这种实验方法求得的应力分量对工程设计来说具有足够的精度,它直观性强,可靠性高,适应性广,能求出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全部应力状态。

特别是对理论计算较为困难的形状复杂、载荷复杂并有应力集中的构件(生产中经常遇到),光弹性法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实验目的]1. 掌握光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

2. 熟悉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3. 了解光弹性方法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1.平面光弹性的应力—光性定律平面光弹性是指光弹模型处于平面受力状态的情况。

在光弹性实验中,常用自然光(白光)或单色光作为光源。

白光或单色光通过起偏器形成平面偏振光,当平面偏振光波垂直于模型平面入射时,只要不超过模型材料的弹性极限,通过模型的光波按模型材料的双折射性质将遵循下列两条规律:1.光波垂直通过平面受力模型内任一点时,它只沿这点的两个主应力方向分解并振动,且只在主应力平面内通过。

2.两光波在两主应力平面内通过的速度不等,因而其折射率发生了改变,其变化量与主应力大小成线性关系。

这就是布卢斯特(Brewster,S.D )定律,用公式表示为)())((212121σσσσ-=--=-C B A n n (1—1)式中常数B A C -=。

由于两光波通过模型时沿主应力12,σσ方向内的折射率不同,故通过模型厚度d 后有一光程差δ出现,且d n n )(21-=δ (1—2)将式(1—1)代入式(1—2),得)(21σσδ-=Cd (1—3)式(1—3)称为平面光弹性的应力—光性定律,它是光弹性实验的基础。

由此可见,只要求出了光程差δ以后,就可以求出平面模型内各点的主应力差,这样就把一个求主应力值的力学问题转换为求光程差的光学问题了。

光弹性实验实验报告

光弹性实验实验报告
5.熄灭白光,开启单色光源,观察模型中等差线图,比较两种光源下等差线的区别和特点。
6.换上其他一至两个模型,重复步骤3至5,观察在不同偏振光场和用不同光源情况下,模型内等差线和等倾线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7.关闭光源,取下模型,清理仪器、模型及有关工具。
在实验中,取N为整数,△N=1,测取相应的P值,而非给定△P逐级测取N值。这样便于实验,可避免给定 △P后,可能出现非整数级条纹,不便测取。此法称为条纹级次法。
2、测材料条纹值
(1)装夹试件,布置双正交偏振光场,开启光源。
(2)逐级加载,均匀拉伸段将发生颜色变化,按黄,红蓝,缘顺序出现,当完成一个循环后又按此色序重复。规定红,蓝过渡色(绀色)为整数级条纹,当绀色第一次出现时,N=1;第二次出现时N=2,…依此类推。在记录时,先记N,然后记下相应载荷
。进行数次后,每一组N值及P值可求得一个 值,然后求平均值即得材料纹值。
其中C为比例系数,此式称为平面应力光学定律。
当光程差为光波长 的整数倍时,即
…… (9-2)
产生消光干涉,呈现暗点,同时满足光程差为同一整数倍波长的诸点,形成黑线,称为等差线,由式(9-1)和(9-2)可得到
(9-3)
其中 称为材料条纹值。
由此可知,等差线上各点的主应力差相同,对应于不同的N值则有0级、1级、2级……等差线。
本试验用轴向拉伸试件来标定 值。均匀拉伸段的理论应力值为:
(单向拉伸),又(9-4)式把 及 代入(9-6),由此可获得P,N, 后,标定出 。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光弹性观察实验
1.观看光弹性仪的各个部分,了解其名称和作用。
2.取下光弹性仪的两块四分之一波片,将二偏振镜轴正交放置,开启白光光源,然后单独旋转检偏振镜,反复观察平面偏振光场光强变化情况,分析各光学元件的布置和利用,并正确布置出正交

实验十二光弹实验啮合齿轮齿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二光弹实验啮合齿轮齿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二光弹实验啮合齿轮齿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实验十二光弹实验啮合齿轮齿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光弹性测试方法是光学与力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测试技术。

它采用具有暂时双折射性能的透明材料,制成与构件几何形状相似的模型,使其承受与原构件相似的载荷。

将此模型置于偏振光场中,模型上即显出与应力有关的干涉条纹图。

通过分析计算即可得知模型内部及表面各点的应力大小和方向。

再依照模型相似原理就可以换算成真实构件上的应力。

光弹性测试方法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可靠性高,能直接观察到构件上的全场应力分布情况。

特别是对于解决复杂构件、复杂载荷下的应力测量问题,以及确定构件的应力集中部位,测量应力集中系数等问题,光弹性测试方法更显得有效。

本实验就是用光弹性测试方法进行受载齿轮齿根应力集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测弹性仪的使用方法。

2.观察所给的两个光弹性模型(圆盘和齿轮)受力后在偏振光场中的光学效应,加深对模型受力后全场应力分布情况的了解。

3.观察等差线和等倾线,学会判别等差线和等倾线。

4.学会用光弹性测试方法来测定机械构件的应力集中系数。

二、实验设备及光学系统:1.409-2光弹测试仪。

2.数码照相机。

3.由同一张环氧树脂板制成的圆盘模型和齿轮模型各一块。

三、实验任务:1.使用圆盘对径受压的方法测定光弹性材料的条纹值f。

2.获取受载齿轮模型的等倾线和等差线条纹图。

2.测定受载齿轮齿根最大应力值。

3.用剪应力差法测定啮合齿轮的齿根截面上的应力。

4.编制计算程序计算减速箱齿轮的齿根应力集中系数。

四、光弹性实验原理:1、明场和暗场由光源、起偏镜和分析镜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平面偏振光场。

起偏镜和分析镜均为偏振片,各有一个偏振轴。

如果两个偏振轴平行,由起偏镜产生的偏振光可以全部通过分析镜将形成一个全亮的光场,简称明场。

如果两个偏振轴垂直,由起偏镜产生的偏振光不能全部通过分析镜将形成一个全暗的光场,简称暗场。

明场和暗场是光弹性测试中的基本光场。

用边界元法及光弹试验分析武器构件的应力集中问题

用边界元法及光弹试验分析武器构件的应力集中问题

1997年4月Journa l of N an j i n g Un iver s i ty of Sc ien c e an d Techn o l ogy A p r. 1997 用边界元法及光弹试验分析武器构件的应力集中问题苹3徐振翔①朱αΞ(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 ①机械学院, 南京210094)摘要该文用边界元法计算了武器构件(炮尾、抽筒子) 的应力分布。

通过计算和光弹试验, 对该两构件在圆角处的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降低构件应力集中的措施。

分析结果表明, 较好的结构形式可以使应力集中部位的最大拉应力大幅度的降低, 这一结论在实验中得到证实。

关键词炮身, 抽筒机构, 应力集中, 边界元, 光弹性分类号O 342. 4楔式炮尾结构图和抽筒子的结构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当火炮发射时, 炮尾承受着强大的膛底合力作用, 随着高膛压火炮的出现, 炮尾发生了断裂现象, 这是由于炮尾闩室后面圆角处的应力集中所致。

抽筒子也是火炮构件中的一个易损构件, 在长臂挂钩的圆角A 处也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

为了降低该2个构件圆角部位的应力水平, 探讨和缓圆角处应力集中的措施, 本文采用边界元法计算了炮尾5种不同型式圆角处的切向拉应力和抽筒子圆角处的切向应力, 并与光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提出了比较理想的圆角几何尺寸及相应的结构形式。

图1 楔式炮尾结构图F i g. 1 S t r u c t u re d i ag r am o f th e b r eecho f w edge fo rm图2 抽筒子结构及受力图F i g. 2 S t r u c t u re an d l o a d d i ag r amfo r th e ex t rac t o rα本文于1996年9月28日收到朱苹女59岁副教授Ξ186南 京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第21卷第2期1 楔式炮尾圆角处的应力分析1. 1 计算模型炮尾是一个块体, 属三维问题。

复合材料板应力集中数值模拟分析及光弹性实验验证

复合材料板应力集中数值模拟分析及光弹性实验验证
第2 卷 l
第 6期
机械研 究与应 用
MECHANI CAL RES EARCH & AP I PL CAT1 0N
V0 No6 l 21
2 o 1 0 8.2
20 0 8年 1 2月
复合 材 料板应 力集 中数值 模 拟分 析 及光 弹性 实 验验 证
郑拯 宇
( 重庆工学院 重庆市车辆模拟与试验工程技 术研究 中心, 重庆 40 5 ) 0 0 0
{ 2 it ( n + (c n) i rs o。 + 2 一 o
o cs ) ] + r 0 2

1 带孔薄板应力分布理论及应力 一光学理论
1 1 带孔无 限宽板应力分 布理论 .

、下 l
列赫尼茨基关 于 受拉 正交 各 向异 性带 孔无 限宽 板的孔边应力公 式 :
E( 一22 ]  ̄o Gi ) } r s a 。 n

材料 主方 向 的夹角 。
( 2 )
其 中 : 正 交 异 性模 型单 位厚 度 的等 差线 条 纹 级 Ⅳ是 是 3 独立 的材料条纹值 ; 是 主应力 。 个 o r 与
Ab t a t oa ay e t esr s it b t n o o o i tra n e a sa mp r n tp i n i e r g p a t e n sr c :T n l z h te sd s i ui f mp s emaei u d rl d i l i o a t e ne gn e n r ci .A d r o c t l o l t s i c
S m sn提 出 的 一 般 形 式 的 应 力 一 光 学 定 a po
律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应力集中系数的光弹性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弹性实验原理和光弹仪的使用方法;2.用光弹法测定带孔拉板(或带槽拉板)的应力集中系数α。

二、光弹性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光弹性实验法是实验应力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设计产品或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有许多种方法,例如模型法,贴片法等,这里着重介绍模型法。

模型法是利用透明的塑料制成构件模型,其尺寸与构件几何相似,所加载荷也与实际构件上所受载荷相似,当模型受载时,模型中任一点沿其两个主应力方向的折射率不同,即产生暂时双折射现象。

当此种受力模型置于偏振光场中,就会观察到由于这种暂时双折射而引起的干涉条纹。

研究表明,这些干涉条纹与各点的主应力差及主应力方向有关,因而通过对这些条纹图(称为应力光图)的观察并借助于一些辅助手段可以测得模型内的应力,然后,由相似理论可将模型应力换算成实际构件中的应力。

1.光弹性实验仪的光路如图16所示,光源发出的光束经准光镜变为平行光。

通过起偏振镜后,变成只在一个平面内振动的平面偏振光,再通过第一个1/4波片,成为圆偏振光。

模型后面依次为第二个1/4波片、检偏振镜、成象透镜、滤色镜、光栏等,最后在屏幕上成像。

通常起偏振镜与检偏振镜的偏振轴是正交的,而相应的两个1/4波片的快、慢轴分别与偏振镜的偏振轴成±45°角。

这样组成正交圆偏振光场,在屏幕上光场背景是暗的,称为暗场,若两偏振镜的偏振轴相平行,此时背景是亮的,称为明场。

图16 光弹仪光路2.光弹性实验基本原理当图16中的一对1/4波片取下时,模型处于平面偏振光场中,起偏振镜后的平面偏振光入射受力模型某点时,光波将沿着该点的两个主应力方向分解为两支平面偏振光,而且这两支平面偏振光传播的速度不相等(此即暂时双折射现象),因此,在通过模型后,这两支平面偏振光波使产生了光程差δ如图17。

-31-平面应力光定律指出,此光程差δ由下式表示:)(21σσδ−=ct (1)式中,c ──材料的应力光学系数,与模型材料及光波波长有关。

t ──模型厚度。

(σ1-σ2)──该点的主应力差。

为了产生干涉条纹,通常在模型之后放置检偏振镜,其偏振轴与起偏振镜的偏振轴正交,见图18。

由分析可以得到,通过检偏振镜后,模型上任一点的光强由下式表示: λπδθ2201sin2sin ⋅=I I (2) 式中:I 0──起偏镜后光的强度λ──所用光源的波长(单色光)θ──模型上任一点的主应力σ1与检偏振镜偏振轴之间的夹角。

将(1)代入(2)式可得:λπσσθ)(sin2sin 21221−⋅=ct I I o (3)受力模型上任一点的应力差σ1-σ2和θ均不相同,因此在屏幕上各点的亮度不一样,即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使I 1=0有下列两种情况(1) 当 0)(sin21=−λπσσct ,即 πλπσσn ct =−)(21 (n = 0,1,2,…)或当满足 1σ-nF tfn ctn ===λσ2 (4)时,屏幕上相应的点是黑暗的。

由于应力分布的连续性,主应力差相同的点在屏幕上呈现一条黑色条纹,称为等差线。

n 被称为条纹级数,n = 0,1,2,…,分别称为零级,一级,二-32-图17 暂时双折射现象级……条纹。

(4)式中的f 称为材料条纹值:cf λ=,需要通过实验来标定,而F 称为模型条纹值:F=tf。

容易理解,模型条纹值F 是该模型产生一级条纹所需的主应力差值。

若用白光作光源,由于白光是复色光。

当主应力差σ1-σ2满足某一波长的(4)式时,该颜色即被干涉消光 ,而获得其补色,结果在屏幕 上形成彩色条纹,等差线成为等色线图。

对于σ1=σ2的点,任何波长的光均被消光,故为黑点(或黑线),对应于n = 0。

一、二级等差线条纹主要由粉红和淡绿两种颜色组成,四级以上条纹由很淡的红色和黄绿色组成,而且已不易辨认了。

因此当n>5时,通常采用单色光源,可以得到清晰的等差线条纹。

(2)当sin2θ=0,即θ=0o或θ=π/2,亦即模型上某点的主应力方向与偏振镜的偏振光轴平行时,屏幕上该点也呈现黑点。

模型中主应力方向相同的这些点形成黑色干涉条纹,称为等倾线。

当起偏振镜与检偏振镜的偏振轴如图18位置时,屏幕上得到0o等倾线。

当同步旋转此两偏振镜时,模型中有另外一些点满足sin2θ=0,即可依次得到5o,10o,15o……等倾线。

通常在白光下同步转动此两偏振镜,依次将不同参数的等倾线描绘在同一描图纸上,便可得到一张等倾线图。

由以上分析可知,受力模型在单色光源的平面偏振光场中的光弹性效应,归结为在屏幕上同时形成等差线和等倾线,它们交叉重叠,互相干扰,使得获取实验资料发生很大困难。

为了分离等差线与等倾线,通常是采用圆偏振光场。

在模型前后分别放置一个1/4波片,并令其快、慢光轴分别与起偏振镜,检偏振镜成±45o。

这样,平面偏振光通过第一个1/4波片后成为圆偏振光,入射受力模型。

较详细的分析可以证明(例如天津大学材力教研室苏翼林主编的《材料力学》),在图19所示正交圆偏振光场中,屏幕上将仅得到等差线而使等倾线消失,这样便很容易得到等差线。

可以证明,此时得到的等差线是整数级的,即σ1-σ2=nF(n=0,1,2……),而当组成明场时,相应的等差线是半整数级次的,即σ1-σ2=n ,F(n ,=0.5,1.5,2.5……)。

这样,我们可以在圆偏振光场下得到等差线,而在平面偏振光场下,利用白光光源所获得的黑色条纹为等倾线,等差线与等倾线是光弹性实验的基本实验资料,根据它们,再加上一些辅助手段,便可求出模型内的应力分布情况。

-33-材料条纹值f 的确定:根据等差线的基本关系式(4),并利用应力分布有精确解的模型来测定。

当模型受力时,模型内任一点的σ1-σ2可以根据已知理论公式计算得到,再用前述方法确定此点的条纹级数,代入(4)式便可求出f 值的大小。

常用的模型有轴向拉伸、纯弯曲梁及径向受压圆盘,尤以后者最为常用。

如图20所示为一径向受压圆盘,其中心点O 的两个主应力分别为:Dt px πσσ21== Dtpy πσσ62−== 所以,Dtpπσσ821=− 由(4)式便可得到:nDpf π8=(5) 这就是利用径向受压圆盘测定材料条纹值f 的公式。

式中D 为圆盘直径,n 为中心O 的条纹级次。

具体测量时,给圆盘加载至某一载荷P i ,使某一条纹正好通过中心O ,记下此时的P i 与相应的n i ,代入上式计算,可得f i ,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即得f 。

它的常用单位为N/mm ・条。

若利用纯弯曲梁测定f ,同学们可自己导出与式(5)类似的公式。

图20 对径受压圆盘-34-利用等差线基本方程(4)可以很方便地确定模型自由边界上的应力的大小。

因为在模型自由边界上,切向正应力与法向正应力即为主应力,且在自由边界处,法向正应力为0,因此沿边界切向正应力的大小即为: (6)所以,在测得f 的条件下,只要测得自由边界各点条纹级数,由上式便使容易求得σt 。

至于其正、负可由其它的方法来帮助判别。

关于模型内部应力(σx ,σy ,τxy )的确定,因为实验得到的仅是σ1-σ2及θi 两个条件换还需用一些辅助的方法(例如剪应力差法,全息光弹法等)来补充一个方程,才能联立求得,其详细情况请参阅有关专著。

三、 实验内容1. 了解光弹性实验仪各元件名称与作用。

调整仪器,使之成象清晰。

2. 平面偏振光场中观察等差线与等倾线以及两种条纹的区别方法。

3. 圆偏振光场中观察等色线,熟悉条纹级次的判别方法。

中央受集中载荷作用的简支梁,(三点弯曲梁)其等差线与等倾线分别如图21与图22所示。

4. 单色光下,用圆偏振光场,用对径受压圆盘(或纯弯梁)测定材料条纹值f 。

5. 观察带孔拉板(或带槽拉板)模型的应力集中现象,判别其条纹级次。

用旋转分析镜法或载荷补偿法,测定其最高条纹级次,然后代入下列公式,计算应力集中系数α。

式中,──净截面平均应力。

6. 其它模型的观察与三维光弹等其他光测方法简介。

-35-t fnt =σ0maxσσα=tfn maxmax =σ0σ四、注意事项1.光弹仪各光学元件禁止用手乱摸,以免损伤镜面。

2.汞灯熄灭后,需待冷却后方能再行点燃(约10分钟)。

-36-实验十二 三点弯曲高梁横截面应力的光弹性法测定一、实验目的用光弹性方法测定三点弯曲高梁的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并与材料力学的计算结果相比较。

二、实验概述用光弹性材料(通常为环氧树脂板材)制成如图23所示高梁,两端为简支,并于跨中承受集中载荷,此种情况习惯称三点弯曲。

本实验要求测定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即沿高度的分布。

图23 三点弯曲高梁实验值用剪应力差法计算,为此必须取得等差线与等倾线的图线,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θτ2sin 21⋅=nF xy y xxy y y ∆∆∆−=∑τσσ0 (1)y x σσ=+θ2cos nF式中,n ── 条纹级数F ──模型条纹值,f ──材料条纹值,θ──主应力σ1与x 轴夹角本实验的材料条纹值f 用径向受压圆盘法来测定,其测定法见实验十二。

得出τxy 沿截面的分布后,求出该截面上的剪力,以此作静力平衡校核,考察实验误差。

三、实验步骤1.测量试件尺寸h ,t ,在跨度内测3 ~ 4个地方,求其平均值。

在试件上划好跨度L 的标志线,以便正确安装。

2.将试件安在加载架上,仔细调整支座,直至所需跨度L 为止。

3.加载实验。

先用白光分辨等色线级数,然后用汞光描绘整级次和半级次等差线条纹。

4.在白光下,用平面偏振光场描绘等倾线图。

-37-4L4Lxy y x τσσ,,,tfF =5.所描绘的等差线图和等倾线图经教师审阅后,方可卸载,结束实验。

6.利用径向受压圆盘测定材料条纹值f(实验十二)。

7.将仪器复原,套上防尘罩。

8.实验课后,将A—A截面等分成10格,按剪应力差法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要求用计算器或微机进行。

四、报告要求1.包括实验名称,内容,等差线图,等倾线图实验资料,截面A—A及其辅助截面的n,θ图,计算表格,A—A截面的静力校核,A—A截面上的σx,σy,τxy分布图(用坐标纸画)。

2.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A—A截面上的σx并将其沿截面高度的分布图一并画在σx,σy,τxy实验值所用的16K坐标纸上以便比较,分析差别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力学公式的局限性。

3.如用微机计算,报告中应附有关程序。

-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