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 (2)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重力势能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重力势能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树立能量观念,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能够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进行简单运算,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

科学思维:在探究重力做功的过程中再次领悟微元法的理想化模型,在理解重力做功与势能变化量的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问题,体会数学物理融合的思想。

科学探究:用实验探究及推理的方法,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结合功能原理,通过计算归纳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用生活例子解释并记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重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公式,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重力做功特点的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学工具多媒体、书本、跷跷板模型六、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初中已经简略的提及过了重力势能的定义,但没有深入去学习。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重力势能的定义是什么吗?预设:处于高处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二)讲授新课1.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及意义(1)播放水力发电的图片水力发电利用处于高处的水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进行发电。

(2)播放雪崩、高空坠物的图片雪崩时由于具有重力势能造成巨大的伤害。

总结:重力势能对于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学习重力势能是很有必要的。

2.实验猜想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1)质量保持书本举高的高度一致,改变质量,手部受到的冲击性不同。

猜测:重力势能与质量有关(2)高度保持书本的质量一致,改变高度,手部受到的冲击性不同。

猜测: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3)重力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研究重力势能就要研究重力做功。

猜测: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有关3.探究重力做功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本80页:图8.2-1甲(物体竖直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图8.2-1乙(物体斜面直线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图8.2-4(物体沿任意曲线路径向下运动,高度从h1降为h2), 探究三种不同情况重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4重力势能(教案+学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4重力势能(教案+学案)

重力势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2.能力目标(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3.创新教育通过对位能的解释,能定性地解释有关势能的问题:如分子势能等4.德育目标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处理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机械能中很重要的一节课,是机械能中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基础。

让学生明确势能的产生和变化与保守力做功的关系。

也是研究功能关系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势能概念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研究势能的方法:即势能的变化和保守力做功有关。

2.学生分析:在初中时学生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解决重力势能。

学生们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通过弹性做功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变化。

3.处理方法:这节课理论性很强,所以通过设置空白点来促进学生理解4.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1)创新点通过重力势能的研究,学会势能的研究方法。

(2)德育点透过现象看本质。

(3)空白点由重力做功得出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三、教具选择与使用目的1.教具:弹簧振子、课件2.目的:弹簧振子用来研究弹性势能;课件用来给出信息和总结结论。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准备教具(先自己练几次);让学生预习。

2.引导目标激情入境用课件放一段玻璃瓶自由落体摔碎的镜头。

提问:玻璃杯能摔碎,能量从何而来?(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兴趣)3.创造条件主动参与让学生用自己的课本(不同质量)做如下试验1)同一课本从不同高度下落,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做功。

高中物理 7.4 重力势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7.4 重力势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物理必修 2 人教新课标 7.4 重力势能教案
课 题Leabharlann 7.4 重力势能课 型
新授课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 规律的兴趣.
学 生 活 动
生: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师: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 师:具体的表达式是什么? 生:WG=mgh1 一 mgh2,其中 hl 和 h2 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 师:很好,可见物体的重力 mg 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 h 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 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课堂训练] 1.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将同一物体拉到顶端,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 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小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D.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 2.将一物体由 A 移至 B,重力做功 „„„„„„„„„„„„„„„( ) A. 与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关 B.与物体沿直线或曲线运动有关 C. 与物体是做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有关 D.与物体发生的位移有关 参考答案 1.D 解析: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与运动的具体路径无关,只与初末状态物体的高度差 有关,不论光滑路径还是粗糙路径,也不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只要初末状态 的高度差相同,重力做的功就相同. 2.D 解析:重力做功只与重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有关,与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径,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没有关系 二、重力势能 [实验与探究] 探究影响小球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一个钢球、一个木球,再盛一盆细沙.如图。5.4— l 所示.在沙盆上方同一高度释放两个小球,钢球的质量大,在沙中陷得较深些. 让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落下,钢球释放的位置越高,在沙中陷得越深. 请同学们亲自做实验探究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下面大家阅读教材 11~12 页“重力势能”一段,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把问题用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怎样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 生:我们把物理量 mgh 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进行定义? 生:这是因为 mgh 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用文字怎样叙述? 生:Ep=mgh,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师: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重力势能》教学设计(第2课时)4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重力势能》教学设计(第2课时)4

H
幻灯片出示题目 体现重力势能的 负值的意义。 重心 的意义。 教师点评 “-” 不表示方向, 表示大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及效果 为以后学习弹性 势能、 机械能守恒 的系统性铺垫。 集体回答。
三、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而产生的, 重力 做功与重力势能有关,离开地球,重 力就失去意义,它具有系统性。 所以重力势能是哪些物体组成的系 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 统共有的? 四、其它势能 势能是系统内由于其中各物体之间, 或物体内各部分之间由于存在相互 作用力,而决定的能。是由各物体间 的相对位置而决定的能。 你知道的势能还有哪些? 弹簧的弹性势能 分子间的分子势能 电势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是机械运动 的物体具有的,都是机械能的一部 分, 下一节我们将学习弹簧的弹性势 能。 思考练习: 情景 4:如图,物体 A 置于斜面上, 物体 A 和 B 用绳子连接跨过斜面顶端 的大小可忽略的定滑轮, 绳子一直是 绷紧的。A 的重力是 10N,B 的重力 是 15N, A 与斜面的滑动摩擦力是 3N, 求: (1)在 B 物体向下运动的位移 s =2m 的过程中,物体 A 和 B 的重力 分别做了多少功?(2)物体 A 和 B 的重力势能分别变化了多少? 答案: (1)Wa=-10J,Wb=30J (2)10J,-30J
知识了解。 老师可以简略说 明它们的相互性。 揭示下一节
提升能力 较高要求
板 书 设 计
7.4 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数学关系: WG=mgh1-mgh2 2.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 加 3.重力势能具有三性:标量性,相对性,系统性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8.2(2)重力势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8.2(2)重力势能 教学设计

7.4重力势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2)了解重力做功的特点;(3)重力做功和势能变化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势能“的含义;(2) 能够运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和表达式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重力做功现象,理解定义式的意义,为后续的功能关系奠定基础,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重力做功和相对性内容2、学习需要分析:理解功能关系和概念定义式的科学思想三、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计算重力势能;了解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2)难点: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关系的建立过程及应用四、教学过程1、重力势能:定义和类型典例分析:(1)、生活导入:高空掉苹果视频(问题:苹果的“魔力“与什么因素有关?)(2)、概念切入:重力势能——定性和定量(3)、方法分析:1)定性:探究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2)定量:重力做功特点:总结:重力做功与路劲无关,只与初始状态的位置有关21mgh mgh h mg W G -=∆=因此,下定义——重力势能E P =mgh(4)、归纳总结: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1)、典例:例2、塔吊把一质量为200kg的物体,从距地面高为h1=10m的高度匀速运到高为h2=3m 的地方,重力做了多少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如何变化?(g=10m/s-2)总结: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做了________正功/负功,相当于,减少/增加了_______重力势能(2)、巩固练习:练习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长为l的细线悬于O点,将悬线拉直成水平状态,并给小球一个向下的速度让小球向下运动,O点正下方D处有一钉子,小球运动到B处时会以D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并经过C点,若已知OD=23l,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多少?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h的相对性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的系统性(2) 典例:例1、如图,质量m = 1kg的小球,从桌面上方高h1 = 1.2m的A点下落到地面上的B点,桌面离地面的高度h2 = 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²)参考面小球在A处的重力势能小球在B处的重力势能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桌面地面3、拓展:绳子、链条类的重力势能(1)分类1)当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链条呈直线状(或水平或竖直或倾斜)放置时,Ep=mgh中的h表示长度一半位置处的重心相对零势能面的高度.2)当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链条不以直线状(如折线状)放置时,应当分段表示重力势能再求和.(2)典例分析例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一根均匀柔软的质量为m、长度为l的绳子,绳子的14悬于桌面下,从绳子开始下滑至绳子刚好全部离开桌面的过程中,重力对绳子做功为多少?绳子的重力势能变化量为多少?(桌面离地面高度大于l,重力加速度取g) (3)巩固练习4、一条长为L、质量为m的匀质轻绳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在缓慢地把绳子提起来.设提起前半段绳子时人做的功为W1,全部提起来时人做的功为W2,则W1∶W2等于( ) A.1∶1 B.1∶2C.1∶3D.1∶4五、总结:一、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二、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4.重力势能-人教版必修2教案

4.重力势能-人教版必修2教案

4.重力势能-人教版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力势能的概念;•理解重力势能的物理意义以及相关公式;•能够计算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使用数据和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物理意义和公式;•重力势能和高度的关系;•重力势能公式的推导。

2.教学难点•重力势能公式的应用;•重力势能与动能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重力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重力势能的物理意义;•重力势能单位的推导。

第二部分: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和应用•重力势能和高度的关系;•重力势能公式的推导;•重力势能公式的应用。

第三部分:重力势能与动能的关系•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守恒。

2.活动安排•第一部分:研究案例–学生分组,介绍各自小组的自主研究案例;–总结各组的研究案例,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通过示范、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感知物体高度对重力势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算式演化–通过习题演练和课堂讲解,演示重力势能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应用题,让学生巩固重力势能公式。

•第三部分:实验探究–利用小车、台球等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探究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规律;–确定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比例,并通过现实案例解释其物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问题课堂法:通过提问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验证重力势能公式的正确性,并帮助学生理解其物理意义;•演练法:通过做题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重力势能公式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评估1.知识掌握•能够准确地解释重力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能够熟练地使用重力势能公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 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 理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4. 了解势能及弹性势能的概念。

学习重点: 1. 重力势能2.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学习难点: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主要内容:一、重力势能E P1.定义:通俗地说,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用符号E p表示,物体的质量越大,离地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定义式:E P=m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E p等于物体的重量mg和它的高度h的乘积。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J)。

4.重力势能是状态量。

5.重力势能是标量,即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6.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要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参考平面(高度为零,重力势能为零的一个水平面)。

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在确定位置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有不同的值,这就是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例如:水平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方h高处,选水平桌面为参考平面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为mgh;若选地面为参考平面,小球的重力势能就是mg(H+h)。

选择哪个平面做参考平面,原则上是任意的,而不是硬性规定的,因此重力势能虽是标量但却有正负之分。

比如: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上h高处,其重力势能为E P=mgh;当该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下h低处,其重力势能就是-mgh,重力势能的正负可表示大小,比如对同一个参考平面,重力势能有一2 J和一3 J两个值,比较其大小有一2 J>一3 J。

实际问题中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没有特别说明时)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

7.重力势能是属于系统的如果没有地球,就没有重力,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了,所以重力势能是属于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有的。

(重力势能的这个特点与动能不同,动能是运动物体单独具有的)通常我们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略的习惯说法(严格地说应是,某物体与地球这一系统具有多少重力势能)。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2节《重力势能》优质课教案(3课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2节《重力势能》优质课教案(3课时)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教学课时】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复习导入。
1.师:初中我们已经定性地学习了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这一节我们来进一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你认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2.生思考讨论。
3.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科学探究】对实例进行研究,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然后通过计算归纳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科学探究对实例进行研究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然后通过计算归纳得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科学态度与责任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第2节《重力势能》优质课教案(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重力做的功、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弹性势能。教材一开始以复习初中所学重力势能知识引入,让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怎样的;紧接着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最后教材讲解了弹性势能的特点。教材安排有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2.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3.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大小影响。

4.重力势能-人教版必修2教案

4.重力势能-人教版必修2教案

4.重力势能-人教版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理解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物理过程。

3.能够运用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物理过程。

三、教学难点1.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结合应用。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或计算演示,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物理过程。

3.引导提问法:通过不断引导提问,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结合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1.物体上升时会增加什么?2.物体下降时会减少什么?在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介绍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公式。

1.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公式在此部分,教师向学生解释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用实例来说明如何求解重力势能。

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开始自由下落,求物体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变化量。

解题思路:假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下降h高度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为E1=mgh;物体从高处下落到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等量的动能,动能公式为E2=mg(2h)^1/2。

则物体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变化量为:∆E=E1-E2=mgh-mg(2h)^1/22.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物理过程在此部分,教师向学生介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物理过程,并用实例来说明。

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开始自由下落,当物体下落到地面时,其速度为v,求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

解题思路:由于物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因此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动能变化量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

即∆E = mgh - mv^2/2。

3. 深化(20分钟)在此步骤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重力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结合应用,并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优质教案

重力势能【教学目标】⑴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

知道势能具有相对性。

⑵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并能用这一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⑶理解功是物体能量变化的量度。

⑷知道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及其表达式。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理论推导、讲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可阅读课本P41)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1.重力势能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2.重力势能公式物体具有能才能做功,我们经常用物体最多能够做多少功来量度物体具有多少能。

(即: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

)例如一:课本P42 小球落地。

例如二: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

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

用E 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 p=mgh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单位: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

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

(功是过程量)3.零势能面重力势能表达式中的高度h如何确定?课本P42图8-30『自主活动』请学生分别写出以B和地面C为零点的苹果的重力势能:E p1=mgh1,E p2=mg(h1+h2),(h1=AB,h2=BC)可以看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与零点选取有关的,因此在表达重力势能时,要指明势能零点的位置。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及其与高度、质量的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重力势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重力势能概念的建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识重力势能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掌握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理解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含重力势能概念示意图、实例分析动画等)。

•实验器材(如斜面、小球、刻度尺等,用于演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演示法:利用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重力势能的应用实例,促进思维碰撞。

•练习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张高山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的照片,提问:“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是什么力在推动他前进?这个力做了功吗?运动员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新课教学1.重力势能的概念•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强调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mgh,解释各符号的含义(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

2重力势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2重力势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2. 重力势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重力势能以及计算公式;2.掌握如何求物体在不同高度之间的重力势能变化量;3.能够应用重力势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重力势能的定义;2.重力势能的公式和单位;3.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4.重力势能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学生掌握重力势能计算方法;3.学生能够熟练应用重力势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2.实际操作;3.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让他们回忆并复习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2. 学习重力势能的定义和公式(10分钟)1.定义: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2.公式:Ep=mgℎ,其中E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ℎ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

3. 学生实际操作(15分钟)1.让学生参与测量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重力势能变化量。

2.让学生自己计算不同高度下物体的重力势能。

3.老师检查每个学生的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4. 讨论和总结(15分钟)1.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以及其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重力势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际应用(15分钟)老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应用重力势能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写一篇有关重力势能的小论文,题目为“重力势能的应用”或“我眼中的重力势能”。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老师通过讲授、实际操作、讨论和实际应用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力势能以及计算公式;掌握如何求物体在不同高度之间的重力势能变化量;能够应用重力势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能够深化对重力势能的理解以及其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重力势能》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势”的含义,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2.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在追寻守恒量一节中找到了一个不变的量,并把它叫作能量。

对于能量是如何来定义或是量度的呢?我们物理学中是通过功能关系来定义,并规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实际上,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比如:把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举高,物块要克服重力做功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它的重力势能也在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从重力做功的角度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板书:重力势能](二)新课教学1.重力做的功[板书]提问1:前面我们提到恒力做功(除摩擦力外)有什么特点?如1,小球在力F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力F做功怎么求?(学生)答:恒力做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力F做的功为:。

总结:对于给定的物体,其重力所做的功应该也有这个特点。

(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板书]提问2:怎么来证明呢?(让学生看书思考一下)教师提示:如2所示,物体由A点沿三条不同的路径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多少?(这里用到了微元思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都为:,得证重力做功与其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扩展:对于今后凡是碰到哪个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我们都可以引入一个相应的势能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能也叫位能。
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弹性势能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共有的。
巩固训练
1、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C、地球上物体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有一个确定值;
A、2秒;B、3秒;C、4秒;D、5秒。
小 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
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
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实验二中: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的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的远。
3、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是时能够对木块做功,我们说弹簧具有能,这种能叫弹性势能。
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4、教师:同学们都能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
导入新课
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打进地里,为什么?
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
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
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演示实验: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卷紧的发条,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拉弯的弓、击球时的网球拍或羽毛球拍、撑杆跳高时的撑杆等。
5、教师分析上述各例子中弹性势能和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得到:
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
6、教师:现在为止,我们已学过了两种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对于弹性势能,其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而形变程度不同,发生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得到:
板书:①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选取的参考平不同,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
③通常选地面为参考平面。
(三)弹性势能
1、演示
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观察现象。
取一个硬弹簧,一个软弹簧,分别把它们压缩相同程度,观察现象。
2、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实验一中:当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的越远。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步 骤
2、弹性势能与形变大小有关。
学生:卷紧的发条,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拉弯的弓、击球时的网球拍或羽毛球拍、撑杆跳高时的撑杆等。
5、教师分析上述各例子中弹性势能和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得到:
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
6、教师:现在为止,我们已学过了两种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对于弹性势能,其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而形变程度不同,发生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得到:
五、重力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热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因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1- h2)是一定的。
教师:由此得到:重力所做功只跟物体的初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二)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师:有一个物体放在三楼顶,每层楼高h,则该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大?
学生:3mgh、mgh、2mgh。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
2、上边我们定性分析了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下边我们再来分ຫໍສະໝຸດ 一个例子:①用投影片出示问题:
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②学生求解得到:
重力所做的功为:WG=mg△h=mg(h1- h2)
③教师:前边我们结合功和能的关系分析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而我们经过推导又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实验二中: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的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的远。
3、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是时能够对木块做功,我们说弹簧具有能,这种能叫弹性势能。
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4、教师:同学们都能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
作业
练习五
板书设计
势能
(一)重力势能
1、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
2、重力势能是标量,是状态量。单位:焦(J)
3、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常称为物体的重力势能。
4、重力势能是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参考平面)
5、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初、末位置有关。
(二)弹性势能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二)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师:有一个物体放在三楼顶,每层楼高h,则该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大?
学生:3mgh、mgh、2mgh。
教师:同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为什么会有三个不同数值呢?
学生:由于所选高度的起点不同而造成的。
教师:我们把所选高度的起点处的平面叫参考平面,第一位同学以一楼地面为参考水平面得到物体的重力势能为3mgh,第二位同学是以三楼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为mgh,同理第三位同学是以二楼地面为参考平面,得到的重力势能为2mgh。
势能也叫位能。
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弹性势能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共有的。
④推导重力势能的单位:
J
⑤重力势能是标量。
3、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①教师:我们用EP1=mgh1来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用EP2=mgh2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WG= EP1-EP2
教师:同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为什么会有三个不同数值呢?
学生:由于所选高度的起点不同而造成的。
教师:我们把所选高度的起点处的平面叫参考平面,第一位同学以一楼地面为参考水平面得到物体的重力势能为3mgh,第二位同学是以三楼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为mgh,同理第三位同学是以二楼地面为参考平面,得到的重力势能为2mgh。
当物体由低处向高处运动时,h1<h2,WG<0,∴EP1<EP2
③教师总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4、讨论:如图所示,物体从高为h1处运动到高为处时,运动的路径有无数条,讨论在这此运动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板书:①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②选取的参考平不同,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
③通常选地面为参考平面。
(三)弹性势能
1、演示
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观察现象。
取一个硬弹簧,一个软弹簧,分别把它们压缩相同程度,观察现象。
2、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实验一中:当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的越远。
②学生讨论得到:
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h1>h2,WG>0,∴EP1>EP2
当物体由低处向高处运动时,h1<h2,WG<0,∴EP1<EP2
③教师总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4、讨论:如图所示,物体从高为h1处运动到高为处时,运动的路径有无数条,讨论在这此运动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因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1- h2)是一定的。
教师:由此得到:重力所做功只跟物体的初位置的高度和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板书:EP=mgh
④推导重力势能的单位:
J
⑤重力势能是标量。
3、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
①教师:我们用EP1=mgh1来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用EP2=mgh2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WG= EP1-EP2
②学生讨论得到:
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h1>h2,WG>0,∴EP1>EP2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入:那么,怎样定时地表示重力势能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