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运行预警事件处理记录表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六篇)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1d9b5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4.png)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防范医院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预防和减少____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建立和健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____应急机制,提高计算机技术和医院业务应急处理和保障能力,确保患者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
(二)编写依据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信息系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并结合医院的实际,编制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严密____、协同作战、快速反应、保障有力(四)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计算机网络及各类应用系统二、____机构和职责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的总体要求,成立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简称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____和协调全院计算机信息系统____的应急保障工作。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由院长担任。
副组长由相关副院长担任。
成员由信息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财务科、医保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应急小组日常工作由医院信息科承担,其他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2.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医院内部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2)做好医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
(3)协调医院内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协调与软件、硬件供应商、线路运营商之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
(4)____医院内部及外部的技术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报告程序当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信息科报告。
信息科工作人员对各工作站提出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记录,经核实后及时给各工作站反馈故障信息,同时召集有关人员及时进行分析,如果故障原因明确,可以立刻恢复的,应尽快恢复工作;如故障原因不明、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应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由应急领导小组协调全院各部门工作,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
信息系统运行检查表
![信息系统运行检查表](https://img.taocdn.com/s3/m/5be51e35b0717fd5360cdcaa.png)
符合度检查
11.工作票和操作票的执行过程,是否与信息机房管理要求一致(与机房出入登记进行核查)
是√否 □
12.设备检修过程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 □
备注
5、巡检制度
针对网络、安全及各应用系统,分别制定相应的巡检操作规程,该规程定义巡检周期、巡检内容、常规事件处理手段、异常事件处理办法。
检查内容
13.发文检查:检查巡检操作规程发文情况,并检查巡检范围的覆盖情况
是√否 □
备注覆盖范围情况可以单独描述,便于公司总部进行分析,指导下一步工作安排。
6、运行操作工作票制度
建立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操作工作票制度,不断完善事预案,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做到操作有方案,安全有措施,应急有预案。
检查内容
14.发文检查:《运行操作工作票制度》
检查内容
16.发文检查:《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办法》
是√否 □
符合度检查
17.各信息系统是否都执行了《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办法》
是√否 □
18.检查信息系统上线工作流程执行的完整性,对“测试报告”等关键文档进行检查。
是√否 □
备注
8、设备管理制度
加强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应用软件、桌面设备和机房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完善的信息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检查内容:
62.被检查单位发布流程管控了以下节点:
备注
四、客户服务
28、运维热线运转情况
检查内容
63.是否开通运维热线
是√否 □
运维热线运转情况:良好
备注
29、业务受理
咨询受理:在线解答客户所提问题。
服务请求受理:第三级服务请求受理处理响应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服务请求;第二级服务请求受理处理响应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服务请求;第一级服务请求受理处理对服务响应时间没有具体要求的服务请求。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报告模板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0486dc0b90d6c85ed3ac64f.png)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报告
应急处理单位
委托单位
XX单位
服务类别
委托应急处理
受理日期
2017年X月XX日
处理日期
2017年X月XX日
服务成员
监督人
处理结论:
通过本次应急处理服务,解决了XX单位存在的网站漏洞,修补后,经测试有 效。
建议委托单位针对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增强安全控制措施,切实提高信息安全 水平,降低相关风险。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服务资质评估方法》(YD/T 1799-2008)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指南》(GB/Z 20986-2007)
143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报告模 板
LT
X
XXX*£!!
20」74ftxaDxxm
一、概述1
1.1应急处理服务背景1
1.2应急处理服务目的1
1.3应急处理服务范围1
1.4应急处理服务依据2
1. 4.1应急处理服务委托协议.2
1. 4.2基础标准与法律文件2
1.4.3参考文件2
二、应急处理服务流程3
三、应急处理服务内容和方法5
3. 3.3抑制阶段现场处理记录表.10
3.4根除阶段11
3. பைடு நூலகம்.1根除阶段工作流程11
3. 4.2根除阶段处理过程11
3.5恢复阶段13
3. 5.1恢复阶段工作流程13
3. 5.2恢复阶段处理过程13
3. 5.3恢复阶段现场记录表.13
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6c093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8.png)
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一、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预案培训与演练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和一般意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一样,也需要对制定的应急响应方案“勤加演练”,以巩固能力、磨炼意志、锻炼队伍。
网络攻击等紧急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影响网络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使网络安全受到威胁,造成如网络瘫痪、数据被窃取或丢失等后果,甚至更严重的损失。
因此,在应急响应预案制定以后,有组织有规划地模拟演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经过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扎实培训与演练,才能在遇到网络突发事件时,及时有效地对事件做出响应,切实履行应急响应预案内容,准确给出应急处理方法,将危害降到最低。
(一)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预案培训与演练目的1、增强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系统事故隐患往往“生成”于无形。
例如,漏洞或黑客攻击发生之时,受害方企事业单位可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而无所察觉,一些内部部门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容易懈怠。
但不论是内部员工的疏忽还是管理上的大意,都可能给身在“暗处”的网络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加上常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并不常见,尤其是重大灾难性的网络安全事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更不是普通员工所了解的,因此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培训演练将对内部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非常重要。
2、检验预案的有效性为了使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预案的内容,熟悉应急响应预案的制定规则和实施流程,相关组织需要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培训,并通过演练来检验所制定的应急响应预案的有效性,使之在真正应对突发事件,如网络入侵和攻击等情况时,能够临危不乱,有效应对。
通过应急演练,还可以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暴露预案的缺点,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时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
信息安全预警事件处理记录表
![信息安全预警事件处理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1226f6e6856a561252d36f15.png)
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 信息科考核记录表
考核年度:
工作成果与绩效 (30分)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敬业精神与服务意识 (20分)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纪律性与勤勉程度 (20分)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业务能力与创新精神 (20分)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优秀 服从性与责任心 (10分) 良好 一般 差
姓名
计
分
杨宇轩
考核人 1、评价结果在对应的方格内打“√” 备 注 2、考核项目评分时优秀得满分,良好得80%,一般得60%,差得40%
医疗信息系统瘫痪的紧急预案实施记录与评析
![医疗信息系统瘫痪的紧急预案实施记录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db781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f.png)
医疗信息系统瘫痪的紧急预案实施记录与评析1. 事件背景医疗信息系统的瘫痪可能会导致医疗机构的日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患者信息的管理、医疗服务的提供等方面。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医疗信息系统瘫痪事件,本文档记录了紧急预案的实施过程,并对其进行评析。
2. 紧急预案实施记录2.1 事件发生事件发生时间:YYYY年MM月DD日 HH:MM事件描述:医疗信息系统遭遇未知故障,无法正常运行。
2.2 预案启动预案启动时间:YYYY年MM月DD日 HH:MM启动人员:XXX(姓名)启动原因:确认医疗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需要紧急采取措施恢复系统功能。
2.3 预案执行执行步骤:1. 呼叫IT支持团队,并通报系统瘫痪情况。
2. IT支持团队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流程,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
3. 启动备份系统,以提供基本的医疗信息管理功能。
4. 通知医院各部门,要求暂时采用纸质方式记录患者信息,并建立紧急通信渠道。
5. IT支持团队按照预案流程,逐步排查系统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2.4 系统恢复恢复时间:YYYY年MM月DD日 HH:MM恢复情况:IT支持团队成功排除故障,并恢复医疗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3. 评析医疗信息系统瘫痪事件的紧急预案实施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评析:1. 预案启动及时:在确认系统瘫痪后,预案启动人员立即启动预案,确保了紧急响应的及时性。
2. 备份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启动备份系统,医疗机构能够在系统瘫痪期间提供基本的医疗信息管理功能,减少了对日常运作的影响。
3. 纸质记录的临时措施:通知各部门采用纸质方式记录患者信息,以及建立紧急通信渠道,有效应对了系统瘫痪期间的信息管理需要。
4. 故障排查与修复:IT支持团队按照预案流程逐步排查系统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确保了系统恢复的顺利进行。
4. 结论医疗信息系统瘫痪事件的紧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及时启动预案、启用备份系统、采用纸质记录等措施,对应对系统瘫痪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c19c21e2bd960590c6773f.png)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应对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系统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处理预案。
第二条本处理预案所称的信息系统,由计算机设备、网络设施、计算机软件、社会保险数据等组成。
第三条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分为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网络故障事件、软件系统故障事件、灾难性事情、其他事件等八类事件。
(一)网络攻击事件: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配置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击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并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
(二)信息破坏事件: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造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被篡改、假冒、泄漏等而导致的事件。
(三)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不良信息内容的事件。
(四)网络故障事件:因电信、网络设备等原因造成大部分网络线路中断,用户无法登录信息系统的事件。
(五)服务器故障事件:因系统服务器故障而导致的信息系统无法运行的事件。
(六)软件故障事件:因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故障而导致的信息系统无法运行的事件。
(七)灾害性事件:因不可抗力对信息系统造成物理破坏而导致的事件。
(八)其他突发事件:不能归为以上七个基本分类,并可能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
第四条按照造成信息系统的中断运行时间,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级别划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
(一)一般(IV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2小时以内的故障;(二)较大(II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12小时以内的故障;(三)重大(I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12小时以上、24小时以内的故障;(四)特别重大(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24小时以上的故障。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系统使用手册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系统使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0fad6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0.png)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系统使用手册第一章:系统概述 (3)1.1 系统简介 (3)1.2 系统功能 (4)第二章:用户注册与登录 (4)2.1 用户注册 (4)2.1.1 注册流程概述 (4)2.1.2 注册信息填写 (4)2.1.3 注册信息提交 (5)2.2 用户登录 (5)2.2.1 登录流程概述 (5)2.2.2 登录信息填写 (5)2.2.3 登录验证 (5)2.3 密码找回 (5)2.3.1 找回密码流程概述 (5)2.3.2 手机号码找回 (5)2.3.3 邮箱找回 (5)2.3.4 设置新密码 (6)第三章:权限管理 (6)3.1 角色权限设置 (6)3.1.1 角色定义 (6)3.1.2 角色权限分配 (6)3.1.3 权限说明 (6)3.2 用户权限设置 (6)3.2.1 用户权限分配 (6)3.2.2 权限继承 (6)3.3 权限变更 (7)3.3.1 角色权限变更 (7)3.3.2 用户权限变更 (7)第四章:实时监控 (7)4.1 视频监控 (7)4.1.1 概述 (7)4.1.2 系统构成 (7)4.1.3 功能特点 (7)4.1.4 使用方法 (7)4.2 人员定位 (8)4.2.1 概述 (8)4.2.2 系统构成 (8)4.2.3 功能特点 (8)4.2.4 使用方法 (8)4.3 报警信息 (8)4.3.1 概述 (8)4.3.3 功能特点 (8)4.3.4 使用方法 (8)第五章:安全预警 (9)5.1 预警设置 (9)5.1.1 预警类型设置 (9)5.1.2 预警级别设置 (9)5.1.3 预警阈值设置 (9)5.2 预警推送 (9)5.2.1 预警信息推送对象 (9)5.2.2 预警信息推送方式 (9)5.2.3 预警信息推送内容 (9)5.3 预警处理 (10)5.3.1 预警响应 (10)5.3.2 预警解除 (10)5.3.3 预警记录与总结 (10)第六章:事件处理 (10)6.1 事件报告 (10)6.1.1 报告流程 (10)6.1.2 报告要求 (10)6.2 事件处理 (10)6.2.1 处理原则 (10)6.2.2 处理流程 (11)6.3 事件记录 (11)6.3.1 记录内容 (11)6.3.2 记录要求 (11)第七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12)7.1 数据统计 (12)7.1.1 统计功能概述 (12)7.1.2 统计数据类型 (12)7.2 数据分析 (12)7.2.1 分析功能概述 (12)7.2.2 分析方法 (12)7.3 报表导出 (13)7.3.1 报表导出功能概述 (13)7.3.2 报表查看与打印 (13)第八章:设备管理 (13)8.1 设备注册 (13)8.1.1 注册流程 (13)8.1.2 注意事项 (13)8.2 设备维护 (14)8.2.1 维护计划 (14)8.2.2 维护实施 (14)8.2.3 注意事项 (14)8.3.1 故障分类 (14)8.3.2 故障处理流程 (14)8.3.3 注意事项 (14)第九章:系统维护与升级 (15)9.1 系统维护 (15)9.1.1 维护目的 (15)9.1.2 维护内容 (15)9.1.3 维护周期 (15)9.2 系统升级 (15)9.2.1 升级目的 (15)9.2.2 升级类型 (15)9.2.3 升级流程 (15)9.3 数据备份 (16)9.3.1 备份目的 (16)9.3.2 备份类型 (16)9.3.3 备份周期 (16)9.3.4 备份策略 (16)9.3.5 备份管理 (16)第十章:使用与操作说明 (16)10.1 操作流程 (16)10.1.1 系统登录 (16)10.1.2 实时监控 (17)10.1.3 报警事件处理 (17)10.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17)10.1.5 系统设置 (17)10.2 注意事项 (17)10.2.1 用户权限 (17)10.2.2 密码安全 (17)10.2.3 数据备份 (17)10.2.4 系统升级 (17)10.3 常见问题解答 (18)第一章: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系统是一款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为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而设计的软件平台。
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XXX发【2008】53号)
![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XXX发【2008】53号)](https://img.taocdn.com/s3/m/36409c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a.png)
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XXX发【2008】53号)1.重要信息系统: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中使用的关键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支付结算系统、互联网金融系统等。
2.突发事件:指因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中断或无法正常运行的事件。
3.应急预案:指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包括预警、应急响应、资源调配、恢复重建等措施。
第二章应急管理机制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包括:一)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预案,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决策。
二)建立应急响应体系,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级别,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三)建立应急资源库,储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
四)开展应急演练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应急管理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承担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一)预警机制。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突发事件。
二)应急响应程序。
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级别,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资源调配。
建立应急资源库,及时调配必要的应急资源。
四)恢复重建措施。
制定恢复重建措施,尽快恢复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评估,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风险防范措施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包括:一)风险识别和评估。
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评估。
二)风险控制和监测。
对风险指标进行动态、持续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三)备份和恢复措施。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报告制度》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报告制度》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3294c4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1.png)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报告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10.12.28•【文号】银发[2010]366号•【施行日期】2010.1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报告制度》的通知(2010年12月28日银发[2010]366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直属企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做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和事件处置工作,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报告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报告制度附件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报告制度一、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规定》(银发[2010]276号印发),为加强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信息安全)管理,规范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报告流程,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和风险处置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人民银行总行、上海总部、各分支机构行、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报告范畴界定为网络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报告事项包括信息安全事件和信息安全风险两类。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自然因素或计算机软硬件缺陷等原因,导致网络、信息系统出现异常或数据受到侵害,影响网络与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或数据安全。
第五条本制度所称信息安全风险,是指人为、自然的威胁利用网络与信息系统及其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脆弱性,导致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信息安全报告的义务。
按照“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或风险发现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相关业务部门在向本单位应急办报告的同时,通报本单位科技部门。
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一览表
![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392be4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4.png)
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一览表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一览表在信息系统的生产过程中,事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事件分类和分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各种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信息系统生产事件分类分级的一览表,供参考。
一、事件分类1、硬件设备问题: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2、软件应用问题:包括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系统的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网络问题:包括网络连接、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等网络系统的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4、数据问题:包括数据丢失、数据错误、数据过载等数据管理的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5、人为操作问题:包括误操作、恶意攻击、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二、事件分级1、一级事件:系统完全瘫痪,无法提供正常服务,严重影响业务运营。
2、二级事件:系统部分功能出现问题,但仍可提供基本服务,对业务运营有一定影响。
3、三级事件:系统出现一些小问题,但对业务运营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
4、四级事件:建议类事件,系统没有明显问题,但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或优化空间。
三、事件处理流程1、事件接收:在收到事件报告后,应尽快了解情况,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2、事件分类:根据事件类型和性质,将事件分类并标记相应级别。
3、事件处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事件,启动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问题诊断、修复、测试等环节。
4、事件反馈:在事件处理完成后,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处理结果,并做好记录和归档。
5、事件预防:对于经常发生的事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注意事项1、快速响应:在收到事件报告后,应快速响应,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2、详细记录:在处理事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包括问题出现的时间、症状、处理过程等,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3、定期评估:应定期评估事件处理的效果,对于处理不当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记录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62eb6b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e.png)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记录表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3)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增强自我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应急处理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3)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应急工作机制。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提高应急处理工作效率,确保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及时到位。
(3)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透明。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收集、报告、对外联络等工作。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应急处理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明确职责,确保应急处理工作落实到位。
5、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6、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地区及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完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计算机应用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计算机应用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1f2024192e45361066f53a.png)
信息安全故障处理报告单见附表。
六、 应急演习
应急预案演练包括计划安排、演练过程和效果详细记录、演练活动的评估报告和应急预案改进建议等。根据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安排确定时间,计算机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实施。
应急预案演练的效果应当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应当对应急预案是否可操作、应急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应急资源是否迅速到位等,做出明确的结论,评估报告必须有明确的责任人。应急预案演练的评估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一、目的、依据及事件等级(一)目的为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以下简称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危...
. 橱柜消费投诉正不断上升 厨房装修应如何选购
伏明霞喂猪捕鱼 与丈夫探访安徽贫困地区
夫妻6个惯用谎言的背后秘密
2、网络故障:(详见《新城支行计算机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1)安全事件一旦发生,立即联系管理员处理解决,并告知主管领导。
(2)通知业务部门做好解释工作。
(3)检查分析原因,能及时解决立即解决(或电话请求省行解决)。
(4)新系统正常后,需将最新数据恢复,并将情况纪录说明备查,向主管行长汇报。
在做启动预案决定后,立即通知与应急处理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
(二)基本响应程序
1、DCC前端PC故障(详见《新城支行DCC前端PC故障应急预案》):
(1)管理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机和环境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并保持备用机系统和数据及时更新,保证其能正常运转。
(2)安全事件一旦发生,立即联系管理员处理解决,并告知主管领导。
计算机应用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计算机应用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XX制造厂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维护、系统更新增补记录表
![XX制造厂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维护、系统更新增补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e558c0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f.png)
XX制造厂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维护、系统更新增补记录表1. 前言本记录表用于记录XX制造厂的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维护和系统更新增补的相关情况。
本表将按时间顺序记录各项操作和维护记录,以便于管理和追溯。
2. 信息网络运行记录2.1 网络运行状态在此记录XX制造厂的信息网络运行状态,包括网络连接情况、带宽利用率、网络延迟等。
记录信息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善网络运行情况。
2.2 网络故障及处理如有网络故障发生,请在此记录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现象和处理过程。
同时,记录解决故障的方法和效果,以便今后参考和改进。
2.3 网络安全情况在此记录XX制造厂的网络安全情况,包括网络威胁检测、入侵防范措施和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
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3. 设备管理维护记录3.1 设备清单记录XX制造厂的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配置以及所在位置等详细信息。
便于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
3.2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在此记录计划执行情况。
记录设备维护的时间、维护内容和维护人员,以及维护效果评估。
3.3 设备故障及处理如有设备故障发生,请在此记录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现象和处理过程。
同时,记录解决故障的方法和效果,以便今后参考和改进。
4. 系统更新增补记录4.1 更新增补内容在此记录XX制造厂系统的更新增补内容,包括软件版本升级、功能增加或修复等。
详细记录每次更新增补的内容和目的。
4.2 更新增补过程记录系统更新增补的时间、过程和参与人员,以及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3 更新增补效果评估评估每次系统更新增补的效果和影响,记录更新增补后的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改善情况。
5. 总结通过记录XX制造厂的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维护和系统更新增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故障和改进管理,以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本记录表将作为参考和依据,供各部门和人员使用。
请在每次操作、维护或更新增补后及时更新记录,并保持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IT信息系统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IT信息系统问题处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bed491bcd126fff7050be1.png)
IT信息系统问题处理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系统的问题处理流程,及时高效地处理和解决信息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问题”是指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对业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称为紧急问题,其余的称为一般问题。
第二节问题的受理和处理第三条公司信息技术部指定问题处理专责人员,负责问题的受理、记录、分派、处理过程的信息沟通以及处理结果的跟踪。
第四条用户报告的问题按照重要性、紧迫性等因素,可以分为一般问题、紧急事件、特急事件三类;对同类问题按照处理难易、影响程度等因素,还可以划分出高、中、低三类处理优先级。
对分派的问题,问题处理专责人员应根据上述标准先进行判断分类,再按照问题类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五条对于一般问题,问题处理专责人员按照问题对正常业务和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划分高、中、低三类处理优先级,确定处理顺序。
对于自己能处理的问题,立即处理。
对于问题处理专责人员不能处理的问题,应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第六条当确定发生的问题属紧急事件和特急事件,或者虽属于一般问题,但难以解决时,问题处理专责人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上报,并通知相关负责人。
问题处理专责人员应对上报情况进行记录。
第七条当确定发生的问题属紧急事件和特急事件、且需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时,问题处理专责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事件处理组织及上级主管,应急预案自行启动,由应急预案中指定的应急事件处理组织,根据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按照应急预案的执行程序进行应急处理。
第八条问题处理专责人员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在《问题处理记录表》(附件一)中填写问题系统、问题性质、问题处理人员、问题处理所需资源、问题处理办法、问题处理结果等内容。
及时跟进,确保所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和记录。
第三节问题的受理和处理第九条问题处理专责人员应每月将问题受理、上报及解决情况形成《问题统计分析报告》(附件二),并提交管理层,由管理层进行审核。
(完整版)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完整版)信息系统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71b39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8.png)
(完整版)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完整版)信息系统应急预案1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应对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有效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系统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处理预案。
第二条本处理预案所称的信息系统,由计算机设备、网络设施、计算机软件、社会保险数据等组成。
第三条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分为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网络故障事件、软件系统故障事件、灾难性事情、其他事件等八类事件。
(一)网络攻击事件: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配臵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击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并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
(二)信息破坏事件: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造成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被篡改、假冒、泄漏等而导致的事件。
(三)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不良信息内容的事件。
(四)网络故障事件:因电信、网络设备等原因造成大部分网络线路中断,用户无法登录信息系统的事件。
(五)服务器故障事件:因系统服务器故障而导致的信息系统无法运行的事件。
(六)软件故障事件:因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故障而导致的信息系统无法运行的事件。
(七)灾害性事件:因不可抗力对信息系统造成物理破坏而导致的事件。
(八)其他突发事件:不能归为以上七个基本分类,并可能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事件。
第四条按照造成信息系统的中断运行时间,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级别划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
(一)一般(IV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2小时以内的故障;(二)较大(II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12小时以内的故障;(三)重大(I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12小时以上、24小时以内的故障;(四)特别重大(I级):信息系统发生可能中断运行24小时以上的故障。
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547a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a.png)
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确保在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演练。
(3)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
(2)成立应急处置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协同配合、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3)优化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组织管理1、成立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3、成立网络信息安全专家咨询组,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4、各部门设立应急联络员,负责本部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联络。
5、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和协同配合机制。
6、定期组织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7、加强与上级部门、兄弟单位、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挑战。
四、预防措施1、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卫生管理(1)建立严格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更新。
网约车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网约车信息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69afc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c.png)
版本号修订人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备注V1.0 新建为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制定本预案。
合用于本公司信息中心。
根据以下相关法规、规定、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合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者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三级:重大(Ⅰ级)、严重(Ⅱ级)、一般(Ⅲ级)。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 2 小时以上、影响到本公司多个部门;② 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者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公司安全和稳定构成特殊严重威胁,或者导致5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的,为严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① 信息系统中断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的;② 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者被窃取、篡改、假冒,对本公司和稳定造成较严重威胁,或者导致 1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