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与表征[论文]
面向核心素养与能力的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以“重力势能”教学为例
^丨力做功的证据.
示意图:
复 习 之 前 学 过 的 内 容 ,引出
势 能 的 定 义 ,明 确 势 能 是 属
_-_〇___七:)丨
于 系 统 而 非 单 个 物 体 . (物理 观念) 利用演绎推理分析做功来获 取 势 能 的 表 示 方 式 . (科学思
提 出 问 题 :做 功 是 一 个 过 程 ,而 势 能 是 一 个 状 态 维 )
维 ,科 学 探 究 )
水 平 1:能 够 依 据 做 功 得 出 重 力 势 能 的
观 察 物 体 的 运 动 过 程 ,利用 表 达 式 E p= m发A/i ,无 法 清 楚 区 分 过 程
做 功 的 概 念 求 解 重 力 势 能 , 量和状态量.
解释为何用=
表示 水 平 2:不 仅 能 够 得 出 重 力 势 能 的 表 达
重 力 势 能 . (科 学 思 维 ,科学 式 £ p= m^ ,并 且 能 够 说 明 它 的 大 小 与
量.能否用一个状态量来表示势能?请详细解
释 并 提 出 假 设 . (提 前 给 学 生 引 力 做 功 的 参 考 资
料 ,学 生 可 以 引 用 其 结 论 ,避 免 教 学 焦 点 偏 离 .)
水 平 1:明确表示要用做功去分析势能. 水 平 2:明确表示要用做功去分析势能
的 表 达 ,并 用 做 功 的 多 少 表 示 势 能 . 水 平 3:明确表示要用做功去分析势能
* 通 讯 作 者 . Email: zhangping@ . 27
Vol. 42 No. 6 (2021)
物 理教师 PHYSICS TEACHER
第 42卷第6 期 2021 年
中 的 认 识 不 足 ,教 学 实 施 应 注 意 围 绕 大 概 念 系 统 条 理 展 开 教 学 ,建 立 物 理 观 念 层 级 系 统 的 同 时 发 展其他核心素养.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产实践 和科 学实 验 的检 验 , 对其 起进 一 步 的指 导作 用 。 并
我 们 可 以在 大 学 物 理 教学 中 , 以下 三 个 方 面 作 一 定 尝 试 : 从
、
理论 联 系 实 际 重 视 物 理 应 用
( ) 过基础实验来验证 一些物理 规律 , 而使学生对 1通 从 这些物理学原理和规律有一个感性 的认识 。例如通过晶体 二极管伏安特性 曲线 的测 定 , 出了二极 管正 向导通 和反 得 向截止 的重要性 能, 学生在 物理 理论课 上学 习和理解 打 为
学 的 同时 , 出 理 论 与 实 际 的 联 系 。 国外 广 告 有 个 理 论 说 : 突 “ 要让 大 家 买 东 西 , 要 让 人 觉 得 需 要 。我 想 , 理 教 学 你 就 ” 物
() 2结合物理实验 , 用物 理规律分 析实验 中出现 的常 运 见 问题 。例如 , 运用等厚干涉原理 , 分析 牛顿环实验产 生干 涉花样的特点及实验 产生误 差 的可能 原 因, 运用 光栅方 程 计算用分光计做 光栅衍射 实验 时能看到 的衍射条纹 的数量 及分布等 , 使学生学会应用用物理 知识 去分析具 体实验 , 加
质 领 域 , 高 学 生创 新 素 质 与 能 力 的 具体 措 施 与体 会 。 提
关键词 : 大学物理 ; 学; 教 创新素 质; 能力培养
中 图 分 类 号 : 2 G74 文献标识码 : A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是 我 国教 育 发 展 的 全 根 本 任务 , 进 素 质 教 育 的关 键 在 于 人 才 的 素 质 , 人 才 素 推 而 质 的 优 劣则 体 现 在 其 创 新 能 力 上 。学 科 教 学 对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素质 和 创 新 能 力 起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 离 了 具 体 脱 的学 科 , 新 素质 和能 力 的 培 养 往 往 会 落 人 空 谈 。为 此 , 创 我 们 需 要 在 大 学 物 理 课 程 教 学 中 , 知 识 与 能力 相 结 合 , 力 把 努
三位一体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三位一体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这对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则必须回到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运用和创新上,就此我们提出“引导探究、佐证预测、学案拓展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尝试活动,体验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来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去佐证新知识的可靠性,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预测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辅以学案形式夯实和拓展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
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学生的能力提升也非常快。
一、“引导探究、佐证预测、学案拓展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与理论依据“引导探究、佐证或预测、应用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还原和重现物理规律、原理的发现和质疑过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对未知事物做出预测以检验知识的可靠性。
其理论依据如下: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规律。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思维发展规律来看,学生已不满足于只被动接受知识以及事物表象的描述,非常愿意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且,他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2、现代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复制”活动,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的过程。
本教学模式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亲身经历探索、感受、体验新知,主动改善、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二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一致的。
3、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物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前言大物,即大学物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大物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学习大物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大物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大物课程的特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物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实验课上,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大物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从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基本物理概念入手,逐步深入。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建立起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3. 强调科学思维和方法大物课程强调科学思维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这种科学思维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大物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和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物理的欲望。
三、学习大物课程的心得体会1. 培养了科学素养通过学习大物课程,我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面对问题时,我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科学素养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大物课程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更加严谨和严密。
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学会了实验操作技能大物课程中的实验课让我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这些实验技能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和生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拓宽了知识面大物课程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使我拓宽了知识面。
凸显素质教育内涵,构建“多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凸显素质教育内涵,构建“多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本文通过我校经过多年的理论构思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着重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提出应着力构建理工融合、文理交叉的培养体系,形成以科学思想、人文精神、素质教育为核心,相互交融的“知识——能力——素质”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立体化;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6-0030-03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素质教育中的三个要素,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三个不同层级的目标和境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高校的责任在于把素质教育富有成效地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和更新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真正以素质教育为杠杆为目的去撬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的理论构思与实践探索,着力构建“多方位、立体化” 知识-能力-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并将之应用于本科人才培养之中。
一、合理定位、突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思路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相结合的全日制多科性普通高校。
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
作为教学质量提高核心内容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视为重中之重。
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经验,积极展开校内试点,结合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经过广泛论证,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自2004级起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以来,通过多方努力,完善了学分制和弹性学习机制,初步进行了“因材施教”、“弹性培养”的育人探索。
2005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等)、专业教育(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基础等)、综合素质教育(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物理教学三位一体整合教学的探究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物理教学三位一体整合教学的探究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教学中,往往因受到仪器、实验本身的难度和可见度的限制,收效不明显。
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上述的局限,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效率,促进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此,我引进了信息技术手段,吸纳了传统的物理实验方法,对课堂教学做了三位一体整合教学的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三位一体整合教学思路更清晰目前,大多数教师只提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概念,而不谈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的观念,我认为不妥,至少说明他们还停留在认识的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将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应用在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不仅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堂上应用,还应在演示实验上、学生的分组实验上应用,而且在有的章节上,能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教学相关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如演示实验可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将实验效果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都能清晰可见,提高了实验的观察效率;实验数据让计算机处理,可提高处理速度,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它还将一些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时间相对长、实验条件很复杂和一些不易做的实验采用虚拟的课件模拟出来。
但一味地强调信息技术手段,忽视了实物实验的真实验证,又会将学生引入虚造实验事实的虚幻之中,不利于在实验中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教学的先进手段并被各个学校广泛地应用。
它的应用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节省了板书时间;展示台和投影的使用,将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坐在后排的学生也能真实看清,提高了课堂效率。
特别是动画的使用,可将传统实验中不明显、不易做的,对突破教学重难点不易理解的规律、现象,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但信息技术在应用上存在着虚拟现象,不能用它来代替传统的真实实验,更不能用它来直接揭示事物本身具有的规律,否则给学生留下伪造科学现象和事实的感觉,引起学生怀疑。
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
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物理课程如何思政: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首先,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大学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通过学习大学物理,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 通过对物理学中一些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引导学生向科学家学习,使学生们从小就树立起学习科学、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敬畏自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此外,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对物理学的贡献的介绍,如古代中国自然科学的成就、科学家的伟大发现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
通过对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对自己民族的科学文化有更深的认识,鼓励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大爱精神,使学生具有宽容、包容的胸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应当注重对物理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介绍,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并通过学习一些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所表现出的品质、态度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崇尚科学,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浅析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浅析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指在传授物理理论知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物理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进行浅析。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要注重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学科,学习物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实践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实验和推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学生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加深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国际物理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学术热点,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这样的课程思政可以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社会发展。
“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探索和实践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将实验、理论和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具体来说,该模式主要包括实验课程、理论课程和科研实践三个方面。
二、实验课程的与创新传统的实验课程往往是固定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学生只是执行实验指导书的指导,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实验课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将实验与理论课程分离开来,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只是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缺乏对实验的充分理论指导。
而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实验进行详细的理论讲解,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理论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并帮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四、科研实践的融入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科研实践。
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和建议。
同时,学生还要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和资料查询,并能将实验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五、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意义三位一体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一、科学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基本素养。
它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是指学生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科学的基本事实和科学的发展历程等。
科学方法是指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行科学实验和观测等。
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包括质疑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批判性思维等。
科学素养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课程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的策略1.强调问题意识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物理问题、提出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讲解物理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物理现象或者问题,并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2.注重实验能力大学物理课程是一个实验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科学精神,例如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等。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方法和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3.关注跨学科融合4.促进科学精神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物理科学史和名人故事,提高学生对科学家的认知和尊重,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也可以通过讨论一些科学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大学物理教学理念探讨-
大学物理教学理念探讨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指导性原则,也是一门课课程标准制定时需要着重注意的重要部分,只有理解和掌握教学基本理念,我们才能更好地落实和执行当前的教学改革和新的课程标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为了适应新时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根据当前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物理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够结合工程实际,灵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及坚忍不拔的科学品格,强调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为了实现大学物理课程总体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应遵循以下五条基本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调动与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之所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加举例讲授的“注入式”教学,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主动性不够,个性受到压抑,其知识范围也被压缩到狭窄而单一的方向上。
学生对所学知识麻木地接收,靠死记硬背掌握,难以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及创新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专长,必将限制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常根据知识内容特点,注重以教师为主导的兴趣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根据演示或展示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大胆猜想假设,引导和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探索,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初步结论,教师再从理论高度上进行详细的讲解与知识补充,揭示问题实质,最后拓展知识内容,并指导学生实践,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类以的实际问题,这些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己动脑、主动发现、探索研究的情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改变了学生以前那种:“只唯书,不质疑;只唯师,不发问;只顺藤摸瓜,不会逆向思维的弊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从“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大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然导 致教 学 重心 的转 移 和把握 .
2 . 教 学 环 节 1
实践 教学 环节 不仅需 要 培养 和 锻炼 学 生 基本 的实 验操 作 技 能 , 重 要 的是 要 求教 师 在讲 解 的 更 过程 中 , 学 生 体 会 和 掌 握 那 些 实验 项 目中所 包 让
在传 统 教学 模 式 中 , 学 物 理 课 程 的教 学 重 大
物理 与工 程
Vo. 2 No 4 2 1 12 . 02
大 学 物 理 与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课 程 “ 位 一 体 " 学 模 式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三 教
胡 成 华 史玲 娜 周 平 夏 川 茴 ( 庆交 通 大学 , 庆 重 重 40 7 ) 0 0 4
( 收稿 日期 :2 1 - 2 1 ; 回 日期 :2 1 一 4 0 ) 0 1 1 9 修 0 2O — 5
1 引 言
念、 基本 规律 、 本 运 算 方 法 , 及 如何 使 用 这 些 基 以
基本 概念 、 基本 规律 、 基本 运 算方 法 分 析解 决 一 些 简单 的实 际 问题 .而 在 “ 位 一 体 ” 学 模 式 中 , 三 教
是 以 上 述 内 容 为 教 学 主 线 , 习 自然 科 学 中 基 础课程 中理 论教 学 与 动手 实践 及 科 技创 新 能 力 培养 等 方 面 的结 合性不强, 公共 基 础课 程 的功 能和 作 用未 能 得 到充 分发 挥 , 学生科 技 创 新意 识 淡 薄等 现状 , 对大 学 物理和 大 学物理 实验课 程 中如何 实施“ 学 、 教 实践 、 研” 科 三位 一体 的教 学 模 式进 行 了研 究和 实 践.实践 表 明, 模 式可 以将 长期 割裂 开 来 的基 础理 论 的传 授 、 该
融合创新实验,重构物理课程,培养创新人才
第33卷第5期2020年10月大学物理实验PHYSICAL EXPERIMENT OF COLLEGEVol.33No.5Oct.2020文章编号:1007-2934(2020)05-0131-03融合创新实验,重构物理课程,培养创新人才韩晓静,王喜魁(沈阳科技学院,辽宁沈阳110167)摘要:采用项目式、指导式、成果式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创新实验教学。
开展“五阶段”教学模式,对全校在校生全面开展启蒙式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融合创新实验,重构物理课程,培养创新人才”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不仅充分实现了大学物理课程的根本性改革,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融合创新实验;重构物理课程;培养创新人才;“五阶段”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D0l:10.14139/22-1228.2020.05.029“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是各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和实验手段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而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7]o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8-10],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需强化基础,按金字塔模式建立基础、应用、创新3个层次的内容,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应用又兼顾创新,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11]o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的关系,真正做到二者无缝衔接,切实发挥二者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014年以来,我校在教学中践行“要素入手、能力本位”的深刻内涵,实现“融合创新实验,重构物理课程,培养创新团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采用五阶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验教学,对全校在校生全面开展启蒙式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教学成果。
该种教学模式曾被推荐到辽宁省教育厅,在辽宁本科教学网上公开报道,获得辽宁省物理协会的高度赞扬,并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大学物理”的内容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五大部份,讲授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动量、能量、刚体转动、振动和波动、狭义相对论、热力学、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电流和稳恒磁场、电磁感应、波动光学和量子力学基础等。
基于学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定位和人材培养目标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课程始终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以“掌握物理学知识体系和规律,体悟科学思维和方法,培养科学素质和能力”为课程的知识目标,以“物理认知模型的构建、物理方法的训练和物理精神的养成”为课程的情感与价值目标;将“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构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知识体系,具备科学认知能力,主动传承物理文化,为学习专业课程、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工程技术储备物理学知识。
从物理学认知方法出发,压缩、冷和热、稳定和衰变、有序和无序、连续性和量子性、正物质和反物质、裂变和聚变、波粒二象性等(2)(3)通过对和谐、简明、相对和均衡等物理学特有的美学特征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美学观点来欣赏、发现内在的科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和研究自然科学及其规律的能力,(4)通过视频、动画、课堂演示实验和线上课程等手段,确保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和“混合”教学所共有的“数字化”特征,课程从2022 年开始推出“混合式”教学改革,为使“混合”教学更有针对性,在经过“本地化”的超星平台上,建成为了大学物理(上)和大学物理(下) 两门具有“校本”特征的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的线上课程建设、线下课堂教学和“混合”教学模式得到了校外专家、学校督导、校院领导和学生的充分肯定。
课程内容全面,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一门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的线下教学得到了学校教学督导和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近两个学期以来,先后有四名校、院领导和教学督导观摩了“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全优评价。
大学物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大学物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1. 引言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
2. 教学评价目标教学评价应围绕大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评价方法为了实现教学评价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3.1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成绩等,旨在评价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
3.2 期中期末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3.4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旨在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项物理实验或项目。
4.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教学评价目标,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指标体系:4.1 知识与技能指标- 基本概念理解程度- 原理和规律掌握程度- 知识运用能力4.2 过程与方法指标- 科学思维方法运用程度-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实践操作技能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标- 科学世界观树立程度- 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5. 教学评价实施与反馈教学评价应定期进行,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6. 总结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
通过实施该评价体系,我们有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首先,大学物理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验证
理论的重要手段,既是思维的源泉也是打磨思维的关键。
许多物理实验的完成需要学生具
备科学素养,包括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因此,大学物理课程在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室,通过针对实验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技
能以及健康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学习,
在思考问题时主动运用科学方法。
第三,大学物理课程应注重社会实践。
物理学“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为物理学的发展
做出了贡献。
因此,大学物理教育更应注重如何将物理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涉及到对所有物理相关领域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和社
会实践的结合可以通过物理概念应用于社会中现实情况的案例研究探讨来实现。
例如地震、火山、气象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结合生态环保、能源科技、化工技术等人文技术领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实问题。
总之,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科交叉和社会实践,这些
都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可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学生的实践性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德智体全面素质。
这将为大学物理学生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使
其具备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
论能力型大学物理课堂的构建
论能力型大学物理课堂的构建摘要:本文对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使得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更加深入扎实的掌握所学物理知识。
相信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为学生打好物理学基础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学生能力;培养一、引言在基础学科中大学物理普遍被学生认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它既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高中物理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为了能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就成了打开大学物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课堂教学方法探索(一)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者说大部分学生不愿学习的现象,所以就应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仍然是教师一个人在那里讲解,念讲义、抄课本;尽管教师自己感到津津有味,甚至累得满头大汗,对那些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他的思维大概早已跑到课堂外面去了;即使教师有时来个启发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的思维也早已不在讲授内容之中。
因此必须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使得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探讨。
要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讲课模式改变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实行“讨论式”教学,教师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物理课堂的效率是有非常重要的。
(二)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一个角度:物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
在讲解绪论和引言部分的时候,可以讲到在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大国的兴起和建立都和物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比如:17、18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使热机的效率不断提高,引起了以蒸汽机为动力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使当时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浅析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浅析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指在物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基于实际问题的物理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具有更好的表现。
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物理学不仅是理论学科,还是实践学科。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中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贯穿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医疗技术等。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通过讲解相关案例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物理学专业人才的使命和担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物理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协调与表征本文从明确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地位,研究每堂课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注重物理学方法向课堂教学的渗透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与表征。
知识能力素质课堂教学“知识、能力、素质”是我国各级、各类、各层次、各教学环节人才培养的三大核心要素。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
那么,具体到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来说,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呢?
一、明确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当作培养大学生的首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根据规定的教材和预估的学生共同认知规律在进行单向传授,过分强调了知识的继承与积累,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满堂灌”。
结果灌输式、保姆式、应试型的教学方法占据了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被动,课堂失去了活力,学习热情大减,上课仅仅是在走过场。
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做到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其导向作用。
记得有人曾形容师生关系是“导师在学生面前‘喷
烟’,直到把学生心中的火把点燃”。
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这一角色,教什么?怎么教?也就容易解决了。
二、研究每堂课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中,知识是基础,传授学生知识是教育本身的首要职责,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现就大学物理课程来讲,怎样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我们暂且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讨论,本文只就微观层面进行表述。
所谓微观层次就是指从每节课做起,教师在授课前,不仅要做到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也要重点思考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科学素质方面的作为。
依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基本教学要求》的a、b类知识点,目前,我校部分班级大学物理课程的安排为:大一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经典物理基础(72学时),包括力、热、电磁、光四部分共十七章;大二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近代物理基础(56学时),包括相对论、量子、激光、固体、原子核五部分共十三章。
按照教学日历,我们针对每节课(或每一小节)都制定出一套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教学方案,具体包括有:形象图片、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讲授方案、重点、难点、能力要求、素质提升及知识点应用十大方面。
这里,不妨以第三章第三节理想
流体定常流动一节为例予以介绍。
具体教案是这样的:
(1)形象图片(略);
(2)核心内容:如何表征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连续性;
(3)教学目标:探讨连续性方程数学表达式的提出与意义;(4)教学目的:为什么连续性方程是质量守恒定律在理想流体定常流动中的表现;
(5)讲授方案:以几何、代数、积分的不同方法描述流场,从均匀流场到非均匀流场,从非定常流到定常流,利用质量守恒引入连续性方程;
(6)重点:如何引入与表示通过可控闭合面的体积流量;(7)难点:如何规定流入、流出闭合面体积流量的正、负;(8)能力要求:应用数学方法描述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特征的能力;
(9)素质提升:从复杂的流体运动中抽象出理想流体模型,运用几何、代数、分析的数学语言建立连续性方程的思路;
(10)应用:保温桶的流速计算。
在本次课的课程教学中,探究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这一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去描述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特征的能力则是培养的重点与核心;提升学生从复杂的流体运动中抽象出描述理想流体的模型,能运用几何、代数的数学语言去建立连续性方程则又成为本次课课堂教学的难点与关键。
因为我们知道,要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域里建立起
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理想流体问题的思路与视角,达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并非易事。
但我们在本学期这一教学方案的试行过程中,却确实感觉到了通过给学生营造这样一种教学氛围,学生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大学物理更多地倾向于研究掌握各种问题的物理学思想,更加注重于培养独立应用这些思想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学生自己来讲,除了应改变思路、变换学习方法外,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学生发表感言);另外,也有一些学生真实体会到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在方法上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讲解……突然间‘学海无涯’再次闪现在我心中。
在大学里,我们所学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那些东西,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和他人相处的礼节、各项事物的处理、个人生活的方成以及社会生存的经验。
”(学生真实感言)
三、注重物理学方法向课堂教学的渗透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案制定了,思想明确了之后,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什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呢?
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照顾个性的教学理念的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时刻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想方设法给学生创建探索知识的环境与氛围,并注重物理学方法向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做到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研究。
因为我们知道,任何一种
物理学方法都离不开物理学知识,而物理学知识又贯穿于物理学的方法论中,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讲授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将物理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物理知识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有了解了物理学方法的应用,才能从物理学方法的视角上去更好地把握内容。
经实践,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用学生自己在课程学习小结中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物理学方法的专门讲解和重视在学习中的应用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大学物理学的强大魅力……但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大学物理学中对各类方法的巧妙运用。
这些方法使我真切体会到了人类智慧的博大精深以及科学的艰辛,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一点一点地强化着我的思维。
”
四、结束语
学生们能体会到“学好大学物理不仅为学业增添砝码,同时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为以后的就业、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看着学生们写的学习物理课程的各种体会,我们不得不惊叹“以人为本,集知识、能力、素质于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的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思维、新举措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姚青荣,潘顺康,周沁,陈旭.工科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9,(5):59-61.
\[2\]王建邦等.经典物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
\[3\]王建邦等.近代物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