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_小尺度衰落与多径效应(1).

合集下载

多径效应

多径效应

多径效应百科名片多径效应(multipatheffect):电波传播信道中的多径传输现象所引起的干涉延时效应。

在实际的无线电波传播信道中(包括所有波段),常有许多时延不同的传输路径。

各条传播路径会随时间变化,参与干涉的各分量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随时间而变化,由此引起合成波场的随机变化,从而形成总的接收场的衰落。

因此,多径效应是衰落的重要成因。

多径效应对于数字通信、雷达最佳检测等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目录简介电离层短波的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描述影响抵抗措施应用多径效应引起的衰落编辑本段简介多径效应多径效应移动体(如汽车)往来于建筑群与障碍物之间,其接收信号的强度,将由各直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合成。

多径效应会引起信号衰落。

各条路径的电长度会随时间而变化,故到达接收点的各分量场之间的相位关系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这些分量场的随机干涉,形成总的接收场的衰落。

各分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不同的频率是不同的。

因此,它们的干涉效果也因频率而异,这种特性称为频率选择性。

在宽带信号传输中,频率选择性可能表现明显,形成交调。

与此相应,由于不同路径有不同时延,同一时刻发出的信号因分别沿着不同路径而在接收点前后散开,而窄脉冲信号则前后重叠。

编辑本段电离层短波的多径效应多径效应传播的多径效应经常发生而且很严重。

它有两种形式的多径现象:一种是分离的多径,由不同跳数的射线、高角和低角射线等形成,其多径传播时延差较大;另一种是微分的多径,多由电离层不均匀体所引起,其多径传播时延差很小。

对流层电波传播信道中的多径效应问题也很突出。

多径产生于湍流团和对流层层结。

在视距电波传播中,地面反射也是多径的一种可能来源。

编辑本段多径效应描述多径时延特性可用时延谱或多径散布谱(即不同时延的信号分量平均功率构成的谱)来描述。

与时延谱等价的是频率相关函数。

实际上,人们只简单利用时延谱的某个特征量来表征。

例如,用最大时延与最小时延的差,表征时延谱的尖锐度和信道容许传输带宽。

小尺度衰落产生的原因

小尺度衰落产生的原因

小尺度衰落产生原因可伸缩的移动模型透视和无线Ad-Hoc网络中的路由协议性能(Mobility Model Perspectives for Scalability and Routing Protocol Performances in Wireless Ad-Hoc Network)关键字: Ad-hoc网络可伸缩性移动路由协议1、介绍网络的发展刺激了经济的规模。

那是因为根据互联网用户或主机的数目,网络用户的花费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减小。

Ad hoc 无线网络的可伸缩性引起了许多改变,如移动ad hoc网络(MANET)包括许多能够自由任意并且涉及到动态的编队拓扑中的移动节点。

从而MANET构成了一个自主移动系统。

并且MANET的一些其他特征如动态拓扑、宽带约束、资源约束和受限的物理安全。

从而以上所需的特性可以实现其独特的可伸缩性。

另一个设计可伸缩的ad hoc 网络的主要问题在于那些流动的可移动节点。

事实上那些节点的迅速复位和移动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所在。

不同的流动模型如随机的航路点等问题已经被提出来。

再说流动性模型在路由器发送方案的选择上起着主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性能表现。

同时在一些如在场部署和应急响应操作的应用中,ad hoc网络同样能扩充到成百上千的节点。

从而拥要有广泛的流动性同时还缺乏有力的指导,纯ad hoc网络连入大型的伸缩节点是其设计中所面临的一个紧急挑战。

移动自组网在是实际中是多跳的。

因此自组网络的可伸缩性底层的路由协议直接相关。

比如说一个移动自组网络可以通过减少路由协议的开销来实现更好的伸缩性。

所以在这篇论文里面我们调查一下移动自组网的可伸缩性。

自从MANET的路由协议在移动自组网的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可伸缩条件下的协议表现的问题。

也是因为流动性模型对可伸缩性有着巨大影响,我们扩展了MANET在不同的流动模型中的路由协议的表现分析。

全文的组织如下:在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了各种不同的MANET路由协议和他们的对应的性能指标。

传输技术

传输技术

M
ai τ i
i =0
∆ = τ − (τ )
2
2
∫ ={

−∞ ∞
τ h(τ , t )dτ
2

−∞
h(τ , t )dτ
∫ −[ ∫

−∞ ∞
τ h(τ , t )dτ
h(τ , t )dτ
]2 }1/2
−∞
对一任意典型多径信道来说,时延扩展也可以表示为
∆=
τ
2
− (τ ) = [ i =1N
(1)明线 明线是指平行架设在电线杆上的架空线路。它本身是 导电裸线或带绝缘层的导线。虽然它的传输损耗低,但是 由于易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对外界噪声干扰比较敏感, 已经逐渐被电缆取代。
(2)对称电缆 对称电缆是由若干对叫做芯线的双导线放在一 根保护套内制成的,为了减小每对导线之间的干扰, 每一对导线都做成扭绞形状,称为双绞线,同一根电 缆中的各对线之间也按照一定的规律扭绞在一起。在 电信网中,通常一根对称电缆中有25对双绞线,损耗 比较大,但是性能比较稳定。 对称电缆在有线电话网中广泛应用于用户接入电路, 每个用户电话都是通过一对双绞线连接到电话交换机,通 常采用的是22~26号线规的双绞线。双绞线在计算机局域网 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Ethernet中使用的超五类线就是 由四对双绞线组成的。
i =0
L
j 2π fcτ i (t )
δ [t −τ i(t )]
τ i (t )
假设接收机接收到的多径信号为无穷多,且各路 径之间的时间间隔充分小,则信道为连续多径信道, 其时变响应可表示为:
r (t ) = ∫ a(τ , t ) s (t − τ )dτ
−∞

多径衰落介绍

多径衰落介绍

平均多普勒平移
∫ B= ∫
多普勒扩展
BD =

∞ ∞ ∞
fS ( f )df S ( f )df



( f B ) 2 S ( f )df



S ( f )df
它是移动无线信道的时间变化率一种度量.
移动多径信道参数 时间色散参数 频率色散参数(时间选择性)2/2 频率色散参数(时间选择性)2/2 角度色散参数
小尺度衰落信道基础 基本概念 衰落和多径的物理模型 衰落的数学模型 (1/2) 1/2)
多径信道的接收信号由许多被减弱,有时延,有 相移的传输信号组成,其基带冲击响应模型可表 示为:
a 其中,i (t , τ),τ i (t ) 分别为在t时刻第i个多径分量的实 际幅度和附加时延.πf c τi (t) + i (t, τ)表示第i个多径分 2 量在自由空间传播造成的相移,再加上在信道中 的附加相移.N是多径分量可能取值的总数; () δ 是单位冲击函数,它决定在时刻t与附加时延τ i 有 分量存在的多径段数.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举例[3]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举例[3] 1/4
Broadband Channel Characterization
h(t , τ) = H (t , f ) = 1
∑e P
p =0
P 1
j p
e
j 2 πf D p t
δ( τ τ p ) e
1
∑e P
p =0 H
P 1
j p
e
j 2 πf D p t j 2 πfτ p
2
p( H ) =
1 2πσ 2 H H σ2 H e

小尺度衰落产生的原因解读

小尺度衰落产生的原因解读

小尺度衰落产生原因作者:白舸摘要:本文先对小尺度衰落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解释和梳理,然后就小尺度衰落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试图通过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尺度衰落,多径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1、引言从上世纪60至7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蜂窝的概念起,人们开始研究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要克服的一大困难就是小尺度衰落,因此,小尺度衰落历来是无线电波传播研究的重要环节。

小尺度衰落指的是信号在小尺度区间(距离或时间的微小变化)的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场强瞬时值的快速变化。

前人对小尺度衰落进行了很多研究,建立了多种模型,如Ricean衰落、Reyleigh 衰落和Nakagami 衰落。

说到小尺度衰落的产生原因,很多人都会想到两个词:多径和多普勒。

但是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由于表述方式相近,导致人们对这些概念产生了误解,进而也影响到大家对小尺度衰落产生原因的理解。

本文将根据作者的体会,对小尺度衰落的生成原因进行阐述。

接下来的一节会说明与多径和多普勒有关的概念,第三节解释小尺度衰落与多径以及多普勒的关系,文章的最后一节将通过实验论证作者的观点。

2、多径和多普勒多径( multipath ),是指在无线信道中,由于反射或者折射,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不会只有单一视距传输路径,会形成的多种不同的传输路径。

不难理解,若信号从发射机到接收机有多条传输路径,通过每条路的传播时间以及传播距离就会不同,这可导致各多径分量上,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也不一样。

这些路径中肯定存在一条最短路径,则信号通过其它路径到达接收机的时间,肯定会比通过最短路径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延长,这种时间的延长称为多径时延( multi path time delay )。

在各径的时延中,有一部分时延并不大,使得接收机不能把它们跟最早到达的信号解析出来,这些时延信号相加,造成接收信号在时间上宽度扩展,这种现象叫多径时延扩展(delay spread)。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


自由空间多普勒频移

设无线通信发射机发射信号的带宽为⊿f, 则发射机发射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对于窄带无线通信系统来说,频带低端的多 普勒频移与高端的是一样的,这就使得调整 接收机本振频率对接收机天线接收到信号的 中心频率,就可以消除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自由空间多普勒频移


发射信号频带低端信号成份的多普勒频 移,与高端信号成份多普勒频移的差距 较大。 频率扩展效应:相对于发射信号频带低 端信号,高端信号的频率被扩展了。
多径数
多径数

无线信道中接收机观察到的多径信号与总多 径数


对于无线通信信道来说,它是相对于无线通信接 收机的特性来讨论的。 由于接收机信号带宽不可能无限大,现实的无线 通信接收机,其在时间上的分辨率都是有限的。

现实的接收机观察到的多径信号与总多径数 均是有限的。
多径数
为什么?
多径数

多径信道:

瑞利(Rayleigh)分布 莱斯(Rician)分布
衰落分布

瑞利分布

无直射路径(NLOS)信道环境 两个正交高斯噪声信号之和的包络服从瑞利 分布
r r2 2 exp 2 p ( r ) 2 0 ,0 r , r0
自由空间多普勒频移

频率偏移:
非自由空间多普勒扩展

典型的非自由空间中,例如信道中存在某些物 体引起的反射、散射、绕射、透射等现象时, 信道的多普勒现象是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



发射机发射的单位冲击信号,接收机观察到的一条 多径信号,是由很多条子径信号合成的信号; 在这些子径信号中,存在很多条到达方向不相同的 子径信号,则这些到达方向不相同的子径信号的多 普勒频率均不相同; 各条子径信号合成的一条多径信号,它是发射信号 在频率范围内的扩展,这就是所谓的多普勒扩展。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5.1小尺度多径传播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5.1小尺度多径传播

电气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三种弥散
时间弥散,Time dispersion 频率弥散,Frequency dispersion 角度弥散,Angular dispersion
电气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小尺度衰落与多径效应
小尺度衰落的类型 小尺度衰落的模型
电气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概述
小尺度衰落,简称衰落,是指无线电信号经过短时间或短 距离传播后其幅度、相位(多径时延)的快速波动。
电气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移动信道建模——线性时变信道
模型:冲激响应 参数:时变位置
电气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分集合并方法
最大比合并,MRC (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等增益合并,EGC (Equal Gain Combining) 选择合并,Selection Combining
电气工程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移动通信系统参数
信号带宽,Signal bandwidth 符号速率,Symbol rate Rs ( Symbol period Ts) 数据速率,Data rate R 信号功率,Signal power 性能需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小尺度衰落产生的原因解读

小尺度衰落产生的原因解读

小尺度衰落产生原因作者:白舸摘要:本文先对小尺度衰落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解释和梳理,然后就小尺度衰落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试图通过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尺度衰落,多径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1、引言从上世纪60至70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蜂窝的概念起,人们开始研究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要克服的一大困难就是小尺度衰落,因此,小尺度衰落历来是无线电波传播研究的重要环节。

小尺度衰落指的是信号在小尺度区间(距离或时间的微小变化)的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场强瞬时值的快速变化。

前人对小尺度衰落进行了很多研究,建立了多种模型,如Ricean 衰落、Reyleigh衰落和Nakagami衰落。

说到小尺度衰落的产生原因,很多人都会想到两个词:多径和多普勒。

但是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由于表述方式相近,导致人们对这些概念产生了误解,进而也影响到大家对小尺度衰落产生原因的理解。

本文将根据作者的体会,对小尺度衰落的生成原因进行阐述。

接下来的一节会说明与多径和多普勒有关的概念,第三节解释小尺度衰落与多径以及多普勒的关系,文章的最后一节将通过实验论证作者的观点。

2、多径和多普勒多径(multipath),是指在无线信道中,由于反射或者折射,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不会只有单一视距传输路径,会形成的多种不同的传输路径。

不难理解,若信号从发射机到接收机有多条传输路径,通过每条路的传播时间以及传播距离就会不同,这可导致各多径分量上,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也不一样。

这些路径中肯定存在一条最短路径,则信号通过其它路径到达接收机的时间,肯定会比通过最短路径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延长,这种时间的延长称为多径时延(multipath time delay )。

在各径的时延中,有一部分时延并不大,使得接收机不能把它们跟最早到达的信号解析出来,这些时延信号相加,造成接收信号在时间上宽度扩展,这种现象叫多径时延扩展(delay spread)。

统计信道模型主要的三个区域

统计信道模型主要的三个区域

统计信道模型主要的三个区域一、引言统计信道模型是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从而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优化和性能评估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统计信道模型中,主要有三个区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大尺度衰落、小尺度衰落和多径传播效应。

下面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详细介绍。

二、大尺度衰落1. 概念大尺度衰落是指由于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较远,或者由于存在遮挡物等因素导致的路径损耗。

在无线通信中,大尺度衰落可以用来描述不同位置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异。

2. 特点大尺度衰落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一种长期变化的现象,即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2)它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比如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3)它可以通过路径损耗系数来表示,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数值。

3. 应用大尺度衰落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1)它可以用来评估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2)它可以用来优化基站的部署和天线的配置,从而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和容量。

(3)它可以用来设计合适的功率控制策略,以实现更好的能量利用效率。

三、小尺度衰落1. 概念小尺度衰落是指由于多径传播效应导致接收信号强度在时间和频率上发生快速变化。

在无线通信中,小尺度衰落可以用来描述同一位置不同时间或不同频率下信号强度差异。

2. 特点小尺度衰落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一种短期变化的现象,即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2)它受到多径传播效应影响较大,比如反射、散射、绕射等现象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3)它可以通过功率谱密度函数来表示,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

3. 应用小尺度衰落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1)它可以用来评估不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性能表现。

(2)它可以用来设计合适的调制和编码方案,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3)它可以用来研究多天线技术和空分复用技术等高级通信技术。

第05讲_小尺度衰落与多径效应(1)

第05讲_小尺度衰落与多径效应(1)

郊区与农村的路径损耗

郊区路径损耗
L50 ( dB ) L50 (urban) 2 log fc / 28 5.4
2

农村路径损耗
L50 (dB) L50 (urban) 4.78 log fc 18.33log fc 40.94
2
Hata模型的PCS扩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航空移动信道的特点


对于航空移动信道来说,电波在空间传播 与在海上传播相似,且还优于在海上传播 。因而在同样条件下,通信距离较远。 空中传播的信号场强会随气象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快,信号 场强将随时间和空间位臵的变化而急剧变 化,并造成场强中值的快速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卫星中继信道
是无线电接力信道的一种特殊形式,由通信卫星、 地球站、上行线路及下行线路组成。

主要特点:



卫星与地球站之间的电波传播路径大部分在大气 层以外的空间,其传播损耗可近似按自由空间作 估算。 传播距离远,损耗较大,时延较大。 地球站至卫星的仰角较大,不易受地面反射的影 响,缓解了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地球站附近 的高大建筑物造成的阴影效应仍会引起慢衰落。 工作频率超过 1GHz 时,因雨雪等原因将产生附 加的传输损耗。
限定空间中的电波传播



限定空间是指无线电不能穿透的场所。在 限定空间中,因为电波的传播损耗很大, 因而通信距离很短。 在限定空间内,为了增加通信距离,常用 导波线传输方式。 常见的导波线有两种:平行双导线和泄漏 同轴电缆。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海上移动信道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lfish和Bertoni模型

考虑了屋顶和建筑物高度的影响。

宽带PCS微蜂窝模型

LOS环境,地面反射双线模型最佳 OBS环境,简化的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最佳
室内传播模型
随着PCS系统的使用,室内无线传播情况受到人们的 重视。 主要特点:(机理同室外:直射、反射、绕射和散射) 覆盖距离小,远场条件难以满足; 环境变动大,如:开关门、物品布局、人员走动等 。 考虑因素: 分隔损耗:同楼层、不同楼层的隔墙材料、类型。 建筑物外部面积/材料、建筑物类型、窗口大小/数 量。

郊区与农村的路径损耗

郊区路径损耗
L50 (dB) L50 (urban) 2 log fc / 28 5.4
2

农村路径损耗
L50 (dB) L50 (urban) 4.78 log fc 18.33log fc 40.94
2
Hata模型的PCS扩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室内传播模型

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
n依赖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类型,Xσ标准差为σ 的正态随机变量。n,σ可查表得到。

d PL( dB) PL( d0 ) 10n log( ) X d0
Ericcson多重断点模型
适用于多层办公室建筑。模型假定参考距离处 的衰减为30dB,频率为900Mhz。

最大比合并,MRC (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等增益合并,EGC (Equal Gain Combining) 选择合并,Selection Combining
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街道走向修正曲线 郊区修正因子 开阔地、 准开阔地修正因子 丘陵地的修正因子 孤立山岳修正因子 斜坡地形修正因子 水陆混合路径修正因子
Okumura 模型的特点与不足





Okumura 模型对地形、地物进行分类,使用完全客 观的实验数据使其能在相应的环境下获得较准确的 预测,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完全基于测试数据,不提供任何分析解释。 许多情况通过外推曲线来获得测试范围以外的值, 尽管这种外推法的正确性依赖于环境和曲线的平滑 性。 模型本身也有不足,如对地形的定性划分不可避免 地导致对通信环境的主观判断。 对城区和郊区快速变化的反应较慢。
三种分集方法

频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 时间分集,Time Diversity 空间分集,Space Diversity


发送/接收分集,Transmit/Receive Diversity, 极化分集Polarization Diversity
分集合并方法



a(hre)是移动台的有效天线高度的修正因子 d的单位Km
移动台的有效天线高度的修正因子
中小城市 a(hre ) (1.1log fc 0.7)hre (1.56log fc 0.8)dB 大城市 8.29(log1.54hre )2 1.1dB fc 300MHz a(hre ) 2 3.2(log11.75 h ) 4.97dB fc 300MHz re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无论哪种通信系统只要无线电波要穿过墙 壁或楼板才能通信时,就必须存在电波的 穿透损耗,即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人们对电波由建筑物外部进入室内的穿透 损耗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研究。通常规定 ,用建筑物附近道路中央的场强与在室内 不同楼层中测得的场强之差表示此穿透损 耗。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Ericcson多重断点模型
衰减因子模型

nSF同层路径损耗指数,FAF不同层附加损耗
PL(d ) PL (d 0) 10nMF
d PL(d ) PL (d 0) 10nSF log( ) FAF d0
d log( ) d0


nMF表示基于测量的多楼层路径损耗指数 n可以通过查表获得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Hata模型


Hata模型是针对Okumura图表给出的路径 损耗的经验公式,适用于150~1500 MHz频 率范围。 市区路径损耗标准公式
L50 (urban)(dB) 69.55 26.16log f c 13.82log hte a(hre ) (44.9 6.55log hte ) log d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影响因素:

建筑物高度 工作频率 基站天线高度 f↑→损耗↓ 层高的影响:


结论:


其它影响因素:有无窗口(差6dB)、窗体占墙面 的百分比、窗体材料等。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Walker测试:1~15层:每层减少1.9dB,15层以上递增; Tutkmani测试1~9层:每层减少2dB,9层以上递增;
Longley-Rice 模型




用地形地貌的路径几何学(主要是双线地面反射 模型)预测地平线以内的信号场强。 用Fresnel-Kirchoff刃形模型估计孤立障碍物的绕射 损耗。 用前向散射理论预测长距离对流层散射损耗 用改进的Van der Pol-Bremmer方法预测双地平线 路径的远地绕射损耗。 适用范围:点对点通信系统,40MHz~100GHz 缺点:没有提供接收环境(建筑物、树叶等)因 素的修正,没有考虑多径传播的影响 改进与修正(城区因子):接收天线区域的杂波 引起的损耗
常用传播模型



Longley-Rice Model Durkin’s Model Okumura Model Hata Model PCS extension to Hata Model Walfisch and Bertoni Model Wideband PCS Microcell Model
下一页
回目录
卫星中继信道
是无线电接力信道的一种特殊形式,由通信卫星、 地球站、上行线路及下行线路组成。

主要特点:



卫星与地球站之间的电波传播路径大部分在大气 层以外的空间,其传播损耗可近似按自由空间作 估算。 传播距离远,损耗较大,时延较大。 地球站至卫星的仰角较大,不易受地面反射的影 响,缓解了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地球站附近 的高大建筑物造成的阴影效应仍会引起慢衰落。 工作频率超过 1GHz 时,因雨雪等原因将产生附 加的传输损耗。
三种弥散

时间弥散,Time dispersion 频率弥散,Frequency dispersion 角度弥散,Angular dispersion
三种选择性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时间选择性衰落,Time selective fading 空间选择性衰落,Space selective fading




基本中值 Amu(f, d) 与频 率、距离的关系曲线 基准天线高度:基站为 200m,移动台天线高 度为3m 曲线上读出的是基本损 耗中值大于自由空间传 播损耗的数值 随着频率升高和距离增 大,市区传播基本损耗 中值都将增加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 中值
70 市区 hb = 200 m hm = 3 m 60 d / km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3 2 1 100 90 80 70 60 40 50 40 30 30 20 10 20 5 3 2 1
限定空间中的电波传播


Hale Waihona Puke 限定空间是指无线电不能穿透的场所。在 限定空间中,因为电波的传播损耗很大, 因而通信距离很短。 在限定空间内,为了增加通信距离,常用 导波线传输方式。 常见的导波线有两种:平行双导线和泄漏 同轴电缆。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海上移动信道的特点


海上移动通信一般是指路上基站与船、舰 之间的通信,其电波传播路径几乎都是海 面,传播条件优于陆地。 当传播路径上没有岛屿等障碍物时,传播 损耗可按平滑球面大地的传播理论进行分 析。
Okumura模型



使用最广泛的城区信号中值损耗预测模型 适应范围 150MHz~1920MHz,可扩展到3000Mhz 距离1km~100km 基站天线高度30m~1000m
L50 (dB) LF Amu ( f , d ) G(hte ) G(hre ) Garea

将Hata模型的应用范围扩大到2GHz
(44.9 6.55log ht ) log d CM
L50 (urban) 43.6 33.9log f c 13.82log ht a(hr )
0dB;中等城市或郊区 CM 3dB;市中心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其它室外模型

小尺度衰落,简称衰落,是指无线电信号经 过短时间或短距离传播后其幅度、相位(多 径时延)的快速波动。
多径效应


移动信道的多径传播造成了小尺度衰落效应 衰落是同一传输信号沿两个或多个路径传播, 以微小的时间差到达接收机时 ,信号之间 相互干涉引起的。这些波称为多径波。 三个主要效应


经过短距或短时传播后,信号强度急速变化; 在不同多径信号上,存在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随 机频率调制; 多径传播时延引起的时延扩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 回目录 录
其它移动通信信道

背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移动通信的服务范围也日 益扩大。 在陆地、海上和空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正逐步由室 外扩展到室内(如办分室、住宅、车间、商场等) 从地上扩展到地下(如地铁、坑道、隧道、矿井等) 从中小城市扩展到边远地区(如矿山、林区、沙漠、 草原等) 要在不同环境中实现移动通信,首先必须了解无线电 波在该环境中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