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湘教版选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2 .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对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地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我国地震的特点。
2 •通过对中国地形图、中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3•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 •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 .通过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学习,加强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 •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
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增强人们抗
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 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 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教学难点]
1. 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 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教材图片以及近年发生在我国的地质灾害案例、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地关系史,人地关系相继走过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阶段,目前正携手走进人地协调共生的新时代。然而,地质灾害暴发的频度越来越高,强
度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越来越重。印尼海啸的惊涛骇浪还未平息,四川汶川又一次震声隆隆。下面让我们共同感受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巨大灾难。
【播放图片】汶川地震图片
【板书】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
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
级以上的大地震有18次,最大震级为8. 5级,共有三次,即:1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1556年陕西华县发生 & 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 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它是环太平洋地
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300倾角插入亚洲大陆之下,伸达我国东北的
产物。震级为5〜7. 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用。我国的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100 . 270千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1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100〜160千米,它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为广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之内,西部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带有的深达60〜70千米。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
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处于不同板块相互交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上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以内(即在地壳范围之内),它们与地质构造尤其同活动断裂构造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破
坏性地震,其震源深度都是不超过30千米的浅源地震。
【师生总结并板书】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是: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过渡】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 6.9万人死亡,1.7万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00亿……地震造成的影响令人震惊,震惊之余,许多同学不仅会问“我们这里会不会发生这样的大地震?”
【板书】2.地震的形成和分布
【读图分析】阅读教材51页图2-16 “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在图上找出自己家乡所在位置并说明是否在地震带上?说出我国地震的多发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主要的地震带:我国西部主要的地震带有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
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阿尔泰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和红河地震带等。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为台湾
地震带,其次是东南沿海地震带、郯城一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
胃地震带、燕山地震带和秦岭地震带。
【启发提问】从以上地震的分布来看,我国地震活动在空间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西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而东部主要分布在台湾。
【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
【投影】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图,比较我国地震带分布与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的差别。
【学生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一一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正处在这两大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思考】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
【投影】中国山脉分布图、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比较内陆地区地震带分布与山脉分布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综合以上阐述可知: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思考活动】1读图2-16,判断下列哪些省(区)属于多地震地区:河北省、湖南省、台湾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2 •你的家乡是否属于地震多发地区或位于地震带上?
【点拨】1 •属于多地震地区有:河北省、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2 •略,因地而异,可结合“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或有关资料分析。
【阅读】阅读课本第51页材料“我国的地震预报”,通过阅读,让我们了解到:虽然我国地震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但是地震是可以预报的。掌握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准确地预报,能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承转】俗话说,祸不单行。比如在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由于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较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会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灾害过后还可能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下面我们学习一下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板书】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复习提问】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录像播放】电影《极地营救》片断
【提出问题】影片中泥石流发生在什么地区,你能在教材52页图2-17中找出来吗?从
图中可以看出泥石流还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学生回答】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川滇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和东北山地等地区。
【教师讲述】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大体上以燕山、山西太行山、四川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
和云南乌蒙山一线为界。该线以西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
状分布;此线以东泥石流呈零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