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合集下载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症结,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标的实现,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需求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一是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

中国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在投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最终消费占GDP 的比例持续下滑,据统计,中国的资本形成率由上世纪80 年代初的32% 左右上升到2009 年的46.8%,最终消费率则由同期的67% 左右下降到48.6%。

二是高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直接导致对外过度依赖。

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到2008 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70%。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与产业内部失衡并存的特征愈加凸显。

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截至2009 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2.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长期并存。

一方面,部分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企业制度改革滞后,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三)城乡、区域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中国经济规模发展空间结构失衡,城乡差距仍在持续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由1980年的1.05 : 1扩大到2009年的2.2 : 1。

(四)要素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70%的铜矿石、90%的铬铁矿石等都依靠进口。

从生态环境看,中国“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在投资增长中呈现继续强化之势。

实施方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

实施方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

实施方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项实施方案,旨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进程。

一、背景分析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传统产业的高能耗、高污染等特点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项实施方案,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二、实施目标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导资源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实施措施1. 增加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兴产业项目的资金投入,提供税收和贷款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企业发展。

2. 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市场竞争。

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定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4. 加大环保力度:提高环保标准,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保护生态环境。

5. 加强科技创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四、预期效果通过实施这一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将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1. 产业结构升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推动传统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 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 环境保护:通过绿色生产和环保措施的加强,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4. 就业机会增加: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稳定。

总之,通过实施方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我们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与政府作用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与政府作用
按 照 党 中央 的部 署 , 我 国在 过去 的 20 年 中已 经成 功地完 成 了 小平 同志 亲 自描绘 的三 个 阶段 目标 的前 两个 目标 : 即在 80 年代 国民 生 产总值 翻番的基 础 上 , 90 年 代 国 民 生 产 总 值再翻一 番 , 使 人 民 生 活实 现 了 温饱 , 初步达
一 4一
到了小康水平 。 我 国的经济 体制 改革在 许多 方 面 取得 了实 质性进 展 。 宏 观调 控体 系初步 建 成 , 各 类市场 都不 同程度 得到 发育 , 特别是 产 品市 场 已 基本上 由供求 决定 。 要素 市场在 各 类生 产要素 的配置 中的作 用越 来越 大 。 证 券市场 发展 很快 , 直接 融 资 在企 业 融 资 中的 比重提 高 , 人 才流 动的范 围扩 大 , 技术 和知识 已作 为生产要 素参 与分 配 。 市 场在 结构调 整 中的基础性 作用不 断增 强 。 各 类市 场 间的相 互关联 和相 互 作 用越 来 越 明 显 。 因此 , 当前 的结构 调整 , 必 须 要按 第三 步 战 略 目标 所 规 定 的任 务进 行 前 瞻性 调 整 , 必 须遵 循 市 场 经 济 的规 律进 行适应 性 调 整 。
一 5一
扩 大技术 咨询 、 技 术推 广 、 技术 服 务等综合 性
服务 内容。 促 进 教育 的产业 化 进 程 , 改 善 社
会服务 质量 。 二是理顺 体制 , 以市 场为 导 向 ,
消除政 策 性 障碍 , 把 住 宅 、 装饰 装 修作为 重
点 , 发展房地 产业 , 相应地 建立起 各级 各类住
六是 分配结 构 的矛 盾 。 不 同的经济部 门 之 间 、 地 区 之 间 、 不 同 的人群 之 间收人差 距呈 扩 大之势 。 部 分垄 断性 行业 , 部分 发达 地区 , 部分新 兴产 业 中高层 职员 收 人 较 高 , 拥 有 生 产要 素和高级 技 术 的 人 回报 较 高 , 但 由于 投

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国资委负责人就《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资委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我们知道,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指导和推进全国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委成立三年多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了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两个文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指导意见》,请问主要基于什么考虑?答: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方针。

近些年来,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从整体上看,要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任务还很艰巨。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指导文件,以明确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5]9号)工作部署,我委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同意,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问:您刚才提到,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取得重要进展,但任务还很艰巨。

能否就这方面情况作个简要介绍?答:可以。

要说进展,我首先从整体上列举一些数据:2002年到200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15.9万户减少到12.7万户,减少了20%,职工人数从4679.6万人减少到3819.1万人,减少了18.4%,但国有资产总量从6.4万亿元增加到8.6 万亿元,增长了34.4%;销售收入从8.3万亿元增加到14.2万亿元,增长了71.1%;实现利润从3764.3亿元增加到9682.8亿元,增长了157.2%;上缴税金从6794.6亿元增加到11919.3亿元,增长了75.4%。

怎么理解“战略性调整”?

怎么理解“战略性调整”?
的 战 略 性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是 否 会 改 变 拉 动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 资 、 出 口 、消 费 ” 投
三驾 马车 的现 有格 局?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情 况上 看 ,我 国产 业 结 构
面 临 最 大 的 问 题 是 发 展 不 均 衡 。 “ 产 一 不稳 ,二 产 不 强 ,二 产 不 大 ” 是 我 国 产
20 年 1 10 2月25日
中饵经 济和 信意 化 - 第2 期 0
第一解读 T pViws o e
怎 么理 解 “ 略 性 调 整 ” ? 战
文 I 刊 记 者 马 碉 本
产 业 结构 的战 略性 调整 将 在 市场 、政府 、企 业 问找到 平 衡 点 。
2 年 的 中 央 经 济 工 作 会 议 首 次 00 1
着 这 些 问 题 ,本 刊 记者 对 国务 院 发展 研 究 中 心 产 业 经 济 研 究 部 部 长 冯 飞 进 行 了 专访。
业 ,而 真 正 意 义 的 服 务 业 还 包 含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 发 展 服 务 业 也 要 进 行 结 构 升
级 ,通 过结 构 升 级 才 能 实 现服 务业 总量
在 国 际分 工 中 的 地 位 是 偏 低 的 ,产 品 附 加 值 也偏 低 ,比 如 整 个 工 业 当 中的 制 造 业 ,平 均 的 产 品 增 加 值 在 2 6 ,大 多 6%
处 在 卖 苦 力 的环 节 上 ,而价 值链 中 涉 及
调整 的范 围之 内 吗? 如 何 看 待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中 部分 领域 的产 能 过 剩 和 一 些 项
的扩 张 ,这 里 讲 的结 构 升 级主 要还 是针 对 生产 性 服 务业 来说 的 。 如今 , 国际 服 务 业 发 展 也 是 遵 循 蓿 这 种 大 的 趋 势 ,包

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探索

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探索

三、推动 实体经济发展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对策 影 响当前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效益下滑的因素 ,既有世界经济 衰退 、外 需持续低迷萎缩带来的影响 ,又有国内有效需求 不足 、部分行 业 产能过剩造成 的影响 。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的调整期 ,针对 当前经济 运 行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要把稳增长放在重要 的位 置 ,大力发展实体 经济 , 着 力改善 经济运行环境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 ,年度宏观经 济 政策重 点仍要 突出稳增长 ,努力使经济运行特 点变化 平稳过渡 ;同时 要 加快转 变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关 于 大 力 发展 实体 经 济 ,推 进 经 济 结 构 战略 性 调 整 的探 索
曹 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实体 经济是企 业发展 的根基 、是社会 生产 力的集中体现 、是创造财 富的源泉 。寻 求适合 自己发展 的道路 ,在夯 实实业的基 础 上 开拓创新 ,推进 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 ,“ 做大” 、“ 做 强” 、“ 做精” 企业。 关键词 :实体 经济;经济结构 ;战略调整
中国经济发展 的动力在于勤劳创业 和实业致富 ,发达稳 健的实体经 济 ,对提供就业 岗位 、改善人 民生活 、实现经济长久繁荣 和社会稳定都 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当前 ,我 国正 处于 结构 转型 的关键 期 ,经 济发 展 中不平衡 、不协 调 、不可持续 的矛盾 和问题仍很 突出 ,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 和物价上涨压 力并存 ,部分企业 经营困难 。笔 者认 为,在这样 的大 环境下 ,大力发展 实体经济 ,对提升经济质量 、有效扩大 内需 、控制物价涨 势、增加社会 就业 、提高生活水平都有 着不可 或缺 的作 用。实体经 济 的进 一步壮 大 , 既是筑牢 经济的根 基 , 也是实现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的必要前提 。 实体经济发展 的现状 2 0 1 2年 ,受 国内外宏观经济整体下行态势的影响 ,中国实体经济运 行下行压力加大 ,企业生产经 营困难加重 。根 据国家统计局统 计 ,2 0 1 2 年度 ,规模 以上工 业增加值 同 比增长 1 0 .O %左右 ,比 2 0 1 1 年度 的 l 3 . 9 % 回落 了近 4 个百分点 。 2 0 1 1 年温州高利 贷危机爆 发 ,表象是 高利贷 危机 ,实质是 中国实体经 济的空心化危机 。紧缩 的货 币政 策、不断上涨 的原材料成本 、人力成本 、通货膨胀及 高额 的融资成本 和税负导致实 际 负利率 ,使企业无心实业生产 。越来越多 的资本选择更容 易保值增值 的 金融 、房地产等虚拟经济 。实业投资越来越 困惑 ,实业经 济与虚拟经济 愈发失衡 ,实体经 济的 “ 产业空心化 ”正 动摇着 中 国经 济长期 、稳定 、 可持续发展 的根基 ,我们 必须直 面 “ 产业空心化” 这一事实 ,把握实体 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的政策 措施 ,推进经 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 中国经济持久稳定 的发展 。 二、实体经济 发展 “ 空心化” 产生的原 因 边是如火如荼 的虚拟经济 ,一边是举步维艰 的实体 经济 ,是什么 原 因让 曾经撑起 “ 世界工厂” 的中国制造业步履艰难呢? ( 一 )资本的逐利性 近年来 ,经营实业 的企业利 润被一再被压缩 ,甚 至出现了亏损 ,许 多 中小企业不愿再做实业 ,而虚拟经济高利润 、高 回报 ,与实体经济领 域形成反差 ,资本 自 然逐利流 向高利润 、高 回报领域 ,导致 资本在虚拟 领域 的过度循环 和过度膨胀 。

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以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为标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

因此,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质量。

通过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向高端、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

二、推进制造业升级转型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结构调整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因此,调整产业结构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推进制造业升级转型,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智能化发展的转变。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制造业向高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需求不足等。

因此,调整产业结构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推动新兴产业向高端、领先的方向发展,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等。

因此,调整产业结构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创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制造业升级转型、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和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形势与政策——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形势与政策——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

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

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一)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1、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对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拓展以及对于国际环境认识的新提升。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论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运行机制进一步转换。

此外,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成效初显,“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是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我们必须看到,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战咯性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国有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调整思路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要求“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同时要求“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是我国开展结构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

1、当前国有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大、涉及行业多、地域分布广,构成了中国现代经济的主体,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散,条块分割。

—是国有经济行业分布过广。

目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全部20个门类中都有分布,在国民经济行业95个大类中也基本都有分布。

中央三级以上子企业在国民经济20个门类中都有分布,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中涉及86个行业。

二是国有企业户数尤其是小企业户数过多,仍占全国国有企业总户数的近50%。

从赢利能力看,小型国有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总资产报酬率相差8倍多。

三是国有经济布局条块分割现象突出。

在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国有资本根据管理权限在部门、地区间进行分布,根据主管单位管辖范围开展生产经营,导致国有资本形成以主管单位行业管辖范围为纵向、以区域管辖范围为横向的条块分割状态。

把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把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把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十二五”时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应抓住对经济发展全局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影响较大的主要问题,强化措施,重点推进。

调整需求结构。

我国需求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

从长期看,这不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因此,调整需求结构就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

一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内需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应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等措施,不断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二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投资领域不均衡、投资质量和效益不高、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等。

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政府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等领域倾斜,并鼓励、扩大、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时注重以投资带动就业和消费。

三是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应主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同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应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同时,注重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

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工作重点。

一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支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下大气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三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盐城市伍佑中学 葛长江 陈永忠背景材料:党的十六大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实现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向前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基础知识:1、经济结构调整的含义。

经济结构是指社会经济的构成及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包括三大产业之间和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构成和比例关系。

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2、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经济结构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我国的短缺经济时代已经基本结束,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工农业产品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重复建设严重,低劣产品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迅速富裕,但中西部地区由于区域位置的劣势,人才和技术的缺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民族地区经济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

而且农业的基础地位脆弱,农民负担加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从而影响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最终实现。

所以,必须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在加紧调整。

我国加入WTO 后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所以,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要敏锐地把握世界科技日益进步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新趋势,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能、催生新兴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外部环境支持有力等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湖南要抓住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实现更好更优发展,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

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刻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要注重调结构、转方式。

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要推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

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

既要促进地区间经济人口均衡,缩小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也要促进地区间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缩小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间的差距。

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着力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

“十二五”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重点

“十二五”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重点

国落入 “ 中等收入 国家陷阱”的关键。这
是小 国 达 到 中等收 入水 平 后所 不 具备 的 条
件 ,就小国而言,它必须借助不太稳定的
国 际市 场来 实 现这 一转 换 。所 以说 ,未 来 中 国经 济 最 重 要 的突 破 是 市 场 规 模 的 突 破 ,即 国 内消费 需 求能 够 实现 持 续 的高增
国 内产 业 、产 品结 构 。从 另 一个 角度 看 , 后 危机 时 代 的国 际形 势有 利 于我 国 的产 业 结 构调 整 。一 方 面是 外部 需 求压 力大 ,国 际国 内竞争 加剧 ,有 利于 我们 推 进结 构调 整 。另 一方 面 是我 们升 级 的产 业恰 好 是 发
平 徘徊 ,长达 十 年甚 至 二 十年 以上 。 汤敏
显 减弱 ,而我 们 的大市 场 为 自身 结构 升 级
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后危机时代中国
需 要并 具备 建立 资 本技 术密 集 型产 业 的 国 际竞争 力 ,这本 身 就是 结构 调 整 的 内涵 。 此 轮全 球金 融危 机 及后 危机 时代 ,资 本 技 术密 集 型产 业发 展 的空 间在 中国 ,我们 可 以借 国 际弯道 “ 车 ” 。 超
级将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技术进步的
应 用 广泛 而深 入 ,因此 ,这 实 际上 也 会推 动 经 济发展 方 式 的根 本转 变 。 而最 大 的风 险是 可 能遭 遇 “ 中等 收入 国家 陷 阱” 。所 谓 “ 中等 收入 国家 陷 阱” 就 是 指 很 多 国家 长 期 在 中等 收 入 国 家 水
达 国家 面 临 困难 的产业 ,他们 的 优势 将 明
长和结构升级 ,它与产业 升级的结合 , 将使 中国经济显现无与伦比的规模经济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结构调整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探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调整,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宏观层面的结构调整1. 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经济仍然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

因此,应加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需要加强跨产业联动,促进各行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

2. 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仍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

因此,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构建良好的区域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3. 改善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加大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力度。

此外,还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微观层面的结构调整1. 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

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和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创业中。

2. 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结构调整的核心目标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同时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3.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提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供给。

按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按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济 发展动力机 制转变 和资源配置模 式
转变 ,改变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环 境污染的粗放 式发展方式。其 中,经济结 构 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是加快 技术创新 、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 率 ,为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提高技术保障。 关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 、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供制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问题是多种 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既有发展 阶段、国际
环 境 等一 般 原 因 ,也有 我 们 的资 源禀 赋 、
着外部环境改变、经济发展深化和市场化
程 度 提 高 , 部 分 结 构 问题 可 以也 必 将 逐
体制安排 、政策导向等特殊原 因。内外需 结构失衡既有 国际经济失衡的客观 因素 , 也与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禀赋、体制安排等 因素 ,特别 是我国的劳 动力资源相 关。
长 ;另 一方 面 过剩 劳动 力 大量 存 在 也导 致 我 国工 资水 平 长期 偏低 ,扭 曲 了收入 分 配
供给结构 、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等调整 , 生产要素组合现出一定的
阶段 性特征 ,在 “ 空问”维度上则表现出

操 作途 径 和 测量 指 标 。既 通过 经 济 结构 调
剧对外需过度依赖。产业结构 问题 出现既
有 发 展 阶段 和 技术 水平 等 客观 因素 ,也有
创新体制 、资源产权与价格管理、环境保 护 、社会保障体制、金融体系 以及 中央与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和战略
步由市场 自行解决。但影响现阶段需求结 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的体 制和政策等因素,则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 相关体制改革来解决。
F b u 0 1I 村金 融研 究 2 e r ay2 1 农 r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充分认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的意义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发生的深刻变化, 对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既形成巨大压力,也
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必须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和增强 我国发展新动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的意义。适应国际环境新变化,必须加快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结构 调整呈现新特点。从需求结构看,发达国家试图改变过 度依赖负债消费的发展模式,通过增加中小出口企
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对高收入行业 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在再分配领域, 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
较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大社 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居民消费条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 要保障。应优化城镇商业网点布局,加强中小城市
和农村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有利 于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应继续实施家
凸显:在需求结构方面,内需和外需不平衡,投资和消 费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在供给结构方 面,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生产加工规模
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协调,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偏低;在空间结构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区 域发展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在要素结
构方面,资源要素投入与生产率提高不平衡,经济发展 与资源环境不协调,资源环境硬约束持续强化;等等。这 些结构性矛盾如果得不到解决,就难以拓展发展
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建 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落 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是加快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 同面临的挑战。我国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 标。落实这一目标,要求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 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服
调整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加 大区域结构调整力度,就要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 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好新10年西部大开
发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 护,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继续支持东北地区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升沿边
开放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强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支持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 式转变,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
,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是加快发 展服务业。应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金融保 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
部门,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和供应 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同时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的生 活性服务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
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服务领域;鼓励创新服 务业态,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提升服务 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
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坚决控制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领域的投资,防止 低水平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
竞争力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工业比重过高且附 加值低,服务业发展滞后;过度依赖加工制造环节,决定 市场地位和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高
技术产业名义比重提高较快,但多集中于价值链低端。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端加 工组装、缺乏自主技和品牌的局面难以为继,迫
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 等新型消费业态,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和健身等新兴服 务消费。进一步发挥投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近两年来,扩大投资需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投资领域的重点应转向调整优 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具体途径是:
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投资向水利、保障性安 居工程、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教育卫生、节能减 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放宽市场准入,将中央
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节能减排和 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是加快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面。应在完善政府节
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 作用,开展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健全激励 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
力;推行强制性能效标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完善 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 行清洁生产;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加大重
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和外包。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 节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应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 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创新要素
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 联盟;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到突出位置,加强 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建设创新支撑体系,设立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推进重大 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 模应用”的创新价值链;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
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啪叽福利/
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 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应加强 对节能与提高能效、洁净煤、先进核能、碳捕集
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 强对城市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发展轨道交通等低碳交通 方式。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蓄积量
和森林碳汇。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 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区域结构
切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任 务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应加快推进钢铁、石化、 有色金属、造船等重点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重组
,建设一批现代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延伸升级和产业 集群分工协作;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基础工艺以及基 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培育
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机制 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 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引导企业兼并重组
业贸易融资、有条件放松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迫使贸 易伙伴扩大市场开放以及美元贬值等手段扩大出口。从 供给结构看,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再工业化”,大
幅增加研发投入,支持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 产业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只有加快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适应世界经济结构的重
大变化,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赢得主动。保持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际金融危 机使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争;加强对特殊困难地区的支持和对口支援,进一步健全 长效帮扶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发挥 市场机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产业
跨区域有序转移,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动 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 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
制,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引导各地区严格按 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科学规
新空间、培育竞争新优势,也难以形成经济持续较快发 展的内生动力。今年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 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只有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化解经济运行中的深层 次矛盾和问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调整需求 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2001—2009年,我
国投资率由36.5%上升到47.5%,消费率则由61.4%下降到 48.6%,其中居民消费率由45.3%下降到35.6%,投资率过 高、投资与消
划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 界,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 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动形成大
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 的城镇化新格局。特别应注意在优化发展珠三角、长三 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同时,在中西部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通过加快承接产 业转移和有序集聚人口培育发展一批新兴城市群,带动 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
费失衡的矛盾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萎 缩,通过国际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的空间缩小。在这 种形势下,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
面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作为调整
需求结构的重点。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 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收入分 配改革。在初次分配领域,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 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和根本途径。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
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全 面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快推进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
、创新驱动的轨道。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 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加 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