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练习 选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练习

1.19世纪末清政府举借外债与今天引进外资的最大区别是

A.附有政治条件

B.主要是因为财政困难

C.是被动行为

D.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

2.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是

A中国的政局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清政府的态度 D中国的自然条件

3.19世纪末,中国人民背负的外债偿还的对象不包括

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4.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

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

5.康有为曾这样说过:“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担风险

B反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

D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

6.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反对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 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7.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不包括

...

A.启发民智

B.为变法组织力量

C.制造舆论

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8.下列有关戊戌变法文化教育方面措施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废除科举制

B.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生

C.京师设立大学堂

D.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9.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在军事方面的不同措施是

A.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B.建立新式军队

C.改进军事装备

D.增强海军实力

10.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被保留下来的是

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D.设立京师大学堂

11.“戊戌六君子”除“军机四卿”外还有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康广仁④杨深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B.帝国主义国家干涉破坏

C.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D.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13.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主要是因为变法

A.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没有得到地方官有效支持

D.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14.戊戌变法对于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是

A.首创了专业技术教育

B.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

C.开始组织官派留学教育

D.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15.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6.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显著背景是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

D、农民阶级支持全面改革

17.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 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C. 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D. 帝国主义的破坏

18.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

A. 民族危机严重

B. 国内阶级目睹尖锐

C. 资产阶级软弱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9.“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君主专制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20.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A. 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

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2.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

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23.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2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③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引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

(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