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0)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15张PPT)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微。
决定
国家衰落
文化衰微
反映 反作用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 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 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1)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
历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2)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清朝著名的皇家 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 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 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 “夏宫”。
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 代文明发展史上中的遗憾!
(二)、面对奇迹深思所
殷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隋唐——宋元明——清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秦始皇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
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
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
是圆明园。 ——雨果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 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 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 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 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
人教版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PPT展示’两弹一星'和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实践证明:
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
(理论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
馆’,想一想’文化的灿
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
烂得益于60年来新中国
的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的飞跃式发展,从中我们
交流分享:你都知道哪些
史书典籍,请说岀来与大
家分享:第一步编年体、
第一步纪传体、第一步国
别体、第一步断代史…
黑格尔和梁启超名言
反思今天:当前文化现象
中,让你欢喜的有哪些?
让你担忧的有哪些?PPT
分别展示两类现象
自主探究:中华文化在近
代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工业革命后世界的
变化和近代中国的衰落
思考。
效果预测:
么?
猜猜看:汉字按演变顺序
1•文字的作用:
主要有几种?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
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
代。
合作探究:通过材料一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汉
挥了巨大的作用。
字才是我们的根’和材料
2•文字的地位:
二’中华文化用汉字记录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目
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
标
情感态度价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创中华文二|
化新辉煌的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二|
值观
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6.1__源远流传的中华文化1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 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 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 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 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 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 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案例分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 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在被青年 人所热情演绎。诸如“88”、“3166”、 “7456”、“BT”、“菜鸟”、“粉丝”、 “玉米”、“凉粉”等等;但这种语言却 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们常常对 孩子随口蹦出的“语言”而不知所云。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会带来汉语的革 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探究:
1.四大文明中,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文明都失存了? 这三种文明中断的 原因是什么?
2.中华文明历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其原因何在 ?
1、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高中政治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一、源远流长 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四大文明之一
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
古巴比伦遗址
埃及金字塔
中国的万里长城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 已
夭中折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 中印断度而文延化因续雅至利今安的人入古侵老而文雅明利。安化源。远 流埃长及是的中文化华渊文源化甚的古,基但本历特经征希之腊化一、。
(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
践。
(根本途径)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主体、出发点)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
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
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基本途径)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
让我欢 喜
让我欢 喜
让我欢 喜
2005年10月由韩国 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 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 遗产著作”
让 我
忧
拟将中医改为韩医 申报世界遗产
面对传统文化的现状,让人欢喜让
人忧,何能解忧?
4、把握今天 复兴文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 繁荣兴盛。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煌。
(结合实际)
知识小结
薪
1、回望古代 灿烂辉煌(历程)
源火
远 流
相
传
,
一
长脉
( 表 现 : 历 程 )
2、走进近代 文化衰微 (原因:内、外因)
3、反思今天 喜忧掺半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答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①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先秦成为中华文化奠基时期。
③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④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⑤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⑥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⑦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⑧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然而,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2、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7导入: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住在北京的?生:差不多都是。
师:好,那你们都去过世纪坛吗?师:没有是吧,老师替你们去了一回,而且还给你们拍了照片,来欣赏一下吧。
(ppt出照片)师:这是南面入口的世纪坛碑,据说世界上最大的汉白玉碑,碑体正面刻着什么?没去过,不知道吧。
告诉你吧,正面是江泽民的题词“中华世纪壇”,那碑的背面刻着什么?没去过肯定也不知道了,来看看吧,背面是“中华世纪坛序”,我截取了其中的一段,咱们让王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中华世纪坛序第一段师:好,这段话你读着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自豪感师:为什么会有自豪感呢?生:因为它说,中华文明经历千百年沧桑,都没有断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师:嗯,好,请坐。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绵延千年未曾断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她的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请大家翻到书本相应的位置。
(板书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新课讲授:过渡:刚才咱们聊了北京的中华世纪坛,老师呢,不是北京人,哪儿的人你知道吗?生2:不知道(或者冒出任何一个答案都可以)生1:河南师1:具体河南哪个地儿的?给你点提示吧,是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古时候被称为“殷”或者“邺”。
哪儿的人呢?师2:猜的不对哦,给你点提示吧,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古时候被称为“殷”,人又叫它“邺城”。
能猜着吗?生:安阳师:安阳都有什么呀?生:殷墟、曹操高陵、袁世凯墓、汤阴岳飞庙等等师:嗯,挺多名胜古迹的,可今儿咱们先来说说殷墟,知道殷墟都出土了什么文物吗?生:司母戊、妇好墓(fù hǎo mù),大量陶器和甲骨文等等。
师:嗯,我这儿啊有几幅图片,看你能认出来不?生:司母戊、妇好、大量陶器师:第一张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这张是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的墓葬,妇好墓。
左下角那张是出土最多的陶器。
最后一张是什么呢?你们来看看,能看出来这里面盛的都是什么吗?(等学生说,中间问能看出来吗?你看着它感觉像什么?)生1:生2:师:能看出来吗?生:看不出来(或者是甲骨文)师:(你怎么看出来的)告诉你啊,这里盛的都是刻在可以当中药材用的龟甲(背甲或者腹甲)或者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符号。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 楷书 —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 草书(辅助性字体)
作用: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 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2)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见证之二:史书典籍(重要见证)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一个工人,如果没有受过制针这种职业 的相当训练,也不知道怎样使用它的机械,那 么即使再努力工作,一天也许也造不出一枚针, 当然更不可能造出20枚针了。但是现代商业已 经使这种工作成为专门职业,并且将这种工作 非为若干工序,其中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的 职业。……有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 人,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一日也能成 针48000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4800枚。”
《清高宗实录》卷550
1736﹙乾隆元年﹚年殿试策问---奉承运,皇帝制曰;朕惟治法,莫尚于唐虞,尧舜相传之心 法,惟在“允执厥中”。当时致治之盛,至于黎民, 于变时雍,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状元金德瑛殿试卷---臣对:臣闻树后王
君公,承以大夫师长,明王所以奉若天道也。故曰 天聪明,圣时宪。帝王之道,莫大于承天。天之道 在于阴阳,以阳生万物。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⑴、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⑵、保存原因:重视;设置世袭的史官。 ⑶、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2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天命神权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新课练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解析版)
新课练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
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
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答案】D【详解】材料信息是:甲骨卜辞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由此可知甲骨卜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故D项正确;甲骨卜辞能够反映我国早期社会的一些状况,但未必真实,故A项说法错误;甲骨卜辞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体现不出自然与人的和谐,故B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
2.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
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
这表明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有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故BC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排除。
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答案】C【详解】王守仁认为“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2、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核心素养:增强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教学重点】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文化生活的整体结构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主要内容是文化是什么,介绍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内容是文化为什么,介绍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主要内容是怎么看,介绍中华文化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是怎么办,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当代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了解了文化的作用及文化的发展,我们接着来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2--66,思考下列问题:(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表现?2.通过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含义、见证(表现)、原因是什么?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及原因这种衰微与国家衰落是什么关系5.现代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思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什么?今日是否存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专题06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部编版)
(1)《史记》:西司马迁著,为后世研究传说中的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提供了史料 。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为人们研究战国 到五代的历史提供了史料。
(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5.文学艺术
1)汉字的演变
2)文学
甲骨文(商)→金文(商中晚期出现)→小 篆、隶书(秦、西汉)→楷书、行书、草 书(东汉、魏 晋及以后流行)。由繁到 简、一脉相承
3.思想理念
1)百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孔子的“仁”、老子的“无为而治 ”等以及“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思 想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 展的源头 。
2)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①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 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②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丰富了早 期儒 学的内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科举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
确立。
8.建筑工程 1)建筑:秦长城、唐长安城、明长城
和北京城等。
2)水利工程:都江堰、灵渠、隋朝大 运河、元朝大运河等。
9.传统节日 ①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清明
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②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助于进一 步 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③《天工开物》传到国外,被译 成日文、法文、德文、 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23年中考复习历史课件
(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7.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主要表现:中央为三公九卿 制,地方为郡县制。此后的历代封建王 朝不断发展和 完善,如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元朝创立行省制。
高频考点(五)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解析版)
高频考点(五)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高频考点1.(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A.无为而治B.“相生相胜”C.反对苛政D.“兼爱”“非攻”【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
依据材料“‘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孔子主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抨击残暴统治认为“苛政猛于虎”,认为君王应当关注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尽力满足人民的利益,反对苛政,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见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排解A项;战国末期的邹衍用五行相生相克、终而复始的观点解释历史进呈现象,即“相生相胜”,排解B项;“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见,“兼爱”意思是强调每个人都应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非攻”即反对不义的战斗,排解D项。
故选C项。
2.(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
”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疗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供应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西汉初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
”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由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统治者难以剥削到很多东西。
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因暴政而亡的教训。
西汉初期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下令释放因饥饿自卖为奴婢的人为平民;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材料中陆贾无为胜有为的思想适应了疗养生息的政治需要,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排解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汉武帝时期,不是西汉初期,排解C项;材料并未对西汉初年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进行论述,排解D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及原因。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三、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殷商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春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秋战国化思想()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意义汉独尊()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隋唐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势恢宏的()时代宋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延续)明清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衰落)上述图表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辉煌表现。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源远流长的见证(表现、重要标志)――汉字与史学典籍(1)汉字①地位:是中华文明的。
②作用: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史书典籍①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衰微表现和原因(内因和外因)(1)内因:。
(2)外因:。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有在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续写中华文化壮丽的篇章四、课堂探究学案合作探究一、汉字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
_高中政治课时练习1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仍被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列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的使用②史书典籍的传承③社会制度的更替④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汉字的使用和史书典籍的传承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①②符合题意;社会制度的更替不是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④错误。
2.(2020·郑州高二检测)海峡两岸汉字节、巴黎汉字节、中国文字学高端论坛暨中国文字学会召开……近年来,这些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逐渐红火起来。
人们之所以重视学习和研究汉字,是因为汉字( )①具有集形、音、义三者为一体的特点②是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③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发挥着重要作用④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工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
我们重视汉字是因为它是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认同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形、音、义三者是汉字的特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①。
汉字不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工具,④错误。
【补偿训练】1.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全盘继承,保持本色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选A。
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A符合题意;B、D涉及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与题意不符;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C错误。
2.(2020·景德镇高二检测)下列史实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A.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实现了中国化B.中国科技在15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前列C.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都有本民族的英雄史诗D.孔子的“大同”“小康”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解析】选D。
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29: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题
基础自测知识点一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上溯殷周,下至明清,中国的史书典籍记载了发源悠久、从未间断的中华文化。
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丰富多彩B.博大精深C.独树一帜D.源远流长解析中国的史书典籍记载并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应选D。
A、B、C 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直接表达的思想。
答案 D2.汉字最初有甲骨文、金文,秦始皇为统一汉字书写,采用小篆。
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
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有特色,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表明()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承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外交流的主要媒介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起重要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从汉字的沿革与作用,说明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标志,对书写与传承中华文明起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①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错误;汉字不是推动中外交流的主要媒介,③错误。
答案 D3.当前,“汉字危机”现象不容忽视。
由于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面临着提笔忘字的尴尬。
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汉字是()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题干问的是我们重视汉字书写的原因,所以应该从汉字的作用方面考虑,①③符合要求。
②不是汉字的作用,④指的是史书典籍。
答案 B4.《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
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见证。
教学设计14: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分析1.知识主线: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史书典籍。
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能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2.情感主线: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学校电脑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知识,也可以直接从历史课本上找到相关的大部分知识,甚至可以从我们周围的民俗乡情文化中收集、挖掘一些本土文化,让同学们直接体验一下探究的乐趣。
这样可以直接调动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跨越碍障探求知识的目的。
所以根据学情分析采用教学方法如下: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做出正确的判断、形成应有的情感。
2.合作探究式教学:依托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朝着学生自己答疑的方向努力。
3.小组讨论教学: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名师精讲(含答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识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中华文化的特征及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及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并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古代辉煌的历程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具体内容如下表:1.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知识点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议话题·强认知]自古及今,我国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如何认识汉字的地位及作用?提示:(1)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很有说服力的。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析重点·解难点]一、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1)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说的,是指历史悠久,没有中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完整word版)6-1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题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历程。
2.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跟踪检测五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A。
秦的统一 B。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C。
隋唐时期 D. 宋明理学2.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
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
古籍的保护()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3. 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
我们应该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必须(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C.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D. 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5. 2018年9月,第八届“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北开幕,该项活动是由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与大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发起、轮流举办的,旨在让汉字艺术及中华文化永续传承。
两岸举办汉字文化艺术节,表明()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③中华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汉字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③④6。
下图是“福"字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 )A.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概述·此为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一共有2课,4个框题,主要是认识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第四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铺垫。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的第一框,同时是第三单元的引入·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包容性,通过讨论与分析相结合和探究法,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让学生树立重塑中华文化辉煌的信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对文化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就是有了一些共性的认识;·在语文和历史科的学习当中,学生对我国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我国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7 七七事变
走过了古代的辉煌,历史的车轮驶入了让人伤心的近代……
17、18世纪欧洲许多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 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而中国却依然处在封建专制的统 治下,作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的文化会怎么样?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国家衰落
(政治、经济)
决定 反映 反作用
文化衰微
原因: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内因)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外因)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程
太平天国
农民战争
狭隘性 保守性
辛亥革命
民主革命 两面性 不彻底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
不触动 封建根基
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
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的重担, 最后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 肩上。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 和人民的选择。
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 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相一 眼 隔
千
年
千 宛
如
年 初
见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期 殷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
汉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文
天命神权 诸子蜂起 促进统 儒家 古代中 产生宋 近代西
化
“敬德保 百家争鸣 一民族 学说 华文化 明理学 方文化
史
代一
一早 早 早
书
中 华
最部 大编
本的 的 的 编字 诗 历
典
文
的年 丛体
年典 集 史 体: : 书
籍
明
书通 :史
史《 《 : 书尔 诗 《
的
《: 四《
:雅 经 尚 《》 》 书
重
库
资
春
》
丛
治
秋
要
书
通
》
》鉴
标
》
志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的记忆,几千年 的知识,几千年的智慧,存藏在史书典籍 里了,所以我们要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下去,要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当今发扬光 大,我们只有一条路——读书,了解古人 的记忆,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智慧,那么 我们才能很好地把这样的文化传承下去。
面临冲 击
响较大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规律总结 雏 形
殷周 春战
秦
儒
至
延
尊
续
汉
隋唐
明清
宋元明
影
划
全
衰
响
时
盛
微
代
沉一 眼 默
也
胜
千 万
语
年 千
言
中
华
文
汉 字
明 的 重
要
标
志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时期 的甲骨文,稍后出现了金文 ,西周时演变 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 统一六国文字, 秦末出现隶书 ,西汉出现草书,东汉出现 楷书和行书。
甲金
小
隶
楷
骨文 文
篆
书
书
方
块
甲骨文、金文、篆书笔画连续婉转 ,到了隶书的笔画变得横平竖直,
字
成了纯粹的方块字,便于书写,成
了古今汉字的分野。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汉字是2020年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世 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汉 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 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有句话说的好,见字如面,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 这可以把你的文笔的第一印象带给别人。并不是要求同 学们都汉 字成为书法家,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写一手好字, 以此了解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文字
①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地位: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实践证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 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 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①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方向保证)
②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 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 代性。(文化继承)
读
书
①地位:
。
②特点:
。
③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 史资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时一 眼 空
旋
转
千 飞
逝
年 如
电
走过了古代的辉煌,历史的车轮驶入了让人伤心的近代……
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31 九一八事件
1894 中日甲午战争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头很远 发源早
流程很长 不中断
思考:与我们中华文化一样源远的文化还有哪些呢?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 中国
黄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一样有着文化的源远,但是否也一样的流长呢?
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 巴比伦王国灭亡
民”思想
文化发 确立 高度发
传入
思 想
展 至尊 展 地位
延续隋 唐辉煌 衰微
在中华文 对早期中 形 成 古 代 具有 儒家思 进入气 宋明理 中国传
化发展史 华文化产 中 华 文 化 划时 想成为 度恢弘 学对后 统文化
上的影响 作用
生深刻影 响
思想的雏 形
代的 意义
正统思 的全盛 期封建
想
时代 社会影
③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 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
忆一 眼 往
昔
千 看
今 朝
念年
明 日
课堂小结
源
远
流 长 的
汉字 史书典籍
中 华
包容性
文
化
感谢聆听 下次再见
①作用: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地位:是
。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
的文明。那么多次民族、国家的磨难,不
史 书
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一脉相承
典 籍
的精神脉络。我们几千年绵延不断的精神
特质、精神追求,是通过历史的典籍传承
下来的。
……
古第
第最 最 最
烟消云散 面目全非
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
中国
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
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雅利安化 源远流长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 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
中华古老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何不同?
其他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 断、湮灭,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 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