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 “工匠精神”熏陶及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工匠精神”熏陶及培养
摘要: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品质,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中职学校的学生源于没考上普高的学生,这些学生被迫开到中职学校,抱着混毕业证的心态浑浑噩噩过日子,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形成了有限保证升学率和就业的办学理念,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却轻视了“育人”工作,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符合现代工业需要“匠人”,实现中职学生的人生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育方法
一、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去年全国“两会"召开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红遍大江南北,引起社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原话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国家层面关注。众所诸知,工匠精神源于民间传统匠人,延伸于现代各行各业,现在已经成为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的象征。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好中求好。精益求精作为一种执着追求的品质,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一些细节长期养成的。工匠精神的践行,重点在企业,但培育除了企业外,职业教育因为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所以职业教育更应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
弘扬“工匠精神”,将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树立“工匠精神”,将带动我们的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我国企业提升竞争力,提升国际国内知名度,树立品牌价值,走向世界。对于个体而言,工匠精神’对人的素质提出高要求,专注、执着、坚守、耐心、淡然、精细等品质。拥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社会所奇缺的,那么必然为社会所需要。在报酬和社会地位方面有很大提高。自我价值也能够实现。
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眼下,确有不少职业院校不够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迫切需要尽快补上“短板”,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
二、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教育的不足
1、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就是与高考接轨,一般只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对学生的素养培
养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教出来的学生职业素养缺失。
2、普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打造不够,未能将工匠精神培育成职业教育文化全面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度追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工匠精神”观
念的渗透。
4、教师问题也是一大问题,一方面中职学校匮乏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很大一部分
来源于刚毕业出来的大学,这些教师缺乏企业实战经验,会出现不能很好对口职业学校的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很难谈及工匠精神。
5、社会观念的滞后。很多家长和学生,甚至有些老师和学校领导人都对中职教育有认识的偏差。很多人认为中职是没有办法的选择,觉得自己差人一等,以后出到社会没有前途。于是对于学校学习并不重视,得过且过。学生年龄没到,家长很多时候也不过是拿学校作为“收管所”而已。一些学校也没有真正认清工匠精神对学校房展,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6、生源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中职生普遍而言基础比较薄弱,学校习惯不太好,学校积极性和动力不足。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在初中阶段就是学校班级的“差生”。所以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向一致。而不仅仅一刀切的,流于形式的各种高大上的但不接地气的宣传。
7、与社会企业实质的交流不足。中职学生其实很少有实实在在的与外界联通的机会。很多的假期工或者各种顶岗实习不过更多的情况是去做很机械的跟自己专业没有相关的工作,甚至是学校或部门个人的“免费劳工”。更不用说与社会真正的工匠大师有真正的接触,接受他们的耳濡目染。
三、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措施建议
1、中职学校必须尽快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教
学钟来。其次,家庭教育也需要转变“重学历,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多鼓励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精益求精。
2、育人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够使教育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将工匠精神培
育成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元素显得尤
为必要。因此,中职学校应多方面积极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技能大赛等,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力,使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心中。
3、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要跟学生多多强调“工匠精神”,
引导学生有种高标准,培养一种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更好。
4、要解决师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拓宽招聘渠道,从企业中引进优秀人才任职
专业教师,二是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提高,可通过建立教师考核,教师职业素养测评,鼓励教师学习提升等多种途径鞭策在职教师提升自我文化修养和业务能力水平。
5、尽快组织专门力量编写精美、通俗、权威的宣扬工匠和工匠精神的读物。随着工匠精神
逐渐深入人心,关于工匠精神的书籍也随之多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宣传工匠精神的需求。然而,遍寻网上网下,发现有关工匠精神的书籍呈现四多四少现象:介绍别国的多、重在议论的多、阐述理论的多、推介高不可攀的国宝级大师的多;
中国人写的书少、写给学生的书少、写给中职生的书更少、介绍身边普通工匠大师的接地气的书特别少。眼下迫切希望多出一些能让中职学生看得下去、理解得了、进得了心的有趣、通俗的工匠精神读物。
6、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工匠精神宣讲团,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弱、
自学能力差、主动学习意识缺乏,因而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学生自学工匠精神读物,还必须有更多面对面的宣讲作为补充,以使工匠精神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大脑和心灵深处,进而转化为学习的行动。此次“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工匠精神的传承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形式。
7、让中职学生走出去,把身边工匠请进来,接触身边的真事、现实中的真人,进而产生敬
畏之心、效仿之意。对工匠大师的生活缺乏亲身体验,对工匠精神没有实质性的了解,其结果常常导致学生走向两个极端,或不屑一顾,或敬而远之,这在中职学校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所以,迫切需要把学生带到工匠大师们的工作场所,耳闻目睹他们的真实生活和具体工作;把本行政区域内出名的工匠大师请进学校、请进课堂、请上讲台,阐述他们鲜活的内心世界和对职业的敬畏之情,以激发学生立志成为“后备工匠”的热情和决心。
8、学校有组织地开展系统性的工匠精神教育,让工匠精神成为中职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
不管是图书推介、视频宣传,还是实地参观、现身说法,在教育的系统性方面都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