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4版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大纲

2024版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大纲

安全处置
选择安全可靠的处置方法,如高 温焚烧、化学消毒等,确保危险
废物得到彻底处理。
应急处置
制定危险废物应急预案,对突发 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
环境保护法规遵循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环保设施建设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环保要求建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 确保设施符合相关标准。
消毒灭菌知与原理 • 医疗器械与用品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技术指南 •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装备选择佩戴技巧 • 隔离技术应用与传染病防控策略 •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与环境保护要求
CHAPTER 01
消毒灭菌基本概念与原理
消毒灭菌定义及目的
消毒灭菌定义
明确需要消毒的环境表面和物品, 如门把手、水龙头、桌面等高频 接触部位。
消毒频次
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和污染情况确定 消毒频次,高风险区域应增加消毒 次数。
消毒方法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擦拭、喷 洒、浸泡等,确保消毒效果达到标 准要求。
特殊污染处理流程
血液、体液等污染处理
01
立即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进
化学消毒灭菌法
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体内,破坏其生理功能,抑制细菌代谢生长,从而起到 消毒的作用,如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擦拭、喷洒等。
原理与作用机制
物理消毒灭菌法原理
通过物理因素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功能,如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等,从 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
通过化学药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破坏病原微生物的酶系统、细胞浆膜通透 性,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
医疗器械分类与处理方法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

高压蒸汽、干热、化学浸泡等消毒方法应用
高压蒸汽消毒
化学浸泡消毒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 物品,通过高压蒸汽穿透物品内部, 达到灭菌效果。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和物品, 通过浸泡在化学消毒剂中,达到消毒 效果。
干热消毒
适用于金属、玻璃等耐高温的医疗器 械,通过干热空气对物品进行加热, 达到灭菌目的。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浸泡法
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 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 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
擦拭法
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 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 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均匀喷洒,作用30min以上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 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
使用方法
详细介绍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使用 浓度、作用时间等,以及使用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家庭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01
02
03
04
手部卫生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教授正 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以及何
时需要洗手。
饮食卫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生熟 分开、食物煮熟煮透、避免过
期食品等。
家居清洁
定期清扫地面、擦拭家具、清 洗床上用品等,保持家居环境
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 固,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 亡。包括干热法和湿热法。
紫外线消毒法
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 毒。

消毒消杀培训内容

消毒消杀培训内容

消毒消杀培训内容
消毒消杀培训内容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卫生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消毒消杀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消毒消杀工作。

因此,消毒消杀培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消毒消杀基础知识
1.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2. 传染病防治知识
3. 消毒剂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4. 消杀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二、消毒操作规程
1. 操作前准备工作
2. 不同场所的消毒操作规程(如医院、学校、食品加工企业等)
3. 操作中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三、废弃物处理与环境清洁卫生
1. 废弃物分类及处理方法
2. 环境清洁卫生措施及注意事项
四、安全与应急措施
1.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2. 应急响应预案制定与实施方式
3.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及应对措施
五、消毒消杀管理
1. 消毒消杀工作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2. 消毒消杀计划制定与实施
3. 消毒消杀效果评估和监测
4. 人员资质要求及培训考核制度
六、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
1. 实践操作演练及技能培训
2. 培训后的实际效果检验和评估
结语:
消毒消杀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其知识点繁多,需要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通过全面的消毒消杀培训,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高中杀菌消毒和净化的知识点

高中杀菌消毒和净化的知识点

高中杀菌消毒和净化的知识点
高中阶段涉及杀菌消毒和净化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毒剂的种类与原理**
- 高中化学中会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毒剂,如酒精(乙醇)、次氯酸钠(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双氧水、甲醛溶液等。

- 消毒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或蛋白质结构,例如:酒精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而死亡;次氯酸盐能释放出活性氯,对微生物的酶系统进行氧化破坏。

2. **灭菌方法**
- 灭菌是消灭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的过程,包括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autoclaving)、干热灭菌、化学气体灭菌(如环氧乙烷)等。

- 在生物实验室中,还会接触到紫外线照射、射线灭菌等方法。

3. **净化技术**
- 净化在一定程度上涵盖消毒和灭菌的概念,还包括去除空气、水体、物体表面的杂质及有害微生物。

比如,水处理中的氯化消毒、臭氧消毒、活性炭吸附等净化技术。

- 空气净化可能涉及HEPA过滤器、紫外线灯管、光触媒等净化手段。

4. **医院感染控制**
- 在卫生保健相关知识中,会提及医院环境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原则,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5. **微生物学基础**
- 学生将学习到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它们对抗菌药物和消毒剂的敏感性,理解不同消毒方法对于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效果差异。

6. **职业安全与防护**
- 使用消毒剂和进行消毒灭菌操作时的职业防护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卫生保健实践,也为未来进入医学、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等相关领域打下理论基础。

外科学知识点大全

外科学知识点大全

外科学知识点大全重要知识点:1.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高压蒸气灭菌法(最常用),化学气体灭菌法,煮沸法,药液浸泡法,干热灭菌法,电离辐射法。

2、煮沸法杀灭芽胞需要1小时。

3、手臂消毒能够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清除皮肤表面几乎所有暂居菌和少部分常居细菌)。

4、外科手消毒最常用的是刷洗法,按一定顺序刷洗手臂3分钟。

5、皮肤消毒法是先用3%的碘酊涂擦手术区,待其干燥后再用70%的酒精涂擦两遍以脱去碘酊。

6、涂擦消毒剂时应从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感染部位和肛门区手术时相反。

7、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8、铺巾原则为先铺相对不洁区,最后铺靠近操作者T则,铺完后只能外移,不能内移。

9、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

10、做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再消毒皮肤一次。

11、局J压灭国的物品保存的最长时间为两周。

12、新洁尔灭用于浸泡消毒的有效浓度为1:1000。

13、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个人的无菌空间为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区和双侧手臂。

1.男性体液占体重的60%,女性占50%o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

3、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l∕3o细胞内液中主要阳离子为K+和Mg2+,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CI-和HCO3-o4、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 o5、动脉血浆的PH为7・35・7.45。

6、HCO3-/H2CO3为体内最重要的缓冲对,其比值为20:1。

7、人体对酸碱的调节是通过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肾的排泄而完成的。

8、血钠正常值为135-145mmmol∕L,轻度缺钠Q30∙135),中度缺钠(120-130),重度缺钠(<120)。

9、血镁增高时其心电图变化为与高血钾的心电图变化相似。

10、离子化钙占血钙的百分比为45%o11、高渗性缺水时细胞内液与外液均减少。

所有灭菌法知识点总结

所有灭菌法知识点总结

所有灭菌法知识点总结一、灭菌的定义和重要性1. 灭菌是指将物品或环境中的病原菌、有害微生物等彻底杀灭的过程,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2. 灭菌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和保证产品的质量。

3. 在医疗、药品制造、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灭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常见的灭菌方法1. 高温蒸汽灭菌: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2. 辐射灭菌:利用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3. 化学灭菌:利用化学药剂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4. 过滤灭菌:通过过滤器将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过滤掉。

5. 干燥灭菌:通过干燥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6. 冷冻灭菌:利用极低温度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7. 离子辐射灭菌:利用离子辐射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三、高温蒸汽灭菌1. 原理: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死。

2. 设备:高压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箱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皿、橡胶制品等耐高温的物品。

4. 优点:灭菌效果好,杀灭率高。

5. 缺点:对于一些热敏感物品不适用。

四、辐射灭菌1. 原理:利用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2. 设备:紫外线灭菌灯、X射线灭菌机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空气、水、表面等各种物品的灭菌。

4. 优点:操作简单,灭菌速度快。

5. 缺点:辐射带来的潜在危害,需要严格控制剂量。

五、化学灭菌1. 原理:利用化学药剂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2. 常用药剂:过氧化氢、乙醛、醋酸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物品的灭菌。

4. 优点:适用范围广,效果稳定。

5. 缺点:化学药剂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六、过滤灭菌1. 原理:通过过滤器将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过滤掉。

2. 过滤器:常用的过滤器有微孔滤膜、孔隙滤膜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空气、水、生物制品等的灭菌。

4. 优点:无需使用化学药剂,对物品影响小。

5. 缺点:过滤器易被堵塞,需要定期更换。

消毒、灭菌方法归纳

消毒、灭菌方法归纳

消毒、灭菌方法归纳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等㈠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1、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①焚烧:废弃物②灼烧:接种环、试管口(酒精灯火焰)③干烤:(160~170℃,2h)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1℃经1h或160℃2h或121℃16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害、不蒸发的器皿(如:玻璃器皿)。

④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61.1-62.8 ℃30min 或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和酒类)。

②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③流动蒸汽消毒法(100 ℃15-30min)④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5-30min,37 ℃24h×3天)⑤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㈡辐射杀菌法:①紫外线:波长265—266nm效果最强。

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②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γ射线③微波: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主要靠热效应发挥作用,必须在有一定含水量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⑴破坏菌体蛋白;⑵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对消毒灭菌的敏感性高低排序大致如下——真菌、细菌繁殖体、有包膜病毒、无包膜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胞。

消毒和灭菌名词解释

消毒和灭菌名词解释

消毒和灭菌名词解释
1. 消毒: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去除病原体,使其达到安全无害的状态。

2. 灭菌:指将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全部杀灭或去除,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3. 抗菌剂: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如抗生素、消毒液等。

4. 细胞壁:细菌细胞外层的一层结构,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5. 热灭菌:通过高温来杀死微生物,常用于消毒和灭菌中。

6. 化学消毒剂:指能够通过化学反应来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氯己定等。

7.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辐射来杀死微生物,常用于水处理和空气净化中。

8. 消毒剂残留量:指在消毒后残留在表面或液体中的消毒剂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9. 冷灭菌:通过低温来杀死微生物,常用于灭菌中。

10. 消毒周期:指消毒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杀菌对象而定。

消毒灭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灭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灭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对于医疗、食品加工、实验室等多个领域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消毒灭菌基础知识的培训内容:一、消毒灭菌的定义- 消毒: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减少病原微生物到安全水平的过程。

- 灭菌:彻底杀灭或去除所有形式的生命,包括细菌、病毒、孢子等。

二、消毒灭菌的目的- 预防感染:降低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

- 保护健康:确保医疗环境、食品等对人体健康无害。

三、消毒灭菌的分类1. 物理消毒法:如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2. 化学消毒法:使用消毒剂,如酒精、氯制剂等。

四、常用消毒方法- 热力消毒: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

-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 化学消毒: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

五、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 根据消毒对象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 注意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

六、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 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遵循正确的消毒程序和时间。

- 避免消毒剂的滥用和误用。

七、个人防护- 在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八、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 通过微生物检测来评估消毒灭菌的效果。

九、消毒灭菌的记录与监控- 记录消毒灭菌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于监控和改进。

十、消毒灭菌的法规与标准- 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消毒灭菌法规和标准。

结语消毒灭菌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次培训,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消毒灭菌的基础知识,提高消毒灭菌工作的专业水平,为预防感染和保护公共卫生做出贡献。

物理消毒灭菌知识点总结

物理消毒灭菌知识点总结

物理消毒灭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消毒灭菌的原理1. 高温消毒灭菌:高温消毒灭菌利用高温杀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都会因高温而死亡。

高温消毒有湿热和干热两种方法,湿热消毒通常使用蒸汽或沸水,而干热消毒则是通过烘烤。

2. 低温消毒灭菌:低温消毒灭菌通常使用化学品或辐射能源,如紫外线等。

低温消毒主要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物品,如医疗器械。

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指使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紫外线能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从而杀死它们。

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水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4. 过滤消毒:过滤消毒是通过物理过滤将微生物隔离在过滤器中,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过滤消毒主要适用于水和气体的消毒。

5. 辐射消毒:辐射消毒是利用辐射能源如γ射线或X射线对物体进行消毒。

辐射能破坏微生物的DNA或细胞膜,从而杀死微生物。

以上是物理消毒灭菌的主要原理,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二、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 蒸汽消毒:蒸汽消毒是利用水蒸气对物体进行消毒,其原理是高温和湿度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蒸汽消毒通常用于医疗器械和器皿的消毒,能够杀灭各种微生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毒方法。

2. 热空气消毒:热空气消毒是利用干热对物体进行消毒,其原理是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热空气消毒通常用于对干燥热稳定的物体进行消毒,如培养皿和试管等。

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其原理是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 和蛋白质,从而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通常用于对空气、水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4. 过滤消毒:过滤消毒是通过物理过滤将微生物隔离在过滤器中,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过滤消毒通常用于对水和气体进行消毒。

5. 辐射消毒:辐射消毒是利用辐射能源对物体进行消毒,其原理是辐射能破坏微生物的DNA或细胞膜,从而杀死微生物。

辐射消毒通常用于对食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以上是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消毒与灭菌知识点总结

消毒与灭菌知识点总结

消毒与灭菌知识点总结一、概念与分类消毒与灭菌是指利用化学、物理或其他方法杀灭或去除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主要针对可见的病原微生物,而灭菌则包括对细菌、病毒、真菌等更小的微生物。

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目的以及方法,消毒与灭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消毒等。

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主要包括高温消毒、辐射消毒和过滤消毒。

高温消毒通过加热杀灭微生物,可以使用湿热、干热和高温气体消毒。

辐射消毒则是利用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辐射杀灭细菌病毒。

过滤消毒则是通过对空气和水进行过滤来去除微生物。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气体消毒、液体消毒和固体消毒。

其中气体消毒主要通过使用氯气、乙烯氧化物和过氧乙酸等气体来灭菌。

液体消毒则是利用酒精、碘伏、高锰酸钾等液体来进行消毒。

固体消毒则是通过使用过氧化物、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等固体材料来消毒。

3.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指利用生物学方法来消灭微生物,主要包括利用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来进行消毒。

三、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在实际生产、生活和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要求,需要选择适合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比如,在医疗器械消毒和医疗场所消毒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乙烯氧化物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在食品加工和餐饮场所,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温杀菌、过氧化氢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等。

四、消毒与灭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与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要求进行选择;2. 控制消毒与灭菌的时间与温度,确保杀灭微生物的效果;3. 根据需要对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和验证;4. 严格执行消毒与灭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与卫生;5. 对消毒与灭菌后的物品进行储存与封存,以免再次被污染。

五、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消毒与灭菌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生产安全。

灭菌概念笔记摘抄(3篇)

灭菌概念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灭菌概念笔记摘抄引言灭菌,作为现代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障人类健康和生物制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笔记将对灭菌的概念、原理、方法、应用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灭菌的定义灭菌,是指杀灭或消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

灭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污染,确保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实验材料等的安全性。

二、灭菌的原理灭菌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种方式:1. 物理方法:利用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杀灭微生物。

2. 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药剂如酒精、甲醛、环氧乙烷等杀灭微生物。

3. 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杀灭其他微生物。

三、灭菌的方法根据灭菌的原理,可以将灭菌方法分为以下几类:1. 高温灭菌: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 干热灭菌:利用高温干热杀灭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不耐湿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

- 湿热灭菌: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杀灭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物制品等。

2. 化学灭菌:利用化学药剂杀灭微生物,包括以下几种:- 酒精消毒:利用酒精的渗透和凝固作用杀灭微生物,适用于皮肤、器械等表面消毒。

- 甲醛熏蒸:利用甲醛的挥发性和吸附性杀灭微生物,适用于空间消毒和物品熏蒸。

- 环氧乙烷灭菌:利用环氧乙烷的穿透力和杀灭力杀灭微生物,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物品。

3. 紫外线灭菌:利用紫外线的高能量破坏微生物的DNA和RNA,使其失去繁殖能力,适用于空气、水和表面消毒。

4. 电离辐射灭菌:利用电离辐射的高能量破坏微生物的分子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适用于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的灭菌。

四、灭菌的应用灭菌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1. 医疗卫生领域:在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中,灭菌技术用于医疗器械、手术器械、医疗用品等的消毒和灭菌,以防止交叉感染。

2. 食品工业: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灭菌技术用于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确保食品安全。

消毒灭菌知识点总结

消毒灭菌知识点总结

消毒灭菌知识点总结消毒灭菌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物理方法包括高温消毒、辐射消毒、过滤、超声波等;化学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药剂、酶、有机溶剂等物质对微生物进行消毒灭菌。

以下是一些消毒灭菌的知识点总结:一、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1. 消毒灭菌的定义:消毒是指消灭和抑制对象表面或内部的各种微生物,使其不再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的目的。

而灭菌是指彻底杀灭或去除目标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2. 消毒灭菌的重要性:消毒灭菌可以有效地阻断疾病传播链,保护人们的健康。

在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生产制造等领域,消毒灭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消毒灭菌的作用对象:消毒灭菌的对象可以包括各种物体表面、器械设备、空气、液体、食品等,以及人体皮肤表面和黏膜等。

二、消毒灭菌的常见方法1. 物理方法(1)高温消毒:通过高温蒸汽、沸水、灼烧等方式将微生物杀灭或去除。

(2)辐射消毒:利用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辐射能量杀灭微生物。

(3)过滤:通过微孔滤膜或滤纸对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进行过滤分离。

(4)超声波:利用超声波能量对微生物进行物理破坏和灭活。

2. 化学方法(1)化学药剂:如酒精、碘酒、双氧水、含氯消毒剂、醋酸等,能够对微生物进行灭活。

(2)酶:利用酶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掉,从而使微生物失去生长繁殖的条件。

(3)有机溶剂:如甲醛、乙醛等有机化合物,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三、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根据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消毒灭菌方法,合理使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2. 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时间:不同的消毒剂要求不同的使用浓度和时间,要按要求正确使用,以确保消毒效果。

3. 确保消毒操作的安全性: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佩戴好防护装备,避免接触消毒剂。

对于易燃易爆的消毒剂更要特别小心。

4. 建立完善的消毒程序:对于不同的消毒场所和对象,要建立完善的消毒程序,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操作,确保环境和物体的清洁卫生。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灭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卫生工作,它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和病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在医疗、食品加工、酒店、公共场所等领域,消毒灭菌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消毒灭菌知识培训的内容:
1. 消毒灭菌的定义和意义:介绍消毒灭菌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消毒灭菌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2.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传播途径:介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帮助人们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3. 消毒灭菌的方法和原理:介绍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4. 消毒灭菌剂的选择和使用:介绍常见的消毒灭菌剂,包括氯化物、过氧化氢、醋酸等,以及它们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消毒灭菌操作规范:介绍消毒灭菌操作的规范,包括消毒灭菌前的准备工作、消毒灭菌的具体操作步骤、消毒灭菌后的清洁工作等。

6. 消毒灭菌质量控制:介绍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方法、消毒灭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7. 消毒灭菌安全注意事项:介绍消毒灭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消毒灭菌剂的储存和使用、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等。

以上是消毒灭菌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培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消毒灭菌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多应用)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多应用)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一、引言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消毒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有效地进行消毒。

二、消毒的基本概念1.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水平的过程。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是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而灭菌是指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病毒。

3.消毒剂的分类:消毒剂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中效消毒剂能杀灭或去除大部分微生物,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或去除部分微生物。

三、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滤消毒等。

高温消毒是指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持续一定时间,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

过滤消毒是通过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

2.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氧化剂消毒、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氧化剂消毒是利用氧化剂的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

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蛋白质、核酸等结构,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四、消毒剂的正确使用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例如,高效消毒剂适用于医疗器械、实验室设备等高要求场所,而低效消毒剂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消毒。

2.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以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剂的配制:消毒剂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避免稀释不足或过浓。

4.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采用浸泡、擦拭、喷雾等方法进行消毒。

5.消毒剂的储存:消毒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五、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注意事项1.勤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

消毒灭菌技术及规范

消毒灭菌技术及规范

消毒灭菌技术及规范
消毒灭菌技术是防止疾病传播和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相关规范。

1. 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1.1 高温杀菌
高温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通过将物体或介质暴露
在高温环境中一定时间,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1.2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紫外线能够破坏微
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阻止其繁殖和生长,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只对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有效。

2. 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2.1 氯溴消毒
氯溴消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氯和溴都具有很强
的消毒杀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2.2 酒精消毒
酒精消毒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酒精具有很强
的杀菌作用,能够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然而,酒精对孢子和某些
病毒可能不够有效。

3. 消毒灭菌规范
为了保障消毒灭菌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消毒灭菌规范:
- 使用消毒灭菌剂时,应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 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 操作人员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

-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以上是对消毒灭菌技术及规范的简要介绍。

消毒灭菌对于预防疾病传播至关重要,正确使用消毒灭菌技术和遵守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消毒与灭菌的概念一、前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来保证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消毒和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达到防止传染病扩散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分类、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1. 消毒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或去除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降至安全水平以下,以达到预防传染病扩散的目的。

消毒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

2. 灭菌灭菌是指彻底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胞内外所有形态和营养状态下的微生物,并且无法再生长繁殖。

常用于医院手术室器械、制药工业等领域。

常见灭菌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灭菌、低温气体灭菌等。

三、消毒与灭菌的分类1. 消毒分类根据消毒剂的种类,消毒可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1)物理消毒:通过热力、辐射或过滤等物理手段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滤等。

(2)化学消毒: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有氯气、酸性过氧化氢、乙醛等。

2. 灭菌分类根据灭菌方法的不同,灭菌可分为热力灭菌和非热力灭菌两种。

(1)热力灭菌:通过高温高压或干热杀死微生物。

常见的热力灭菌方法有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2)非热力灭菌:通过使用氧化剂、辐射或低温气体等方法杀死微生物。

常见的非热力灭菌方法有低温气体灭菌、辐射灭菌等。

四、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指使用高温杀灭微生物的一种物理消毒方法。

常见的高温消毒方法有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1)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蒸汽锅中,加热至100℃以上,持续时间根据不同物品和不同要求而定。

常用于医院器械、实验室器具等。

(2)干热灭菌:将物品放入干烤箱中,加热至160℃以上,持续时间根据不同要求而定。

常用于制药行业。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有氯气、酸性过氧化氢、乙醛等。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生物选修三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生物选修三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生物选修三今天咱来唠唠消毒和灭菌的区别哈,这可是生物选修三里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呢。

一、啥是消毒呀?消毒呢,就像是给咱们生活的小世界来一次“清洁大扫除”,但又没那么彻底哈。

它主要是杀死物体表面或者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像细菌、病毒这些小坏蛋)。

比如说咱们平时用酒精擦擦伤口,那就是在消毒哟。

酒精就像一个小卫士,把伤口附近的一些细菌给消灭掉,防止它们在伤口里捣乱,让咱们的伤口能快点好起来。

再比如说,家里常用的84消毒液,用来擦桌子、拖地啥的。

它能把桌子、地板上沾到的一些细菌给干掉,让咱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净卫生一些。

不过呢,消毒并不能把所有的微生物都消灭光哦,就像是大扫除可能还会有一些小角落没清理到一样,总会有一些顽强的小微生物躲起来啦。

二、那灭菌又是咋回事呢?灭菌可就比消毒厉害多啦,它就像是一场“微生物歼灭战”,要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真菌的孢子这些超级顽强的家伙,全都消灭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这就好比是要把敌人的老巢都端掉,彻底杜绝后患。

在医院里,那些手术用的器械啊,就必须要经过灭菌处理。

因为手术的时候,要是器械上还有一点点细菌,那可就麻烦大啦,很可能会让病人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呀。

所以呢,这些器械一般会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就像是把它们放进一个超级大的“蒸笼”里,用高温高压把所有的微生物都蒸熟、煮死,确保万无一失。

三、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有啥不同呀?消毒的方法那就多种多样啦。

除了刚才说的用酒精、84消毒液,还有像煮沸消毒法,就是把东西放到开水里煮煮,能杀死很多细菌呢。

就像咱们有时候煮煮碗筷,让它们也消消毒。

还有巴氏消毒法,这个在牛奶加工的时候常用哟,它能在不破坏牛奶营养成分的前提下,把里面的有害微生物给消灭掉,让咱们喝到放心的牛奶。

而灭菌的方法呢,除了刚才提到的高压蒸汽灭菌法,还有干热灭菌法。

比如说在实验室里,有些玻璃器皿就会用干热灭菌箱来灭菌。

把玻璃器皿放进箱子里,用高温烘烤一段时间,把微生物都烤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g/100ml)浓度表示。

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消毒产品 disinfection product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卫生用品 sanitary products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

4 管理要求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照附录A的规定,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

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基本要求5.1.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5.1.2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5.1.3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5.1.4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1.5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5.2.1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5.2.2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2.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c) 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职业防护5.3.1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5.3.2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5.3.3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5.3.4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a)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b)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

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

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6 清洗与清洁适用范围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清洗与清洁方法6.2.1清洗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的要求。

6.2.2 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注意事项6.3.1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

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6.3.2 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的规定。

6.3.3 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6.3.4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6.3.5 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6.3.6 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应遵照附录C的规定,对使用产品应查验相关证件。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8.1.1灭菌前准备清洗、包装、装载遵循的要求。

8.1.2灭菌方法8.1.2.1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8.1.2.2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8.1.2.3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8.1.2.4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8.1.2.5 外来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手术敷料的灭菌8.2.1 灭菌前准备8.2.1.1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温度1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

8.2.1.2 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YY∕T 要求的棉布包装;棉纱类敷料可选用符合YY∕T 、YY∕T 、YY∕T 要求的医用纸袋、非织造布、皱纹纸或复合包装袋,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

8.2.2 灭菌方法8.2.2.1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