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版陋室铭.ppt
合集下载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ff3665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1.png)
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室中之事)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陋室不陋的? 结合文章语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清幽
陋
室 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
3.了解并感受“铭”的文体特征,通过诵读品 味语言之美,音韵之铿锵。
铭,是古代文体名,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或纪行的文字。文辞精炼, 一般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 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然只有八十 一个字,却是铭辞中较长的。陋室铭,即刻在简
陋居室里的文章。
写作背景
本文是刘禹锡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所作。刘禹锡因得
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
厢的房子。可地方官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
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
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
三、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 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
情操和安贫乐道、不求闻达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归纳小结
以山水类比引出主旨——“德馨”
不不
求慕
陋 室 铭
描写陋室 自然环境清幽(室中之景) 环境和 往来人物不俗(室中之人) 日常生活
对偶就是其中一种。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从文 中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里可以学到什么呢?
2、陋巷之乐:颜回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室中之事)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陋室不陋的? 结合文章语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清幽
陋
室 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
3.了解并感受“铭”的文体特征,通过诵读品 味语言之美,音韵之铿锵。
铭,是古代文体名,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或纪行的文字。文辞精炼, 一般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 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然只有八十 一个字,却是铭辞中较长的。陋室铭,即刻在简
陋居室里的文章。
写作背景
本文是刘禹锡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所作。刘禹锡因得
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
厢的房子。可地方官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
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
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
三、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 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
情操和安贫乐道、不求闻达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归纳小结
以山水类比引出主旨——“德馨”
不不
求慕
陋 室 铭
描写陋室 自然环境清幽(室中之景) 环境和 往来人物不俗(室中之人) 日常生活
对偶就是其中一种。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从文 中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里可以学到什么呢?
2、陋巷之乐:颜回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8a8a22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5.png)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 鸿:大。
平民
弹琴。调:调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 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
孔南无可谈苔斯水山 子阳丝以笑痕是不不
骈
云诸竹调有上陋在在
句
:葛之素鸿阶室深高
为
何庐乱琴儒绿,,,
主
陋,耳,,,惟有有
之西,阅往草吾龙仙
有蜀无金来色德则则
?子案经无入馨灵名
云牍。白帘。。。
亭之
丁青
。劳
。。
形
。
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骈句为主,句 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到 “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疏通了课文大意。本文以远 在被贬之地、身居陋室的穷窘境况为背景,着力描写 “陋室不陋”,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志趣,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拓展延伸
1.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象,描述一下陋室主人 一天的生活,并写出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字音
惟吾德馨(dé xīn) 鸿 儒 ( h ón g r ú)
苔 痕 ( t ái h én ) 白丁(dīng)
案 牍 ( àn d ú)
字 词
陋室铭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 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
理
12 文言文《陋室铭》知识盘点(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2 文言文《陋室铭》知识盘点(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41286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2.png)
开头运用类比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山之名不在高而在仙,水之灵不在深而 在龙,室的“陋”不在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 自然点名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德馨”。
盘点整篇阅读理解
5.文章末尾运用类比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居室与自己的陋室相 比,暗示他们居住的也是陋室,却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 “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 和他们一样被后人敬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盘点真题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 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 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 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BC.正 确;D.有误,鲜:少。 故选:D。
7.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有什么简陋的呢?话里含有“君子居之”的意思,强调了“陋室不 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8.这是一篇骈文,当有许多对偶句,请写出几句。
【答案】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②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调素琴,阅金经。⑤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分析一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和“入”的表现力。
【答案】 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山之名不在高而在仙,水之灵不在深而 在龙,室的“陋”不在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 自然点名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德馨”。
盘点整篇阅读理解
5.文章末尾运用类比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居室与自己的陋室相 比,暗示他们居住的也是陋室,却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 “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 和他们一样被后人敬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盘点真题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 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 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 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BC.正 确;D.有误,鲜:少。 故选:D。
7.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有什么简陋的呢?话里含有“君子居之”的意思,强调了“陋室不 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8.这是一篇骈文,当有许多对偶句,请写出几句。
【答案】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②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调素琴,阅金经。⑤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分析一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和“入”的表现力。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7952f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a.png)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陋室铭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只
陋室,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 译 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 文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研读课文—品味剖析,领悟意趣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山仙 水龙 陋室 吾
名 灵 德馨
不陋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 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 可因主人品德好而不陋。
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一方的特征,通过 联想、推论来对另一方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 是一种说理方法。
诸葛亮 扬子云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将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类比,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意 在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远大志向、高尚 情操。
研读课文—品味剖析,领悟意趣
4.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何陋之有”?这是 否矛盾?
材料助读: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 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反问
孔子云:“何陋之有?”
拓展阅读,寻求共鸣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自比古贤扬子云。阅读下面的材料, 说说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为人简易佚荡,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不修廉隅以邀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 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83c840ba1aa8114431d9a6.png)
作者名片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 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 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 “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 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 《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背景链接
结构梳理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陋 室 铭
居室环境
具体描述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乐在其中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总结全文 诸葛庐 何陋之有
子云亭
爱莲说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少。
应当。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原因。
第二部分(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1.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 不蔓不枝( 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 香远益清(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显得清芬)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 “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洗。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第17课 《短文两篇》(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第17课 《短文两篇》(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90f93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b.png)
《爱莲说》 语气词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 噫!宜乎众矣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火眼金睛探“高频词
1、找出两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或某一类词,完成表格,
文题
反复出现的词 文句 或者一类词语
《陋室铭》 反复出现的词: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 “有”和“无” 和露只有;无白丁;无丝竹;无案 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比较两篇短文在言语形式,思想主旨方面的异同,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刘禹锡的“陋室”与周敦颐的“莲”
1.阅读两文,看图填空。 刘禹锡的“陋室” 内:室主状态 所做的事: 远离的事:
外: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志趣追求:高雅脱俗的情趣
志趣追求: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刘禹锡的“陋室”与周敦颐的“莲”
2.略读《爱莲说》,按表格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并根据提示梳理各部分内容
(2)梳理内容
群花可爱
爱花:菊、牡 丹、莲花
展开描 写莲花
感慨三类人的 现实状况
评花:三种花象征三类人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积累了常见的文言字词,疏通了两篇短文的大意。并 依据一定的标准提炼了两篇短文相似的行文思路,由此发现了两文共 同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将某种精神、品格、思想、 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的物上,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火眼金睛探“高频词
2、比较:只保留“有”的语句,去掉“无”的语句,表情达意上有何区别?
改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明确:“有”是作者想要表现的,“无”是作者不想关注的,主动与 之隔绝的:从“有”和“无”的强烈对比中,强调的是自己的“有”, 为自己“有”这样的“德”而自豪自得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0389a450e2524de5187e9e.png)
听读课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 所押的韵是什么?
“座右铭”,本指古人 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 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 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 有自己的“座右铭”。
拓展延伸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拓展延伸
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竹子、粉笔
蜜蜂代表勤劳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 竹子代表虚心谦逊的情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粉笔代表做人清白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 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俗和生活情趣高雅,突
合作探究
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
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 明什么心迹呢? 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 岸的节操。 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 叫什托么物?言志
合作探究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 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手法。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 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 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 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 写得比较含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短文两篇》知识讲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短文两篇》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dffe5c55270722182ef723.png)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陋室铭》 1.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3.白丁: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5.金经:指佛经。 6.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 7.案牍(dú):公事文书。
法。说“精”实不为过。
特点之二:韵美。通阅全文,给人一种一唱一和的感觉。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琅琅上口,通篇
9 句话一韵到底。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这种参差的句式,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
致,在听觉上给人美妙的音乐感。
特点之三:意长。文毕意不尽,余味绵长。作者长期以来深悟宦海的起落沉浮,以陋室为爆发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二语文上学期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者也,古汉语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之一) 斯是陋室。 (是,判断动词) 2.倒装句 何陋之有? (强调宾语“何陋”,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3.省略句 省略主语 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主语“莲”) 成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1.蕃(fán):多。 2.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3.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4.染:沾染(污秽)。 5.濯(zhuó:洗涤。清涟, 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二语文上学期
7.妖:美丽而不端庄。 8.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11.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虚词 《陋室铭》 1.斯:指示代词,这。 (斯是陋室) 2.惟:只。 (惟吾德馨) 《爱莲说》 1.独:仅,只。 (晋陶渊明独爱菊) 2.焉:助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噫!菊之爱) 古今异义 《陋室铭》 1.鸿 古义:大,渊博。 (谈笑有鸿儒) 今义:鸿雁,书信。 2.形 古义:形体,身体。 (无案牍之劳形) 今义:形状,形体。 《爱莲说》 1.植 古义:树立。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今义:种植。 2.鲜 古义:很少,稀。 (陶后鲜有闻) 今义:新鲜。 一词多义 之 1.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3.助词,可译为“的”。 (水陆草木之花)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名: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蔓:长枝蔓;枝:生枝杈。 (不蔓不枝) 2.形容词作动词 (1)灵:显灵,有灵验。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香远益清) 3.形容词作使动词 (1)乱:使……受到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 (2)劳:使……感到劳累。 (无案牍之劳形) 重点句式
《陋室铭》 1.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3.白丁: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5.金经:指佛经。 6.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 7.案牍(dú):公事文书。
法。说“精”实不为过。
特点之二:韵美。通阅全文,给人一种一唱一和的感觉。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琅琅上口,通篇
9 句话一韵到底。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这种参差的句式,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
致,在听觉上给人美妙的音乐感。
特点之三:意长。文毕意不尽,余味绵长。作者长期以来深悟宦海的起落沉浮,以陋室为爆发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二语文上学期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者也,古汉语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之一) 斯是陋室。 (是,判断动词) 2.倒装句 何陋之有? (强调宾语“何陋”,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3.省略句 省略主语 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主语“莲”) 成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1.蕃(fán):多。 2.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3.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4.染:沾染(污秽)。 5.濯(zhuó:洗涤。清涟, 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2020-2021 年 部编版 初二语文上学期
7.妖:美丽而不端庄。 8.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11.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虚词 《陋室铭》 1.斯:指示代词,这。 (斯是陋室) 2.惟:只。 (惟吾德馨) 《爱莲说》 1.独:仅,只。 (晋陶渊明独爱菊) 2.焉:助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噫!菊之爱) 古今异义 《陋室铭》 1.鸿 古义:大,渊博。 (谈笑有鸿儒) 今义:鸿雁,书信。 2.形 古义:形体,身体。 (无案牍之劳形) 今义:形状,形体。 《爱莲说》 1.植 古义:树立。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今义:种植。 2.鲜 古义:很少,稀。 (陶后鲜有闻) 今义:新鲜。 一词多义 之 1.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3.助词,可译为“的”。 (水陆草木之花)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名: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蔓:长枝蔓;枝:生枝杈。 (不蔓不枝) 2.形容词作动词 (1)灵:显灵,有灵验。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香远益清) 3.形容词作使动词 (1)乱:使……受到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 (2)劳:使……感到劳累。 (无案牍之劳形) 重点句式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e91af7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5.png)
陋室铭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极其特点。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被称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诸葛庐、子云亭 古代名贤 吾之陋室 惟吾德馨
5.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是什么?
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概括主题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ppt课件完整版
![陋室铭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c750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9.png)
文化生活
唐代士人热衷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欣赏,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形成了 独特的文化氛围。
社会交往
唐代士人在社会交往中注重礼仪与风度,他们之间的宴饮、游历等活动,不仅增进了友 谊,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思想解读
隐逸思想的起源
隐逸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说,强调回归自然、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统文化。
培养学生品德
通过学习陋室铭,可以引导学生注 重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陋室铭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和审美水平。
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度探讨
跨文化传播
陋室铭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 地位,而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 到世界各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 魅力。
隐逸思想在文学中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隐逸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体现。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 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隐逸思想的社会意义
隐逸思想不仅体现了个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社会对多元生活方式的包容与尊重。同时,隐 逸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文风与士人心态
唐代文风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极 大的发展。唐代的文风以雄浑豪放、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 思想。
士人心态
在唐代,士人普遍具有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心态。他们追求功名利禄,但同时 也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在士人眼中,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气节和尊严 。因此,即使身处陋室,他们也能保持高尚的情操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体现了一种不受环境 限制,注重内在修养 的精神追求。
唐代士人热衷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欣赏,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形成了 独特的文化氛围。
社会交往
唐代士人在社会交往中注重礼仪与风度,他们之间的宴饮、游历等活动,不仅增进了友 谊,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思想解读
隐逸思想的起源
隐逸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说,强调回归自然、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统文化。
培养学生品德
通过学习陋室铭,可以引导学生注 重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陋室铭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和审美水平。
跨文化传播与接受度探讨
跨文化传播
陋室铭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 地位,而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 到世界各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 魅力。
隐逸思想在文学中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隐逸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体现。许多文人墨客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 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隐逸思想的社会意义
隐逸思想不仅体现了个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社会对多元生活方式的包容与尊重。同时,隐 逸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文风与士人心态
唐代文风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极 大的发展。唐代的文风以雄浑豪放、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 思想。
士人心态
在唐代,士人普遍具有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心态。他们追求功名利禄,但同时 也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在士人眼中,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气节和尊严 。因此,即使身处陋室,他们也能保持高尚的情操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体现了一种不受环境 限制,注重内在修养 的精神追求。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陋室铭》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陋室铭》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91f320c8d376eeafaa3184.png)
课内阅读 6.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__居__室_环__境_____、_交__往_人__物______、 __日__常_生__活_____ 三 方 面 极 力 形 容 “ 陋 室 不 陋 ”, 表 达 了 一 种 __高__洁_傲__岸_____的节操和__安__贫_乐__道_____的情趣。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山水喻室
点明题旨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居室环境
陋 室
具体描述 社会交际 乐在其中
人生志趣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铭
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庐
总结全文 子云亭 何陋之有
板书设计
陋室铭
设喻引题 山、水
比兴
仙、龙
陋室 德馨
居室环境高雅 陋室不陋 人物交往高雅
生活情趣高雅
引古贤以自况: 反问点题
西蜀.( shǔ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这_______ (2)惟.吾德馨.___只___ __能_散__布_很__远_的__香_气__,_这__里_指__德_行__美_好____________ (3)谈笑有鸿.儒_____大_______ (4)可以调.素琴___调__弄_______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 见。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有仙则名.__出_名__,_有__名____ (2)惟吾德馨.__能__散_布__很_远__的_香__气_,__这_里__指_德__行_美__好___________ (3)未尝不与书俱.____一_起_______ (4)既.入又不能出____已__经______
(2) 《 陋 室 铭 》 中 写 景 色 之 雅 的 句 子 是 : ___苔_痕__上_阶__绿_______ , ___草__色_入__帘_青_______;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谈__笑_有__鸿_儒________, ___往_来__无_白__丁_______;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可_以__调_素__琴_______, __阅__金_经_____ ; 写 作 者 认 为 “ 陋 室 不 陋 ” 的 原 因 的 句 子 是 : ___斯__是_陋__室______,___惟__吾_德__馨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b0a5f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5.png)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 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 今来多少诗人为它朗诵。今天我们
黄河 就来学习一首朗诵黄河的古诗。
浪淘沙
刘禹锡 (772-842),字
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 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 《乌衣巷》《石头城》《蜀 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课堂演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沙 (泥沙) 砂 (砂锅)
簸 (簸箕) 箥 (菠萝)
淘 (淘气) 涛 (波涛)
崖 (山崖) 涯 (天涯)
二、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首诗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诗的前两句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 了九曲黄河 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的特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 喜爱之情和与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
结构梳理
红绿色彩、山水、村庄
江 城郭、动静、声色 南 春
佛寺、烟雨
相 互 映 衬 江南春景 朦 丰富多彩 胧 扑朔迷离 迷 离
书 湖 阴
茅檐 净无苔 花木 成畦
先
生 一水护田
壁 两山排闼
庭 院 之 景 赞美友人 自 恬淡心境 然 之 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拓展延伸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课堂演练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 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 今来多少诗人为它朗诵。今天我们
黄河 就来学习一首朗诵黄河的古诗。
浪淘沙
刘禹锡 (772-842),字
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 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 《乌衣巷》《石头城》《蜀 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课堂演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沙 (泥沙) 砂 (砂锅)
簸 (簸箕) 箥 (菠萝)
淘 (淘气) 涛 (波涛)
崖 (山崖) 涯 (天涯)
二、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首诗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诗的前两句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 了九曲黄河 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的特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 喜爱之情和与湖阴先生的深厚友情。
结构梳理
红绿色彩、山水、村庄
江 城郭、动静、声色 南 春
佛寺、烟雨
相 互 映 衬 江南春景 朦 丰富多彩 胧 扑朔迷离 迷 离
书 湖 阴
茅檐 净无苔 花木 成畦
先
生 一水护田
壁 两山排闼
庭 院 之 景 赞美友人 自 恬淡心境 然 之 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拓展延伸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课堂演练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6张PPT).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e1b0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9.png)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江南春景的明朗绚丽
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飘 飘,好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江南春景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江南的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 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 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 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 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面?仿佛听到了什么?
夸张
蜿蜒曲折 河流漫长
波涛汹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气势雄伟
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 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 气势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对偶:上下
字数相等,结构
两山——排闼——送青来 相同,意义相对
还有哪些诗词里有这样的手法?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迷蒙的朦胧美
感悟诗情
《江南春》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 雨之色。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
江南大地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不相同;诗 人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在一首诗中,表现 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这是一首题 写在湖阴先生家 墙壁上的诗。
杨骥的 别号。他是 王安石退居 江宁时的邻 居。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江南春景的明朗绚丽
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飘 飘,好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江南春景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江南的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 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 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 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 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面?仿佛听到了什么?
夸张
蜿蜒曲折 河流漫长
波涛汹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气势雄伟
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 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 气势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对偶:上下
字数相等,结构
两山——排闼——送青来 相同,意义相对
还有哪些诗词里有这样的手法?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迷蒙的朦胧美
感悟诗情
《江南春》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 雨之色。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
江南大地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不相同;诗 人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在一首诗中,表现 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这是一首题 写在湖阴先生家 墙壁上的诗。
杨骥的 别号。他是 王安石退居 江宁时的邻 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
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
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
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
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
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
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最新.
7
背景资料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
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的)公文劳累身心。
最新.
16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它好比南阳诸葛的草庐,西蜀杨雄 的玄亭。
•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最新.
17
活动二:品读——读懂内容
请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从“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 以山水引出陋室,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 括全文主旨。 第二部分:从“台痕上阶绿”到“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 奇峰突起,连举三个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最新.
10
活动二:品读——读懂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名:动词,出名,闻名。 • 灵:有灵验,显神灵。 •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最新.
1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斯:这。 • 惟:只。 •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
22
活动三:赏读——读明情操
3.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 “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最新.
1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 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最新.
1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 人。
•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
没有粗鄙的人。
最新.
14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刘禹锡又提笔写了一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这位势
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最新写. 下《陋室铭》。
8
重点词语
重 1德 案.辨馨 牍音(( x识dīún字) ):鸿苔儒点字(( htáóin)ɡ痕rú) 西蜀( shǔ) 何陋词( lòu)
2.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tiáo ) / 调动(diào)
最新.
3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 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 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 止。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 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 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 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 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 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 为“聊斋”。
比兴,“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 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 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最新.
19
2.陋室,真的陋吗?
陋室不陋
原因:惟吾德馨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最新.
20
活动二:品读——读懂内容
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 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最新.
18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 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采用比兴手法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从山水写起,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不高、不深衬 “陋”,以“仙”、“龙”衬“德”,以“名”、 “灵”衬“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 的“德馨”而“馨”,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金经:指佛经。 •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最新.
1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 声音。 乱:使……扰乱 。
•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
3.辨析字形:
馨( xīn )德馨 / 罄( qìnɡ)罄竹难书
牍( dú)案犊 / 读(dú)读书
儒( rú )鸿儒 / 濡( rú )相濡以沫
最新.
9
活动一:朗读——读通文章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室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之高雅
不
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生活情趣之高雅
牍之劳形。
最新.
21
课文研读 重点字词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最新.
最新.
1
《陋室铭》题解
• 陋室:简陋的屋子;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
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 押韵。
最新.
2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 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 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
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
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
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
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 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
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
最新.
4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
意为 禹锡
简陋 在安
的徽房和《屋 州陋任。室刺据史说铭时是》修刘题解
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
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
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
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
存着。
最新.
5
安徽和县刘禹锡陋室
最新.
6
刘禹锡(772刘~8禹43锡),简字介刘禹锡简介
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