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大纲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18657c3f90f76c661371a81.png)
精心整理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2.2能力目标2.2.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2.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2.2.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2.2.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2.2.5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具备饲料养分常规分析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4.实施建议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训实习44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3教学要求(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知识理论实训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饲料季节特点,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学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畜牧兽医教学大纲
![畜牧兽医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620d601763231126edb11f2.png)
畜牧兽医大纲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考试范围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养殖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包括畜禽解剖生理、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繁育、畜禽生产、畜禽疾病防治五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操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分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两项,其中理论考试采用书面闭卷测试的形式,技能测试采用按本专业规定测试内容的实际操作水平打分测试的形式。
二、书面考试试卷结构(一)试卷内容比例畜禽解剖生理约占20%,畜禽营养与饲料约占15%,畜禽繁育约占15%,畜禽生产约占20%,畜禽疾病防治约占30%。
(二)试卷题型和比例名词解释约占10%;填空约占15%;判断约占20%;选择题约占25%;简答题约占20%;论述题约占10%。
(三)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三、书面考试内容和要求畜禽解剖生理(一)绪论1.掌握解剖生理的概念;掌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2.熟悉三种基本切面。
(二)细胞与基本组织1.掌握细胞的结构和机能,结缔组织的种类及功能,上皮组织的种类,肌肉组织的种类及特点;熟悉神经原的形态结构、种类及功能,神经纤维的种类及功能。
2.熟悉细胞的生命活动。
(三)运动系统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类型、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骨连结的分类;前肢骨、后肢骨的构成及其连结;椎骨的构造、躯干骨的构成;关节的构造、类型;肌肉的形态、起止点;四层腹壁肌的名称。
2.熟悉肌肉的生理特征;骨骼的作用;各胸壁肌的作用。
3.了解肌肉的疲劳和延缓疲劳的措施。
(四)被皮系统1.掌握换毛的概念及方式。
2.熟悉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汗腺、皮脂腺的作用。
(五)消化系统1.掌握消化器官的组成,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纵隔、胸、腹膜腔的概念,牙齿的分类、形态、构造,齿式,唾液腺的种类,单室胃及各复胃的形态、位置及粘膜特点,食管沟概念,马、牛、猪肝的分叶,有无胆囊;掌握肝的功能,消化、吸收、酶、反刍的概念,小肠组织结构,大肠形态,粪便的成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8213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d.png)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课程学时:48开设学期:第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威胁禽类生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禽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控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是根据畜禽生产技术(就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是校企合作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畜禽生产技术(就业方向)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切实做好禽类疾病的防控而为现代禽类生产服务。
同时具有考取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及“1+X”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畜禽生产行业及企业的职业岗位对家禽疾病防治知识与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与操作性,着重选择学生及社会需要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
技能操作贴近生产岗位,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内容是自己今后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中职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为教学常态,灵活运用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家禽疾病防控为重点,但家禽疾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多数没有接触禽病临床的中职生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除了利用现场病例外教师还可以把临床案例先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或者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每个疾病的必备知识,对照教师提供的文字和图片素材对这一临床案例进行模拟诊断,接着制定防治方案,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e317a3c31126edb6f1a1042.png)
庄浪县职教中心《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现代养殖业经济要求相适应,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服务,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养殖业第一线的畜禽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人员。
(二) 业务范围各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养殖专业户、自主创办的养殖实体等岗位的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人才规格(一) 知识结构1. 文化基础知识掌握语文、数学、英语、化学、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为继续学习和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2. 专业通用基础知识通过专业通用模块的学习,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繁殖与改良、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与控制、畜禽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知识。
3. 不同专门化方向专业知识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的不同及岗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禽的生产与经营、猪的生产与经营、牛的生产与经营、羊的生产与经营的专业知识。
由于专门化方向的不同,在掌握以上知识时,可以有所侧重。
4. 专业技能和公益劳动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和集中劳动,使学生掌握在养殖生产岗位运用专业技能所需的常规知识和进行公益劳动的知识,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5. 补充知识通过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知识。
(二) 能力结构能力结构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以养殖专业技能为主的能力构成。
这个能力构成是为养殖行业岗位(群)服务的,既要体现其综合素质又要体现鲜明的职业特点,综合建立其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结构,使其具有对所接触的事物能准确接受、迅速作出反应、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的能力。
主要的能力表现在: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职业行为能力;畜禽养殖技术应用的能力;畜禽疫病防疫的能力;专业技术推广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使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畜禽养殖教学大纲
![畜禽养殖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eda73eb65ce0508763213fa.png)
《畜禽养殖》教学大纲一、培训对象各类养殖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中从事畜禽养殖的技术人员及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技术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指导思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农民,注重实效的基本指导思想,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培训目标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有一定政治觉悟,理解惠农政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养殖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养殖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四、培训内容:五、知识与技能要求掌握养猪技术、养禽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够承担猪、禽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畜牧科技推广的能力。
六、培训实施与考试1、培训方式与要求: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培训利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现场参观等方式开展;分散自学是学员以培训大纲和讲义为依据,结合理论和现场教学的体会,在工作岗位上针对临床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的学习方式。
培训以具备一定教学、实践条件的培训基地为依托,围绕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由长期从事动物养殖、疾病防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教师,以平实易懂的语言,采取面对面、互动式等方法对学员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切实保证质量。
2、培训时间:根据规范的要求,按照学员具体的工作岗位,适当调整安排相应的培训学时。
3、培训教材:各地可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选用相应的培训教材。
4、考试:培训结束后,应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检查教学质量和评定学员的学习成绩。
1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技能教学标准
![1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技能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facfd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3.png)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技能教学标准(试行)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旨在整体规划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三年学习期间的技能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基本条件,规范教学实施过程,指导技能教学评价,确保技能教学质量。
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专业代码:011800),同时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专业代码:012000)。
三、技能教学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的技术思维和能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和精湛技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持续成长起作基础性作用。
为了适应畜牧业发展对多层次畜禽生产技术人才的基本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技能教学定位于畜禽饲养与常见病防治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具备胜任畜禽饲养、常见病防治、动物繁殖等一线岗位工作和发展的技术技能,为其进入畜牧行业就业或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教学目标为:1. 了解畜牧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环境和能力特点,熟悉畜禽生产规范和职业岗位标准,关注畜禽生产领域发展趋势和变革新动向。
2.能熟悉畜禽饲养管理操作流程,掌握畜禽繁殖规律,正确实施母畜发情鉴定及人工授精,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熟练掌握免疫接种技术。
3.掌握常用试剂或药剂的配制方法,掌握细菌的常规检查方法,能合理选择消毒药并进行科学消毒,能识别饲料原料和动物常见品种,能独立进行病理剖检,根据观察到的典型症状、病变能初步诊断疾病。
4.能顶岗完成畜牧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熟悉饲料加工、供料、供水、清粪、通风换气、降温或加热等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畜禽饲养管理与常见疾病防治的能力。
畜禽生产大纲
![畜禽生产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d15a6f3968011ca2009138.png)
畜禽生产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畜禽生产概论》是临城县职教中心的养殖专业的专业课。
《畜禽生产》作为一门概论性的课程,从现代动物生产的基本要素入手,在猪的生产中主要介绍了品种及利用,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仔猪和肉猪的饲养管理;在家禽生产中主要介绍了孵化技术,蛋鸡和肉鸡的饲养管理;在牛的生产中主要介绍了的肉牛、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以及公牛的饲养管理;在羊的生产中主要介绍了羊毛纤维的构造与类型,放牧技术、舍饲与越冬,绵、山羊的饲养管理,以及肉羊的饲养管理;在兔的生产中主要介绍了兔的发情与配种,妊娠母兔的饲养管理与仔兔的护理,以及兔的育肥技术。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饲养管理;了解或掌握家禽的经济类型与品种、孵化与饲养管理;了解或掌握牛的品种、饲养管理;了解或掌握绵(山)羊的品种与饲养管理;了解或掌握兔的品种、饲养管理等内容。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动物生产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观看录像教材,了解、掌握动物生产实际中的技术要求和各种措施,并在生产实际中多观察、多了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一些畜禽饲养管理工作。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作为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有关动物生产中猪的生产、家禽生产、牛的生产、羊的生产、兔的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理论,说明、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畜禽生产的一般问题。
《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入学指导》-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入学指导》-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c09ce7a76e58fafbb00334.png)
《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入学指导》一、前言1、课程定位《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入学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增加学习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专业兴趣,了解和掌握畜禽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进一步掌握常见畜禽生产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较好地满足在养殖场的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专长。
2、课程设计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以项目任务驱动型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践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以生产与典型案例为载体,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确定七个模块。
二、课程总标准(见表1)表1 课程总标准表2 学习模块1:做一名合格的畜禽疫病专业的职专生表2 学习模块2:职业生涯规划表2学习模块3:我校养殖专业简介表2学习模块4:畜禽生产与经营现状及新技术表2 学习模块5:兽医基础表2学习模块6: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表2学习模块7:畜禽繁育技术1、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学生增加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1)、教学建议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6-2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授课计划表
![6-2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授课计划表](https://img.taocdn.com/s3/m/bc9a8b11b52acfc789ebc96b.png)
课程名称:畜禽繁育技术班级:高一养殖任课教师:张梅贤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1 年至20 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繁育技术班级:高一任课教师:李银锁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0 年至20 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生产班级:高二养殖任课教师:李波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0 年至20 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生产班级:高二养殖任课教师:李波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0 年至20 11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营养与饲料》班级:高三养殖任课教师:李玉芹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2 年至20 13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营养与饲料》班级:高三养殖任课教师:李玉芹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2 年至20 13 学年第二学期。
1-6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大纲
![1-6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56c981c6c85ec3a87c2c56b.png)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大纲《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地位与任务动物营养学对动物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培养动物生产方面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也是推动动物生产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和技术基础。
其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各种营养物质的生理或生物学功能。
第二,研究各种动物的适宜营养并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第三,研究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特性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揭示营养物质进入体内的定量转化规律及其作用调节机制,阐明动物机体与饲料营养物质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研究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阐明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措施和途径。
第五,研究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开拓动物营养研究的新领域。
二、目的要求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一门阐明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是沟通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理学的桥梁,是应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等手段,研究养分的生理作用、营养功能、养分消化吸收、饲养营养价值,以及动物营养需要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和质变规律,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动物饲养与饲料是动物营养学原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阐明如何正确应用营养标准和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表,配制营养全价的日粮,以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同时研究饲料加工及饲喂技术,以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的营养潜能。
本课程涵盖动物营养和动物饲料学两大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基础学科。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1)、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实际情况下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
(2)、不同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与规律。
(3)、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
【精品】禽类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禽类生产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6757aa77fd5360cbb1adbae.png)
《禽类生产》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学时数:56《禽类生产》理论环节:36学时实验:20学时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禽类生产》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知识来自于生产实践。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家禽的品种、饲养管理等基本知识及有关基本技能,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要求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学习养禽基本知识的同时,着重掌握组织生产的方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家禽生产基本原理和先进方法,熟悉家禽生产的特点,学会禽场卫生管理,能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设备来策养禽业,着重掌握组织生产的方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讲授本课程时,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应讲清楚,特别是重点、难点应讲透彻。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际出发,掌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安排好与课程有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在具体授课时,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可作适当调整。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达到如下目标:I、了解现代养禽业特点;2、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合本地生产环境的现代禽种;3、掌握各种家禽生产过程及生产技术;4、加强禽场卫生管理意识;5、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设备来策划养禽业。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现代养禽业教学重点难点:1、现代养禽业特点2、家禽品种的分类与识别3、家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教学内容:1、了解发展养禽业的意义2、掌握家禽品种的概念、形成与分类3、了解家禽生产的设备与设施4、掌握禽场的卫生管理第二章家禽繁殖技术教学重点难点:1、人工授精技术2、家禽孵化技术教学内容:1、了解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和繁育特点;2、理解家禽的良种繁育体系;3、掌握家禽的人工授精技术;4、掌握家禽的孵化技术.第三章蛋鸡生产技术教学重点难点:1、合理调控舍内环境;2、掌握不同阶段饲养管理的操作规范。
教学内容:1、了解雏鸡、育成鸡和产蛋鸡的生理特点;2、掌握雏鸡的培育特点;3、掌握育成鸡的培育技术;4、了解产蛋鸡的产蛋规律;5、掌握商品鸡、蛋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畜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畜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ee2e3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f.png)
《畜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畜禽生产技术总学时数:540总学分数:30适用专业: 养殖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本教材在系统总结我国近年来畜禽养殖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内容上吸收和采用了本领域的生产新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研究进展。
全书共分绪论和猪生产技术、禽生产技术、牛生产技术、羊生产技术等内容。
教材附有11个实习实训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力求做到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每章都附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本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习者掌握章节重点、实践技能和复习、巩固与提高。
任务:本教材可作为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教材,也是畜牧兽医、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兽药生产与营销、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研究及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与参考书。
二、课程基本内容绪论(4学时)第一节畜禽生产的概念第二节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三节畜禽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一篇猪生产技术第一单元养殖与经济(4学时)“双带”学员养殖状况动物福利概述知识链接养猪效益低的原因学和用养猪选择哪种模式好养猪多大规模合算第二单元精细养猪理论(8学时)猪场的建设(8学时)知识链接为什么要给猪使用自动饮水器怎样为养殖场消毒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6学时)猪的外貌部位识别(6学时)外形鉴定(4学时)分娩与接产技术(16学时)第二章仔猪的饲养管理(18学时)第一节哺乳仔猪的培育第二节断奶仔猪的培育知识链接怎样预防仔猪断奶应激仔猪断尾生长的优点和方法母猪的饲养管理(18学时)第三章种公猪的饲养管理(8学时)第一节后备猪的培育第二节种猪的饲养管理第三节猪群结构与存栏头数计算方法知识链接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方法第四节产前、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知识链接猪难产怎么办促进母猪发情的方法第四章育肥猪的饲养管理(18学时)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二节肥育技术第三节猪应激综合征与肉质知识链接注射猪瘟疫苗五不要第二篇禽生产技术第六章绪论(8学时)第一节鸡的外貌与生物学特性第二节我国优良地方鸡种第三节现代蛋鸡品种第四节现代肉鸡品种第七章家禽的孵化技术(20学时)第一节家禽胚胎发育第二节孵化前的准备工作第三节孵化条件第四节机器孵化管理技术第五节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第八章蛋鸡生产(30学时)第一节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第二节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第三节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第四节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生态养鸡技术(4学时)第三篇牛生产技术第一章绪言(4学时)第一节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我国养牛业概况第三节世界养牛业概况第二章牛种及其品种(6学时)第一节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第二节国外引进黄牛品种第三章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24学时)第一节牛体各部分的特征第二节各种用途的外貌特点第三节牛的外貌鉴定第四节牛的年龄鉴别第五节牛的消化生理第四章牛的繁殖(30学时)第一节母牛的发情与发情鉴定第二节牛的配种与人工授精第三节母牛的妊娠与分娩第四节牛的繁殖障碍第五章公牛的饲养管理(25学时)第一节养好种公牛的意义与要求第二节种公牛的饲养第三节种公牛的管理第四节种公牛的繁殖利用第六章幼牛的饲养管理(15学时)第一节幼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二节犊牛的饲养管理第三节育成牛的饲养管理第七章乳用母牛的饲养管理(24学时)第一节乳房的结构与泌乳规律第二节挤奶技术第三节泌乳牛的饲养管理第八章肉牛的饲养(8学时)第九章役牛的饲养管理(8学时)第四篇羊生产技术(10学时)第十五章羊的品种第一节品种分类第二节羊的品种第十六章羊的产品(20学时)第一节羊毛第二节羊绒第三节羊肉第四节羊皮第五节羊奶第十七章羊的繁殖(10学时)第一节羊的繁殖现象和规律第二节羊的繁殖方法第十八章羊的饲养管理(24学时)第一节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第二节羊的放牧饲养第三节各类羊的饲养管理实习实训指导实习实训一猪的品种识别(4学时)实习实训二猪的外貌部位识别与外形鉴定(6学时)实习实训三母猪的分娩与接产技术(10学时)实习实训四猪的饲养管理(10学时)实习实训五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8学时)实习实训六孵化器的结构与使用(4学时)实习实训七孵化的生物学检查和胚胎发育观察(18学时)实习实训八雏鸡鉴别(8学时)实习实训九牛的品种及牛体各部分的特征(6学时)实习实训十母牛发情鉴定(8学时)实习实训十一挤奶技术(10学时)实习实训十二牛的饲养管理(48学时)实习实训十三羊的饲养管理(8学时)三、课程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各种畜禽生产经营以及畜禽疾病防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规模化畜禽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eed2ad6c85ec3a86c2c585.png)
《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英文名称:General Anim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发展课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本科学时学分:实验学时 20;课程共 2 学分开设学期:第8学期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二、课程简介《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实验》是我院生物科学相关专业的特色选修课程,旨在增加生物科学专业的实用性,扩宽学生的就业面。
该课程是研究畜禽的普通病和流行病的综合性学科,是生命科学相关工作者应学习的一门专业发展课。
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包括动物常见和多发的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等五个部分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基本技能知识。
根据畜牧产业的实际生产需要,以临床防治疾病的方法为载体,按典型工作任务,即防控及治疗病畜的方法分为四个学习情境,主要内容有防控动物疫病、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为普通病和流行病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它是在学习了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灵活运用有关方面的知识,把握家畜常见和多发的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防治方法;把握畜禽常见和多发的寄生虫病与传染病的病原、传播条件和流行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剖检变化的特征和诊断要点,并能为防止此病的发生制订出综合性防治措施。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学习《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的重点在于掌握普通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以及流行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诊断要点、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本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也是考核的重点。
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每次实验都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且实验报告中必须含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具和药品、实验过程、实验讨论。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04ee7f5fab069dc5022012a.png)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1.具有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养猪技术、养禽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3.能够承担猪、禽、奶牛、牛羊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畜牧科技推广的能力。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疾病防治、畜产品营销等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的特长并能够开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一)知识结构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基本知识。
2.理解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
3.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家畜、家禽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5.掌握家畜、家禽疫病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6.掌握畜禽产品营销基本知识。
7.知道养殖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农村创业的心理与实务。
(二)能力结构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具有家畜、家禽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在某个领域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能力。
5.具有家畜、家禽一般疫病防治所必需的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职业素质要求:1.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思想基础,有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猪病防治》课程标准
![《猪病防治》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264b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0.png)
《猪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课程学时:64学时开设学期:第四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猪病防治》是畜牧兽医、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以为高职高专输送学生为目标,通过学习,达到高职高专所需求的学生的要求,为学生到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从猪的烈性传染病、以猪繁殖障碍为主症的疫病、以猪腹泻为主症的疫病、以猪呼吸障碍为主症的疫病、以猪皮肤表现为主症的疫病、猪寄生虫病防治、猪普通病、猪病基本技能与实训八大模块对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猪病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掌握猪场中常见的疾病及常规的疫病防控技术。
使学生能够解决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扎实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开发思路《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畜牧行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岗位对猪病防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学生有目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让社会进行评价,体现养猪生产与疾病流行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将猪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完全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现场实施教学,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教学难题,使教学环节与生产岗位环节相吻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注重能力结构的科学性、全面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以常规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为重点,先进技术为导向,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就业岗位需求和本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优化理论内容和实训项目,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临床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以任务为驱动使课程设计项目化,针对项目的技能关键点设计技能模块,采用“课堂一养殖场”、“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最终达到项目的实现。
《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09f0324af45b307e87197f8.png)
《禽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禽生产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学习家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方面知识和技能为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家禽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具有从事家禽生产工作所必备的技能,掌握家禽的孵化技术、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鸭的饲养管理技术,鹅的饲养管理技术、以及家禽常见病的防治,可以进行家禽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为获得家畜饲养工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能知道家禽按经济用途划分的类型,并能说出肉用品种的代表品种及外貌特征、生产性能。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熟记家禽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家禽的摄食、排泄、繁殖等行为特点;孵化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鹅肥肝生产、填鸭生产、活鹅拔羽技术的概念。
(2)能领会肉鸡、蛋鸡、种鸡生产特点;掌握孵化器孵化技术的原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能够制定养禽场保健计划并实施。
(2) 能够在发现疑似传染病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一家禽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4二养禽场建设 4三家禽的孵化技术12四鸡的饲养管理技术18五鸭的饲养管理技术8六鹅的饲养管理技术8七家禽常见疾病的诊治 6机动总计60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家禽的品种与生物学特性教学要求1.熟记家禽各品种的产地与分布;2.熟知家禽各品种的生产性能。
3.掌握家禽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鸡的品种、鸭的品种、鹅的品种;2. 家禽的外貌特征3.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二养禽场建设教学要求1.熟记禽舍的类型及特点;2.掌握禽舍主要设备及用途;3.了解养禽场规划布局及简要生产工艺;教学内容1.养禽场的规划布局;2. 禽舍设计;3.养禽设备;三家禽的孵化技术教学要求1.熟记禽蛋的构成及其形成;2.掌握禽蛋管理相关知识;3.掌握家禽胚胎发育的规律及孵化条件;4.能对孵化效果进行分析5.能对出生雏禽进行分级处理;教学内容(一)种蛋的管理1.蛋的构造及形成2.畸形及其形成原因3.种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二)种蛋的孵化条件与胚胎发育1.种蛋的孵化条件与控制2.胚胎发育(三)机器孵化技术与管理1.孵化器的类别及基本构造2.孵化器的操作与管理3.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四)出生雏禽的处理1.出生雏禽的挑选与暂存2.出生雏禽的雌雄鉴别四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教学要求1.熟记蛋用雏鸡、育成鸡、产蛋鸡的生理特点;2.掌握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蛋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教学内容(一)商品蛋鸡饲养管理1.商品蛋鸡雏的培育;2.育成鸡的培育;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二)蛋用种鸡饲养管理要点1.种用蛋鸡的饲养管理目标;2. 种用蛋鸡的饲养方式;3. 种用蛋鸡的饲养管理;(三)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1. 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2. 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五.鸭的饲养管理技术教学要求1.熟记鸭的生理特点;2.掌握蛋鸭饲养管理技术、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肉用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教学内容(一)蛋鸭的饲养管理1.雏鸭的饲养管理;2.育成鸭的放牧与圈养;3. 产蛋鸭的饲养管理;(二)肉鸭的饲养管理1.商品肉鸭的生产特点;2.雏鸭的选择与饲养管理3.生长育肥期的饲养管理(三)肉用种鸭的饲养管理1.育成期的限制饲养2.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3.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四)瘤头鸭的生产1.雏瘤头鸭的饲养管理;2.种瘤头鸭的饲养管理;五.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教学要求1.熟记鹅的生理特点。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猪病防治》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猪病防治》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4b47836bec0975f465e225.png)
(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 规范。
4.4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 (1)自学: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数字化网络资源或数字化资源共建共 享积件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根据当地猪病流行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 中授课与送学入企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 标本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
(3)辅导:学生或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 对其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 训等。
(4)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新专业知识、强化能力培 养,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熟练完成,培 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起草人:吕永伟 工作单位: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联系电话:13939383086 邮件:lyw6175@
8
4.7 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猪病防治》 林义明 曹礼静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5。 参考书:1.《猪病防治》 陈学风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4 。 2.《猪病防治》王志远 羊建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8 。 3.《猪病防治技术》陈玉库 陆桂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2。
中职《畜禽疾病防治》教材教法
![中职《畜禽疾病防治》教材教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7ddff1700abb68a982fb88.png)
中职《畜禽疾病防治》教材教法第一节《畜禽疾病防治》教学要求与安排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畜禽疾病防治》主要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科学,是畜禽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畜禽患发疾病,不但降低畜产品数量和质量,而且有些疾病会引起大批死亡,严重制约和威胁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学习并掌握畜禽疾病的防治技能,是职高生应具备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独立进行畜禽尸体剖检,并初步作出病理解剖学诊断;能合理地使用兽医常用药物,正确地实施给药能按要求进行一般诊疗操作;能及时发现和诊断畜禽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制定预防、扑灭畜禽发病的计划并组织实施;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畜禽疾病防治条例,保证畜禽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畜禽疾病防治》课程是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相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课程内容包括疾病概论、病理变化过程、尸检及病科送检、常用药物、药物应用、临床诊断方法、常用治疗技术、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传染与免疫、畜禽传染病、畜禽普通病、畜禽寄生虫病十二部分。
其基本要求为:了解畜禽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基本病理病变过程;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种类、名称、作用、用法、用量及合理配治的基本原则;掌握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尸检及病料送检的方法;掌握常用的给药方法与治疗技术;掌握对畜禽常发病与群发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预防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基本掌握家畜去势术和外科小手术。
三、教学时效分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教学时数为132学时,其理论教学92学时,实验实习40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下表。
第二节《畜禽疾病防治》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一、绪论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一)教学目的通过绪论教学,使学生了解畜禽疾病防治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学习本课程的任务、要求与方法。
(二)教材分析绪论部分可分六层内容,分别介绍了课程的性质、研究内容和任务;疾病对畜禽生产的危害性;祖国兽医学发展简史及现代兽医学所取得的成就与发展趋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畜禽疾病的方针;现代畜禽集约化生产对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学习本课程的任务,要求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大纲《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地位与任务动物营养学对动物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培养动物生产方面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也是推动动物生产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和技术基础。
其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各种营养物质的生理或生物学功能。
第二,研究各种动物的适宜营养并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第三,研究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特性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揭示营养物质进入体内的定量转化规律及其作用调节机制,阐明动物机体与饲料营养物质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研究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阐明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措施和途径。
第五,研究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开拓动物营养研究的新领域。
二、目的要求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一门阐明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是沟通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理学的桥梁,是应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等手段,研究养分的生理作用、营养功能、养分消化吸收、饲养营养价值,以及动物营养需要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和质变规律,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动物饲养与饲料是动物营养学原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阐明如何正确应用营养标准和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表,配制营养全价的日粮,以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同时研究饲料加工及饲喂技术,以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的营养潜能。
本课程涵盖动物营养和动物饲料学两大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基础学科。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1)、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实际情况下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
(2)、不同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与规律。
(3)、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
(4)、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营养价值及其合理加工利用。
(5)、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饲料质量控制。
(6)、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实习实验技能。
四、教学目标1、复述主要概念和定义。
2、叙述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与畜禽的营养关系。
3、对各种畜禽饲料中的不同营养的消化代谢简图能正确解释。
4、对典型的矿物质、维生素等缺乏症能初步诊断,并提供防治措施。
5、对常用30种饲料进行识别和分类,对其营养价值做出较科学的评定,并说出它们的适宜饲喂对象。
6、在提供饲料、分析设备及有关条件的情况下,能独立正确地采取具有代表性饲料的样品,进行制样,并分析出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
7、按操作规程要求完成各种饲料的粉碎、铡短、青贮、青干草、氨化饲料的制作。
8、根据所提供饲养场的畜禽种类、生产水平、饲养等情况,正确选用饲养标准和饲料成分表,设计出适用的牛、猪等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水平的饲料配方。
五、单元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标及方法:1、讲解动物营养的概念及任务2、叙述动物营养及饲料在现代动物生产中的应用3、举例动物营养及饲料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讲述我国饲料工业的现状及现在、将来的发展状况第一单元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一)教学目标及方法1、多媒体复述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粗蛋白质、氨化物、瘤胃氨循环、异食癖、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总能、消化能、代谢能、体增能、净能和能量蛋白比。
2、多媒体讲解饲料和畜体营养物质的成分,以及其异同点。
3、按图示讲解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碳水化全物、脂肪的消化代谢特点。
4、多媒体讲解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的营养作用及其缺乏症状。
5、导入式叙述反刍家畜和非反刍家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利用。
6、讲述主要营养物质在机体代谢中的相关。
7、学会对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的初步诊断,并提出防治措施。
(二)知识1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2 蛋白质与畜禽营养3 碳水化全物与畜禽营养4 脂肪与畜禽营养5 能量现畜禽营养6 矿物质与畜禽营养7 维生素与畜禽营养8 水与畜禽营养9 营养物质在机体代谢中的相互关系(三)技能1、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状的观察与鉴别。
2、从营养角度分析畜禽蛋白质及钙、磷、碘、硒、铁、维生素A 等营养缺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四)复习思考题1、根据对饲料养分的概略分析,指出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2、什么叫做粗蛋白质和氨化物?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3、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4、提高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方法有哪些?5、什么叫做粗纤维?各类家畜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如何?6、植物体中粗纤维含量的多少因何而异?粗纤维在家畜饲养上的作用如何?7、在畜牧生产上,家畜最易缺乏的矿物质有哪几种?它们最好的补充饲料是什么?8、饮料的总能来自何处?饲料能量在畜体中又是如何转化的?(四)提示重点讲授饲料中营养物质与畜禽营养关系,充分利用挂图、幻灯、投影等教具,灵活选用讲授、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报告条件联系实际进行现场教学。
第二单元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一)教学目标及方法1、多媒体讲解营养准与营养需要的概念2、多媒体讲解营养标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二)知识1、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基本概念2、营养需要的测定3、饲养标准的指标4、维持需要5、生产需要6、饲养标准发展动态与应用第三单元饲料营养特点及利用(一)教学目标及方法1、多媒体讲解饲料、粗饲料、青饲料、青干草、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饲料、添加剂饲料、消化率、NND、青贮饲料的概念。
2、多媒体展示讲解与识别30种以上常用饲料,并按营养特点正确分类。
然后根据生产实际提出合理选用饲料的方案。
3、提供原料和调剂条件,按规定方法、步骤,调制出符合要求的青干草、青贮饲料和氨化秸秆。
4、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铡草机、粉碎机、打浆机等牧机具,并叙述各自使用的注意事项。
(二)知识1、饲料的概念及分类。
2、粗饲料。
3、青饲料。
4、青贮饲料。
5、蛋白质饲料。
6、能量饲料7、矿物质饲料。
8、饲料添加剂。
(三)技能1、常用饲料的识别。
2、青干草的制作。
3、青贮饲料的制作。
4、秸秆的氨化。
5、饲料的粉碎、切断、打浆等。
(四)复习思考题1、饲料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各包括哪几类?2、干草的营养特点及影响因素有哪些?3、秸秆饲料有何营养特点与饲养特点?4、青饲料有何营养特点与饲养、利用特点?5、青贮饲料有何营养特点与饲养特点?6、本科籽实饲料的主要营养及饲养特点是什么?7、动物性、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常用种类及其主要营养特点是什么?(四)提示讲述、识别当地常用饲料为主,通过组织学生对实物标本,现场对比区别饲料。
熟悉30种以上常用饲料营养、饲养及利用特点。
饲料加工调制的考核在实践教学中完成,如有条件也可单独进行考核。
第四单元饲料配方设计与配合饲料生产(一)教学目标及方法1、讲述配合饲料的种类与特点2、叙述日粮、饲粮、配合饲料、饲料报酬等概念。
3、叙述饲养实践中采取的降低维持消耗的措施4、简述不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
5、讲解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6、案例讲解合理设计饲料配方。
7、案例讲解商品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8、叙述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检验方法9、叙说饲养一般技术,对所提供的某一养殖户(场)进行饲养效果的检查、分析并做出评定。
(二)知识1、概述2、全价饲粮配方的设计方法与技巧3、商品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4、预混合饲料的配方设计5、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6、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三)技能1、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猪、鸡、牛饲料配方设计练习。
2、对配合饲料进行感官鉴定。
3、叙述饲料加工生产工艺。
4、讲述饲料加工操作规程5、饲养效果的检查、分析及评定(四)复习思考题1、同一种家畜的营养需要为什么不同?2、畜禽的营养需要可分为哪几类?各受哪些因素影响?3、配合日粮的原则是什么?4、举例说明按日需要量法配合日粮的具体步骤。
5、生产配合饲料时,设计配方的依据是什么?6、饲养效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简述之。
(五)提示重点讲授各类畜禽的营养需要特点,训练对各种日粮配方设计方法应用。
注意配合日粮质量同时,要特别强调价格,增强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畜禽繁育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畜禽繁育技术》是牧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旨在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动物科学的基础知识。
《畜禽繁育技术》分为畜禽遗传、畜禽育种以及畜禽繁殖三个主要部分。
总学时为134学时,其中理论课110学时,实验课24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了解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学发展概况第二章细胞学遗传基础掌握动物染色质的组成和结构、动物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掌握动物染色体的结构、掌握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及其表型效应、掌握染色体变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动物染色体多态及其应用、掌握动物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类型及染色体变异的应用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掌握分离定律、掌握自由组合定律、掌握伴性遗传规律、掌握连锁互换定律第四章数量遗传学基础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了解数量性状的几个基本参数第五章畜禽与品种了解畜禽品种的基本情况;起源、驯化、概念等第六章选种与选配了解生产性能测定的原则、方法;选择的作用、选择的方法;了解育种值估计的方法;掌握选配的原则和方法第七章品系繁育掌握品系的类型、作用及繁育方法第八章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的利用掌握杂交育种的方法、步骤;杂种优势应用的原则和方法第九章家畜的生殖生理掌握母畜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形态结构及主要的生理机能;重点掌握公畜睾丸、副性腺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理机能。
第十章生殖激素及其应用了解生殖激素按分泌器官的不同的分类方法;掌握GRH、LH、FSH、PMSG、HCG、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了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母畜生殖活动的调节。
第十一章母畜的发情及发情鉴定掌握家畜发情有关概念;学会用外部观察法、直肠检查法、试情法等对家畜的发情做出判定;掌握同期发情的意义,同期发情机理及用于同期发情的激素和使用方法;重点掌握超排处理方法和诱导发情方法。
第十二章人工授精技术重点掌握精液处理与保存的常规方法;了解采精和输精技术。
第十三章受精、妊娠及妊娠诊断重点掌握受精前精子、卵子的准备过程;掌握家畜胎膜、胎盘的特点和胚胎附植规律;掌握家畜妊娠诊断的主要方法。
第十四章分娩与助产了解家畜分娩规律,掌握助产技术。
第十五章家畜繁殖力了解家畜正常繁殖力指标及评定方法,重点掌握家畜繁殖障碍的类型;掌握牛常见不孕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三、学时分配表《畜禽解剖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