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财政学 陈共
财政学 陈共版课件
![财政学 陈共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dfcfcbaef8941ea66e050e.png)
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国防、科教、文卫 财政投资性支出:基础设施、农业
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税收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平衡 财政政策:手段、机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开放经济中的财政问题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
财政学以经济学为基础。 财政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某个特定领域中的应用。 视角的比较: • 货币经济学:从货币与产品、价值形态与使用价值形态的 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 区域经济学: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如果把国家视为区域,区域经济学就表现为国际经济学。 • 产业部门经济学: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 经济。 • 财政学的特殊视角: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财政学》
授课教师:王 雷
答疑时间:周二下午 答疑地点:旭日楼623室 EMAIL:wanglei7296@
《财政学》参考数目
• 1、《财政学》 陈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2、《财政学教程》 蒋洪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 3、《现代财政制度通论》 魏杰、于同申主编 高 等教育出版社 4、《公共财政》 JM布坎南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 5、《财政学》 刘邦驰、汪叔九主编 西南财经大 学出版社 6、《财政学》 (美)哈维· 罗森著 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
《案例》 从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看财政与经 济的关系
•
有关专家认为,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 长之后,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其表现之一,就是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以求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将继续 存在,但影响力开始减弱。第二,整个结构调整的任务还 很艰巨.第三,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根除。 • 在积极财政政策下,2003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保 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在2003年前两个月的投资中, 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30.3%,而自筹资金增长高达60%。 仅头两个月,工业经济效益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1.2倍,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超过了40%。
财政学陈共版全套
![财政学陈共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d51bcaf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f.png)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性质
(二)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
的重要意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由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 度的几点理由: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 机制的失灵。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 定器”的作用。
(different tax expenditure categories )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the budgetary control of the tax expenditure )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 (二)税收支出分类
第三节 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分类
1.照顾性税收支出 2.刺激性税收支出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 退税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三、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税收支出预算控制常用的三种类型:
1.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 2.建立统一的税收支出帐户 3.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本章小结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现收现付制 财政补贴 节俭基金型社会保障制度 财政贴息 税收支出 税收豁免 纳税扣除 税收抵免 优惠税率 延期纳税 盈亏相抵 加速折旧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2.简述市场经济调整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4.试述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
陈共财政学(第十版)ppt (16)[43页]
![陈共财政学(第十版)ppt (16)[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ca6343dd7cd184254a353542.png)
(3)固定性
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 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 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 的标准征税。
即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有相对稳定性。
税和税
收收
分 类
术 语
贰
税收术语
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
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与纳税
(1)强制性
(2)无偿性
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 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 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无偿性是相对的,指的是不 能直接、立即、均等获得补偿。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 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 。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难以兼顾。 没有效率 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没有公平的效率也无法持续。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公平类税收原则 效率类税收原则
•受益原则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能力原则
•征税费用最小化和 确实简化原则
•税收中性问题
课税标准: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
税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即为
税率。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
税率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 —量能纳税的原则
税收术语
税收能力:(tax capacity)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
一是纳税人纳税能力,二是政府的征税能力。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 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 东西。”
《财政学陈共版》课件
![《财政学陈共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13a3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0.png)
参考资料与学习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目
《财政学导论》、《财政学理 论与实践》等
数字化学习资源
电子书、在线课程和学术论文 数据库
课程网站与在线学习 平台
提供课程讲义、作业提交和讨 论区等功能
重点
聚焦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财政体制与改革以及财政可持续性与公共债务 等内容。
课程内容
财政收入与支出
深入研究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来源、分类和管理。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
财政体制与改革
探讨现有财政体制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财政可持续性与公共债务
研究财政可持续性和公共债务管理的挑战和策略。
《财政学陈共版》PPT课 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财政学陈共版》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参考 资料。我们将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布局设计,使课件生动有趣。
课程介绍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以及财政体制与改革的学科。本课程将深入探讨财政学的定义、研究 领域和主要概念。
课程目标和重点
目标
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财政政策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进度安排
1
讲授与讨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财政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程作业与考核方式
作业和考核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包括论文、小组项目和考试。
课程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课程介绍和财政学的定义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财政体制与改革 财政可持续性与公共债务
财政学陈共第版讲优质课件
![财政学陈共第版讲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27300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0d.png)
二、政府(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旳理由
1、“三农”是具有“外部效应”旳公共物品和公
共服务“。外部效应”旳案例:一项科研成果旳推出,将会
使全部利用这项成果旳农户受益,但从事这项科研活动 旳单位却不论怎样不可能将这项科研成果所产生旳全部 收益据为己有。农业科研单位旳研究成果所产生旳利益 是“外溢”旳,但是,进行这项科研活动所需旳一切费 用却只能由科研单位自己承担 。
一、基础设施投资旳性质
日本、韩国 : Q1→A→Q2→B→Q3 欧美发达国家: Q1→C→Q2→D→Q3
产出模型图
二、基础设施旳提供方式
(1)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旳特点
从经济性质来看,基础设施属于混合产品,能够由政府提 供,也能够由市场提供,也能够采用混合提供旳方式。
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外部效应 旳基础设施由政府提供。
财政用于 “三农”旳投入
三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新时期新目的:增长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2、守住三条线:确保粮食生产力不降低,农民增 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3、“三大调整”:调优产品构造,调好生产方式, 调顺产业体系
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4、“三大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 体 5、哺育新产业、新业态 6、打造田园综合体 7、培养农村建设人才
•凯恩斯乘数理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旳变动量与 引起该变动旳投资量之比
根据Y=a+c(Y-T)+I+G,得dY=1/1c(dG),即1/1-c是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 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一、投资与经济发展
•凯恩斯乘数理论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乘数作用:
陈共·财政学笔记
![陈共·财政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99e8f54be23482fb4da4c51.png)
一.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更你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1.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二)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个别人需要……)1.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混合物品:只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或只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桥梁)(三)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所满足的社会需要,公共物品从供给方面表达,公共需要从需求方面表达。
1.特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单个公众无差别享用的、也要付出代价、是政府的指责。
(四)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该是公共财政,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性财政提出的。
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
(五)市场失灵: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情形1.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六)政府干预:政府与市场互补,并非替代,来弥补市场失灵。
1.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与物品3财政手段2.弊端:1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或失误4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七)财政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固有的功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者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指社会总产品,狭义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核心是效率问题,机制与手段有:(1)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与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指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经济增长。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8c642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1.png)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财政学学习指导目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4)财政职能 (8)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12)财政支岀效益分析 (17)购买性支出 (22)转移性支出 (27)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33)税收原理 (36)税收制度 (44)国有资产收益 (49)第| 一章国债 (54)第十二章财政决策 (59)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64)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72)笫十五章财政政策 (75)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Z为(C) A市场过程B现代生产C市场经济D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A外部效应B外部作用C经济作用D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社会B银行C税收D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内部性B外部性C垄断性D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非盈利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索(ABCD)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公共性B非盈利性C法治性D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生产者和消费者具冇完全信息D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三,简答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而: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木费用支出或从屮分享好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冇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诸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当某一行业的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从而就会形成垄断.不完全市场?在现实的市场体系屮,有些环节带有明显的残缺特征?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以下市场领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不完全信息?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a己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同吋,也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劳动能力等冇所不同,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能完全取决于竞争条件卜?的要素价格.结果,经济效率越高,往往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显然,这是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的.宏观经济的失衡?山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内部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关系中循环发展的.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答: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也不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则要同时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提供.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对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捉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待他人去购买,自己则免费搭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能由私人去完成,而只能作为政府的责任?対于许多准公共产品而言,采取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协同提供的方式则更加切实口j行的.3,阐述财政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对此,我们可做如下理解: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国家财政是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过程中, 它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屮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既劳动者的必要价值,也包含剩余产品价值?这为财政分配对象的确立提供了基础.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采取什么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国家拥有两大基木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通过国家依靠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就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政府预算是国家经过政治和法律程序确定的财政分配规则和标准,是财政进行集中性分配重要标志.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1)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第一,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解决财政职能的混乱现象.我国财政模式必须走出原來的生产建设型模式,积极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避免政府及其财政对正常的和正当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这有利于把我国财政建设成功能完整,高效率运行的财政.第二,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财政按照公共性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财政政策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和服务.生产经营如何决策,屈于企业t己的事情,财政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都是需要鼓励和保护的. 第三,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加快我国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毋庸讳言,在整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完全处于人治的环境z卜??改革开放以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展,财政的人治局而冇所改观,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税收减免的随意化,资金分配的暗箱操作,纳税人对口身权利的漠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阻力,都有待我们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加以解决.⑵发展公共财政的口J能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使得财政制度的转变直接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Z上的公共财政的框架Z屮?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我国公共财政己成为可能. 四,论述:分加阐述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答:(1)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国家分配论是关于国家财政的本质观?它是我国财政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财政学说,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作除了重要贡献?其基木观点包括:财政的产生问题?财政是在出现了国家之后才产生的,国家的存在和实现其自身职能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口身又不生产.所以,国家就依靠口身的权力,强制的,无偿的占冇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自身职能的需要?从而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与国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的基本要素.国家是分配主体,社会的剩余产品是分配对象,满足其自身职能是分配目的,至于分配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实物和力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是货币形式.财政的本质?分配即为其本质.(2)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公共财政是植根于西方市场经济土壤屮的财政学.财政的起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必要直接干预,财政作为干预重要手段必要介入其中.财政的对象?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屮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即广义上的公共产品.财政的目的?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对于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服务来说,它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冇效供给的,但以为社会公众所必需,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济的活动来提供?由此,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责是财政活动的口的.财政决策?公共产品的冇效供应是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经过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口对于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來,从而为政府捉供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捉供依据?由于个人z间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总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和偏差,公共选择在公共决策中优为重要.⑶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的比较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冇区别,也冇共性?首先,国家分配论解答财政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财政的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从财政运行模式或类型的角度解剖财政,具体说是对特定时期或特定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的解答?因此, 两者之间属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公共财政只是国家财政在特定历史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存在的类型,它不否定国家财政?其次,公共财政论看起来只是给出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没冇像国家分配论那样明确国家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公共财政论强调的重点在于国家与公共利益具有一致性,不能离开国家谈公共财政分配,也不能离开公共需要谈国家作用.公共财政不仅不否定国家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国家权力的完整性, 不允许肢解财政分配,分散国家应该统一掌握的必要财力?无疑,这将有助于而非不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A居民B市场C社会D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福利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帕累托最优DGDP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低失业B高就业C消灭失业D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降低政府开支B提高经济建设资金C降低税收成本D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B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D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木的层次(BC)A工资分配B初始分配C再分配D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B GDPC 人均GNP水平D 人均GDP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赢利准则B守法准则C公平准则D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B收入差距要适度C共同富裕D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持续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该国外汇储备减少B该国外汇储备增加C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D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三,简答:1,亦什么实现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二元机制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自然主要靠市场.因为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冇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着失灵,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难以独善其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來弥补市场的失灵?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卜?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二元机制.其屮,市场在其屮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补充作用,二者共存互补,共同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2,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答: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没冇贡献要素,没冇资格参与分配,捉供的要素多,收入多,捉供的要素少,收入少.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口J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 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捉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孑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3,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答:止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概念,应注意以卜?几点:第一,经济学中的就业,是指一切用t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活动,在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以及从事农林牧副渔活动等,均属就业.在我国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列入国家招工计划的就业才算就业,这种观念已经过吋,是不正确的;第二,在总人口中总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在法定就业年龄之下与法定就业年龄之上的人11显然屈于没有工作能力者的范畴.因伤残,疾病和其他原因而不能止常工作的人口也应视为无工作能力?这部分人口不是可就业人口,没冇工作不能算作失业;第三,充分就业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因为在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屮存在一部分因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原因而不愿意工作,或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但不主动寻找工作的人口?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口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这部分人口会重新就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不断变化,因而在任一时点上,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在失业状态?上述的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不能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Z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实现了比较高的就业比率,例如在95%左右.4,区别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壇长的含义要广?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來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在一般国家的表现就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一国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经济福利,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发展.5,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乂矛圧的关系. 其统一性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公平木身就内含着效率原则,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壇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因为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捉供较大的余地和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在两者实现过程中,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为收入分配上差距的拉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则可能超过低收入阶层的容忍能力,无疑会伤害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木协调.四,论述:1,论述财政三职能及其各自的实现方式.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耍,将冇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确定财政资源占社会整体资源的比重,实现社会资源在民间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合理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如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以及购买性支出内部的配置比例等.(3)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未被财政集屮的民间资源的配置原则上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当市场本身的配置冇效率时,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应保持中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当市场木身的配置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采用非屮性的财政政策手段进行调节,促进民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⑷ 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财政配置的基本工具是税收和财政支出?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就税收而言,主要是降低税收成木?一是要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使税收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二是要降低税收的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就财政支出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收入分配职能及其实现方式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原则上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屈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英职?⑵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未对牛产过程直接提供要素,因而未参与国民收入的初始分配?其收入要由财政再分配来解决?一方面,要解决职工工资水平问题,即工资水平要适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工资制度的规范问题.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计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捉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开征消费税,选择对奢侈品和贵重消费品课税,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可以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转移性支出制度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老龄人口,失业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保证这些人口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是财政再分配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需要依托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等.经济稳定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1)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器”是指那些能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自动发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动采取行动),而缩小社会总供需差距,缓解经济波动的财政制度的总称?口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 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口动稳定器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吋,税收和转移支出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冇限的,特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口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I■办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比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述应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I?办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而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而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 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项支岀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屮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2,论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途径.答:公平是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概念.公平实际上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种含义.经济公平讲求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分配的原则,也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则是指将收入差距维。
《陈共版财政学》课件
![《陈共版财政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1685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6.png)
04
CHAPTER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功能
国家预算的体系
国家预算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 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 险基金预算等构成。
国家预算的功能
转移性支出的特点是财政资金的无偿性和直接性,即政府在转移性支出 过程中只是单方面提供无偿资金或服务,而不需要从受益对象那里直接 获取相应的物质交换。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是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确定最优化的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和公共劳 务收费法等。
02
CHAPTER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构成
财政收入的分类
根据收入来源,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和其他 收入等。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国有资产收益包括国有企业利润、土地出让金等;专项收入包括排污费、水资 源费等;其他收入包括罚没收入等。
非税收入的用途
非税收入主要用于弥补财政支出 不足,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 务提供等。
公产收入
公产收入的种类
公产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利润、土地出 让金等。
公产收入的用途
公产收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 共服务提供等方面,以促进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03
CHAPTER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构成
按照支出用途分类:包括经济 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 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 支出。
财政学陈共
![财政学陈共](https://img.taocdn.com/s3/m/afc639d65ef7ba0d4a733b8a.png)
③净贷款
10
国家预算概述
按照财政支 出与经济活 动的关系分
类
(1)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 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 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 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16
国家预算概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科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做出安排的收
支预算。
17
国家预算概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科目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通过对社会保险缴款、公共
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 收支预算。
18
02 推进依法理财,建立和完善 预算管理体制
用过程,预算的年终决算 则是国家预算执行
的总结。
5
国家预算概述
国家预算原则
2、可靠性
4、统一性
1、公开性
3、完整性 5、年度性
6
国家预算概述
二、公共预算及其收支分类和科目设置
•公共预算是以对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 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 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编制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 的含义
①部门预算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 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按支出功能和收 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
②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 支活动的预算。
20
编制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 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 防止“暗箱”操作,加强廉政建设。
②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 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财政学(陈共_第七版)课后答案和名词解释
![财政学(陈共_第七版)课后答案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9112ce28ea81c758f57834.png)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关键词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陷阱,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政府干预:虽然市场机制和一体化方式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外部性,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性问题,还需要政府更多的积极干预。
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非排他性: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人以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为零。
复习与思考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d25ed996294dd88d1d26b6d.png)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第一章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陈共版财政学课件
![陈共版财政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55986a1eb91a37f1115c18.png)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六版)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二)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三)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四)关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六版)
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本章小结
【关键词】
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 政府干预 公共物品 公共需要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 和财政监督
1.“财政”一词的来源 2.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3.简略的财政概念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概念
财政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概念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政策【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政策【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4d44ebaa76e58fafab003d5.png)
第十六章财政政策16.1复习笔记一、财政政策概述1.财政政策的含义概括来说,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2.财政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
3.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财政政策的一般政策目标主要有:(1)经济的适度增长适度增长的含义,在我国当前就是落实“五个统筹”,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①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
②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⑤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空间。
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解释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往往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潜在GDP:在保持价格稳定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
潜在GDP也称为充分就业产出量,意思是说,在这个产出水平上实现了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在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存在的失业。
(4)收入的合理分配收入分配既要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又要防止过分贫富悬殊。
通过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是实现收入合理分配目标的有效措施。
(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经济系统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而且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实现。
这种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综合表现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4.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共支出(包括财政补贴)、政府投资、公债等。
财政学陈共第十六章财政政策
![财政学陈共第十六章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5e23c5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0.png)
the moderate fiscal policy
四、我国财政政策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 经验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implementing and changing the fiscal policy in our country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
四、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经验 (一)美国和日本的前车之鉴 (二)我国的基本经验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
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及政策转型的基本经验
1.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转型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政治 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并及时转换政策目标。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onetary policy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the necessity of coordination
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different kinds of combinations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 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 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主体
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 主要是中央政府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内外平衡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内外平衡与财政 货币政策配合
(bala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ordination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 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国 际 税 收
一、国际税收的的内涵
(the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taxation)
二、税收管辖权及其交叉或冲突
(overlapping or conflicting jurisdictions)
三、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international double taxation and its elimination)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出口退税
二、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
(一)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突出 问题 (二)2003年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 2003年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四节
一、外债的功能
外债
(the functions of foreign debts )
二、外债的种类与结构
四、税收饶让
(tax sparing)
五、国际税收协定
(international tax treaties)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的内涵: 国际税收的内涵:
世界公认的国际税收的定义, 世界公认的国际税收的定义,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上国家权益的税收活动。 上国家权益的税收活动。国际税收设计的问题主要是 在所得税和财产税课征上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权益关 系。
第二节
关税
保护关税的政策意义
1.建立多元化关税制度结构 . 2.完善关税税率结构 . 3.严格控制关税减免 .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关税
三、特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国 际 税 收 关税 出口退税 外债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Chapter 16
The fiscal issues in the content of open economies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关税
一、关税概念
(concept of tariffs)
二、保护关税
(the protective tariffs)
三、特惠贸易安排
(the protective tariffs)
四、世界贸易组织(WTO)与我国关税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 ) 的协调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出口退税
一、什么是出口退税制度
(一)出口退税制度的概念
出口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在国内生产、 出口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在国内生产、 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 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目 的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的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 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促进对外出口贸易。 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促进对外出口贸易。
(二)出口退税的理论基础与WTO的要求 出口退税的理论基础与 的要求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三节 出口退税
商人和制造业者,不以独占国内市场为满足, 商人和制造业者,不以独占国内市场为满足,却为他们的 货物谋求最广大的国外销售市场。 货物谋求最广大的国外销售市场。但由于他们的国家在外国没 有管辖权,他们要独占外国的市场,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 有管辖权,他们要独占外国的市场,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 一般地说,他们只好请求奖励输出。在各种奖励中,所谓退税, 一般地说,他们只好请求奖励输出。在各种奖励中,所谓退税, 似乎是最合理的了。在商人输出时, 似乎是最合理的了。在商人输出时,退还本国产业上的国产税 或国内税的全部或一部分,并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 或国内税的全部或一部分,并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大于无税 时货物的输出量。这种奖励,不会驱使大部分的资本, 时货物的输出量。这种奖励,不会驱使大部分的资本,违反自 然趋势,转向某一特定用途,但却会使课税不至于驱使这部分 然趋势,转向某一特定用途, 资本中的任何部分转到其他用途去。这种奖励, 资本中的任何部分转到其他用途去。这种奖励,不会破坏社会 上各种用途间的自然平衡, 上各种用途间的自然平衡,但却会使课税不产生破坏这种自然 平衡的作用。这种奖励,不会破坏社会上劳动的自然分配, 平衡的作用。这种奖励,不会破坏社会上劳动的自然分配,而 会保存这种分配。在大多数场合,保存这种分配是有利的。 会保存这种分配。在大多数场合,保存这种分配是有利的。” --亚当 斯密 --亚当.斯密 亚当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关税
一、关税概念
(一)关税是一种特殊税种 (二)关税与贸易条件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关税
关税是一种特殊税种
1.课征关税的目的 . (1)筹集国家财政收入 ) (2)保护民族经济,促进对外贸易 )保护民族经济, 2.关税的课征对象 . (1)贸易性商品 ) (2)非贸易性商品 ) 3.关税的税率 .
i i
LM LM’ i1 E i2 IS i1 H i2 IS’ G H IS’ E
IS
O
Y0
Y1
Y
Y0
Y1
Y2
Y
图16-4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效力
图16-5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 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2004 2286.0
2005 2810.5
16.9 18.1 65.0 /
13.9 16.2 57.2 12.7
14.3 16.2 54.2 15.3
13.1 13.7 54.3 18.9
14.1 11.0 54.0 20.3
9.7 9.5 48.5 32.3
91.0 9.0
70.3 29.7
67.4 33.6
价 格
R R’ P P1 P’1 P’
O Z X Y
O
产量
Z X’
Y′
产量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图16-2 关税对进口数量的影响
保护关税的成本
P A S (=MC)
本国
P P
W+1
E
C
D S
世界+关税 世界
W
1
2
3
F
4
B
S
0 Q
1
Q
3
Q
4
Q
2
Q
16-3 保护关税的成本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13.1 13.2 13.3 13.4 13.5 International taxation The issue of tariffs Drawback The foreign debts The coordination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in the context of open economies
i i LM LM’ LM LM’
i1 i2 G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出口退税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模型
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GDP
净出口
出 口 退 税 许多国家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 许多国家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即在商品出口时 退还已征的部分税。去欧洲或澳洲旅行的人都知道, 退还已征的部分税。去欧洲或澳洲旅行的人都知道,在 商店里买了贵重东西,不要忘了开发票,回国出海关时, 商店里买了贵重东西,不要忘了开发票,回国出海关时, 可以拿着发票去要求退还购买商品时交纳的税款。 可以拿着发票去要求退还购买商品时交纳的税款。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的交叉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税收管辖权的交叉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居民税收管辖权与地域税收管辖权的交叉 ) (2)公民税收管辖权与地域税收管辖权的交叉 ) (3)居民税收管辖权与公民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国际税收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B (商 品 )
S R F H1 T1 H T T2 V
A”
A’
A
16-1 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
第二节
关税
二、保护关税
(一)什么是保护关税 (二)保护关税的成本 (三)保护关税的政策意义
《财政学》(第六版) 陈共 主编
关税对进口数量的影响
价 格
我国外债余额及其构成
债务类型 外债余额(亿美元 外债余额 亿美元) 亿美元 外债类型结构(%) 外债类型结构 外国政府借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商业贷款 贸易信贷 偿还期限结构(%) 偿还期限结构 长期债务 短期债务
2000 1457.3
2001 1701.1
2002 1713.6
2003 1936.3
(the types and constitution of foreign debts )
三、外债的负担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