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不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循环系统变化
一定程度的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 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 分布,从而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 潴留可直接抑制心血管中枢,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收缩 力下降,血压下降。呼吸衰竭可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 即肺源性心脏病。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肺小动脉收缩引起 的肺动脉高压,以及缺氧、酸中毒使心肌舒缩功能下降 等有关。
中央性气道阻塞
外周性气道阻塞
(小于2mm)
12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血气变化特点:PaO2 ↓PaCO2 ↑,所以 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属于II型呼 吸衰竭。
16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17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 炎 肺 不 张 肺叶切除 肺 水 肿 透明膜形成 间质性肺炎 肺纤维化 体力负荷增加 肺血流加快
肺泡膜面积减少
肺泡膜厚度增加
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短
弥 散 障 碍
18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静脉血掺杂 (COPD、肺水肿) (功能性分流) 休克 动-静脉短路开放 解剖分流增加 肺动脉栓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肺动脉炎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肺血管收缩 死腔样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呼吸功能不全
1
呼吸功能不全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
学习纲要: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 掌握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熟悉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3
概述
呼吸是摄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其 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着的环节: 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②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③内呼吸CO2
21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呼吸系统变化 循环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肾功能变化 胃肠变化
22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代酸;如合并肾功能不全(肾排酸 保碱功能↓)可加重代酸→高血钾。 呼吸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潴留→呼酸,此时血液电解质主要 变化有:①血清钾增高,其原因是酸中毒使细胞内K+ 外移 及肾小管排K+减少;②血清氯降低,高碳酸血症使红细胞中 HCO3-生成增多,后者与细胞外Cl-进行交换,使Cl-移 入细胞;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产NH3增多及NaHCO3,重吸收 增多,使尿中NH4Cl和NaCl的排出增加,使血清Cl-降低。 呼吸性碱中毒 缺氧引起过度通气,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 发生呼碱。此时血钾↓,血氯↑。
4
5
概述
1、概念: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系呼吸功能不全的 晚期阶段,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 息时,PaO2低于60mmHg,伴或PaCO2高于50mmHg,并出 现相应症状和体症的病理过程。
2、分类:
⑴根据PaCO2是否升高将呼吸衰竭分为低氧血症型(I型) 和伴有低氧血症的高碳酸血症型(II型) ⑵根据主要发病机制不同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和换气性 呼吸衰竭 ⑶根据发生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⑷根据原发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
VA/Q↓
比通 例气 失血 调流
VA/Q↑
19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血气变化特点: ①弥散障碍引起PaO2↓,属于I型呼吸衰竭; 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会引起PaO2↓、PaCO2↑, 属于II型呼吸衰竭。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它是由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一 种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的原因很多,如吸入烟雾、毒气、 肺部感染、休克、大面积烧伤、败血症等,有些致病因子 可直接作用于肺泡膜引起肺损伤,有的则通过激活嗜中性 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间接地引起肺损伤。由于肺泡 -毛细血管膜损伤,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肺水肿、 肺不张、微血栓及肺透明膜形成等,导致肺弥散障碍、肺 内分流和死腔样通气,使PaO2降低,导致I型,严重时肺 通气量减少而发生II型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 困难和渐进性低氧血症 。
6
病因与发病机制:
㈠ 肺通气功能障碍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7
㈠ 肺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不足
阻塞性通气不足
8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不足⑴
脑外伤 脑血管意外 脑炎 镇静药过量 安眼药过量 麻醉药过量
呼吸中枢损伤
呼吸中枢抑制
限 制 性 通 气 不 足
9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严重胸廓畸形 多发性肋骨折 胸膜纤维化 胸腔大量积液 张力性气胸 严重肺纤维化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胸廓顺应性降低
肺顺应性降低
顺 应 性 降 低
限 制 性 通 气 不 足
11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声带麻痹 候部炎症
胸外气道阻塞
喉头水肿 异物 胸内气道阻塞 肿瘤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3
呼吸系统变化
PaO2 低于 60mmHg 时作用于颈动脉体与主动脉体化学感 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当 PaO2 低于 30mmHg 、 Paco2 超过 80mmHg 时,反而抑制呼 吸中枢。此时呼吸运动主要靠 PaO2降低对化学感受器 的刺激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氧疗只能吸入 24~30% 的氧,以免缺氧完全纠正后反而呼吸抑制,使高碳酸 血症更加重,病情更恶化。 原发疾病表现:在肺顺应性降低的疾病中,因牵张感 受器受刺激而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浅而快;阻塞性 通气障碍时,因阻塞部位不同,表现为呼气性或吸气 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呼吸浅而慢,可出现 潮式呼吸、间歇呼吸、抽泣样呼吸、叹气样呼吸等呼 吸节律紊乱。
限制性通气不足⑵
脊髓外伤 脊髓灰质炎 多发性N炎 多发性肌炎 重症肌无力 低钾血症 营养不良 无力 呼吸肌萎缩
呼 吸 肌 活 动 障 碍
呼吸肌疲劳
限 制 性 通 气 不 足
10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不足⑶
循环系统变化
一定程度的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 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 分布,从而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 潴留可直接抑制心血管中枢,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收缩 力下降,血压下降。呼吸衰竭可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 即肺源性心脏病。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肺小动脉收缩引起 的肺动脉高压,以及缺氧、酸中毒使心肌舒缩功能下降 等有关。
中央性气道阻塞
外周性气道阻塞
(小于2mm)
12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血气变化特点:PaO2 ↓PaCO2 ↑,所以 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属于II型呼 吸衰竭。
16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17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 炎 肺 不 张 肺叶切除 肺 水 肿 透明膜形成 间质性肺炎 肺纤维化 体力负荷增加 肺血流加快
肺泡膜面积减少
肺泡膜厚度增加
血液和肺泡接触时间过短
弥 散 障 碍
18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静脉血掺杂 (COPD、肺水肿) (功能性分流) 休克 动-静脉短路开放 解剖分流增加 肺动脉栓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肺动脉炎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肺血管收缩 死腔样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呼吸功能不全
1
呼吸功能不全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
学习纲要: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 掌握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熟悉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3
概述
呼吸是摄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其 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着的环节: 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②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③内呼吸CO2
21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呼吸系统变化 循环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肾功能变化 胃肠变化
22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代酸;如合并肾功能不全(肾排酸 保碱功能↓)可加重代酸→高血钾。 呼吸性酸中毒 二氧化碳潴留→呼酸,此时血液电解质主要 变化有:①血清钾增高,其原因是酸中毒使细胞内K+ 外移 及肾小管排K+减少;②血清氯降低,高碳酸血症使红细胞中 HCO3-生成增多,后者与细胞外Cl-进行交换,使Cl-移 入细胞;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产NH3增多及NaHCO3,重吸收 增多,使尿中NH4Cl和NaCl的排出增加,使血清Cl-降低。 呼吸性碱中毒 缺氧引起过度通气,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 发生呼碱。此时血钾↓,血氯↑。
4
5
概述
1、概念: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系呼吸功能不全的 晚期阶段,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 息时,PaO2低于60mmHg,伴或PaCO2高于50mmHg,并出 现相应症状和体症的病理过程。
2、分类:
⑴根据PaCO2是否升高将呼吸衰竭分为低氧血症型(I型) 和伴有低氧血症的高碳酸血症型(II型) ⑵根据主要发病机制不同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和换气性 呼吸衰竭 ⑶根据发生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⑷根据原发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
VA/Q↓
比通 例气 失血 调流
VA/Q↑
19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血气变化特点: ①弥散障碍引起PaO2↓,属于I型呼吸衰竭; 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会引起PaO2↓、PaCO2↑, 属于II型呼吸衰竭。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它是由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一 种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的原因很多,如吸入烟雾、毒气、 肺部感染、休克、大面积烧伤、败血症等,有些致病因子 可直接作用于肺泡膜引起肺损伤,有的则通过激活嗜中性 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间接地引起肺损伤。由于肺泡 -毛细血管膜损伤,以及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肺水肿、 肺不张、微血栓及肺透明膜形成等,导致肺弥散障碍、肺 内分流和死腔样通气,使PaO2降低,导致I型,严重时肺 通气量减少而发生II型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 困难和渐进性低氧血症 。
6
病因与发病机制:
㈠ 肺通气功能障碍 ㈡ 肺换气功能障碍
7
㈠ 肺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不足
阻塞性通气不足
8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不足⑴
脑外伤 脑血管意外 脑炎 镇静药过量 安眼药过量 麻醉药过量
呼吸中枢损伤
呼吸中枢抑制
限 制 性 通 气 不 足
9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严重胸廓畸形 多发性肋骨折 胸膜纤维化 胸腔大量积液 张力性气胸 严重肺纤维化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胸廓顺应性降低
肺顺应性降低
顺 应 性 降 低
限 制 性 通 气 不 足
11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阻塞性通气不足
声带麻痹 候部炎症
胸外气道阻塞
喉头水肿 异物 胸内气道阻塞 肿瘤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3
呼吸系统变化
PaO2 低于 60mmHg 时作用于颈动脉体与主动脉体化学感 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当 PaO2 低于 30mmHg 、 Paco2 超过 80mmHg 时,反而抑制呼 吸中枢。此时呼吸运动主要靠 PaO2降低对化学感受器 的刺激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氧疗只能吸入 24~30% 的氧,以免缺氧完全纠正后反而呼吸抑制,使高碳酸 血症更加重,病情更恶化。 原发疾病表现:在肺顺应性降低的疾病中,因牵张感 受器受刺激而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浅而快;阻塞性 通气障碍时,因阻塞部位不同,表现为呼气性或吸气 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呼吸浅而慢,可出现 潮式呼吸、间歇呼吸、抽泣样呼吸、叹气样呼吸等呼 吸节律紊乱。
限制性通气不足⑵
脊髓外伤 脊髓灰质炎 多发性N炎 多发性肌炎 重症肌无力 低钾血症 营养不良 无力 呼吸肌萎缩
呼 吸 肌 活 动 障 碍
呼吸肌疲劳
限 制 性 通 气 不 足
10
㈠肺通气功能障碍
限制性通气不足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