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组联接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5479e7e009581b6bd9eb25.png)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螺栓组联接实验
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实测受翻转力矩作用下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的受力情况。
2.深化课程学习中对螺栓组联接实际受力分析的认识。
3.初步掌握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多功能螺栓组联接实验台。
2.XL2101B2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3.其它仪器工具:万用表;螺丝刀;搬手等。
4.电子计算机(含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三.测试记录
1.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格式参考示例:
2.实测螺栓组应力分布图
3.思考题
(1)理论计算和实验所得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被联接件和螺栓的刚度大小对应力分布有何影响?。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一)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一)](https://img.taocdn.com/s3/m/c07fac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1.png)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一)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掌握螺栓组联接的实验方法
•对螺栓组结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其性能参数
•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要求,准备螺栓组件和测试设备
2.应用负载施加器,对螺栓组进行不同方向的载荷测试,并记录实
验数据
3.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螺栓组件的结构参数,如螺栓根数、螺纹尺寸、材料强度等
•计算螺栓组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等参数
•结合材料特性,对螺栓组进行受力分析,预测其疲劳寿命、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论
•螺栓组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螺栓组件存在一定的疲劳寿命和耐久性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材料选用
•实验结果可以为螺栓组件的应用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抱歉,接下来没有您需要继续的内容,请问还有其他需要我帮助的吗?。
螺栓组联接实验
![螺栓组联接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bde04ce172ded630b1cb63a.png)
实验二螺栓组联接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测试螺栓组联接在翻转力矩作用下各螺栓所受的载荷;2.深化课程学习中对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的认识;3.初步掌握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CQL-B多功能螺栓组联接综合实验台;2.CQYJ-12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3.其它仪器工具:螺丝刀、扳手。
三、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图1 多功能螺栓组联接实验台结构1.机座 2.测试螺栓 3.测试梁 4.托架 5.测试齿块 6.杠杆系统 7.砝码 8.齿板接线柱 9.螺栓1—5接线柱 10.螺栓6—10接线柱 11.垫片多功能螺栓组联接实验台结构如图l所示,被联接件机座1和托架4被双排共10个螺栓2联接,联接面间加入垫片11(硬橡胶板),砝码7的重力通过双级杠杆加载系统6(1:75)增力作用到托架4上,托架受到翻转力矩的作用,螺栓组联接受横向载荷和倾覆力矩联合作用,各个螺栓所受轴向力不同,它们的轴向变形也就不同。
在各个螺栓上贴有电阻应变片,可在螺栓中段测试部位的任一侧贴一片,或在对称的两侧各贴一片,如图2所示。
各个螺栓的受力可通过贴在其上的电阻应变片的变形,用电阻应变仪测得。
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1.联接螺栓中段直径Φ6.5mm,两端螺纹M10,螺栓材料40Gr,其弹性模量E=206GPa;2.加载杠杆比:1:75;3.托架悬臂长L=214mm;4.砝码:共3块(两块1Kg,一块0.5Kg)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主要由:测量桥、桥压、滤波器、 A /D 转换器、MCU 、键盘、显示屏组成。
测量方法:由DC2.5V 高精度稳定桥压供电,通过高精度放大器,把测量桥桥臂压差(µV 信号)放大,后经过数字滤波器,滤去杂波信号,通过24位A /D 模数转换送入MCU(即CPU)处理,调零点方式采用计算机内部自动调零。
送显示屏显示测量数据,同时配有RS232通讯口,可以与计算机通讯。
εKEU BD4=∇ 式中: BDU∇ ——工作片平衡电压差;E ——电阻应变系数; ε——应变值。
【机械基础实验-项目一】LSC-II螺栓组及单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
![【机械基础实验-项目一】LSC-II螺栓组及单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4de05b68762caaedd33d482.png)
LSC-II螺栓组及单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一、工程应用实例螺纹联接是机器中广泛采用的联接形式,常为可拆联接。
在机械设计中大量使用螺纹联接,例如流体传动中液压缸的法兰盘联接、汽车发动机中汽缸盖与缸体的联接等。
在日常生活中,螺栓组联接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空调的室外机的托架等等。
二、实验问题的提出在螺栓承受变动外载荷时,粗螺栓的疲劳寿命比细长螺栓的寿命短,这是为什么呢?另一方面,在机器设计中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螺栓的疲劳寿命,机械设计中介绍了三种措施:(1)提高被联接件的刚度;(2)减小螺栓的刚度;(3)提高螺栓联接的预紧力。
也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措施。
第(1)(2)种措施将导致螺栓联接残余预紧力的减小,这对有密封要求的联接是必须考虑的;第(3)种措施会导致螺栓静强度的减弱。
上述结论正确吗?我们通过本实验来观察、分析螺栓的联接特性。
螺栓联接常成组使用。
在外界转矩或倾翻力矩载荷作用下,每只螺栓上承受的载荷一样吗?各螺栓上承受载荷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三、实验目的现代各类机械工程中广泛应用螺栓组机构进行联接。
如何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静、动态性能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通过对一螺栓组及单个螺栓的受力分析,要求达到下述目的:(一)螺栓组试验(1)了解托架螺栓组受翻转力矩引起的载荷对各螺栓拉力的分布情况。
(2)根据拉力分布情况确定托架底板旋转轴线的位置。
(3)将实验结果与螺栓组受力分布的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
(二)单个螺栓静载试验了解受预紧轴向载荷螺栓联接中,零件相对刚度的变化对螺栓所受总拉力的影响。
(三)单个螺栓动载荷试验通过改变螺栓联接中零件的相对刚度,观察螺栓中动态应力幅值的变化。
2四、螺栓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螺栓组试验台结构与工作原理螺栓组试验台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1为托架,在实际使用中多为水平放置,为了避免由于自重产生力矩的影响,在本试验台上设计为垂直放置。
螺栓组联接
![螺栓组联接](https://img.taocdn.com/s3/m/b95983838bd63186bcebbce6.png)
F0
F '
C1 C1 C2
F
受翻转力矩M的螺栓组连接
强度条件:
4 1.3F0 d12
Fm a x
MLm a x
z
L2i
i 1
F0
F'
C1 C1 C2
Fm a x
受
剪
受横向力R的螺栓组连接
剪切强度条件:
螺 栓 即 铰
Fs
R zm
4Fs
d
2 0
m
制
孔
用
螺 栓
受扭转力矩T的螺栓组连接
挤压强度条件:
受
拉
螺
单栓 个即 螺普
栓通 连螺 接栓
的
强 度 计 算
受 剪 螺 栓
即
铰
制
孔
用
螺
栓
F’
F’
受横向力R的螺栓组连接:
螺 栓 只 受
F ' KR
zm
受扭转力矩T的螺栓组连接:
强度条件:
41.3F '
d12
F'
KT
z
ri
i 1
螺 栓
受轴向力Q的螺栓组连接 F Q
受
z
和 轴 向 力
F0 F ''F
pmax pF' pM
ZF ' A
M W
p
左侧(即受压最小处)不出现缝隙
Fmax
p min pF ' pM
ZF ' A
M W
0
Pmin
注意:此处没有考虑M作用后预紧力的变化
Fmin Pmax
总设计思路:
螺栓组结构设计(布局、数目) →螺栓组受力分析(载荷类型、状态、形式) →求单个螺栓的最大工作载荷(判断哪个最大) →按最大载荷的单个螺栓设计(求d1—标准) →全组采用同样尺寸螺栓(互换的目的)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73986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7.png)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螺栓组联接实验及传动实验的相关测试和分析,对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1. 引言螺栓组联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螺栓组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传动系统作为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的性能,包括扭矩传递能力、载荷能力和耐久性。
3. 实验装置与方法3.1 螺栓组联接实验装置螺栓组联接实验装置包括螺母、垫圈和螺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进行了测试。
3.2 传动实验装置传动实验装置通过传动轴、齿轮和皮带等组成,通过调节传动比例和载荷来测试传动系统的性能。
4.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4.1 螺栓组联接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在螺栓组联接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组联接的扭矩传递能力和载荷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组联接在扭矩传递和载荷承载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4.2 传动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在传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传动比例和施加不同的载荷,测试了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和耐久性。
实验结果显示,传动系统在不同载荷和传动比例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和工作时间。
5. 结论通过对螺栓组联接实验和传动实验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螺栓组联接在不同类型和规格下具有良好的扭矩传递和载荷承载能力;- 传动系统在不同载荷和传动比例下具有良好的传动效率和耐久性;- 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螺栓组联接实验和传动实验是对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性能的评估和探讨,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在各项性能指标上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可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7a5f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9.png)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螺栓组联接的实验研究,探讨螺栓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
螺栓组联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其受力性能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螺栓组联接中,螺栓受拉力,而螺母受压力,通过螺纹的摩擦力来实现联接。
实验中将通过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来分析螺栓组联接的受力性能。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 实验材料,选用直径为M8的普通螺栓和相应的螺母;2. 实验设备,拉伸试验机、剪切试验机、螺纹测量仪、万能试验机等。
四、实验步骤。
1. 拉伸试验,将螺栓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逐渐增加拉力,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螺栓的拉伸性能;2. 剪切试验,将螺栓安装在剪切试验机上,逐渐增加剪切力,记录剪切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螺栓的剪切性能;3. 螺纹测量,利用螺纹测量仪对螺栓和螺母的螺纹进行测量,分析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4. 其他,利用万能试验机对螺栓组联接进行综合性能测试,包括抗扭矩、抗压力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螺栓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能力,具有较高的抗拉性能;2. 剪切试验结果表明,螺栓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抗剪性能,未出现明显的断裂现象;3. 螺纹测量结果表明,螺栓和螺母的螺纹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良好;4. 综合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螺栓组联接具有良好的抗扭矩和抗压力性能。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分析,得出螺栓组联接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受力性能,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剪、抗扭矩和抗压力性能。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可以放心使用螺栓组联接,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七、参考文献。
1. 钢结构螺栓连接设计手册。
2. 机械连接技术手册。
3. 螺纹连接设计与计算。
八、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使本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以上就是本次螺栓组联接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螺栓组联接实验
![螺栓组联接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3fa9c3a580216fc700afd79.png)
实验七螺栓组联接实验(一)实验目的1、实测受翻转力矩作用下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的受力情况。
2、深化课程学习中对螺栓组联接螺栓实际受力分析的认识。
3.熟悉电阻片应变测量方法。
(二)实验设备采用多功能螺栓组联接试验台进行试验。
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机座1与被联接件4用双排共10个螺栓2加予紧力联接,联接面之间加橡皮或其它材料的垫片8,通过杠杆另载系统6(1:75增力)和外加法码7使被联接件受到翻转力矩作用,从而,螺栓组联接各螺栓的受力就发生变化。
螺栓的受力大小是通过贴在螺栓上的电阻应变片来测量的。
为了便于测试,实验台的螺栓设计成线而长的试验螺栓,每个螺栓上部贴有电阻应变片。
可在螺栓测试部位的任一测贴一个电阻片或对称的两侧各贴一个电阻片,如图2所示。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仪器联线用导线从试验台上的接线柱上把各螺栓的应变片引出端以及补偿片的联线接到电阻应变仪的接线箱(予调平衡箱)上。
采用半桥测量方法:如每个螺栓上只贴一个应变片,其联线如图3 所示;如每个螺栓上其对称的两侧各贴一个应变片,其联线如图4 所示。
后者可消除螺栓偏心受力的影响。
2、螺栓初予紧先把图2 中所示的左端各个螺帽Ⅰ用手拧紧,然后,再把右端的各个螺帽Ⅱ也用手尽力拧紧。
在此之前,应抬起杠杆加载系统,不使加载系统的自重加到螺栓组联接件上。
[注意]在实验前,如螺栓已经受力,应将其拧松后再作初予紧。
3、应变测量点予调平衡在各螺栓初予紧后,以此作为初始状态,进行各螺栓应变测量的“调零”(予调平衡),把各应变测量点都尽可能调到”零”读数。
4、安装并调整杠杆加载系统安装调整后,加载杠杆一般会呈向右倾斜状态。
5、螺栓加予紧力F'。
给各螺栓加上尽可能相同的一定量的予紧力。
予紧时,用扳手拧右端的螺栓帽Ⅱ来加予紧力。
因为螺栓的右端有一段为形断面,它与联接件的矩形槽相配,可以防止螺栓予紧时受到扭力作用。
在予紧过程中,各螺栓的予紧力会相互影响,所以,应先后交叉并重复对螺栓进行予紧,使各螺栓都予紧到接近相同的设定予应变量(建议ε=300-400με)。
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相对刚性系数
![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相对刚性系数](https://img.taocdn.com/s3/m/ea37cdee1a37f111f1855bb6.png)
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相对刚性系数————————————————————————————————作者:————————————————————————————————日期: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相对刚性系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受倾覆力矩时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的受力情况;2.了解螺栓相对刚度系数即被联接件间垫片材料对螺栓受力的影响;3.了解单个螺栓预紧力的大小对螺栓组中其它各螺栓受力的影响;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螺栓相对刚性系数,填入实验报告。
4.了解和部分掌握电阻应变片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力测量中的应用。
从而验证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理论和现代测量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教科书中有关本实验的相关内容;2.实验中按指导教师要求和实验指导书中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中各螺栓载荷变化情况,并能用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理论解释其现象;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螺栓相对刚性系数,填入实验报告。
4.按指导教师要求完成指定思考题。
三、实验设备:1. 螺栓组实验台一台2. 计算机一台3.10通道A/D转换板(包括放大器)一块4.调零接线盒一个5. 25线联接电缆一条四、实验原理1. 机械部分:当将砝码加上后通过杠杆增力系统可作用在被联接件上一个力P,该力对被联接件上的作用效果可产生一个力矩,为平衡该力矩,已加上预紧力的螺栓组中各螺栓受力状况会发生变化,且受力情况会因垫片材料不同而不同;螺栓所处位置不同而不同。
测出各螺栓受力变化(如图11-2),即可检验螺栓组受力理论。
螺栓实验台(如图一)本体由①机座、②螺栓(10个)、③被联接件、④1 75的杠杆增力系统、⑤砝码(2—2kg,1—1kg)、⑥垫片六部分组成。
各螺栓的工作拉力F i可根据支架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求出。
设在M(PL)作用下接触面仍保持为平面,且被联接件④在M作用下有绕O-O线翻转的趋势(如图11-3)。
为平衡该翻转力矩M,各螺栓将承受工作拉力F i;此时,O-O 线上侧的螺栓进一步受拉,螺栓拉力加大;O-O线下侧的螺栓则被放松,螺栓拉力减小。
螺栓组联接试验指导书
![螺栓组联接试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f66464bbe1e650e52ea996a.png)
18 螺栓组联接试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测试受翻转力矩作用的螺栓组联接的载荷分布;2、测试联接的相对刚性系数211C C C +。
二、试验机介绍图一为螺栓组联接试验机简图。
基座1与底板2用10个螺栓固紧。
4为杠杆加载系统,砝码5的重力通过杠杆增力后加到底板的悬臂端,使底板受到翻转力矩M 的作用,力矩为L P iw PL M )(0+==式中:P —作用在底板悬臂端力,0P iW P +=; i —杠杆比,i=100;W —砝码重力,每块2kgf=20N; L —底板的悬臂长,L=300mm ;P —杠杆重量作用在底板悬臂端的力,N P 22400=。
螺栓3上贴有电阻应变片(图2)。
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微应变με,可算出螺栓所受的力6221044-⨯==μπσπE d d F式中:d —螺栓中段直径d=10mm;E —螺栓材料的弹性模量25/1006.2mm N E ⨯=三、实验原理1、螺栓组载荷分布的测定如图1所示,当10个螺栓将底板均匀预紧后,在力矩M=PL 作用下,底板将有绕对称轴OO 翻转的趋势。
务螺栓的受力将发生变化,位于OO 轴下部的螺栓,其拉力将比预紧力增大,上部则减少。
理论上,在弹性限度内呈现性分布。
实际上,由于结合面接触不一定均匀和基座变形等影响,不完全呈线性分布,这可用电阻应变仪加以测量。
2、联接的相对刚度211C C C +的测定相对刚度211C C C +的大小与螺栓和被连接件的材料、结构、尺寸以及工作载荷作用的位置,垫片等因数有关,可通过计算机或试验求出。
由螺栓联接的力—变形图(图3)可知,螺栓的总拉力为工预总F C C C F F 211++=于是,相对刚度为工预总-F F F C C C =+211式中预总、F F 可用受载最大螺栓的相应测得的με值,按式(2)求出,工F 为螺栓所受的轴向工作载荷。
对于受轴翻转力矩M 的螺栓组联接,受载最大的螺栓,其轴向工作载荷为)(422211241L L M L LML F +==∑工四、实验步骤1、轻轻松开10个螺栓。
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
![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d9b96127284b73f3425008.png)
1) 通用机Leabharlann ,螺栓数目、直径、布置类比确定。 2) 接合面形状应对称,以便加工及均布螺栓,使 结合面受力均匀。
3)为减小螺栓承受的载荷,对承受旋转力矩 和翻转力矩作用的螺栓组,应将螺栓适当靠近结 合面的边缘布置。
4)对于承受横向载荷的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不要在平行于外力的方向上布置8个以上的螺 栓,以免螺栓受力不均,或对被联接件的强度 削弱过多。
沉头座
斜面垫圈
球面垫圈
F
F
5)螺栓之间、螺栓与机体壁之间应有合理
的距离,以满足加工和装拆要求。扳手空间尺寸
可查手册。
6)在通用机械中,为了加工和装配方便,对于 同一组螺栓,不论其受力大小,均采用相同的材料 和尺寸。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螺栓数目,应取成3、 4、6、8、12等易于分度的数目。
7)避免螺栓承受附加弯矩。
凸台
机械设计习题--螺栓连接
![机械设计习题--螺栓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35573f4ffe4733687e21aa4c.png)
− bh13 12
=b 12
h3 − h13
( ) = 150 3403 − 2203
12
= 358200000(mm 4 )
K
α
O
O
h h1 220
280 160
W
=
Ioo h2
=
35820000 170
150
= 2107059(mm 3)
b
1.接合面下端
σ pmax
=
zF1 A
+
M W
=
4 × 5783 + 150 × (340 - 220)
116
作业:
P101-102 思考题: 5-1、5-2、5-3、5-4 习题:5-5、5-6、5-8、5-10*
138
FPV
=
PV 4
= 3677 4
= 919(N )
PH
(3)在翻转力矩M作用下,上面两个螺栓受轴向力:
Pv
M PH α Pv
150
力的合成?
∑ FM
=
MLmax
z
L2i
= 1051070×140 4 × 1402
= 1877(N)
i=1
横向力: FH = 771(N )
可见受力最大的单个联接所受力为:
0.2× 2796
=
7079(N )
F1+Fmax来计算F2
114
280 160
Pv
解:(一)受力分析 (二)按拉伸强度确定螺栓直径
选4.6级螺栓,控制预紧力,S=1.5 则许用应力[σ]=240/1.5=160MPa
d1 ≥
4 ×1.3F2
π [σ ]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1c92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f.png)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引言:螺栓组联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机械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螺栓组联接的实验研究,探讨其性能和应用特点,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目的:1. 研究螺栓组联接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 探究螺栓组联接的材料特性对其性能的影响;3. 分析螺栓组联接的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标准的螺栓组联接装置,包括螺栓、垫圈、螺母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不同材料的螺栓进行测试,包括碳钢螺栓和不锈钢螺栓。
然后,通过施加不同的载荷,观察螺栓组联接的变形情况和承载能力。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1. 材料特性对螺栓组联接的性能有明显影响。
碳钢螺栓在承载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而不锈钢螺栓则具有抗腐蚀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潮湿环境或需要防锈的场合。
2. 载荷的大小和施加方式对螺栓组联接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组联接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而过大或过小的预紧力都会导致螺栓组联接的失效。
3. 螺栓组联接的失效主要包括松动、断裂和腐蚀等。
松动是最常见的失效形式,可以通过增加预紧力或使用锁紧装置来预防。
断裂则可能与螺栓本身的质量有关,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腐蚀则需要加强防护措施,选择适合环境的材料或涂层。
讨论与分析:螺栓组联接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可拆卸性、可重复使用性等。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松动、失效风险较高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螺栓材料、预紧力和防护措施,以确保螺栓组联接的性能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螺栓组联接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不同材料的螺栓具有不同的性能优势,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适当的预紧力和防护措施可以提高螺栓组联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螺栓组联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注意和解决。
机械设计基础螺栓连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螺栓连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538895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a.png)
机械设计基础螺栓连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螺栓连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2)螺栓组连接受力与相对刚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验证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理论;2、了解用电阻应变仪测定机器机构中应力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作原理螺栓组连接实验台由螺栓连接、加载装置及测试仪器三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螺栓组连接是由十个均布排列为二行的螺栓将支架11和机座12连接起来而构成。
加载装置是由具有1:100放大比的两极杠杆13和14组成,砝码力G经过杠杆放大而作用在支架上的载荷为P,因此,连接接触面将受有横向载荷P和翻转力矩M。
(N·㎜)(N)式中l—力臂(㎜)由于P和M的作用,在螺栓中引起的受力是通过贴在每个螺栓上的电阻应变片15的变形并借助电阻应变仪而测得。
电阻应变仪是通过载波电桥将机械量转换成电量实现测量的。
如图2所示,将贴在螺栓上的电阻应变片1作为电桥一个桥臂,温度补偿应变片2为另一个桥臂。
螺栓不受力时,使电桥呈现平衡状态。
当螺栓受力发生变形后,应变片电阻值发生变化,电桥失去平衡,输出一个电压讯号,经放大、检波等环节,便可在应变仪上直接读出应变值来。
经过适当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各螺栓的受力大小。
图1螺栓连接实验台结构简图1,2,……10—实验螺栓;11—支架;12—机座;13—第一杠杆;14—第二杠杆;15—电阻应变片;16—砝码(相关尺寸:l=200㎜;a=160㎜;b=105㎜;c=55㎜;G=22N)图2电桥工作原理图本实验是针对不允许连接接合面分开的情况。
螺栓预紧时,连接在预紧力作用下,接合面间产生挤压应力。
当受载后,支架在翻转力矩M作用下,有绕其对称轴线0-0翻转趋势,使连接右部挤压应力减小,左部挤压应力增加。
为保证连接最右端处不出现间隙,应满足以下条件:(1)式中Qp—单个螺栓预紧力(N);Z—螺栓个数Z=10;A—接合面面积A=a(b-c)(㎜2)M—翻转力矩M=PlW—接合面抗弯剖面模量(㎜3)化简(1)式得为保证一定安全性,取螺栓预紧力为(2)螺栓工作拉力可根据支架静力平衡条件求得,由平衡条件有:M=Pl=F1r1+F2r2+…+Fzrz(3)式中F1、F2…Fz—各螺栓所受工作力r1、r2…rz—各螺栓中心到翻转轴线的距离根据螺栓变形协调条件有:(4)由式(3)和式(4)可得任一位置螺栓工作拉力(5)在翻转轴线0-0右边,Fi使螺栓被拉紧,轴向拉力增大,而在0-0线左边的螺栓被放松,预紧力减小。
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1c7b62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5.png)
强度条件验算公式:
设计公式:
分析:由上式可知,当f=0.2,i=1,KS=1则QP=5R,说明这种联接螺栓直径大,且在冲击振动变载下工作极不可靠
为增加可靠性,减小直径,简化结构,提高承载能力
可采用如下减载装置: 减载销 减载套筒 减载键
2、铰制孔螺栓联接——防滑动
特点:螺杆与孔间紧密配合,无间隙,由光杆直接承受挤压和剪切来传递外载荷R进行工作
1、防松目的
01
开槽螺母与开口销,圆螺母与止动垫圈,弹簧垫片,轴用带翅垫片,止动垫片,串联钢丝等
2)机械防松:
自锁螺母——螺母一端做成非圆形收口或开峰后径面收口,螺母拧紧后收口涨开,利用收口的弹力使旋合螺纹间压紧
弹簧垫圈
01
02
开槽螺母
与开口销
永久防松:端铆、冲点、点焊
化学防松——粘合 圆螺母 与止动垫圈 串联钢丝
扳手拧紧力矩——T=FH·L,
拧紧时螺母:T=T1+T2 T——拧紧力矩 T1——螺纹摩擦阻力矩 T2——螺母端环形面与被联接件间的摩擦力矩
FH—作用于手柄上的力,L——力臂
一般 K=0.1~0.3
——拧紧力矩系数
由于直径过小的螺栓,容易在拧紧时过载拉断,所以对于重要的联接不宜小于M10~M14
材料 螺栓级别: 点后数字为 螺母级别:
螺母、螺栓强度级别:
1)根据机械性能,把栓母分级并以数字表示,此乃强度级别
带点数字表示 , 点前数字为 注意:选择对螺母的强度级别应低于螺栓材料的强度级别,螺母的硬度稍低于螺栓的硬度(均低于20~40HB)
2)所依据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极限σBmin和屈服极限σSmin
作图,为了更明确以简化计算(受力变形图) 设:材料变形在弹性极限内,力与变形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fr F fr2 F frz K sT 1
' ' '
F
'
K ST f
r
i 1
z
i
采用铰制孔用螺栓 是靠螺栓的剪切和螺栓与孔壁 的挤压作用来抵抗转矩T。各螺 栓的工作载荷与其中心至底板 旋转中心的连线垂直。
作用M前:各螺栓受相同F’
作用M后:左侧:F拉(不均匀), 右侧:F压(不均匀) →F’↓
工作条件:
F1r1 F2 r2 Fz rz M
变形协调条件:
F1 r1
Fmax
F2 r2
Fz rz
Fmax rmax
M rmax r1 r2 rz
2 2 2
2
1
L 3 a a L
2
L=
4 5
3
a
结论: 1)当L>
4 3 a a 5 4 3 5
时,方案三最好。 时,方案二最好。
2)当L<
例:图示起重卷筒用螺栓与传动大齿轮相联接,起重量FW=4000N, 8个螺栓均匀分布在D=500mm的圆周上,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工作直径
D0=360~400mm;接合面间的摩擦系数f=0.15。试对螺栓组联接进行
fF zm K S F
'
或
F
'
K S F fzm
Ks为防滑系数,设计中可取Ks =1.1~1.3。
3、受旋转力矩T的螺栓组联接 特点: 在转矩T作用下,底板有绕螺栓组 形心轴线O-O旋转的趋势。 横向力 受拉螺栓
受剪螺栓
采用普通(受拉)螺栓
假设:当用普通螺栓连接时, 螺栓连接接合面的摩擦力相等并集中 在螺栓中心处; 与螺栓中心至底板旋转中心的连线垂 直。
2
2
F 3
1
L 3 a a L
2
比较:
FL 方案一:Fmax=2a +
F 3
2
——最差
方案二:Fmax= 3
F
3L 1 2a
1 L
方案三:Fmax= 3
F
L 3 a a
2
谁好?Leabharlann 由: F3F 3L 1 3 2a
螺 纹 联 接
螺纹的分类及相关参数
螺纹要素的相关问题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
螺纹连接的类型 螺纹连接的相关问题 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螺纹连接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 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一、思路
联接结构形式、外载荷类型 —→螺栓受力情形 —→找出受载最大螺栓 —→按单个螺栓联接的计算方法计算
二、基本假定
剪切强度条件:
Fs
R zm
4 Fs
d m
2 0
受扭转力矩T的螺栓组连接
F s max Tr max
挤压强度条件:
Fs d 0h
p
p
z
ri
2
i 1
受任意载荷作用
受任意载荷螺栓组
向形心简化
———————→
四种简单状态
迭加
——→
受载最大螺栓 ——→按单个计算
F FL 3 2a
2
2
F 3
3L 1 2a
2
FL 3a
F 3 F 3 F 3
FL 3a
Fl 3a
因螺栓2所受的两力的夹角最小,故螺栓2所受横向载荷最大,即
Fmax=F2=
F FL F FL cos 150 2 3 3a 3 3a
5
2.单个螺栓受力,如图工作时卷筒顺时针转动
螺栓由横向力产生的载
螺栓由旋转力矩产生的
荷
载荷
FR
FT
FW 8
T Z D 2
4000 8
8 10 8 2
500 N
5
500
400 N
二. 根据螺栓联接结构,进行 单个螺栓计算
5 4 3
F F R F T 500 400 900 N
M rmax
r
i 1
z
2
i
F0 F
'
C1 C1 C 2
F max
并以此进行抗拉强度计算
其它条件:
附加校核
右侧边缘(即受压最大处)不压溃
ZF A
'
p max
pF '
pM
M W
p
左侧(即受压最小处)不出现缝隙
ZF A
'
Fmax
Fmin Pmax
例: 一钢板采用三个铰制孔螺栓联接,下列三个方案哪个最好?
F
螺栓组连接受横向载荷和旋转力矩共同作用 显然,使受力最大的螺栓承受较小的载荷是比较合理的螺栓 布置方案。
FL 2a
F
F 3
F 3
F 3
FL 2a
Fmax=F3=
FL 2a
+
F 3
F 3
FL 2a
F 3 F 3
FL 2a
Fmax=F1=F3=
其所受预紧力为 :
5 4 3 2
1
*
F
'
Kn F f
1 . 2 400 0 . 15
3200 N
小结: 通过上面三种情况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受 到的外载荷相同,但是由于螺栓联接的类型不同,被联接 件的结构不同,每个螺栓的受力情况会有很大差异,单个
螺栓受力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因此在机械设计中,结构 设计的优劣必须给以足够重视。
p
Fs d0 h
[ p ]
单个螺栓 强度计算 受拉螺栓
松联接:
F
d1 / 4
2
[ ]
1 .3 F [ ]
仅受F’: v
F0=F+F”
1 .3 F0
紧联接
受F’和F
d1 / 4
2
受静载: v
d1 / 4
2
[ ]
受变载: σa影响疲劳强度
z
F0 F ' ' F
F 0 F '
C1 C1 C 2
F
强度条件:
4 1 .3 F0
受翻转力矩M的螺栓组连接
F max ML max
d1
2
L
i 1
z
F0 F
'
C1 C1 C 2
F max
2 i
受 剪 螺 栓 即 铰 制 孔 用 螺 栓
受横向力R的螺栓组连接
受力分析,并计算单个螺栓的受力 (1)图a所示,普通螺栓联接; (2)图b所示,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3)图c所示,普通螺栓联接;
解:一. 螺栓组受力分析
5 4 3 2
1
1.将受力FW向中心简化,螺栓组受 有横向力FW和旋转力矩T,且在工 作直径D0=400时,旋转力矩最大:
T FW D0 2 4000 400 2 8 10 Nmm
2 1 2 2 2 z
ri↑—→Fsi↑
F s max r max F si ri
ri
F sz rz
或
r max
Trmax
z
代入工作条件中:
ri
i 1
2
按剪切强度条件和挤压 强度条件进行计算
4、受翻转力矩M(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联接 特点:在M作用下,底板有 绕螺栓组形心轴翻转的趋势。
工作条件: Fs1r1+ Fs2r2+ …+ Fszrz= T
变形协调条件: 各螺栓的剪切变形量与螺栓中心到底板旋转中 心的距离ri成正比 ri↑—→剪切变形量↑ 又螺栓的剪切刚度相同,故各螺栓受 的横向工作剪力也与ri成正比
Fs 1 r1 Fs 2 r2
F si F s max
Fs max Trmax r r r
受拉 F F=FQ/z
k f FR
s m z
受拉
F
k fT
s ri
i 1
F max
M r max
受剪 F S F R / z
受剪螺栓:
Fs m d / 4
2 0
受剪
F s max
Tr max
r
i 1
z
2 i
r
i 1
z
2 i
[ ]
受 拉 螺 栓 即 普 通 螺 栓 受 剪 螺 栓 即 铰 制 孔 用 螺 栓
受横向力R的螺栓组连接: 螺 栓 只 受
F
'
KR
强度条件:
4 1 .3 F
'
zm
受扭转力矩T的螺栓组连接:
F
'
d
2 1
F’ 螺 栓 受 和 轴 向 力 F’
KT
ri
i 1
z
受轴向力Q的螺栓组连接 F Q
螺纹连接
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螺 纹 类 型 、 特 点 应 用
螺 纹 连 接 类 型 与 应 用
螺 纹 的 拧 紧 与 防 松
主 要 失 效 与 设 计 准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