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导论4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 特征:*按货币单位计量 • *与时期长短有关 • -经济存量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在国民经济核算中,
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特征:*与时点有关 • *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
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
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
•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
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
•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 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 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 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1)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1)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

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2015.9(王)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2015.9(王)

(1)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 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 各种经济单位:各种各样的企事业单位等。 各种经济活动:各单位参与的生产、消费、投资..
(2)国民经济运行
起于产品的生产(物品或服务),终止于产品的使 用(消费、投资等),周而复始。 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 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
(4)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第2页)
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 全面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如财政统计、
货币金融统计等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
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 SNA。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定性规范 核算概念

核算原则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 增长7.4%。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
9.2%、42.6%和 48.2%.
同时还会发布关于:工资、 财政税收、外汇 储备、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 易、交通邮电旅游、金融、教育科学技术和 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实际完成数据。
2014年和2013年数据比较
第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568845)亿元, 比上年增长7.4%(7.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56957)亿元,增长4.1%(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249684)亿元,增长7.3%(7.8%) 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262204)亿元,增长9.2%(8.3%)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2%、42.6%和 48.2%( 10.0%、43.9%和46.1%)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

国民经济核算讲稿第一章总论本章课时: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把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展演变历程把握国民经济范畴的定义、机构部门与产业部门分类的差不多原理把握经济交易的定义及其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差不多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容组成二、要紧内容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进展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进展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一、一国经济的范畴二、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四、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差不多规则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三、课程内容安排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纳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稳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进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治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懂得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要紧特点。

2.国民经济核算要紧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和谐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和谐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进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进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国民经济核算(PPT 42页)

国民经济核算(PPT 42页)
包括:1、货物和服务交易(说明产品的来源和使用)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5、其他积累交易
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
交易的涵义
单向的经济转移(自愿无偿或强制的)
可以是货币交易,也可以是易货交易
可以是经济交易,也可以是积累交易
4、经济流量和存量
流量
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 价值数量。 其特点有:(1)按货币单位计量
3、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概念 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一系列帐户的整体
层次
(1)微观机构单位(基层单位)帐户 (2)机构部门(产业部门帐户)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机构部门帐户体系示意图
生产帐户
增加值
期初资产负债表
收入初次分配帐户
原始收入
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帐户
储蓄
资本帐户
贷出净额
金融帐户
资产负债 变动帐户
的联系
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为国民经济核算 提供了收集、整理、显示资料和核算、 分析资料的方式方法。
5、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992年正式颁布新SNA的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推行新SNA 1998年正式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该核算体系数据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1、国民经济核算目的
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 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
2、具体特征(三个特征,教材P9) 3、与机构单位的区别:隶属关系
产业部门
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 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2、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交易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国民经济核算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按“交易”来处理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1、经济流量 2、经济存量
精选课件ppt
12
五、市场价格
1、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价格均为市场价 格 2、市场价格的形式:
(1)要素价格 (2)基本价格 (3)生产者价格 (4)购买者价格
精选课件ppt
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结构
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P17 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P17
精选课件ppt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
1、来源于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 2、国民核算一词的最早使用者 ——范·克利夫(荷兰)1941年
精选课件ppt
4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二战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两大核算体系的产生 (1)SNA (2)MPS 3、目前,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
(2)金融机构(3)政府(4)住户 (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6)国外
2、基层单位——产业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
精选课件ppt
10
三、交易
1、包括经济交换与经济转移 包括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
2、类型(1)货物和服务交易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精选课件ppt
11
四、经济流量与存量
精选课件ppt
5
三、国民经济核算与其它学科的 关系
1、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如:生产理论、供求理论、再生产循环理 论等
2、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帐户 和复式核算方法
3、统计学:宏观经济
精选课件ppt
6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 展
1、计划经济时期——MPS 2、市场经济时期——新SNA 1984年开始 1992年提出试行方案 1995年全面实行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教程文件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教程文件
(五)充当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
四、我国核算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从1950-1984年,MPS体系的建立和发 展阶段。
第二阶段,即从1985年一1993年,MPS体系与SNA 体系并存阶段。
第三阶段,即从1994—2003年,在SNA体系下的发 展阶段。
第四阶段,即从2004年开始,进入与新的国际标准的 国民帐户体系(SNA)相衔接阶段。
(二)国民经济总体与国外的界定
“常住(经济)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核算和分析概念,由此可以决 定其他重要概念:
常住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 位。
非常住单位:与常住单位相反。
国民经济总体:一国常住经济单位的总和。 国外:与本国发生经济往来或关系的非常住单位的集合。
国民核算中的“国外”
SNA的账户体系结构庞大复杂,结合具体分析领域,可 以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A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考察关键总量(如产出、消耗、 消费、投资等)
B 投入产出核算:考察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相互提供、 消耗产品)
C资金流量核算:考察部门间经济收支关系(分配、转 移、金融)
D 资产负债核算:考察资产负债存量(总量和结构) E 国际收支核算:考察对外经济往来
计量原则
(一)计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
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二)计价原则——现行市场价格原则。 价格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价格形式是指产出价格
不同阶段上的价格特征。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三)数据汇总原则——合并和取净额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国民经济核算实践 ■ 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 ■ 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体系理论 ■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 ■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2019/2/16 第一章 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实践
■ 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 ■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2019/2/16
第一章
3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第一章
20
一、市场经济活动、运行和分类
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构成主要是从事市场 活动的交易者、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以 及保持市场发育活力的等价交换原则和平 等竞争机制。 国民经济活动是由成千上万个个别市场活 动所组成,从宏观总体出发考察,这些市 场可以归于三大类,即产品(含服务)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指 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和结果的数量特征,是人们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 问题、分析规律,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 重要统计工作。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 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定期公布结果: 季度:季后15天的初步核算数和季后45天的初步核实数。 年度:次年1月的初步核算数、次年9月的初步核实数和隔年5 月的最终核实数。
分类: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 净值的持有量。
存量与流量的联系:经济存量是以前经济交易和其 他流量的积累,它们随着核算期的交易和其他流量 而变化。
2019/2/16 第一章 18
四、市场价格概念
概念: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国民经 济核算原则上是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那些非货币 交易或内部交易也是按照现期同类产出市场价格计量 核算。然而市场价格有不同的价格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点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进展,发觉咨询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差不多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确实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能够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点。

因此要明白得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紧密配合为经营治理服务,然而,统计要紧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点,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操纵主动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尽管叫核算,然而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点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往常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会计核算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使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即生产使用原材料的价格按照购入时的价格,而不区分什么时刻,如果是两年前购入的原材料,就按照当时的购入价格核算。

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不论什么时刻购入的原材料,完全按照其生产投入使用时的现行市场价格核算,以保持生产与成本统计描述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我们准确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基础,而企业购入原材料时的价格与现在生产时的原材料价格的差额单独核算,作为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收益或缺失。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 本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本学期讲授的内容
w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w 第2章 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 w 第3章 投入产出核算 w 第4章 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 w 第5章 资本形成和金融交易核算 w 第6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w 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 W·配第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估算。从此时开始到20世 纪40年代初国民经济核算产生之前的国民收入统计长期发展 过程中,闪耀着许多国民经济核算的学术思想。
w 1、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W·配第关于英国国民收入估算中, 已采用了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复式核算的方法。 但它仅仅是在核算项目和平衡关系上尚不够成熟。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1.5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w一、“国民核算”概念的提出
w 1.“国民核算”一词,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 ·克 利夫于1941年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论国民核算: 荷兰1938年年度调查的经验》和《论国民核算的意 义和组织》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并且公布了他利 用“会计账户”的形式和方法,对荷兰1938年度所 编制的“国民核算表”。
•联合国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指导工作,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和实践的发展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
•(1)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 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二者俗被称为“旧SNA”)是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 •(2)20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R·斯通为组长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 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在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核算的基础上,将“投入产 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民财富核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指标
国民收入
GDP
二、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一)SNA的形成和发展(欧美国家) 形成: 第一时期(1920年前):威廉·配第《政治算术》(1676) 第二时期(1920-39年):官方机构参与国民收入统计 第三时期(1939-53年):国际组织参与,制订有关规范 发展: 1953年,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 1968年,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 1993年,重新修订SNA,全面取代MPS
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在总结各国 SNA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1968年SNA重新进 行了修订。
由于这次修订吸收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及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其他 国际组织的统计专家参加,使得1993年SNA表现出许 多新特点。1993年SNA在其序言中将这些特点概括为 以下四个方面:“更新、澄清、简化和协调一致”。
实施国民经济管理:确定发展目标,监测和调控国民
经济的运行,这些都需要掌握大量、翔实的数据 资料。
MPS的核算内容
(1)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
(2)国民经济劳动资源平衡表
(3)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
(4)社会产品分配平衡表
(5)财政平衡表
(6)固定资产平衡表等
相互配套形成了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为中心的,
包括人财物平衡表的物质平衡表体系。
国际上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
核算范围不同
国民账户体系(SNA) 依据全面(综合)生 产理论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依据限制性生 产理论
核算内容不同
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 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SNA增加了 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 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2、核算方法的改进。
随着核算内容的扩展,1968年SNA在原有会计账户 形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矩阵表、平衡表作为新的 核算工具。
3、是核算内容的标准化。
1968年SNA对若干总量指标作了进一步分解,并增设 了若干账户,有关的概念和定义也得到了修正和明确 的解释。
4、为适应经济分析的需要
对不变价格核算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部门分类 两大领域、行业、经济类型
活动部门、机构部门
核算形式
平衡表
帐户矩阵表
核算方法
统计方法、单式记帐法
会计方法、复式记帐法、数学模型法
基本框架 人力核算、经济流量(物力、财力核 五大核算(GDP、投入产出、资金流量、
算)、经济存量(国民财富核算)
国际收支、资产负债)
核算内容
实物核算
实物和资金核算
主要指标 社会总产值、物耗、国民收入 总产出、中间产品、最终产品、GDP、GNP
国民经济循环运动过程
实物运动
出售
流通(社会总供给)
生产(货物与服务)
使用(消费和积累)
价值运动
分配(社会总需求)
购买
问题1:社会总供需是否平衡?
二、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
(一)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Biblioteka (二)物价稳定(三)充分就业
(四)收支平衡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和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比较 起来,相对于人们在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 展,描述仍然是不全面的。
某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未被吸收进去。
1. 1936年俄籍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节夫(Wassily Leontief),以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为思想基础,进一步首
创了投入产出分析法。
2.美国经济学家M.A.柯普兰于1952年在其《美国货币流量
的研究》一书中创立的资金流量核算技术,
3.英国经济学家J.E.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一
书中提出的国际收支核算方法。
1968年SNA特点
1、核算内容得到扩展。
1968年SNA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后者 由美国经济学家R.W.戈德史密斯于1962年正式提 出),从而使SNA形成为一个包括五大核算系统的、 内容较为完整的新体系。
1953年SNA
1953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名义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及其辅助表》(旧SNA),这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
1953年SNA在其前言中明确指出:“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制订 一套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提供一个具有普遍适用 性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的框架”。这说明1953年SNA 仍然主要是一个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体系。
核算指标不同
MPS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为中 心指标。而SNA则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 为中心指标。
核算方法不同
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并设置一系列平衡表, 比较简便和直观,但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整个 结构不够严密,指标之间缺乏联系。SNA采用复式记 帐法,运用账户、矩阵等核算形式,把经济流量和经 济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
总之,1968年SNA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达到了 近乎完美的程度。
然而,也正由于它过于注重体系的精美,在应 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矩阵表的表现形式较之于账户而言对核算数据的 质量要求更高,给具体编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于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新情况,难以做出必要的 变通处理。
1993年SNA
SNA的账户体系结构庞大复杂,结合具体分析领域,可 以归纳简化为“国民经济五大核算”:
1993年SNA已基本能够满足下列要求: (a)提供一个经济体的全貌; (b)对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几乎全面的指导; (c)使世界各国(不论其经济结构、制度安排或发展水平如何)
都能根据该方案灵活地实施本国的国民经济核算;
(d)使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SNA的核算内容及框架
国际上两大核算体系的比较表
MPS 体系
SNA 体系
产生形成 源于苏联 19 世纪 30 年代初步形成 源于英国 19 世纪 30 年代初步形成
形成标志 1971、1977 年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1953 年国民帐户体系及辅助表
基本原理
适用国家
计划经济国家
市场经济国家
核算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