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与证明解答题精选(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23 二次函数推理计算与证明综合问题【含答案】

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23 二次函数推理计算与证明综合问题【含答案】

专题23二次函数推理计算与证明综合问题【例1】(2022•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1,m),(3,n)在抛物线y=ax2+bx+c (a>0)上,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t.(1)当c=2,m=n时,求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坐标及t的值;(2)点(x0,m)(x0≠1)在抛物线上.若m<n<c,求t的取值范围及x0的取值范围.【例2】(2022•绍兴)已知函数y=﹣x2+bx+c(b,c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0,﹣3),(﹣6,﹣3).(1)求b,c的值.(2)当﹣4≤x≤0时,求y的最大值.(3)当m≤x≤0时,若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2,求m的值.【例3】(2022•青岛)已知二次函数y=x2+mx+m2﹣3(m为常数,m>0)的图象经过点P (2,4).(1)求m的值;(2)判断二次函数y=x2+mx+m2﹣3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并说明理由.【例4】(2022•杭州)设二次函数y1=2x2+bx+c(b,c是常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1)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求函数y1的表达式及其图象的对称轴.(2)若函数y1的表达式可以写成y1=2(x﹣h)2﹣2(h是常数)的形式,求b+c的最小值.(3)设一次函数y2=x﹣m(m是常数),若函数y1的表达式还可以写成y1=2(x﹣m)(x ﹣m﹣2)的形式,当函数y=y1﹣y2的图象经过点(x0,0)时,求x0﹣m的值.【例5】(2022•安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称点P为和谐点.例如:点(1,1),(,),(﹣,﹣),……都是和谐点.(1)判断函数y=2x+1的图象上是否存在和谐点,若存在,求出其和谐点的坐标;(2)若二次函数y=ax2+6x+c(a≠0)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一个和谐点(,).①求a,c的值;②若1≤x≤m时,函数y=ax2+6x+c+(a≠0)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一.解答题(共20题)1.(2022•瑞安市校级三模)已知抛物线y=ax2﹣2ax﹣2+a2(a≠0).(1)求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若该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求a的值;(2)设点P(m,y1),Q(4,y2)在抛物线上,若y1<y2,求m的取值范围.2.(2022•西城区校级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x1,y1)、点B(x2,y2)为抛物线y=ax2﹣2ax+a(a≠0)上的两点.(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当﹣2<x1<﹣1且1<x2<2时,试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当t<x1<t+1且t+2<x2<t+3时,存在y1=y2,求t的取值范围.3.(2022•新野县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4ax+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2)若当x满足1≤x≤5时,y的最小值为﹣6,求此时y的最大值.4.(2022•萧山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y=ax2+(a﹣1)x﹣1.(1)若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求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2)若(x1,y1),(x1,y2)为此函数图象上两个不同点,当x1+x2=﹣2时,恒有y1=y2,试求此函数的最值.(3)当a<0且a≠﹣1时,判断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所在象限,并说明理由.5.(2022•盈江县模拟)抛物线C1:y=x2+bx+c的对称轴为x=1,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3.(1)求b,c的值;(2)抛物线C2:y=﹣x2+mx+n经过抛物线C1的顶点P.①求证:抛物线C2的顶点Q也在抛物线C1上;②若m=8,点E是在点P和点Q之间抛物线C1上的一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C2于点F,求EF长度的最大值.6.(2022•沂水县二模)抛物线y=ax2+bx经过点A(﹣4,0),B(1,5);点P(2,c),Q (x0,y0)是抛物线上的点.(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若x0>﹣6,比较c、y0的大小;(3)若直线y=m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M、N两点不重合),当MN≤5时,求m的取值范围.7.(2022•姜堰区二模)设一次函数y1=2x+m+n和二次函数y2=x(2x+m)+n.(1)求证:y1,y2的图象必有交点;(2)若m>0,y1,y2的图象交于点A(x1,a)、B(x2,b),其中x1<x2,设C(x3,b)为y2图象上一点,且x3≠x2,求x3﹣x1的值;(3)在(2)的条件下,如果存在点D(x1+2,c)在y2的图象上,且a>c,求m的取值范围.8.(2022•西城区校级模拟)已知抛物线y=x2﹣4mx+4m2﹣1.(1)求此抛物线的顶点的坐标;(2)若直线y=n与该抛物线交于点A、B,且AB=4,求n的值;(3)若这条抛物线经过点P(2m+1,y1),Q(2m﹣t,y2),且y1<y2,求t的取值范围.9.(2022•黄岩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1=ax2+bx+3与直线y2=x+1.(1)当抛物线y1=ax2+bx+3与直线y2=x+1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2时.①求抛物线解析式;②直接写出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2)设y=y1﹣y2,当x=m时y=M,x=n时y=N,当m+n=1(m≠n)时,M=N.求证:a+b=1.10.(2022•路桥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y=x2﹣(m+2)x+m(m是常数).(1)求证:不论m取何值,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交点;(2)若点A(2m+1,7)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抛物线y=x2﹣(m+2)x+m与直线y=x+t(t是常数)在第四象限内有两个交点,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11.(2022•安徽模拟)已知:抛物线y=x2﹣2mx+m2﹣2与直线x=﹣2交于点P.(1)若抛物线经过(﹣1,﹣2)时,求抛物线解析式;(2)设P点的纵坐标为y p,当y p取最小值时,抛物线上有两点(x1,y1),(x2,y2),且x1<x2≤﹣2,比较y1与y2的大小;(3)若线段AB两端点坐标分别是A(0,2),B(2,2),当抛物线与线段AB有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12.(2022•富阳区一模)已知抛物线y=a(x﹣1)(x﹣).(1)若抛物线过点(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该抛物线上任意不同两点M(x1,y1)、N(x2,y2)都满足:当x1<x2<0时,(x1﹣x2)(y1﹣y2)>0;当0<x1<x2时,(x1﹣x2)(y1﹣y2)<0,试判断点(2,﹣9)在不在此抛物线上;(3)抛物线上有两点E(0,n)、F(b,m),当b≤﹣2时,m≤n恒成立,试求a的取值范围.13.(2022•河东区二模)已知抛物线y=a(x+3)(x﹣4)与y轴交于点A(0,﹣2).(Ⅰ)求抛物线y=a(x+3)(x﹣4)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Ⅱ)设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的交点为点B,点P为x轴上一动点,点D满足∠DPA=90°,PD=PA.(i)若点D在抛物线上,求点D的坐标;(ii)点E(2,﹣)在抛物线上,连接PE,当PE平分∠APD时,求出点P的坐标.14.(2022•长春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bx+c(b、c是常数)经过点(0,﹣1)和(2,7),点A在这个抛物线上,设点A的横坐标为m.(1)求此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顶点C的坐标.(2)点B在这个抛物线上(点B在点A的左侧),点B的横坐标为﹣1﹣2m.①当△ABC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OABC的面积.②将此抛物线A、B两点之间的部分(包括A、B两点)记为图象G,当顶点C在图象G 上,记图象G最高点的纵坐标与最低点的纵坐标的差为h,求h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设点D的坐标为(m,2﹣m),点E的坐标为(1﹣m,2﹣m),点F在坐标平面内,以A、D、E、F为顶点构造矩形,当此抛物线与矩形有3个交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15.(2022•长春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mx+m2与y轴的交点为A,过点A作直线l垂直于y轴.(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用含m的式子表示);(2)将抛物线在y轴右侧的部分沿直线l翻折,其余部分保持不变,组成图形G,点M(x1,y1),N(x2,y2)为图形G上任意两点.①当m=0时,若x1<x2,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对于x1=m﹣1,x2=m+1,都有y1>y2,求m的取值范围;(3)当图象G与直线y=m+2恰好有3个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16.(2022•开福区校级一模)已知:抛物线C1:y=ax2+bx+c(a>0).(1)若顶点坐标为(1,1),求b和c的值(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当c<0时,求函数y=﹣2022|ax2+bx+c|﹣1的最大值;(3)若不论m为任何实数,直线与抛物线C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a,b,c的值;此时,若k≤x≤k+1时,抛物线的最小值为k,求k的值.17.(2022•安徽模拟)已知二次函数y=ax2﹣x+c的图象经过点A(﹣2,2),该图象与直线x=2相交于点B.(1)求点B的坐标;(2)当c>0时,求该函数的图象顶点纵坐标的最小值;(3)点M(m,0)、N(n,0)是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当m>﹣2,n<3时,结合函数图象分析a的取值范围.18.(2022•江都区一模)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存在实数M,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都满足y≤M,那么称这个函数是有上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上确界.例如,函数y=﹣(x﹣3)2+2是有上界函数,其上确界是2.(1)函数①y=x2+2x+1和②y=2x﹣3(x≤5)中是有上界函数的为(只填序号即可),其上确界为;(2)若反比例函数y=(a≤x≤b,a>0)的上确界是b+1,且该函数的最小值为2,求a、b的值;(3)如果函数y=﹣x2+2ax+2(﹣1≤x≤3)是以6为上确界的有上界函数,求实数a的值.19.(2022•亭湖区校级一模)已知抛物线y=ax2﹣(3a﹣1)x﹣2(a为常数且a≠0)与y 轴交于点A.(1)点A的坐标为;对称轴为(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无论a取何值,抛物线都过定点B(与点A不重合),则点B的坐标为;(3)若a<0,且自变量x满足﹣1≤x≤3时,图象最高点的纵坐标为2,求抛物线的表达式;(4)将点A与点B之间的函数图象记作图象M(包含点A、B),若将M在直线y=﹣2下方的部分保持不变,上方的部分沿直线y=﹣2进行翻折,可以得到新的函数图象M1,若图象M1上仅存在两个点到直线y=﹣6的距离为2,求a的值.20.(2022•义安区模拟)已知抛物线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O.(1)求抛物线解析式.(2)若B,C是抛物线上两动点,直线BC:y=kx+b恒过点(0,1),设直线OB为y=k1x,直线OC为y=k2x.①若B、C两点关于y轴对称,求k1k2的值.②求证:无论k为何值,k1k2为定值.【例1】(2022•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1,m),(3,n)在抛物线y=ax2+bx+c (a>0)上,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t.(1)当c=2,m=n时,求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坐标及t的值;(2)点(x0,m)(x0≠1)在抛物线上.若m<n<c,求t的取值范围及x0的取值范围.【分析】(1)将点(1,m),(3,n)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再根据m=n得出b=﹣4a,再求对称轴即可;(2)再根据m<n<c,可确定出对称轴的取值范围,进而可确定x0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将点(1,m),(3,n)代入抛物线解析式,∴,∵m=n,∴a+b+c=9a+3b+c,整理得,b=﹣4a,∴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t=2,∵c=2,∴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坐标为(0,2).(2)∵m<n<c,∴a+b+c<9a+3b+c<c,解得﹣4a<b<﹣3a,∴3a<﹣b<4a,∴<﹣<,即<t<2.当t=时,x0=2;当t=2时,x0=3.∴x0的取值范围2<x0<3.【例2】(2022•绍兴)已知函数y=﹣x2+bx+c(b,c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0,﹣3),(﹣6,﹣3).(1)求b,c的值.(2)当﹣4≤x≤0时,求y的最大值.(3)当m≤x≤0时,若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2,求m的值.【分析】(1)将图象经过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解答即可;(2)根据x的取值范围,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判定y 的最大值即可;(3)根据对称轴为x=﹣3,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类讨论得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1)把(0,﹣3),(﹣6,﹣3)代入y=﹣x2+bx+c,得b=﹣6,c=﹣3.(2)∵y=﹣x2﹣6x﹣3=﹣(x+3)2+6,又∵﹣4≤x≤0,∴当x=﹣3时,y有最大值为6.(3)①当﹣3<m≤0时,当x=0时,y有最小值为﹣3,当x=m时,y有最大值为﹣m2﹣6m﹣3,∴﹣m2﹣6m﹣3+(﹣3)=2,∴m=﹣2或m=﹣4(舍去).②当m≤﹣3时,当x=﹣3时y有最大值为6,∵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2,∴y最小值为﹣4,∴﹣(m+3)2+6=﹣4,∴m=或m=(舍去).综上所述,m=﹣2或.【例3】(2022•青岛)已知二次函数y=x2+mx+m2﹣3(m为常数,m>0)的图象经过点P (2,4).(1)求m的值;(2)判断二次函数y=x2+mx+m2﹣3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并说明理由.【分析】(1)将(2,4)代入解析式求解.(2)由判别式Δ的符号可判断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解答】解:(1)将(2,4)代入y=x2+mx+m2﹣3得4=4+2m+m2﹣3,解得m1=1,m2=﹣3,又∵m>0,∴m=1.(2)∵m=1,∴y=x2+x﹣2,∵Δ=b2﹣4ac=12+8=9>0,∴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例4】(2022•杭州)设二次函数y1=2x2+bx+c(b,c是常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1)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2,0),求函数y1的表达式及其图象的对称轴.(2)若函数y1的表达式可以写成y1=2(x﹣h)2﹣2(h是常数)的形式,求b+c的最小值.(3)设一次函数y2=x﹣m(m是常数),若函数y1的表达式还可以写成y1=2(x﹣m)(x ﹣m﹣2)的形式,当函数y=y1﹣y2的图象经过点(x0,0)时,求x0﹣m的值.【分析】(1)根据A、B两点的坐标特征,可设函数y1的表达式为y1=2(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2)把函数y1=2(x﹣h)2﹣2,化成一般式,求出对应的b、c的值,再根据b+c式子的特点求出其最小值;(3)把y1,y2代入y=y1﹣y2求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再根据其图象过点(x0,0),把(x0,0)代入其表达式,形成关于x0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二次函数y1=2x2+bx+c过点A(1,0)、B(2,0),∴y1=2(x﹣1)(x﹣2),即y1=2x2﹣6x+4.∴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把y1=2(x﹣h)2﹣2化成一般式得,y1=2x2﹣4hx+2h2﹣2.∴b=﹣4h,c=2h2﹣2.∴b+c=2h2﹣4h﹣2=2(h﹣1)2﹣4.把b+c的值看作是h的二次函数,则该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有最小值,∴当h=1时,b+c的最小值是﹣4.(3)由题意得,y=y1﹣y2=2(x﹣m)(x﹣m﹣2)﹣(x﹣m)=(x﹣m)[2(x﹣m)﹣5].∵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x0,0),∴(x0﹣m)[2(x0﹣m)﹣5]=0.∴x0﹣m=0,或2(x0﹣m)﹣5=0.即x0﹣m=0或x0﹣m=.【例5】(2022•安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则称点P为和谐点.例如:点(1,1),(,),(﹣,﹣),……都是和谐点.(1)判断函数y=2x+1的图象上是否存在和谐点,若存在,求出其和谐点的坐标;(2)若二次函数y=ax2+6x+c(a≠0)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一个和谐点(,).①求a,c的值;②若1≤x≤m时,函数y=ax2+6x+c+(a≠0)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1)设函数y=2x+1的和谐点为(x,x),可得2x+1=x,求解即可;(2)将点(,)代入y=ax2+6x+c,再由ax2+6x+c=x有且只有一个根,Δ=25﹣4ac =0,两个方程联立即可求a、c的值;②由①可知y=﹣x2+6x﹣6=﹣(x﹣3)2+3,当x=1时,y=﹣1,当x=3时,y=3,当x=5时,y=﹣1,则3≤m≤5时满足题意.【解答】解:(1)存在和谐点,理由如下,设函数y=2x+1的和谐点为(x,x),∴2x+1=x,解得x=﹣1,∴和谐点为(﹣1,﹣1);(2)①∵点(,)是二次函数y=ax2+6x+c(a≠0)的和谐点,∴=a+15+c,∴c=﹣a﹣,∵二次函数y=ax2+6x+c(a≠0)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一个和谐点,∴ax2+6x+c=x有且只有一个根,∴Δ=25﹣4ac=0,∴a=﹣1,c=﹣;②由①可知y=﹣x2+6x﹣6=﹣(x﹣3)2+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3,当x=1时,y=﹣1,当x=3时,y=3,当x=5时,y=﹣1,∵函数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当3≤m≤5时,函数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一.解答题(共20题)1.(2022•瑞安市校级三模)已知抛物线y=ax2﹣2ax﹣2+a2(a≠0).(1)求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若该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求a的值;(2)设点P(m,y1),Q(4,y2)在抛物线上,若y1<y2,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解析式化成顶点式,根据顶点式求得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根据顶点在x轴上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求得a的值;(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分两种情况即可求出m的范围.【解答】解:(1)∵抛物线y=ax2﹣2ax﹣2+a2=a(x﹣1)2+a2﹣a﹣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若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则a2﹣a﹣2=0,∴a=2或﹣1.(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则Q(4,y2)关于直线x=1对称点的坐标为(﹣2,y2),∴当a>0时,若y1<y2,m的取值范围为:﹣2<m<4;当a<0时,若y1<y2,m的取值范围为:m<﹣2或m>4.2.(2022•西城区校级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x1,y1)、点B(x2,y2)为抛物线y=ax2﹣2ax+a(a≠0)上的两点.(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当﹣2<x1<﹣1且1<x2<2时,试判断y1与y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当t<x1<t+1且t+2<x2<t+3时,存在y1=y2,求t的取值范围.【分析】(1)先化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1)2+1,依此可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利用二次函数性质即可求得答案;(3)利用二次函数性质存在A到对称轴的距离与B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解答】解:(1)y=ax2﹣2ax+a=a(x﹣1)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2)∵﹣2<x1<﹣1,1<x2<2,∴1﹣x1>1﹣x2,∴A离对称轴越远,若a>0,开口向上,则y1>y2,若a<0,开口向下,则y1<y2,(3)∵t<x1<t+1,t+2<x2<t+3,存在y1=y2,则t+1<1且t+2>1,∴t<0且t>1,∴存在1﹣x1=x2﹣1,即存在A到对称轴的距离与B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1﹣t>t+2﹣1且1﹣(t+1)<t+3﹣1,∴﹣1<t<0.3.(2022•新野县三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4ax+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2)若当x满足1≤x≤5时,y的最小值为﹣6,求此时y的最大值.【分析】(1)由对称轴方程,将对应系数代入可得,令抛物线解析式中的x=0,求得y,答案可得;(2)利用当x满足1≤x≤5时,y的最小值为﹣6,可求得a的值,再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可确定y的最大值.【解答】解:(1)∵抛物线y=ax2﹣4ax+2的对称轴为直线x=﹣=2.令x=0,则y=2.∴抛物线y=ax2﹣4ax+2与y轴的交点为(0,2).故答案为:x=2;(0,2).(2)∵抛物线y=ax2﹣4ax+2的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在1≤x≤5范围内,∵当x满足1≤x≤5时,y的最小值为﹣6,∴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x=5时y有最小值﹣6,∴25a﹣20a+2=﹣6,解得a=﹣,∴抛物线为y=﹣x2+x+2当x=2时,y=﹣×22+×2+2=,∴此时y的最大值为.当a>0,抛物线开口向上,x=2时y有最小值﹣6,∴4a﹣8a+2=﹣6,解得a=2,∴抛物线为y=2x2﹣8x+2,当x=5时,y=2×25﹣8×5+2=12,∴此时y的最大值12.综上,y的最大值为12.4.(2022•萧山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y=ax2+(a﹣1)x﹣1.(1)若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求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2)若(x1,y1),(x1,y2)为此函数图象上两个不同点,当x1+x2=﹣2时,恒有y1=y2,试求此函数的最值.(3)当a<0且a≠﹣1时,判断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所在象限,并说明理由.【分析】(1)直接将点(1,2)代入即可求得a的值,然后根据顶点公式求得即可;(2)利用题意,﹣===﹣1求解a,然后把解析式化成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利用顶点公式求得x=﹣=﹣+,y==﹣,由a<0且a≠﹣1即可判断x<0,y>0,即可得到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第二象限.【解答】解:(1)∵函数图象过点(1,2),∴将点代入y=ax2+(a﹣1)x﹣1,解得a=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x﹣1,∴x=﹣=﹣,∴y=2×﹣﹣1=﹣,∴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函数y=ax2+(a﹣1)x﹣1的对称轴是直线x=﹣,∵(x1,y1),(x2,y2)为此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不同点,且x1+x2=﹣2,则y1=y2,∴﹣===﹣1,∴a=﹣1,∴y=﹣x2﹣2x﹣1=﹣(x+1)2≤0,∴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0;(3)∵y=ax2+(a﹣1)x﹣1,∴由顶点公式得:x=﹣=﹣+,y==﹣,∵a<0且a≠﹣1,∴x<0,y>0,∴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第二象限.5.(2022•盈江县模拟)抛物线C1:y=x2+bx+c的对称轴为x=1,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3.(1)求b,c的值;(2)抛物线C2:y=﹣x2+mx+n经过抛物线C1的顶点P.①求证:抛物线C2的顶点Q也在抛物线C1上;②若m=8,点E是在点P和点Q之间抛物线C1上的一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C2于点F,求EF长度的最大值.【分析】(1)根据对称轴公式x=﹣,即可求出b的值,由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3即可求得c的值;(2)①由(1)可得抛物线C1的解析式,从而可得抛物线C1的顶点P的坐标,由抛物线C2经过抛物线C1的顶点可得n=﹣m﹣3,从而可得抛物线C2为:y=﹣x2+mx﹣m﹣3,根据对称轴公式x=﹣,即可求出顶点Q的坐标,再将点Q的横坐标代入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中,即可证明;②先分别求出点P和点Q的横坐标,由①可得n=﹣11,设点E横坐标为x,由点E在抛物线C1上可表示出纵坐标,由题可知点F与点E横坐标相同,代入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中可得点F纵坐标,即可求解.【解答】(1)解:∵抛物线C1:y=x2+bx+c对称轴为x=1,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3,∴x=﹣=1,c=﹣3,∴b=﹣2;(2)①证明:∵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y=x2﹣2x﹣3,∴顶点P的坐标为:(1,﹣4),∵抛物线C2经过抛物线C1的顶点,∴﹣4=﹣12+m+n,∴n=﹣m﹣3,∴抛物线C2为:y=﹣x2+mx﹣m﹣3,∴对称轴为:直线x=﹣=,将x=代入y=﹣x2+mx﹣m﹣3,得:y=﹣m﹣3,∴点Q坐标为:(,﹣m﹣3),将x=代入y=x2﹣2x﹣3,得:y=﹣m﹣3,∴点Q也在抛物线C1上;②解:由①知n=﹣m﹣3,∵m=8,∴n=﹣11,∴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y=﹣x2+8x﹣11,对称轴为:直线x==4,设点E横坐标为x,∵点E是在点P和点Q之间抛物线C1上的一点,∴点E坐标为(x,x2﹣2x﹣3),1<x<4,∵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C2于点F,∴点F横坐标为x,∴点F坐标为(x,﹣x2+8x﹣11),∴EF=﹣x2+8x﹣11﹣(x2﹣2x﹣3)=﹣x2+8x﹣11﹣x2+2x+3=﹣2x2+10x﹣8=﹣2(x2﹣5x+4)=﹣2(x2﹣5x+)+=﹣2(x﹣)2+,∴当x=时,EF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EF长度的最大值为.6.(2022•沂水县二模)抛物线y=ax2+bx经过点A(﹣4,0),B(1,5);点P(2,c),Q (x0,y0)是抛物线上的点.(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若x0>﹣6,比较c、y0的大小;(3)若直线y=m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M、N两点不重合),当MN≤5时,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即可求得顶点坐标;(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3)设M、N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则x1、x2是方程x2+4x=m的两个根,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1+x2=﹣4,x1x2=﹣m,由MN≤5,则(x1﹣x2)2≤25,所以(x1+x2)2﹣4x1x2≤25,即16+4m≤25,解得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ax2+bx经过点A(﹣4,0),B(1,5),∴,解得,∴抛物线为y=x2+4x,∵y=x2+4x=(x+2)2﹣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2)∵抛物线为y=x2+4x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且开口向上,∴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点P(2,c)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6,c),∵x0>﹣6,∴当﹣6<x0<2时,则c>y0;当x0≥2时,则c≤y0;(3)设M、N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直线y=m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M、N两点不重合),∴x1、x2是方程x2+4x=m的两个根,∴x1+x2=﹣4,x1x2=﹣m,∵MN≤5,∴(x1﹣x2)2≤25,∴(x1+x2)2﹣4x1x2≤25,即16+4m≤25,解得m≤,∵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函数的最小值为﹣4,∴﹣4<m≤.7.(2022•姜堰区二模)设一次函数y1=2x+m+n和二次函数y2=x(2x+m)+n.(1)求证:y1,y2的图象必有交点;(2)若m>0,y1,y2的图象交于点A(x1,a)、B(x2,b),其中x1<x2,设C(x3,b)为y2图象上一点,且x3≠x2,求x3﹣x1的值;(3)在(2)的条件下,如果存在点D(x1+2,c)在y2的图象上,且a>c,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1)证明y1=y2时,方程2x+m+n=x(2x+m)+n有解,进而转化证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非负便可;(2)由y1=y2,求出x1与x2,进而求得b,由b的值,求得x3的值,进而得x3﹣x1的值;(3)把点A(x1,a)、点D(x1+2,c)代入y2=x(2x+m)+n,根据a>c得x1(2x1+m)+n﹣2(x1+2)2﹣m(x1+2)﹣n>0,化简得4x1+4+m<0,由(2)得x1=﹣,代入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当y1=y2时,得2x+m+n=x(2x+m)+n,化简为:2x2+(m﹣2)x﹣m=0,△=(m﹣2)2+8m=(m+2)2≥0,∴方程2x+m+n=x(2x+m)+n有解,∴y1,y2的图象必有交点;(2)解:当y1=y2时,2x+m+n=x(2x+m)+n,化简为:2x2+(m﹣2)x﹣m=0,(2x+m)(x﹣1)=0,∵m>0,x1<x2,∴x1=﹣,x2=1,∴b=2+m+n,当y=2+m+n时,y2=x(2x+m)+n=2+m+n,化简为:2x2+mx﹣m﹣2=0,2x2﹣2+mx﹣m=0,2(x+1)(x﹣1)+m(x﹣1)=0,(2x+m+2)(x﹣1)=0,解得,x=1(等于x2),或x=,∴x3=,∴x3﹣x1=﹣(﹣)=﹣1;(3)解:∵点D(x1+2,c)在y2的图象上,∴c=(x1+2)[2(x1+2)+m]+n=2(x1+2)2+m(x1+2)+n.∵点A(x1,a)在y2的图象上,∴a=x1(2x1+m)+n.∵a>c,∴a﹣c>0,∴x1(2x1+m)+n﹣2(x1+2)2﹣m(x1+2)﹣n>0,化简得4x1+4+m<0,由(2)得x1=﹣,∴4×(﹣)+4+m<0,﹣2m+4+m<0,﹣m+4<0,m>4,∴m的取值范围为m>4.8.(2022•西城区校级模拟)已知抛物线y=x2﹣4mx+4m2﹣1.(1)求此抛物线的顶点的坐标;(2)若直线y=n与该抛物线交于点A、B,且AB=4,求n的值;(3)若这条抛物线经过点P(2m+1,y1),Q(2m﹣t,y2),且y1<y2,求t的取值范围.【分析】(1)将二次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求解.(2)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AB=4可得点A,B坐标,进而求解.(3)由点P坐标及抛物线对称轴可得点P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P'坐标,由抛物线开口向下可求解.【解答】解:(1)∵y=x2﹣4mx+4m2﹣1=(x﹣2m)2﹣1,∴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m,﹣1).(2)∵点A,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AB=4,对称轴为直线x=2m,∴抛物线经过(2m+2,n),(2m﹣2,n),将(2m+2,n)代入y=(x﹣2m)2﹣1得n=22﹣1=3.(3)点P(2m+1,y1)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P'坐标为(2m﹣1,y1),∵抛物线开口向上,∴当2m﹣t>2m+1或2m﹣t<2m﹣1时,且y1<y2,解得t<﹣1或t>1.9.(2022•黄岩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1=ax2+bx+3与直线y2=x+1.(1)当抛物线y1=ax2+bx+3与直线y2=x+1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2时.①求抛物线解析式;②直接写出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2)设y=y1﹣y2,当x=m时y=M,x=n时y=N,当m+n=1(m≠n)时,M=N.求证:a+b=1.【分析】(1)①由交点横坐标及直线解析式可得交点坐标,然后通过待定系数法求解.②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及交点横坐标求解.(2)由y=y1﹣y2,M=N可得m,n为方程ax2+(b﹣1)x+2=0的两个根,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证明.【解答】解:(1)①将x=﹣1和x=2分别代入y2=x+1得y2=0,y2=3,∴抛物线经过(﹣1,0),(2,3),∴,解得,∴y1=﹣x2+2x+3.②∵抛物线y1=﹣x2+2x+3开口向下,抛物线与直线交点坐标为(﹣1,0),(2,3),∴﹣1<x<2时,y1>y2.(2)∵y=y1﹣y2=ax2+bx+3﹣(x+1)=ax2+(b﹣1)x+2,∴x=m时,M=am2+(b﹣1)m+2,x=n时,N=an2+(b﹣1)n+2,∴m,n为方程ax2+(b﹣1)x+2=0的两个根,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m+n=﹣=1,∴b﹣1=﹣a,∴a+b=1.10.(2022•路桥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y=x2﹣(m+2)x+m(m是常数).(1)求证:不论m取何值,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交点;(2)若点A(2m+1,7)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抛物线y=x2﹣(m+2)x+m与直线y=x+t(t是常数)在第四象限内有两个交点,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分析】(1)由Δ=b2﹣4ac>0证明.(2)将点A坐标代入解析式求解.(3)分类讨论,通过数形结合求解.【解答】解:(1)令x2﹣(m+2)x+m=0,则Δ=(m+2)2﹣4m=m2+4>0,∴方程x2﹣(m+2)x+m=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交点.(2)将(2m+1,7)代入y=x2﹣(m+2)x+m得7=(2m+1)2﹣(m+2)(2m+1)+m,解得m=2或m=﹣2,当m=2时,y=x2﹣4x+2,当m=﹣2时,y=x2﹣2.(3)①当m=2时,y=x2﹣4x+2,令x2﹣4x+2=0,解得x1=2+,x2=2﹣,∴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为(2+,0),(2﹣,0),如图,当直线y=x+t经过(2+,0)时,2++t=0,解得t=﹣2﹣,当直线y=x+t与抛物线y=x2﹣4x+2只有1个公共点时,令x2﹣4x+2=x+t,整理得x2﹣5x+2﹣t=0,则Δ=52﹣4(2﹣t)=17+4t=0,解得t=﹣,∴﹣<t<﹣2﹣满足题意.②同理,当m=﹣2时,y=x2﹣2,将x=0代入y=x2﹣2得y=﹣2,∴抛物线经过(0,﹣2),将(0,﹣2)代入y=x+t得t=﹣2,令x2﹣2=x+t,由Δ=1﹣4(﹣2﹣t)=0可得t=﹣,∴﹣<t<﹣2满足题意.综上所述,﹣<t<﹣2﹣或﹣<t<﹣2.11.(2022•安徽模拟)已知:抛物线y=x2﹣2mx+m2﹣2与直线x=﹣2交于点P.(1)若抛物线经过(﹣1,﹣2)时,求抛物线解析式;(2)设P点的纵坐标为y p,当y p取最小值时,抛物线上有两点(x1,y1),(x2,y2),且x1<x2≤﹣2,比较y1与y2的大小;(3)若线段AB两端点坐标分别是A(0,2),B(2,2),当抛物线与线段AB有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分析】(1)将(﹣1,﹣2)代入解析式求解.(2)将x=﹣2代入解析式求出点P纵坐标,通过配方可得y p取最小值时m的值,再将二次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求解.(3)分别将点A,B坐标代入解析式求解.【解答】解:(1)将(﹣1,﹣2)代入y=x2﹣2mx+m2﹣2得﹣2=1+2m+m2﹣2,解得m=﹣1,∴y=x2+2x﹣1.(2)将x=﹣2代入y=x2﹣2mx+m2﹣2得y P=m2+4m+2=(m+2)2﹣2,∴m=﹣2时,y p取最小值,∴y=x2+4x+2=(x+2)2﹣2,∴x<﹣2时,y随x增大而减小,∵x1<x2≤﹣2,∴y1>y2.(3)∵y=x2﹣2mx+m2﹣2=(x﹣m)2﹣2,∴抛物线顶点坐标为(m,﹣2),∴抛物线随m值的变化而左右平移,将(0,2)代入y=x2﹣2mx+m2﹣2得m2﹣2=2,解得m=2或m=﹣2,将(2,2)代入y=x2﹣2mx+m2﹣2得2=4﹣4m+m2﹣2,解得m=0或m=4,∴﹣2≤m≤0时,抛物线对称轴在点A左侧,抛物线与线段AB有交点,2≤m≤4时,抛物线对称轴在点A右侧,抛物线与线段AB有交点.∴﹣2≤m≤0或2≤m≤4.12.(2022•富阳区一模)已知抛物线y=a(x﹣1)(x﹣).(1)若抛物线过点(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该抛物线上任意不同两点M(x1,y1)、N(x2,y2)都满足:当x1<x2<0时,(x1﹣x2)(y1﹣y2)>0;当0<x1<x2时,(x1﹣x2)(y1﹣y2)<0,试判断点(2,﹣9)在不在此抛物线上;(3)抛物线上有两点E(0,n)、F(b,m),当b≤﹣2时,m≤n恒成立,试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1)将(2,1)代入函数解析式求解.(2)由当x1<x2<0时,(x1﹣x2)(y1﹣y2)>0;当0<x1<x2时,(x1﹣x2)(y1﹣y2)<0,可得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从而可得a的值,然后将x=2代入解析式判断.(3)由b≤﹣2时,m≤n恒成立,可得抛物线开口向下,求出点E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坐标,列不等式求解.【解答】解:(1)将(2,1)代入y=a(x﹣1)(x﹣)得1=a(2﹣),解得a=2,∴y=2(x﹣1)(x﹣).(2)∵y=a(x﹣1)(x﹣),∴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为(1,0),(,0),∴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x1<x2<0时,(x1﹣x2)(y1﹣y2)>0,0<x1<x2时,(x1﹣x2)(y1﹣y2)<0,∴抛物线对称轴为值x=0,即1+=0,解得a=﹣3,∴y=﹣3(x﹣1)(x+1),将x=2代入y=﹣3(x﹣1)(x+1)得y=﹣9,∴点(2,﹣9)在抛物线上.(3)∵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点E(0,n)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E'(1+,n),∵当b≤﹣2时,m≤n恒成立,∴抛物线开口向下,即a<0,且﹣2≤1+,解得a≤﹣1.13.(2022•河东区二模)已知抛物线y=a(x+3)(x﹣4)与y轴交于点A(0,﹣2).(Ⅰ)求抛物线y=a(x+3)(x﹣4)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Ⅱ)设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的交点为点B,点P为x轴上一动点,点D满足∠DPA=90°,PD=PA.(i)若点D在抛物线上,求点D的坐标;(ii)点E(2,﹣)在抛物线上,连接PE,当PE平分∠APD时,求出点P的坐标.【分析】(Ⅰ)将点A(0,﹣2)代入y=a(x+3)(x﹣4),即可求解;(Ⅱ)(i)设P(t,0),分两种情况讨论:当D点在点P右侧时,过点D作DN⊥x轴交于点N,通过证明△PND≌△AOP(AAS),可得D(t+2,﹣t),再将D点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t的值,从而求出D的坐标;当点D在点P的左侧时,同理可得D(t﹣2,t),再将D点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t的值,即可求解;(ii)分两种情况讨论:当D点在x轴下方时,当PE∥y轴时,∠OAP=45°,P(2,0);当D点在x轴上方时,过A点作AG⊥PA交PE于点G,过G点作FG⊥x轴,交于点F,可证明△GAF≌△APO(AAS),从而得到GF=2,则E点与G点重合,OP=AF=OA﹣OF=2﹣=,求出P(﹣,0).【解答】解:(Ⅰ)将点A(0,﹣2)代入y=a(x+3)(x﹣4),得﹣12a=﹣2,∴a=,∴y=(x+3)(x﹣4)=x2﹣x﹣2,∵y=x2﹣x﹣2=(x﹣)2﹣,∴顶点为(,﹣);(Ⅱ)(i)令a(x+3)(x﹣4)=0,解得x=4或x=﹣3,∴B(4,0),设P(t,0),如图1,当D点在点P右侧时,过点D作DN⊥x轴交于点N,∵∠APD=90°,∴∠OPA+∠NPD=90°,∠OPA+∠OAP=90°,∴∠NPD=∠OAP,∴△PND≌△AOP(AAS),∴OP=ND,AO=PN,∴D(t+2,﹣t),∴(t+5)(t﹣2)=﹣t,解得t=1或t=﹣10,∴D(3,﹣1)或(﹣8,10);当点D在点P的左侧时,同理可得D(t﹣2,t),∴t=(t﹣2+3)(t﹣2﹣4),解得t=,∴D(,)或(,);综上所述:D点坐标为(3,﹣1)或(﹣8,10)或(,)或(,);(ii)如图2,当D点在x轴下方时,∵PE平分∠APD,∴∠APE=∠EPD,∵∠APD=90°,∴∠APE=45°,当PE∥y轴时,∠OAP=45°,∴P(2,0);如图3,当D点在x轴上方时,过A点作AG⊥PA交PE于点G,过G点作FG⊥x轴,交于点F,∵∠PAF+∠FAG=90°,∠FAG+∠FGA=90°,∴∠PAF=∠FGA,∵PE平分∠APD,∠APD=90°,∴∠APE=∠EPD=45°=∠AGP,∵AP=AG,∴△GAF≌△APO(AAS),∴AF=OP,FG=OA,∵OA=2,∴GF=2,∵E(2,﹣),∴E点与G点重合,∴OP=AF=OA﹣OF=2﹣=,∴P(﹣,0);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2,0)或(﹣,0).14.(2022•长春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bx+c(b、c是常数)经过点(0,﹣1)和(2,7),点A在这个抛物线上,设点A的横坐标为m.(1)求此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顶点C的坐标.(2)点B在这个抛物线上(点B在点A的左侧),点B的横坐标为﹣1﹣2m.①当△ABC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OABC的面积.②将此抛物线A、B两点之间的部分(包括A、B两点)记为图象G,当顶点C在图象G 上,记图象G最高点的纵坐标与最低点的纵坐标的差为h,求h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设点D的坐标为(m,2﹣m),点E的坐标为(1﹣m,2﹣m),点F在坐标平面内,以A、D、E、F为顶点构造矩形,当此抛物线与矩形有3个交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再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即可求解;(2)①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三点坐标,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②按第一种情况:当点A是最高点,可得m>1或m<﹣,第二种情况:当点B是最高点,得m的取值范围,再计算纵坐标的差h即可解答;(3)分情况讨论:①当m<﹣1时,②当﹣1≤m≤1时时,③当1<m<2时,④当2<m<3时,⑤当m=3,⑥当3≤m<4时,⑦当m=4时,⑧当m>4时,分别画出图形求解即可.【解答】解:(1)把(0,﹣1)和(2,7)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x2+2x﹣1,∵y=x2+2x﹣1=(x+1)2﹣2,∴顶点C的坐标为(﹣1,﹣2);(2)①当x=﹣1﹣2m时,y=(﹣1﹣2m+1)2﹣2=4m2﹣2,∴B(﹣1﹣2m,4m2﹣2).当△ABC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则AC=BC,又∵点C在抛物线对称轴x=﹣1上,∴点A、点B关于直线x=﹣1对称,∴A(2m﹣1,4m2﹣2),∵点A的横坐标为m,∴2m﹣1=m,解得:m=1,∴A(1,2),B(﹣3,2),∵由(1)得,C(﹣1,﹣2),=[1﹣(﹣3)]×[2﹣(﹣2)]=8;∴S△ABC②∵A(m,(m+1)2﹣2),B(﹣1﹣2m,4m2﹣2).∴当点A是最高点,即m>1或m<﹣时,则h=(m+1)2﹣2﹣(﹣2)=(m+1)2;当点B是最高点,即0≤m<1时,则h=4m2﹣2﹣(﹣2)=4m2,综上,h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h=(m+1)2(m>1或m<﹣)或h=4m2(0≤m<1);(3)①当m<﹣1时,则2﹣m>3,1﹣m>2,如图:。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四个不等式都是正确的:;;;.请你观察这四个不等式:(1)猜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用字母表示);(2)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2)证明详见解析.【解析】(1)观察所给的四个不等式,左边第一、第二个括号均为两个数的平方和,然后乘积,而右边恰是左边两个括号中的第一个数相乘加上第二个数相乘之后再平方,进而得到一般性的结论;(2)应用分析法,将要证明的不等式展开消去相同的项,最后得到一个完全平方,命题即可得以证明.试题解析:(1)一般性的结论:(4分(没写范围扣1分)(2)证明:要证只要证只要证只要证∵,∴显然成立∴原命题得证.【考点】1.归纳推理;2.分析法.2.已知通过观察上述不等式的规律,则关于正数满足的不等式是 .【答案】【解析】观察已知式子可知不等式右边根号下面前面一个数都是2,后面一个是前两个的和。

【考点】推理与证明.3.因为无理数是无限小数,而是无理数,所以是无限小数.属于哪种推理()A.合情推理B.类比推理C.演绎推理D.归纳推理【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无理数是无限小数这是大前提,而是无理数是小前提,则可知结论为是无限小数,可知结论为C.【考点】演绎推理点评:主要是考查了演绎推理的概念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4.正三角形的中心与三个顶点连线所成的三个张角相等,其余弦值为,类似地正四面体的中心与四个顶点连线所成的四个张角也相等,其余弦值为( )。

A.B.C.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正三角形的中心与三个顶点连线所成的三个张角相等,其余弦值为,利用余弦定理,那么可知正四面体的中心与四个顶点连线所成的四个张角也相等,其余弦值为,故可知结论为D.【考点】类比推理点评:主要是考查了类比推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你,那么”时,假设的内容是A.B.C.且D.或【答案】D【解析】反证法是一种论证方式,他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推理试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推理试题大全及答案解析

推理试题大全及答案解析1. 逻辑推理题问题:如果所有的猫都怕水,而有些动物不怕水,那么以下哪项陈述是正确的?A. 所有的猫都怕水。

B. 有些猫不怕水。

C. 有些动物是猫。

D. 没有动物是猫。

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所有的猫都怕水”,我们可以确定A 项是正确的。

B项与题目条件相矛盾,C项和D项无法从题目条件中直接推断出来。

2. 数字推理题问题:找出下列数列的规律,并填写下一个数字:2, 4, 8, 16, 32, ?答案:64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等比数列,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两倍。

3. 空间推理题问题: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贴有红、蓝、绿、黄、黑、白六种颜色的纸。

已知红色对面是蓝色,绿色对面是黄色,那么黑色对面是什么颜色?答案:白色解析:根据题目条件,红色对面是蓝色,绿色对面是黄色,那么剩下的黑色和白色只能是对面。

因此,黑色对面是白色。

4. 语言推理题问题:如果“所有的鸟都会飞”为真,那么以下哪项陈述一定为真?A. 有些鸟不会飞。

B. 有些动物会飞。

C. 企鹅是鸟,但不会飞。

D. 鸵鸟是鸟,但不会飞。

答案:B解析:由于“所有的鸟都会飞”为真,那么至少存在一些动物(即鸟)会飞,所以B项一定为真。

A项与题目条件相矛盾,C 项和D项虽然可能是真的,但不是一定为真的陈述。

5. 逻辑推理题问题:在一次聚会中,A、B、C、D四人分别坐在一张桌子的四个角上。

已知A坐在B的左边,C坐在D的对面。

那么,谁坐在A的对面?答案:D解析:由于A坐在B的左边,那么B坐在A的右边。

又因为C坐在D的对面,所以D坐在C的对面。

因此,D也坐在A的对面。

6. 数字推理题问题:找出下列数列的规律,并填写下一个数字:1, 3, 6, 10, 15, ?答案:21解析:这是一个三角数列,每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加上当前位置的自然数。

例如,1+2=3,3+3=6,6+4=10,以此类推。

7. 空间推理题问题:一个正四面体(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个顶点分别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

推理与证明解答题精选(含答案)

推理与证明解答题精选(含答案)

推理与证明1.(1)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60°.(2)已知试用分析法证明: .2.2.用三段论证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和为.3.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图(1)、(2)、(3)、(4)为她们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n个图形包含f(n)个小正方形.(1) 求出,并猜测的表达式;(2) 求证:+++…+.4.数列的前项和满足.(1)计算的值;(2)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正项数列{an}的首项a1=,函数f(x)=,g(x)=.(1)若正项数列{an}满足an+1=f(an)(n∈N*),证明:{}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正项数列{an}满足an+1≤f(an)(n∈N*),数列{bn}满足bn=,证明:b1+b2+…+bn<1;(3)若正项数列{an}满足an+1=g(an),求证:|an+1-an|≤·()n-16.命题“若,,,则.”可以如下证明:构造函数,则,因为对一切,恒有,所以,故得.试解决下列问题:(1)若,,,,求证;(2)试将上述命题推广到n个实数,并证明你的结论.7.已知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8.已知,且求证: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9. (本小题满分12分)若数列的通项公式,记.(Ⅰ)计算的值;(Ⅱ)由(Ⅰ)猜想,并证明.10.已知.经计算得,,,,,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1)试写出这个一般性的结论;(2)请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一般性的结论;(3)对任一给定的正整数,试问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请给出符合条件的正整数的一个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定义:.(1)若,当时比较与的大小关系.(2)若对任意的,都有使得,用反证法证明:.12.真命题:若,则.(1)用“综合法”证之(2)用“反证法”证之13.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并且满足,(n∈N*). (Ⅰ)求,,;(Ⅱ)猜想{}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Ⅲ)设,,且,证明:≤.14.数列{x n}由下列条件确定:.(Ⅰ)证明:对n≥2,总有x n≥;(Ⅱ)证明:对n≥2,总有x n≥.15.设函数(Ⅰ)证明其中为k为整数(Ⅱ)设为的一个极值点,证明(Ⅲ)设在(0,+∞)内的全部极值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证明:16.已知数列{a n}中,S n是它的前n项和,并且S n+1=4a n+2(n=1,2,…),a1=1.(1)设b n=a n+1-2a n(n=1,2,…),求证:数列{b n}是等比数列;(2)设c n=(n=1,2,…),求证:数列{c n}是等差数列;(3)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17.(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函数.(1)当时,求在最小值;(2)若存在单调递减区间,求的取值范围;(3)求证:().18.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都有:;(1)求;(2)猜想的表达式并证明.19.数列的前项组成集合,从集合中任取个数,其所有可能的个数的乘积的和为(若只取一个数,规定乘积为此数本身),记.例如:当时,,,;当时,,,.(Ⅰ)求;(Ⅱ)猜想,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0..数列满足:,且(1)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设,为数列的前项和,证明.21.已知C为正实数,数列由,确定.(Ⅰ)对于一切的,证明:;(Ⅱ)若是满足的正实数,且,证明:.22.(本题10分)已知(),(1)当时,求的值;(2)设,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推理与证明(含答案)

推理与证明(含答案)

备考中段试之三《推理与证明》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情推理就是正确的推理 B .合情推理就是归纳推理C .归纳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D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2.推理“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②正方形是矩形;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中的小前提是( )(A)① (B)②(C)③ (D)以上均错3.下列平面图形中与空间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合适的是( ) A .三角形 B .梯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矩形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①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②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③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形式④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有关 A .1 B .2 C .3 D .45.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 ) A .1:2 B. 1:4 C. 1:6 D. 1:86.若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都大于0,小前提是:a R ∈,结论是:20a >,那么这个演绎推理出错在:( ) A .大前提 B .小前提 C .推理过程 D .没有出错7.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了”,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三角形的面积为()c b a r c b a S ,,,21⋅++=为三角形的边长,r 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利用类比推理,可得出四面体的体积为( )A.abc V 31=B.Sh V 31=C.()r S S S S V 432131+++=(4321,,,S S S S 分别为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面积,r 为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 D.)(,)(31为四面体的高h h ac bc ab V ++=9.由①正方形的四个内角相等;②矩形的四个内角相等;③正方形是矩形,根据“三段论”推理得出一个结论,则作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分别为( )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①10.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x)=sin(x 2+1)是正弦函数,因此f(x)=sin(x 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A .结论正确B .大前提不正确C .小前提不正确D .全不正确 11.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 ∠和B ∠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180A B ∠+∠=︒.B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性质.C .某校高二共有10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D .在数列{}n a 中()111111,22n n n a a a n a --⎛⎫==+≥ ⎪⎝⎭,由此归纳出{}n a 的通项公式.12.已知幂函数αx x f =)(是增函数,而1-=x y 是幂函数,所以1-=x y 是增函数,上面推理错误是( )A 、大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B 、小前提错误导致结论错C 、推理的方式错误导致错D 、大前提与小前提都错误导致错13.对于ab b a Rb a 2,,≥+∈+大前提xx x x 121⋅≥+小前提 所以21≥+xx 结论 以上推理过程中的错误为( )A .大前提B .小前提C .结论D .无错误14.正弦函数是奇函数,2()sin(1)f x x =+是正弦函数,因此2()sin(1)f x x =+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A 、小前提不正确B 、大前提不正确C 、结论正确D 、全不正确15.命题:“有些有理数是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分数”结论是错误的,其原因是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C 、推理形式错误D 、以上都不是16.推理“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三角形不是平行四边形;③三角形不是矩形”中的小前提是( )A .①B .②C .③D .①和②1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是无理数”时,假设正确的是( ) A .假设是有理数 B .假设是有理数 C .假设或是有理数 D .假设+是有理数 18.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其结论:“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偶数”正确的反设为( )A .a b c ,,都是奇数B .a b c ,,都是偶数C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D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1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220,0(a b a a +=∈若则、b 全为、b R)”,其反设正确的是( )A. 0a b 、至少有一个为B. 0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C. 0a b 、全不为D. 0a b 、中只有一个为20.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 >b ( )A. B.C.D.21.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只有其中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2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220,0(a b a a +=∈若则、b 全为、b R)”,其反设正确的是( ) A. 0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 B. 0a b 、至少有一个为 C. 0a b 、全不为 D. 0a b 、中只有一个为2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 >b ,那么a 3>b 3"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A 、a 3<b 3B 、a 3<b 3或a 3=b 3C 、a 3<b 3且a 3=b 3D 、a 3>b 325.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结论:“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偶数”正确的反设为( )A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B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C .a ,b ,c 都是奇数D .a ,b ,c 都是偶数2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时,则假设的内容是( ) A 、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是钝角 B 、三角形中有三个内角是钝角 C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钝角 D 、三角形中没有一个内角是钝角2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022=+b a ,则a 、b 全为0(a 、b R ∈)”,其反设正确的A a 、b 至少有一不为0B a 、b 至少有一个为0C a 、b 全部为0D a 、b 中只有一个为0 28.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结论:“自然数a b c ,,都是偶数”,正确的反设为(***) A .a b c ,,都是奇数 B .a b c ,,中至多有一个是奇数 C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奇数 D .a b c ,,中恰有一个是奇数2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b a ,为实数,则方程02=++b ax x 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方程02=++b ax x 没有实根B.方程02=++b ax x 至多有一个实根C.方程02=++b ax x 至多有两个实根D.方程02=++b ax x 恰好有两个实根30.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有有理实数根,那么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A.假设a ,b ,c 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B.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偶数 C.假设a ,b ,c 都是偶数 D.假设a ,b ,c 都不是偶数3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有有理实数根,那么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A.假设a ,b ,c 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B.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偶数 C.假设a ,b ,c 都是偶数 D.假设a ,b ,c 都不是偶数32.在证明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 4θ-sin 4θ=cos2θ”的过程:“cos 4θ-sin 4θ=(cos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2θ”中应用了( ) (A)分析法 (B)综合法(C)分析法和综合法综合使用 (D)间接证法33.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3,则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1”时,“假设”应为A.假设a ,b ,c 至少有一个大于1B.假设a ,b ,c 都大于1C.假设a ,b ,c 至少有两个大于1D.假设a ,b ,c 都不小于13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A 、假设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 B 、假设三个内角都大于60︒C 、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 、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二个大于60︒3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R,|a |+|b |<1,a 2-4b ≥0,那么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时,应假设A .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存在一个小于1B .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1C .方程x 2+ax +b =0没有实数根D .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不小于1 3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 b c 都是正数,则111,,a b c b c a+++三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提出的假设是( ) A .,,a b c 不全是正数 B .111,,a b c b c a+++至少有一个小于2 C .,,a b c 都是负数D .111,,a b c b c a+++都小于2 37.已知a b c ++>0,ab bc ac ++>0,abc >0,用反证法求证a >0, b >0,c>0的假设为A.,,a b c 不全是正数B.a<0,b<0,c<0C.a ≤0,b>0,c>0D.abc<0 38.设()x f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x f 满足:“当()1+≥k k f 成立时,总可推出()21+≥+k k f 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 ) A .若()21<f 成立,则()1110<f 成立B .若()43≥f 成立,则当1≥k 时,均有()1+≥k k f 成立C .若()32<f 成立,则()21≥f 成立D .若()54≥f 成立,则当4≥k 时,均有()1+≥k k f 成立 3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111112()23(2)2n N n n++++<-∈,第二步证明“从k 到1k +”,左端增加的项数是( )(A )1 (B )2 (C )2k (D )84k +4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3+41+2+3+++3=2n n n ()n *∈时,第一步验证=1n 时,左边应取的项是( )A .1 B. 1+2 C.1+2+3 D.1+2+3+4 4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21),nn n n n n n N ++⋅⋅⋅+=⨯⨯⨯⋅⋅⋅⨯-∈ ”时,从“n k =”变到 “1n k =+”时,左边应增乘的因式是 A .21k + B .211k k ++ C . (21)(22)1k k k +++ D . 231k k ++ 4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22*123()2n n n n N +++++=∈时,则当1n k =+时左端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的项是( )A .21k + B .2(1)k +C .42(1)(1)2k k +++ D .222(1)(2)(1)k k k ++++++43.已知一个命题P(k),k=2n(n ∈N),若n =1,2,…,1000时,P(k)成立,且当11000+=n 时它也成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P(k)对k=2013成立B.P(k)对每一个自然数k 成立C.P(k)对每一个正偶数k 成立D.P(k)对某些偶数可能不成立 n*从“k 到k+1”左端需增乘的代数式为( ) A.2(21)k +B.21k+C.211k k ++ D.231k k ++ 4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1n -<n(n∈N *,n>1)时,在证明过程的第二步从n =k 到n =k +1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 ) A .2kB .2k -1C .1-2kD .2k +14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0n n ≥的正整数均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0n 应取( )A. 1B. 3C. 6D. 10 4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2321n n ++++<-(n N *∈,且1)n >时,第一步应证明下述哪个不等式成立( ) A .12< B .1122+< C .111223++< D .1123+< 4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11(,1)1n n a a a an N a a ++-++++=∈≠-,在验证1n =成立时,左边所得的项为 ( )A. 1B. 1+aC. 21a a ++D. 231a a a +++49.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212*++∈≠--=++++N n a a a aa a n n 时,在验证当1=n 时,等式左边为( )A. 1B. a +1C. 21a a ++D. 321a a a +++ 5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321n ,则当n=k+1时左端应在n=k 的基础上增加 ( )A .k 2+1B .(k+1)2C .D .(k 2+1)+(k 2+2)+(k 2+3)+…+(k+1)25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此命题左式为111123421n ++++-,则n=k+1与n=k 时相比,左边应添加( )A.1121k +- B.111122121k k k ++++- C.111112212221k kk k +++++++- D.111221k k ++- 52.对于不等式()*21N n n n n ∈+<+某同学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如下: (1)当1=n 时,11112+<+,不等式成立(2)假设()1,*≥∈=k 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2+<+k k k 那么1+=k n 时,()()1)1(2)2()23(23112222++=+=++++<++=+++k k k k k k k k k不等式成立根据(1)(2)可知,对于一切正整数n 不等式都成立。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试题答案及解析1.观察以下等式:sin230°+cos260°+sin 30°·cos 60°=,sin240°+cos270°+sin 40°·cos 70°=,sin215°+cos245°+sin 15°·cos 45°=.…写出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并给予证明.【答案】sin2α+cos2(α+30°)+ sin α·cos(α+30°)=【解析】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是(表述形式不唯一):sin2α+cos2(α+30°)+ sin α·cos(α+30°)=.证明如下:sin2α+cos2(α+30°)+sin α·cos(α+30°)=sin2α+(cos α·cos 30°-sin α·sin 30°)2+sin α·(cos αcos 30°-sin α·sin 30°)=sin2α+2+sin α ·cos α-sin2α=sin2α+cos2α+sin2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2α=(sin2α+cos2α)=.2.观察下列恒等式:∵∴tanα-=-①∴tan2α-=-②tan4α-=-③由此可知:tan+2tan+4tan-=()A.-2B.-4C.-6D.-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由于观察下列恒等式:∵∴tanα-=-①∴tan2α-=-②tan4α-=-③由此可知:tan+2tan+4tan-=2tan+4tan-= -8tan=-8,故答案为D.【考点】归纳推理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归纳推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初中数学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0,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斜边长度与斜边过相交直角边的长方形边的和的二倍,那么这个锐角的度数是A. 60°B. 30°C. 45°D. 15°2. 若a、b、c为正数,且满足abc=1,则a^2+b^2+c^2的最小值为A. 1B. 2C. 3D. 43. 若函数f(x) = 2x + a与g(x) = ax + 1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实数a 的值为A. 2B. -2C. 1/2D. -1/24. 如果A和B是两个正整数,且A的平方加上B的平方等于2017,那么AB的最大值是A. 2006B. 2932C. 1960D. 28725. 设正整数a与b满足a/b的值是0.4162,且a与b的最大公约数为8,那么a的个位数是A. 2B. 4C. 6D. 8二、填空题1.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一条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则该边上的角度为____度。

2. 已知集合A={1, 2, 3, 4, 5},集合B={3, 4, 5, 6, 7},则集合A∪B的元素个数为____。

3. 设a、b、c为正整数,且满足a+b=c,则c除以7的余数是____。

4. 定义函数f(x) = 2x + b,若f(3)=7,则b的值为____。

5. 设正整数x与y满足x/y = 2/3,且x与y的最大公约数为6,那么y的值为____。

三、解答题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辅助角等于40°和50°,那么直角边之间的比是多少?解析:由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辅助角等于180°-90°=90°,所以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90°-40°-50°=90°。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in40°/a = sin50°/b = sin90°/c,其中a和b分别表示斜边上的两个角的对边的长度,c表示直角边的长度。

专题十二 推理与证明第三十二讲 推理与证明答案

专题十二  推理与证明第三十二讲  推理与证明答案

专题十二 推理与证明第三十二讲 推理与证明答案部分1.B 【解析】解法一 因为ln 1x x -≤(0x >),所以1234123ln()a a a a a a a +++=++1231a a a ++-≤,所以41a -≤,又11a >,所以等比数列的公比0q <.若1q -≤,则212341(1)(10a a a a a q q +++=++)≤, 而12311a a a a ++>≥,所以123ln()0a a a ++>, 与1231234ln()0a a a a a a a ++=+++≤矛盾,所以10q -<<,所以2131(1)0a a a q -=->,2241(1)0a a a q q -=-<,所以13a a >,24a a <,故选B .解法二 因为1xe x +≥,1234123ln()a a a a a a a +++=++,所以123412312341a a a a ea a a a a a a +++=++++++≥,则41a -≤,又11a >,所以等比数列的公比0q <.若1q -≤,则212341(1)(10a a a a a q q +++=++)≤, 而12311a a a a ++>≥,所以123ln()0a a a ++> 与1231234ln()0a a a a a a a ++=+++≤矛盾,所以10q -<<,所以2131(1)0a a a q -=->,2241(1)0a a a q q -=-<,所以13a a >,24a a <,故选B .2.D 【解析】解法一 点(2,1)在直线1x y -=上,4ax y +=表示过定点(0,4),斜率为a-的直线,当0a ≠时,2x ay -=表示过定点(2,0),斜率为1a的直线,不等式2x ay -≤表示的区域包含原点,不等式4ax y +>表示的区域不包含原点.直线4ax y +=与直线2x ay -=互相垂直,显然当直线4ax y +=的斜率0a ->时,不等式4ax y +>表示的区域不包含点(2,1),故排除A ;点(2,1)与点(0,4)连线的斜率为32-,当32a -<-,即32a >时,4ax y +>表示的区域包含点(2,1),此时2x ay -<表示的区域也包含点(2,1),故排除B ;当直线4ax y +=的斜率32a -=-,即32a =时,4ax y +>表示的区域不包含点(2,1),故排除C ,故选D .解法二 若(2,1)A ∈,则21422a a +>⎧⎨-⎩≤,解得32a >,所以当且仅当32a ≤时,(2,1)A ∉.故选D .3.D 【解析】由甲的说法可知乙、丙一人优秀一人良好,则甲、丁一人优秀一人良好,乙看到丙的结果则知道自己的结果,丁看到甲的结果则知道自己的结果,故选D . 4.A 【解析】n S 表示点n A 到对面直线的距离(设为n h )乘以1n n B B +长度一半,即112n n n n S h B B +=,由题目中条件可知1n n B B +的长度为定值,那么我们需要知道n h 的关系式,过1A 作垂直得到初始距离1h ,那么1,n A A 和两个垂足构成了等腰梯形,那么11tan n n n h h A A θ+=+⋅,其中θ为两条线的夹角,即为定值,那么1111(tan )2n n n n S h A A B B θ+=+⋅,111111(tan )2n n n n S h A A B B θ+++=+⋅,作差后:1111(tan )2n n n n n n S S A A B B θ+++-=⋅,都为定值,所以1n n S S +-为定值.故选A .5.B 【解析】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即学生甲两门成绩中一门高过学生乙,另一门不低于学生乙,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没有相同的成绩,则存在的情况是,最多有3人,其中一个语文最好,数学最差;另一个语文最差,数学最好;第三个人成绩均为中等.故选B .6.A 【解析】“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反面为“没有实根”,故选A .7.D 【解析】∵553125=,6515625=,7578125=,85390625=,951953125=,1059765625=,⋅⋅⋅,∴5n (n Z ∈,且5n ≥)的末四位数字呈周期性变化,且最小正周期为4,记5n(n Z ∈,且5n ≥)的末四位数字为()f n , 则(2011)(50147)f f =⨯+(7)f =,∴20115与75的末位数字相同,均为8 125,选D .8.D 【解析】由给出的例子可以归纳推理得出:若函数()f x 是偶函数,则它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因为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即函数()f x 是偶函数,所以它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即有()g x -=()g x -,故选D 。

(必考题)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必考题)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n 1n 2n 2n n N n +++>>∈+++,过程中由n k =到1n k =+时,左边增加的代数式为( )A .122k +B .121k + C .11+2122++k k D .112k 12k 2++- 2.正四面体ABCD 的棱AD 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其中02πθ<<,点D 在平面α内,则当四面体ABCD 转动时( )A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也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B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但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 C .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但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D .既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也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C α⊥ 3.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其结论“a ,b 都是正实数”的假设应为( ) A .a ,b 都是负实数B .a ,b 都不是正实数C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是正实数D .a ,b 中至多有一个不是正实数4.给出下面四个推理:①由“若a b 、是实数,则+≤+a b a b ”推广到复数中,则有“若12z z 、是复数,则1212z z z z +≤+”;②由“在半径为R 的圆内接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类比推出“在半径为R 的球内接长方体中,正方体的体积最大”;③以半径R 为自变量,由“圆面积函数的导函数是圆的周长函数”类比推出“球体积函数的导函数是球的表面积函数”;④由“直角坐标系中两点11(,)A x y 、22(,)B x y 的中点坐标为1212(,)22x x y y ++”类比推出“极坐标系中两点11(,)C ρθ、22(,)D ρθ的中点坐标为1212(,)22ρρθθ++”.其中,推理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个数有( )个 A .1B .2C .3D .45.“杨辉三角形”是古代重要的数学成就,它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了300多年,如图是三角形数阵,记n a 为图中第n 行各个数之和,则411a a +的值为A .528B .1032C .1040D .20646.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7.圆有6条弦,两两相交,这6条弦将圆最多分割成( )个部分 A .16 B .21 C .22 D .238.数学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证明题,以下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只有一人会证明此题,甲:我不会证明;乙:丙会证明;丙:丁会证明;丁:我不会证明.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判定会证明此题的人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9.定义*A B ,*B C ,*C D ,*D A 的运算分别对应下面图中的⑴,⑵,⑶,⑷,则图中⑸,⑹对应的运算是( )A .*B D ,*A D B .*B D ,*AC C .*B C ,*AD D .*C D ,*A D10.由圆心与弦(非直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想到球心与截面圆(不经过球心的小截面圆)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用的是( )A .类比推理B .三段论推理C .归纳推理D .传递性推理 11.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7⨯+( )19211⨯+=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A .1111111B .1111110C .1111112D .111111312.设十人各拿一只水桶,同到水龙头前打水,设水龙头注满第i (i =1,2,…,10)个人的水桶需T i 分钟,假设T i 各不相同,当水龙头只有一个可用时,应如何安排他(她)们的接水次序,使他(她)们的总的花费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自己接水所花费的时间)最少( ) A .从T i 中最大的开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队B .从T i 中最小的开始,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队C .从靠近T i 平均数的一个开始,依次按取一个小的取一个大的的摆动顺序排队D .任意顺序排队接水的总时间都不变二、填空题13.观察如图等式,照此规律,第n 个等式为______.11234934567254567891049=++=++++=++++++=14.在圆中:半径为r 的圆的内接矩形中,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2r .类比到球中:半径为R 的球的内接长方体中,以正方体的体积最大,最大值为__________. 15.某次高三英语听力考试中有5道选择题,每题1分,每道题在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下表是甲、乙、丙三名同学每道题填涂的答案和这5道题的得分:1 2 3 4 5 得分甲 4 乙 3 丙2则甲同学答错的题目的题号是__________.16.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17.在探究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2100a x a x a ++=……①在复数集C 内的根为1x ,2x ,则方程①可变形为()()2120a x x x x --=, 展开得()222122120a x a x x x a x x -++=.……②比较①②可以得到:11220122a x x a a x x a ⎧+=-⎪⎪⎨⎪=⎪⎩类比上述方法,设实系数一元n 次方程11100nn n n a x a xa x a --++++=(2n ≥且*N n ∈)在复数集C 内的根为1x ,2x ,…,n x ,则这n 个根的积1ni i x ==∏ __________.18.观察下列等式: (1)24sin sin 033ππ+= (2)2468sin sin sin sin 05555ππππ+++= (3)2468sinsin sin sin 7777ππππ+++1012sin sin 077ππ++= …… …… …… …… …… ……由以上规律推测,第n 个等式为:__________.19.小明在做一道数学题目时发现:若复数111cos i?sin ?,z αα=+222 cos i?sin ,z αα=+,333cos i?sin z αα=+(其中123,,R ααα∈), 则121212cos()i?sin(+)z z αααα⋅=++,232323cos()i?sin(+)z z αααα⋅=++ ,根据上面的结论,可以提出猜想: z 1·z 2·z 3=__________________. 20.观察下列各式:0014C =011334C C +=01225554;C C C ++=0123377774C C C C +++=……照此规律,当n ∈N 时,012121212121n n n n n C C C C -----++++=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对任意*n ∈N 都有2132n n S n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记*4()n n b a n N =+∈*1)nn N b ++<∈ 2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5)5n n n a a a ++=. (1)计算234,,a a a 的值,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 23.已知数列1111,,,,,112123123n+++++++,其前n 项和为n S ;(1)计算1234,,,S S S S ;(2)猜想n S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24.(1)当1x >时,求2()1x f x x =-的最小值.(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22n n n +++≥++*()n N ∈. 25.在数列{}n a 中,111,21nn n a a a a +==+,其中1,2,3,n =.(Ⅰ)计算234,,a a a 的值;(Ⅱ)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26.已知()()()()20121111nnn x a a x a x a x +=+-+-++-(2,*n n N ≥∈),(1)当5n =时,求12345a a a a a ++++的值; (2)设2233,2n n n n a b T b b b -==+++,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2n ≥时,()()113n n n n T +-=。

(常考题)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有答案解析)(4)

(常考题)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有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某快递公司的四个快递点,,,A B C D 呈环形分布(如图所示),每个快递点均已配备快递车辆10辆.因业务发展需要,需将,,,A B C D 四个快递点的快递车辆分别调整为5,7,14,14辆,要求调整只能在相邻的两个快递点间进行,且每次只能调整1辆快递车辆,则A .最少需要8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1种B .最少需要8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2种C .最少需要9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1种D .最少需要9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2种2.如图,第(1)个图案由1个点组成,第(2)个图案由3个点组成,第(3)个图案由7个点组成,第(4)个图案由13个点组成,第(5)个图案由21个点组成,……,依此类推,根据图案中点的排列规律,第50个图形由多少个点组成( )A .2450B .2451C .2452D .2453 3.观察下列各式:a+b=1.a 2+b 2=3,a 3+b 3=4 ,a 4+b 4=7,a 5+b 5=11,…,则a 10+b 10=( )A .28B .76C .123D .1994.设,,(0,1)a b c ∈,则1a b +,1b c +,1c a+( ) A .都不大于2 B .都不小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大于25.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 .某校高三有8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人数都超过50人B .由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C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 .在数列{a n }中,a 1=1,23a =,36a =,410a =,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 6.期末考试结束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预测数学成绩甲:我不能及格. 乙:丁肯定能及格. 丙:我们四人都能及格.丁:要是我能及格,大家都能及格.成绩公布后,四人中恰有一人的预测是错误的,则预测错误的同学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设函数()nf x '是()n f x 的导函数,0()(cos sin )xf x e x x =+,01()()2f x f x '=,12()(),2f x f x '=,*1()()()2n n f x f x n N '+=∈,则2018()f x =( ) A .(cos sin )x e x x + B .(cos sin )x e x x - C .(cos sin )x e x x -+D .(cos sin )x e x x --8.演绎推理“因为0'()0f x =时,0x 是()f x 的极值点,而对于函数3()f x x =,'(0)0f =,所以0是函数3()f x x =的极值点.”所得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C .推理形式错误D .全不正确9.若实数,,a b c 满足1a b c ++=,给出以下说法:①,,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3;②,,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13;③,,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④,,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4.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 .3B .2C .1D .010.圆周率是指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充之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后面第七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割圆术”是指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近似替代圆的周长,从正六边形起算,并依次倍增,使误差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当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720时,由“割圆术”可得圆周率的近似值可用代数式表示为( )A .0720sin1B .0720sin 0.5C .0720sin 0.25D .0720sin 0.12511.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2.“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是因为贾宪约在公元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而杨辉在公元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贾宪三角形数表,并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下列数表的构造思路就源于“杨辉三角”.该表由若干行数字组成,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则这个数是 ( )2017 2016 2015 2014……6 5 4 3 2 1 4033 4031 4029…………11 9 7 5 3 8064 8060………………20 16 12 8 16124……………………36 28 20 ……………………… A .201620172⨯ B .201501822⨯ C .201520172⨯D .201601822⨯二、填空题13.点()00,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公式为0022Ax By c d A B++=+,通过类比的方法,可求得:在空间中,点()1,1,2到平面230x y z +++=的距离为___.14.如图所示为计算机科学中的蛇形模型,则第20行从左到右第4个数字为__________.15.把一数列依次按第一个括号内一个数,第二个括号内两个数,第三个括号内三个数,第四个括号内一个数,……循环分为(1),(3,5),(7,9,11),(13),(15,17),(19,21,23),(25),…,则第100个括号内的数为_________.16.某成品的组装工序流程图如图所示,箭头上的数字表示组装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小时),不同车间可同时工作,同一车间不能同时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作,则组装该产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__小时.17.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18.研究问题:“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1,2),解关于x 的不等式20cx bx a -+>”,有如下解法:由22110()()0ax bx c a b c x x-+>⇒-+>,令1y x=,则1(,1)2y ∈,所以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集为1(,1)2,类比上述解法,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k x b x a x c ++<++的解集为(2,1)(2,3)--⋃,则关于x 的不等式1011kx bx ax cx -+<--的解集为__________.19.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20.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在数列{}n a 中,11a =,()*121n n n a a n N n++=+∈. (1)求2a 、3a 、4a 的值;(2)猜想{}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将下列问题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依次计算数列1,121++,12321++++,1234321++++++,…的前四项的值,由此猜测123(1)(1)321n a n n n =++++-++-++++的有限项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解:计算 11=,1214++=,12321++++= ① ,1234321++++++= ② ,由此猜想123(1)(1)321n a n n n =++++-++-++++= ③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一猜想.(i )当1n =时,左边1=,右边1=,所以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1)n k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 123(1)(1)321k a k k k =++++-++-++++= ④ .那么,当1n k =+时,1k a += ⑤k a =+ ⑥= ⑦ .等式也成立.根据(i )和(ⅱ)可以断定,(*)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2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2324n n n n n +++⋅⋅⋅+>++++*()n N ∈. 24.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图(1)、(2)、(3)、(4)为她们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n 个图形包含()f n 个小正方形.(Ⅰ)求出()5f ;(Ⅱ)利用合情推理的“归纳推理思想”归纳出()1f n +与()f n 的关系式,并根据你得到的关系式求()f n 的表达式.25.已知,a b ∈R ,且1a b +=求证:()()2225222a b +++≥. 26.已知数列{}11,2n a a =,133n n n a a a +=+. (1)求2345,,,a a a a 的值;(2)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先阅读题意,再结合简单的合情推理即可得解. 【详解】(1)A→D 调5辆,D→C 调1辆,B→C 调3辆,共调整:5+1+3=9次, (2)A→D 调4辆,A→B 调1辆,B→C 调4辆,共调整:4+1+4=9次,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阅读能力及简单的合情推理,属中档题.2.B解析:B 【解析】 【分析】设第n 个图案的点的个数为n a ,由图归纳可得()121,1n n a a n n --=--个式子相加,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设第n 个图案的点的个数为n a ,由题意可得123451,3,7,13,21a a a a a =====, 故213243542,4,6,8,...a a a a a a a a -=-=-=-=, 由此可推得()121n n a a n --=-,以上1n -个式子相加可得:()()()()()2132431...246...21n n a a a a a a a a n --+-+-++-=++++-,化简可得()()()1222112n n n a n n -+--==-,故()11n a n n =-+, 故50504912451a =⨯+=,即第50个图形由2451个点组成,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以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属于中档题.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一、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二、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常见的归纳推理分为数的归纳和形的归纳两类:(1) 数的归纳包括数的归纳和式子的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形的归纳主要包括图形数目的归纳和图形变化规律的归纳.3.C解析:C 【详解】由题观察可发现,347,4711,71118+=+=+=, 111829,182947+=+=,294776,4776123+=+=,即1010123a b +=, 故选C.考点:观察和归纳推理能力.4.D解析:D 【解析】分析:利用举反例和反证法证明每一个命题,即得正确答案. 详解:因为1116a b c b c a+++++>与都不大于2矛盾,所以A 错误. 若1315,,2,343a b a b ==+=<所以B 错误. 若111,,,222a b c <<<则a>2,b>2,c>2,所以C 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推理证明和反证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对于含有“至少”“至多”等概念的命题常用反证法.5.C解析:C 【解析】分析:根据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得概念判断选择.详解:某校高三有8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人数都超过50人,这个是归纳推理;由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是类比推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演绎推理;在数列{a n }中,a 1=1,23a =,36a =,410a =,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是归纳推理,因此选C.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考查识别能力.6.A解析:A【解析】分析:若甲预测正确,显然导出矛盾.详解: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 , 丁都正确,乙:丁肯定能及格.丙:我们四人都能及格.丁:要是我能及格,大家都能及格.,即四人都及格显然矛盾, 故甲预测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推理与论证,根据已知分别假设得出矛盾进而得出是解题关键.7.B解析:B 【解析】分析:易得到f n (x )表达式以8为周期,呈周期性变化,由于2018÷8余2,故f 2008(x )= f 2(x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f 0(x )=e x (cosx+sinx ),∴f 0′(x )=e x (cosx+sinx )+e x (﹣sinx+cosx )=2e x cosx , ∴f1(x )'f x x cosx ,∴f1′(x )x (cosx ﹣sinx ), ∴f 2(x )'f x =e x (cosx ﹣sinx ),∴f 2′(x )=e x (cosx ﹣sinx )+e x (﹣sinx ﹣cosx )=﹣2e x sinx , ∴f3(x )=x sinx , ∴f3′(x )=x (sinx+cosx ), ∴f 4(x )=﹣e x (cosx+sinx ), ∴f 4′(x )=﹣2e x cosx , ∴f5(x )=x cosx , ∴f 6(x )=﹣e x (cosx ﹣sinx ), ∴f7(x )x sinx , ∴f 8(x )=e x (cosx+sinx ), …,∴()2018f x == f 2(x )=()cos sin xe x x -,故选:B .点睛:本题通过观察几个函数解析式,归纳出一般规律来考查归纳推理,属于中档题.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一、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二、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常见的归纳推理分为数的归纳和形的归纳两类:(1) 数的归纳包括数的归纳和式子的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形的归纳主要包括图形数目的归纳和图形变化规律的归纳.8.A解析:A 【解析】分析:要分析一个演绎推理是否正确,主要观察所给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及推理形式是否都正确,根据这几个方面都正确,才能得到这个演绎推理正确.根据三段论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论.详解:演绎推理““因为()0'0f x =时,0x 是()f x 的极值点,而对于函数()3f x x =,()'00f =,所以0是函数()3f x x =的极值点.”中,大前提:()0'0f x =时,f x '()在0x 两侧的符号如果不相反,则0x 不是()f x 的极值点,故错误,故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大前提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演绎推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9.B解析:B 【解析】分析:根据反证法思想方法,可判定③④是正确的,通过举例子,可判定①②是错误的. 详解:由题意,,a b c 满足1a b c ++=, 则在①、②中,当13a b c ===时,满足1a b c ++=,所以命题不正确; 对于③中,假设,,a b c 三个数列都大于1,则1a b c ++>,这与已知条件是矛盾的,所以假设不成立,则,,a b c 中失少有一个不大于1,所以是正确的; 对于④中,假设,,a b c 三个数列都小于14,则1a b c ++<,这与已知条件是矛盾的,所以假设不成立,则,,a b c 中失少有一个不小于14,所以是正确的; 综上可知,正确的命题由两个,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 命题个数的真假判定,其中解答中涉及反证法的思想的应用,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10.C解析:C 【解析】 设圆的半径为1,正多边形的圆心角为3600.5720︒︒=,边长为2sin0.25︒==,所以7202sin0.252π︒⨯=,即0π720sin0.25=故选:C11.C解析:C 【详解】若甲是获奖的歌手,则四句全是假话,不合题意;若乙是获奖的歌手,则甲、乙、丁都说真话,丙说假话,与题意不符; 若丁是获奖的歌手,则甲、丁、丙都说假话,丙说真话,与题意不符; 当丙是获奖的歌手,甲、丙说了真话,乙、丁说了假话,与题意相符.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简单的合情推理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假设甲、乙、丙、丁分别是获奖歌手时的,甲乙丙丁说法的正确性即可.12.B解析:B 【分析】数表的每一行都是等差数列,从右到左,第一行公差为1,第二行公差为2,第三行公差为4,…,第2015行公差为22014,第2016行只有M ,由此可得结论. 【详解】由题意,数表的每一行都是等差数列,从右到左,且第一行公差为1,第二行公差为2,第三行公差为4,…,第2015行公差为22014, 故从右到左第1行的第一个数为:2×2﹣1, 从右到左第2行的第一个数为:3×20, 从右到左第3行的第一个数为:4×21, …从右到左第n 行的第一个数为:(n+1)×2n ﹣2,第2017行只有M ,则M=(1+2017)•22015=2018×22015 故答案为: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与推理,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类比得到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即可详解:类比点到直线的距离可知在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故答案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利用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类比着得【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类比得到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即可. 详解:类比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 =,可知在空间中点(0,1,1)-到平面230x y z +++=的距离2d ==,故答案是2.点睛:该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利用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类比着得出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代入求得结果,属于简单题目.14.194【解析】由题意得前行共有个数第行最左端的数为第行从左到右第个数字为点睛:本题非常巧妙的将数表的排列问题和数列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以及观察所给定数列的特征进而判断出该数列的解析:194 【解析】由题意得,前19行共有19(119)1902+=个数,第19行最左端的数为190,第20行从左到右第4个数字为194.点睛:本题非常巧妙的将数表的排列问题和数列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以及观察所给定数列的特征,进而判断出该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另外,本题的难点在于根据数表中的数据归纳数列的知识,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求解,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15.392【解析】由题意可得将三个括号作为一组则由第50个括号应为第17组的第二个括号即50个括号中应有两个数因为每组中有6个数所以第48个括号的最后一个数为数列的第项第50个括号的第一个数为数列的第项解析:392 【解析】由题意可得,将三个括号作为一组,则由501632=⨯+,第50个括号应为第17组的第二个括号,即50个括号中应有两个数,因为每组中有6个数,所以第48个括号的最后一个数为数列{}21n -的第16696⨯=项,第50个括号的第一个数为数列{}21n -的第166298⨯+=项,即2981195⨯-=,第二个数是2991197⨯-=,所以第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为195197392+=16.11【解析】A 到E 的时间为2+4=6小时或5小时A 经C 到D 的时间为3+4=7小时故A 到F 的最短时间就为9小时则A 经F 到G 的时间为9+2=11小时即组装该产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11小时解析:11 【解析】A 到E 的时间,为2+4=6小时,或5小时, A 经C 到D 的时间为3+4=7小时, 故A 到F 的最短时间就为9小时, 则A 经F 到G 的时间为9+2=11小时, 即组装该产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11小时17.4n+2【解析】解:观察分析图案得到规律第1个第2个第3个…个图案有白色地板砖分别是61014…个组成一个公差是4首项为6的等差数列因此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有6+(n-1)×4=6+4n-4=4【解析】解:观察、分析图案,得到规律,第1个、第2个,第3个…个图案有白色地板砖分别是6,10,14…个,组成一个公差是4,首项为6的等差数列.因此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有6+(n-1)×4=6+4n-4=4n+2.故答案为:4n+2.18.【解析】解析:111,,1232⎛⎫⎛⎫--⋃⎪ ⎪⎝⎭⎝⎭【解析】关于x的不等式111kx bxax cx-+<--可化为111bk xa cx x-+<--,则由题设中提供的解法可得:1111(2,1)(2,3)(,)(,1)232xx-∈--⋃⇒∈--⋃,则关于x的不等式111kx bx ax cx -+< --的解集为111(,)(,1)232--,应填答案111(,)(,1)232--.19.1和3【详解】根据丙的说法知丙的卡片上写着和或和;(1)若丙的卡片上写着和根据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写着和;所以甲的说法知甲的卡片上写着和;(2)若丙的卡片上写着和根据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写着和;又加解析:1和3.【详解】根据丙的说法知,丙的卡片上写着1和2,或1和3;(1)若丙的卡片上写着1和2,根据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写着2和3;所以甲的说法知,甲的卡片上写着1和3;(2)若丙的卡片上写着1和3,根据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写着2和3;又加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甲的卡片上写的数字不是1和2,这与已知矛盾;所以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20.丙【详解】若甲获奖则甲乙丙丁说的都是错的同理可推知乙丙丁获奖的情况可知获奖的歌手是丙考点:反证法在推理中的应用解析:丙【详解】若甲获奖,则甲、乙、丙、丁说的都是错的,同理可推知乙、丙、丁获奖的情况,可知获奖的歌手是丙.考点:反证法在推理中的应用.21.(1)24a =,39a =,416a =;(2)2n a n =,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数列递推关系,把1n =、2、3分别代入,求出2a 、3a 、4a 的值;(2)先假设n k =时,2k a k =成立,再证明1n k =+时,猜想也成立.【详解】 (1)11a =,1n a +21n n a n+=+,22314a a ∴=+=,32219a a =+=,4351163a a =+=;(2)由(1)猜想2n a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①当1n =时,11a =,猜想显然成立; ②设n k =时,猜想成立,即2k a k =, 则当1n k =+时,()22121211k k k a a k k k k++=+=++=+, 即当1n k =+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猜想成立,即2n a n =. 【点睛】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要求严格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证明,特别是归纳假设一定要用到,否则算是没有完成证明.22.①:9;②:16;③:2n ;④:2k ;⑤:123(1)(1)(1)321k k k k k ++++-+++++-++++;⑥:21k +;⑦:2(1)k +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依次填空得到答案. 【详解】123219++++=,123432116++++++=,由此猜想2123(1)(1)321n a n n n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一猜想.(i )当1n =时,左边1=,右边1=,所以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1)n k k k *=∈N ≥时,等式成立, 即2123(1)(1)321k a k k k k =++++-++-++++=.当1n k =+时,1123(1)(1)(1)321k a k k k k k +=++++-+++++-++++()2211k k a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和(ⅱ)可以断定,(*)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故答案为:①:9;②:16;③:2n ;④:2k ; ⑤:123(1)(1)(1)321k k k k k ++++-+++++-++++;⑥:21k +;⑦:2(1)k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学归纳法,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数列归纳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3.见解析. 【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证明不等式,(1)验证1n =时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1n k k N k =∈≥时成立,利用放缩法证明1n k =+时,不等式也成立.详解:证明:①当1n =时,左边111224=>,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1n k k 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11111112324k k k k k +++⋅⋅⋅+>++++, 则当1n k =+时,111112322122k k k k k ++⋅⋅⋅+++++++ 11111232k k k k =+++⋅⋅⋅++++ 11121221k k k ++-+++ 111112421221k k k >++-+++, ∵11121221k k k +-+++ ()()()()()21212212121k k k k k +++-+=++()()102121k k =>++,∴11111232k k k k +++⋅⋅⋅++++ 11121221k k k ++-+++ 1111111242122124k k k >++->+++, ∴当1n k =+时,不等式成立.由①②知对于任意正整数n ,不等式成立.点睛:本题是中档题,考查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注意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放缩法的应用,考查逻辑推理能力.24.(I )()541f =;(II )()2221f n n n =-+.【解析】试题分析:(I )先用前几项找出规律()()21441f f -==⨯,()()32842f f -==⨯,()()431243f f -==⨯,()()541644f f -==⨯,可知()5254441f =+⨯=;(II )由(I )知()()14f n f n n +-=,然后利用累加法求出()2221f n n n =-+.试题 解:(I )()11f =,()25f =,()313f =,()425f =,∴()()21441f f -==⨯,()()32842f f -==⨯,()()431243f f -==⨯,()()541644f f -==⨯∴()5254441f =+⨯=.(II )由上式规律得出()()14f n f n n +-=.∴()()2141f f -=⨯,()()3242f f -=⨯,()()4343f f -=⨯,⋅⋅⋅,()()()1242f n f n n ---=⋅-,()()()141f n f n n --=⋅-∴()()()()()14122121f n f n n n n ⎡⎤-=++⋅⋅⋅+-+-=-⋅⎣⎦, ∴()2221f n n n =-+.考点: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数列累加法求通项公式. 25.见解析. 【分析】将代数式()()2222a b +++展开,利用基本不等式()2222a b a b ++≥可证出所证的不等式. 【详解】222a b ab +≥,()()2222222a babab a b ∴+≥++=+,则()222122a b a b ++≥=,()()()222212522484822a b a b a b ∴+++=++++≥++=, 当且仅当12a b ==时,等号成立,因此,()()2225222a b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题的关键就是对基本不等式进行变形,再对所证不等式进行配凑得到,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6.(1)237a =,338a =,439a =,5310a =.(2)证明见解析. 【分析】利用递推式直接求2a 、3a 、4a 、5a ,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5n a 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 【详解】(1)由112a =,133n n n a a a +=+,得121333213732a a a ===++,232933733837a a a ===++,444933833938a a a ===++, 5559339331039a a a ===++. (2)由(1)猜想35n a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131152a ==+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猜想成立,即35k a k =+. 则当n =k +1时,133335331535k k k a k a a k k +⨯+===+++++,所以当n =k +1时猜想也成立,由①②知,对n ∈N *,35n a n =+都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中的归纳法思想,及证明基本步骤,属于基础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明确初始值0n 并验证真假;②“假设n k =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③分析“1n k =+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 k =”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④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并用上假设.。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记凸k 边形的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f (k +1)=f (k )+( ) A .2π B .πC .32π D .2π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231n n n n ++++>∈+++N ,在验证1n =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 A .111234++ B .1123+C .12D .13.两个正方体1M 、2M ,棱长分别a 、b ,则对于正方体1M 、2M 有:棱长的比为a:b ,表面积的比为22:a b ,体积比为33:a b .我们把满足类似条件的几何体称为“相似体”,下列给出的几何体中是“相似体”的是( ) A .两个球B .两个长方体C .两个圆柱D .两个圆锥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5 (1236)n n n +++≥++时,从n k =到1n k =+,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是( ) A .111313233k k k +++++ B .11113132331k k k k ++-++++ C .131k + D .133k + 5.现有下列四个命题: 甲:直线l 经过点(0,1)-; 乙:直线l 经过点(1,0); 丙:直线l 经过点(1,1)-; 丁: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假命题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2123()2n n n n N *+++++=∈,则当1n k =+时,等式左边应该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 A .21k +B .2(1)k +C .2(2)k +D .222(1)(2)(1)k k k ++++++7.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1nn na a n a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n a a +<,在验证1n =成立时,不等式右边计算所得结果是( )A .12B .1C .32D .28.设平面内有k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则()1f k +与()f k 的关系是( ) A .()()11f k f k k +=++ B .()()11f k f k k +=+- C .()()1f k f k k +=+D .()()12f k f k k +=++9.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 甲:我的成绩比乙高. 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 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乙、甲D .甲、丙、乙10.在正整数数列中,由1开始依次按如下规则取它的项:第一次取1;第二次取2个连续偶数2,4;第三次取3个连续奇数5,7,9;第四次取4个连续偶数10,12,14,16;第五次取5个连续奇数17,19,21,23,25,按此规律取下去,得到一个子数列1,2,4,5,7,9,10,12,14,16,17,19…,则在这个子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 ) A .3976 B .3974 C .3978D .3973二、填空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n 为正整数)时,第一步应验证的等式是______.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1+1123++…+1222n n +>(n ∈N +,且n ≥2)”时,第一步要证明的结论是________.13.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_______.14.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若10100a =,则等式()121220192019,*n n a a a a a a n n N -+++=+++<∈恒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在等比数列{}()*n b n N ∈中,若1001b =,则与此相应的等式_________________恒成立.三、解答题15.(1)请用文字语言叙述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2)把(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并用反证法证明.16.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___________.17.下列各题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1)求证:当N*n ∈时,1=+n n .证明: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k k =+. 则当1n k =+时,左边1(11)k k =+=++=右边. 所以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此得出,对任何N*n ∈,等式1=+n n 都成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 证明,∈当1n =时,左边=11S a =,右边1a =,等式成立. ∈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2k k k a a S +=.则当1n k =+时, 11231k k k S a a a x a a ++=+++++, 11121k k k k S a a a a a ++-=+++++.上面两式相加并除以2,可得 111(1)()2k k k a a S ++++=,即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由∈∈可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1()2n n n a a S +=18.一本旧教材上有一个关于正整数n 的恒等式22211223(1)(1)12n n n n ⨯+⨯+++=+? 其中问号处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看出它是关于n 的二次三项式,具体的系数已经看不清楚了.请你猜想这个恒等式的形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B【分析】根据题意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得出选项. 【详解】由凸k 边形变为凸k +1边形时, 增加了一个三角形,故f (k +1)=f (k )+π. 故选:B 2.A【分析】将1n =代入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解:1111231n n n ++++++代入1n =为:111234++. 故选:A 3.A【分析】分别使用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计算后即可发现结论. 【详解】设两个球的半径分别为R ,r . 这两个球的半径比为::R r , 表面积比为:22224:4:R r R r ππ=, 体积比为:333344::33R r R r ππ=, 所以,两个球是相似体. 故选:A . 4.B【分析】比较n k =、1n k =+时不等式左边代数式的差异后可得需添加的项,从而得到正确的选项. 【详解】当n k =时,所假设的不等式为1115 (1236)k k k +++≥++, 当1n k =+时,要证明的不等式为1111115 (2233132336)k k k k k k ++++++≥+++++, 故需添加的项为:11113132331k k k k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学归纳法时,要注意归纳证明的结论和归纳假设之间的联系,必要时和式的开端和结尾处需多写几项,便于寻找差异.本题属于基础题. 5.C【分析】设(0,1)A -,(1,0)B ,(1,1)C -,计算AB k 和BC k ,可判断三点共线,可知假命题是甲、乙、丙中的一个,再由斜率即可求解.【详解】设(0,1)A -,(1,0)B ,(1,1)C -则10101AB k --==-,101112BC k -==---,因为AB BC k k ≠,所以,,A B C 三点不共线,所以假命题必是甲、乙、丙中的一个,丁是真命题,即直线l 的斜率大于0, 而0AB k >,0BC k <,0AC k <,故丙是假命题. 故选:C. 6.D【分析】由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可得答案.【详解】当n =k 时,等式左端2123k =++++,当n =k+1时,等式左端2123k =+++++222(1)(2)(1)k k k ++++++,增加了项222(1)(2)(1)k k k ++++++.故选:D . 7.C【分析】将1n =代入即可得结果. 【详解】当1n =时,不等式右边为1211311122a a a =+=+=+. 故选:C. 8.C【分析】考虑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由于直线l 与前面n 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所以要多出k 个交点,从而得出结果. 【详解】当1n k =+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 则除l 外的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为()f k , 因为已知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所以直线l 必与平面内其他k 条直线都相交(有k 个交点); 又因为任何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 所以上面的k 个交点两两不相同,且与平面内其它的()f k 个交点也两两不相同, 从而1n k =+时交点的个数是()()1f k k f k +=+, 故选:C 9.A【分析】利用逐一验证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则甲比乙成绩高,丙比乙成绩低,故3人成绩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若乙预测正确,则丙预测也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预测正确,则甲必预测错误,丙比乙的成绩高,乙比甲成绩高,即丙比甲,乙成绩都高,即乙预测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将数学知识与时政结合,主要考查推理判断能力.题目有一定难度,注重了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10.A【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出第n 次取n 个数,前n 次共取(1)2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然后算出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从而能得到数列中第2 020个数是3976.【详解】由题意可得,奇数次取奇数个数,偶数次取偶数个数,前n 次共取了(1)1232n n n ++++⋯+=个数,且第n 次取的最后一个数为n 2, 当63n =时,()6363120162⨯+=, 即前63次共取了2016个数,第63次取的数都为奇数,并且最后一个数为2633969=, 即第2 016个数为3 969,所以当n =64时,依次取3 970,3 972,3 974,3 976,…,所以第2 020个数是3 976. 故选:A. 11.11122-=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令1n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依题意,当1n =时, 1112121-=⨯⨯, 即11122-=, 故答案为:11122-=.12.1112212342++++>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可知第一步要证明2n =时的不等式成立.【详解】因为n ≥2,所以第一步要证的是当n=2时结论成立,即1+111222342+++>. 故答案为:1112212342++++> 13.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分析】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所以找出命题的否定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是,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因为“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的否定是:“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所以用反证法证明“自然数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时,假设应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故答案为: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14.()*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有12019101020n n a a a +-+==,等比数列的性质有21199100=1n n b b b +-=,类比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已知等差数列{}()*n a n N ∈中,12122019n n a a a a a a -+++=+++ 1122019n n n a a a a a +-++=++++,12201820190n n n a a a a ++-∴++++=.10100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1201922018101020n n n n a a a a a +-+-+=+===.等比数列{}()*n b n N ∈,且1001b =,有等比数列的性质得,211992198100===1n n n n b b b b b +-+-=.所以类比等式()*121220192019,n n a n a a a a a n N -+++=+++<∈,可得()*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 故答案为:()*12112199199,N n n n b b b b b b b n n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类比的规则,和类比积,加类比乘,得出结论,属于中档题.15.(1)见解析; (2)见解析.【分析】(1)将判定定理用文字表述即可;(2)根据(1)中的前提和结论可得定理的形式,利用反证法可证该结论.【详解】(1)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直线是异面直线. (2)(1)中的定理写成“已知:...,求证:...”的形式如下: ,,,P Q l Q l ααα∉∈⊂∉,求证:,PQ l 为异面直线.证明:若,PQ l 不为异面直线,则,PQ l 共面于β,故,,Q l ββ∈⊂ 而Q l ∉,故,αβ为同一平面,而P β∈,故P α∈, 这与P α∉矛盾,故,PQ l 为异面直线.16.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分析】将边类比为面,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详解】把空间图形“正四面体”与平面图形“正三角形”对应,类比“正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得到的相应结论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17.(1)有错误,理由见解析;(2)有错误,理由详见解析.【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分为两步,∈证明当1n =时,结论成立,∈假设当n k =时,结论成立,当1n k =+时,应用归纳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也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判断过程的错误之处. 【详解】(1)有错误,错误在于没有证明第(1)步,即没有证明1n =时等式成立;(2)有错误,错误在于证明1n k =+时,没有应用n k =时的假设,而是应用了倒序相加法,这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18.222211223(1)(1)(31110)12n n n n n n ⨯+⨯+++=+++,证明见解析 【分析】设222()1223(1)f n n n =⋅+⋅+⋅⋅⋅++即可求得f (1),f (2),f (3);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由f (1),f (2),f (3)的值可求得a ,b ,c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详解】设222()1223(1)f n n n =⋅+⋅+⋅⋅⋅++, f ∴(1)2124=⋅=,f (2)22122322=⋅+⋅=, f (3)22212233470⋅+⋅+⋅=; 假设存在常数a ,b ,c 使得2(1)()()12n n f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则f (1)12()412a b c ⨯=++=, 24a b c ∴++=∈,同理,由f (2)22=得4244a b c ++=∈, 由f (3)70=得9370a b c ++=∈ 联立∈∈∈,解得3a =,11b =,10c =.2(1)()(31110)12n n f n n n +∴=++. 证明:1︒当1n =时,显然成立;2︒假设n k =时,2(1)(1)(2)(35)()(31110)1212k k k k k k f k k k ++++=++=, 则1n k =+时,2(1)()(1)[(1)1]f k f k k k +=++++2(1)(2)(35)(1)[(1)1]12k k k k k k +++=++++2(1)(2)(31724)12k k k k ++=++ (1)(2)(3)(38)12k k k k ++++=(1)[(1)1][(2)1][3(1)5]12k k k k +++++++=,即1n k =+时,结论也成立.综合1︒,2︒知,存在常数3a =,11b =,10c =使得2(1)()(31110)12n n f n n 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

(必考题)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三章《推理与证明》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必考题)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三章《推理与证明》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已知1l ,2l ,3l 是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在平面中关于1l ,2l ,3l 正确的结论类比到空间中仍然正确的是( )①若13//l l ,23//l l ,则12l l //;②若13l l ⊥,23l l ⊥,则12l l //;③若1l 与2l 相交,则3l 必与其中一条相交;④若12l l //,则3l 与1l ,2l 相交所成的同位角相等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割圆术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其体现的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在“…”.即代表无限次重复,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这可以通过方程x =确定出来2x =,类似地不难得到12122+=++⋅⋅⋅( )A .122 B.12- C1 D.13.将正奇数数列1,3,5,7,9,⋅⋅⋅依次按两项、三项分组,得到分组序列如下:(1,3),(5,7,9),(11,13),(15,17,19),⋅⋅⋅,称(1,3)为第1组,(5,7,9)为第2组,依次类推,则原数列中的2021位于分组序列中( ) A .第404组B .第405组C .第808组D .第809组4.曾玉、刘云、李梦、张熙四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录取,他们分别被哪个学校录取,同学们做了如下的猜想 甲同学猜:曾玉被武汉大学录取,李梦被复旦大学录取 同学乙猜:刘云被清华大学录取,张熙被北京大学录取 同学丙猜:曾玉被复旦大学录取,李梦被清华大学录取 同学丁猜:刘云被清华大学录取,张熙被武汉大学录取结果,恰好有三位同学的猜想各对了一半,还有一位同学的猜想都不对 那么曾玉、刘云、李梦、张熙四人被录取的大小可能是( ) A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 B .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C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D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5.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D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 6.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高二年级有12个班,1班51人,2班53人,3班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 D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7.在数学兴趣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某小组的三人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一起讨论.甲说:“我做错了!”乙对甲说:“你做对了!”丙说:“我也做错了!”老师看了他们三人的答案后说:“你们三人中有且只有一人做对了,有且只有一人说对了.”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做对了B .甲说对了C .乙说对了D .甲做对了8.在某次诗词大会决赛前,甲、乙、丙丁四位选手有机会问鼎冠军,,,A B C 三名诗词爱好者依据选手在之前比赛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判断,对本场比赛的冠军进行了如下猜测:A 猜测冠军是乙或丁;B 猜测冠军一定不是丙和丁;C 猜测冠军是甲或乙。

推理与论证解答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推理与论证解答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推理和论证解答题专项练习30题1.推理能力都很强的甲、乙、丙站成一列,丙可以看见甲、乙,乙可以看见甲但看不见丙,甲看不见乙、丙.现有5顶帽子,3顶白色,2顶黑色.老师分别给每人戴上一顶帽子(在各自不知道的情况下).老师先问丙是否知道头上的帽子颜色,丙回答说不知道;老师再问乙是否知道头上的帽子颜色,乙也回答说不知道;老师最后问甲是否知道头上的帽子颜色,甲回答说知道.请你说出甲戴了什么颜色的帽子,并写出推理过程.2.暑假期间,小丽、小杰决定定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小丽每4天去一次,小杰每6天去一次,如果8月1日他们俩都在敬老院打扫卫生,那么,他们下一次同时在敬老院打扫卫生的时间是几月几日?3.某校开校运会时,某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有15人参加游泳比赛,有8人参加田径比赛,有14人参加球类比赛,同时参加游泳和田径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没有人同时参加三项比赛,问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多少人?4.用1,2,3三个数字组成六位数,若每个数字用两次,相邻位不允许用相同的数字.(1)试写出四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六位数;(2)请你计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六位数共有多少个?5.10位小运动员,他们着装的运动服号码分别是1﹣10,能否将这10位运动员按某种顺序站成一排,使得每相邻3名运动员号码数之和都不大于15?6.现有质量分别为5克和23克的砝码若干只,在天平上要称出质量为4克的物体,问至少要用多少只这样的砝码才能称出?并证明你的结论.7.10名棋手参加比赛,规定:每两名棋手间都要比赛一次,胜者得2分,下和各得1分,输者得0分.比赛结果表明:棋手们所得分数各不相同,前两名棋手没输过,前两名的总分之和比第三名多20分,第四名得分与后四名得分总和相等,那么前六名得分分别是多少?8.世界预选赛中,中国、澳大利亚、卡塔尔和伊拉克被分在A组,进行主客场比赛.规定每场比赛胜者得三分,平局各得一分,败者不得分.比赛结束后前两名可以晋级.由于4支队伍均为强队,每支队伍至少得3分.于是甲专家预测:中国队只要得11分就能确保出线.问:(1)这四支队的总得分之和最多有几分?(2)甲专家的预测正确吗?为什么?9.请你参与亮亮在翻转扑克牌游戏时的思考.(1)亮亮同学把3张正面都朝上的扑克牌每次都翻转2张,改变它们的朝向.他发现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操作都不能使3张扑克牌的正面全部朝下.他的结论对吗?(2)把4张正面都朝上的扑克牌每次都翻转2张,改变它们朝向,经过若干次操作,能否使4张扑克牌的正面都朝下呢?(3)把4张正面都朝上的扑克牌每次都翻转3张,改变它们朝向,经过若干次操作,能否使4张扑克牌的正面都朝下呢?若能,至少要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0.某车间新调来三名青年工人,车间赵主任问他们三人的年龄:①小刘说:“我比小陈小2岁.”②小陈说:“小李和我差三岁.”③小李说:“我比小刘年岁小,小刘23岁.”请你帮助赵主任分析出他们三人各是多少岁?11.A,B,C,D,E五名学生猜测自己能否进入市中国象棋前三强. A说:“如果我进入,那么B也进入.”B说:“如果我进入,那么C也进入.”C说:“如果我进入,那么D也进入.”D说:“如果我进入,那么E也进入.”大家都没有说错,请问:进入前三强的是哪三个人?12.某校初中一年(6)班有44人,老师给同学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题: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联络网,并提出如下问题供同学研究:①借助电话传递一条信息,对于不同的方案打电话次数是否相同?②如果打一次电话需要1分钟,那么从开始到结束,不超过9分钟传递一条信息,请你设计一种方案.13.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有一个“抢30的游戏”,现在改为“甲、乙二人抢20”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甲先说“1”或“1、2”乙接着甲的数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甲再接着乙的数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甲、乙反复轮流说,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不能连续说三个数,也不能一个数也不说.谁先抢到20,谁就获胜.因为甲先说,你认为谁会获胜?请你分析获胜策略、推理说明获胜的道理.14.有一座三层楼房不幸起火,一个消防员搭梯子爬往三楼去救一个小孩子,当他爬到梯子正中1级时,二楼窗口喷出了火,他就往下退了3级,等到火过了,他又爬了7级,这时屋顶有两块杂物掉下来,他又往下退了2级,幸好没有打中他.他又向上爬了8级,这时他距离梯子最高层还有1级,问这个梯子共有几级?15.用一个平底锅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块饼,烙熟一张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1分钟).问烙熟3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16.有红、黄、蓝三个箱子,一个苹果放入其中某个箱子内,并且(1)红箱子盖上写着:“苹果在这个箱子里”(2)黄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这个箱子里”(3)蓝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红箱子里”已知(1)、(2)、(3)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问苹果在哪个箱子里?17.老师与学生小王、小张、小李玩帽子游戏,老师先给三位学生看了四顶帽子,其中二顶是红色的,一顶蓝色的,还有一顶是黄色的.然后让他们先闭上眼睛,给他们每人戴上一顶帽子后,睁开眼睛看其他学生帽子的颜色,然后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小李看到的颜色是:小王的帽子是红色的,小张的帽子是黄色的,同时看到小王,小张无法马上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这时小李立刻猜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小李帽子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18.有一个人用装10斤油的瓶装了一瓶油拿到市场上去卖,正好来了两个买油的,每人要买5斤,但是没有秤,只有二只空瓶,一个能装7斤油,另一个能装3斤油.试用这3个瓶把10斤油分成两份各为5斤的油.你有什么好方法呢?19.一个老大爷要过河,随身携带的有一只羊、一篮子青草和一只狼.他发现系在河边的小船一次只能载他和一样物体过河,他不能让狼和羊留在一起,因为狼会吃掉羊;他也不能把羊和青草留在一起,因为羊会吃掉青草,怎么办呢?请你帮助老大爷过河.20.某出租汽车停车站已停有6辆出租汽车,第一辆出租车出发后,每隔4分钟就有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在第一辆汽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出租汽车进站,以后每隔6分钟就有一辆出租汽车回站,回站的出租汽车,在原有的出租汽车依次开出之后又依次每隔4分钟开出一辆,问: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经过最少多少时间,车站不能正点发车?21.11个学生到书店去买书,每人都买了若干本.其中买书最多的人买了100本书.证明:这11个学生中必有2人,他们买的书相差不到10本.22.某次初二数学竞赛,共有99所学校中学报名参加,每校参赛者中既有男选手,也有女选手,证明:存在其中的50所学校的男选手总数不小于全部男选手总数的一半,且其参赛的女选手总数也不小于全部女选手总数的一半.23.三个口袋里,一个口袋装有两个红球,一个口袋装有两个白球,一个口袋装一红一白两个球,但口袋外面贴的标签都是错的.现在请你从其中一个口袋里取出一个球,使你能根据这个球的颜色判断出这三个口袋里球的颜色.写出你的过程和结论.24.某夏令营共8名营员,其中3人来自甲校,3人来自乙校,2人来自丙校.在一项游乐活动中,他们分乘4辆2座位的游乐车.为加强校际间交流,要求同一学校的营员必须分开乘车,每一辆车上的营员必须来自不同的学校.问这能够做到吗?若能,请设计一个乘车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5.国际象棋比赛中,胜一局得1分,平一局得0.5分,负一局得0分,今有8名选手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两人均赛一局),赛完后,发现各选手的得分均不相同,当按得分由大到小排列好名次手,第四名选手得4.5分,第二名的得分等于最后四名得分总和,问前三名选手各得多少分?说明理由.26.在一次数学竞赛中,a1,a2,a3,a44位学生分别获得了前4名的某一名次,赛前甲、乙、丙3位老师作了预测.甲说:a3第一,a1第三;乙说:a2第一,a4第四;丙说:a4第二,a3第三.比赛结果公布后发现每位老师各猜中一个学生的名次,你能得出四个学生的准确名次吗?27.一种玩具,其中有一个红色的按钮,一个黄色的按钮和100个能站能坐的小木偶.按一次红色的按钮就会有一个站着的小木偶坐下;按一次黄色的按钮就可以使站着的木偶增加一倍;现在只有三个小木偶站着,要使站着的小木偶变为21个,最少需按几次按钮就够了?每次按哪个按钮?28.退休工人张师傅家里有一只老式挂钟,每隔一小时打一次钟,两点整打两下,八点整打八下,总之,几点整就打几下.一天,张师傅在家看书,10分钟后,听到打了一次钟,他又继续看书,看完书,抬头看钟,时针和分针恰好重合在一起,张师傅把这个过程告诉儿子,并且说:“我看书时,记得总共打了12下,但不知分几次打的,你给我算一算,我看了多少时间的书?”29.某商店有5只分别装有麻油、豆油、菜油,其重量如图,其中麻油一桶,豆油的公斤数恰好是菜油的两倍,五只桶分别装的是哪种油?并请说明推理过程.30.开动脑筋,巧移硬币;在一个水平桌面上,如图放着6枚硬币.若把左图的形状改成如下图的摆放形状,即围成一圈,中间还有一个能放1枚硬币的空间,但是每次只能移动1枚硬币,同时不能移其他的硬币,并且硬币也不能离开桌面.请问:我们怎样才能使移动的次数最少呢?参考答案:1.解:甲戴的是白帽子.理由如下:因为丙说不知道,说明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戴白帽子(如果甲、乙都戴黑帽子,丙马上知道自己戴的是白帽子).因为乙也说不知道,说明甲戴的是白帽子(如果甲戴黑帽子,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戴白帽子,则乙马上知道自己戴的是白帽子)2.解:4、6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他们应在12天以后,即第13日再相遇.答:他们下一次同时在敬老院打扫卫生的时间是8月13日3.解:只参加游泳比赛的人数:15﹣3﹣3=9(人);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人数:8+14﹣(28﹣9)=3(人)4.解:(1)以1开头的数有121323 131232 123123 123132 132123 132132 123213 132312 132321 123231 等10个数;(2)121323,131232,123123,123132,121323,121332,132123,132132,123213,132312,213123,213132,312123,312132,212313,213213,312312,313212,213231,312321,231213,231312,321213,321312,231231,231321,321231,321321,232131,323121则共30个符合条件的六位数5.解:不能.理由如下:因为所有号码的总和为55,如果每相连的3个号码数都不大于15,则前9个号码数的和不大于3×15=45,故第10个号码数不小于10,即只能为10.同理,后9个号码数的和不大于45,故第1个号码数不小于10,因此,也必须为10,显然这是不可能的6.证明:易知只用一种砝码是不行的,所以要两种都用,先考虑23克砝码的个数,设为x,设5克砝码是y个,则23x=5y加减4,所以23x的尾数必然是1,4,6,9中的一个,所以x的尾数必然是2,3,7,8的一个,从小往大依次试验,x=2,y=10,x=3,y=13,x=7,…可知随着x的增大,y值也是增大的,所以最少用10+2=12个砝码7.解:设第k名选手的得分为a k(1≤k≤10),依题意得:a1>a2>a3>…a9>a10a1≤1+2×(9﹣1)=17,a2≤a1﹣1=16,a3+20=a1+a2,∴a3≤13 ①,又后四名棋手相互之间要比赛=6场,每场比赛双方的得分总和为2分,∴a7+a8+a9+a10≥12,∴a4≥12而a3≥a4+1≥13,②∴由①②得:a3=13,∴a1+a2=33,∴a1=17,a2=16,又∵a1≤a3﹣1=12,∴a4=12,∵a1+a2+a3+…a8+a9+a10=×2=90,∴17+16+13+12+a5+a6+12=90,而a5+a6≤a5+a5﹣1,即:a5≥10\frac{1}{2},又a5<a4=12,∴a5=11,a6=9,故前六名得分分别是:17,16,13,12,11,98.解:(1)∵每场比赛胜者得三分,平局各得一分,败者不得分∴每场比赛最多得3分,又四个队之间需要打比赛12场,∴这四支队的总得分之和最多有3×12=36分;(2)甲专家的预测正确.若得11分不出线,则必为第三名,故前两名至少也得11分,而最后一名至少得3分,故各队之和至少有36分,由(1)可知比赛中没有平局,而中国队已经得了11分,所以必有平局,3个奇数的和是奇数,所以翻动的总张数为奇数时,才能使3张牌的牌面都向下,而每次翻动2张,不管翻多少次,翻动的总张数都是偶数,所以无论他翻动多少次,都不能使3张牌画面都向下,故他的结论正确;(2)能.因为把4张正面都朝上的扑克牌每次都翻转2张,最少两次即可做到将4张牌全部正面都朝下;(3)能,至少4次.理由:利用4个奇数的和是偶数,所以翻动的总张数为偶数时,才能使4张牌的牌面都向下;而每次翻动3张,至少要经过4次这样的操作使4张扑克牌的正面都朝下10.解:根据③知小刘23岁,结合①知小陈25岁,结合②和③知小李22岁11.解:若A进入前三强,那么进入前三强的有A、B、C、D、E共5人,显然不合题意,同理,当B进行前三强时,也不合题意,所以应从C开始进入前三强.即进入前三强的是C,D,E12.解:①相同;②可以让老师先告诉9个同学,这样第一个同学还有8分钟时间,可以告诉8个人,第二个得到电话的同学有7分钟时间,可以告诉7个人,以此类推到第八个得到电话的再告诉一个人,那么通知的总人数就是9+8+7+6+…+2=44人13.解:第一个人必胜;因为是第一个人先说,所以主动权在第一个人,他肯定按2,5,8,11,17,20,报数,故第一个人必胜14.解:设消防队员向上爬的方向为正、往下退的方向为负,并设这个楼梯共有x级.根据题意,我们知道这个楼梯的级数是奇数(因为只有奇数级的楼梯正中间才可以站人),列得:﹣3+7﹣2+8=x﹣1,整理得:x+1+20=2x﹣2,解得:x=23,则梯子共有23级15.解:至少需要3分钟.方法:先取两张饼烙1分钟,取出其中一张,另一张的反面和新放入的第三张饼烙1分钟,把烙好的第一张饼取出,剩下两张饼烙反面1分钟16.解:若苹果在红箱子里⇒(1)(2)正确(3)错误若苹果在黄箱子里⇒(1)(2)错误(3)正确若苹果在蓝箱子里⇒(1)错(2)(3)正确故苹果在黄箱子里17.解:红色.理由如下:小李看到小王、小张戴红色和黄色帽子,则小李可能戴蓝色或红色帽子,若小李戴蓝色帽子,则小王必能说出自己帽子颜色为红色,但小王、小张都无法马上说出自己帽子颜色,所以小李的帽子颜色为红色18.解:先倒满7斤瓶,再分两次从7斤瓶倒满3斤瓶,3斤瓶每次都倒回10斤瓶,再将7斤瓶中的1斤倒入3斤瓶中,再将7斤瓶倒满,再将7斤瓶中多余的2斤倒入3斤瓶中,此时7斤瓶中刚好5斤,最后将3斤中的油倒回10斤瓶中就实现了19.解:先把羊带过河,再把狼带过河,然后把羊带回去,把青草带过河,最后再回去把羊带过河20.解:∵站内原有的6辆车全部开出用时为4×(6﹣1)=20分钟.此时站内又有出租车(20﹣2)÷6+1=4(辆)设再经过x分钟站内无车.+4=x=4848+20=68(分钟)答:经过至少68分钟站内无车.就不能正点发车而题中说买书最多的人买了100本书,所以假设不成立,即这11个学生中必有2人,他们买的书相差不到10本22.解:(1)如果有50所学校的男选手总数大于或等于全部男选手总数的一半,那就无需证明成立了,(2)如果有50所学校的男选手总数小于全部男选手总数的一半,那么剩下的49所学校的男选手总数就应该超过全部男选手总数的一半,因此,这49所学校的男选手数再任加1所学校的男选手数,其总数也必超过男选手总数的一半,同样道理,可证参赛的女选手总数也不小于全部女选手总数的一半23.解:从贴有一红一白标签的口袋里取出一球,如果是白球,则由题设可推出这个口袋里的球是两个白球,贴红标签的口袋里必是一红一白,否则,若是两红,就与标签贴错矛盾,而贴两白标签的口袋里必是两个红球.如果取出的是红球,类似可以判断24.解:能.乘车方案如下:25.解:设第i个运动员为A i,得分为a i(i=1,2,7,8),则a1>a2>…>a7>a8,由于8名选手每人参加7局比赛,胜的最多者得(7分),即a1≤7,共赛局,总积分为2(8分)所以a1+a2+…+a7+a8=28①因为每局得分为0,,1三种,所以只能在{0,,1,1.5,2,2.5,6,6.5,7}中取值,又知a 4=4.5,a2=a5+a6+a7+a8②若a3≥5.5,则a2≥6,a1≥6.5⇒a1+a2+a3≥6.5+6+5.5=18由①,a4+a5+a6+a7+a8≤10,但a4=4.5,所以a5+a6+a7+a8≤10﹣4.5=5.5这与a2≥6矛盾,故a3<5.5但a3>a4=4.5,所以a3=5这时a1+a2+a5+a6+a7+a8=28﹣5﹣4.5=18.5也就是a1+2a2=18.5若a2=5.5⇒a1=18.5﹣11=7.5>7≥a1,这不可能若a2≥6.5⇒a1=18.5﹣2a1≤18.5﹣13>5.5<a2,矛盾.所以,只能a2=626.解:把题目所述列成下表:a1a2a3a4甲③①乙①④丙③②若a3第一(对应①),则a2不能在对应①,从而a4对应④,那么丙的预测就没有猜中,矛盾;于是a2对应①,a3不能对应①,知a1对应③,a4对应②,从而a3只能是第四.故四个学生的名次依次为a2,a4,a1,a3.27.解:最少可以按5次按钮.首先按黄色按钮,3个小木偶变成6个小木偶,再按黄色按钮,6个小木偶变成12个小木偶,再次按红色按钮,12木偶变成11个小木偶,接下来按黄色按钮,11小木偶变成22个小木偶,最后按红色按钮,22个木偶变为21个按钮.如图所示:28.解:∵2:50﹣5:00中间3、4、5点各打3+4+5=12下钟,看书时间就是2:50,当5点后大约5:27分时钟与分钟重合,∴看完书时是5:27分,∴看了一共看书时间为:2:50﹣5:27,一共是2小时37分钟.∴张师傅看了2小时37分钟的书29.解:∵商店有5只分别装有麻油、豆油、菜油,其中麻油一桶,∴豆油、菜油各两桶,且麻油重量一定不是60kg,又∵豆油的公斤数恰好是菜油的两倍,∴豆油的公斤数至少是(60+60)的2倍,∴豆油公斤数是:90+150=240,菜油的公斤数是:120,∴五只桶分别装的是:60kg菜油,60kg菜油,80kg麻油,90kg豆油,150kg豆油30.解:如图所示:只需3步就可以达到目的。

(典型题)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三章《推理与证明》测试(答案解析)

(典型题)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三章《推理与证明》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已知1l ,2l ,3l 是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在平面中关于1l ,2l ,3l 正确的结论类比到空间中仍然正确的是( )①若13//l l ,23//l l ,则12l l //;②若13l l ⊥,23l l ⊥,则12l l //;③若1l 与2l 相交,则3l 必与其中一条相交;④若12l l //,则3l 与1l ,2l 相交所成的同位角相等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下列推理过程不是演绎推理的是( )①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019是奇数,2019不能被2整除; ②由“正方形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得到结论:正方体的体积为棱长的立方; ③在数列{}n a 中,()111,312n n a a a n -==-≥,由此归纳出{}n a 的通项公式; ④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得到结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3.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A 、B 、C 、D 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在评奖揭晓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这四项参赛作品预测如下: 甲说:“是C 或D 作品获得一等奖” 乙说:“B 作品获得一等奖” 丙说:“A 、D 两项作品未获得一等奖” 丁说:“是C 作品获得一等奖” 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为( ) A .C 作品B .D 作品C .B 作品D .A 作品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2415a a a a >.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0n b >,公比1q ≠,则关于3b ,5b ,2b ,6b 的一个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 .3526b b b b > B .5623b b b b > C .3526b b b b +<+D .5623b b b b +<+5.如图中的三角形图案称为谢宾斯基三角形.在四个三角形图案中,着色的小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数列{}n a 的前4项,则{}n a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A .21n a n =-B .21nn a =- C .3nn a =D .13-=n n a6.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高二年级有12个班,1班51人,2班53人,3班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D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7.0=,则0x y ==,假设为( )A .,x y 都不为0B .,x y 不都为0C .,x y 都不为0,且x y ≠D .,x y 至少有一个为08.观察下列各式:2749=,37343=,472401=,…,则10097的末两位数字为( )A .49B .43C .07D .019.定义两个运算:1212a b a lgb ⊗=+,132a b lga b -⊕=+.若925M =⊗,127N =,则(M N += ) A .6B .7C .8D .910.小明在期中考后,想急迫地核对答案,于是他来到数学组办公室,寻找出卷的老师.此时办公室正好有四位老师,他们发现小明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于是他们每人说了一句话: 甲说:“我这学期还没出过考试卷呢!” 乙说:“丁出的这次考卷!” 丙说:“是乙出的试卷!” 丁说:“出卷的不是我!”他们告诉小明,只有一位老师说了假话,而且出卷老师就在其中,那么请问到底是谁出的期中试卷( ) A .甲B .乙C .丙D .丁11.某学校运动会的立定跳远和30秒跳绳两个单项比赛分成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新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全集汇编及答案解析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新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全集汇编及答案解析

数学《推理与证明》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已知2a b c ++=,则ab bc ca ++的值( )A .大于2B .小于2C .不小于2D .不大于2 【答案】B【解析】【分析】把已知变形得到a b c +=-,a c b +=-,b c a +=-,把2()ab bc ac ++拆开后提取公因式代入a b c +=-,a c b +=-,b c a +=-,则可判断2()ab bc ac ++的符号,从而得到ab bc ac ++的值的符号.【详解】解:2a b c ++=Q ,2a b c ∴+=-,2a c b +=-,2b c a +=-.则2()ab bc ac ++222ab ac bc =++ab ac bc ac ab bc =+++++()()()a b c c b a b a c =+++++(2)(2)(2)b b a a c c =-+-+-222222b b a a c c =-+-+-()()2222a b c a b c =-+++++()2224a b c =-+++,2a b c ++=Q ,()2220a b c ∴++>,即()2220a b c -++<,2()4ab bc ac ++<Q ,()2ab bc ac ∴++<即ab bc ac ++的值小于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关于甲、乙、丙三人参加高考的结果有下列三个正确的判断:①若甲未被录取,则乙、丙都被录取;②乙与丙中必有一个未被录取;③或者甲未被录取,或者乙被录取.则三人中被录取的是( )A .甲B .丙C .甲与丙D .甲与乙【答案】D【解析】【分析】分别就三人各自被录取进行分类讨论,分析①②③能否同时成立,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若甲被录取,对于命题①,其逆否命题成立,即若乙、丙未全被录取,则甲被录取, 命题②成立,则乙、丙有且只有一人录取,命题③成立,则乙被录取,三个命题能同时成立;若乙被录取,命题②成立,则丙未被录取,命题③成立,命题①成立,其逆否命题成立,即若乙、丙未全被录取,则甲被录取,三个命题能同时成立;若丙被录取,命题②成立,则乙未被录取,命题③成立,则甲未被录取,那么命题①就不能成立,三个命题不能同时成立.综上所述,甲与乙被录取.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3.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的为( )A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B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 C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D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得到A 是归纳推理,B 是归纳推理,C 是演绎推理,D 是类比推理,即可求解.【详解】根据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可得:对于A 中,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属于归纳推理; 对于B 中, 猜想数列111122334⋯⋯⨯⨯⨯,,,的通项公式为1()(1)n a n N n n *=∈+,属于归纳推理,不是演绎推理;对于C 中,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属于演绎推理; 对于D 中,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属于类比推理,综上,可演绎推理的C 项,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概念及判定,其中解答中熟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概念,以及推理的规则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4.我国南宋数学家杨家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一个由正整数构成的三角形数表,我们通常称之为杨辉三角.以下数表的构造思路就来源于杨辉三角.( )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a ,则a 的值为( )A .100820182⨯B .100920182⨯C .100820202⨯D .10092020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每一行的第一个数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第一行第一个数为:0112=⨯;第二行第一个数为:1422=⨯;第三行第一个数为:21232=⨯;第四行第一个数为:33242=⨯; L L ,第n 行第一个数为:1n 2n n a -=⨯;一共有1010行,∴第1010行仅有一个数:10091008a 101022020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数表探究数列规律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5.甲、乙、丙三人中,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一人是知识分子.已知:丙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甲的年龄和农民不同;农民的年龄比乙小.根据以上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工人,乙是知识分子,丙是农民B .甲是知识分子,乙是农民,丙是工人C .甲是知识分子,乙是工人,丙是农民D.甲是农民,乙是知识分子,丙是工人【答案】C【解析】“甲的年龄和农民不同”和“农民的年龄比乙小”可以推得丙是农民,所以丙的年龄比乙小;再由“丙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可知甲是知识分子,故乙是工人,故选C.6.甲、乙、丙三人参加某公司的面试,最终只有一人能够被该公司录用,得到面试结果以后甲说:丙被录用了;乙说:甲被录用了;丙说:我没被录用.若这三人中仅有一人说法错误,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丙被录用了B.乙被录用了C.甲被录用了D.无法确定谁被录用了【答案】C【解析】【分析】假设若甲被录用了,若乙被录用了,若丙被录用了,再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若甲被录用了,则甲的说法错误,乙,丙的说法正确,满足题意,若乙被录用了,则甲、乙的说法错误,丙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若丙被录用了,则乙、丙的说法错误,甲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综上可得甲被录用了,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属基础题.7.在平面几何中,与三角形的三条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类似的,在立体几何中,与四面体的四个面所在平面的距离相等的点有()A.1个B.5个C.7个D.9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图形的结论,通过想象类比得出立体图形对应的结论.【详解】根据三角形的内切圆和旁切圆可得与三角形的三条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有且只有4个,由此类比到四面体中,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到四个面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等,还有四个旁切球的球心到四个面所在的平面的距离相等,因此这样的点有且只有5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找出切入点是解题的关键.8.小正方形按照下图中的规律排列,每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构成数列{}n a 有以下结论:①515a =;②{}n a 是一个等差数列;③数列{}n a 是一个等比数列;④数列{}n a 的递堆公式11(),n n a a n n N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④【答案】D【解析】 由图形可得:a 1=1,a 2=1+2,…∴()1122n n n a n +=++⋯+= .所以①a 5=15; 正确;②an −a n −1= n ,所以数列{a n }不是一个等差数列;故②错误;③数列{an }不是一个等比数列;③错误;④数列{a n }的递推关系是a n +1=a n +n +1(n ∈N ∗).正确;本题选择D 选项.点睛: 数列的递推关系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根据给出的初始值和递推关系可以依次写出这个数列的各项,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常用的方法有:①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再归纳猜想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②将已知递推关系式整理、变形,变成等差、等比数列,或用累加法、累乘法、迭代法求通项.9.现有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数学竞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 有人走访了四人,甲说:“乙、丁都未获奖”,乙说:“是甲或丙获奖”,丙说:“是甲获奖”,丁说:“是乙获奖”,四人所说话中只有一位是真话,则获奖的人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类讨论甲乙丙丁获奖的情况,然后考查说真话的人的个数即可确定获奖的人.【详解】结合题意分类讨论:若甲获奖,则说真话的人为:甲乙丙,说假话的人为:丁,不合题意;若乙获奖,则说真话的人为:丁,说假话的人为:甲乙丙,符合题意;若丙获奖,则说真话的人为:甲乙,说假话的人为:丙丁,不合题意;若丁获奖,则说假话的人为:甲乙丙丁,不合题意;综上可得,获奖人为乙.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学推理的方法,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等题.10.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A 、B 、C 、D 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在评奖揭晓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这四项参赛作品预测如下:甲说:“是C 或D 作品获得一等奖” 乙说:“B 作品获得一等奖”丙说:“A 、D 两项作品未获得一等奖” 丁说:“是C 作品获得一等奖”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为( )A .C 作品B .D 作品C .B 作品D .A 作品【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A ,B ,C ,D 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故假设A ,B ,C ,D 分别为一等奖,判断甲、乙、丙、丁的说法的正确性,即可判断.详解:若A 为一等奖,则甲,丙,丁的说法均错误,故不满足题意,若B 为一等奖,则乙,丙说法正确,甲,丁的说法错误,故满足题意,若C 为一等奖,则甲,丙,丁的说法均正确,故不满足题意,若D 为一等奖,则只有甲的说法正确,故不合题意,故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B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推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这类题的特点是:通过几组命题来创设问题情景,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对于逻辑推理问题,应耐心读题,找准突破点,一般可以通过假设前提依次验证即可.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l+2+3+…+n 3=632n n +,n ∈N*”,则当n=k+1时,应当在n=k 时对应的等式左边加上( )A .k 3+1B .(k 3+1)+(k 3+2)+…+(k+1)3C .(k+1)3D .63(1)(1)2k k +++ 【答案】B【解析】 分析:当项数从n k =到1n k =+时,等式左边变化的项可利用两个式子相减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解析】证明:设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分别为
,则有:
. 因为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所以
大前提

小前提
所以

结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演绎推理的意义,“三段论”推理一般形式。 点评:“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形式,包括: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 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3.解析:(1)∵f(1)=1,f(2)=5,f(3)=13,f(4)=25, ∴f(5)=25+4×4=41. (2)∵f(2)-f(1)=4=4×1,f(3)-f(2)=8=4×2, f(4)-f(3)=12=4×3,f(5)-f(4)=16=4×4, 由上式规律得出 f(n+1)-f(n)=4n. ∴f(n)-f(n-1)=4(n-1),f(n-1)-f(n-2)=4·(n-2), f(n-2)-f(n-3)=4·(n-3),… f(2)-f(1)=4×1,∴f(n)-f(1)=4[(n-1)+(n-2)+…+2+1]=2(n-1)·n,∴f(n)=2n2 -2n+1(n≥2),又 n=1 时,f(1)也适合 f(n).∴f(n)=2n2-2n+1. (3)当 n≥2 时,==, ∴+++…+=1+=1+=-.
12. (1)证明:

故 (6 分)
(2)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又
,则假设
或(7Leabharlann 分)①若,又
,则
②若
,又
,与已知条件 ,则
矛盾,故
不成立
(9 分)
由①②可知

故原命题成立,即
,与已知条件
矛盾,故
不成立,则假设不成立
不成立
13.【答案】解:(Ⅰ)分别令
,2,3,得
(11 分)

,∴


.
(Ⅱ)证法一:猜想:
19 . 数 列
的前 项组成集合
,从集合 中任取
个数,其所有可能的 个数的乘积的和为 (若只取一个数,规定乘积为此
数本身),记
.例如:当
时,


;当
时,



(Ⅰ)求 ;
(Ⅱ)猜想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0..数列 满足:
,且
(1)设 (3)设
,证明数列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
, 为数列 的前 项和,证明
.
21.已知 C 为正实数,数列 由
,
(Ⅰ)对于一切的
,证明:

(Ⅱ)若 是满足
证明:
.
的正实数,且
确定. ,
22. (本题10分)
已知
(1)当
时,求
(2)设

),
的值;
,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

23.数列 满足
(1)写出
并猜想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Ⅲ)设

,且
,证明:
(n∈N*).

.
14.数列{xn}由下列条件确定:

(Ⅰ)证明:对 n≥2,总有 xn≥ ;
(Ⅱ)证明:对 n≥2,总有 xn≥ .
15.设函数 (Ⅰ)证明
其中为 k 为整数
(Ⅱ)设 为
的一个极值点,证明
(Ⅲ)设
在(0,+∞)内的全部极值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证明:
16.已知数列{an}中,Sn 是它的前 n 项和,并且 Sn+1=4an+2(n=1,2,…),a1=1. (1)设 bn=an+1-2an(n=1,2,…),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2°假设当 n=k 时,猜想正确,即

那么,n=k+1时,由
,猜想也成了,
综上知,
对一切自然数 n 均成立。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归纳、猜想、证明的推理方法,数学归纳法。 点评: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要注意其步骤规范,做好“两步一结”。
② 的图象知,
有解。

时,
(II)证明:由函数
的图象和函数
的图象知,对于任意整数 ,在开区间(

)内方程
只有一个根 ,

时,
,当
时,

在区间(

)内,要么恒正,要么恒负
因此

的符号与

综合以上,得:
的每一个根都是
的极值点 ③
的符号相反

得,当
时,
,即对于
时,

综合 ③、④ :对于任意

由:

,得:

推理与证明
1.(1)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60°.
(2)已知
试用分析法证明:
.
2.2.用三段论证明: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和为 .
3.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图(1)、(2)、(3)、(4)为她们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 这些图案都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 规律相同),设第 n 个图形包含 f(n)个小正方形.
(3)存在……………………………………13 分
可取
……………………………16 分
注:答案不唯一
11. 【解析】第一问中,利用因为
,则
第二问,若
,则

则存在 使得


矛盾,运用反证法得到结论。
解:(1)因为
,则
--------6 分
(2)若
,则

则存在 使得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为

-----------8 分
又:


时,

综合 ⑤、⑥ 得:
16.【解析】(1)证明 ∵Sn+1=4an+2,
∴Sn+2=4an+1+2,两式相减,得 Sn+2-Sn+1=4an+1-4an(n=1,2,…), 即 an+2=4an+1-4an, 变形得 an+2-2an+1=2(an+1-2an) ∵bn=an+1-2an(n=1,2,…),∴bn+1=2bn. 由此可知,数列{b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证明 由 S2=a1+a2=4a1+2,a1=1. 得 a2=5,b1=a2-2a1=3.故 bn=3·2n-1.
,由

可知, 当 ≥2时,

①-②,得
,即
.
1)当
时,
,∵
,∴

2)假设当
( ≥2)时,
.
那么当
时,


, ≥2,∴


.
这就是说,当
时也成立,

( ≥2). 显然
时,也适合.
故对于 n∈N*,均有
(Ⅲ)要证


只要证





将 即要证
代入,得 ≤

,w.w.w.k.s.5 u.c.o.m
,即 ≤1.
24.数列 中,
,其前 n 项和 满足

(1)计算

(2)猜想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5..已知数列 的各项均为正数,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证明
对一切
恒成立。
推理与证明答案
1. 【解析】(1)证明:假设在一个三角形中,没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 60°, 即均小于 60°, 则三内角和小于 180°,与三角形中三内角和等于 180°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原命题成立 .
6.命题“若 ,

,则
,则
,所以 试解决下列问题:
,故得
(1)若 , ,

,求证
(2)试将上述命题推广到 n 个实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可以如下证明:构造函数
,因为对一切
,恒有


7.已知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8.已知 有一个是负数。
,且
9. (本小题满分12分)
若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Ⅰ)计算
的值;


,且
,∴ ≤
,
即 ≤ ,故 ≤1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14.【解析】(I)证明:由 从而有

可归纳证明
所以,当
成立.
(II)证法一:当
所以 证法二:当
故当
所以
故当
.
15.【解析】(I)由于函数定义,对任意整数 ,有
(II)函数
在 R 上可导,

,得:

,则
,这与

矛盾,所以


时,
由于函数
的图象和函数
∵cn= (n=1,2,…),
∴cn+1-cn=
-=
将 bn=3·2n-1代入得
=.
cn+1-cn= (n=1,2,…),
由此可知,数列{cn}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它的首项 c1= = ,故 cn= n- (n=1,2,…).
(3)解 ∵cn= n- = (3n-1). ∴an=2n·cn=(3n-1)·2n-2 (n=1,2,…) 当 n≥2时,Sn=4an-1+2=(3n-4)·2n-1+2. 由于 S1=a1=1也适合于此公式, 所以{an}的前 n 项和公式为 Sn=(3n-4)·2n-1+2.
17.试题解析:(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