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2018
文学概论(一)00529
![文学概论(一)00529](https://img.taocdn.com/s3/m/29160997783e0912a3162a37.png)
文学概论 ( 一)00529 考纲解读文学概论(一)00529 考纲解读第一章文学看法一、单项选择题1.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赏识者四个因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 )2. 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3.在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期间,最早提出“艺术模拟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4.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 (荆浩)5.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表露”的是(表现说)6.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属于(适用说)7.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适用说)8.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学说为(再现说)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主假如讲 (文学看法变化的时代原由)10.因为塑造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资料不同,艺术能够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学属于(语言艺术)11.狹义上的文化是指(个人的修养及其程度)12.符号论的文化看法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13.假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切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必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起码反应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列宁)14.“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依照可然律或必定律可能发生的事作出这一论断的古希猎理论家是(亚理士多德)15.“作为看法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必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筋中的反应的产物。
”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毛泽东)16.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反应论)二、多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看法有(再现说、适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2.英国有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的各方面”包含(物质设施、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3.我国有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看法包含 (精神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4.在广义的文化看法中文化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5.文学审盛情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从性质上看,有公司偏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特点看,是认识又是感情;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6.作家的体验的特征有(感情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觉的个性化)二、名词解说题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改正确的名称应当叫作文学学。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
![00529文学概论(一)第一章文学概念重点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8512c76767f5acfa1c7cd7a.png)
第一章文学概念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A.马克思B.恩格斯C.贺拉斯D.波德莱尔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A.赫拉克里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荆浩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9747b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7a.png)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5f64fc551810a6f5248662.png)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再现论与表现论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
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
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
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
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
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1.文学审美的特殊性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
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
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高频主观题汇总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高频主观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d4f8a4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4.png)
目录第一章文学观念 (1)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 (1)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3)第四章叙事作品 (4)第五章抒情作品 (6)第六章文学的风格 (8)第七章文学创作 (9)第八章文学接受 (11)第九章文学的源流 (14)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和剧本等形态。
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在专用概念上,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语言系统。
而文学作品则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
(2)在一般使用术语时,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分往往并不明显,两者有时可以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
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1、什么是“文学语言”和“文学中的语言”?二者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1)文学语言,又译标准语,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它通常与口语或土语相对,是指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2)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系统。
二者的不同在于,文学中的语言属于文学文本的语言,而文学语言组织正是文学中的语言的具体体现。
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1、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有哪些?(简答题)(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名词解释题)(1)语音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
(2)文法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3)辞格层面,主要指文学语言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节奏★★★1、名词解释:音律(名词解释题)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2018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00529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00529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bd68b8e9951e79a892703.png)
2018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529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正确答案:A2、提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正确答案:D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表达的是()A.乡愁(思乡之苦)B.哀怨(明主之弃)C.孤寂(知己之稀)D.悲伤(年华已逝)正确答案:C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正确答案:A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A.借代B.反讽C.对偶D.反复正确答案:C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A.陌生化B.明喻性C.内指性D.反复化正确答案:A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A.文化意蕴性B.符号系统性C.具体可感性D.社会经验性正确答案:C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A.海德格尔B.贺拉斯C.华兹华斯D.苏珊·朗格正确答案:D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A.故事B.人物C.行动D.语言正确答案:A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A.环境B.情节C.情景D.故事正确答案:B11、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A.坚实的积累B.真挚的情感C.理性的分析D.正确的立场正确答案:B12、抒情作品在结构上的特点是()B.多样性C.稳定性D.跳跃性正确答案:D13、提出“风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的是()A.毗首那他B.伐摩那C.威克纳格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D14、在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风格二分法是()A.“虚”与“实”B.“刚”与“柔”C.“奇”与“正”D.“清”与“浊”正确答案:B15、认为“艺术即直觉”的思想家是()A.笛卡儿B.柏拉图C.狄德罗D.克罗齐正确答案:D16、创作过程的核心部分是()A.创作动机C.创作冲动D.艺术直觉正确答案:B17、认为对待艺术品最恰当的态度是“纯感觉鉴赏的完全无欲望状态”的思想家是()A.黑格尔B.尼采C.叔本华D.布洛正确答案:C1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不同的读者会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做出不同的审美反应,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审美评价,其原因在于()A.读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性B.作品文本结构的歧义性C.读者审美情绪状态的波动性D.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性正确答案:A19、“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5d1f3e52d380eb62946d66.png)
客观说 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
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读者“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
体验说 造。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
2.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由于受社会生活变动、斗争和不同社会心理作用,其发展的路线和形态往往是极其复杂的;
是与文学自身的矛盾发展运动过程密切相关的;文学观念的变化,还与人的观点的不同与变化有关。
四、文学的界说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人的个体体验,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美不是无条件的。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
透的情况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的实现需要三个层面的协调合作:主体心理层(我们要专注于《江雪》所
提供的画面与诗意我们才能进入这首诗所吟咏的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却又孤寂的诗的世界。)、客观对象层、中介层:①特定的
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它被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是精神文化。狭义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
涵养的高低等。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学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3a1edbba0116c175f0e48b4.png)
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00529 文学概论(一) 习题2
![00529 文学概论(一) 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18f3301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6.png)
1 [单选]在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时期,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赫拉克利特2 [单选]“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
“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A菲尔丁B恩格斯C列宁D卢纳察尔斯基3 [单选]“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提出这个著名的语言定义的语言学家是( )A索绪尔B萨丕尔C伊格尔顿D黑格尔4 [单选]语言的语音层面A在诗、散文、小说中都有重要作用B在诗、散文中有重要作用,在小说中没有C在诗中有重要作用,在散文、小说中没有D在诗、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散文中没有5 [单选]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这一论断说明了文学形象的()A具体可感性B艺术概括性C审美理想性D艺术感染性6 [单选] 情景交融是意境的()A本质特征B形象特征C结构特征D美感特征7 [单选]在欧洲明确提出以类型化人物为中心的古典叙事理论的是()A贺拉斯B布瓦洛C狄德罗D黑格尔8 [单选] 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进行区分把人物区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文论家是()A霍克斯B热奈特C格雷马斯D福斯特9 [单选]“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一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对文学作品的分类作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雨果10 [单选] 移情论在西方的流行始于()A 17世纪B 18世纪C 19世纪D 20世纪11 [单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本诗表达的是A生命瞬间获得的欢欣B“百年孤独”的悲叹C“物我两忘的和谐D乡村生活特有的情趣12 [单选] 首先提出“风格即人"的文学家是( )A布瓦洛B布封C狄更斯D黑格尔13 [单选]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 )A作家的徽记或指纹B文学作品共性的表现C文学作者共有的标记D思想的外衣14 [单选]“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2018最新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2018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fcdb195e87101f69f31951f.png)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
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
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
“与心徘徊,随物婉转”。
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11010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2.png)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重点再现论和表现论是文学理论中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再现论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而表现论则认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两种观点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再现论的优点在于它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但是,再现论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忽视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的优点在于它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但是,表现论割断了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一味的情感宣泄,以及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整体性、形象性和情感性。
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
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因此,文学创作需要找到具体的意象,将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而不是长篇大论或抽象化的情感。
学思想,例如《老子》、《庄子》等。
文学作品中的哲理可以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世界、宇宙等深刻问题。
2)情感功能:文学作品可以引发读者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例如悲剧作品中的悲痛、感伤等情感。
文学作品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创造力,让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审美功能:文学作品具有审美意义,可以引导读者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素养。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上,还体现在其思想、情感、价值等方面。
4)娱乐功能:文学作品可以给读者带来娱乐,缓解压力,增加生活乐趣。
例如轻松幽默的小说、诗歌等。
总之,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认知、情感、审美、娱乐等。
这些功能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文学的魅力与价值。
1.文学的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是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例如XXX的《堂吉诃德》中,主人公从幻想到现实,仆人则从现实到幻想,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方向。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f6466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7.png)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兴其实是暗喻.."虚静"说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神思"说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滋味"说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物感"说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妙悟"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性灵"说袁枚随园诗话:"诗者;人之性情也.."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 "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神韵"说王士禛提倡神韵说;要求诗歌"天然澄淡"、"风神韵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兴会神到"、"得意忘言".."出入"说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3、文学社会学孟子"知人论世"说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着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4、文学符号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1、康德18世纪德国着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主要着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0判断力批判 1790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2、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着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着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1、文学活动论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艺术是人的精神性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人学"2、文学反映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艺术生产论艺术生产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产品进入资本运作过程中;作家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特殊性的一面:文学的审美特征5、艺术交往论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做为活动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一、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文艺摹仿说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如德谟克利特..西方传统:柏拉图:宇宙间的三类事物:理式;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子、艺术等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摹仿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中国传统:周易o系辞下"观物取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荆浩: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叶燮: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二、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1、中国传统"诗言志"说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2、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苏珊·朗格:"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正常人看来混乱不整和隐蔽的现实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三、作品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形式主义文论1.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2、英美新批评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3、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 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序与序列等四、读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 ;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五、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马克思:"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第二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活动与文学活动一、人类活动的性质1、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2、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3、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三、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的分类: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来分:1、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2、宗教性或幻想性的精神活动3、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4、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艺术;文学精神活动与经济基础关系来分:1、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如逻辑学和语言学2、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观念性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恩格斯称之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认为文学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 :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赫尔德: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 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游戏发生说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斯宾塞、席勒:"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德国学者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该派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中考证了舞蹈动作来自采集种子的劳动活动..二、文学的发展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黑格尔的理念: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弗莱 :循环动因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种功能;各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呈现的不同样式..★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一、文学概念三义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美的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如一些政论散文..二、文学作为文化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被作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1、魏晋前;文学泛指一切文章"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文学、德行、言语、政事为孔门四科;诗有多方面作用;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2、古希腊未产生一般文学概念;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文学 literature :14世纪自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e引进三、文学作为审美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1、中国魏晋时期;宋文帝"四学":儒学、玄学、史学、文学;文史正式分家..曹丕典论o论文:"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陆机:"诗缘情"钟嵘:"滋味"刘勰:"情者文之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萧统、萧绎、沈约:声律等方面的努力2、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查里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 fine art之中;手工艺、科学不再是"艺术";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在创作上对审美的追求;四、文学作为惯例1、惯例;在这里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无意遵循或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2、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如..威廉斯便条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2、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3、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4、文学审美事件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interestedness;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审美形象的含义及特征:艺术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像、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 ..审美形象与艺术直觉:形象在直觉的瞬间真正活现出来; 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审美直觉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文学中的理性: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形象又依赖于理性的力量;艺术形象本身蕴含着某种理性;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生活;形象与理性小结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了文学是形象的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文学蕴含某种理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3情感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审美情感的特征: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 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并通过它们而显现文学也是认识的: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情感评价;而且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情感与认识小结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起来考察4小结文学具备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语言活动..。
自考 00529 文学概论
![自考 00529 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030008fc4ffe473368ab85.png)
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
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在西方,有赫拉克利特的“艺术摹仿自然”论点、苏格拉底的“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论点、柏拉图的“理式摹仿”说、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说。
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说,五代大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物,度物象而取真”。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柯勒律治认为“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文学概论00529 自考重点整理
![文学概论00529 自考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68dd0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6.png)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
2.文学四要素:是由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分别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3.文学四要素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
其中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4.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1)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世界的重现和模仿。
2)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3)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4)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5)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当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6)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象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5.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6.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感情的一种独特的渠道。
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7.广义的文化概念指整个社会生活,即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造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
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个人的文化素养及其程度,包括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及涵养高低等。
8.符号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9.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4)憧憬人类的未来。
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10.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自学综合考试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学综合考试文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822dfc2af90242a995e55b.png)
《文学概论》简答题1、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答案: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作家、艺术家在文艺作品中的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认识和表现形式。
内容包括经过作家、艺术家加工改造后描写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和作家、艺术家对所描写现实生活的态度和评价等。
前者是文艺作品内容的客观方面,也称为生活内容;后者是文艺作品内容的主观方面,也称为思想内容。
文艺作品内容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即生活内容和思想内容,在特定的作品中总是融合、统一为一体。
越是优秀的文艺作品,它的内容的两个方面越是高度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两个方面相游离的作品不可能是优秀的作品。
具体构成因素有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
文艺作品的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客观表现。
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由一定的物质材料形成的作品的外在形态。
当作品的内容还没有获得一定的艺术表现的时候,它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就还没有形成。
只有当作家、艺术家依据作品内容的内在逻辑对它加以组织结构,并给以一定的物质表现的时候,一部文艺作品才算最终地形成了。
形式的构成因素有结构、体裁和各种艺术媒体(语言、色彩、声音……)。
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一种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
作品的内容必须借一定的形式而存在,作品的形式只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
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一定的文艺作品的形式总是和一定的内容不可分的。
既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在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二者的关系中,作品的内容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作品的内容决定作品的形式,而不是相反。
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这种关系,表现在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和文艺的发展过程中。
作家、艺术家进行创作,总是光有一定要表现的内容,然后才考虑用某种合适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作家、艺术家采用什么文艺形式,从根本上说,是由作家、艺术家所要表现的内容决定的。
同样,在文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文艺作品内容的发展变化,也总是先于作品形式的演变,是作品内容的变化引起和决定作品形式的变化。
文学概论第一章,00529
![文学概论第一章,00529](https://img.taocdn.com/s3/m/ce40203d84868762caaed5ea.png)
PART一,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二,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艾布拉姆斯,作者作品读者世界三,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的流动过程,并且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四,再现说,表现说五,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但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六,独立说,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这种观念来自德国美学,主要是康德和席勒的美学。
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主要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
七,客观说,体验说八,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中西方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2收到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和不同社会心理作用的影响3还与研究者的观点有联系,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观点。
九,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凝聚着作者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语言组织。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的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可以说无所不包,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作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都可以叫做文化。
2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等。
3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人运用符号及其意义而创造的。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三,如何去发现文学的文化意义1通过品质阅读,试图尽可能完全把握作品的肌质,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运动。
2通过价值阅读,让读者尽可能敏锐,准确的描述出它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改造社会生活二,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的作者与论述在文学关系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的。
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授课笔记
![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授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b84b2a7ba0d4a7302763ab9.png)
文学概论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及文学活动(注1)五种文学观念(注2)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注3)文学的界说(注4)文化(注5)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注6)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注7)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注8)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注9)审美及其实现的条件及审美的特点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注10)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注11)体验与文学(注12)体验的美学功能(注13)英加登提出的“层次论”,他认为文本由四个层面构成: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以下是对上述五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
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
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
“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
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
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
“与心徘徊,随物婉转”。
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3.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4.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15.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
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16.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17.情致:由黑格尔提出。
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
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1、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
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
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
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
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10、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
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1、文学形象: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2、文化形象的系统性:其一是就艺术世界有机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
4、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5、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
西方创立。
6、西方典型论发展三阶段:17世纪前狄德罗类型说;18世纪后黑格尔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中国:五四后传入,陷入哲学视角。
7、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文学典型的特征:特征性: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及总特征制约下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生命形式真实性新颖性。
9、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0、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11、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
中国古代文学创立。
12、意境论的形成:《庄子》、刘勰、王昌龄、刘禹锡、王国维。
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
14、意境分类法:刘熙载分类法、王国维分类法(有我无我)。
15、文学象征意象:哲理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
16、意象的四种含义:心理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内心意象(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泛化意象(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17、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哲理性(本质特征)、象征性(基本表现手段)、荒诞性(形象特征)、求解性(审美特征)。
18、象征意象化的方法:第一是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好最佳的象征物、第二是准确把握对应点、第三是运用拟人化的方法。
19、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符号式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
20、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
2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22、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形成了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三者构成的互补性形象系统。
23、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
第四章叙事作品1、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作者:梁启超、王国维。
2、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格尔,性格中心—恩格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3、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4、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
包含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三分法)5、文学叙事的意义:建立在两个方面上,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又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6、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
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7、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
主要包含时距、次序、频率。
8、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
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9、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顺叙倒叙插叙。
10、频率: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
11、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12、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