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源于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源于生活

——谈生活经验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融合

箬横镇中心小学蔡丽娜

【摘要】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儿童认知水平,启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让生活经验融入音乐教学,让音乐教学与生活经验相融合。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互通之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演唱、欣赏、知识和技能、创作学习等方面得以运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生活经验的帮衬下更容易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音乐真正来源于生活,让生活更有音乐性。

【关键词】生活经验演唱欣赏知识和技能创作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更能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在音乐学习中寻找生活经验。那么音乐教育和生活经验该怎样融合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由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掌握音乐。同时又使生活经验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强化和提升,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一、生活经验与演唱教学的融合

演唱是音乐表现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表情地歌唱应该是演唱教学中主要目标。对任何一首歌曲,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唱准歌曲、唱对歌曲。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表情地歌唱,更好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在歌唱教学时我们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歌曲学习当中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唱准歌曲、唱对歌曲。

如在学习四册第一课中的《大树妈妈》这首歌曲时,“大树妈妈,个儿高”歌曲开头一句起音就比较高,学生一开始就唱高音有点找不到状态,结果,音高没有唱准确,总差一点点。俗话说歌曲的开头是整首歌曲成功的一半,所以开头的第一句一定要把握好音准,唱准音。于是我启发学生:“大树妈妈个子很高,这样才能更安全的保护小鸟,看!就像我们窗外的这棵大树一样高”,我指了指窗外的那棵大树,学生看后,发出惊叹的声音:“哇!真的好高啊!”,我马上顺势引导下去:“我们一起把歌声,唱到大树妈妈最高的那根枝头上去吧!”。学生非常兴奋,仿佛真的把声音唱到了枝头上,音准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歌唱教学顺利完成。

在歌曲唱准后,学生很兴奋,音量很强,声音很直白,没有一点情感。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特定的情感,需要演唱者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才能够表达出来。这样歌曲才有更强的感染力。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速度、力度、表情去表现歌曲情感,更好的辅助演唱教学。“你的妈妈会用强硬,还是轻柔的声音哄你睡觉呢?”学生略加思索说:“会用轻柔的声音,用温柔的声音,哄我睡觉,不然我就睡不着了”这时学生才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力度太强。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共鸣,学生唱得更轻柔、更动听、更投入了。

在歌唱教学中,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歌曲,对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生活经验与欣赏教学的融合

《新课标》指出: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欣赏,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音乐,不同的人听同一首音乐,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那都是和他自身的生活经验、情绪等多重因素有关联。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会听音乐,爱听音乐。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更容易感受音乐,更好的体会音乐。

如聆听《青蛙音乐会》时,通过多媒体观看青蛙的图片,对青蛙有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们模仿青蛙的叫声,最后借用多媒体进行聆听。当乐曲中连续出现一连串的青蛙的模仿声时,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强,时而弱,此起彼伏,十分热闹时我问学生:“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们举手络绎不绝,有的说:“我听到有很多只青蛙在叫。”有的说:“是小青蛙在合唱吗。”有的说:“小青蛙在比赛谁的歌声最好听。”“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我没有否定学生们独特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结合音乐积极的想象。得到我的称赞,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聆听音乐也更加投入了。当乐曲平静下来时,同学们又有了不同的答案说:“音乐会结束了,小青蛙回家了。”“小青蛙唱累了,休息一会儿”,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为这首乐曲取了不同的名字,他们很有成就感。

再如聆听《彼得与狼》时,我先给学生讲《彼得与狼》的故事。告诉了他们故事里的情节和里面的人物和小动物。然后我让他们模仿狼、小鸭、小猫、小鸟、彼得和老爷爷的动作,他们表演得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最后开始播放音乐,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马上能猜出哪一段音乐在刻画哪个小动物或人物:当长笛吹奏快速流动的曲调表现的是小鸟在树上欢唱;用双簧管吹奏装饰音是在模似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用单簧管吹奏断音,表现猫上窜下跳,活泼机灵的样子;用低沉的大管吹奏慢速的音调,是在描述爷爷;用三支圆号吹奏不协和的和弦,表现大灰狼的凶残及阴森恐怖的气氛;用小提琴演奏优美的旋律,表

现活泼、开朗、机智的少年彼得的形象。通过表演和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学生们很容易听出音乐所描述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不再畏惧聆听难以理解的器乐乐曲,让学生敢听、会听、爱听这些难以理解的器乐乐曲。

所以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联想、想象,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有益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三、生活经验与知识技能的融合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老师用专业化语言直接进行单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不仅会很难理解,而且也会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取“生活”之材,使抽象的方法具体化、形象化,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也同时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如在发声技能方面的训练,如果直接按照理论知识教授给小学生,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导致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学习结果一塌糊涂。为了让学习过程变的有趣,让学习结果变的明朗,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技能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取材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儿童化的语言,使知识技能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呼吸训练时,启发学生像闻花香或用吸管吸水似的进行吸气,呼气时想象自己是一只“蚕宝宝”,把“丝”吐的又细又长;把需要唱的跳跃和短促的音,想象成小皮球,让小肚子像拍皮球一样的帮助歌唱,从而体会音的跳跃和短促;通过火车渐渐地开来理解声音的渐强,火车渐渐地离去来理解声音的渐弱。还有,学生在唱连音时,因为咬字吐字和气息的关系破坏了声音的连贯,我就对学生说:“唱这句歌词时,不能像切菜一样,声音不连贯,我们的气息要像一条线,这里的所有字、音符就是一颗颗珍珠,我们要把他们串起来。”引导学生用“串”动作的想象,建立声音连贯的歌唱感觉。

节奏的训练不只是枯燥的朗读和拍打,它更应该是让孩子从生活中去探索发现,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之声来帮助学生建立节奏感。如:小猫叫(喵—喵—);小鸡叫(叽叽叽叽);布谷鸟叫(咕咕·咕咕·),切菜声(××××

××××)等等。我们还可以用身边的故事来解决节奏难点。如在学习《小小少年》这一课时,有一个典型的节奏X· X X X —︳这个节奏型中有附点八分音符,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唱好这附点八分音符就能准确形象地唱出一个阳光、充满朝气的少年。因此我讲了一个《八分音符去旅游》的故事,让孩子去了解附点八分音符。有一天八分音符去旅游,他背了一个旅行包,他把这个包叫附点八分音符,八分音符坐在车位上,顺便把包也放在了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