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怎样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文化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途径以及其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藏。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向往。
中国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和文学作品等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吸引了无数国际友人前来了解和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成为了吸引外国人士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增加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再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社交媒体平台则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渠道。
中国文化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得以快速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中国文化。
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采取了多种途径进行全球推广和传播。
首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中国文化周、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中国的春节文化活动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中外人士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遗产认定。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列为世界遗产,如中国长城、敦煌莫高窟等,通过将这些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不仅保留了它们的原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再次,外国语言教学与汉语推广。
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国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和外国语言教学,设立孔子学院和外国语学校,为外国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高中作文800字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高中作文800字标题: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它涵盖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艺术形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医文化、茶文化、书法、国画、京剧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风貌。
其次,我们来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情况。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途径。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
例如,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此外,孔子学院在全球的设立,更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和价值观,如和谐共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京剧等,也深受海外人士的喜爱,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此外,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医药文化等也在海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将其推向世界舞台。
让我们携手共进,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绽放光彩!。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情况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情况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并非易事,因为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市场需求、国际竞争等因素会对传播造成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和民间组织举办展览、交流、演出等活动;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例如汉字与动画的结合,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的结合等;三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文化创意产品、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等。
以下是关于这三种传播方式的分析:(一)政府和民间组织举办展览、交流、演出等活动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2014年8月,中国国务院文化部、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和中国驻加拿大使领馆联合举办“情系中国,文脉相承——中国文化遗产加拿大展”;2016年12月,中国国家文化出版基金会联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了“文化中国,新春伦敦”系列文化活动;2017年4月,中央文化宣传部联合泰国文化委员会在曼谷市共同举办了“文化中国,2017年泰国主题年”系列文化活动等。
此外,一些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推广。
例如,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等组织在海外举办音乐、戏曲等文艺表演和讲座,以及音乐会、画展等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新趋势。
通过这种方式,传统文化不仅得以传承,还能得到全新的生命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结合了被广泛使用的键盘输入法,让各地人民能够方便地了解和学习汉字书法;传统乐器音乐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时尚感的古风音乐,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这种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改良的方式,在国际上经常获得好评,成为中国文化向国际化的有力突破口。
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规律
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与规律1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始于古代,可以追溯到汉朝。
当时,中国的技术、商品和文化已经开始流向外国地区,务实精神使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各地传播。
秦朝时,中国语言、知识和哲学也延伸到印度、中东和越南。
汉朝时,伟大的诸子百家在国内大行其道,同时也开始指引海外文化发展的方向。
光绪统治时期的中国贸易活动使中国文化进一步渗透到东南亚地区,同时中国也接纳了美洲传教士以及西方商品和文化。
2 海外传播的规律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受动传播、强势传播和主动传播。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也有不同表现。
受动传播时期是中华文化外传史上最为明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经济落后,只能从中外文化交流中获益而不是宣扬自己的文化,在尘世之中一路飘零。
强势传播时期,是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化开始主动介入海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明显提高,在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强大。
主动传播时期,是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挥着主导作用,且成为海外国家所崇拜的文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包括了演艺领域中的流行文化,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播。
3 结论中国文化在古代就开始将其务实精神投射到海外,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传承;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及其影响力不断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的相互交流。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规律才能更好地认知文化传播的大致脉络,使中国文化不断向世界展示其独特与神韵。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
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
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
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
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
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
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
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
文化的不断更新,中国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是通过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形式进行的。
近年来,中
国电影在国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功夫熊猫》《长城》等,都在国外获得了巨大的口碑,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此外,在国外也有很多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如《三
国演义》《西游记》等,都被海外读者熟知,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其次,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影响也很大。
首先,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外
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更加喜欢中国文化,从而拉近了中外文化的距离。
其次,中国文化在
国外的影响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也推动了中
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影响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学习
中国语言,学习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总之,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已经非常显著,它不仅拉近了中外文化的距离,提高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文化变得更加繁荣
昌盛。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简史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简史1. 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中国的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华文化逐渐发展壮大,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中华文化涵盖了包括哲学、文学、音乐、绘画、写作等在内的各个领域,这些领域内的文化遗产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2.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历史悠久。
早在汉朝的时候,中国的贸易船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文化带到了印度、东南亚等地。
唐朝时期,随着唐朝的繁荣,中华文化逐渐传播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而明清时期,则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期,当时海上航行和陆上商业交往发达,商人和官员带着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传播至世界各地。
而今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3. 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中国和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历史非常悠久。
随着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建立,中国货物和文化逐渐传播到东南亚地区。
早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商人就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开展贸易活动,文化交流也随之展开。
此外,许多中国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一些宗教信仰等,也逐渐传播到东南亚地区。
如今,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可以感受到许多饮食文化和思想方法上的相似性。
4.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自唐朝开始,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在中国不断发展的文化背景下,许多中国文化领域的绝活在欧洲市场上十分受欢迎。
中国的陶瓷、丝绸、书法、印刷术等文化元素也成为当时欧洲的流行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文化成为了欧洲、北美等地的文化热门话题,一些中国名人的文艺作品在欧洲地区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追捧。
现在,中国和欧洲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各自的文化,都对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5. 中华文化在拉美的传播中国和拉美国家的文化交流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成为了拉美国家广泛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及其影响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及其影响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深厚、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它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技术、哲学思想以及其他文化要素。
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也不断地融入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现状、影响和未来展望。
一、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现状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时期。
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通过海上贸易被输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欧洲等地。
随着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文化思想也得以传播到这些地区。
例如,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然后又被中国传入了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
此外,众多的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节、中文教学机构等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例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昆曲、京剧、杂技、字画等文化形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二、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不仅仅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更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认知,增进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中华文化富于内涵、深邃玄奥,注重“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价值观,也有不少的精品文化和科技成就。
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增强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并提升世界对其文化的认知和认可。
一方面,中华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各国民间往来、人才交流以及中外文化的信息互通,有助于丰富和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例如,中医、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以“一带一路”为例,中华文化的传播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文化活动和组织,中华文化不仅有助于扩大国际影响力,更可以促进国际经贸往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三、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未来展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现状与前景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现状1.1 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虽然传统文化已经在海外传播了数百年,但它在外国人中的影响仍然相对有限。
有许多外国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关于古代历史和文学的知识,不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
此外,他们可能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过于陈旧和过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违背。
1.2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途径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政府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在海外举办文化活动、推出相关纪录片等。
此外,一些中国企业也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去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有些独立的文化组织、学者和爱好者也会通过博客、微信、推特等平台来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1.3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接受程度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数百年,但是在海外地区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它的接受程度可能仍然欠缺一定的认可和支持。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的传播和接受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此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社会中难以被完全接受。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前景2.1 去中国化认同的强化在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去中国化认同的强化,从而在海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接受。
2.2 文化差异的减少随着跨国业务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正在逐渐减少。
此外,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更深入理解和认知,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共性和普适性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
2.3 新兴媒体的发展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例如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等,它们为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和更强的影响力。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1. 历史背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文化、艺术、哲学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传播到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也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2. 移民和留学生,自19世纪以来,大量的中国移民和留学生赴海外,他们带着中华文化的元素和传统价值观到了世界各地。
他们通过传统节日、语言、饮食、服饰、武术和传统医学等方式,将中华文化传播给当地社区,并逐渐融入当地文化中。
3. 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电影节、音乐会和书展等。
这些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海外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4. 媒体和互联网,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华文化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中国的电视剧、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同时,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分享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
5.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设立在海外的一种文化交流机构,旨在推广中华文化和汉语教学。
孔子学院提供了学习中文的机会,并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如汉字书法、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舞蹈等。
这些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6. 中华美食和传统医学,中国的美食文化和传统医学在海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在世界各地开设,让人们品尝到正宗的中华美食。
同时,中国的中药和针灸等传统医学也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
总而言之,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涉及到历史、移民、文化交流活动、媒体、互联网、教育机构和美食等多个方面。
这种传播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随着中国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久历史、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种极具时代性和唯一性的文化形态,传统文化能够和时代共存、与时代同行,并以独特的方式影响和启迪后人,成为当前海外文化交流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多维度发展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形式千变万化。
传统的书法、绘画、音乐等文艺形式重现于各个国家的博物馆、艺术展览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也在商业和科技领域中展现出特色;走进一个欧洲的艺术书店,你会发现很多书籍都将中国美术和文学作品相关解读放在突出位置——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体现。
另外,随着国外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研究,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项目在国际间开展,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中国文化学术论文的研讨等等。
这些活动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为外部世界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华文化的接触与认识,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具有助益。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主要的渠道,那就是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外国人越来越多的涌入中国,他们学习中文,感受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魅力,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发扬的推动力之一。
二、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东方文化”代表的不仅仅是另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文化体系,其中也包含了不少经典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所代表的那部分内容,与现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发展路径和文化特征极为不同,独具特色。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产生的影响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其一是能够丰富国际社会的文化内容及其内涵。
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科技、文娱各个领域,中国纷纷地走出国门,强化了与全球合作的意识,使得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了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诗歌、古琴等精髓在海外流传,也进一步助推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和传播。
其二是能够为国际社会建立特有的人文关系。
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I.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文化之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传媒工具,海外传播有助于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海外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
II. 建立文化交流平台1. 设立文化交流中心- 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交流中心,提供展览、演出、讲座等文化活动,吸引当地民众参与。
- 与当地的博物馆、剧院、学校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文化活动。
2. 开展文化交流项目- 定期举办中华文化节,在当地展示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精彩节目,吸引观众的兴趣。
- 组织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茶艺等,让当地民众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III. 利用新媒体推广中国传统文化1. 创建官方社交媒体账号- 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如Facebook、Instagram 等,发布关于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故事等内容,吸引海外用户关注。
2. 制作精美文化短视频- 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精美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视频,包括传统音乐、绘画、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简洁清晰的方式吸引观众。
3. 合作与推广- 与当地知名博主、YouTuber等进行合作,邀请他们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制作相关内容并分享给他们的粉丝。
- 与当地媒体合作,撰写专栏文章、录制电视节目等形式,深度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IV. 文化节庆活动1. 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活动- 在海外举办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展示传统的习俗和文化艺术表演。
- 邀请当地民众参与,为海外民众带来亲切的传统节庆体验。
2. 文化艺术展览- 在海外举办中国传统艺术展览,如中国书法、国画、工艺品等展览,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 邀请当地艺术家参与展览,增加当地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V. 孔子学院与合作学校1. 建立孔子学院- 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成为海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 提供中文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以及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当地学生和社区居民参与。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其影响力也在海外逐渐扩大。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既是中国软实力的展示,也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和影响。
一、媒体传播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电视剧、音乐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在海外流传,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例如,中国电影《流浪地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实力,也传播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政府积极组织和支持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为海外人士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例如,中国的春节庆祝活动在许多国家举办,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观众参与。
此外,中国的传统艺术表演、书画展览等也在海外展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三、留学生影响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在海外学习期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使者。
留学生通过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和中国的现代发展成就,向外国同学和朋友介绍中国,增进了海外人士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他们还通过参加学术交流、社团活动等方式,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四、中文教学中国的汉语学习热潮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
中国政府在海外设立了许多孔子学院和中文教学中心,为外国人提供中文教学服务。
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海外人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文化产品输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产品,如传统服饰、工艺品等,在海外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海外人士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向他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传统产品在海外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六、中国游客的影响中国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在海外旅游过程中也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游客通过购买中国的特色产品、品尝中国美食、参观中国历史文化遗址等方式,向海外人士展示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与影响
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与影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无疑成为了世界文化版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中华文化的传播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人们对东方文明的认知和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表现形式,让世界人民领略到了东方智慧的博大精深。
如《道德经》、《论语》等经典著作,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翻译阅读,成为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华文化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电影为例,近年来,以中国元素为背景的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卧虎藏龙》、《英雄》等电影,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中华美食、中医、武术等传统文化形式,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文化差异,一些外国人对中华文化存在误解,甚至产生了一些刻板印象。
如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人都是同一副面孔,或者认为中国人都是吃狗肉的。
这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外来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面临消亡的危险。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真实面貌。
如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表演、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和教育,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如通过建立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提供优质的中华文化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
再次,我们要加强对中华文化传统形式的保护和传承,使中华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如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发展等。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诸多领域,包括文学、美术、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篆刻、园林、风水等众多方面。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传播方式、接受情况、困境与展望等角度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情况。
一、传播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
1. 交流活动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经常通过交流活动的形式向国外推广中国文化。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展览、中西文化论坛、文化交流会、艺术节、演出和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带到国外,也可以为国外人士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和机会。
2. 传统节日庆典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也成为了向国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窗口。
一些海外城市会举行中国传统文化节庆典,比如“洛杉矶华人春节庆典”、“温哥华中秋节晚会”、“纽约春节游行”等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也让他们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3. 在线文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成为了国外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首选方式。
这些平台的功能丰富、内容丰富,为海外受众提供了直接了解和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
二、接受情况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接受情况一直都很好。
一方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它的内涵和价值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海外人士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也得益于政府、学者和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接受情况的几个方面。
1. 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精品展在世界各地巡展,展品皆为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例如,故宫文物展,展示了中国宝贵的文物珍品,曾在各大博物馆中展出,受到国外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
21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例子
21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例子中国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这种传播可以通过物质文化的交流,例如書面文字、建筑、艺术、服装、饮食等方式进行。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中国文化传到国外的例子。
一、茶文化的传播中国的茶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文化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叶最初是作为草药使用,并逐渐成为饮料。
随着茶叶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茶文化也影响了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和越南。
茶文化在中国的传统艺术、诗歌、绘画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二、太极拳的传播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武术之一,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这种武术形式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和内外的和谐。
太极拳作为健身运动和防身术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太极拳的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武术和养生理念,并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太极热潮。
三、传统节日的传播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随着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移民,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随之传播到国外。
例如,春节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华人社区庆祝,成为各地文化交流和旅游的重要节日。
四、京剧的传播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将中国历史和传统价值观表现出来。
京剧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在欧美等地进行的演出和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京剧得以向全球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戏剧形式。
五、中医药的传播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疗法和草药治疗为特点。
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医药的独特性和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外国人学习中医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
总结:中国文化的传播不仅对其他国家和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文化也有推动作用。
通过这些传播,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开始在海外传播和影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
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表现。
本文从它的传播途径、影响方式、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一、传播途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传递传统文化,打破文化的障碍,促进民心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
在文化交流活动中,文化使者不仅仅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了解和学习国外的文化经验和最新知识。
二、留学生活动留学生活动是另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对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海外留学并接受国外的教育。
这些留学生不仅会带回新的知识和经验,还会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到海外。
三、电影、游戏等娱乐随着娱乐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影、游戏等也成为了流行的传播途径之一,例如《鬼吹灯》、《西游记》等电影、《王者荣耀》等游戏,通过这些娱乐媒介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二、影响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观念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价值观念,例如孝道、仁义礼智信等等,实践这些观念可以改变个人和社会的认知。
这种观念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文化的认知方式上,在无形的影响下,外国人对中国人有了更好的认知和更加理性的评价。
二、文化影响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一种宝贵财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产。
通过交流和传播,这些文化元素和文化特点被逐渐吸收和融合,很多国家在文化交流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并加以发展。
三、产品影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消费者的消费者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化,一些国外的企业也开发出了符合中华文化的产品并获得了成功。
例如三生花茶、中式点心等产品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作”,使得中国生产的中华文化的产品在国外得到推广。
什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
什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什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还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提升国家形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通过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
中国的书法、国画、京剧等传统艺术形式在海外广受欢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许多国际艺术展览中都能看到中国书法的身影。
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意境表达,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艺术爱好者。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以其独特的唱腔、服饰和表演形式,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这些艺术形式的传播,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力。
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提高了国际话语权和叙事能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设立,不仅教授汉语,还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孔子学院通过语言教学、文化活动、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此外,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庆祝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参与者,增强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中国的饮食文化,如火锅、饺子、茶文化等,也在海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文明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积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茶道精神和品茶艺术,吸引了全球的茶文化爱好者。
中医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赢得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通过文化传播,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的例子
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的例子中华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多年来,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1.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播: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庆祝。
这些节日通过华人社区、华侨组织以及中国文化交流活动等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2. 中国功夫的传播:中国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中国功夫电影,如《少林寺》、《功夫》、《一代宗师》等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将中国功夫的精髓展现给了全世界观众。
3. 中医和中药的传播:中医和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疗法的关注增加,中医和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很多国家都设立了中医机构,开办了中医诊所,甚至将中药纳入了国家的医疗体系中。
4. 中国文化艺术的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如京剧、杂技、中国画、陶瓷等,在世界各地的艺术展览、演出和博物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展示和推广。
这些艺术形式通过跨国文化交流和演出团体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
5. 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国拥有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瑰宝。
6. 中国的教育交流: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学者。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学问。
这种教育交流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7. 中文的传播: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中文。
在世界各地,中文学校、孔子学院等机构为学习中文的人们提供了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使用中文,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
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
如今,中国文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现象。
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最早的海外传播始于古代的汉朝,当时中国的疆域之大以及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的丰富都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交流中国和中亚、欧洲以及非洲的最重要途径。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文化如诗词、舞蹈、书法、绘画、佛教等向世界传播。
而且,中国的厨艺和中医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到了后来的唐宋时期,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实力的大幅提升,中国文化进一步向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等东亚国家传播。
如今,在世界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都能看到中国的古物精品,而且中国武术、民乐、昆曲、京剧等口耳相传的文化元素也越来越受到海外民众的喜爱。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全球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中国软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开始进入世界,成为了全球共享的文化元素,例如各国庆祝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和文艺演出已经不是罕见的景象。
例如,近年来,各国都在大力推广中国的春节,巴黎每年在Chinatown举行慶祝活动,慶祝活动包括巨大的花灯展、中国表演和中国美食展。
在美國,纽约和旧金山等地亦举行春节游园活动与表演。
三、电影和电视文化传播中国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在国内外都非常受欢迎,而且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
中国的电视剧、电影等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也逐渐受到了认可和追捧。
例如,2017年电影《战狼2》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新纪录保持者,而且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影迷们在海外的热情也是不可估量的。
电视剧也是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车载器。
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等作品在海外的观众中也非常受欢迎,并且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5月24日,传来“美国要求孔子学院中国教师限期离境”的消息,彼时,本刊记者正在泰国曼谷采访多元文化高峰论坛,论坛参加者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宗教界人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Katalin Bogyay亦在参会者之列。
一天前,Katalin Bogyay还在大会发言中强调“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信仰都有不同,必须互相尊重,才能更和睦相处。
”来自澳洲的净宗学院院长徐业鸿教授,则在发言中引用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的一句话,“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需要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境遇到底怎样?这成为采访的重心。
当北极熊遇到猎犬
当一只北极熊遇到一条猎犬,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上猎犬用前肢搂着北极熊的脖子,北极熊则把头歪向一侧,好像生怕因为自己体积太大,而弄伤了猎犬。
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在北极跟踪了一星期才拍到的,他发现北极熊和猎犬就像好朋友一样,经常在一起玩耍。
“任何物种都有善意的种子,不仅是人类。
他们不是生来就冲突,他们也会分享友谊,和睦相处。
我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印度人,祖母是天主教徒,我自己是伊斯兰教徒,现在为中国的佛学教育部门工作,我真的很开心。
”当汉尼夫在大会发言中,展示那张照片,并说出这句话时,听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汉尼夫,是澳洲净宗学院多元文化部的负责人。
净宗学院成立于2002年,创办者是来自台湾的徐业鸿教授,学院坐落在澳洲昆士兰省的图文巴,旨在弘扬孔孟之学与大乘佛法。
到图文巴之前,汉尼夫是新加坡政府的公务员,主要工作是协调各宗教之间关系,化解冲突。
2009年,汉尼夫受净宗学院之邀,辞去新加坡的工作,到图文巴开展新的多元文化交流与协作。
图文巴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城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常住人口虽然只有十多万人,却有八十多个民族,一百多种语言,他们有着不同的血统与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
汉尼夫至今记得第一次去图文巴的印象生活在那里的人很闭塞,只有你先伸出手,对方才会跟你握手,他们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
在图文巴工作两年多的汉尼夫收获颇丰。
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部门,每周六都举行“温馨晚宴”,当地不同种族、文化、宗教的人士,都可以自愿来参加。
他们的温馨晚宴吸引了很多以前不善交际的本地人。
今年3月的第二周,汉尼夫在周二的时候临时决定,当周周六的温馨晚宴要编排一场文艺演出,为此汉尼夫打电话给当地的居民。
在当地,如果有人很仓促地发出邀请,对方一般都会说,“没有时间”。
但是,汉尼夫却没有遭到拒绝。
那个周六的晚上,节目丰富多彩,有土著歌舞,也有年轻女士们的合唱团,以往只有一百人左右的温馨晚宴,当晚来了大约400
人。
汉尼夫还告诉记者,就在两周前,有一位当地警署的高级官员也主动来参加晚宴,他还带来了一个蛋糕,分给大家吃。
令汉尼夫都感到意外的是,蛋糕是那个警官亲手制作的!
我没有笑话他
5月25日,会议结束的当晚,宋宝兰女士作为参会者,承担了一些主办方志愿者的工作,忙前忙后,大约到了晚上九点的时候,等宾客散尽,她才坐下来吃饭。
她是华裔马来西亚人,上世纪30年代,她的父辈为了避开中国的战乱,到南洋谋生,来到马来西亚,本希望挣到钱后可以回家,但是之后的战乱加上政治运动,让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只好留在了马来西亚。
宋宝兰是第二代移民,她在马来西亚出生,但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已过中年的她短发齐耳,穿一套深色制服,态度干练又温和。
她现为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是2009年在马来西亚政府注册的教育机构,主要面对小学生,在学校之外,教授伦理道德补习课。
对此课程感兴趣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前来,每星期一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
宋宝兰教课的课本是《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孩子的启蒙课本,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正如它的总叙中所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列述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
宋宝兰告诉记者,教育中心选择《弟子规》作为教材,为了熏陶孩子,化解冲突,培养他们与别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育中心在课下,让家长把观察到的学生的言行记录下来,然后与中心的教师沟通。
家长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通常是琐碎的事情,但给了教育中心老师们很大的鼓励。
有一位家长告诉宋宝兰,当她的孩子经过他以前经常去玩的一家网吧门口时,低下头,走过去,然后跟妈妈说,“斗闹场,绝勿近”。
还有的家长告诉宋宝兰,他的孩子在学校拿着一支已经用得很短的铅笔写字时,其他同学笑话他,“你家里这么穷,连铅笔也买不起。
”他的孩子说道“要节俭。
不浪费。
”
宋宝兰告诉记者,马来西亚是个宽容的地方,作为移民,他们保留了自己中文的名字和语言,虽然她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中华文明的根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了下来。
“我父亲是客家人,他从小教育我们‘宁可人负我,切勿我负人。
’‘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
’‘年轻人要有骨气,不能有傲气,要自强不息。
’我的父亲虽然文化不深,也很少说话,但他说的都是传统文化。
”
在到教育中心做教师之前,宋宝兰在马来西亚的一家广播电台做播音员,为了来这里,她辞掉了播音员的工作。
“马来西亚本地人为棕色人种,中国人的眼睛和皮肤跟他们都不一样。
以前,讲到自己是中国人很没有自信,因为会被认为吵闹、没有礼貌、落后,所以,华裔都很想学英语。
但是,即使学了英语,染头发,甚至戴有颜色的隐形眼镜,在别人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黄皮肤的华人。
没有自己的文化,自己就没有根,会被人看不起。
”宋宝兰说。
“但当我们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越有自信,因为老祖宗原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在国外的年轻人学汉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来肯定有出路。
”宋宝兰说她将来还会深入学习《论语》《中庸》《老子》等。
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马来西亚本地人一出生,自然而然就成为伊斯兰教徒。
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教授中华传统文化,会不会受到抵制呢?
“当然不会。
”宋宝兰回答说,“《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它是所有文化和民族的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其实,《可兰经》和《圣经》中都有类似的内容,只是比较零散,比如,伊斯兰教教导信徒不能对父母大喊大叫,在父母面前走过要低头弯腰,而《弟子规》把它浓缩在很短的篇幅中,把做人的抽象道理,具体为家庭中的仪轨。
”
在马来西亚,华侨占总人口的25%左右,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从2009年建立至今,已经培训过四五百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华裔学生。
当教育中心用英文上课的时候,也会有马来西亚的孩子来听课。
有一位学生家长还告诉宋宝兰她九岁的儿子,从学校回到家里,对她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成绩考得不好,所有同学都笑他笨,但是,妈妈,我没有。
”
(摘自《嘹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