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构建(拷贝)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组织实施方案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组织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概述: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组织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方案主要包括课程主题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估方式的确定。
一、课程主题的选择
1.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主题,如家庭、食物、动物、交通工具等。
2. 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选择能够培养幼儿认知、语言、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题。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故事讲解、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游戏和手工制作等。
每个主题至少包含3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通过感官刺激、观察、实践等方式,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评估方式的确定
1. 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如观察记录、口头表达、游戏评价和作品展示等。
评估应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2. 评估要素包括幼儿对主题的理解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社交技巧等方面的表现。
四、方案实施的注意事项
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保
障每个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与幼儿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相关经验和观点,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程。
3. 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方案,以持续改进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充满乐趣和教育意义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环境,通过实际生活经验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生活化园本课程的思与行——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构建实施策略

生活化园本课程的思与行——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构建实施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幼儿在幼儿园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生活化园本课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的构建实施策略,旨在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首先,幼儿园的生活化园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和玩耍的场所,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生活化园本课程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比如,可以设置一些生活技能课程,例如穿衣、洗手、整理教室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这些技能,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幼儿园的生活化园本课程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幼儿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来建立对外界的认知。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创设情感体验的环境和情境,帮助幼儿建立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情感联系,并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
同时,幼儿园的生活化园本课程应该注重身心健康的培养。
幼儿的身心健康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化园本课程中注重幼儿的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
可以设置一些体育活动、游戏、瑜伽等课程,帮助幼儿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情商和心理素质。
此外,幼儿园的生活化园本课程还应该注重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幼儿是课程的主体,他们应该在学习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构建实施策略时,我们应该注意设计一些富有情境感和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思辨性的活动,帮助幼儿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幼儿园的生活化园本课程应该注重与家庭的融合。
幼儿园生活化微课程的建构分析

幼儿园生活化微课程的建构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微课程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和喜爱。
特别是对于幼儿园这个阶段的孩子,生活化微课程的建构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园生活化微课程的概念、建构目标、建构原则以及建构步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园生活化微课程的概念幼儿园生活化微课程是指以幼儿园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通过微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生活化微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孩子在有趣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幼儿园生活化微课程的建构目标1.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使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给孩子提供实际情境和问题,在观察和思考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发展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孩子的社交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5.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让孩子自主选择和探究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园生活化微课程的建构原则1. 以孩子为中心:课程的设计应围绕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展开,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联结实际生活: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园孩子的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手段。
4. 强调互动与参与:课程的设计要注重孩子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幼儿园生活化微课程的建构步骤1.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幼儿园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确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
2. 设计学习情境:根据实际生活情境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孩子的学习情境和问题。
浅议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构建

一
梦想。
环 境
施 的成效 ,从而对课程 内容 、课程设计 、课 2 .创设 自由、民主 、和谐、宽松 的心理 程 实施 等环节做 出调整 ,使我们 的幼儿 园课
浅议幼 儿园生活化课程构 建
2 5 7 0 0 0 山 东省 东营市 实验 幼 儿 园 山东 东营 许海 英
【 摘 要】 优 秀的课程是来 自幼儿生活、
符 合 幼 儿 需要 、 引发 有 探 索 、促 进 幼 儿发 展 的 不 断 建设 的 实践过 程 。 课 程 不会 凭 空产 生 ,
更 不会 孤 立存 在 , 课 程 内容 必 符合 幼儿 需 要 、
2 . 观察 、分析 了解幼儿,做足课程建设 程不 只是买来 的教 材,还应该是 教师根据幼 儿 的需要进行 的完 善性设 计,甚 至是 幼儿园 幼儿 园课程体 系中的诊 断评估 系统首先 教师 自己根据幼儿实际 的需要进行 的创 造性 要做 的工作就 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深入的观 设计。如每个班级的生成 的课程 的开展 等活
程建设 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使我们 的幼儿 幼儿 园的心理环境是幼儿 园教育 的重要 教育成为培养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基。 组成部分 ,建设与孩子共同生活的幼儿 园课 参考文献:
的 功课
适合有 天性 ,幼儿通过思 维参 与和操作体 验 察 、分析 ,了解幼儿 的生活环境和 已获得 的
感 受 到挑 战 , 又是 幼 儿 力所 能 及 的 生 活编 排 。
动。而成为课程设计者不是幼儿 园教 师角色 从更长远 的和综合 的意义上看 , 经验 以及 幼儿 的兴趣倾 向等 ,这是幼儿园课 的最终追求。 课 程 建设 可看 作 同幼 儿 “ 共 同 生 活”的过 程 , 程建设 的前提 和方向 ,关 系到幼儿园课程建 幼儿 园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者。 设是否有成效, 是否能镇长促进幼儿的发展。 从而培 育幼儿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基 。 四、幼儿园课程建设要家 园、社 区的通 【 关键词 】 课程 建设 ;共 同生活;幼儿 因此 ,构建与孩子共 同生活的幼儿园课程首 力合 作 为 本 先要做到 “ 以幼儿为本”,这是前提。 家庭 、幼 儿 园 和社 区 组 成 了幼 儿 生 活 的 二 、幼儿 园课程建设要 “ 让环境说话 ” 大环境 ,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广泛存在 于生活 所 优秀的幼儿园必定要有 自己的系统 所谓生活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过程 , 的课程体系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是实现教育 所 以要想构建 与孩子共 同生活的幼儿园课 程 环境”的创设 。 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是幼儿 园的核 心工作。 就离不开对生活 “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的相关措施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的相关措施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解放了思想,不再进行灌输式教学,不再严格把控课堂,而是创造条件,将学习内容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这样的学习中,幼儿不是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及时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获得。
一、结合实际生活,在生活中渗透知识(一)利用自然资源,对幼儿开展生活化教育幼儿对大自然有天然的亲近之感,教师可以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对幼儿开展教育,激起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例如,在春季,教师可以组织“春季种植”活动,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的种子,如玉米、青菜、大豆、扁豆等,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为了进一步推进种植活动,教师要把种植的重要任务教给幼儿,让他们讨论想在种植园地里种什么以及怎么种,一小块田地种植多少种子比较适宜,种植后的后期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幼儿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不仅通过投票解决了种什么种子的问题,还选出“种植小能手”组织“种植小组”带着大家松土、撒种、盖土、压土。
幼儿在“种植小能手”的带领下,不仅掌握了许多劳动技巧,能正确用铁锹挖土,还知道了种子撒下去需要盖上泥土并压平,防止鸟类将种子吃掉。
幼儿也知道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阳光,每天都有幼儿来给种子浇水,极大地保证了出芽率。
在这样的自然课程中,幼儿懂得了劳动的重要性,懂得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和阳光,也懂得了同伴间要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他们在劳动中学会分析与判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二)利用日常生活,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比如,在拿茶杯喝水的时候,有的幼儿找不到自己的茶杯,教师提示“你的茶杯在第一层从左向右数第几个”,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逐渐懂得第几层第几个的含义。
又如,在一次午餐时,幼儿看着盘子里的蒸山药,许多幼儿不认识,不敢吃。
浅谈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与生活化_3

浅谈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与生活化发布时间:2021-05-21T10:18:15.21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5期作者:蒋媛彬[导读]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蒋媛彬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春晖幼儿园摘要:幼儿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幼儿园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其他教育政策等一直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与时俱进,确保幼儿的成长发展与时代同步。
幼儿园教育对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科学的课程设置,探索正确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逐渐被社会和教师认可,幼儿园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就必须进行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建设,让幼儿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即增长科学知识,又增加生活经验,保障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化;生活化;幼儿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教育方针的指引和指导下,各个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指导中,依据幼儿的实际成长状况和幼儿园的实际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幼儿园游戏活动环境的构建和活动材料的投放,将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不仅便于幼儿接受,还能使其在自由、自主、自选的游戏参与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真正践行“玩中学”这一幼儿教育理念。
一、建设游戏化和生活化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促进教学的生活化近年来,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建设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生活化。
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部分幼儿园提前对幼儿进行了专业化的学科教学,传授了部分科学文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知识积累,但是这种课程设置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违背,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发展规律,对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游戏化、生活化幼儿园课程能够保证幼儿园教育的生活化,将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范围以及思维逻辑相融合,促进幼儿知识的迁移以及能力的发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培训学习心得

《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培训学习心得在听完培训之后,我觉得让我值得思考的地方是关于构建生活教育课程的策略中第二点和第五点。
构建生活教育课程需要的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幼儿真实视角出发,在生活中去发现可利用的资源,形成教师对幼儿的生活课程整合,在开展课程,记录课程故事的同时,教师巧妙的引导,如何用适宜的指导方式去引导幼儿在遇到问题,有瓶颈时怎样正确对待更为关键。
生活教育课程的完善主体是幼儿,但教师是整个课程的领导者,我始终觉得一个个值得品味的课程故事都是教师的“精心安排”。
这种安排不是说教师制定每一步的步骤想法,而是随着幼儿想法,跟随他们的需求,创造有利的条件。
幼儿园生活教育园本化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也是行动化的课程,构建这样的课程体系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去努力、合作,而在这其中课程的主心骨是教师。
视频里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很好“务实实践,用心行动”,每一个生活课程活动背后都是每一位老师积极的付出和努力带动。
我想如果切实实际生活化的课程活动,教师们需要一双会探索的眼睛和有想法的大脑,从生活细节里去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思考能力以及自身强烈的探索欲望。
最后想把培训里面一句话送给自己:
具有积极生活态度的教师才会有效的去支持儿童。
具有积极生活态度的教师构建出来的课程才是生活化的课程。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的方法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课程的方法摘要:幼小衔接是学生从幼儿向小学生过渡的重要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第一课堂,所以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的,而小学则是以相对以正规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知识的传授。
教师若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在今后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开展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幼儿在如何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为其今后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将就针对幼小衔接下如何开展生活化课程展开相关阐述,希望对各位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教育;生活化课程幼小教育在当下教育环境下被大众逐渐认识并重视。
从以前对幼小学生的忽视到如今各式各样的兴趣班,都体现当下教育环境的重大转变。
生活技能作为幼儿阶段的重要基础,生活化课程的开展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吸引和好奇心的激发都有重要作用,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育效果。
此外,教师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视角下开展生活课程,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学习,从而促进综合素全面发展。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有规律和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今后的小学阶段学习提供强大助力。
一、幼小教育生活化课程开展的意义从幼儿时期进入到小学阶段,生活化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共同点,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缺乏耐心、自制力,而小学阶段则是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自控力,而生活化课程的教育环境需要让幼儿实际参与,以此调动幼儿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小教育的衔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幼小衔接生活化课程的策略(一)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生活是幼儿的基本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幼小衔接有重要作用,对今后的学习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园园生活化课程教研方案范文(通用10篇)

幼儿园园生活化课程教研方案幼儿园园生活化课程教研方案范文(通用10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园生活化课程教研方案范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园生活化课程教研方案1上学期,我园的教研工作主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并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在领会新《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上,强调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后的反思、评价及对下一次活动的调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在新学期,我们的思想指导也很重要,我园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扎扎实实地抓好本园教育教学工作,优化幼儿一日生活;以研究确定适宜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主题活动内容为载体,立足本园实际,挖掘资源优势,深入课程改革;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组织活动和教研能力。
一、本学期的工作重点:(1)用“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带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2)每个月进行一次教师讨论活动,会议时间在半个小时之内,主要讨论在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共同研究教学技巧,分享教学亮点,让每个老师在研究讨论中得到提高,加强教学质量。
(3)针对日常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困惑,确立教研专题,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同时在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实效性方面作有效的探索。
(4)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加强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开展多次培训活动,让教师提高自己,丰富教师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
(5)组织开展各项竞赛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各类竞赛,例如健美操比赛等活动。
幼儿园生活课程实施框架

幼儿园生活课程实施框架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幼儿园生活课程实施框架,以帮助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制定和执行生活课程计划。
幼儿园生活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交技巧和创造力。
课程目标-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梳洗、用餐等。
-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如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等。
-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绘画、手工制作、戏剧表演等。
-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实施策略1. 制定周密计划:教师应在每周开始前制定一份生活课程计划,明确每天的活动内容和目标。
2. 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模仿、游戏等,以满足幼儿的研究需求。
3. 创设丰富环境:教室和教学场所应提供适应幼儿年龄和发展需求的物品和设施,以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4. 设立明确规则:教师应与幼儿一起制定行为规则和期望,使幼儿了解并自愿遵守。
5. 鼓励亲子参与:教师应邀请家长参与生活课程活动,促进家园合作,提供家庭与幼儿园的交流平台。
6. 及时反馈和评估:教师应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同时定期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以调整和改进课程实施。
资源要求为保证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良好实施,以下资源应当提供:- 幼儿园教学设备和教具- 适宜的教室布置和环境- 健康、安全和卫生的饮食供应- 与生活课程相关的书籍和媒体资料以上资源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更新。
总结幼儿园生活课程实施框架旨在通过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交技巧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密计划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同时,合适的教学环境、明确的规则和及时的反馈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要素。
希望本框架能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作者:雷彩银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22年第07期[摘要]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拓展幼儿的经验范畴,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涵养幼儿的精神世界,是幼儿园教育生活化的应有之义。
幼儿园应坚持教师主导与幼儿参与、自然性与文化性、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甄选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生活内容与本土文化,并采取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方式实施课程,以增强幼儿内在经验的联结,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生活教育;课程生活化;幼儿园课程杜威“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将个体的成长视为一个自然展开的过程,生活既蕴含着个体生命成长所需的养分,同时也是个体实现完整发展的必然手段。
[1]在生活教育思想的观照下,生活不再是弥散的,其教育功用也不再是附加的,而是个体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和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的、能动的活动。
[2][3]教育必须以生活为手段来孕育完整的人。
[4]幼儿园教育的生活化以其“混沌”的状态守护了幼儿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5][6]而课程的生活化则是幼儿园教育生活化的应有之义,是幼儿园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重建和关怀儿童的生活是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的核心所在。
[7]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是進行简单的经验迁移,而是要激发幼儿的生命自觉,唤醒幼儿内在的思想和精神,促使他们沿着亲身体验、自主实践和主体反思的道路获得经验、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主要价值生活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完整的场域,[8]其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应用的意义在于可以促使幼儿的成长从经验范畴的拓展不断走向能力的自主建构和精神世界的发育。
[9]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就是为了使幼儿在经验、能力和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有效的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拓展幼儿的经验范畴经验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它与理性构成了人类认识论上两个基本向度。
让课程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探究

让课程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探究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生活的本质。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我们需要让课程回归生活,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意义。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义1.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生活化的课程能够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成长,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操作,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2.激发孩子的兴趣生活化的课程更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对课程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4.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生活化的课程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创新实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具体方法1.以生活为背景,设计课程内容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以生活为背景,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购物、烹饪等活动,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注重实践,让孩子亲身体验生活化的课程要注重实践,让孩子亲身体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探险、种植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思考。
3.鼓励孩子表达,培养沟通能力在生活化的课程中,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表达。
4.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课程中自由探索。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
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案例1.课程主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内容:购物、烹饪、测量等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列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并分别举例说明。

列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要求并分别举例说明。
1. 调整课程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例如,在教授自然科学知识时,可以利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植物作为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观察、摸索、实验,感受科学的奥妙。
2. 突出实际生活教育,强化幼儿的实用技能:例如,在教授语言表达能力时,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朗读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
3. 引入游戏元素,增加学习乐趣:例如,在授课数学知识时,可以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幼儿在嬉戏中学习数字概念、计算、排列组合等知识点。
4. 培养小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交意识:例如,在开展手工艺制作时,可以将幼儿分组合作,让他们在一起交流、协作,体验合作共赢的快乐。
5. 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激发个性化发展:例如,在培养艺术素养时,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创意,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发掘自身潜力。
幼儿园指导纲要关于生活化课程

幼儿园指导纲要关于生活化课程在这种生活化课程的推动下,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情感认知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大家想一想,教孩子们做饭,做些简单的小点心,哇,那场面得有多温馨呀!面粉撒得满地都是,围裙戴得歪歪扭扭的,虽然小手弄得一团糟,但就是这种满屋子的欢声笑语,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没错,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过程里慢慢学会了如何“做事”——不仅是动手,更多的是学会了耐心,学会了感恩和分享。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讨论:“我们怎么做这个饼干才好吃?”他们自己开始发现做一件事儿原来是那么有意思,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还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
那种幸福感,比什么都珍贵。
不仅如此,生活化课程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你看,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户外,观察树木、花草、小动物,孩子们就会变得特别好奇。
他们会问:“这棵树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小鸟喜欢唱歌?”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在训练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孩子们通过自己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耳听到,才真正理解了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
生活就是课堂,课堂就是生活。
孩子们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逐渐培养起一种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也是在这些“生活化课程”中悄悄提高的。
大家想想,平时玩玩具、分享零食,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分享,有时候还要学会怎么解决小小的冲突。
比如,两个小朋友都想玩同一辆玩具车,结果“争执”了起来。
这时,老师通常会出个小主意:“你们可以一起玩呀,一个人先玩,另一个人等着,等玩完了再交换。
”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会了怎么做一个“讲道理”的人,虽然有时候还显得不够成熟,但至少他们在学习与他人如何和谐相处。
生活化课程还有一个大好处,就是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比如,教孩子们如何关心身边的人。
你看,老师有时候会鼓励孩子们帮忙照顾生病的小伙伴,或者教他们如何感谢父母每天的辛勤付出。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常明
【期刊名称】《学前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4
【摘要】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征,幼儿园课程需要走向生活化。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践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感知生命的意义,通过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来拓展幼儿的经验范畴,全面发展幼儿的能力。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在目标上应为了幼儿的生活,在内容上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在方式上应基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在评价上也应体现生活化的特征。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常明
【作者单位】洛阳市实验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
【相关文献】
1.优化现有课程,实施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大班《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实施浅探
2.幼儿园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3.家园共育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评《爱上劳动点亮未来: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幼儿园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自新《纲要》颁布以来,大大小小幼儿园都或立足于本园,或为赶时髦纷纷构建自己的园本课程,掀起了一股园本建设热潮。
在这股热潮中,我园始终在冷静地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构建园本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园本课程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呢?反思我们原有的教学实践,我们使用统一的、高结构的教材,教师缺乏对孩子的观察了解,缺乏对孩子原有经验的了解,以目标为中心,把预先设计的教育程序完成好,课后考虑有没有达到教材预定的目标,这种“教教材”的方法,看起来效果很好,孩子确实也学到一些东西。
但教学活动是呆板的、机械的教学与幼儿的生活隔裂开来,孩子们缺乏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缺乏个性的发展,创造性地发展。
就如我们以前的比喻,孩子是“花朵”,教师是“园丁”。
“花朵”始终任由园丁来裁剪、来造型。
我们还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的提高,对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的生活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认识不够,使孩子难以很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再来看我们的家庭教育。
一则独生子女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长娇庞溺爱,万事包办,对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无原则地满足;二则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严酷的优胜劣汰,我们的家长不自觉地把社会需求提前引荐给了孩子,各种课外辅导热不断升温,外语、艺术考级、珠心算,成了众多儿童的业余生活。
特别是到了大班,家长对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显得非常焦虑,最好把小学一年级的内容拿到幼儿园来上,但他们对生活上的包办代替却愈演愈烈,对情感态度的培养很少关注,以至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试问:这样的生活对孩子有好处吗?我们的孩子能生活得快乐吗?我们的办园宗旨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尤其是最后一句“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真的做到了吗?通过分析,通过反思,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对“三个一切”的深刻理解。
我们最终提出要构建与实施生活课程,指导我园生活课程实施的理念是“四个字、一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构建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春燕 wcy27@
• 从三个“一”说起
一个历史事实:
• 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 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 当中最重要的东西?” •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 • “在幼儿园”。 •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 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 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 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 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 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 • • •
一、为什么要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 (一)幼儿园课程的现实:课程与生活的背离 对日常生活环节利用不够; 游戏活动中缺乏细致的观察与适时的指导;
• 教学活动背离幼儿的学习特点,无视幼儿独特 的生命特征。
《指南》5个方面的结构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来自艺术1.身心状况
1.倾听与表达
2.动作发展
3.生活习惯与 能力
• 有的2个人买一包2元钱的糖果,有的三个人买了 两样不同的饮料,还有一组用6个人的钱合起来买 了一袋价值5元9角的巧克力。当然也有跟谁都合 不来,独子买了一样物品的。 • 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开始边品尝战利品,边交流 自己组的合作购物经过和感受,大家都觉得,这 样上课真是太有意思了。
•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 • 幼儿园课程变革的基本趋势: 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生活本位—生命本位 • 课程变革的基本立足点:为儿童的一生幸 福奠基(《纲要》精神) • 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 日生活。(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 验获取经验)(《指南》理念)
•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 • 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 陈鹤琴先生主张幼儿园课程内容应以“大 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所谓的“活教育” 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 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 幼儿园课程以环境为中心组织。 自然的环 境、社会的环境。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
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夏令营中的较量
•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 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日本孩子病了硬 挺着走到目的地,团结一致的动手做早餐,用过的杂物放 进塑料袋带走。可中国孩子正相反,病了,正好回大本营 睡大觉,饿了,不会做也不愿做饭,空着肚子哭冤、叫屈 ,用过的杂物和垃圾走一路丢一路。 •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 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 ?”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 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 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 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 他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 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 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 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 养蚕、种玉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在行动 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
• • • • •
三、什么是生活,生活所具有的价值 (一)生活是什么 1、生活就是各种类别的活动——斯宾塞。 2、生活就是经验(个体的与种族的经验)——杜威。 3、生活就是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陶行 知。
• 二、什么是课程的生活化 • (一)课程生活化的含义
•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有两层含义: • 一是指把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当作整体 的课程来对待, 充分发挥一日生活整体 的教育作用。 • 二是指充分关注幼儿的整个生活。从幼 儿的在园生活、家庭生活及社区生活中 选取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课程内容和 活动形式。 • 关注现实的生活;注重生动的生活情境; 重视将知识还原到 生活情境中。
•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 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 与培养方式的问题。 • 中国孩子表现出来的是懒惰、懦弱、自私 、没有意志、没有能力是最为我们所关注 的。 • ——《夏令营中的较量》孙云晓
• 一个重要的理念:《指南》理念之一
•
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 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 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 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 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 • • •
(二)课程生活化的思想与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思想;
•
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
•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 (主体、方法、范围和场所)
• 生活即教育:教育要从生活出发,为了生活而 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给生活以教育。 • 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 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 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 社会即学校:整个社会生活都是教育的范围, 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大自然……是生活教 育的范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
1.人际交往
2.阅读与书写 准备 2.社会适应
1.科学探究
2.数学认知
1.感受与欣赏
2.表现与创造
•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 幼儿园课程的启蒙性、生活性、活动性、 潜在性也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 乘公共汽车 • 超市购物
•
超市购物:
• 安静的超市里,迎来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们, 他们每人拿着一元钱,要来完成一项对于他们来 说并不十分容易的任务:两个以上的伙伴合作买 东西。老师的指令一下,孩子们就忙乎开了。一 个孩子拿着一包“上好佳”在叫:“这个最好吃 ,我们买这个”。另一个马上摇头:“不行,我 喜欢吃牛肉干”。而旁边的伙伴另有主意:“我 们还是买巧克力吧”……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 协商,好不容易有了统一的意见,却还要看价格 ,计算几个人的钱加在一起够不够。脑子灵的几 下就算出来了,嘴巴块的干脆就请营业员阿姨帮 忙。忙乎了半天,孩子们终于有了各自不同的收 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