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标准、适应症、禁忌症
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
![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1383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f.png)
培训方法与步骤
理论讲解
操作演示
通过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领 ,使学员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现场演示和操作,使学员掌握正确的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方法,以及AED的使 用技巧
实践操作
考核评估
学员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 握心肺复苏技能
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学员掌握心肺 复苏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智能化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实现心肺复苏 的智能化监测和指导。
专业化
心肺复苏将更加专业化,培训内容和标准将更加严格,以提高心肺 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分析
培训不足
01
目前心肺复苏的培训普及率仍然较低,很多人缺乏基本的急救
技能。
设备不足
02
在一些地区,心肺复苏设备如除颤仪等仍然不足,限制了心肺
复苏的实施。
法律与伦理问题
03
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平衡心肺复苏的实施与患者隐私权、自主
权等法律与伦理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解决方案与发展建议
加强培训
加大心肺复苏培训力度 ,提高公众对急救技能
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完善设备配置
增加心肺复苏设备的配 置,特别是在一些基层 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
制定相关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 明确在紧急情况下实施 心肺复苏的合法性和规
禁忌症
胸壁开放性损伤
对于胸壁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心 肺复苏可能会加重损伤。
肋骨骨折
对于肋骨骨折的患者,心肺复苏 可能会加重骨折或导致气胸、血
胸等并发症。
胸壁或脊柱不稳定
对于胸壁或脊柱不稳定的患者, 心肺复苏可能会加重损伤或导致
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点总结
![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85d1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7.png)
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点总结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包括:1.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维持血液流动,以便将氧和养分输送至体内各个部位。
2. 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以及电除颤等措施。
3. 心肺复苏应尽早开始,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接下来,我们将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心肺复苏适用于出现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的急救情况。
包括但不限于心肌梗死、溺水、窒息、意外伤害等情况。
2. 禁忌症心肺复苏并非对所有情况都适用,存在一些禁忌症,如已经死亡,明显的颈部创伤,无法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的情况等。
二、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1. 呼叫急救当发现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的情况时,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如拨打120),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快开始心肺复苏。
2. 检查意识和反应确保环境安全后,轻轻摇晃患者并高声呼喊其名字,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反应,则可以判断为心跳骤停和呼吸骤停。
3. 开放气道将患者平躺在平坦坚硬的表面上,将头部仰起,提供足够的呼吸道通畅。
4. 周围观察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5. 心肺复苏操作(1)胸外按压首先进行30次胸外按压,位置在患者的胸骨正中下缘,使用交叉握拳或两手叠加进行按压。
(2)人工呼吸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通过将口唇贴紧患者口唇并提供充分的气路,使用自己的口对患者鼻腔进行呼吸。
(3)交替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应该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应该交替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者患者自行恢复呼吸和心跳。
6.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使用,应该立即使用并按照AED的指示进行操作。
7. 等待急救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该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以及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急救人员一般会在到达后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三、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1. 手法正确进行胸外按压时要确保力道适当,频率稳定。
心肺复苏术(CPR)ppt课件
![心肺复苏术(CPR)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85f4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4.png)
如除颤、气道管理和药物治疗等。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培训学员在紧急情况下与医护人员和其他救援人员有效沟通、协作 。
培训方法与技巧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 析等方式,使学员全面了 解心肺复苏术的原理和操 作流程。
实践操作
指导学员进行模拟演练,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 作技巧。
小组讨论
06 心肺复苏术 (CPR)实践应用 与案例分析
实践应用场景介绍
心脏骤停
溺水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 致血液循环中断。此时需要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术(CPR),以维持患者的生 命。
溺水时,患者可能因为吸入大量水分 或窒息而导致心脏骤停。此时,心肺 复苏术(CPR)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措施。
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按压时导致胃内压力升高,胃 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进而误吸
入气管。
心律失常
复苏过程中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如室颤、室速等。
预防措施与建议
准确掌握按压技巧
确保按压位置准确,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 猛。
密切监测患者情况
在复苏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 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规范、有力且不间断。
团队协作
在实施心肺复苏术(CPR)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相互协作,确保各 项操作顺利进行。同时,及时与 急救中心沟通,为患者争取更多
的救治时间。
案例分析
延误识别
未能及时识别患者状况,错过最佳的心肺复苏时机。这要求医护人员提高警惕,加强对 患者的观察。
操作不规范
在实施心肺复苏术(CPR)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力度不够或频率不正确,导致复苏效果 不佳。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心内科常见技能操作规程
![心内科常见技能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84711c9f61fb7360b4c65b9.png)
心内科常见技能操作规程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腹腔穿刺术 .............................................................................................................................. 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胸腔穿刺置管术.................................................................................................................. 呼吸机操作规范.................................................................................................................. 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2024年度心肺复苏ppt课件
![2024年度心肺复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bcc57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c.png)
注意事项
使用简易呼吸器前需检查其完好性,连接简易呼吸器后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面罩紧扣患者口鼻,避 免漏气。挤压呼吸囊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判断通气是否有效。
2024/3/24
20
05
药物治疗与除颤技术应 用
CHAPTER
2024/3/24
21
常用药物介绍及给药途径选择
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电击等导致 呼吸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
禁忌症
胸廓畸形、肋骨骨折、心包填塞等严重 胸廓疾病,以及无法实施胸外按压的特 殊情况。
2024/3/24
5
实施原则及步骤
• 实施原则:快速、准确、有效、安全。
2024/3/24
6
实施原则及步骤
步骤
评估现场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2024/3/24
心肺复苏ppt课件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 胸外按压技巧与方法 • 人工呼吸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除颤技术应用 • 复苏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contents
0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 要性
2024/3/24
27
预防并发症发生举措设计
脑保护措施
维持良好的脑灌注压,降低颅内 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损伤。
肺部并发症预防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 畅,预防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2024/3/24
肾功能保护措施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维持足够 的尿量,预防急性肾衰竭。
胃肠道并发症预防
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合理饮食, 预防应激性溃疡和肠道感染。
心肺复苏的标准、适应症、禁忌症
![心肺复苏的标准、适应症、禁忌症](https://img.taocdn.com/s3/m/b5c3980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1.png)
发病原因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2]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疾病分类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3]: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
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图2)。
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
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
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
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
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
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2024新版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2024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cff7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c.png)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在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复苏策略。
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患者风险
肋骨骨折处理
立即停止胸外按压,用多头胸带或弹性绷带固定 胸廓,减轻疼痛,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和循环 情况。
肝破裂处理
立即停止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同时行剖腹探查术止血并修复破损肝脏。
Chapter
评估现场安全
确保自身安全
在进入现场前,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 是否安全,如检查是否有倒塌的建筑 物、漏电的电线等危险因素。
做好个人防护
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 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判断患者意识及呼吸状况
01
02
03
轻拍重喊
在患者耳边轻拍并大声呼 喊,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
确定按压部位 实施按压 开放气道
进行人工呼吸
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 半段,另一只手掌与之重叠,手 指翘起不接触胸壁。
在按压30次后,开放患者气道, 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推举下颌法。
03
心肺复苏术关键技能掌握
Chapter
正确实施胸外按压技巧
01
找准按压位置
在患者胸骨中下1/3 交界处,或两乳头连 线中点进行按压。
控制吹气量
每次吹气量以患者胸廓隆起为宜 ,避免过度通气。
01 02 03 04
正确吹气
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同 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情况。
吹气频率
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 呼吸,即30:2的比例进行。
保持呼吸道通畅措施
清理呼吸道
及时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分 泌物、呕吐物等异物。
保持正确体位
心肺复苏术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心肺复苏(最新版)课件
![心肺复苏(最新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236c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f.png)
人工呼吸方法及要点
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推举下 颌法使患者气道开放。
吹气量要适中,以看到患者胸廓起伏 为度。
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深吸一口气 ,用口包住患者的口,将气体吹入患 者肺部,同时捏住患者的鼻子防止漏 气。
电除颤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
原理
通过电击使心脏全部或大 部分心肌在瞬间除极,然 后心脏自律性最高的起搏 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适应症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 动过速。
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 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 室速等。
电除颤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将除颤电极板涂以导电膏或垫上盐水纱布。
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
通过有效的沟通,及时传递患者的病 情、救治进展等信息,有助于团队成 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加强团队建设
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 成员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提高团队协 作能力。
制定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在急救过程中,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 分工和职责,可以避免混乱和延误救 治时机。
。
如无反应且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 ,立即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开始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技巧与注意事项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 。
用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 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 ,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 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定位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剑突上两横指 处。
目的
CPR的主要目的是在心脏骤停等 紧急情况下,通过及时有效的急 救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 少脑损伤和其他并发症。
2024版《心肺复苏术》PPT课件
![2024版《心肺复苏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a456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e.png)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目录•心肺复苏术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与规范•常见错误操作与纠正方法•心肺复苏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心肺复苏术培训教育与宣传推广•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CONTENTSCHAPTER01心肺复苏术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定义及作用定义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方式,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作用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脑部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心脏骤停、窒息、淹溺、电击伤、药物中毒等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
禁忌症胸廓畸形、肋骨骨折、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等患者不宜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对于无法确定病因的昏迷患者,也应谨慎实施心肺复苏术。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应用现状01近年来,我国心肺复苏术普及率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公众认知度不足、培训不规范等问题。
未来,需要加强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国外应用现状02在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术普及率较高,公众认知度也相对较高。
同时,国外在心肺复苏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更加深入和广泛。
发展趋势0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心肺复苏术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精准化施救和智能化辅助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和教育也将更加普及和规范化。
CHAPTER02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与规范确保自身和伤者的安全,避免受到危险因素的威胁。
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判断意识判断呼吸轻拍患者肩部并大声询问,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用脸颊感受患者口鼻处是否有气流。
030201判断意识与呼吸情况呼叫急救电话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拨打急救电话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急救电话号码,及时拨打并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根据现场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程序,如使用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心肺复苏的紧急抢救与护理要点
![心肺复苏的紧急抢救与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0ce4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6.png)
根据随访结果,为患者提供针 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建议,促进
其身体康复。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和 困扰,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提供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措施。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家人 和朋友保持联系,帮助其回归社会。
复苏后密切监测患者神经系统 功能,包括意识、瞳孔、肢体 活动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脑水 肿、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 压等循环指标,及时发现并处 理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 ;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以 维持血压稳定。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 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给 予必要的呼吸支持治疗以维持 正常通气与换气功能;同时加 强呼吸道护理以预防肺部感染 等并发症发生。
开始心肺复苏术
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按压部 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 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
为5-6cm。
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 气道,确保呼吸道通畅。
人工呼吸
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 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吹气量以胸 廓明显起伏为宜。
除颤与复律操作
提供康复资源
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康复资源和信息, 如康复机构、社区服务等,促进其身 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分析抢救过程
回顾整个抢救过程,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工作流程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工作流程和操 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强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培训,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ca8f0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a.png)
淹溺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
01
02
03
04
迅速将淹溺者救出水面,清除 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进行5次人工呼吸,每次 吹气时间持续1秒以上。
检查颈动脉搏动,如无搏动则 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 5-6cm,频率100-120次/分
钟。
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如此循环进行直至呼吸心跳 恢复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胃内容物反流误吸预防与处理
预防
在心肺复苏前,应评估患者的胃内容物情况 ,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在复苏过程中,应 注意保持患者头高脚低的体位,避免胃内容 物反流误吸。
处理
若发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应立即停止心肺 复苏,并进行紧急气道清理。可采用吸引器 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氧 疗和呼吸支持。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
电击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
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使触电者 脱离电源。
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 呼吸,直至呼吸心跳恢复或专业救援 人员到达。
评估触电者意识及呼吸情况,如无反 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 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注意在处理电击伤时,要确保自身安 全,避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
预后
心脏骤停患者预后与病因、抢救时间、复苏效果等因素密切相关。及时有效的 CPR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改善患者预后。
02
基本原则
立即识别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识别心脏骤停
通过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或脉 搏来判断是否出现心脏骤停。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立即拨打急救电 话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通知专业救 援人员前来救治。
在胸外按压之后,需要开 放患者的气道,以便进行 人工呼吸。
2024心肺复苏及心脏骤停核心总结
![2024心肺复苏及心脏骤停核心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56094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3.png)
2024心肺复苏及心脏骤停核心总结心肺复苏(CPR)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表声明呼吁,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能救助更多生命,每一个公民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一项急救措施。
1、基本概念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伎口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2、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1、古代心肺复苏《金匮要略》为东汉末年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
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须臾,可少与桂枝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2、现代心肺复苏现代心肺复苏(CPR)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普及最为广泛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应用已经让无数人重获生命。
麻醉医生PeterSafar(彼得・沙法)(1924年4月12日-2003年8月2日),捷克裔奥地利人,正是这项急救技术的开创者。
PeterSafar曾经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麻醉科主任,创建了美国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被公认为是美国危重症医学三位奠基人之一、现代救护车系统创始人、灾难医学用区以及低温治疗脑外伤与脑缺血的先驱。
被誉为,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先驱,被称为''CPR心肺复苏术之父〃。
3、中国心肺复苏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教授,作为我国急救、复苏事业的先驱者,李宗浩以文学方式记录了他见证的我国心肺复苏发展历程,以通俗语言普及心肺复苏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2017年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2017年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d792d2001f69e31433294d5.png)
2017年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017)
1
1. 心肺复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症:各种原因致循环骤停或呼吸骤停。
禁忌证:(1)胸壁
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4)凡已明确心、肺、脑功能不能
逆转者。
2.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是?(1)能摸到大动脉搏动(2)脸颊、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
转红(3)
出现自主呼吸或呼吸改善(4)散大的瞳孔缩小(5)眼球活动,捷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
现(6)ECG有波型改变(7)收缩压 >8Kpa(60mmmHg) (8)肌张力恢复或增高(9)
神志意识改变
3.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有?(1)复苏过程中头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2)人工呼吸时送
气量不宜过
大,以免引起胃胀气。
(3)确保足够的按压频率和深度,按压尽量不中断。
(4)按压
时肘肩腕关节成直线,与患者长轴垂直;放松时让胸廓充分回弹,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
4. 心肺复苏的常见并发症有?(1)肋骨骨折(2)胸骨骨折(3)血胸(4)气胸(5)肺
损伤(6)
肝脾撕裂伤(7)脂肪栓塞。
5. 心脏骤停有哪些表现?(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2)颈、股动脉搏动消失;(3)
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至停止;(4)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5)心音消失。
6. 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1)已恢复自主呼吸、心跳;(2)抢救持续30~40分钟之后,完全无
效(被抢救者瞳孔散大固定,心电活动、呼吸不恢复,提示脑及心脏死亡)。
2。
心肺复苏ppt课件
![心肺复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f362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7.png)
06 Part
CPR实践案例分析
1. 案例背景与现场评估
案例背景与现场评估 案例:2023年4月15日,一位78岁的老者在公园散步时突然 晕倒,心跳停止。 现场评估: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发现患者无自主呼吸、无 脉搏、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初步判断为心跳骤停。检查 环境安全,询问知情人士,确认无其他危险因素。立即进 行心肺复苏(CPR),打开气道,评估颈动脉搏动,按压30 次,人工呼吸2次,循环实施,直至医护人员抵达现场。
成人按压频率每 分钟100-120次, 深度至少5厘米, 每30次胸外按压 后2次人工呼吸。
直到专业人员到 场或患者恢复自 主呼吸、脉搏为
止。
03 Part
CPR的技术要点
1. 胸外按压
2. 开放气道
”
开放气道
在进行CPR时,首先要为患者清理口腔异 物。将患者置于稳定的侧卧位或仰卧位, 颈部伸展,使头低脚高。观察患者是否有 自主呼吸。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另 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颈部气管正中央, 形成“C”型。保持此位置,检查患者是 否有呼吸,或用耳朵贴近患者口鼻,听听 是否有气流声。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呼吸或 有异常呼吸,则表明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3.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 1. 确保环境安全,施救者双手托起患者下颌,打开 口腔。 2. 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判断有无呼吸。 3. 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深吸一口气,通过口 对口进行呼吸。 4. 吹气时,将嘴包住患者嘴巴,用力吹气,同时观 察患者胸部起伏。 5. 吹气后,施救者松开捏住鼻子的手,让患者呼吸。 6. 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每分钟约12-16次。
5. 按 压周期
在患者胸骨下 半段,用两指 在胸骨上进行
定位。
2. 姿 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原因
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2]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疾病分类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⑶: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
心电图表
现为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
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 (图2)。
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
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
心室肌可
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
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
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
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
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
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室颤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病人无先兆症状,常突然发病。
少数病人在发病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
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一般心脏停搏3〜5秒,病人有头晕和黑朦;停搏5〜10秒由于脑部缺氧而引起晕阙,即意识丧失;停搏10〜15秒可发生阿- 斯综合征,伴有全身性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停搏20〜30秒呼吸断续或停止,
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停搏60秒出现瞳孔散大;如停搏超过4~5分钟,往往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过久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辅助检查以心电图最为重要,心
搏骤停4分钟内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心室颤动,4分钟后则多为心室静止。
心搏骤停的识别一般并不困难,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
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如果二者均不存在,就可做出心搏骤停的诊断,并应该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
如在心搏骤停5内争分夺秒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有可能获得复苏成功且不留下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损害的后遗症;但若延迟至5以上,则复苏成功率极低,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亦难免造成病人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的损害。
因此在现场识别和急救时,应分秒必争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注意不应要求所有临床表现都具备齐全才肯定诊断,不要等待听心音、测血压和心电图检查而延误识别和抢救时机。
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
非专业急救者应持续直至获得和被人员接替,或患者开始有活动,不应为了检查循环或检查反应有无恢复而随意中止。
对于医务人员应遵循下述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1)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按压一次可触摸到颈动脉一次搏动,若中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则应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说明病人心搏已恢复。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其他:复苏有效时,可出现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肢抽动。
终止抢救的标准
现场应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符合下列条件者,现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
(1)患者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
(2)无心搏和自主呼吸,在常温下持续30以上,人员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
(3)有人员接手承担复苏或其他人员接替抢救。
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
(1)首先应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反应,这是显示患者病状的最好标志:瞳
孔见亮即收缩,表明血液中有足够的含氧量,而且可以流入脑部;瞳孔见亮时毫无反应,仍然散大,表明脑部严重受损;瞳孔虽然散大,但在见亮时有反应,表明按压心脏有效。
但应注意,在使用药物之后,瞳孔的反应可能会反常。
(2)应不时摸脉搏,以检查按压的效果或判明心脏是否已经恢复跳动。
可
以检查颈动脉、股动脉或挠动脉的搏动情况,但以颈动脉的检查更为实用,更能说明问题。
3)应密切注意患者皮肤、口唇的颜色,若转红,表明复苏有效。
(4)应注意防止并发症。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若方法不当,可引起并发症,例如肋骨骨折,气胸,心包积液,肝脏撕裂与脂栓塞等。
但若注意操作,方法正确,则可避免。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勿压胸骨尖剑突上方,以防引起肝脏撕裂。
②在按压患者胸部时,手指不得接触患者肋骨,只能利用手掌根,按压患者胸骨下段上方胸中央处。
③按压患者胸部时,动作应平稳,有节奏,压迫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操作切勿过重或仓突。
④勿同时压腹部与胸部,以免损伤肝脏。
(5)按压速度不得过慢或过急。
为避免疲劳,方便记数,可取每分钟60 次,即每秒钟1次的速度。
操作正确时,所产生的收缩压峰值可达约13. 3千帕(或以上),颈动脉处平均血压约为5.3-6.7千帕,颈动脉中血液流量则可达正常
(6)在发现患者心脏停跳后,应在数秒钟之内,立即开始抢救。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使操作中止时间超过五秒钟。
移动患者,替换操作者,检查脉搏,检查心电图,注射药物,插管……不论何种动作,均应如此。
(7)尽管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需要时间,但是时间愈长则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小,即使在最佳的情况下,也常是如此,但急救者仍应坚持认真操作,直至患者完全无望。
(8)或遇下列情况,不能作胸外心脏按压者为:胸部压伤,有胸部内伤,患急性心肌梗塞,张力性气胸,或严重的肺气肿患者。
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时,若有具备充分经验的医生在场,医疗设备条件允许时,可改行胸内心脏挤压等其它必要的急救手术。
若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已有五六分钟以上,一般可不必做胸外心脏按压。
但若心脏停跳的时间长短不能准确确定,则应做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做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由医生决定处理方法。
(9)若患者人事不省,瞳孔呆板、散大,停止自发呼吸达15至30分钟以上,即为脑死亡的征兆,通常难以抢救。
若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持续达一小时,但心电图仍无活力显示,即可断定为心死亡。
至于孩童,则时间更长些,往往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可获复苏。
参考上述情况,急救人员可决定抢救至何时可以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