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程内容
(1)背景资料介绍(2课时) 世界遗产公约与标准,世界遗产认定程序,世界遗产 认定现状,我国被认定的世界遗产和申报目标。 (2)认识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3-4课时) 老师讲解与学生介绍相结合 (3)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3-4课时) 老师讲解与学生介绍相结合 (4)讨论对我国世界遗产的应有态度和价值观(1-2课时) 泰山缆车,张家界观光电梯,遇真宫火灾,古镇商业 门票张价,长休假期和景点拥挤 (5)利用网络和图书查询资料完成作业导游词(2课时)
4、课程评价
(1)重视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情感和获取信息的 主动性和有效性。 (2)研究能力的评价,包括研究课题的发现、研究的过程 中的主动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创新。 (3)重视行为的评价,包括树立的环保观念是否落实到行 为实践中去。
案例二:《海洋科学》课程纲要
1、课程背景
当今开发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明确了海洋划分的归属。但是我国传统的“重陆轻 海”的观念使我们对维护海权、开发海洋的认识非常不 足。尤其是上海地处东海之滨,面临太平洋,应该是我 国发展海洋事业、进行海洋科学研究重要基地。所以, 让学生了解海洋、关注海洋,知道发展海洋科学技术能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选题?
▲宜小不宜大 ▲宜浅不宜深 ▲宜点不宜面
特别要注意避免学术性过强、学科体系过于 完整。要注意弱化“知识与技能”,强化“过程 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三种途径
(1)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知 识领域的兴趣,形成学校课程的选题。 (2)通过课后与学生的接触交流,发现学生对某些 社会现象或科技领域有探究的欲望,转化为学校课程 的选题。 (3)通过书面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学校课程 的需求,从而形成学校课程的课题。
4、课时安排
教师讲解,占3课时 学生熟悉资料、查询资料,占3课时 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课题,占4课时 学生制作作业,交流讨论,占3课时 学生讨论评价量表和互相评价,占2课时 师生共同讨论“海洋科学”网站框架,占1课时
5、课程评价
由学生设计评价量表,实行学生自评和互评。 (1)“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 (2)“结果评价”要求学生确定对PPT的评价项目和等级。 (3)“过程评价”要求涉及态度、贡献、创新等三项。 (4)组长可以增加10%。 (4)“过程评价”占40%,“结果评价”占60%。
(1)使学生关注社会,了解世界和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 因,懂得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和全人类发展的共同战略。 (2)使学生掌握从各种媒体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学 会从学科知识、社区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 研究的本领。 (3)使学生学会综合各科知识研究 环境问题的本领,渗透科学、 技术、社会(STS)综合的教 育思想。 (4)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和 环保道德,在学校、社会和家 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5、课程评价
(1)重视对学生学习 情感的评价,有强 烈的兴趣和热情要 给以充分肯定。 (2)重视对学生学习 态度的评价,能积 极主动参与学习发 表演讲要给以充分 肯定。 (3)重视对学生学习 过程的评价,在学 习过程中有不断积 累和提高要给以充 分肯定。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该课程促使学生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 重视实践,关心和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 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 会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该课程作为一门研究型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信 息的获 得和处理、问题的发现和形成、研究的过程方法的培养,以及 研究过程中知识的综合与运用的训练,在研究性的学习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与学校的〈小课题研究〉课程 的实施相结合。
(2)在科学知识方面
●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在自己研究问题范畴之内的基本 科学概念和科学事实。 ●通过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享,了解他人论述的问题中的基 本科学概念和一些科学事实。 ●能大略地知道海洋科学所包括的研究的领域,大致了解当 前海洋技术的发展水平。
(3)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
●对海洋科学或与海洋相关的领域(如军事、航海等) 抱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有很强的认同感。 ●对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对探究问 题很有信心。 ●能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观点,或者对他人的观点提 出见解。 ●初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和协作的习惯,对他人优秀 的学习成果会予以欣赏。
案例三
中国的世界遗产
1、课程背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 产公约”,规定凡列入目录的自然遗产和文化古迹作为全人类 共同的财富必须加以保护,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能作为军事攻击 的目标。 中国的疆土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 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大自然和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 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自 然和文化的遗产。我国自1985年加入该公约,2010年达到40个。 这些世界遗产的确认,提高了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该了解和熟悉自己国家的独特的自 然和文化遗产的特色,也应该树立正确对待这些遗产的态度和 价值取向。
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向
既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和爱好开发校本课程 也要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相关的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既要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也要敢于延伸和突破地理学科的界限 教师在开拓自己的学科领域过程中 也在铸造一位中学教师的专业特长
(二)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校本课程的雏形
课程纲要(五个要点,1500字)
(4)促使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该课程同时也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部分,体 现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要把它延伸到隐性课程 领域,包括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提高环保道德,提 倡学生通过环保社团、环保特色班级和“志愿者服务 队”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绿色学校” 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2、课程目标
(4)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方面
●了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海洋带来污染环境、掠 夺资源等负面影响。 ●懂得海洋科学技术的发 展是人类21世纪可持续 发展的重大课题。 ●树立社会责任感,要关 注海洋、保护海洋,合 理开发利用海洋。
3、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采取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模式, 充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生自主的学 习与探究。 教师将以自己兴趣和探究的范例来启 发学生,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杂志获 得有关海洋知识,在这基础上形成有探 究价值的问题,并且能把基本问题分解 为若干单元问题,经过思考形成自己的 见解和观点,建构知识的框架。 要求学生用PPT或网页形式表达自己 的学习成果。把学生学习的成果纳入本 课程建设之中,最终建成一个属于二附 中学生自己的“海洋科学”网站。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 —— 学校本位课程 学校自编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是由本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欧美教育发达国家 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是一种国际化趋势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3、课程内容
(1)事实部分: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以及同类问题在国际社会中的表现。
(2)观念部分:我国政府以及领导人关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论述以及各国政要和科学家的相同和不同的见解。 (3)课题部分: ①从相关学科中引申的研究课题; ②从社会和生活中引申的研究课题。 (4)案例部分:引用学生课题成果作为案例,指导学生掌握研 究环境问题的方法。 (5)行为部分:指导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具有良好的环 境道德行为规范。
2、课程目标
(1)在学习探究方面:
●对海洋科学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会提出若干个问题。(提 出问题的能力) ●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基本问题,能分解成若干单元问题进 行探究。(理解问题的能力) ●能从两种以上的渠道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甄别信息和归 纳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评价对科学问题的解释和表述自己的见解,包括观点和 责任。(表达交流的能力)
1、用课程结构打造人才结构
国家课程--- 基础型 课程多元化 地方课程 基本素养要求
校本课程
拓展型
研究型
人才多样化
个性发展要求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适应办学特色的定位
由人口资源大国转 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
2、用校本课程构建学校特色
办学特色: 外语特色——强化校本的外语课程 体艺特色——强化体育或艺术课程 绿色学校——强环保类课程和活动 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动手实践课程 学科特色: 竞赛学科——竞赛辅导课程 地理学科——增强校本课程(如在校园地理、 社会调查、野外基地的课程建设)
2、课程目标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 “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以及 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2)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世界遗 产的分布和特色,认识大自然和中华 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中华 民族和全人类的瑰宝。 (3) 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 提升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保护世界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性。 (4)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 景观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他 们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 平。
3、用课程平台打造教师队伍
如何促进教师的转型?
传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如何提升课程的能力?
执行型教师——创新型教师
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
纵向的精深——横向的拓展
讲wenku.baidu.com好课仅仅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开发好课程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开发课程对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任务, 要不要做? 值不值得做? 怎样做? 校长的号召与期望 学校的管理与要求 课改的需要与深化
(1)课程背景(需求分析) (2)课程目标(三维目标) (3)课程内容(课序式、章节式、专题式) (4)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5)评价方案(自评互评、过程与态度评价等)
案例一:《人和环境》课程纲要
1.课程背景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该课程首先希望学生树立 地球公民应具有的现代环境意 识、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行为 准则,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 感和对自然的责任感,树立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心,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全球合作发 展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学生 的整体素质。
外部
被动
内部
教师对开发课程的价值观的认同 教师自身价值和学术水平的体现 教师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
主动
校本课程的类型和特点
一、按照时间 1、长课程(一学期为宜,一周一节) 2、短课程(一学期两门,每门7-8节) 3、微课程(1-2节课,讲座报告性质) 二、按照属性 1、知识拓展型(部分具有为考试服务的性质) 2、课题研究型(具有素质教育属性) 3、校外实践型(具有素质教育属性) 三、特点:课时不多、周期不长 系统性弱、生成性强
4、教学手段
(1)制作的多媒体教材,尽可能应用媒体播放有关图 片和录象。 (2)要求学生从网络和各种影视与图文资料中,收集 和筛选学习需求的信息。 (3)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景点,对其外显的景观特征 与内含的文化特色进行讲解。 (4)进行角色扮演,以不同的身份对世界遗产的不同 态度进行价值判断的争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 (5)了解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对认为可能在近年中 被认定的我国新的世界遗产进行陈述和讨论。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学生发展
新课程理论强调在三者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点就 是学生的素质。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这个平衡点明 显向 “学生”与“社会”靠拢,不要强调学科体系。
提高学生素质 发展学生个性
学 科
社 会
学 生
三种课程开发基点的诠释:
▲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就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 ,体现出完整的学科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着眼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 境,注重课程与社会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来自社 会生活和众多社会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确定 课程,重视体验和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