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合集下载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嘿,咱今天来说说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那些事儿!就比如说,咱学校的地理老师们,那可真是一群充满激情的探索者啊!
有一次,老师们商量着怎么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

嘿,这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游戏,不是吗?张老师说:“咱们得弄点有趣的活动,让同学们像玩游戏一样学地理!”李老师紧接着说:“对呀对呀,像拼图比赛怎么样?”王老师眼睛一亮:“哇塞,那肯定超有意思!”就这样,一个拼图比赛的点子就诞生啦!
然后呢,老师们开始精心准备拼图,上面都是各种地理知识。

同学们看到这些拼图,一个个都兴奋得不行!“哇,这太有意思啦!”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

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那叫一个认真,一边拼一边讨论着:“哎呀,这个地方是哪里呀?”“哈哈,我知道了!”这场景,不就像一群小探险家在探索神秘的地理世界嘛!
再后来,老师们又想出了地理知识竞赛、实地观察等好多好玩的活动。

同学们每次参与都乐在其中,学得可带劲了!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就是老师们给同学们打开的一扇通往奇妙地理世界的大门吗?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同学们对地理的兴趣大增,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呀!这就是地理校本课程的魅力啊,它让学习变得有趣又好玩,真的太棒了!。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大全)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大全)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大全)第一篇: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

顾名思义,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把一部分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

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组成。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发展中的“第三势力”。

它依托于学校,立足于实践,有自己独立的课程开发理念、途径与策略。

但同时,校本课程开发又是国家课程发展的重要补充。

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搞“独立王国”,相反,它需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和参照点。

通常,国家课程开发实行“研究-开发-推广”模式,使用从“中央”到“外围”策略,表现出基础性、统一性和稳定性特点。

缺点是课程单一、时效性差。

而按校本课程实行“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表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差异性和直接的实践性等优势,这是对国家课程有益而必要的补充。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地和主体。

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

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019新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019新课程)

●校本课程将更加体现区域性文化、经济发展需要, 即体现校本(地方)性; ●校本课程将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会有一定 程度的增加;
校本课程开发将可能成为21世纪我 国课程改革的“巨亮点”。
5、校本课程开发资源“五个”维度
◆1 、科学素养类:如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学习策 略、计算机应用、创造技术、医学初步、现代农业科 技、广告制作、物理定律与研究方法、新能源等。 ◆ 2 、人文素养类:如美学初步、逻辑学基础、法制 教育、西方政治体制评价、科技发展史、中国文化选 讲、文学欣赏、新闻采访气写作、演讲与辩论、地方 文化等。
开阔视野: 一、关于干旱 二、关于雨雪冰冻 三、关于雾 探究课题:南方特大雪灾
1、西南的旱灾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 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云南、广西、贵州、 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加剧。
温家宝总理三下西南,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降水丰富的云贵高原冬半年经常有旱害 发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灾害的自然原因。 ①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 ②受厄尔尼诺等影响,有些年份来自印度洋 的湿润气流实力偏弱; ③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 漏比较严重。
思考:这次50年一遇的旱灾可能对西 南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面对本次严重 旱灾,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探究 课题 南方 雪灾
2010年1月4日开始的大雪
补充:一、融雪剂种类 国内外使用的融雪剂一般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该类融 雪剂融雪效果好,没有什么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 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 另一类则是以‚氯盐‛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融雪剂, 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 盐’。其优点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 1/10,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我 们常见的融雪剂就属于这类,用的最多的是氯化钠(即 食盐)。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1. 引言地理课程在中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地球表面的现象,而且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 目标与目的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兴趣和热爱;- 促进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3. 课程设计与分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应采取一系列的课程设计与分级。

3.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 地理概论-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实践核心课程的设计应包括相关的知识点、概念解释、案例分析等,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理论和现实应用之间的联系。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应提供更深入的地理学科知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有机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选修课程可以包括:- 经济地理- 城市地理- 人口地理- 气候与气象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4. 教材开发与资源准备为了实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我们需要开发适合学生研究的教材,并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4.1 教材开发教材开发需要团队合作,我们将聘请地理学界专家和中学教师组成编写团队,制定详细的编写计划,确保教材内容准确、科学,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2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 实地考察、户外实践的相关指导和安全措施;- 地理实验室和设备的购置和管理。

5.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5.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案例分析等。

我校地理校本教程开发方案

我校地理校本教程开发方案

(2) 资中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讲述主要从矿产资源、林业资源、植被种类等方面进
行阐述。其中林业资源中附带阐述了资中县的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面
积等信息,而植被种类作为详细介绍的重点。其森林植被主要有针叶
林、阔叶林、竹林、灌木林等。列举了有很多珍惜的树种,例如:大
叶 榕 、 银杏、三 角 梅 、 腊 梅 、 桂 花 、 广玉兰等。
因此我校在校本课程的设计时特别注重赋予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围绕家乡的建设让施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曾受到什么打击而不感去实施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行动能力就被扼杀了总是敢想不敢做从而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慢慢变弱
我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摘要:新课程管理的三级体制,赋予了广大教师更广阔的课程开 发的天地。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 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 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 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即地理校本 课程。本文主要是对本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了设计和探究。
心。因此我校在校本课程的设计时特别注重赋予校本课程的地方特 色,围绕家乡的建设,让学生出谋划策。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中学 生处于一个“能力发育”时期,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有很多的想法, 可是却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实施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曾受到什么打击而 不感去实施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行动能力就被扼杀了,总是 “敢想不敢做”,从而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慢慢变弱。通过地理校本课 程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
关键词:校本课程 基本依据和学校背景 总体目标 大致结构 课程安排 管理细则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摘要:现如今,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全面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必要的,校本课程能够更加有效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利于根据学校实际,针对性的设计更加有效的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通过具体分析,结合高中阶段地理教学实际,研究了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对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引言为了全面的开展地理校本课程,教师要深入教学实际,针对性的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结合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知识点,全面的设计校本内容,加强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综合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1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1.1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效课堂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作为主体,学生被灌输知识,而高效课堂则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作为重点。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核心,为推动高中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1.2带动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对于课程改革来说,其实不只是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也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改革。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是教育家。

因此,创新是教师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对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简单来说就是对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且在开发校本课程前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充分的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同时也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考验。

1.3有利于形成与弘扬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各地区学校的需求,并对差异性给予尊重,并且对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独特性都给予一定的尊重,重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学校更具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并突出自己的特点,根据学校本身的情况进行教育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2.1利用多元化合作,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在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将学生作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学生学习的地理课程,不但可以满足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需求,也对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需求给予满足,并且还能使本校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好地掌握,使学生的地理水平得到提升。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篇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方案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校长)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四、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摘要:通过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挖掘学校周边地区的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融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文章就作者本人所在的学校分析了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地理地理教学课程改革一、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是某一类或某一级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根据本校、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学校的特色以及地理教育和地理学习的规律,设计的各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地理教学活动。

1.把地方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地方资源包括地方景观、地方文化和社区设施等等。

工业、交通、商业、旅游等都是生活中的地理,教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体验教育、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媒的形式丰富多样,报纸、广播、图书、音像资料,加之迅速普及的网络资源与文化,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2.将日常生活转化为校本课程地理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高度概括。

我们的衣食住行、手中的菜蓝子、居室装修和出门旅行仍受制于当时、当地地理环境诸要素。

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3.把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室、各种专用室、电教设备、体育场所、教师等。

校内课程资源对开发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经常性和便捷性。

凡是有利于地理教育的一切人、财、物的因素、环境、条件,经过教师认真、慎重地筛选,均可纳入地理课程资源的视野,通过各类活动和多种途径及形式,为地理教学服务,并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尤其是教师资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

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潜能,利用教师经验、特长和兴趣爱好,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1. 引言1.1 地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地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根据核心素养视域重新审视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地理知识已经不再仅仅是学科专业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地理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地理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通过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追求。

地理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更新和适应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课程开发意义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课程开发意义,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培养其核心素养,使其具备综合应对现代社会挑战的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课程开发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课程开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课程开发还能够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2. 正文2.1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内容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内容至关重要,它是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

基于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的开发PPT优质课件

基于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的开发PPT优质课件

(一)如何选题?
▲宜小不宜大 ▲宜浅不宜深 ▲宜点不宜面
特别要注意避免学术性过强、学科体系过于 完整。要注意弱化“知识与技能”,强化“过程 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三种途径
(1)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知 识领域的兴趣,形成学校课程的选题。
(2)通过课后与学生的接触交流,发现学生对某些 社会现象或科技领域有探究的欲望,转化为学校课程 的选题。
(二)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校本课程的雏形
课程纲要(五个要点,1500字)
(1)课程背景(需求分析) (2)课程目标(三维目标) (3)课程内容(课序式、章节式、专题式) (4)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5)评价方案(自评互评、过程与态度评价等)
案例一:《人和环境》课程纲要
1.课程背景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学科特色: 竞赛学科——竞赛辅导课程 地理学科——增强校本课程(如在校园地理、 社会调查、野外基地的课程建设)
3、用课程平台打造教师队伍
如何促进教师的转型?
传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如何提升课程的能力?
执行型教师——创新型教师
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
纵向的精深——横向的拓展
讲授好课仅仅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开发好课程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该课程作为一门研究型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信 息的获 得和处理、问题的发现和形成、研究的过程方法的培养,以及 研究过程中知识的综合与运用的训练,在研究性的学习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与学校的〈小课题研究〉课程 的实施相结合。
(4)促使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该课程同时也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部分,体 现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要把它延伸到隐性课程 领域,包括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提高环保道德,提 倡学生通过环保社团、环保特色班级和“志愿者服务 队”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绿色学校” 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的教学案例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 蓝碧微一、开发背景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其中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其表现包括:(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都能在地理教学中较好地落实,但地理实践能力中提到的野外考察、模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却由于受高考压力、学校理念、基础设施、课时限制、安全隐患等因素影响难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成为地理教学的软肋,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学科最欠缺的培养内容。

本文尝试以“绘制标杆的影子长短变化”为例,结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相关理论知识,把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这一节设计成地理实践活动,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活动目的(一)人地协调观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情况,理解日影问题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综合思维通过学习二分二至日太阳影子的变化示意图,从时间和空间对太阳和影子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

(三)区域认知从实验中,让学生知道物体的影子总是随着太阳移动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物体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大小呈负相关;物体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并让学生把实践活动放到全球不同地区加以考虑比较,从而加深对日影变化的理解。

(四)地理实践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测量、动脑观察、绘制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活动准备自制1米高的垂直标杆,准备钢卷尺、手表、相机、粉笔、铅笔、A4纸、指南针、观察记录表等工具。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旅游活动课的开设为例生地教研组校本课程是学校或学校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学校、教师、学生),设计、组织并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是学校一级的课程,是学校自定的课程,因而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获得知识、参与生活、增加体验、实现创新的培养更具针对性。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贯彻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都允许和鼓励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的存在。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互为支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我国实施新课程以来,在校本课程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在岗教师还是职前教师,都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如何组织实施好校本课程,本人认为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条件;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及实施。

其中理论基础是支撑;环境条件是基础;设计及实施是根本。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要求并不很高,主要是指能够直接指导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理论,包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开发实施的目的以及教师的基本理念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

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要为基础的,难以顾及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完善学校办学的个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理念是实践和行动的指南,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体现下列理念。

课程观:课程是教育情景与教师、学生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生成性。

学生观:学生不仅有个别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

教师观: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

论文: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本论文将讨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对其有感。

1.课程开发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革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传统的课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变得非常必要。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的教学方式。

2.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他们应该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针对性:课程内容应与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创新性:校本课程应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科技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多元化:开发多样化的教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课程实施的关键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教师培训: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实施校本课程。

评估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全面评价。

4.课程实施的效果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果:学生兴趣增加:校本课程的活动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地理素养提升:通过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

结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发过程中,学生参与、针对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是关键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培训、资源支持和评估考核是关键要素。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5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5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5篇第一篇: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初探临沂沂州实验学校黄旭东一、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

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改革新的焦点,它对于学校实现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开发和编写出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因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与2009年组织地理组教师编写了地理校本教材。

二、地理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1.以课程标准为本乡土地理是我校地理校本教材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学习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课程标准中,乡土地理的标准如下:λ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λ利用图文材料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

λ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λ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λ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λ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2.以生活实际为源生活中调查发现学生对临沂的道路名称、方位、特产、景点等知之甚少。

因此校本地理教材的编写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开发出使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

如果我们的学生遇到外地人问路或想了解临沂,能如数家珍般把临沂介绍给人家,他该有多么自豪。

3.为了学生的发展编写地理校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将地理校本课程与核心素养视域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水平,成为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地理校本课程是地理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理校本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其次,通过地理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此外,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地理教育的转型与升级。

因此,深入研究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对于推动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旨在深入挖掘地理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理论研究,探讨地理教育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地理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地理校本课程的概念与特点,探讨如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融入核心素养元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总结地理校本课程实践中的方法与策略,探讨如何有效地推动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推动地理校本课程的质量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2. 正文2.1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教育的理论基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教育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理学科的认知理论、地理教育的教学理论以及核心素养理论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课程评价
(1)重视对学生学习 情感的评价,有强 烈的兴趣和热情要 给以充分肯定。 (2)重视对学生学习 态度的评价,能积 极主动参与学习发 表演讲要给以充分 肯定。 (3)重视对学生学习 过程的评价,在学 习过程中有不断积 累和提高要给以充 分肯定。
(2)在科学知识方面
●通过自己的探究,掌握在自己研究问题范畴之内的基本 科学概念和科学事实。 ●通过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分享,了解他人论述的问题中的基 本科学概念和一些科学事实。 ●能大略地知道海洋科学所包括的研究的领域,大致了解当 前海洋技术的发展水平。
(3)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
●对海洋科学或与海洋相关的领域(如军事、航海等) 抱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有很强的认同感。 ●对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对探究问 题很有信心。 ●能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观点,或者对他人的观点提 出见解。 ●初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和协作的习惯,对他人优秀 的学习成果会予以欣赏。
(4)促使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该课程同时也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部分,体 现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要把它延伸到隐性课程 领域,包括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提高环保道德,提 倡学生通过环保社团、环保特色班级和“志愿者服务 队”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绿色学校” 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2、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1)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 “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以及 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2)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世界遗 产的分布和特色,认识大自然和中华 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中华 民族和全人类的瑰宝。 (3) 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 提升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保护世界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性。 (4)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和自然 景观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他 们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 平。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 —— 学校本位课程 学校自编课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是由本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欧美教育发达国家 中小学开发校本课程是一种国际化趋势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使学生关注社会,了解世界和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 因,懂得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和全人类发展的共同战略。 (2)使学生掌握从各种媒体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学 会从学科知识、社区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 研究的本领。 (3)使学生学会综合各科知识研究 环境问题的本领,渗透科学、 技术、社会(STS)综合的教 育思想。 (4)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和 环保道德,在学校、社会和家 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3、课程内容
(1)背景资料介绍(2课时) 世界遗产公约与标准,世界遗产认定程序,世界遗产 认定现状,我国被认定的世界遗产和申报目标。 (2)认识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3-4课时) 老师讲解与学生介绍相结合 (3)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3-4课时) 老师讲解与学生介绍相结合 (4)讨论对我国世界遗产的应有态度和价值观(1-2课时) 泰山缆车,张家界观光电梯,遇真宫火灾,古镇商业 门票张价,长休假期和景点拥挤 (5)利用网络和图书查询资料完成作业导游词(2课时)
(1)课程背景(需求分析) (2)课程目标(三维目标) (3)课程内容(课序式、章节式、专题式) (4)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5)评价方案(自评互评、过程与态度评价等)
案例一:《人和环境》课程纲要
1.课程背景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该课程首先希望学生树立 地球公民应具有的现代环境意 识、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行为 准则,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 感和对自然的责任感,树立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心,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全球合作发 展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学生 的整体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该课程促使学生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并引导他们关注社会, 重视实践,关心和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 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与社 会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的发展。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该课程作为一门研究型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信 息的获 得和处理、问题的发现和形成、研究的过程方法的培养,以及 研究过程中知识的综合与运用的训练,在研究性的学习中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与学校的〈小课题研究〉课程 的实施相结合。
4、课时安排
教师讲解,占3课时 学生熟悉资料、查询资料,占3课时 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课题,占4课时 学生制作作业,交流讨论,占3课时 学生讨论评价量表和互相评价,占2课时 师生共同讨论“海洋科学”网站框架,占1课时
5、课程评价
由学生设计评价量表,实行学生自评和互评。 (1)“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 (2)“结果评价”要求学生确定对PPT的评价项目和等级。 (3)“过程评价”要求涉及态度、贡献、创新等三项。 (4)组长可以增加10%。 (4)“过程评价”占40%,“结果评价”占60%。
2、课程目标
(1)在学习探究方面:
●对海洋科学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会提出若干个问题。(提 出问题的能力) ●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基本问题,能分解成若干单元问题进 行探究。(理解问题的能力) ●能从两种以上的渠道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甄别信息和归 纳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评价对科学问题的解释和表述自己的见解,包括观点和 责任。(表达交流的能力)
1、用课程结构打造人才结构
国家课程--- 基础型 课程多元化 地方课程 基本素养要求
校本课程
拓展型
研究型
人才多样化
个性发展要求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适应办学特色的定位
由人口资源大国转 化为人力校本课程构建学校特色
办学特色: 外语特色——强化校本的外语课程 体艺特色——强化体育或艺术课程 绿色学校——强环保类课程和活动 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动手实践课程 学科特色: 竞赛学科——竞赛辅导课程 地理学科——增强校本课程(如在校园地理、 社会调查、野外基地的课程建设)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 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学生发展
新课程理论强调在三者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这个点就 是学生的素质。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这个平衡点明 显向 “学生”与“社会”靠拢,不要强调学科体系。
提高学生素质 发展学生个性
学 科
社 会
学 生
三种课程开发基点的诠释:
▲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就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 ,体现出完整的学科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着眼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 境,注重课程与社会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来自社 会生活和众多社会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确定 课程,重视体验和探究。
外部
被动
内部
教师对开发课程的价值观的认同 教师自身价值和学术水平的体现 教师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
主动
校本课程的类型和特点
一、按照时间 1、长课程(一学期为宜,一周一节) 2、短课程(一学期两门,每门7-8节) 3、微课程(1-2节课,讲座报告性质) 二、按照属性 1、知识拓展型(部分具有为考试服务的性质) 2、课题研究型(具有素质教育属性) 3、校外实践型(具有素质教育属性) 三、特点:课时不多、周期不长 系统性弱、生成性强
4、课程评价
(1)重视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情感和获取信息的 主动性和有效性。 (2)研究能力的评价,包括研究课题的发现、研究的过程 中的主动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创新。 (3)重视行为的评价,包括树立的环保观念是否落实到行 为实践中去。
案例二:《海洋科学》课程纲要
1、课程背景
当今开发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明确了海洋划分的归属。但是我国传统的“重陆轻 海”的观念使我们对维护海权、开发海洋的认识非常不 足。尤其是上海地处东海之滨,面临太平洋,应该是我 国发展海洋事业、进行海洋科学研究重要基地。所以, 让学生了解海洋、关注海洋,知道发展海洋科学技术能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向
既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和爱好开发校本课程 也要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相关的知识 校本课程开发既要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也要敢于延伸和突破地理学科的界限 教师在开拓自己的学科领域过程中 也在铸造一位中学教师的专业特长
(二)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校本课程的雏形
课程纲要(五个要点,1500字)
(一)如何选题?
▲宜小不宜大 ▲宜浅不宜深 ▲宜点不宜面
特别要注意避免学术性过强、学科体系过于 完整。要注意弱化“知识与技能”,强化“过程 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三种途径
(1)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些知 识领域的兴趣,形成学校课程的选题。 (2)通过课后与学生的接触交流,发现学生对某些 社会现象或科技领域有探究的欲望,转化为学校课程 的选题。 (3)通过书面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学校课程 的需求,从而形成学校课程的课题。
3、用课程平台打造教师队伍
如何促进教师的转型?
传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如何提升课程的能力?
执行型教师——创新型教师
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
纵向的精深——横向的拓展
讲授好课仅仅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开发好课程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开发课程对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任务, 要不要做? 值不值得做? 怎样做? 校长的号召与期望 学校的管理与要求 课改的需要与深化
4、教学手段
(1)制作的多媒体教材,尽可能应用媒体播放有关图 片和录象。 (2)要求学生从网络和各种影视与图文资料中,收集 和筛选学习需求的信息。 (3)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景点,对其外显的景观特征 与内含的文化特色进行讲解。 (4)进行角色扮演,以不同的身份对世界遗产的不同 态度进行价值判断的争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 (5)了解世界遗产的评价标准,对认为可能在近年中 被认定的我国新的世界遗产进行陈述和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